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传媒江南春市值:草 堂 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8 19:22:48

   

第一集

(节录自泺阳消夏录)

 

一、   夙冤,世无不可解之冤。

二、   至人骑猛虎,驭之犹骐骥.;岂伊本驯良,道力消其鸷。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

三、   真孝妇,鬼神见之犹敛避。

四、   阴律——不孝罪至重。

五、   业缘一日不可灭,亦一日不可增,惟迟早则随所愿耳。

六、   善留其有余,惜福者当如是。

七、   知其不可而为之,诸葛武候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此圣贤立命之学。

八、   果一生无利己损人心,鬼神皆加礼敬。

九、   人心微暧,鬼神皆得而窥;虽贤者一念之私,亦不免于责备。

十、   削发辞家净六尘,自家且了自家身;仁民爱物无穷事,原来周公孔圣人。

十一、声色之娱,电光石火,皆幻化也。悬崖撒手,转瞬成空。朱颜不驻,白发已侵。

十二、巧取人财,必有一意外事耗去。

十三、人心一动,鬼神知之,以邪召邪,神不得而咎。

十四、圣人之心,与天地通;诸大儒阐发圣人之理,其精奥亦与天地通,故相感也。

十五、古诗云:水性自云静,石中亦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十六、心乱神涣,鬼得乘之;神志湛然,鬼堑而去。

十七、事皆前定,岂不信然?

十八、纪公一侍姬,平生未尝出詈语。自云:亲见其祖母善詈,后了无疾病,忽舌烂至喉,饮食言语皆不能,宛转数日而死。

十九、驱厉鬼,毁淫祠,正狄梁公范文正公辈事,德苟不足以胜之,鲜不致败。

二十、卜地见书,卜日见礼;苟无吉凶,圣人何卜?但恐非今卫士所知耳。

二一、世人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二二、明某翰林侍姬,不幸夭逝,因平生巧于谗构,使一门骨肉如水火,冥司见谴罚为瘖鬼,已沉沦二百余年。乞人为书金刚经十部,藉之忏悔,脱离鬼趣。然前生罪重,尚须三世作哑妇,方能语耳。

二三、推算干支,或奇验,或全不验,或半验半不验。余尝以闻见最确者,反复深思,八字贵贱贫富,特大概如是。其间乘除盈缩,略有异同。

二四、物之反常者为妖。

二五、明镜空空,故物无遁影。然一为妖气所翳,尚失真形,况私情偏倚,先有所障者乎。

二六、正心诚意,必先格物致知。

二七、人可欺,鬼神不可欺。佛言一切众生,慎勿造因。

二八、科名先一年亦不可得,彼营营者何为也耶?即求而得之,亦必其命所应有,虽不求亦得也。

二九、心如枯井,波澜不生。富贵亦不睹,饥寒亦不知,利害亦不计者,斯为上。

三十、心存诚敬,但知国计民生,不知祸福毁誉耶。

三一、人心愈巧,则鬼神之机亦愈巧。

三二、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三三、圣人之立教,欲人为善而已。其不能为者,则诱掖以成之;不肯为者,则驱策以迫之,于是乎刑赏生焉。能因慕赏而为善,圣人但与其善,必不责其为求赏而然也。能因畏刑而为善,圣人亦与其善,必不责其为避刑而然也。

三四、问:命皆前定然乎?曰:然。

问:定数可移乎?曰:可。大善则移,大恶则移。 

问:孰定之?孰移之?曰:其人自定自移,鬼神无权也。

问:果报何有验有不验?曰:人世善恶论一生,祸福亦论一生;冥司则善恶兼前生,祸福兼后生,故若或爽也。

三五、忠孝节义,上帝所重。

三六、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白骨可成尘,游魂终不散;黄泉业镜台,待汝来相见。

三七、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奕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三八、天地之阴阳均调,万物乃生。人身之阴阳均调,百脉乃和。

三九、形不自变,随心而变。读圣贤之书,明三纲五常之理,心化则形亦化矣。

四十、读书,但求明理。圣贤言语,本不艰深,口相授受,即可知其义旨。

四一、人生以孝弟为本,二者有渐,则不可以为人。

四二、非礼之祀,鬼神且不受,况非义之祀乎?

