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剑姜明厉害吗:老板八大财务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1:59:19

第1节:老板八大财务难题(1)

第 一 章  老板八大财务难题

一、财务决定企业的成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历时两年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198?2万家民营企业,与2001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同口径数据比较,增长49?7%。

  可以预见,随着民营经济在国家经济体系中地位的提升和相关制度、配套设施的完善,我国的民企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高潮。

  但是,民企发展中的另一个现象也同样令人注目:中国民营企业寿命普遍较短,淘汰率惊人。据调查显示,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约为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约为40年;而我国每年新注册的民企有15万家,同时每年被淘汰出局的也有10万家,民企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在近十几年里,民企经历了许多激动人心的辉煌和令人心悸的崩盘,上演了一幕幕激情和悲情交织的活剧。

  细数这些往事,我们会发现,财务隐患的积重难返是很多民营企业走向末路的主因,这种隐患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悬在创业者的头上。而一些对财务管理相对比较重视,善于利用财务这把利剑的公司,往往却能生存下来并取得成功。

  1?1不懂财务的标王锒铛入狱〖〗

  爱多VCD想必读者都很熟悉了,这个品牌在上个世纪末的最后几年可谓风光一时。

  1996年,爱多公司花450万元请著名影星成龙拍出爱多VCD,好功夫!的广告片,又花8200万中标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后的一个5秒标板广告。广告播出后效果明显,企业销售额迅速攀升。1996年该公司销售额约为2亿元,1997年就猛蹿至16亿元。1997年底,爱多公司总经理胡志标一掷千金,成为中央电视台1998年广告标王,爱多也借此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电器品牌。

  但是好景不长,此时企业业务迅速扩张与资金紧张的矛盾开始显现,爱多开始走下坡路。从1998年起,VCD市场开始萎缩。在主营业务萎缩的情况下,爱多公司着手实施多元化战略,电话机项目正式上马。1998年年中,胡志标正式宣布进入数码电视、音响等领域,爱多电器有限公司也更名为企业集团。

  1999年,该公司存在的问题日趋明显。人们注意到,爱多在中央电视台的5秒标版广告早在当年2月份已经停播。到3月1日,其15秒钟的形象广告也停播。2003年爱多公司总经理胡志标以票据诈骗、挪用资金、虚报注册资本金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罚款65万(据有关媒体报道后来改为判刑8年,罚款20万)。

 

第2节:老板八大财务难题(2)

  虽然爱多公司巨大的广告投入极大地增加了运营成本,但这不是其倒闭的决定性因素,它倒闭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其中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财务问题。

  爱多公司的广告攻势获得成功以后,其业务迅速扩张,而这与该公司资金紧张的状况发生了矛盾。胡志标为此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比如说从银行贷款,从其他公司借钱,更致命的是,该公司还拖欠三角债,如拖欠供应商原材料费,向代理商预收代理费。这样一来,爱多的负债迅速上扬。根据中山市乡镇企业局的统计,1999年,爱多公司的所有资产加起来是2?2亿,负债是4?15亿,资产负债率是188%,资不抵债达1?95亿,也就是该公司所有资产全部变现用来偿债后,还拖欠债权人1?95亿元。很多企业和银行打过交道,在申请贷款时,银行一般要求其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高于70%,银行将拒绝发放贷款。可见爱多公司的财务状况实在不容乐观。

  由于资金状况紧张,导致其长期拖欠供应商、代理商资金。在供应商、代理商不断催款的情况下,胡志标明知其银行账户资金不足,仍采取了开空头支票的办法。我们知道,一般支票的兑付期限都是10天,而爱多公司开立的支票期限长达3个月。即使这样,由于资金紧张,空头支票到期后仍然无法兑现。供应商和代理商们再也坐不住了,于是将爱多公司及其总经理胡志标告上法庭,最终,爱多公司倒闭,胡志标本人也以票据欺诈罪及另外两项罪行被判入狱。

  为什么会发生胡志标这样的事情?一方面,从社会背景看,中国民企遇到的困难之中,最严重的融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控制比较严格。在银行看来,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信用度比较低,赢利前景也不乐观,加上实际操作上的一些问题,所以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严格控制。可以说,中国的民营企业没有正常的融资渠道。这种不合理的金融管理体系严重地制约了民营企业的正常发展。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胡志标缺乏财务管理方面应有的知识,致使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达188%,真是无知者无畏。据有关媒体报道,只有高中毕业文凭的胡志标目前正在监狱中自学财务大专,非常注重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也许忽视财务的惨痛教训对他来讲是太大了,商界奇才的不幸遭遇令人扼腕痛惜。

  1?2科利华巧借壳上市大赚资本利润〖〗

提起科利华公司,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大家可能对这件事还记忆犹新:1998年,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则广告:著名导演谢晋手持一本书,意味深长地说:读了这本书,能改变孩子的一生。这本书就是《学习的革命》,是上海三联书店引进的一本外版图书。当时,科利华公司总裁宋朝弟偶然看到了这本书,就立刻决定动用大量资金对该书进行全国性宣传。于是上面的广告也就应运而生。

 

第3节:老板八大财务难题(3)

  科利华公司通过大手笔的运作使《学习的革命》一书销量达几百万册,创造了中国图书市场前无古人的奇迹,该公司也因此获利颇丰。

  就在科利华公司爆炒《学习的革命》的时候,有一家上市公司陷入了困境,这家公司就是阿城钢铁公司,是黑龙江的一家乡镇企业,虽然很早就上市了,但由于行业整体不景气,经营基本陷于停顿。

  1999年初,经过双方洽谈,科利华公司斥资1?34亿人民币,以2?08元/股的价格购买6420万股阿城钢铁,占这只股票流通股总数的28%,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原来的第一大股东——阿城钢铁集团拥有阿城钢铁25%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阿城钢铁公司反过来斥资1亿元,购买科利华公司的专利技术。科利华公司实际只花费3400万就收购了阿城钢铁公司。

  1999年4月19日,该股票价格上涨至17?17元/股,科利华公司所持股票增值9?68亿元。1999年8月6日,该股票价格上涨至31?35元/股,科利华公司所持股票增值18?79亿元。

  企业赚取利润有许多种方式,大部分企业赚取的是产品利润。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要想做强做大,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也面临着改变赢利模式的问题。上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方式,科利华公司就很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方式。虽然科利华公司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不尽如人意,在借壳上市之后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但我始终认为,仅从借壳上市的这个过程来看,它还是非常成功的。

  作为中关村的一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科利华公司通过对《学习的革命》的炒作,把自己的知名度炒了起来。为了进一步发展,宋朝弟很想上市以筹集大笔资金,但当时国家对民营企业上市控制很严,于是宋朝弟开始寻找借壳上市的机会。与此同时,阿城钢铁公司陷入重重困境。这样,一个困难重重,一个寻找出路,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案例中描述的那一幕。在本案例中,实际上发生了两笔交易,科利华买阿城钢铁,阿城钢铁又买科利华,两者相减,科利华公司实际上仅花了3400万就买到了阿城钢铁这样一家上市公司。

  通过这次收购,科利华公司成功地实现了上市的目的。相对于阿城钢铁原来的业务而言,科利华无疑是一种优质资产,原来是钢铁题材,现在是软件题材了。阿城钢铁从普通企业变成高新技术企业,因而该股票受到市场的追捧。1999年8月6日,经历了连番暴涨后,该股票价格达到31?35元/股,科利华公司所持股票增值18?79亿元。用财务语言讲,科利华公司赚取的不是产品利润,是资本利润。

  这一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和启示:成功的财务管理能够给企业带来财富增值。所以说,老板经营的思路一定要开阔,如果仅仅盯着产品利润,很难获得像科利华公司这样大的资本利润。

 

第4节:老板八大财务难题(4)

  上面一反一正两个案例,给了我们非常深刻的经验和教训。

  从爱多的案例中我们提出一个财务生存的概念。企业在设立以后,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生存问题,而不是发展问题。企业如何生存,财务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很多企业因为财务管理不到位,收支不能平衡,最后只有倒闭,所以财务生存决定着企业生存。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不都是因为财务问题,但是财务乱企业必然乱。本案例中,标王胡志标就因为财务管理不善,不仅使企业倒闭,甚至把自己送进监牢。

  科利华的案例告诉我们,企业不但要赚取产品利润,还要会赚取资本利润。

  从财务角度讲,好的财务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内部管理,更应该通过财务经营来给企业创造财务利润。在过去的财务管理中没有财务经营的理念。其实,财务部门的职能不仅是花钱,更重要的是产生效益。我们要以经营业务的思想经营财务,使之成为企业利润的又一个源泉,这就是财务经营的理念。

  科利华收购阿城钢铁的过程,不仅是业务经营的过程,更是财务经营的过程。它冲破了传统的财务管理职能的局限,体现了财务经营的理念。

  既然有了财务经营的理念,财务利润理念的产生也就顺理成章了。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实现利润,财务经营也是为了实现财务利润。

  所谓财务利润,是通过财务管理和财务经营为企业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利润。它意味着财务不只是花钱部门,也是赢利部门。

  财务的赢利模式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财务管理利润。企业不仅能赚取业务利润,同时还能通过管理创造利润,如通过整体结构的合理运行给企业所带来的潜在成本的降低等。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通过避免浪费导致直接成本的降低,相应地也就增加了利润,这部分利润即是财务管理利润。

  第二种是资本利润。资本利润是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并购等资本运作所形成的利润,上述的科利华借壳上市成功所形成的利润,即是资本利润。

  简言之,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巨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财务管理决定企业的成败。

  二、老板的八大财务管理难题

  大量事实表明,爱多的案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国内许多民营企业都存在很严重的财务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财务管理的混乱,具体表现有会计基础工作不到位,账目不规范,违法偷漏税现象严重,投、融资决策盲目,内部财务控制不力等等。究其根源,除环境因素外,老板对财务管理不了解、不重视、以错误的思想指导财务管理是其主要原因。

  在我看来,民营企业老板在财务上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八个方面:

第5节:老板八大财务难题(5)

  第一,老板挣钱不管账

  大家对此问题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企业是赢利的机器,老板的职能是组织社会资源实现资本增值,也就是赚取利润。赚取利润就离不开账,老板怎么可能不管账呢?但事实上我们有的老板确实不管账,自己财务账上有多少钱都不知道,乐于当甩手掌柜。也有不少民营企业的老板痴迷于自己的经验,错误地认为企业效益是靠业务做出来的,而不是由财务管理管出来的。因此他们往往用业务管理的思路和方法管理财务,用自己心中那本账来代替财务这本账。

  第二,事后算账

  有些老板整日忙于生产和经营,认为自身要做的就是对生产、经营、技术、策划、研发、销售等进行决策,对于财务管理往往是被推着往前走,不注重事前管理和过程控制,完全无视财务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结果到了年终时才发现,自己企业的财务账目,工商年检、税务稽查都通不过。老板这时才着起急来,到处求爷爷告奶奶。这种现象的产生就是典型的事后算账的结果。

  第三,账内算账

  有很多老板在财务上非常精明,许多财务人员科目也做得很专业,但是他们算账的前提有局限,就是在进行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的时候往往习惯于账内算账。比如,到了年终时,由于企业账上利润比较高,应该交纳所得税,老板和财务人员的第一反应常常是增加成本,于是在这种思路下他们到处找票增加成本。在我看来,这些老板和财务人员的思路都是账内算账的思路。对企业来说,一方面账内避税空间有限,账内避税实际上是钻税法的空子,是小打小闹;另一方面如果账内偷税,后患无穷。因此,账内算账很难达到企业合理避税的目的,解决不了老板真正的难题,搞不好还会把老板送进监狱。这样的例子在民营企业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第四,账内不规范

  专业会计人员一般都了解会计法、税法等基本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但老板往往没有把法律的规范要求作为其财务的指导原则,毫无道理地要求会计人员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做账。久而久之,账目不规范就成了企业的一块心病,总觉得账拿不出手,不敢让人看,不敢让人查。但丑媳妇早晚得见公婆,政府的两个职能部门在管理企业的账目,一是税务部门,一是工商部门。税务部门每个月要求企业报一次税,等于检查一遍;工商部门每年一次年检,也是一次检查。企业不管账内规不规范,都必须面对这两个部门。这是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五,内外账并行

  有一次讲课的时候,一位老板听我讲了高手做账只用一套的理念后,站起来说:一套账根本不可行!如果只做一套账,企业销售中的回扣怎么办?白条怎么办?小金库的钱往哪儿放?下课以后,他又找到我说:老师,我告诉你一招,一套账不行,两套账不行,我做三套账总行了吧?这个事例反映了企业普遍存在着两套账甚至多套账并行的问题,也充分反映出许多老板在财务管理指导思想上的混乱

 

第6节:老板八大财务难题(6)

  当然,内外账并行不仅在民营企业,就是在其他企业中也非常普遍,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普遍问题。两套账不是企业的最佳选择,是老板处理财务问题时没有办法的办法。

