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米小将 坎司令:巴纹与鬼眼——浅谈日本恐怖电影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51:02

        在日本民族性研究的著作《菊花与刀》中,作者对日本文化的两面性做出了深刻的剖析。正如书名所述,日本人兼具柔和与犀利、保守与开放、光明与阴暗、和平与侵略的双重民族性,与其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形态密不可分,这种双重民族性也体现在日本的文化产物上——日本的导演们既能拍出无比单纯美丽的纯爱电影,同时又能拍出冰冷阴暗近乎绝望的恐怖电影。由于日本人善于将各种文化兼容并蓄,因此在日本的恐怖电影中可以看到所有东方文化的影子,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小林正树的《怪谈》到二十一世纪初的《咒怨》,日本的恐怖电影始终处于较高水准,其特点是将悬疑和惊悚效果玩到了极致,而且日式恐怖电影与香港、台湾、以及韩国的恐怖电影有着明显区别。日本的东方式心理恐怖电影影响甚广,以至于好莱坞近年来多次翻拍日本的恐怖电影经典,而日本的导演们还在不断地推出新的作品,其中不乏新的佳作。


        吓死人不偿命的日式恐怖


        正如前文所述,日本恐怖电影带有日本独特的民族性,而这种特性在其他国家的电影中则很难见到,尤其与欧美系的视觉恐怖系大相径庭,甚至同样是心理惊悚电影,日本电影也与好莱坞电影泾渭分明。


        好莱坞恐怖片主要以视觉恐怖为主,其中主要类别包括以《生化危机》为代表的僵尸电影、《德古拉》为代表的吸血鬼电影、以《德州链锯杀人狂》为代表的血腥杀戮式电影。这些影片中往往没有太多不可思议的元素,但充满了大量的血浆、残肢飞舞、以及丑陋的面孔和肮脏诡异的场景。基本都是靠感官刺激来取悦和惊吓观众,少数电影如彼得·杰克逊的《群尸玩过界》还带有浓烈的黑色幽默,不过整体感觉还是以恶心的场面为主。好莱坞的少数心理惊悚电影,比如《小岛惊魂》、《第六感》等,在悬疑方面已经超越了僵尸片,能够营造出恐怖的氛围来,而且结局玩的悬念往往出人意料,但即使是《女巫布莱尔》这样和日系恐怖电影风格已经很接近的片子,其恐怖的气氛的营造方面恐怕比起《午夜凶铃》来还不可同日而语。


        近年来韩国和泰国等地的恐怖电影异军突起,备受关注,韩国的恐怖电影往往更偏重于镜头的美感,而对气氛的营造并不太在意,与日本恐怖片中的鬼魂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相比,韩国的则爽快许多,经常都是很快就出场,也算是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笔仙》《蔷薇红莲》等。泰国的恐怖电影风格则与香港类似,说教意味更重一些,比如《三更》系列等……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对恐怖电影的理解与日本有很大的差距,最主要的文化差异就表现在宗教方面,对于信仰上帝的西方人来说,魔鬼永远是邪恶和黑暗的,而天使则是正义和光明的象征,因此在《驱魔人》等影片中,恶灵是邪恶到底的,不似日本电影中鬼中也有好的。而对宗教信仰的颠覆比如魔鬼统治世界,被视为异常恐怖的主题,是因为这突破了人们心目中的宗教底线,因此让人难以接受,而日本人则似乎在任何方面都没有底线可言。而且日本由于吸收了各文明的多元文化,因此始终很难给日本恐怖片的善恶画出一条明显的界线来。


        无处不在的恐怖文化


        日本的民间传说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神怪,然而与亚洲其他国家不同,日本人只有在提及神话的时候,才有神的登场,而在绝大多数民间传说里,无论善恶都是以妖魔的形态出现的,而且在日本的历史上,无论褒贬都会把妖魔的名号加诸在某人头上,而不会用神的名号。比如战国时期,织田信长就被称为“第六天魔王”,以讽喻他火烧比叡山延历寺的残暴罪行,而以“鬼孙市”的名号加诸大将铃木重秀,形容其枪法精准,堪比鬼神。