四三、人秉阳气以生,睡则神聚于心,灵光与阳气相映,如镜取影,梦生于心,其影皆现于阳气中,鬼神皆得而见之。

四四、心之善恶,亦现于阳气中。生一善念,则气中一线如烈焰;生一恶心,则气中一线如浓烟。

四五、人心本善,恶念蔽之。睡时一念不生,则此心还其本体,阳气仍自光明。

四六、大凡风流佳话,多是地狱根苗。孽海洪波,回头是岸。

四七、数虽前定,苟能尽人力,亦必有一二之挽回。

四八、轮回之说,儒者所辟,而实则往往有之。前因后果,理不自诬。

四九、妖魅所惑者,皆邪念先萌耳。

五十、君子义不负人,不以生死有异也;小人无往不负人,亦不以生死有异也。常人之情,则人在而情在,人亡而情亡耳。

五一、鬼自伺放焰口求食外,别无他事。惟子孙念念不能忘,愈久愈切。但苦幽明阻隔,不得音问。较生人之望子孙,殆切十倍。斯言闻之,使人追远之心油然而生。

五二、子与子言孝,父与父言慈。

五三、方外人,如于世有所闻见,于心必有所是非;有所是非,必有所爱憎,则喜怒哀乐之情,必迭起循生。

五四、道成之后,视一切机械变诈,皆如戏剧。视一切得失胜败,以至于治乱兴亡,皆如泡影。

五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之相偿也。花既结子,子又开花,因果之由生也。彼负心者,又有负心者蹑其后,不待鬼神之料理矣。

五六、茹蔬啖果,即为功德乎?正以茹蔬啖果,即不杀生耳。

五七、祸福有命,死生有数,虽圣贤不能与造物争。

五八、先圣有言,君子于不知,盖阙如也。

五九、大学扼要,在诚意;诚意扼要,在慎独。

六十、修己明道,天理也。近名好胜,则人欲之私也。

六一、儒以修己为体,以治人为用;道以静为体,以柔为用;佛以定为体,以慈为用。

六二、佛法广大,容人忏悔。一切恶业,应念皆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六三、天地生财,只有此数。此得则彼失,此盈则彼亏。机械于是而生,恩雠于是而起。孽缘报复,延及三 生。观谋利者之多,可以知索偿者之不少矣。足以发人深省也。

六四、无往不复者天之道,有施必报者人之情。既已种因,终当结果。

六五、害人之卫,适以自害。智者慎勿造因。

六六、无心布施,功德最大。

六七、君子之于小人,谨备之而已。无故而触其锋,鲜有不败也。

六八、怙权固位,是必躁竞,躁竞相轧,是必排挤。至于排挤,则不问人之贤否,而问党之异同;不计事之可否,而计己之胜负。流弊不可胜言矣,是其恶在贪酷之上。

六九、相交者,交以心,非交以貌也。

七十、魂归受祭,确有其事,古人所以事死如生也。

七一、圣人作易,言人事也,非言天道也。为众人言也,非为圣人言也。圣人从心不踰矩,本无疑惑,何待于占?惟众人昧于事几,每两歧罔决。故圣人以阴阳之消长,示人事之进退,俾知趋避而已。

七二、经者常也,言常道也;经者径也,言人所共由也。

七三、检点生平无不可对鬼魅者,则此心自不动耳。

七四、仕宦者货利相攘,进取相轧。不虞幽冥之中,相攘相轧,亦复如此。

七五、君子之于世也,可随俗者随,不必苟异;不可随俗者不随,亦不必苟同也。

七六、儒者著书,当存风化。虽齐谐志怪,亦不当收悖理之言。

七七、植党者多私,争名相轧。

七八、在在处处有鬼神护持,自必在在处处有鬼神鉴察。

七九、每一念及因果报应,觉在在处处有鬼神。

 

第二集

(节录自如是我闻)

 

一、   天地之大,何所不有。幽明之理,莫得而穷。不必曲为之词,亦不必力攻其说。

二、   佛法广大慈悲,万物平等。施食及于鸟鸢,爱惜及于虫鼠。

三、   饮卤汁者血凝而死,无药可医。急取豆浆灌之,卤得豆浆,则凝浆为腐,而不凝血。

四、   尔不读书识字,不能明理,将来何事不可为?上干天律时,尔悔迟矣!