  第六,不看账、不看报表、不懂财务分析

  有一个老板对我讲:我虽然不懂账,可也不能让会计小看俺,每个月我都让会计按时将报表交给我,看不看再说。其实我根本也不看,看也看不懂。

  很多老板不知道怎么看账、看报表,也不知道怎么解读财务报表。现代财务管理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企业在经营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老板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财务知识,否则的话,财务出了问题,老板可能还蒙在鼓里,浑然不觉,失去及时发现并纠正财务问题、化解财务风险的良机。

  第七,不知道怎样管理财务人员

  由于财务人员是专业人士,而大多数老板不懂财务,这种差距决定了老板很难驾驭财务人员。非专业的老板怎样管理专业的财务人员,这是民营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有些老板由于拥有对企业的所有权,往往错误地认为财务人员应该绝对服从其意志。另外一个问题是管理制度不到位,不能在关键环节上形成对财务人员的有效制约,通俗地说就是管人管不到点上,从而导致在整个财务管理中对人员管理的失控。

  第八,不会借用外脑

  企业发展壮大以后,内部现有的财务人员的素质往往达不到企业发展的要求。如果说在赚取业务利润的过程中,企业自有的财务人员还能应付的话,那么在通过资本运作、赚取资本利润的过程中,这些人就有些不知所措了。怎么办?要学会借用外脑,请财务管理专家来解决相应的问题。有很多老板根本不重视专家的作用;有的老板虽然把外边的专家请来了,可是不知道怎么跟专家打交道,不知道如何借用专家的智慧把财务管理做得更好。

  总之,老板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老板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的指导思想,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没有选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不会选拔和使用财务管理人员等等。

  三、十六字方针解决老板八大财务难题

  我们提出了民营企业老板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八个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从老板的视角、企业的全局思考财务问题,把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解决老板财务管理难题的十六字方针”——“账前消化、账外运筹、账内规范、一账统领

 

第7节:老板八大财务难题(7)

  所谓账前消化,主要是从时间角度抓住做账的最佳时机,解决传统做账中事后算账的弊端。传统做账都是事后算账,所有业务做完了以后才由会计算账,业务决定了开票,开票的格局决定了账目格局。为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必须进行事前筹划,把影响账务处理的企业内部因素提前消化吸收,为财务创造良好的基础和前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账前消化。

  所谓账外运筹,主要是从空间的角度寻找企业做账的账外空间,解决企业账内算账的问题。在企业的财务处理过程中,就合理避税的问题而言,企业的账内空间非常有限。如何找到突破口呢?只有寻求账外空间,通过账外空间的寻找和运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纳税环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账外运筹。

  账前消化和账外运筹以后的明智选择,就是账内规范。我认为,账内规范对企业来讲是一个铁律,是轻易不能动的基石和原则。因为这套账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必须经得起工商、税务等各相关利益主体的监督和检查,与其被动适应,不如主动规范。

  为什么要一账统领呢?企业做两套账有巨大的危害和风险,因此早在创业之初,我们就提出高手做账只用一套的理念,明确要靠知识、靠头脑、靠能力挣放心钱的发展战略。宁可生意不做,也不为客户做两套账。这既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客户负责。这也反过来促使我们找到了账前消化账外运筹的财务管理方法。

  但是做一套账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白条回扣等问题,我们通过转化两套账的性质,把两套账变为两个账,形成两个核算主体,在两个核算主体的情况下辩证地实现了高手做账只用一套

  在财务管理十六字方针中,一账统领是整个过程的理想结果,账内规范是基本原则和要求,账外运筹是重要的手段和方法,账前消化则是前提和基础。

  下面分四章详细介绍十六字方针的具体内容。

  第 二 章

  账 前 消 化

  一、事后算账只有认账

  2?1年检不过关,谁之过?〖〗

  张老板于2000年1月份在上海注册成立了一家商贸企业,注册资本金500万人民币,申请了一般纳税人资格,企业性质是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张老板聘请了一位毕业两年的会计小李给他做账。

  当时张老板业务很忙,基本没时间过问财务事宜,业务发生时就让出纳开具发票,然后把票据交给小李做账。小李非常敬业,到月末经常加班。

  但是到2000年12月31日查账的时候,张老板发现,公司利润表上的数据居然是:亏损300万,营业收入120万,缴纳的增值税是5000元。

 

第8节:账前消化(1)

  2001年第一季度工商年检时,小李交到工商部门的账目没有通过年检。随后该公司在一般纳税人转正审批中被取消了资格。张老板非常恼火,一怒之下就把小李解雇了,小李也觉得很委屈。

  工商年检有一个指标要求,就是企业亏损额度一般不能超过注册资本金的20%,而这家公司亏损多少呢?300万,它的注册资本金是500万,亏损比率达60%,远远高于20%,因此工商年检没有通过。

  为什么工商部门规定亏损额不能超过注册资本金的20%?这就要从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含义说起。通俗地讲,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人以注册资本金为限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注册资本金是500万,当该公司遇到法律纠纷,需要承担经济责任的时候就以500万元为限。

  假设该公司欠债1000万元,而该公司老板个人拥有价值1000万元的房产,那么他所需承担的公司债务最多是500万元,而非1000万元,这就是公司法中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含义。

  有限责任公司以注册资本金为限承担责任,所以工商部门非常关注亏损额度与注册资本金的比例。

  本案例中,500万注册资本金的公司亏损了300万,企业可承担债务的能力就变成200万了,这样问题就很严重了,所以年检没有通过。

  一般纳税人转正对商贸企业年营业额的要求是180万,对税负的要求是达到营业额的2%。

  该公司营业额为120万,达不到180万的标准;缴纳税款5000元,增值税税负是0?41%,税负没有达到要求。营业额不够,税负也不达标,所以该公司一般纳税人转正无法通过。

  没有哪家企业愿意看到自己通不过工商年检,一般纳税人资格被取消。那么为什么有些企业还是在这个问题上栽了跟头呢?我们来看看张老板没有通过年检的深层次原因。

  第一,这是由该公司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因为是新成立的公司,前期投入比较大,所以它的亏损额度比较大是正常的。如果是工业企业,从投产到赢利,没有一两年的时间很难办到,因为企业从投产到生产工艺的成熟、到人员配置合理化,这一整套磨合的过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是商贸企业,周期短一些,但也需要几个月,主要是了解市场、熟悉渠道。实际情况决定了大多数公司成立初期的赢利状况不会太好。

  第二个原因就是财务人员经验欠缺。

  小李是工作不到两年的会计,工作经验还不太丰富。他不熟悉工商年检各种指标的要求,也不太熟悉税法,张老板也没有给他这种指导。一句话,张老板在决策过程中、小李在财务核算过程中都没有考虑到工商、税务的问题。

  第三个原因就是传统的事后算账。

第9节:账前消化(2)

  张老板负责业务,小李负责做账。张老板顾不上管理财务,他仅是在需要开票的时候让出纳开具发票,然后将票据交给会计做账,小李处在整个财务核算业务链的终端,传统会计岗位的职能决定了小李只能是事后算账。

  第四,从根本上讲,企业的财务管理指导思想出了问题。

  有些老板没有事从来不算账,他们的习惯是临时抱佛脚,出了问题才想起财务,有事才算账,而不是事前算账。事后算账是传统财务体系最主要的运行特征,更反映出传统财务管理指导思想的局限性。

  国家对企业的管理是通过工商和税务两个部门来实现的。对企业来讲,工商和税务部门的管理要求是刚性的,企业一定要从被动到主动,详细了解工商和税务部门的具体要求,并以此为导向指导企业的财务工作。

  工商年检关注什么?

  工商年检,全称为工商企业年度检验,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按年度对企业进行检查,确认企业继续经营资格的法定制度。工商年检的内容包括:企业登记事项执行和变动情况,股东或出资人的出资或提供合作条件的情况,企业对外投资情况,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从财务上看,除了上述亏损额度以外,工商部门还主要关注如下两点:

  第一个关注点是注册资本金。我国工商管理实行的是注册资本金到位制度,工商年检在注册资本金的问题上,主要检查是否虚增。有些企业在注册时由于资本金不够,就请他人或者中介机构代为垫资,这种情况是检查的重点。

  第二个关注点是往来款项。其目的一是了解企业的债权、债务状况;二是往来款项中是不是有隐含收入,比如有些公司应收账款或预收款在账上挂了好几年,出于避税的需要,不转为收入,而这些款项里面实际上就有已实现的收入;三是从往来款项中有可能查出注册资本金虚增问题。

  以上是从财务角度看工商年检问题,从其他方面来看,我们国家工商管理一般都适用属地管理原则,因此工商年检还要检查企业注册地情况。

  我们从案例中小李的具体操作上分析一下传统做账法的弊端。

  小李的做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老板或企业的业务部门与客户或其他单位发生业务关系,也就是进行交易。

  第二是业务发生了以后要开发票。发票谁开?一般情况下发票由出纳管理、开具。

  第三,出纳开完票以后,把票据交给会计做账。由于会计仅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现,因而他就难以改变既成的事实了,发生了什么业务,出纳开了什么票,那么会计就只能做什么账。

 

第10节:账前消化(3)

  在这种情况下,业务的格局决定了开票的格局,合同怎么签订决定了如何开票、开多少票、什么时候开票,开票格局又决定了会计核算的格局,因为会计做账与律师打官司有些类似,律师打官司凭的是证据,而会计做账必须以票据说话。

  传统做账方法的最大弊端是事后算账,它既不考虑税务、工商、信贷部门等外在因素的制约,也不考虑企业战略、愿景、组织框架等内在的管理需要,这种事后算账给企业账务管理和核算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弊端一,事后算账只有事后认账。

  例如,某企业2005年初为了吸引投资,请我们为其整理2003年的账目。我们组织专家审查了2003年的账目,针对企业的情况提出一套解决方案,但是在操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一点就很令人头痛——企业2003年的票据不全。整理2003年的账,需要反映2003年业务的所有票据,但实际情况是,时隔一年,票据已经不完整。没有票据就无法做账,我们的好方案因为票据不全而不能实施,老板感到非常懊恼,但也只有认账。

  弊端二,事后算账满足不了企业的合理性需要。

  有观点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性,事后算账应该是真实、完整地记录了公司的业务发展情况和经营过程,但是企业的财务目标需要是:在真实性的基础上满足合理性。事后算账满足不了企业合理性的需要,企业对财务的合理求是企业发展的最内在、最原始的动力。

  弊端三,新旧账目难以衔接。

  假如把企业已经向税务部门报出的账目称为旧账,整理以后的账目称为新账,新账整理出来后一般与旧账是不一致的,存在着一些差异,如何调整这些差异?仅仅从账目处理上讲,应该不存在问题,但是企业向税务部门报账以后,税务部门是留有记录的,整理后的新账必须要与税务部门的记录相衔接。这就不是简单的账目调整问题了,很可能涉及多缴或者少缴税款的问题。这样一来,新旧账目的衔接就变得比较复杂和困难了。

  二、账前消化四部曲

  (一)目标控制做账法

  传统的做账方法的最大弊端是事后算账,而事后算账导致了企业一系列财务问题的产生。那么,我们能不能由被动到主动、变事后算账为事前算账呢?我们在总结和提炼长期工作心得的基础上,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目标控制做账法。

  目标控制做账法是指根据企业整体战略确定财务战略目标,变事后被动做账为事前主动消化,在遵循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不违背会计原则的基础上,做到既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又能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一种账务处理方法

 

第11节:账前消化(4)

  目标控制做账法与传统做账法的区别是,传统做账法的做账过程是:业务——开票——核算,没有账前消化的过程,是事后算账。目标控制做账法的过程是:账前消化——合同控制——开票管理——财务核算,既有账前消化,又有对业务的合同控制,更有对财务票据的管理,最后才是财务核算,是对算账的全过程的控制。

  目标控制做账法的主要特点是事前算账,关键点是账前消化。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讲,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子系统,而账务处理又是财务管理的子系统。从账务处理角度看,在企业管理大系统当中,所有账务处理之前的因素我们可以把它称为账前环境。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正是账前环境与账务处理系统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影响甚至决定着账务处理系统。

  账务处理处于企业管理环节的最后一环,账前环境中所有的问题、矛盾最终都会归结到账务上,因此企业的财务部门往往成为矛盾的焦点和中心。这些矛盾当中,有些是财务部本身的问题,有些则是企业其他矛盾转化、积淀而成的。要解决这些矛盾,就不能就事论事,仅从财务部门找原因,要变事后为事前寻找矛盾形成的根源,在账前环境中寻找原因,从财务问题形成的过程中找原因,将矛盾尽可能消化在账前,为账务处理创造良好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必须事前算账、账前消化。

  (二)账前消化四部曲

  账前消化什么?在账前环境中,企业战略、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合同、企业的票据取得等因素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核算产生直接影响的重要因素,因此,首先应该消化的是企业战略,是企业整体战略决定其财务战略,财务战略为企业战略服务;第二是企业的管理模式,它决定了财务的管理框架和核算框架;第三是企业合同的签订,合同的签订影响企业的财务处理;第四是票据的取得。

  那么账前怎么消化呢?从会计的思维角度来看,账前消化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首先,财务部门要学会先行一步,要预先考虑企业的票据问题,考虑前面的票据开立和后面的做账是否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能不能满足企业的账目需求。

  第二步,票据的来源在哪?票据是根据什么产生的?票据是根据企业合同产生的,合同决定了怎么开票、什么时候开票、开多大金额的票。

  企业跟客户或者是供应商之间的合同决定了票据开立的内容、节奏、方式和时间。

  会计第一步考虑票据的时候,就是要确定票据什么时候进账合适。由于票据是由合同决定的,所以财务部门要介入到合同的签订当中,从财务的角度,就合同的签订时间给公司提意见。

 

第12节:账前消化(5)

  比如说,公司接了一单100万的业务,财务部门就要考虑这100万什么时候进账比较合适。这就是说,财务部门必须把考虑问题的范围从票据再往前走一步,要介入到合同的签订中,否则的话,合同签完了,财务也就没有办法消化了。

  第三步,公司签订这份合同与企业整体的管理目标之间是什么关系?财务的管理如何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提供依据?

