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汉持追悼会:语文试题(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3:24:56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告/花        篱/奇        具/

   B.藏/存        免/颜        偻/

   C.鸟/形        灭/治        中

   D.锱铢/文        阱/媚        公

2、下面语段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在寒冷的冬天,窗外(风雨交加)。而在风的吼叫中,你更切近地听到,是家中火炉里发出的噼里啪啦声响。于是,心不再荒远。是一种被温暖包笼着的(莫可名状)的幸福。是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当(冰天雪地)的时候,当寒风刺骨的时候,只要一想到家中的火炉,即刻会有一份(涣然冰释)的温暖。

 A、风雨交加    B、莫可名状    C、冰天雪地    D、涣然冰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人认为中国作家没有获诺贝尔奖是缘于瑞典文学院的种族歧视的原因,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同是东方作家的川端康成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B.12月4日深夜,俄罗斯一家夜总会发生严重火灾,现场燃起了熊熊大火和浓烟。俄罗斯调查部门称,已经排除了恐怖袭击的可能,火灾是人们燃放烟花不慎引起的。

C面对2009年我国电视剧产量首次出现下降的现象,业内人士认为,电视剧产量的理性回落,说明我国电视剧将结束在数量方面的竞争,进入以质量求生存的时期。

D、中原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达,少数民族占据了它就意味着占有了丰富的社会财富,因此,少数民族总是觊觎中原地区,中原王朝则竭尽全力抵御这些民族的入侵。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我们呱呱坠地,到再一次回归自然,                                 

  ①尤其是大地上的庄稼,年年月月,都在滋养着我们的生命和灵魂。

  ②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衣食住行,就离不开犬地。   

  ③这些滋养我们人类的庄稼.凝结了一代义一代庄稼人的辛劳和艰辛。

  ④千百年来,我们人类都在享受着她的恩泽。

  ⑤他们,一年又一年的躬耕田野,养育了所有的人,得到的,却很少。

  ⑥大地赐予我们一切。

  A.④②⑥③①⑤  B.②①③⑤④⑥  C③⑤①⑥②④  D.②⑥④①③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元达,初名守曼,洺州鸡泽人。身长八尺余,负膂力,善射。家业农,不任作苦,委来耜,慨叹而去之。事任侠,纵酒。尝醉,见道旁槐树,拔剑斩之,树立断。达私喜曰:“吾闻李将军射石虎饮羽,今树为我断,岂神助欤?”尝从少年数十百人欲起为盗,里中父老交戒之,乃止。时郡以户籍调役,达当送徒阙下,行数舍,乃悉纵之,曰:“吾观汝曹,亦丈夫也,岂乐为是哉?可善自为计,吾亦从此逝矣!”已而郡遣追捕,至则达援弓引满待之,追者不敢近。由是亡命山林间,为乡里患。

太宗居晋邸时,达求见,得隶帐下。尝侍太宗习射园亭,命之射,达射四发不中的,已而连中。上喜,为更其名曰达。及即位,补御龙直队长。雍熙初,累迁妫州刺史,继领本州团练使。时州郡部送亡命者至阙,左右讽杀之,达奏曰:“此类窜匿者众,岂能尽杀之哉?不如赦之,以开其自新之路,且以成好生之德。”上悦,因悉原之。端拱二年,擢侍卫步军都虞候,领幽州刺史。淳化四年,卒,年四十二,赠昭化军节度。 

达虽奋自草野,历职戎署,至交士夫,能折节尽礼,人以是称之。   

论曰:宋初诸将,率奋自草野,出身戎行,虽盗贼无赖,亦厕其间,与屠狗贩缯者何以异哉?及见于用,皆能卓卓自树,由御之得其道也。刘福御下有方略所至著绩受禄虽厚而不为燕安之谋可谓国而忘家者矣受忠练达边事提身谦慎弭卒校之变于谈笑之顷非善于行权者不能也。自余诸子,皆积战功以取通侯。若延美之开门示敌,思德之翼卫主帅,继伦之袭击契丹,元达之请赦亡命,斯皆忠义仁勇,有足称者。