五、   好花朗月,胜水名山。偶与我逢,便为我有。迨云烟过眼,不复问为谁家物矣。何必镌号题名,为后人计哉。

六、   业镜照真小人,心镜照伪君子。圆光对照,灵府洞然。大抵名愈高,则责愈严。卫愈巧,则罚愈重。

七、   纪公先太夫人病革时,语子孙曰:旧闻地下眷属,临终时,一一相见,今日果然。幸我平生尚无愧色。汝等在世,家庭骨肉,当处处留将来相见地也。姚安公曰:使知人有死,一切作为,必有索然自返者。使能为死时计,一切作为,必有悚然自止者。惜求诸六合之外,失诸眉睫之前也。

八、   天下未有所成,先自炫耀。甫有所得,不自韬晦者,自取其败耶。

九、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

十、   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缘不知此生如梦耳。省悟万事皆空,电光石火。

十一、某杀人于七八年前,久无觉者。而游魂为厉,终索命于二万里外,其可畏也哉!

十二、嘉禾耒阳张湜,元季流寓此邦,殁而旅葬,爱其风土,无复归思。园林凡易十余主,栖迟未能去也。

   问:人皆畏死乐生,尔何独耽鬼趣?曰:死生虽殊,性灵不改,境界亦不改。山川风月,人见之,鬼亦见之;登临吟咏,人有之,鬼亦有之。鬼何不如人?且幽深险阻之胜,人所不至,鬼得以魂游。萧寥清绝之景,人所不睹,鬼得以夜赏,人且有时不如鬼。

十三、六道谁言事杳冥,人羊转毂迅无停,三弦弹出边关调,亲见青驴侧耳听。

十四、天道乘除,不能尽测。善恶之报,有时应,有时不应;有时即应,有时绥应,亦有时示巧应。

十五、悖理聚财,非不骤富,断无久享之理。

十六、所作所受,如影随形。

十七、人之受享,只有此数,此嬴彼缩,理之自然。既于家庭之内强有所增,至于仕宦之途,阴有所灭。世情万变,治家者平心处之可矣。

十八、妖以人与,象由心造,好异陨生,可惜也夫。

十九、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

二十、好色者必病,嗜博者必败,劫财者必诛,杀人者必抵,此中之消息微矣。其间功过互偿,或以无报为报,罪福未尽;或有报而不即报,毫厘比较,益微乎微矣。

二一、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有收目前之效,而贻日后之忧者。

二二、解砒毒方:防风一两,研为末,水调服之。

二三、冷水调石青,解砒毒如神。

二四、取非所有者,终不能有,且适以自戕也。

二五、鬼必畏人,阴不胜阳也。人之一心,慈祥者为阳,惨毒者为阴;坦然者为阳,深险者为阴;公直者为阳,私曲者为阴。苟立心正大,则其气纯乎阳刚。虽有邪魅,如幽室之中,鼓洪炉而炽烈焰,冱冻自消。

二六、夫盗有败有不败:贪官墨吏,刑求威协之财;神奸巨蠧,豪夺巧取之财;父子兄弟,隐匿偏得之财;朋友亲戚,强求诈诱之财;黠奴干役,侵渔干没之财;巨商富室,重息削剥之财,以及一切刻薄计较,损人利己之财,是取之无害。罪恶重者,虽至杀人亦无害,其人本天道之所恶也。若夫人本善良,财由义取,是天道之所福也。如干犯之,事为悖天,悖天终必败。

二七、居吉宅者未必吉,居凶宅者未必不凶。如和风温煦,未必能使人祛病,而严寒沴厉,一触之,则疾生。良药滋补,未必能使人骤健,而峻剂攻伐,一饮之,则洞泄。

二八、六道轮回皆各随平生之善恶,如水之流湿、火之就躁,气类相感,自得本途。

二九、人有所负,虽隔数世犹偿也。

三十、成毁各有定数。

三一、虎不食人,惟食禽兽。其食人者,人而禽兽者耳。大抵人天良未泯者,其顶上必有灵光,虎见之即避。其天良澌灭者,灵光全息,与禽兽无异,虎乃得而食之。勉修善业,当有后福。

三二、神,正直而聪明;仙,冲虚而清静。岂有立丹台,身依紫府,复有荡姬佚女,参杂其间,动入桑中之会哉?