  第四步,财务部如何配合企业的整体战略?如何形成财务战略?

  可见,财务部门考虑问题的顺序是票据→合同→管理框架→企业的战略目标。作为财务部门,要主动去帮助老板处理好财务与票据的取得、合同的签订、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按照账前消化四部曲,事前逐一消化这四大因素的影响。虽然这不是财务的业务处理范畴,但是却往往决定着财务工作的最终结果。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老板与会计人员所处的地位和思维角度不同,这就给账前消化的顺利实施制造了一定的困难。比如,从思维顺序来看,老板和财务人员的思维过程往往是相反的,老板考虑问题遵循的是从企业顶层战略目标到管理框架再到合同和票据的逻辑顺序;从思考的内容来看,老板考虑更多的是业务问题。为避免这种矛盾的发生,老板们就要改变思路,不能只从业务着眼,还要在考虑上述四个问题时兼顾财务的需要。

  在账前消化过程中,老板应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调整策略,没有适用于所有企业的现成的解决方案。老板在账前消化过程中有三个原则是必须遵循的:

  第一,合法是底线,账前消化必须在合法的框架内进行,离开了这一点,账前消化就失去了意义。

  第二,要注意80/20法则的运用,善于寻找和解决主要矛盾。

  第三,要学会弹钢琴,善于综合兼顾其他财务矛盾。

  三、企业常见问题的账前消化

  (一)老板个人价值取向的消化

  由于民营企业的特殊性,老板个人价值取向对企业的发展往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比如,有的老板满足于当个土皇帝,办企业的主要目的是想挣点钱,因此他很可能只要求会计能够让企业的账目在工商和税务方面过得去就可以了。而有的老板则想当总统,希望企业上市,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因此他对企业财务的要求就必须在满足国家规定的基础之上,还必须符合上市公司的游戏规则,增加企业的透明度,等等。

  2?2为什么利润相同的公司个人可支配收入〖〗相差7万元?

  新兰公司和费兰公司是在1999年初注册成立的两家公司,注册资本金都是15万元。新兰公司由李剑发起成立,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而费兰公司则由李剑的弟弟李利发起成立,是一家个人独资企业。当年两家公司都实现了60万元的税前利润,但在年终结算的时候,李剑发现,如果他想从公司里取出资金用于个人消费,他还要额外缴纳一笔税款,而他的弟弟李利就不用了。最终,两个人的可支配资金竟相差7万多元

 

第13节:账前消化(6)

  问题出在哪里呢?按照税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在有利润的情况下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税率有18%、27%和33%三档),在将税后利润分配给企业投资人的时候,投资人还要根据分得的红利缴纳税率为20%的个人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的出资人只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不缴纳企业所得税(税率为5档超额累进制),在将税后利润分配给企业投资人的时候,不必再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就是有限公司与个人独资企业在法律责任上的差异。

  请看下表: 表2?1(单位:元)

  〖〗新兰公司(有限公司)〖〗费兰公司(个人独资)税前利润〖〗600000〖〗600000缴纳企业所得税〖〗198000(60000×33%)〖〗0缴纳个人所得税〖〗0〖〗203250(计算过程略)税后利润〖〗402000〖〗396750将企业的钱分配到个人手中缴纳个人所得税〖〗80400(402000×20%)〖〗0个人可支配资金〖〗321600〖〗396750

  由表2?1可以看出,两家公司的税前利润都是60万元,新兰公司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19?8万元,税率为33%;费兰公司因为是独资企业,这项税不用交。在个人所得税上,新兰公司不用交,但是费兰公司要交203250元。税后利润,新兰公司是40万元多点,费兰公司是不足40万,两者相差不多。在将企业的利润分到个人手中的时候,新兰公司股东分红时还要交个人所得税。假设40万利润都分配的话,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要缴纳80400元。而费兰公司由于是个人独资企业,在这个环节就不用再交税了。这样下来,最后计算出的个人可支配资金,新兰公司是321600元,费兰公司是396750元,两者相差75150元!

  这两家公司是同时注册的,利润额相同,但是最后的个人可支配资金却相差7万多。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原因就是企业不同组织形式的选择。选择了有限责任公司,就要受到有限责任公司所得税法的控制。个人独资企业是按照个人独资企业所得税体系来监管的,可见由于不同的公司组织形式,导致企业所承担的税负是不一样的。

  老板们在设立企业的时候,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慎重选择注册的企业类型。对有限责任公司来说,企业所得税税率是33%(但是有两档优惠税率,一档是27%,一档是18%),个人独资企业交一次个人所得税就可以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在分红时还要交一次个人所得税。如果只是希望赚取一定利润,并不想把企业做大做强,那么建议选择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的形式;如果希望实现企业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发展,做出一番大事业,那么建议选择公司制组织形式。

 

第14节:账前消化(7)

  当然,在选择公司形式时,也不能单单考虑税的问题,还要考虑到法律责任的问题。有限责任公司以注册资本金为限承担法律责任,而个人独资企业是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也就是说,对于公司的负债,有限责任公司是以注册资本金为限承担责任,个人独资企业如果公司的资本金不够还债的话,就要动用出资人的个人资产。所以,创业者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企业组织形式。

  (二)企业发展阶段的消化

  从财务的角度看,可以把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归纳为四个阶段,同时,相应地把民企老板划分为四种类型。民营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原始积累阶段、二次创业阶段、投资扩张阶段和资本运营阶段。

  第一,原始积累阶段。

  这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第一阶段,老板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生存问题。老板操心的是如何扩大业务,占领市场,一切围着业务转,重视市场份额或利润,这个时候的老板可以称为业务型老板。通俗地讲,老板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大业务员,带领三五个人、七八条枪闯市场。在这个阶段,企业贯彻的是以业务为中心的财务思维。

  按照马斯洛人的需求理论,生存是人的第一需求,企业也是一样。老板在第一阶段把工作重点放在(经营)业务上是无可厚非的,甚至是最佳选择。因为老板首先要过生存关,只有生存问题解决了,老板不再为能否保住自己的饭碗担心了,才有可能沿着金字塔往上走,追求更高境界的成功。

  第二,二次创业阶段。

  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就进入了二次创业阶段。能完成原始积累的老板在发展中是淘汰了一大批企业的,而二次创业又将有一大批企业被淘汰。

  在这个阶段,随着企业业绩的不断攀升,企业的成长速度会更快。企业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业务上,在原始积累阶段粗放式经营所累积的问题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主要是由于管理滞后严重地阻碍企业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业务型老板已经不适应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了。

  所以在关注业务的同时,老板逐步腾出手来加强企业管理体系尤其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财务管理逐渐被老板们重视起来。因为老板们看到了,财务手段确实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非常好的工具。这个时候的老板称为管理型的老板。

  但是,老板们往往由于缺乏财务最基本的知识而不能很好地运用财务手段为企业管理服务。

  第三,投资扩张阶段。

  民企老板在进行原始积累的时候,介入某个行业很可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在经过原始积累和二次创业、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后,将会有意识地选择更为赚钱的行业,企业进入投资扩张阶段。这个阶段的老板我们称为投资型老板。由于对外投资的需要,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就会转移到以筹集和使用资金为中心。在这个阶段需要老板充分运用财务管理手段,保证对外投资资金的安全和赢利。

 

第15节:账前消化(8)

  第四,资本运营阶段。

  这是企业的赢利模式从产品利润转化到资本利润的阶段,企业要做强做大一般都要经历这个阶段。

  纵观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几乎很少不是上市公司。这个阶段的老板称为领袖型老板。此时老板所凭的不完全是管理上的技术和经验,更主要的是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哲学。这是企业家比较高级的阶段,需要老板具备驾驭资本市场的财务管理能力。

  在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如何从业务型逐渐地向领袖型转变,包含了老板的三次自我超越,老板只有很好地完成这三次自我超越,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素养,才能够使老板与企业之间达到人、企匹配。

  老板的第一次自我超越——瘸腿走路到两条腿并行,从业务型过渡到管理型。

  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业务和财务可以比作企业的两条腿,企业要阔步向前,就必须做到业务与财务的战略匹配。其中业务所要解决的是市场定位、产品、销售、盈利模式等方面的问题,财务所要解决的是资金、成本、资产债务结构、现金流量、财务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财务是业务成长的重要战略支持,缺乏稳健财务的支持,业务成长就无法实现。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情况来看,老板普遍存在重业务、轻财务的现象。究其原因,除我国多年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的特殊历史环境因素外,还有两个原因:

  第一,由于业务的成长与企业经营规模、利润来源、行业地位、品牌等发生直接的联系。因此,理所当然受到老板高度的重视。

  第二,在民营企业中,大部分老板都是业务或技术出身,对业务比较熟悉。

  因此,日常决策和工作的着重点就自觉或不自觉地落在业务方面,致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被弱化,财务成为业务的服务工具,不能主动地参与企业决策、组织和控制的全过程,结果常常导致公司业务成长与财务管理互相脱节,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健康成长。

  从财务角度讲,老板要有赚取管理利润的意识,由原来的仅仅赚取业务利润到既赚取业务利润又赚取管理利润。但是在现实中,很多老板并没有自觉地意识到这个转变,还是用业务型老板的思维处理二次创业时期的企业问题,习惯于左兜掏右兜式的财务管理方法管理企业财务,某种意义上讲是老板的自身素质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因此,产生了第一次人、企不匹配。

  老板的第二次自我超越——“借我一双慧眼,由管理型过渡到投资型。

  如果说企业在原始积累阶段是偶然投资获取利润,那么在企业到达了对外投资阶段以后,就是一个自主投资赚钱的过程。在成为投资型老板之前,老板所进行的企业管理基本属于微观管理。



 

第16节:账前消化(9)

  但是在从管理型向投资型过渡的过程中,其投资对象可能不仅局限于本行业,企业可以跳出所在行业,从宏观角度判断和分析哪个行业更赚钱。

  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老板往往会考虑企业发展多元化问题,以化解投资风险。这要求老板不仅要懂企业管理,更要懂宏观经济管理,企业老板的思维要跳出微观上升到宏观,只有这样,才能实施富有远见的投资。

  投资阶段虽然会形成又一个赚取利润的方式,但同时也是企业非常危险的阶段,有些老板在这个阶段往往还用前两个阶段积累的管理经验来处理投资阶段的财务问题,无意识中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这有可能产生第二次人、企不匹配。

  老板的第三次自我超越——为企业铸就灵魂,从投资型过渡到领袖型。

  老板这时候所赚取的利润有产品利润和资本利润,所凭借的不仅仅是管理经验、技术,更主要的是管理哲学和思想。

  大家在电视上看到万科集团的老总王石登上了喜玛拉雅山,有的人就不理解:作为企业的老总,他不在企业经营管理,跑到喜玛拉雅山干什么去?