    (选自《宋史·元达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则达弓引满待之       援:救助   

   B、达求见,得帐下         隶:当差       

   C、左右杀之               讽:劝说   

   D、皆能卓卓自             树:建立功绩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里中父老交戒之,止        今君亡赵走燕 

   B、今树我断,岂神助欤         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C、上悦,悉原之               击沛公于坐

   D、元达请赦亡命               夫晋,何厌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元达“任侠”和“仁义”的一组是(3分) 

   A、身长八尺余,负膂力,善射         至则达援弓引满待之

B、尝从少年数十百人欲起为盗         时州郡部送亡命者至阙

   C、达当送徒阙下,行数舍,乃悉纵之  不如赦之,以开其自新之路  

D、由是亡命山林间,为乡里患        至交士夫,能折节尽礼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达,本名守旻,出身平民,后来追随宋太宗,因他擅长射箭,宋太宗为他更名为“达”,可见宋太宗很器重他。   

B、元达少有壮志,而不愿从事农耕,把李广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因而最终以善射而远近闻名,并得到朝廷重用。    

C宋代初年的许多将领出身于底层,被任用后,善于行使权力而建功立业,而其他的将领是靠积累战功获取爵位的。

D.本文既写元达后来的德行,并且对他表达称赞之意,也不回避他早年的荒唐,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元达的形象。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刘福御下有方略所至著绩受禄虽厚而不为燕安之谋可谓国而忘家者矣守忠练达边事提身谦慎弭卒校之变于谈笑之顷非善于行权者不能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吾观汝曹,亦丈夫也,岂乐为是哉?

②虽盗贼无赖,亦厕其间,与屠狗贩缯者何以异哉?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巫兴绸缪。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2)请从“动”和“静”的角度赏析颔联。(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诸葛亮《出师表》)

(3)瀚海阑干百丈冰,          。中军置酒饮归客,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景观意义上的废墟保护

    贺万里

废墟一般是指历史上曾经作为人文景观存在过的、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被毁损后的遗迹。废墟主要由两种因素造成:一种是人类的种种作为,如搬迁、战争;一种是自然因素,如地震、洪水、火山爆发。废墟是人类历史延续存在的一个最真实的重要物证。也就是说,废墟是最真实、最生动的历史记忆的表达。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文献去记忆历史,而且可以通过废墟去记忆历史。废墟最真实地显现了我们的历史记忆。

废墟是我们获得自身文化身份的一个确证,并因此而使我们的生存具有一种充实感。实际上,废墟的存在就是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如果我们说我们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樊城人的后代,却什么废墟遗址都没有,只能到文献故纸堆里找证明,我们的说法就显得苍白无力。当然也可以盖一座漂漂亮亮的新城隍庙,但不能说我们是拥有悠久历史的群落,在几百年前就有某某信仰了等等,因为证明不了。而废墟恰恰是一种具有真正证实这种文化身份、增加文化认同的实物存在。增加了这种文化认同,我们才具有一种充实感。

废墟具有审美情感凝聚意义上的深刻内涵。也就是说,它对于我们的审美情感,具有其他自然事物无法比拟的深刻意义。人类的情感是可以很轻松的,人们可以看看戏,听听歌;也可以是很丰富的,具有深刻的感时伤逝等等历史内涵的审美情感。这种深刻的审美体验可以从废墟中得到。古代诗文中,让我们觉得最深刻的就是感怀废墟的那些,如南朝鲍照的《芜城赋》,这些诗文把对废墟的感怀和人世沧桑变换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废墟,才可以获得那种感怀伤逝的审美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废墟让生命的涵养、审美的体验变得鲜活和丰富。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废墟这种文化遗产,那么我们对待废墟的态度和做出的城市规划就会不同。扬州也曾在前几年整治过运河风光带,最后运河整治好之后,两岸花红柳绿,草坪、坡阜掩映其间……那里成了很人工化的自然风光带。运河是有历史记忆的,但在那里似乎消失了。这在很多城市都存在。