        日本的鬼怪文化庞博而复杂,主要是因为随着日本的发展,不断地吸取其他国家的文化,因此各国的鬼怪都改名换姓在日本重获新生。从平安时代开始,日本就出现了“阴阳师”的职业,而以当时著名的阴阳师安倍晴明为主角的系列小说《阴阳师》,就被导演泷田洋二郎搬上了银幕。平安时代的《古事记》中除了神话外,还记载了许多志怪故事,其中应该很多是取材于中国的《山海经》以及《搜神记》等民间志怪书籍。后来的《日本书纪》、《今昔物语集》、《太平记》等重要文集中都对各种妖怪的民间故事加以收集和整理。还有《新耳袋》这样纯粹收集灵异故事的文集,其地位应该相当于我国晋朝干宝所著的《搜神记》。日本早期的怪谈电影以及后来的恐怖电影,都是取材或改编于文学作品。


        除了文学之外,日本的诸多艺术形式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恐怖文化的发展,比如歌舞伎,歌舞伎本来起源于镰仓幕府时期,当时是草根的民间歌舞形式,后来在德川幕府时期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被认可为官方演艺事业,由官家开办歌舞伎学校,而受认可的演员也就相当于国家级演员。歌舞伎的兴盛促进了剧本创作的繁荣,而故事取材又多来自于民间,因此一些鬼怪传说经过剧作家的包装就登上了大雅之堂。如多次被拍摄成电影的《东海道四谷怪谈》,就是根据竹田出云的同名舞剧改编的。


        可能因为从唐朝开始就深受佛教影响,日本文化中非常讲究因果报应,在恐怖电影中也有体现,大多数日本电影是以鬼怪和怨灵为主角的,那么最终结果也大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怨灵在平反了死时的冤屈就会超度,这一套路和早期的香港恐怖电影非常相似。而且在剧情中往往会交代怨灵的来历和解决的方法,比起欧美恐怖电影中一味的血腥杀戮来说,剧情要合理的多。


        类似于《午夜凶铃》和《鬼水怪谈》之类的日本恐怖片之所以非常成功,除了成功的营造了诡异的气氛,以及剧情编排的悬念迭起,让人心惊胆战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故事看起来都是随时可能发生在自己或者身边的人身上,看过之后让人对本来平凡的事物也心生恐惧,看过之后也无法忘记,日本的鬼怪传说之多,的确是处处有灵怪,时时有妖魔,因此也为恐怖小说和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素材,而且自从七八十年代“都市怪谈”兴起以来,恐怖电影的主题也是与时俱进,和科技共同发展,这类电影的特点容后再表。


        怪谈、凶铃和咒怨


        在1603-1867年的德川幕府时代,由于政府对外的闭关锁国,以及对内的高压政策,百姓精神的高度压抑,为民间的“志怪文学”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浅井了意所著的《伽婢子》是比较典型的将中国志怪故事移植为怪谈文学的代表。另外作家上田秋成所著的《雨月物语》也颇具代表性,该故事1953年被著名导演沟口健二排成了电影,应该算是日本怪谈电影的开端,讲述了一个未体验过爱欲就死去的幽灵在人间的故事,影片的风格非常唯美,情节也并不恐怖。


        在IMDB的五十大恐怖电影排行榜上,排在最前的日本电影,是导演新藤兼人于1964年拍摄的《鬼婆》,这部电影表面上是宣扬因果报应,但其时正是二战过去后不久,日本处在经济恢复期,影片通过描述战争对人性的吞噬,来表达对战争的控诉,在思想性上比后来的许多作品都高出一筹。


        普遍认为是日本近代恐怖电影开端的,则是小林正树于1968年拍摄的《怪谈》,这部电影由《黑发》、《雪女》、《无耳的方一》、《茶碗之中》四个短片组成,四个故事都是取自著名文学家小泉八云的作品。小泉八云在日本怪谈文学史上的地位,应该相当于艾伦·坡在美国恐怖文学史上的位置,他本是个英国人,但对日本文化很有研究,并以民间传说为题材写过很多作品,原文是英文,后来被日本人翻译为日文。这些怪谈小说至今还经常被搬上银幕。《怪谈》将小林正树的美学风格充分发挥出来,镜头的运用平缓而冷静,展现了一种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后来被诸多恐怖电影导演纷纷效仿。


        日本的诸多电影大师,如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等人在内,都善于运用近乎静止的画面来营造紧张的气氛,以及人物内心剧烈的挣扎与矛盾。黑泽明虽然没有拍摄过真正意义上的恐怖电影,但是他在《罗生门》、《蜘蛛巢城》中只是通过镜头的运用就营造出了紧张悬疑的气氛,匠气十足,在他的《梦》一片中,穿插进了很多民间传说的短篇故事,虽然是现代题材,但也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气息,并表达了导演对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的焦虑和警告。