  其实,王石传递给外界的一个重要信息是,万科集团的企业精神就是要攀登世界最高峰,他就是凭着这种企业管理思想领导企业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这个阶段的老板管理企业靠的不仅仅是制度、考勤打卡机,而是依靠思想来统一企业人员的行为,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

  企业不但生产物质产品,同时会产出精神产品。但是有的老板自身的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依靠管理经验和管理技术来维持企业的发展,尤其在财务管理思想上,习惯于赚取产品利润,没有驾驭资本利润的想法和能力,有可能产生第三次人、企不匹配。

  总之,老板要注意根据国家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调整企业的目标,保持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统一和明晰,为财务工作提供良好的指导。

  (三)企业管理模式的消化

  为什么要消化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是因为企业的发展需求和管理模式决定了财务管理体系和财务核算体系。如果企业是按照总、分机构的模式设置的,那么就必须要设置与总、分机构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财务核算体系。也就是说,要根据企管理框架来设定财务体系。如果企业要实行部门核算,在财务上就要设置部门核算体系。

  我们的一位客户去年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这位老板希望对公司小车班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以前,司机连加油都要到他那里批条子,搞得他烦不胜烦,他想改变管理模式,将小车班承包出去。根据上一年所有的基本财务数据:每辆车油费多少、维修费多少、保险费多少等来确定今年每辆车的费用指标。确定下来以后,公司只用指标控制就可以了。这就形成一种企业的部门管理模式。

 

第17节:账前消化(10)

  这种部门独立核算的管理模式形成以后,这位老板担心相应的财务管理体系和核算体系能不能跟得上,比如,小车班费用指标定完以后,今年的实际执行结果和指标差多少?怎么控制?于是他请我们在设置财务核算体系的时候帮助他们设置部门核算体系。

  这就说明企业管理模式决定了财务核算框架。如果企业实行的是项目管理制度,那么在财务上也应该设置项目核算体系。假定某建筑企业今年同时开工10个项目,作为企业的老板,他很可能要重点考虑每一个项目是赢利了还是亏损了,在整个财务核算管理过程中,就要设置项目核算,以及时反映相关的财务数据。

  2?3跨地域的四家企业怎么管?〖〗

  王老板拥有一家从事有色金属贸易的公司,注册地在内蒙古自治区,年营业额一个亿左右。王老板有位朋友在陕西,是有色金属材料研究方面的权威,为了与他合作,2000年王老板在陕西设立了一个研究所,双方约定研究成果归研究所所有。

  2004年6月,王老板找到我们为他在北京代理注册一家从事咨询服务的公司,要求有一般纳税人资格。原来,他在内蒙古经营的企业年营业额达一亿人民币,规模太大了,准备用北京的企业分流一部分业务。同时,他准备用1000万左右的资金收购位于扬州的一家企业。该企业原来是他的一个大客户,是国有企业,要改制,收购这家企业有利于业务链的延伸。

  但是令他感到棘手的是,4家企业分别位于内蒙古、陕西、北京和扬州,地点过于分散,以后管理起来有困难。如果说以前他管理位于内蒙古的企业还算得心应手的话,现在一下子发展了这么多企业,管理上就有问题了。虽然这些项目都很好,但是王老板不敢放手去做,怕管理不好,搞得鸡飞蛋打。王老板该怎么办呢?

  我们通过对企业的诊断发现,该企业有对外扩张需求,而且有很好的条件和基础,但地域上的分散给企业管理带来困难,老板难下决心。

  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以后,必然面临着改变企业管理模式、尤其是改变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问题,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王老板面临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作为企业的决策者,王老板可能已经意识到这个变化,但是,由于财务管理知识和能力的欠缺使他一筹莫展。

  一、企业管理重心做地域调整,从内蒙古自治区转移到北京,把北京作为总部。

  二、改变原来的企业管理模式,建立虚拟的集团公司框架,按照总、分机构的管理方法管理分布在各地的企业。

  三、在财务上,由原来的分散管理模式转变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使财务管理与企业战略相匹配。

 

第18节:账前消化(11)

  王老板接受了我们的建议以后,下决心实施扩张战略,调整了企业管理模式和财务管理模式,顺利地实现了新的跨越。

  针对集团公司的管理问题,一般来讲基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像上例中的王老板那样采用虚拟集团公司管理模式,其好处是既能做到集中管理,又分散了经营风险;其缺点是,账面上资金、资产分散反映,体现不出公司的整体实力,对招标和吸引投资等业务不利。

  另外一种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集团公司管理模式,用参股、控股等形式将所属企业的资金、资产集中起来统一管理。

  其好处是企业账面上资金、资产比较集中,有利于企业对外的形象宣传和招标、吸引投资等业务的开展;其缺点是资金、资产过于集中,使经营风险加大。

  (四)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矛盾的消化

  在企业创业的原始积累阶段,企业财务目标在合法性与合理性之间,偏向于合理性,最多也只能做到不违法。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血与火的过程。

  很多民营企业老板在这个阶段顾不了其他,他们惟一关注的就是想尽办法完成原始积累。其中可能有些是不合法的利润,自然在账目处理上也就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完成原始积累之后,企业老板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这时,为了企业的规范化发展,账目就不能是一笔糊涂账了。况且,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知名度,工商、税务部门也开始予以关注了。

  这个时候,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都要求企业的财务目标在合法性与合理性之间更多地选择合法性,在合法性基础上满足合理性。

  可见在企业原始积累阶段和以后的发展壮大阶段,企业的财务目标取向是不同的,由此就会产生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

  因此,想有所作为的老板必须学会兼顾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避免因小失大,给企业的长远发展留下隐患。

  2?4忽视长远利益白花了400万〖〗

  李老板经营一家贸易公司,主要向电厂提供设备,年营业额达人民币5亿元左右。

  众所周知,电力是一个垄断的行业,这样的行业往往是与巨额垄断利润相联系的。而这种巨额利润也部分转移到了向他们提供原料和设备的行业。李老板就经营着这样一家企业,他销售电力设备,专门与电厂打交道。

  这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李老板的业务也一天天水涨船高。为了应付雪片般的订单,企业急需资金扩大规模。为了筹足这笔巨资,李老板伤透了脑筋。他通过各种方式,从私人渠道借款、申请银行贷款,但仍然满足不了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

第19节:账前消化(12)

  后来,朋友一句话点醒了他:现在这么多企业上市融资,你何不也试试?于是他接洽了一家国外的著名投资银行,对方提出以280万美元的价格完成承销上市的操作。为什么价格这么高呢?

  其一,投资银行提供的是知识高度密集的服务,它具有极高的人力成本;

  其二,投资银行的声誉和经验是具有高度专有性的资产,而这些因素对公司上市后的前景非常重要;

  其三,投资银行承销费率与上市公司融资规模成反比,以李老板的融资规模来看,承销费用约占其融资总额的10%。

  这样一来,上市最少得花2000多万人民币。李老板想到,如果不上市的话,一些大的订单无法接,于是一咬牙就同意了,按照合约预付了500万人民币的定金。

  投资银行运作该项目3个月以后,发现李老板的公司账目硬伤比较多。原来,他的公司为了节省税金,在公司实际盈利的情况下,账目处理上却是连续3年都体现为亏损,上市的计划因此半途而废。后来经过协商,投资银行只同意退还500万预付定金中的100万,李老板上市没成,400万人民币打了水漂。

  中国民营企业的账目有很多特点,其中最常见的一个是:为了避税,将本来盈利的账目做成亏损。不上市的话,问题没有显现,可是企业要上市的话,连续三年全部亏损,肯定不符合上市要求。在新加坡主板上市的税前盈利标准为:过去三年税前盈利累计超过750万新元(约合人民币3600万元),每年均需超过100万新元(约合人民币480万元),管理层三年不变;或者,过去一年或两年累计盈利1000万新元(约合人民币4800万元),管理层一年或两年不变。

  如果为了满足上市要求,李老板去税务部门补缴税款,就等于把隐瞒利润的事实公之于众。大家知道,在国外上市,最讲究的是诚信,一家不讲诚信的企业根本没有立足之地。为此,李老板陷入两难的困境:保持原来的账目不变,则该公司盈利状况不符合上市要求;向税务部门承认错误、补缴税款,则其声誉要受到影响,而且,如果要整理三年期间的旧账,票据的寻找也非常困难。

  对于李老板这种情况,账前消化有办法,事后处理为时已晚。李老板思来想去也没有好办法,就这样,李老板白白花了400万人民币。

  企业在考虑眼前利益的同时,一定要将眼光放远一些,避免重蹈李老板的覆辙。(五)企业营销与财务矛盾的消化

  在账前消化思路指导下的财务管理中,财务协调是非常重要的。

  以前,无论是财务管理也好,核算也好,对于财务部来说,都是事后算账。算完账后老板要看哪个部门的数据,财务部按照要求提供就可以了。

 

 

第20节:账前消化(13)

  但如果按照账前消化的要求,这样做就不行。企业在年底年初做财务预算时,财务部要与企业的发展规划部门联系,依据当年的收入预算,制定本年度企业的财务战略。

  比如,企业税负可能会达到多少?

  多了怎么办?

  是不是企业所能够承受的?

  如果不能承受的话该有怎样的对策?

  再比如财务部与企业人力资源部要协调考虑,今年人员工资总额是多少?

  与税务部门要求的所得税调整的工资标准相差多少?

  多出部分怎么办?

  企业人员工资核算的时候个人所得税怎么办?

  对这些问题必须事先进行财务协调,事先协调好了,事后就轻松了,否则到事后所有问题一起爆发,财务部忙得焦头烂额也解决不了问题。

  简言之,账前消化要求财务部增加一个职能,即财务协调的职能。下面重点介绍财务与营销的矛盾消化。

  在企业中,为什么销售部和财务部总打架呢?销售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开拓市场,如今,我国绝大多数行业都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这决定了销售工作必然面临激烈的竞争。很多时候,销售人员好不容易获得一单合同,对方可能要求提前供货,为了揽到业务,销售人员答应了;对方可能要求推迟支付货款,销售人员没有办法,一般也只好答应下来;就这样费尽周折把合同签下来了。可是当他把这个合同拿到财务部的时候,财务部的麻烦就很大:货款没到账,就先把货发了出去,不但如此,货发完了,货款也不一定能及时到账,财务运营困难重重。财务与销售部门的矛盾往往就是这样积累下来了。

  作为企业老板,应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客观环境、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企业目标,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协调营销目标与财务目标的矛盾。

  创业期。创业期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初期,企业的目标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此时,销售部的基本目标是尽量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尽快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由于企业刚建立,资金实力有限,财务部的目标是以收抵支,保证偿还到期债务,使资金能够正常周转。该阶段应采取以低利润实现高销售的财务目标与营销目标。二者协调的结果是财务目标服从营销目标。

  成长期。进入成长期,意味着企业已处于平稳发展时期,这时供应渠道畅通,产品已有较稳定的客户,市场占有率呈上升态势。

  企业的营销目标是如何延长成长期,让销售额稳定增长,让企业获得持久、稳定的利润增长,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

  此时的财务目标是以利润较大、每股盈余较大及未来潜力最大为主体内容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处于该阶段的企业既追求市场份额的提高、销售的增长,同时还追求适当利润。财务目标与营销目标的协调方式是适当的利润率与高速度的销售增长和市场份额提高协调发展。

 

 

第21节:账前消化(14)

  成熟期。企业进入成熟期,产品销售渠道、销售数量已达到最高峰,此时的营销目标是注重与各方面的利益协调,以求得各个相关利益者的支持,努力扩大成熟期的平台,尽可能推迟衰退期的到来;同时进行产品和营销创新,引导消费,以保持稳定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而财务目标是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企业价值最大化。二者的协调是以稳定的销售和市场地位获取最大的利润。

  衰退期。企业进入衰退期,产品销售渠道变窄、销售量下降,企业形象受到冲击。此时的营销目标是一方面缩减销售规模,低价甚至亏本销售,以清空存货,控制赊销以回收现金;另一方面是开发新产品,寻找新的市场。而财务目标则是尽最大可能收回现金,保持偿债能力。二者的协调是以低(或无)利润实现高现金销售。

  不难看出,上述财务目标与营销目标的协调,受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两者在不同的阶段受企业总体目标的影响而选择的侧重点不同。必须适时调整,使之相互协调。

  (六)企业合同的消化

  合同对企业的财务目标、现金流量、财务核算、纳税筹划等方面都有影响,对财务目标的影响体现在合同决定财务目标的实现程度;对现金流量的影响体现在合同支付方式的规定直接影响企业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在财务核算方面,合同影响着企业的财务核算进度;合同对企业的纳税筹划来讲更是至关重要。

  2?5300万的预收款合同如何签订?〖〗

  有一家建筑企业,其主营业务是提供建筑材料、劳务以及咨询服务,有一般纳税人资格。2004年7月,该企业准备签一份合同,金额是800万元,按合同规定8月份就有一笔预收款300万元要进账。当时它的财务状况是账面上的进项税只有5万元。

  该企业是一般纳税人,这笔业务既涉及增值税项目,又有营业税项目,那么合同中关于这300万元预收账款的条款该如何签订?