许多城市在改造过程中,通过拆迁,旧貌换新颜,却让城市历史中断,让城市记忆从一种很鲜活的存在变成苍白的文献。在拆迁中遇到的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遗迹,包括小码头,甚至那些杂乱的民居,如果从景观意义上来规划,就有可能保存下一个城市的某些历史记忆。因此,从景观设计意义上去规划城市废墟的保存,是与一般意义上讲的城市规划不同的。   

    (摘自《艺术百家》2009年第4期,有改动)

12、下列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废墟只能让人们了解历史的某个瞬间,而要全面了解真实的历史,人们只有通过阅读历史文献才能实现。

B、人们对废墟的价值认识不清,认识不够,其实是造成当今城市发展之中导致大量废墟急剧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C、《芜城赋》之所以比其他的许多诗文更容易让人获得感怀伤逝的审美体验。是因为文中写了对废墟的感触。

D、如今,人们在规划城市时都会有意识地保护一些古建筑、古遗址,这说明人们开始对废墟的价值有所认识。

E、从保护义化遗产的角度看,扬州市把运河两岸整治成了很人工化的自然风光带,其实就是对历史文化的破坏。

13、下列对“废墟”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废墟一般指以前的人文景观在长期的历史变迁过程中遭到毁损之后被保存下来的遗迹。   

B、废墟是一种最真实、最生动的历史记忆的表达,也是人类要记忆历史所必频依据的条件。

C、废墟是使我们的生存具有一种充实感的客观存在,也是我们获得自身文化身份的实物存在。   

D、废墟是一种对于人类的审美情感,具有其他自然事物所无法比拟的深刻意义的文化遗产。 

14、文中“这在很多城市都存在”一句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4分)

15、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废墟的作用。(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莼  菜

韩开春

秋风起,雁南飞,天地闻一片萧瑟。有一丝凉意幽幽袭来,坐在洛阳官邸里办公的张翰不由得打了个寒噤,紧了紧身上的衣裳,抬起头来望望屋外高阔的天空,忽见一枚黄叶飘飘摇摇落于案前,心中一惊,顿起思乡之情,想自己受齐王之邀,离开吴地来到这中原,已经有好几年的光景了,这北方的饭莱还是不太适合南方人的胃口。张翰有点想念故乡的莼菜、茭白、鲈鱼,一想起它们,齿颊间便盈盈地溢满了涎水,忍不住仰天长叹,一曲《思吴江歌》脱口而出:“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人生在世,重要的是适意,我又何必为做这一小官而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呢?罢了罢了,我还是回老家喝我的莼菜羹、吃我的鲈鱼脍吧。想到这里,张翰毅然撂下手中的纸笔,收拾起行装,谢绝齐王的挽留,不管不顾,跟着南飞的雁群,径自回到了家乡。

后来的事实证明,张翰的这一无论在当时还是后来的一些人看来颇不可思议的“莼鲈之思”是对的。就在他走后不久,发生了那场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齐王因祸获罪,被满门抄斩,张翰的好友,同为吴中名士的陆机、陆云兄弟二人也因在齐王手下做官而在这场动乱中被夷三族。张翰应该感谢他的这一当时偶尔闪过并立即付诸行动的念头,感激莼菜、鲈鱼,当时他或许并没想到,它们居然会成为自己的再生父母,于他来说,也算是个意外的收获。

张翰是个才子,写过不少好诗,字也写得相当不赖,在当时就很有名气,他写油菜花,  有“黄花如散金”的句子,很受李白的推崇,写诗赞曰:“张翰黄金句,风流五百年。”但真正让张翰后世风流的,却并不是“黄金句”,也不是书法,而是“莼鲈之思”。一个文人,不因才名,亦不因文名,却因美食让天下人知晓,这算不算是歪打正着?莼菜和鲈鱼,本是江南寻常食材,若不是张翰,怕也没有后来那么大的名声。这样的结果,就是双赢