三三、受人馆糓,而疏于训课,冥司谓无功窃食,属虚糜,销除其应得之禄,补所探支。利人修脯,误人子弟,谴责亦最重。有官禄者,减官禄。无官禄者,则灭食禄。一锱一铢,计较不爽。

三四、国之兴亡,系乎天命。兵之胜败,在乎人谋。一切卫数,皆无所用。

三五、天下之痛苦,无过于脔割者;天下之恐怖,亦无过于束缚以待脔割者。每见屠宰,思彼众生,其痛苦恐怖,不能下咽耳。

三六、盖无心一语,黄壤已闻。然则有意造言者,冥冥之中,宁免握拳啮齿耶。

三七、有功德者,何尝不富贵耶。寄语世人,早作计可也。

三八、一切阴谋,鬼神皆已全知,无更枉抛心力。吾在冥府,大受鞭笞,地下先亡,更人人唾詈,无地自容

   惟日避此树边,苦雨凄风,酸辛万状,尚不知沉沦几辈,得付转轮。

三九、修道人岂干预人家琐事。一犬吠影,百犬吠声。伤天地之和,召鬼神之忌。怨毒之气,历劫难消。苟有幽灵,岂无业报。

四十、棺衾必慎,孝子之心;胔骼必藏,仁人之政。

四一、天道凡事忌太甚。过奢过俭,皆足致不祥。时时深念,知益己者必损人。凡事留其有余,则召福之道也。

四二、不趁凉爽,自课生徒,涵入书馆,不亦愧乎。

四三、善根在者转生,恶贯盈者堕狱。忏悔须及未死时,死后无着力处矣。

四四、得意时勿太快意,失意时勿太快口,则永保终吉。得意时勿太快意,则知利害者能之;失意时勿太快口,则贤者或未能知。快口岂特怨尤哉,夷然不屑。故作旷达之语,其招祸甚于怨尤也。

四五、魅不足畏,心苟无邪,虽凌之而不敢校,魅大可畏,行苟有玷,虽秘之而皆能窥。

四六、心心念佛,则恶意不生,非日念数声佛,为功德也。日日持斋,则杀业永除,非月除数日,即为功德也。

四七、自古圣贤,却是心气和平,无一毫做作。

四八、人可欺,神则难欺。人有党,神则无党。人间之屈弥甚,则地下之伸弥畅。今日之纵横如志者,皆十年外,业镜台前,谷觫对簿者也。

四九、童子所见惟妪婢僮奴,有何好样?人家宾客太广,必有淫朋匪友,参杂其间,狎昵濡染,贻子弟无穷之害。数十年来历历验所见闻知,真药石言也。

五十、怨毒之于人,甚矣哉!

五一、身从异域来,时见瀛洲岛,日落晚风凉,一雁入云杳。隐示鸿冥物外,不预人世之是非也。

五二、遇意外之横逆,平心静气,或有解时。

五三、事佛有益否?佛只有劝人为善,为善自受福,非佛降福也。若供养求佛降福,则廉吏尚不受赂,谓佛受赂乎?忏悔有益否?忏悔须勇猛精进,力补前愆。今人忏悔,只是首求免罪,又安有益耶?

 

第三集

(录自槐西杂志)

 

一、   五伦之中,惟朋友以义合。不计较报施,厚道也。即计较报施,犹直道也。兄弟天属,已不可言报施,况君臣父子夫妇,义属三纲哉。

二、   忠孝节义,感天地、动鬼神。

三、   人世所为,鬼神无不知也。常人胶胶扰扰,何念不生?但有所畏而不敢为,抑亦贤矣。

四、   劫数人所为,非天所为也。明中叶以后,官吏率贪虐,绅士率暴横,民俗亦率奸盗诈伪,无所不至。是以下伏怨毒,上干神怒,积百年怨愤之气,而发之一朝。其受祸最酷者,皆其稔恶最甚者也,是可曰天数耶。