  在既有增值税又有营业税的企业当中,容易出现混合销售问题。我们可以以增值税和营业税分别计算:

  假如签订的合同适用于缴纳增值税,应该缴纳增值税3000000/1?17×17%-50000=385897?44元;

  假如签订的合同适用于缴纳营业税,应该缴纳3000000×3%=90000元。

  两者相差385897?44-90000=295897?44元。从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在现有情况下,应该交纳营业税。

  对于混合销售问题,一般来说有两个财务建议:

  第一,把适用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业务分两份合同签订。

  如果在一份合同中,比如金额为800万元的合同当中,既有增值税项目,又有营业税项目,如果企业的财务人员不分开核算的情况下,那么就容易被税务部门认定为混合销售行为,按照税法规定,这种情形适用的增值税率是17%。

 

第22节:账前消化(15)

  如果把营业税项目和增值税项目分两份合同签订,比如800万元的交易金额当中,400万元适用增值税的业务签一份合同,400万元属于建筑业服务性业务,适用营业税,签另一份合同,那么税务部门就有可能不认定这是混合销售行为。

  第二,从长远角度来看,要把适用营业税和增值税的项目分开,设立两家公司进行核算。

  分开订立合同只能是权宜之计,在分开订立合同基础上进行的分别核算是经不起严格推敲的,税务部门仍有可能认定该公司存在混合销售行为。从长远角度考虑,就要把适用营业税和增值税的项目由两家公司分开经营,一家公司专门从事适用增值税项目的业务,比如建筑材料加工;另一家公司专门从事适用营业税的业务,比如说建筑工程服务、咨询服务,这样就从源头对业务进行了分割。

  首先是合同分开,然后是公司分开。这时候税务部门就很难认为两家公司签的两份合同还算混合销售。

  合同的签订不但需要从时间上进行统筹,而且要从形式和空间上做好规划。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商业契约,一旦签订,对于企业的运行便产生了约束效应,企业必须在合同所设定的框架和节奏下运作。

  因此,签订合同时考虑不周往往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会使企业在执行过程中遇到来自各方面意料不到的困难。在这一点上未雨绸缪非常重要,预先通盘考虑了企业的产能、现金流、核算进度、纳税等一系列问题,这样的合同才能保证企业能够轻松自如地掌控、有条不紊地施行。

  2?630000元注册的公司为什么要交35630元〖〗的房产和土地税?

  北京艾利斯服务咨询中心于2004年初成立,注册资本金为30000元,经营用的房屋占用土地面积290平方米,年租金为28万元。第一季度末的时候,税务局通知该公司,当年其应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共计35630元。

  公司老板一下就惊呆了,公司注册资本金才30000元,每年却要交纳35630元的房产和土地税,公司老板怎么也想不通。

  经核算,该公司当年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为:290平方米×7元/平方米=2030元;房屋的年租金为280000元,当年应缴纳的房产税为280000元×12%=33600元,两者合计35630元。

  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公司老板对税法不熟悉,在租赁经营场所时,他忽视了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的缴纳问题。

  原来,在该公司与房屋所有人签订租赁合同的时候,并没有写入关于房产土地税由哪一方来承担的条款。他习惯性地认为,自己作为承租方,不用负担相关税收,责任应该在出租方。

 

 

第23节:账前消化(16)

  我国税法规定: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义务人为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不在土地所在地的,其土地的实际使用人和代管人为纳税人。

  房产税的纳税义务人为产权所有人,对产权所有人不在房屋所在地的,由房产代管人或者是使用人纳税。可见,税法并没有规定必须由出租方交房产土地税这一条。

  许多企业在签合同时都没有考虑将来的税收缴纳问题,因此,上述现象显得非常普遍。建议企业在签合同时一定要注意事前考虑和处理税务等问题,做到账前消化。(七)企业票据的消化

  票据的开立是由合同决定的,合同对财务的影响有相当部分通过票据来产生。那么很显然,账前消化合同必然要求账前消化票据。

  账前消化票据的重要性还体现在:票据制度是国家税务机关用来对企业进行管理的工具,票据方面的不规范意味着违反国家的相关规定甚至法律,可能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而企业如果不能在事前有效规划票据的管理,到事后往往别无他策,只好铤而走险,这样的教训数不胜数,很值得企业家们反思和借鉴。

  2?7三角债使会计做账无米下锅〖〗

  某企业2004年实际收入是1700多万,但是由于企业涉及多笔三角债,账上能确认的收入和支出只有470万,票据也就不能及时取得,做账方面困难重重。

  年终管理层向股东们汇报的时候,只能在提供给税务部门的报表后面附一张内部的报表,因为有这么多收入和支出不能确认。账上如果确认了,税务部门会要求出示合法票据,每一分钱都要说清楚,但是拿470万的收支向股东又交代不过去。

  所以只好做另一套补充报表给股东看,但这样的做法绝非长久之计。

  三角债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不是什么新鲜事,所有企业都有可能会遇到三角债。这个问题的产生不仅与企业有关,也与国家的宏观经济因素、与社会的诚信度有关系。人们对商品经济的认识、对市场经济规律的了解还很不到位,觉得有些时候拖欠点款项无所谓,结果是大家你欠我的,我欠他的,形成风气,极大地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和经济的健康运转。另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健全也是三角债出现的重要原因。

  三角债对财务管理有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第一,收入不能及时确认。

  企业把产品卖出去以后,对方不及时付款,从而无法开立票据,形成有了收入也不能开票的状况。这就导致收入无法及时确认,财务上的收入确认和实际业务相脱节。

  第二,支出不能及时取得票据。

 

第24节:账前消化(17)

  这是反过来讲上面的问题,例如,在三角债严重的情况下,企业之间赊销产品的时候,需求方不付钱,供给方也不开票,因为开票就意味着要交税,所以支出的时候票据不能及时取得。

  第三个方面,收入不能及时确认、支出不能及时确认。

  账目建起来以后,该做收入的项目不做收入,该做支出的项目不做支出,业务实际上发生了,但是账上没有反映,导致了财务和业务严重脱节、核算根本不真实的状况。

  第四个问题更严重,三角债积久以后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企业的资金循环链断裂。

  我们知道,企业的资金就相当于人的血液。没有了资金,没有了资金流,就像人没有血液一样,循环不了,企业就不能生存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没有利润可能不会倒闭,企业没有现金流则一定倒闭,因为它形成不了循环了。

  三角债拖到一定程度,就能把企业拖垮、拖死。爱多的案例当中,因为公司资产负债率比较高,供应商起诉以后,它的资金链马上断了。它必须偿还债务,还不了就得倒闭,由此可见现金流的重要性。三角债影响的恰恰就是现金流,该循环的不能循环,该支出的不能支出,企业就成了一潭死水了。

  第一,要选择信誉度高的企业合作,这是老板要注意的。

  信誉度对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信誉度高的企业进行合作是财务稳健的必然要求,对于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要尽可能避免与之打交道。

  否则就有可能形成三角债,产品卖出去了,货款没有收回来,不但不能盈利,连本金都有可能赔进去。

  第二,在合同签订的时候,要将尽快收回资金作为合同的一个前提和原则,注意避免三角债。

  不能说为了达成交易,什么条件都答应。

  第三,协调财务政策和销售政策之间的矛盾。

  财务部的运作原则是要求稳健,资金越稳越好,支出的越少越好,收回的越多越好。销售部不一样,销售部是业务做得越大越好,倾向于先把业务做出来,遵循激进的原则。两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形成矛盾。在解决三角债问题时,要协调好这两个部门的关系。

  第四,加强清债力度。

  资金的应付款要派专人进行管理,核算的时候派专人进行核算,要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八)财务人员的消化

  账前消化要求财务人员数量与素质必须与企业的发展要求相匹配。

  有位老板经常抱怨自己的财务人员拿不出像样的数据和报告,后经了解发现,他经营的是一家生产型企业,年产值3000多万元,财务人员却只有两名,一名会计,一名出纳,其财务管理上的人员配置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

 

 

 

第25节:账前消化(18)

  作为年产值3000多万的生产型企业,除了会计和出纳,最起码还应该配备一个成本核算人员,否则与成本相关的财务数据怎么能及时准确地算出呢?

  还有些企业是财务人员数量并不少,但是由于人员素质上不去,也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有一家企业,年产值在500万元左右,财务部配置了一名出纳和一名会计。

  按理说,这样的人员配置基本合理。但是由于这位会计年龄比较大,不会使用财务电算化软件,完全用手工做账,致使库存商品明细账核算不及时,企业成本核算数据到月底拿不出来,影响了老板的经营决策。

  所以,企业必须不断地对自己的财务人员队伍进行更新和升级,以适应环境变化和组织框架优化升级的需要。

  第 三 章

  账 外 运 筹

  一、纳税筹划的必要性与原则

  (一)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近期,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Forbes)发表的2005年度的税负痛苦指数(Tax Misery Index)在财经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一用来度量全球雇主与雇员的综合税务负担的调查报告称,2005年,在全球52个国家及地区中,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位居第二。

  把税负痛苦指数进行排名,它的依据主要是公司税率、个人所得税税率、财务税率、增值税率、雇主和雇员的社会保障贡献,依据这些指标进行的综合性评判,形成了税负痛苦指数。

  排名第一的是法国,这是一个高福利国家。第二就是中国,中国强劲的竞争对手印度排第43名。

  对于企业与雇员来说,交税越多就越痛苦。税负痛苦指数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排名和吸引外资能力成反比,排名越高的国家,吸引外资的能力越差,但是中国例外。

  一个国家吸引外资的前提是向其提供比其在其他地区发展更多的优惠,比如成本优势、税收优势。

  我国对外资企业实行所得税的两免三减,从盈利年度开始计算,两年之内免税,接下来的三年减半征收,非常优惠,这比对本国的高新技术企业还优惠。这是国家吸引外资的一个手段。

  当纳税人面临沉重的税收负担,而现行的税收法律体系在短时间内又不可能有所改变的情况下,纳税人一般只有三条路可以走:

  一是违法偷税,即通过违法行为实现规避税负的目的。纳税人的偷税行为并非完全由于自身的原因,国家税法政策上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纳税人选择偷税。但是,偷税是违法的,随着国家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违法偷税的风险将不断加大,最后注定了这种行为只能是死路一条

  二是消极对待,压缩经济活动规模,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经济的萎缩。这一点根据拉弗曲线也可以得到印证。按其观点,只有较为合理的税负才会扩大生产,从而使税基增大,税收收入增加,而较高的税负只会抑制生产,最终破坏税基。

第26节:账外运筹(1)

  正所谓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方能叶茂。但是,在国家宏观税负不能立即减轻的条件下,选择这种做法,国家宏观经济必然受到影响,而企业最终也只能被市场竞争所淘汰,从而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

  三是积极进行纳税筹划,实现合理避税。这才是企业迎接市场经济严峻挑战、依法纳税的必由之路,是面对目前政策法规的明智之举。

  任何一个理性的经济人都希望能用合法的手段来达到避税的目的。

  合理避税表明了企业管理者对待纳税的正确态度,它会促进企业有效地开展财务控制和合理开展经营活动,从而既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水平,又达到了增收节支的目的。

  企业经营效益越好,国家的财源税源就越丰富。总的来说,企业合法避税只要是适当的,不仅会促进企业的发展,还有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这同国家的利益是不矛盾的。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 中外企业将在一个更加开放、公平的环境下竞争,取胜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增加盈利。企业竞争国际化的趋势使得纳税筹划意义更为重大。

  国外企业的财务机制已经较为成熟稳健,可以通过各种纳税筹划方法使企业整体税负水平降低,从而相当于增加了盈利水平。

  在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通过开源即以增加销售的手段来扩大市场份额已经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要想与国外企业分庭抗礼,就应该把策略重点放到节流即企业内部财务成本的控制上。作为财务成本很大一块的税收支出,如何通过纳税筹划予以控制,对企业来说就变得相当关键。

  因此,对国内企业来讲,合理避税问题,不管是从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通过纳税筹划实现税负的减轻,主动营建良好的外部纳税环境,以确保自身的良性发展,是企业的理性选择。我们提出的财务管理十六字方针中的账外运筹,主要帮助企业解决税收问题。

  (二)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

  企业税收筹划不仅是一种节税行为,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讲,税收筹划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其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

  也就是说,在确定税收筹划方案时,不能一味地仅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该筹划方案的实施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税收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因此,为充分发挥税收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老板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第27节:账外运筹(2)

  1?挣放心钱的原则,即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要求老板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对各种纳税方案进行选择,而不能违反税收法律规定,逃避税收负担。老板必须密切关注国家法律法规环境的变更并及时做出调整,这样才能挣到放心钱

  2?服从于财务管理战略的原则

  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实现其财务管理的目标即税后利润最大化,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低税负,即降低税收成本,提高资本回收率;二是迟延纳税。不管是哪一种,其结果都可以实现税收支出的节约。

  要进一步考虑的是,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子系统,税收筹划应始终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来进行,局部利益要服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即老板们要会算大账,不能局限于某一具体税种的计算。

  例如,税法规定企业负债利息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而负债融资对企业具有节税的财务杠杆效应,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

  但是,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及融资风险成本也随之增加,当负债成本超过了息前的投资收益率,负债融资就会呈现出负的杠杆效应,这时权益资本的回报率就会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而下降。

  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如不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只以税负轻重作为选择纳税方案的惟一标准,就可能会影响到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的实现。