这让张翰念念不忘的莼菜到底是何许物也。居然有那么大的魅力,能让他情愿辞官不做?莼菜其实并不仅仅江南才有,我苏北老家的水塘里也长这种植物,也不出名甚至无名。

你看那汪面积不大的小池塘上,平躺着许多茶杯口大小的圆叶子,大小、模样还真的就跟马蹄踩在地面的印迹差不了多少,叶片的后面也有个小小的缺口,红梗绿叶,挨挨挤挤,密密麻麻占满了整个水面。莼菜在江南有名,在于它的数量既多,品质又好,如杭州的西湖、苏州的太湖。张翰想念的莼菜就生在太湖,他老家吴江,隶属苏州,在太湖的边上。

我第一次吃莼菜,是一朋友请客,上的菜中就有一道莼菜羹。记得当时我用调羹在那花瓷小碗里捞了好半天,才捞得一两片莼菜叶,那些小家伙们好像有意跟我捉迷藏,左躲右闪的,就是不肯进入我的小勺,我想,当时我的模样一定十分狼狈。好不容易把莼菜吃到嘴里,细细品味一下,除了嫩滑爽口之外,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的味道,这让我有点失望,当年让张翰辞官不做归心似箭的就是这个东西?我有点不敢相信,甚至怀疑是南京的莼菜不够地道,或许西湖或者太湖的莼菜味道不是这样。后来我又在太湖边上吃过一次地道的太湖菜羹,感觉似乎也和南京的没什么两样,一样的嫩滑爽口,一样的没什么特别味道。那天闲着没事,随便翻书,偶尔翻到了叶圣陶先生的那篇《藕与莼菜》,才有些释然,先生也说莼菜“本来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呢”。先生江南人氏,生于苏州吴县,墓葬在甪直保圣寺旁,他是因为吃藕而联想到了莼菜,进而引发起了对故乡的怀念。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才忽有所悟:当年让张翰念念不忘的,或许只是故乡的味道。

    (选自《四川文学》2009年第10期,略有删改)

16、文章第1段描写张翰“莼鲈之思”的情景,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17、“莼鲈之思”代表的是什么情感?作者为什么说张翰“莼鲈之思”是对的?(6分)

18、文章第3段中写道:“这样的结果,就是双赢。”结合文意,说说其中“这样的结果”具体指什么。(5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朱自清:情如潭水

陈竹隐

我与佩弦【注】的相识是在1931年。这一年4月的一天,浦熙元老师带我们几个女同学到一个馆子去吃饭,安排了我与佩弦的见面。那天佩弦穿一件米黄色的绸大褂。他身材不高,白白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挺文雅正气,但脚上却穿着一双老式的“双梁鞋”,又显得有些土气。回到宿舍,我的同学廖书筠就笑着说:“哎呀,穿一双‘双粱鞋’,土气得很,要我才不要呢!”我却不以为然。他写的文章我读过一些,我很喜欢,很敬佩他,以后他给我来信我也回信,于是我们便交往了。 

那时我住在中南海,佩弦常常进城来看我,我们共同游览瀛台、居仁堂、怀仁堂;有时  共同漫步在波光潋滟的中南海边,有时清晨去钓鱼。一次我居然钓到一条半尺长的鱼,还请佩弦喝了鱼汤。佩弦是个不苟言笑,做文章非常认真的人,他常常把他的文章读给我听,有时为了一个字仔细推敲,征求我的意见。

当我知道佩弦在扬州老家还有六个孩子的时候,心里也有过矛盾和斗争。但我与他的感情已经很深了。我怎能嫌弃这无辜的孩子们呢?我觉得做些牺牲是值得的。

那时北平结婚还要坐花车,穿披纱礼服,礼节很多,而上海比较开明,于是我们就决定在上海结婚。我们用当时上海最新式的简便方法举行了结婚典礼:事先发个结婚帖子;1932年8月4日那天,请了文艺界的一些人士,我记得有茅盾、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一个广东饭馆聚会了一次;饭罢,我与佩弦便回到旅馆。我们没有那罗曼蒂克的恋爱史,我们就是这样朴素而又真诚地相爱并结婚了。   

