百度收入构成:浅谈情境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9/12 21:20:24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以图文并茂、色彩明丽的版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教材里面那一幅幅渗透着数学内涵的情境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而且能让学生从具体、真实的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情境图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桥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情境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呢?下面根据笔者对教材的理解和听课调研中的一些想法,谈谈对有效利用情境图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 教学中要把握情境图的属性和内涵
数学情境图是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客观事物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有本质的和非本质的,本质的属性就构成了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主要区别。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弄清情境图的属性和本质内涵,把握情境图中的本质属性与本质内涵,才能有效地利用情境图,才能充分发挥情境图在课堂教学中的桥梁作用。纵观教材的情境图,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 自然情境图。这类情境图的本质属性是: 自然景物与数学知识融为一体。这样的情境使学生能在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景物中学习数学,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可以参考和借鉴的资源。如二年级(上册)教材“确定位置”中动物做操的情境图,“认识方向”的情境图等都是这类情境图。这些情境图的内涵是:提示教师利用情境或利用类似的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从情境图中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2. 活动操作情境图。这类情境图的本质属性是: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活动的方式与操作的线索,让学生以这样的活动线索进行活动与操作,在活动与操作中掌握知识,感悟知识,形成能力。如一年级(上册)教材中“比一比”的情境图,“分一分”的情境图等都是属于这种本质属性的情境图。这些情境图的内涵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活动线索,激发学生动手参与学习活动的愿望,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情境图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一种教学资源,体现数学教学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情境图提供的本质属性和内涵,对情境图进行适当的补充、开发和利用,使情境图能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给数学教学赋予现实的活力,成为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动力。
二、 创造性地驾驭情境图
情境图是教材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生认知的桥梁,也是教学的一种资源。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教学环境等因素。情境图的利用要在不违背教材编写基本思想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的实际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手段和相应方法灵活进行。
1. 根据学习环境的实际灵活地调整情境图。
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教材中情境图的安排,也是根据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进行编排设计的。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异,学生认知的差异,导致教材中的情境图与我们的教学实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要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图的本质内涵,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题材,对情境图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学生在陌生的情境中去学习和感受知识,降低学习的难度。如一年级(上册)教材通过乘公交车的情境,运用学生已有的乘车经验,感悟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可是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他们没有乘公交车的经验,要让他们从这个情境中感悟运算顺序,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从直观、真实的情境中感悟计算的顺序,可以这样操作:(1) 用语言创设到动物园看动物的情景,再重点说明小猴在一棵树上的活动情况。(2) 出示教师自己制作的图片: 一棵树上有7只小猴,有3只小猴从树上下来帮助妈妈做事情,同时有2只小猴做好事情回到树上。(3)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事情,提出问题,尝试运算。通过这样的情境,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运算顺序,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
2. 化静态为动态,提高情境图的有效性。
教材中的情境图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把静态的情境图动态化,为课堂教学服务。如一年级(上册)教材认识“几和第几”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悟几和第几,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线索,开展一个以5人为一组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站的位置,然后交流自己所站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学习,还可以在活动中直观地感知几和第几。
教师要用智慧的眼光对教材提供的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在教学中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