五、   事大便宜,必有不便宜者在。鱼吞钩,贪饵故也。

六、   以势交者,势散则离。以财交者,财尽则散。

七、   乩仙之卫,士大夫偶然游戏。倡和诗词,等诸观剧则可。若藉卜吉凶,当怖其卫也。

八、   一时爵禄,所得几何?孽海茫茫,杳无崖岸。

九、   问心无愧,即阴律所谓善。问心有愧,即阴律所谓恶。公是公非,幽明一理。

十、   欲心所感,淫鬼应之;杀心所感,厉鬼应之;愤心所感,怨鬼应之。则皆由其人之自召。

十一、正理不能禁,而权词能禁之,可以悟销镕刚气之道矣。

十二、好胜者必自及,不仁者亦必自及。东野稷以善御马,名一国,而极马之力,终以败驾。自陨其生,非不幸也。

十三、讲学家崖岸过峻,使人甘于自暴弃,皆自沽己名,视世道人心如膜外耳。

十四、以理断天下事,不尽其变。即以情断天下事,亦不尽其变也。

十五、瑞不必为祥,妖不必为灾,各视乎其人。

十六、傅有之,天道远,人事迩。六经所论皆人事,即易阐阴阳,亦以天道明人事也。

十七、邪正之念,妖魅皆得知。报施之理,鬼神弗能夺也。

十八、至诚则金石为开,笃信之则诚,诚则必验。姑试之则不诚,不诚则不验。凡持炼之卫,莫不如是。

十九、苏沉良方:有见小儿吞铁物方,云:剥新炭皮研为末,调粥三碗,与小儿食,其铁自下。依方试之,果炭屑里铁针而出。

二十、心定则气聚而形固,心摇则气涣而形萎。

二一、天下未有心不在是事,而是事能诣极者;亦未有心在是事,而是事不诣极者。

二二、应酬之礼不可废。

二三、是非之公,人心具在。人即可诳,自问已惭。况公论俱存,诳亦何益?荣亲当在显扬,何必以虚词招谤乎?

二四、夫因缘,无无故而合者也。大抵以恩合者必相欢,以怨结者必相忤。又有非恩非怨,亦恩亦怨者,必负欠使相取相偿也,如是而已。虽然,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故释迦立法,许人忏悔。逆来顺受,尽其在我,而不问其在人。庶几可以挽回乎?信心行持,无不有验。

二五、夫人之为人,以有人心也。此辈机械万端,寒暖百变,所谓人面兽心者也。既已兽心,即以兽论。以兽杀兽,事理之常。

二六、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二七、布施须己财。佛岂不问汝来处,受汝盗来金耶?

二八、福以德基。非可祈也。祸以恶积,非可禳也。苟能为善,虽不祭,神亦助之。败理乱常,而渎祀以冀神佑,神其受享乎?

二九、外患突来,必有内间。

三十、人生苦乐,皆无尽境;人心忧喜,亦无定程。曾经极乐之境,稍不适则觉苦。曾经极苦之境,稍得宽则觉乐矣。

三一、巨盗李金梁曰:凡夜至人家,闻声而嗽者怯也,可攻也。闻声而启户以待者,怯而示勇也,亦可攻也。寂然无声,莫测动静,此必劲敌,攻之,十恒七八败,当量力进退矣。

三二、屠者买一牛,牛知为屠也。缒不肯前,鞭之则横逸,气力殆竭,始强曳以行。牛过一钱肆,忽向门屈两膝跪,泪涔涔下。钱肆侧之,问知价钱八千,如数乞赎。屠者恨其狞,坚不肯卖。加以子钱,亦不许,曰:此牛可恶,必剚刃而甘心,虽万贯不易也。牛闻是言,蹶然自起,随之去。屠者煮其肉于釜,然后就寝。五更自起开釜。妻子怪不回,疑而趋视,则已投釜中,腰以上与牛俱縻矣。凡属生物,无不畏死。不以其畏而悯恻,反以其畏而恚愤。牛之怨毒,加寻常数等矣。厉气所凭,报不旋踵,宜哉。

三三、屠者许学,牵一牛,牛见纪公跪不起。纪公赎之,以与佃户张存,豢之数年,其驾耒服辕,力作较他牛为倍。然则恩怨之间,物犹如此,人可不深长思哉?

三四、有力者不尽其力,乃可以养其威。屈人者使人易从,乃可以就服。

三五、纪公曰:余四、五岁时,夜中能见物,与昼无异。七、八岁后渐昏暗,十岁后遂全无睹,或夜半睡醒,偶然能见,片刻则如故。十六、七后以至今,则一两年或一见,如电光石火,弹指即过。盖嗜欲日增,则神明日灭耳。

三六、夫势之所在,虽圣人不能逆;形之已成,虽帝王不能破。

三七、若党同而伐异,扬己而抑人,何以为世尊乎?