  3?成本效益原则

  税收筹划的根本目标就为了取得效益。但是,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以及因为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时,该项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当费用或损失大于取得的利益时,该筹划方案就是失败方案。

  一项成功的税收筹划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必须综合考虑。

  一方面,企业税收筹划必须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不能只盯在个别税种的负担上,因为各个税种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种税少缴了,另一种税可能就要多缴;

  另一方面,企业的税收筹划不是企业税收负担的简单比较,必须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因为一个能降低当前税收负担的纳税方案可能会增加企业未来的税收负担。这就要求老板在评估纳税方案时,要引进资金时间价值观念,把不同纳税方案、同一纳税方案中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折算成现值来加以比较

 

第28节:账外运筹(3)

  4?账外运筹的原则

  账外运筹中心思想是:合理避税不在账内而在账外,在账内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老板要跳出账内的框框,到账外寻找空间,而不是在账内避税。

  本章主要讲解账外空间的寻找与运用。

  二、主动营建企业外部纳税环境

  3?1合理避税不在账内而在账外〖〗

  某企业是2003年3月创办的拥有汽修经营权的企业,股东由两个自然人和一个法人组成,属于汽修行业的一般纳税户。由于行业的原因,劳务费占其收入的比例高达40~60%。

  而作为一般纳税企业,汽修行业只允许配件部分抵扣,劳务费不能抵扣。

  这家企业的经营情况非常好,6月份正式营业,到9月份就达到900多万的营业额,营业额增长得非常迅猛,但是税负也压得老板喘不过气来。

  用老板自己的话讲:有些老板挣不到钱发愁,我是挣到钱也发愁。

  行业的因素和自身迅猛的发展造成企业所得税税基增大,增值税税负提高。该企业的税负问题如果仅仅从账内来考虑,没有什么较好的办法。

  运用国家对福利企业的优惠政策解决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问题。

  采取了上述措施之后,该企业的所得税税基大大减小,增值税税负明显降低,到年终汇算的时候财务状况就基本好转了。该企业老板认为,上述建议不仅对他们,对整个行业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账内避税等于钻税法的空子

  为什么该企业自有的财务人员束手无策,而我们却轻而易举地就解决问题了呢?主要是思维角度的不同。

  一般财务人员的思维局限于账内避税,而我们却是跳出账内,到账外寻找解决企业税务问题的办法。那么,为什么说账内避税有局限性呢?主要是因为账是税收的载体,账受税法的严格控制。

  一般的企业在经营中通常会遇到28个税种,基本上在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会遇到。比如,在设立的时候,企业要租赁经营场所,就要缴纳房产土地税。

  前面的案例提到过,由于税务知识的缺乏,30000元注册的公司一年要交35630元的房产土地税,可见企业一设立就要面临税的问题。在企业开始营业但还没有挣到钱时,要交纳流转税(包括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

  流转税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说不管企业是否有盈利,只要有营业额,就要按一定的比例纳税。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企业开始有了利润后,要交企业所得税。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对于企业股东而言,股东分红要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

  从我们仅举的这几个税种中,大家便可以看到,这些税种是从企业设立、到运营、到盈利、到利润分配的各个环节上,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对企业征税,而主要依据就是企业的这套账,所以说账是税收的载体,而税收又是有法律严格规定的,是纳税人必须遵守的。

第29节:账外运筹(4)

  既然账是税收的载体,那么账内避税等于钻税法的空子。这个结论非常重要。虽然税法也有漏洞,不是铁板一块,但是税法的漏洞很有限。那么很自然就会得出,如果是在账内避税的话,空间是很有限的。

  既然账内避税空间有限,那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做事必须有逆向思维,在前面一章中,传统事后算账的做账方法产生一系列弊端,我们就试试事前算账。在账内避税空间不够的情况下,我们就要考虑从账内到账外去寻找出路,看看账外有没有空间。

  白话企业所得税〖〗——有了利润就要交的税我国的税法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内容是讲企业所得税的,包括企业所得税各方面的规定和要求。为便于理解,我们把企业所得税中老板必须知道的要点通俗地介绍一下。

  第一,企业所得税最大的特点就是企业有了利润以后要上税,这是企业所得税的一个基本含义。

  第二,企业所得税有如下几档税率。

  第一档税率是0,这是企业非常希望的,挣钱也不用交税。0税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适用,如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的三免三减,即三年免税三年减半征收,三免三减中的免税期间税率就是0。

  第二档是7?5%的税率,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不是33%,是15%,在15%基础上减半是7?5%,所以产生了这一档税率。

  至于第三档——15%的税率,这是外商投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适用的税率。

  此外还有18%、27%、33%、24%四种税率,是根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表中的税前利润加减调整项目所得结果就是应纳税所得额)来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适用18%的税率,这是国家为了照顾中小企业发展实行的优惠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10万元之间的适用27%的税率。10万元以上的适用33%的税率。

  还有一档税率是24%,适用于老少边穷地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开发区。

  企业缴纳所得税的时候首先应该搞清楚自己适用的是哪一档税率。

  第三,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是查账征税和定率征税。查账征收,先由会计算账,算出应纳税所得额,然后再乘以税率,就得出企业应纳的所得税。

  还有一种是定率征税,它不是按照企业的盈利情况,而是根据营业额的一定比例再乘上一个税率来计税。

 

 

第30节:账外运筹(5)

  第四,所得税征税时间也比较固定,包括季度预缴和汇算清缴。

  季度预缴就是在3月份、6月份、9月份、12月份的时候企业向税务局预交所得税,但是这不一定是企业年终要缴的数额,在年终时税务部门会进行汇算清缴,就是算总账,按照所得税税法的规定,对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调整后算清企业所得税。

  第五,企业所得税是合理避税空间比较大的一个税种。我国增值税税率一般是17%,所得税的税率是33%,从税率上来看,所得税比增值税高了很多。但是,我国税收收入的第一大税种是增值税,而不是所得税。

  从某种意义上讲,流转税的避税空间比较小,企业所得税则不同,企业所得税从年初的1月1号算到年末的12月31号,计税时间长,环节又多,所以避税空间相对较大,因而合理避税在企业所得税的领域中发生得比较多。

  白话增值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产品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其对象涵盖所有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适用于内外资的所有企业。

  增值税实行价税分开计算方法。我们普通人比较习惯于价税合一的概念,比如,到商场买一件商品花了2000元钱,商场会开具一张零售业的发票,这个发票是价税合一的,2000元钱中其实含了增值税,是增值税加上商品本身的价值共计2000元。而从增值税的角度看,该商品的增值税是2000/1?17×17%=290?6元,价格是2000-290?6=1709?4元。

  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征收办法,有4%和6%两档税率。

  一般纳税人交纳增值税,有17%、13%、10%和7%等几档税率。税务部门对一般纳税人在年销售额上有一定的要求,年销售额方面,对商贸企业的要求是180万,工业企业是100万,小型工业企业是30万。

  新设立的公司会遇到增值税纳税人身份选择的问题。老板可以选择成为小规模纳税人,也可以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关于怎样选择,从财务角度考虑,这里有一个具体的建议。

  如果适用6%的税负,销售产品的增值率低于55?54%的企业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合算,增值率高于55?54%的企业申请小规模纳税人资格合算。如果适用4%的税负,那么销售产品的增值率低于30?77%的企业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合算,增值率高于30?77%的企业申请小规模纳税人合算。

  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在生产型增值税中,对于购买固定资产的进项税不允许抵扣。目前国家在东北地区已经开始试点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因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企业固定资产比例很大,允许固定资产抵扣的话,国家要少收不少税,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是一项税收政策的优惠

 

  比如说,某企业今年发生100万元营业额,亏损1万元,如果采用查账征税方式,那么企业就不用交所得税了。如果是定率征税的话,税务部门会给企业核定一个比例,比如说按照营业额核定为5%,就是5万元,再乘上27%,计算结果13500元就是企业应交的所得税。这种方式主要针对一些财务不健全的小企业使用。

 

 

第31节:账外运筹(6)

  税务部门采用的增值税稽查方法,最常见的是计算机选案,即根据一系列财务指标的状况,由计算机挑选出指标异常的企业进行稽查。

  这涉及企业财务水平问题。对企业来说,应对税务稽查的上策就是不被稽查,不被列入可疑企业的范围。

  怎么能做到不被稽查呢?

  从财务角度看,企业必须进行账前消化,采用目标控制做账法,了解税务部门设立的基本财务指标,不能突破这个底线。如果税务部门设定的税负是1%,税负1%以下的企业就要受到稽查,企业做账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例如,2003年,某地税务部门有一个稽查标准:营业额500万元以上,税负低于1%的企业全部被列为稽查对象。

  税务部门为什么这么定呢?

  这就是遵循的抓大原则,营业额比较高,同时税负比较低的企业逃税的嫌疑就大。

  第二种稽查方法是随机抽查。

  第三种是举报,只要举报有依据,税务部门基本都要查。

  举报发生的原因很多,例如老板没有处理好和财务人员的关系,或者没有处理好业务关系,都有可能被举报。这就要求企业老板在处理社会关系时尽可能地谨慎、圆融。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同行的恶性竞争:你干得好,我干得不好,我给你举报一下,查查你,你实力下来了,我就上去了。

  第四种稽查方式就是转办情报交换。

  涉及比较大的案件时,不同地方的税务部门要转案。2004年,某地区发生了一起比较大的虚开运输票的案件,案值高达2亿多元。我国对增值税实行全国联网认证,所以虚开增值税票被查出的风险较大。而运输票是不需要进项税认证的,抵扣额为7%。该企业开票金额达到2亿多元,开票对象分布在北京、上海、大连、深圳等几十个城市。北京的税务机构查出问题后,将信息传递到其他地方的税务部门,这就是转办情报交换,涉及大案的时候税务部门一定会进行情报交换。

  (二)企业外部纳税环境的主动营建

  3?2改善企业的纳税环境〖〗

  北京某生产女装的企业,于2002年初成立。在创办初期,企业规模较小,财务核算也不规范,老板为了财务处理上的方便,与税务局商定,对本企业的所得税采取定率征收的方式。

  这一方式在当时给这家企业的财务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两年后,该企业年营业额达到了2000万,由于其所得税定率是5%,2000万乘以5%是100万(应纳税所得额),100万乘33%(所得税税率)是33万。

  2000万的营业额要交33万所得税,对该企业来说负担就比较重了。企业老板无奈之下求助我们。

 

 

第32节:账外运筹(7)

  整体来讲,相对于流通领域,生产加工这个环节利润是比较薄的,靠的是规模效益。因为这是一家服装业的生产型企业,33万的所得税极大地挤压了该企业的利润,企业经营变得无利可图。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老板的积极性就会消退,企业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除纳税方式之外,该企业财务上需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包括财务不规范、人员素质不高等等,但首先要改变的还是纳税方式,如果纳税方式不改变,企业一点发展空间都没有。

  对该企业来说,只有解决了外部环境问题,建立一个良好的税收空间,才有可能解决其他问题。通过努力,我们首先帮助企业改变了纳税方式,然后才开始解决其他财务问题。

  3?3无意识营造的纳税环境〖〗

  北京的房地产业是一个规模很大的行业,房地产行业有一个特征:广告费支出非常大,一个项目几百万广告费是家常便饭。有一位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就考虑,自己与其一年要向广告公司支付成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广告费,干吗不自己成立个广告公司?于是他自己出资注册了一家广告公司。广告公司成立后不久,国家开始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这个老板看到房地产业利润率降低了,就开始考虑转项。他看到北京的餐饮业利润很高,于是就注册了一家餐饮企业,最后,这位老板同时拥有三家居于不同行业的企业。

  读者从这个案例可以发现,这个老板在设立上述三家企业时,完全是按照什么行业盈利干什么的原则来做的,基本没有考虑税收的问题。但即使没有考虑税收问题,他也在无意识中给自己设定了企业的外部纳税环境,相对于房地产公司而言,其他两个公司就是它的外部纳税环境,只不过这种盲目设定的环境对他不见得有什么好处而已。

  上述这两个案例很简单,但是却提示我们在设立公司的过程中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业务因素,还要加入税务筹划的因素,加入财务管理的因素。一定要主动为企业营建一个外部的纳税空间。

  那么企业的外部环境有哪些?我们如何主动去营建这些环境呢?经过我们长期的财务实践,总结出七大账外空间:优惠政策空间、不同法人主体空间、合同空间、区域空间、关联企业的空间、经营品种的筛选、业务链的再造。

  三、账外运筹的七大空间

  (一)优惠税收政策空间

  除了税法以外,国家还有一系列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大多记录在国税、地税的公报上附带的文件里面,林林总总有上万条。对企业来讲,如果想合理避税的话,除了争取税法范围之内的优惠政策,还要注意的,就是这些文件中的优惠条款。如果把优惠政策选对了,就很可能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了。

 

第33节:账外运筹(8)

