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线人国语完整版:校长应“常听课、会评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48:23

校长应“常听课、会评课”

  (1)校长听课比上课效益高

  校长可以不上课,但必须“常听课、会评课”。相对于校长上课,校长听课对于学校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更大。

  其一,时间上有保障。校长上课刚性很强,到点就必须去,否则就要调课,但听课的时间弹性很大,校长特别忙的时候可以连续两个月不听课,不是特别忙的时候可以连续听几十节课。校长自己能够灵活安排时间。

  其二,校长听课对学校整体工作的推动作用更大。校长上课,只是其所教班的学生受益(在校长教得好的前提下);校长听课,要听所有教师的课,这样可能对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其三,校长听评课与教师听评课的视角不同。教师听评课一般都局限于本学科,而校长听课,一般要听所有学科的课,关注的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整体性和普遍性问题。

  (2)怎样才算“常听课”

  笔者建议校长要“常听课”。那么,什么叫“常听课”?有一些地方教育局规定:校长一学期至少要听20节课。一学期听20节课,平均到每周仅仅是1节课。笔者认为,这不能算“常听课”,只能叫“偶尔听课”;一周不能少于3节课,才可能叫“常听课”。现在有一些校长坚持每天第一节雷打不动去听课,第二节课以后才去处理其他事务,这种工作安排值得借鉴。

  (3)怎样才能“会评课”

  校长听课后必须评课。校长评课与学科教师评课不同。校长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教师进行学科知识点与教法的评价,校长在评课时应更倾向于通识性指导。校长应怎样评课?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近年开发的一个评课框架值得关注(见表1)。

  在表1中,6个一级指标中的前5个指标都是通识性的。无论校长听的是哪个学科的课,听完后如能基于前5个指标进行点评,则可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针对不同学科,校长也可以借鉴表2的评价指标。

    

  校长做到了“常听课、会评课”,是否就意味着他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教学领导力?教学领导力实际上就是“教学”加“领导力”,就是对教学的领导力。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往往把教学简单地理解为“教”,而实际上,教学既包括“教”也包括“学”,西方国家尤其重视“学”。在对教学领导力进行深入探讨的过程中,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发出一些有关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模型,综合各种研究,结合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校长教学领导力应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内容:

  1.明确的教学目标

  校长要让学校内的每位成员都清楚本学校的存在意义,让每位成员都清楚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终极目的。校长应该让师生明了,学校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有限的知识,更不只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更高、更全面的目标:其一,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其二,为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2.合理的教学内容

  这是“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首先,学校要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不能仅仅依靠教师来建设,校长必须对课程有研究。其次,让每位教师教该教的内容,让每个孩子学该学的内容。

  3.恰当的教学方法

  这是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很多大城市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本来1个小时能做完的题要做3个小时。因此,校长要引导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4.优质的教师发展

  校长要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和其他培训方式促进教师团队优质发展。校长不仅要研究教师,更要研究学生,要围绕学生发展来规划教师教研和培训的重点。

  5.健全的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

  校长要引领学校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多方力量的作用,形成教学合力。目前在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中,功利性的联系多,真正关注孩子全面发展、充分发展的联系比较少。校长应努力扭转这种局面。

  6.充沛的教学条件支持

  “大校长”在学校里具有最高的资源统筹能力,因此应把学校最重要的物质资源和制度资源用来支持教学活动。

  7.科学的教学评价、发展评价与反馈

  校长应主导学校建立明确的判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标准,要对教学工作进行及时反馈。

  综上,笔者认为,校长的教学领导力主要体现在这七大方面。这些教学领导行为的达成,要远远超越一位资深的学科教师的行为能力,也是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难以做到的,必须靠校长在学校层面上动用学校的整体资源才能实现。提升校长的教学领导力,也必须从以上诸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