三八、夙生债负,受者毫厘不能增,与者毫厘不能灭也。是亦可畏也已。

 

第四集

(录自姑妄听之)

 

一、   苟道德无愧于圣贤,虽王候拥篲不能荣,虽胥靡版筑不能辱。陈白崖曰:「事能知足心多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二、   夫操管运思,临秤布子。虽当局之人,有不能预自主持者,而卜者乃能先知之,是任我自为之事,尚莫逃定数,巧取强求,营营然日以心斗者,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   舞衫歌扇,仪态万方。弹指繁华,总随逝水。茫茫回首,旧事皆空。岂但海市蜃楼,为顷刻幻景哉?

四、   物之轻重,各以其时之好尚,无定准也。

五、   立心端正,虽冤鬼亦无如何。

六、   神理分明,毫厘不爽。乘除进退,恒合数世而计之。勿以偶然不验,遂谓天道无知也。

七、   心到四禅天,则花自照镜,镜不知花;月自映水,水不知月,乃离色相矣。诸菩萨天,则花亦无花,镜亦无镜,月亦无月,水亦无水,乃无色无相,无离不离。为自在神通,不可思议。

八、   弈竟无常胜法乎?曰:无常胜法,而有常不负法,不弈则常不负矣。世外闲身,名心都尽,逢场作戏,胜败何关?

九、   天下惟同类可畏也。夫瓯越之人,与奚霫不争地;江海之人,与车马不争路,类不同也。凡争产者,必同父之子;凡争宠者,必同夫之妻;凡争权者,必同官之士;凡争利者,必同势之贾,势近则相碍,相碍则相轧耳。凡反间内应,亦必以同类,非其同类,不能投其好而入,伺其隙而抵也。由是以思,安得不畏?

十、   修道必世外幽栖,始精神坚定。如往来城市,则嗜欲日生。

十一、惟圣人不委过于天,先事而绸缪,事后而补救,虽不能消弭,亦必有所挽回。

十二、无故而致非常之福,贪冒者所喜,明哲者所惧也;无故而作非分之想,侥幸者其偶,颠越者其常也。

十三、世之供车骑受刲煮者,必有前因焉,人不知耳。此辈之狡黠攘窃者,亦必有后果焉,不思耳。

十四、怨毒纠结,变端百出,至三生之后而未已,其亦慎勿造因哉。

十五、圣贤依乎中庸,以实心励实行,以实学求实用。圣贤之于人,有是非心,无彼我心,有诱导心,无苛刻心。

十六、有赵延洪者,性伉直,嫉恶至严。每面责人过,无所避忌。然则以讦为直,因非忠厚之道,抑亦非养福之道也。

十七、一念转移,立分祸福。

十八、常人诵佛号,佛不闻也。特念念如对佛,自摄此心而已。若忠臣孝子,诚感神明,诵佛号,则声闻三界,故其力与经忏等。若是孝妇,知必应也。知笃志事亲,胜信心礼佛。

十九、声色货利,嗜欲牵缠,非道力坚定,多不敢轻涉世缘,恐浸淫而不自觉也。

二十、人镜照形,神镜照心。人作一事,心皆自知,既已自知,即心有此事。心有此事,即心有此事之象,故一照而毕现也。若无心作过,本不自知,则照亦不见,心无是事,即无是象耳。

二一、天上无不忠、不孝之神仙。

二二、儒之本旨,明体达用而已;佛之本旨,无生无灭而已;道之本旨,清净冲虚而已。修道者,须谢绝万缘,坚持一念,使此心寂寂如死,积功累德,自尔感通。内绝世缘,外积阴骘,无怪无奇,是真秘密。

二三、一村叟,淳淳闷闷,无计较心;悠悠忽忽,无得失心;落落寞寞,无爱憎心;坦坦平平,无偏私心;人或凌侮,无争竞心;人或欺绐,无机械心;人或谤詈,无瞋怒心;人或构害,无报复心。故虽死牖下,无大功德,而独以是心,为神所福,使之食报于今生。其蠢无知识,正其身异性存,未昧前世善根也。