        日本恐怖电影的色调总是让人绝望和压抑的,往往是苍白的灰色、阴森的绿色、绝望的黑色、以及诡异的蓝色等,在黑白片时代,导演们仅仅使用光影效果,就可以将气氛渲染出来,比如前文提到被多次搬上银幕的《四谷怪谈》,在被木下惠介第一次搬上银幕的时候还是黑白片,但当时的效果已经很好,现在我们所常见的是深作欣二于1994年拍摄的版本。


        对于恐怖电影来说,色彩的运用无疑非常重要,然而同样重要的还有音效,近年来出色的恐怖电影,都离不开音效对于气氛的营造。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日本史上最成功的恐怖电影之一——《午夜凶铃》了,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日本恐怖电影史上的一块里程碑,青年导演中田秀夫根据作家铃木光司的畅销小说《七夜怪谈》在1998年拍摄了这部影片,将原作的惊悚剧情完美的在银幕上展现出来,并成功塑造了经典恐怖形象——贞子。虽然只是白衣黑发的普通女鬼形象,甚至看不到脸,但是人类最大的恐惧就是来自未知事物的恐惧,每个受害者都是被贞子的脸吓死的,可想而知有多么恐怖。再加上百发百中的七夜索命咒,真是让人不寒而栗,该片的声光效果非常出色,前面一段时间没有什么恐怖的内容出现,但是后来情节却越来越紧张,音效也越来越诡异,到后来贞子出场的时候,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镜头,但前面的充足铺垫让观众此时的心立刻提到了嗓子眼,从镜头和音效的搭配上来说,《午夜凶铃》可谓完美,后来仍由中田秀夫执导的第二部也颇具水准。


        “都市怪谈”类型的恐怖电影,从《午夜凶铃》开始,这类作品的特点是以都市生活为舞台,现代科技为依托,1998年的《催眠》和《鬼娃娃花子》还有稍早的《学校怪谈》系列都属于该类影片。日本近十年来的恐怖作品几乎都以怨灵为题材,而发生的背景也都是在办公室、学校、甚至家里。除了为让影片的恐怖性大大增强外,很多电影都表现了对后工业化社会中,科技高速发展,人性却逐渐被忽视、变得日益脆弱的一种忧虑。这种对人性的深层发掘得出的结果往往令人难以接受,但是又是无比真实的,其中的一个代表作品就是2000年深作欣二的《大逃杀》。


        《大逃杀》中并没有妖魔鬼怪,但是这部电影设置了一个极端的情况:当一个班的学生最后只有一个人能活得时候,人们会怎么做。在这部电影中,人性最阴暗的一面赤裸裸的表现出来,对求生的强烈欲望让每个人都变得阴险毒辣、不可信任。同班同学之间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血腥杀戮,虽然最后结局并不是末日式的,而是给人留下了希望,但整部影片在观看的过程中都让人毛骨悚然,或许人性的丑恶要比怨灵的诅咒更加让人触目惊心。


        2003年,又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恐怖电影《咒怨》问世了,导演清水崇正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出色表现跻身恐怖电影大师之列。这部由四个紧密相关的故事组成的电影中,咒怨之下不停的有人死去,而且死法各异,惨不忍睹,有点类似《死神来了》,片中还有多种样子的怨灵出现,其中带面具的蓝色小男孩也成为了经典恐怖形象之一。由于《咒怨》的反响极大,好莱坞不久就买进并改编其剧本,拍成了美版《咒怨》,导演仍是清水崇本人,次年又拍摄了美版《咒怨2》,紧接着日版的《咒怨2》,在北美影市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4年的《鬼来电》,是崇尚暴力美学的导演三池崇史的作品,典型的“都市怪谈”恐怖电影,以手机作为诅咒死亡的工具,让人看过之后觉得连接短信都心惊肉跳,之后又接连拍了两部,第三部的情洁类似《午夜凶铃》,使得诅咒可以转移给别人,在揭露人性本质方面与《大逃杀》有异曲同工之妙。


        近两年来的日本恐怖作品中,泷田洋二郎的《阿修罗城之瞳》是一部商业大片,与以往的小成本恐怖片不同,营造了一个充斥妖魔的江户时代,片中运用了大量电脑特效,是独树一帜的颇具气势的作品。其他诸如去年的新片《预言》、《鬼冢怪谈》、《遗失物》等,则都略显老套,其中有些水准不高。