  下面简单举几个企业常用的优惠政策。

  第一种是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企业从设立年度开始算,企业所得税可以享受三免三减。上文曾提到,企业所得税的几档优惠税率: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税率是15%,前三年免税,之后的三年减半征税,税率是7?5%,六年之后才恢复到15%的税率。试想,如果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还需要考虑所得税避税问题吗?恐怕根本不用过多地考虑了。

  第二种是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就是从盈利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两年,然后减半征收三年,它的所得税税率是15%、24%、30%,获利的前两年是零税负,后三年是减半征收。

  这里要提到的是税法改革的一个大趋势。我国加入WTO以后,在企业所得税问题上要内外统一,对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最终要取消,这一做法是完全合理的。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吸引外商投资,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对外商企业的优惠政策。加入WTO以后,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开始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参与国际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取消给予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就等于没有把内外资企业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参与国际竞争。

  国内企业的基础本来就比较弱,起点比较低,没有外商的雄厚资金,没有成熟的管理经验,非但如此,国家还给他们增加了负担:国内企业要交纳的所得税比外商企业还高。这种状况不改变,我们的企业就没有竞争力。所以国家要统一税负,给外商投资企业以国民待遇

  在国家不久就将取消对外商的优惠政策的预期下,有些老板已经开始想办法抢注外商投资企业,以期从其拥有的五年税收优惠权利中获益。但是国家具体什么时候取消、以什么方式取消还是未知数,还要综合各方面因素来决定这个问题。

  第三个就是对双软企业的优惠政策。

  双软企业是增值税优惠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享受税负3%以上即征即退的优惠。增值税是其违法处罚上升到刑法的税种,一般来讲,在合理避税中不做过多的考虑。正常增值税税负是17%(也有13%、10%、7%的,因行业和产品不同有差异),可是国家对双软企业优惠到3%以上即征即退,即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全部返还,而且交税之后马上就可以拿到退税部分,所以对双软企业的优惠政策就显得十分珍贵。

  那么什么是双软企业呢?双软企业指的是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成为双软企业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认证,包括软件产品的认证和软件企业的认证,企业获得这两项认证以后就可以享受这项优惠政策。

 

 

 

第34节:账外运筹(9)

  第四项优惠政策是国家对单位或个人从事技术转让、开发、咨询、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具体程序是先征后返。

  企业将营业税先交到税务部门,然后税务部门再将其返还给企业,这之间的间隔大概是三四个月左右。这是营业税方面很好的优惠政策。

  另外国家为鼓励企业聘用下岗职工、复员军人等,也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等。

  总体来说,税收上的优惠政策是不少的,但是我们大部分的财务人员对于税法比较熟悉,对于国家的相关的政策却知之不多,应该花一定的精力研究这些政策,在此基础之上才有可能为企业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二)不同法人主体空间

  不同法人主体空间指根据企业不同经营范围将业务进行拆分,将不同项目注册成不同的公司,从而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例如,某企业经营楼宇自动化业务,有硬件销售的一般纳税项目,同时有后期服务的营业税项目,合同签订时用一份合同,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混合销售,怎么办?

  我们建议:

  第一,将一般纳税项目、营业税项目进行拆分。

  为么呢?企业经营项目中既有营业税,又有一般纳税,最容易形成混合销售;一旦形成混合销售,在区分不清的情况下,税务机关一般按照从高征收的原则处理。因此建议企业把一般纳税项目和营业纳税项目进行拆分,再将不同项目注册成不同的公司。

  第二,在签订合同时用营业税公司和增值税公司分别签订合同。

  比如说,在签订一个合同时,原来是甲、乙两方签订合同,现在是甲、乙、丙三方签订合同。在原来一个法人主体的情况下,营业税项目和增值税项目是一个会计核算主体下的两个项目,现在拆分以后,就形成了两个会计核算主体下的两个项目,就不容易形成混合销售。通过上述调整,我们就可以利用不同法人主体当中的空间规避混合销售的问题。

  对于不同法人主体空间,在后面一账统领部分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利用它来解决两套账的问题。

  (三)合同空间

  合同在企业税务运筹中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将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而自己还不清楚。

  例如,南京一家建筑公司,它的业务关系挂靠在江苏某建筑公司名下,用江苏建筑公司的名义接工程,在给江苏的公司交一些管理费用之后,就完全用自己的队伍施工。

  建筑业应该上缴的营业税是三大流转税之一。流转税交纳的一个基本原理是按照流水额的一定比例上税,但在营业税中也有差额上税的特殊情况。如在广告业的营业税当中是差额上税的,是它的广告业收入减去它付给有广告发布权的其他广告公司或者机构的差额以后上营业税。旅行社的营业税也是差额上税,是前一个旅行社总体收入,减去中间转包给另外一个旅行社的差额进行上税。还有一个差额上税的情况就是建筑业的总包和分包之间是差额上税,分包的公司只对总包与分包的差额部分交纳营业税。

 

 

第35节:账外运筹(10)

  在这个案例中,双方的合作关系不是总包和分包的关系而是挂靠关系。在挂靠关系下,总包公司应该全额交纳营业税,挂靠公司也应该对其承担的工程交纳营业税,这就形成了重复交纳营业税的问题。因此我们判断他有可能存在漏税问题。后经税务部门查账,果然漏交200多万的营业税。

  那么如何界定是总包还是挂靠关系?界定的依据基本上是双方签订的合作合同。解决的办法就是重新签订合作协议,将挂靠关系改为总包与分包的合作关系。由此可见,合同在企业税务运筹中也是相当重要的。

  (四)区域空间

  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是有差异的,这就形成一些区域上的空间,一般分为国际空间和国内区域空间两种。能不能很好地利用区域空间,将使企业的税收结果大相径庭。

  先举个国际体制空间的例子——影子公司。

  2004年,我们给山西一家公司做纳斯达克上市时,老板就问,我是一家国内的企业,我的资产如何转到国外进行上市啊?我们的解释是:在英属某群岛免税区里给你设一个和你国内企业的规模、股东结构等都一模一样的公司,这个公司我们称之为影子公司,是通过影子公司到美国上市,这就是运用了国际区域空间。

  在区域空间当中,国际之间的区域空间是最大的空间。前几年有一家企业收购了国外的某某钢铁公司下属企业,当时作为一个政治性新闻被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就像2005年联想收购IBM一样,我想它的政治意义大于它的经济意义。实际上,在这个背后,除了它的政治意义之外,还有它的税务筹划的意义在里面。

  比如说收购钢铁公司这件事,被收购的钢铁公司就在当地有着非常大的免税优惠条件,中国的这家公司由于有进出口业务,通过收购国外的公司,一方面打开了国际市场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国际之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从而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另外就是国内的区域差异,也存在着空间。比如一些高新技术开发区,像北京的亦庄开发区、昌平工业园等,都有一些优惠政策,如果在注册企业时选择在这类区域,就能享受到很大的税收优惠。

  (五)关联企业的空间

  转移定价与关联交易在上市公司中比较常见,上市公司在年报中经常有关联交易披露的要求。什么是关联交易呢?关联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和义务的交易行为。关联交易中存在着一定的避税空间,但是某些关联交易也存在不规范之处,所以企业在运用时要慎之又慎。

  我们举例说明这个问题。

  几年前,某地有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其免税期间,账上一直是赢利1000万左右,过了免税期以后,税务部门发现这家企业每年有5000万的产值,而它的所得税居然是亏损几十万。

 

第36节:账外运筹(11)

  查账时发现,该企业免税期间原材料是直接从美国进口的,到了减税期时,所有的原材料都从注册地英属百慕大群岛免税区的一个公司进口的。进口渠道改变以后,由于它在国外的注册地是一个免税区,它就通过抬高原材料价格的方式使中国深圳企业的成本提高、利润减少。实际上,它通过这种方式把利润转移到了国外,因此中国的税务局根本征收不到税款。

  2005年我还碰到这样一件事情:某饮料企业,总公司在某地,在北京设立了分公司。年终找我们审计时,我发现它今年分公司账上在营业额5000多万的情况下却亏损500多万。我们从收入确认和成本核算等环节仔细审查也没有发现问题,感到非常奇怪。后来在审核产品定价以后找到了原因。原来该公司把饮料在从某地销售给北京分公司时将价格进行了调整。比如,该饮料正常出厂价格本应该2?6元/听,但是由于该企业在当地能够享受到企业所得税的返还优惠政策,于是就将出厂价格调整到了2?8元/听,用内部关联交易,把所有的利润都留在了总部所在地了,北京分公司的账上因此而发生亏损。这就是关联交易,是通过转移定价达到避税的目的。

  (六)经营品种空间

  经营品种空间的选择指通过整合不同的经营品种,相互取长补短,从而对企业进行优化,以选择一个最佳的账外空间。通过经营品种的合理组合,可以实现降低企业整体税负,保持财务健康的目的。

  1998年注册的一家企业,申请了一般纳税人资格,主营机电产品出口,兼营古玩和地毯出口。这家企业连续五年税负保持在2%左右。这是为什么?

  它是通过经营品种的整合、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经营品种空间达到的。它的第一个经营项目是机电产品,机电产品利润比较低,但也导致增值税税负比较低,一般保持在1%左右。它的另一个经营项目是地毯出口,利润比较高,导致增值税税负比较高,大概在4%左右,企业正是通过这两种经营品种高低税负不同使整体税负保持在2%左右,从而起到了平衡税负的作用。

  该公司经营品种的设计一方面是出于经营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避税的需要。由于在经营品种选择上下足了功夫,所以它能保持2%的税负。当然,经营品种的设计和选择对企业来讲是比较重大的决策,除了税负,企业还要对行业的准入难度、企业的实际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七)业务链再造的空间

  所谓业务链,指的是企业产、供、销等一系列经营活动形成的业务链条。目前中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业务链结构不合理,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业务链各环节协调效率不佳,业务的实物流和资金流自成体系,相互支持不够。如何使业务的实物流与资金流有效配合,既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又能在财务上减轻不必要的负担,是我们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第37节:账外运筹(12)

  3?4巧设业务链,绕开经营难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行业和企业不断涌现,典当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私人开办典当公司困难不少,因为典当属于金融业,国家对金融的控制比较严,另外私人企业在融资方面也很困难。但有一家企业巧妙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该公司老板与国营资本合作,以少量参股的形式合资建立典当公司,并且在设立典当公司后又注册了两家公司,一家是投资公司,一家是拍卖公司。因为典当公司需要大量的资金,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典当公司就办不起来,但申请贷款又很困难。于是这位老板注册投资公司,通过股份融资形式筹集了大量的资金,解决了资金问题。

  在典当公司的经营过程中,有的典当者很顺利地把典当品赎走了,有的典当者无力赎回典当品,对这些物品就要进行拍卖。于是拍卖公司的设立也就合情合理了。通过巧妙的业务链设计和严格的管理,这三家公司运营良好,产生了丰厚的利润。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开放了绝大多数行业。在这些开放的行业中,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市场的作用很强大。但国家同时对某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和战略性行业实施严格的控制。金融就是目前控制比较严的一个行业。典当属于金融业,民营资本难以进入,营业执照很难获批,但这位老板以合资的方式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的思路很清晰,通过设立三家公司,使企业业务链的上下游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就是业务链的再造。

  当然,我们不能只考虑业务发展的需要,还要从合理避税的角度进行业务链的设计。

  从这位老板的做法当中,我们还应该得到另外的一些启示。

  我们国家有很多垄断行业,以前民营资本是无法进入的,但是现在情况有了变化:2005年两会前夕,国务院下发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民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非公经济36条)明确规定民营资本非禁即入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也允许国内非公有资本进入

  根据该文件精神,国家开放了很多垄断行业,包括航天、军工、石油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民营企业家们,除了埋头苦干,还要抬起头来看一看周围的宏观环境,充分了解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主动为自己寻找和创造有利的发展空间。

  老板发工资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怎么给员工发工资?可能很多老板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该怎么发怎么发,该发多少发多少。其实,怎么发工资的学问可不小,其中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因素。

第38节:账外运筹(13)

  首先要区别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标准。

  以北京地区为例,个人所得税的税前费用扣除额为1600元/人/月(2006年起实施,以前为1200元/月),而企业所得税每月抵扣标准为960元,他们涉及的是不同的两个所得税税种,老板们非常容易混淆这两者的含义。

  其次要注意工资和劳务的区别。

  从税法上看,工资和劳务的区别在于有没有雇佣关系,如果有雇佣关系,企业支付的就是工资;没有雇佣关系就属于劳务的范畴。决定是否存在雇佣关系的法律文件是劳动合同。工资和劳务适用的税法体系不一样,财务上的处理也就相应地不同。