佩弦是个非常勤奋的人。我们度蜜月时,他带着旅途回来的疲倦,就开始了紧张的写作生活。为了他能安安静静地写,我们特意住在普陀一个小寺院里。此后,我们共同生活的十七年的时间里,佩弦从没放松过一分一秒。他的作息时间是安排得很严格的:早晨起床做早操,用冷水擦澡,洗脸,漱口时就把书放在洗脸架上看,然后喝一杯牛奶就到图书馆去。中午回家吃饭,饭后看报。图书馆一开门便又去了。吃罢晚饭,还要去图书馆,直到闭馆才回家。进家门便又摆上东西写,一直到11点休息。除了生病,我从未见他11点前睡过。

婚后,我们回扬州去看望了父母孩子,我还与佩弦一起到他前妻的坟上去扫坟。我感到佩弦的感情是那么深沉,那么炽烈。

佩弦这时担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工作很忙,一边担任教学工作,讲授三门课程,一边从事写作。为了探索新文学的道路,使新文学大众化,他还深入到下层老百姓中间,了解大众要求,学习民间语言。有一次他带我一起到劈柴胡同的茶社去听刘宝全的京韵大鼓。

我们的一个孩子在中学念书。一个好心的朋友对我说:“这孩子在学校活跃得很,思想太左,你要注意管管他,现在太危险啊!”佩弦知道后对我说:“左?左才是中国的出路,是青年人的出路!这样乌七八糟的政府,不叫孩子左,难道还叫孩子右吗?”孩子做得对我们就支持,在家里我们一直是鼓励孩子前进的。

佩弦待人很宽厚。每次让当差交信时,如里边有私人信件,他都要给当差的一些钱。他对人也很谦和,平时在路上遇到清华的工友他都打招呼。工友帮他做了什么事,他都很客气地说:“劳驾!谢谢!”他认为一个人有志持志,有力持力,用脑用体各有贡献,所以没有一点教授的架子。他在家里与孩子们相处也没有尊长的架子,有时让孩子倒杯水都说“劳驾”。

共同的生活,使我深深地感到佩弦的爱是广博的,他的感情像一池深深的潭水,沉静而深邃。

    (摘自《名人的妻子忆丈夫》)

【注]佩弦:朱自清的字。

19、简析下面一句话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4分)

    这样乌七八糟的政府,不叫孩子左,难道还叫孩子右吗?

20、作者说朱自清的“爱是广博的,他的感情像一池深深的潭水”,这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6分)

21、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5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阅读下面的图表。回答后面的问题。(9分)


  (1)根据图表信息,写出两条结论,不得出现数字。(6分)

结论一:   

结论二: 

(2)根据图表信息。针对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成具体产品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现实,你对有关部门有什么建议?(3分)

建议: 

23、根据下列几个短句提供的信息,用一个长句给“3G”下定义。(3分)

(1)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的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2)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

(3)3G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    

(4)3G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痴,是对某物某事的极度专注和迷恋。古往今来,石痴、花痴、书痴、情痴……痴得特立独行,痴得无怨无悔,痴得惊天动地。   

请以“痴”为题,联系个人或社会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⑤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B读音依次是:zhù/chǔ,shè/nǎn,lǚ/lóu。A、读音依次是:fú/pù,ba/pā,mu/mú。C读音依次是:li/ji,tiǎn/zhén,yè/xié;D读音依次是:zī/zī,xiàn/chán,pú/pù)

2、D(涣然冰释:像冰块消融般消散、流失。比喻疑团解除。这里是望文生义)

3、C(A“缘于”和“的原因”成分赘余,应删掉其一;B“燃起”和“浓烟”搭配不当,可删去“和浓烟”或把“现场燃起了熊熊大火和浓烟”改为“现场燃起了熊熊大火,冒起了滚滚浓烟”;D语序不当,应把“由于”移到“中原”之前)