二四、无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觉气如霜。

二五、法无邪正,惟人所用,如同一戈矛,用以杀掠则劫盗,用以征讨则王师耳。

二六、唐以前之儒,语语有实用;宋以后之儒,事事皆空谈。讲学家之辟佛,于释氏毫无所加损,徒喧哄耳。

二七、人情百态,事变万端,矫枉过甚,顾此失彼。本造福而反造孽,本弭事而反酿事,亦往往有之。

二八、夫肴酒必丰,敬鬼神也。无所祈请,远之也。敬鬼神而远之,即民之义也。

二九、凡遇毒物,无杀害心,则终不遭螫。或见即杀害,必有一日受其毒,验之颇信。

三十、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三一、老成远虑,胜少年盛气多矣。

三二、山谷诗曰:能与贫人共年榖,必有明月生蚌胎。

 

第五集

(录自泺阳续录)

 

一、   君子与人为善,固应不没其寸长;讲学家持论务严,遂使一时失足者无路自赎,反甘心于自弃,非教人补过之道也。

二、   俚谚有之曰:角力不解,必同仆地,角饮不解,必同沉醉。斯言虽小,可以喻大矣。

三、   饥寒迫汝各谋生,送汝依依尚有情,留取他年相见地,临阶惟叹两三声。

四、   子弟当先使知礼。

五、   有佛缘者,然后能见佛界;有仙骨者,然后能见仙境。未可以寻常耳目,断其有无。

六、   轮回之说,凿然有之。恒兰台之叔父,生数岁,即自言前身为城西万寿寺僧。从未一至其地,取笔粗画其殿廊门径,荘严陈设,花树行列。往验之,一一相合。然平生不肯至此寺,不知何意?此真轮回也。

七、   欧阳公曰:祸患常生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八、   大抵乩仙,为灵鬼所托,尚实有所凭附。

九、   胜负之念不可太盛,恩怨之见不可太明。

十、   有一老僧,能记两世事,初世为屠人,年三十余死,冥官责以杀孽至重,押赴转轮受恶报,则已在豕栏矣。时与同类相问讯,能记前身者颇多。至屠市提掷于地,心脾皆震动欲碎,见刀俎在左,汤镬在右,屠人一牵拽,即惶怖昏瞀,四体皆软,剚刃于喉,其苦非口所能道。血尽始剌心大痛,遂不能作声。

十一、古诗曰: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十二、今世之所享,皆前生之所积。日中必昃,月盈必亏;有所不足,正君之福。

十三、盖天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诗曰:月夕花晨伴我行,路当坦处亦防倾。

       敢因恃尔心无虑,便向崎岖步不平。

十四、道力深者,以定静祛魔。

十五、心不惊怖,神不瞀乱,鬼亦不得而侵之。

十六、天狐有大神卫,惟贤圣所居不敢至,真灵所驻不敢至。

十七、小人之谋,无往不福君子也。

十八、积而不散,怨之府也。怨之所归,祸之业也。千家饥而一家饱,剽劫为势所必至。

十九、纪公十岁时,闻槐镇一僧,农家子也。好饮酒食肉,庙有四数十亩,自种自食。牧牛耕田外,百无所知,非惟经卷法器皆所不蓄,毘庐袈娑皆所不具。即佛龛香火,亦在若有若无间也。特首无发,室无妻子,与常人小异耳。一日忽呼集邻里,而自端坐破几上,合掌语曰:同居三十余年,合长别矣,以遗蜕奉托可乎?溘然而逝,合掌端坐仍如故。鼻垂两玉筋,长尺余,众大惊异,共为募木造龛。舅氏安公实斋居丁家荘与相近,知其平日无道行,闻之不信,自往视之。以造龛未竟,二日尚未敛,面色如生,抚之肌肤如铁石。时方六月,蝇蚋不集,亦了无尸气,竟莫测其何理也。

二十、利令智昏:昔夫差贪句践之服事,卒败于越。楚怀贪商于之六百,卒败于秦。北宋贪灭辽之割地,卒败于金。南宋贪伐金之助兵,卒败于元。

二一、太聪明,往往以气凌物,非养德之道,亦非全身之道也。惟学问变化气质。

二二、数皆前定,故鬼神可以前知。然有其事尚未发萌,其人尚未举念,又非吉凶祸福之所关,因果报应之所繋,游戏琐屑,至不足道,断非冥籍所能预注者,而亦往往能前知。

二三、古人祠宇,俎豆一方,使后人挹想风规,生其效法,是即维风励俗之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