  第三个是社会保险的税前扣除问题。

  社会保险有两部分,税法允许个人应缴纳的部分在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企业应缴纳的部分也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表3?1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500元的〖〗5〖〗0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25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15〖〗125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20〖〗375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25〖〗13756〖〗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30〖〗33757〖〗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63758〖〗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40〖〗103759〖〗超过100000元的部分〖〗45〖〗15375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应纳所得额×使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表3?2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级数〖〗每次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20000元的部分〖〗20〖〗02〖〗超过20000元-50000元的部分〖〗30〖〗20003〖〗超过50000元的部分〖〗40〖〗7000

  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时,每次应纳税所得=(每次收入额-800)×20%

  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时,每次应纳税所得=每次收入额×(1-20%)×20%

  3?5创业初期老板该不该领工资?〖〗

  2003年初,北京的先生和李先生两人共同出资30万元创办了一个公司。作为管理者,两人给自己定下的工资标准为:每人每月1250元,每人全年该领取工资(税前)15000元。但是两人想到,反正自己是公司的老板,公司业务刚起步,盈利状况不会太好,现金流也还紧张,这种情况下给自己发放工资不大合适,索性就不发了。

  到了2003年底,公司实现税前利润42000元。有了利润就应该缴纳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候会计给他们算了一笔账:先生和李先生每月发工资和不发工资该企业当年所得税应纳税额差额为7927?2元,先生和李先生两人听了以后很后悔当初没有给自己发工资。

 

 

 

第39节:账外运筹(14)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管理者自身缺乏税法知识。我国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企业的经营所得,通俗地讲,也就是收入与成本的差额。这个差额越小,企业纳税额就越小;差额越大,企业纳税额就越大。而管理者的工资是企业成本的一部分,按照税法的规定,企业员工的工资可抵扣企业所得税的额度为960元/月(北京地区)。下面我们来看看,该公司在是否给老板发工资的情况下应缴所得税额度的差异:

  如果不给两人发工资,公司应缴纳企业所得税:42000×27%=11340元。

  如果给两人发工资,公司应缴纳企业所得税:{42000-(960/人?月×12月×2人)}×18%=3412?8元。

  两种情况下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相差:11340元-3412?8元=7927?2元。

  对企业来讲,这笔钱也许不算多,但是仅因为工资不入账就多缴纳近8000元的税款对于初创企业者来说多少也增加了负担,而且让人觉得冤枉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有人会问:如果年初没有核算工资,到年底时工资一次性入账行不行?税法规定:工资的核算应该在当月进行,本月没有核算的,本来每个月可以进入成本的工资从会计核算的角度不能再补提,只能是在一个月中进行核算。

  就本案例中个人所得税而言,如果按月计提工资每人每月1250元,按照当时1200元的个税税前扣除标准,应缴纳税款为2?5元,全年只有30元。但是如果把这15000元集中到一个月计算,每人交纳个人所得税为2385元,差额是2385元-30元=2355元。因此这种财务处理方法虽然可以减少企业所得税,但是对于王先生和李先生而言却增加了个人所得税负担。

  作为管理者的老板在发放工资时要尽量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合理合法地减少所得税额。

  第 四 章

  账 内 规 范

  一、企业账内不规范的表现

  4?1账务缺失让王老板三起三落〖〗

  王老板的公司销售日用塑料制品,主要向三十多个大商场供货。塑料制品的特点是品种多、规格多、颜色多,要基本满足商场对塑料制品的要求,大概要储备一千多个品种。

  王老板做这行生意好几年了,由于是学数学的,脑子很好使,在业务规模做到两三百万的时候问题不是很明显,他可以依靠记忆把这些项目都记下来。但是当营业额超过300万以后,就全乱套了,库存有多少货物,商场有多少货物,哪家商场拖欠了货款,王老板完全记不清楚了。

  最后,业务一片混乱,产品滞压严重,公司的销售很快会落下来。如此反复三次,每当业务规模发展到300万左右的时候,这家公司就陷入了业务迅速下降的怪圈。

 

 

第40节:账内规范(1)

  王老板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财务管理一直不到位,相信自己的脑袋而不相信财务,财务上的不规范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由于长期以来中经营轻财务,账目不健全、财务管理不到位,王老板对于自己的产品哪种畅销、哪种滞销不能及时地统计出来。因为商场是事后结账,他不知道哪个品种卖得快,等过了一两个月,商场把信息反馈过来以后,进货已经来不及了。

  当王老板向我们求助时,我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建议他加强财务管理,通过财务手段控制整个企业管理过程:

  第一,彻底清理库存,引入财务管理软件,对库存的商品用财务软件进行核算,把一千多种商品的库存状况输入电脑,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库存管理。

  第二,加强财务核算,先把基础工作做好,同时根据企业特点专门设立一个应收账款会计。因为其业务涉及30多家大商场,要和他们分别结账,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

  以前王老板总是亲自去商场结账,由于事务繁忙,结账的事情就越来越乱,到最后他甚至记不清各商场到底欠他多少钱了。设立了应收账款会计之后,专人负责,财务核算就到位了。

  采取了这些措施以后,该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核算就比较规范了。现在企业的状况是,只要有出货,很快就会得到反馈,到底哪些品种赚钱,哪些品种不赚钱,哪个品种库里还有多少存货等等,一清二楚。王老板彻底走出了营业额超不过300万的怪圈。

  上面举了企业账目不规范的例子,说明账目不规范给企业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下面我们把企业账目不规范的现象做一个简单概括。

  第一,业务与核算脱节

  前面讲的三角债的案例说过,企业实际收入是1700多万,但是账上能确认的收入和支出只有470万。核算是核算,业务是业务,这可能导致业务的发展超前或滞后于核算,业务与核算严重脱节。

  第二,账目不健全

  有些一般纳税人,尤其是小型的商贸企业,不重视库存商品明细账的建立,但税务部门在稽查的时候,不光是查总账和其附带的报表,肯定还会查明细账,因为这个环节最能发现问题。就一般纳税人而言,账目不健全会引起税务机关重点观注的。

  账、表、凭证不相符。会计基本原则要求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但是很多企业账、表、凭证都不相符,凭证上面是一个数,表是一个数,账是另一个数。

  核算的原则前后不一致。即使在做到了账表相符的企业中,有很多在核算原则上前后不一致。有些企业用毛利率法进行核算,比如说一开始毛利率是15%,可是核算完了,到季度申报的时候,企业发现账上有利润了,又觉得15%太高了,于是把毛利率降低,比如降到10%。毛利率降到了10%之后,成本从原来占价格的85%上升到90%,利润就降低了,应交的所得税就减少了。这违反了会计核算原则中的一贯性原则,也会导致账目不规范。税务部门来查企业所得税的时候,如果发现毛利率从年初的15%降到了第一季度的10%,就会要求企业立即进行调整。从税务部门来看,如果企业改变了核算方式,就意味着成本、利润和所得税的改变,所以说在核算原则上,不能前后不一致,这是财务人员在核算当中应该注意的。

 

 

第41节:账内规范(2)

  第三,原始凭证签字不规范问题

  原始凭证需要会计、老板、经手人签字,但是很多企业的账只有会计签字,老板根本不签字,经手人也不签字。有时候现金支出出纳也不签字,或者出纳签完字以后,上面没有盖现金付讫的印章。企业收到款项时,也没有盖上现金收讫的章。

  像这样的签字缺乏不仅是签字问题,更是一个财务制度欠缺的问题。这些企业没有一套完整的财务支出、现金管理制度,老板打个电话现金就出去了,没有签字过程。

  但是一旦出了问题,就一定会追究财务人员的责任,账目不规范当中,不签字是个现象,背后的本质是财务制度不健全。

  第四,票据不规范

  这方面的例子有白条、收据入账,还有自制凭证的缺乏。白条、收据入账的现象在餐饮业里面比较普遍。餐饮业在原料采购的时候,通常是没有开发票的,所以只好用收据或白条入账。

  在核算当中,有的时候需要进行折旧,很多企业在进行折旧和摊销的时候没有自制凭证,比如买一辆车,其价值按照十年摊销,后面必须有自制凭证,标明车的原价是多少,残值率是多少,折旧年限是多久,要在这张单子上非常清楚地列出。

  第五,账内避税

  有些老板只习惯于账内避税,但是通过账内来避税是很容易被发现的,甚至从账上就看得出来。如后面案例4?3中的李老板,税务部门从他账内算出65万所得税没有交,最后连滞纳金带罚款交了170多万。可见,账内避税的后果有时是很严重的。

  第六,两套账并行,内部一套账外部一套账

  很多企业由于避税等原因做两套账,给企业带来了隐患。针对两套账的问题,后面有专门论述,在这里不做过多的阐述。

  二、做账的铁律——账目必须规范

  (一)账被税法和会计法等严格控制

  在前面账外运筹部分我们曾经讲到过,账是税收的载体,账内是受税法严格控制的范围。

  从会计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对企业账目有严格科学的界定,任何人想从账内解决财务难题的话,等于钻法律的空子,很难行得通。

  从国家对企业的具体管理来看,企业每个月必须向税务部门报税,每年必须到工商部门年检,企业必须要面对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的检查,丑媳妇总要见公婆,账目不规范过不了关。

  因此,如果我们的账目不规范的话就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二)没有查不出来的账

  很多老板在账目规范的问题上往往心存侥幸,总认为自己的账目不规范没什么,即使税务局查账也不一定就能一下子查出来。

 

 

第42节:账内规范(3)

  其实,就执行过程来看,没有查不出来的账。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4?2企业没有账怎么查?〖〗

  某家主营矿石开采业务的企业,其老板与当地税务局领导关系密切,自以为后台很硬,所以没有把账目规范的事放在心上。前不久,一场地震发生了——该市领导的腐败案件被曝光,许多领导被撤职查办,上级部门派出调查组查办整个案件。

  在调查税务局官员腐败问题时,就查到了这家企业头上。该企业原来是采用定率征税的方式,按照营业额的一定比例缴税。税务部门认为这样的征税方式不合理,要改为查账征收,但是该企业根本没有账。税务部门遇到了难题,这位老板暗自得意。

  可是没多久,税务部门又找到了这个老板,拿出了电力部门提供的该企业的耗电量记录,老板一下子傻了眼,因为采矿企业的开采量通常和所耗电量是成正比的,通过耗电量可推测企业的产销状况和利润。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没有查不出的账。即使没有纸面上的账,也能通过其他方方面面的渠道把账查出来。

  从财务专业角度来看,第一,即使没有账,银行也有对账单,最起码企业的基本账户得申报给税务部门。第二,企业经营肯定得有发票。第三,支票根肯定是要有的。把所有这些单据放在一起,企业的账就出来了。

  (三)人情关系未必靠得住

  有些老板对于账目规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账目不规范没什么,一旦有了事,到工商和税务部门找找人就可以了。我们认为这种思想同样靠不住,请看下面的例子。

  4?3人情避税,偷鸡不成反蚀米〖〗

  于老板于2001年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公司,刚开始经营时,对于对账目处理的问题没有重视,所以收入少入账、费用多支出的情况比较多。因于老板与当时税务局的王局长关系密切,2001年该公司有65万的企业所得税没有交。于老板当时很高兴,时间一长,就把这事忘了。但在2004年6月份的时候,税务局下达通知,要对该企业2001年至2004年的账目进行稽查。于老板此时想起有65万所得税没有交,急忙到税务局找王局长,可是王局长退休了,局长已经换人。新上任的局长要求对该企业的账目进行严格的税务稽查。于老板想尽了办法也没有解决问题,最后连滞纳金带罚款交了170多万。

  这不是个别现象,很多企业在经营中对税务问题的处理方式是:账目不规范,依靠人情关系解决问题。这种方式有时是靠不住的,更何况企业的账目要保留10-15年之久。

  这件事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究其原因,当然是账内不规范,该交的税不交,以为靠人情关系可以绕过法律。这里要强调一点,人情关系靠得了一时,靠不了一世。从原则上来讲,老板还是应该把账目处理清楚。

  在做财务咨询的时候,有些老板会很直接地问我:你们做这行的,在税务局有没有人哪?

  我当即表示:从事财务工作这么多年了,如果说在税务部门一个朋友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的业务不是靠人际关系来维持的, 打铁先得自身硬,企业的账目要经得起税务部门的稽查。

  账内规范了,其他的事情都容易办;账内不规范,熟人再多也难办,特别是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公务员违法的成本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因此靠人情避税的路只会越走越窄,说不定哪天就会像于老板那样被追缴。

  综上所述,企业的账目必须规范,老板们也应该把账目规范作为一条铁律,要把这个作业做好。撒切尔夫人有句名言:非干不可的事情还是干好为妙。我们认为,作为企业老板在账目处理上还是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既然企业的账目不能不规范,那么我们还是把它做好为妙。

  第四,帮助老板理清财务思路。因为增值税是避税空间不太大的税种,在增值税税负问题上要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平衡税负,把税负从0?35%调整到1%,避免给企业的贷款申请和长远利益带来麻烦。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企业很难做到各种利益和目标的兼顾,因此就要有所取舍,抓大放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