4、D(先把握语段的整体思路:从“大地”写到“庄稼”,再写到“庄稼人”,然后注意“尤其”、“这些”、“他们”等词语的连接作用)

5、A(援:拉开)

6、B(B均为介词,被。A副词,才;副词,竟然。C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于是;用作介词,趁着。D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7、C(“任侠”指的是凭借权威、勇力或财力等手段扶助弱小,帮助他人,A上句写元达身材高大,有力量,擅长射箭,B上句写元达想做盗贼,D上句写元达成为乡里的祸患,都与“任侠”没有关涉,“仁义”指仁爱和正义,A下句叙写元达拉开弓等待追捕的人,B下句叙写州郡把一批逃亡的人押送到京城,都不能表现元达“仁义”。所以排除A、B、D三项)

8、B(“把李广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的说法在文中没有根据)

9、(1)刘福御下有方略/所至著绩/受禄虽厚/而不为燕安之谋/可谓国而忘家者矣/守忠练达边事/提身谦慎/弭卒校之变于谈笑之顷/非善于行权者不能也。

(2)①我看你们这些人,都是男子汉大丈夫。难道你们乐意做这种事吗?

②即使是盗贼无赖,也参与其中,(他们)与杀狗的屠夫、贩卖丝织品的商人有什么不同呢?

参考译文:   

元达,本名守旻,是沼州鸡泽县人。身高八尺多,有体力,擅长射箭。家人以农耕为业,但他忍受不了劳作之苦,丢下农具,感慨叹息着离去。他做事轻财好施,重恩义友谊,喜欢喝酒。一次喝醉后,他看见道旁有棵槐树,就拔下剑砍去,槐树立即被砍断。元达私下非常高兴地说:“我听说李将军用箭射石虎时,箭头深入石中,现在这棵槐树被我一剑砍断,这莫非是有神仙相助?”他曾经纠集几十上百名少年想做强盗,村里年长者不断告诫他,他这才作罢。当时郡中根据户口征调壮丁服役,元达负责派送服役的人到京城,走了百十里,元达竟然把他们全都放走了,(临走时)他说:“我看你们这些人,都是男子汉大丈夫,难道你们乐意做这种事吗?你们可以好好为自己考虑,我也要就此消失了!”不久郡里派人来追捕他,等到他们追近时,元达便拉开弓等着他们,追捕的人都不敢靠近。从此他便躲在山林间,成为乡里的祸患。   

宋太宗住在晋地时,元达请求进见,于是他就在太宗帐下听命当差。他曾侍奉太宗在园亭练习射箭,太宗让他射箭,元达连射四箭都没有射中箭靶,接下来却连发连中。太宗大喜,为此将他的名字改为“达”。等到太宗即位后,他替补为御龙直队长。雍熙初年,他升为妫州刺史,继而又担任妫州团练使。

当时州郡押送一批逃亡的人(指消除户籍而逃亡在外的人)来到京城,大臣们劝说皇帝杀了他们,元达奏道:“这种消除户籍而逃亡在外的人很多,怎能把他们全部杀掉?不如赦免了他们,以便让他们走上重新做人的道路,而且能够借此彰显陛下爱惜生灵的德行。”皇帝十分高兴,于是全部原谅了他们。端拱二年,元达被提升为侍卫步军都虞候,担任幽州刺史。淳化四年,去世,终年四十二岁,追赠为昭化军节度。