        文学、动漫、游戏及其他


        日本的推理小说是一大特色,就好像我国的武侠小说一样丰富,而推理小说中的悬疑和惊悚成份,对恐怖电影也有不小的影响。比如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说作家江户川乱步和《金田一探案集》的作者横沟正史等,他们的作品风格对很多恐怖电影都有影响。


         作为日本最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动漫产业也和恐怖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具代表性的恐怖漫画就是伊藤润二的《富江》,富江是一个能够不断再生的美女恶魔,她能够诱惑男子心甘情愿的去杀人,甚至肢解自己,但是不管富江被肢解成多少块,哪怕只有一个细胞,她都能寄生在人类的身上而重生。这个恐怖漫画在日本有超高的人气,1998年被派成了电影,2006年这一经典形象得以在《富江:恶魔再生》中再现。


        2006年的《死亡笔记》是近年来比较成功的动画移植的电影作品,虽然有死神、诅咒等成分,但其更应该算作悬疑题材,其成功之处在于主人公的斗智,而非恐怖气氛的营造。2000年,动画大师川尻善昭监督的《吸血鬼猎人D》,是根据菊地秀行的原著改编,充满了唯美色彩和末世感的恐怖动画电影作品,其西方化的取材和日式风格的强烈反差颇具特色。


        日本动画导演押井守的《最后的吸血鬼》和《攻壳机动队》系列,以及大友克洋监督的《回忆三部曲》、今敏的《完美蓝色》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恐怖风格动画作品。


        虽然《生化危机》系列电影是美国佬拍得,但正根却是原汁原味的日本游戏,《生化危机》系列历经10年而不衰,证明了日本在西方恐怖题材的应用上也已经驾轻就熟了。


        说道恐怖游戏不得不提到《零·红蝶》,这部2003年出品的游戏是深作欣二导演继《零》之后监督的第二个恐怖游戏,其游戏形式是玩家要扮演两个弱小的姐妹从充满恶鬼的村子里逃出,而她们唯一的武器就是能拍下恶鬼样子的照相机,这个创意新颖的游戏设定让玩家在玩的时候深陷入恐怖的气氛中不能自拔,因为你不知道一扇木门后或者楼梯下面隐藏着什么样的危险,深作欣二导演在这款游戏没有最终完成的时候就去世了,这部游戏是这名优秀导演的遗作,值得纪念。


        另外两款具有代表性的曾被搬上银幕的游戏是《寄生前夜》和《寂静岭》。相比之下电影反响不如游戏。


        日本恐怖电影之路


        近些年来日本的恐怖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了多部在思想性和观赏性上都颇具价值的佳作。由于日本多元文化的共同作用,使得日本恐怖电影能够不停的注入新的生命力,《阿修罗城之瞳》和《日本沉没》等片都是超越灵异和怪谈题材,向史诗片和灾难片领域发展的诚意之作。


        但是随着日本老牌导演的引退和辞世,能够继承前人衣钵的青年导演屈指可数,近两年来的恐怖电影质量也呈下滑之趋势,虽不缺乏创意,但拍摄手法开始变得老套,整体上看较为平庸,有些西方恐怖元素的引入甚至使电影变得不伦不类,日本恐怖电影是否跟着日本本土电影的消沉而走上了下坡路?现在还很难说。


        后记:三年前给杂志写的专稿,昨天偶然翻了出来,估计发到自己空间里应该不算一稿多投,其实稿子本身并没有多大价值,但是写这篇稿子的经历让我记忆深刻,要知道我可是最害怕恐怖片的 -  - || ,当时我独自一人,在一所三居室的房子里(没错,当时确实是自己独占三居室),黑洞洞的房子里除了笔记本发出的光亮和我的打字声之外什么都没有,静谧的有些过分,我一面查资料一面写,心里那个害怕~~~有一点异常响动都是一激灵……整整一晚上精神都处于高度警备状态,凌晨写完这稿子,竟然丝毫没有困意,往床上看了一眼——我靠,竟然有个人!立刻冒了一身冷汗!


        其实…………是当时来北京出差的朋友,半夜过来看我,顺便留宿一宿,我因为精神太过集中,竟然把这事儿给忘了,可见我是个多么大条又胆小的人,那次之后,我就不再看恐怖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