元达虽然是出身于乡野之间,连续任职于军事部门,却能与文人士大夫结交.并能屈己下人以礼相待,人们常常因此称赞他。

评论说:宋代初年的各位将领,大都兴起于乡野民间,出身军队,即使是盗贼无赖,也参与其中,(他们)与杀狗的屠夫、贩卖丝织品的商人有什么不同呢?等到他们被任用,都能建立丰功伟绩,这是由于有  很好的驾驭方法。刘福控制部下有方略,所到之处都有很大的功绩,受禄虽然丰厚,却不做安逸的谋划,可以说是为了国家而忘了自己的小家。安守忠熟习边事,立身谦虚谨慎,在谈笑间消除了士兵军官的谋变,这如果不是善于行使权力的人是不能做到的。其他的将领,都是靠积累战功来获取爵位的。像谭延美开门示敌,常思德保卫主帅,尹继伦袭击契丹,元达请求赦免亡命之徒。这些都体现了忠义仁勇,足够用来称赞。   

10、(1)①“迹入尘中惭有累”表达了作者对受世俗牵累的现实生活的不满;②“心期物外欲何求”表达了作者对淡泊无求、超然物外的自由精神境界的追求;③“忍更无诗向此留”表达了作者对庐山清境的依恋之情。(意思对即可)(3分)  

(2)颔联动静结合。上联从视觉的角度,描写静态之景:层峦叠蟑之中,皓月当空,皎沽的清光,把整个世界变成了朗朗白昼。下联从听觉的角度,描写动态之景;山谷之中,泉水淙淙,仿佛为寂静的人世带来了风雨交加的萧瑟秋声。静景和动景相结合,构成了一个明净、幽寂、清寒的意境。(4分)

11、(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愁云惨淡万里凝胡琴琵琶与羌笛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2、A、D(A无中生有,“废墟只能让人们了解历史的某个瞬间”文中无此信息,且“只有通过阅读历史文献才能实现”的说法绝对化;D曲解原意,“人们开始对废墟的价值有所认识”说法错误,人们对废墟的价值认识早就开始,只是不够重视)   

13、B(废墟“是人类要记忆历史所必须依据的条件”的说法有误,原文说“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文献去记忆历史,而且可以通过废墟去记忆历史”,意思是废墟只是记忆历史的条件之一)

14、①人们不了解废墟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作用;②在城市建设当中对废墟不加以重视,甚至出现随意损毁、改造废墟的做法。(4分)

15、①废墟能最真实地显现我们的历史记忆;②废墟能增加人们对文化的认同;③废墟能涵养生命,让人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④废墟能让历史记忆延续。(4分)   

16、①便于把故事叙写得更加生动,引起读者的兴趣;②更直观地揭示莼菜所代表的内涵——思乡之情,从而突出中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17、(1)“莼鲈之思”代表的是思乡之情。(2分)(2)“莼鲈之思”不仅满足了张翰的口腹之欲,抚慰了他的思乡之情,还挽救了他的性命。(4分)(意思对即可)

18、张翰的“莼鲈之思”一方面使张翰名扬天下,名垂青史;另一方面又让普通的江南莼菜成为一道名菜,且名满天下。(5分)

19、采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现出朱自清对当时政府的不满,对青年人的出路有远见卓识,对孩子的正确做法表示鼓励和支持。(4分)

20、①与作者有朴素而又真诚的爱情,②对亡妻感情深沉,炽烈;③鼓励孩子前进,与孩子们相处没有尊长的架子;④待人宽厚,谦和;⑤对工作、写作孜孜以求。(6分)

21、①内容上,总结全文,表明朱自清的“爱是广博的”,抒发了作者对丈夫的深情追忆和深切热爱与敬佩。②形式上,照应题目,起到了很好的点题作用。(5分)

22、(1)结论一:中国发表的国际学术论文九成以上来自学校与研究机构。

 结论二:学校发表的国际学术论文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机构发表的国际学术论文呈逐年递减趋势,而企业、医院及其他单位发表的国际学术论文数量变化不大。

(2)建议:具有高科研水平的高校及科研机构不要只停留在实验室里搞研究的层面,而应该多与企业开展合作,有针对性地研发一些产品,力争最大化地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

(意思对即可)

23、3G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并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24、参照2009年广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可从正面立意,肯定“痴”的精神;痴心不改,耐住寂寞,坚持不懈,方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可从反面立意,不赞成“痴”的做法: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自己努力的方向,唯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