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多强:袁崇焕:明末著名将领 民族英雄(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7:41:36

袁崇焕:明末著名将领 民族英雄(5)

2010-11-08 00:56 作者:中国历史网 来源:www.lishizg.com 浏览:77 次 我要评论(0条) 字号: 大 中 小

摘要:十一月二十日,袁崇焕又用乡导任守忠策,以五百火炮手,潜往海子,距皇太极军营里许,四面攻打,皇太极军大乱,随移营出海子。 磔刑处死 明思宗(16101644)在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囚禁审


  十一月二十日,袁崇焕又用乡导任守忠策,以五百火炮手,潜往海子,距皇太极军营里许,四面攻打,皇太极军大乱,随移营出海子。

 

磔刑处死
  明思宗(1610—1644)在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囚禁审讯半年后,在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明思宗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罪名于三年八月碟(zhe)刑(分裂肢体)处死于西市,弃尸于市。行刑那天,袁崇焕毫无惧色,他被五花大绑,押上刑场,“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袁崇焕卒年四十七岁。(《石匮书》)。
  世传清太宗皇太极(1592—1643)施反间计,捕捉两名明宫太监,然后故意让两人以为听见满清将军之间的耳语,谓袁崇焕与满人有密约,皇太极再放其中一名太监回京。明思宗中计,以为袁崇焕谋反;但是一些学者则倾向于相信明思宗杀袁崇焕,并非是皇太极的反间计得逞。由于袁崇焕是囚禁半年后才被处死的,不大可能是因一时激愤误杀。事实上,擅杀毛文龙一事,就足以使明思宗决心杀之。
  历史上,太监被执纵发生在袁崇焕被下狱之后,“十二月甲子...提督大坝马房太监杨春王成德为大清兵所获……次日各给书二封 一令春向德胜门投递,一令王成德向安定门投递,内言南朝万历时节屡次着王喇嘛讲和”(《崇祯长编》,第一千六百一十一页至一千六百一十二页二十九卷),而袁崇焕下狱于同月辛亥朔。
  反间计的说法并非在清高宗弘历(1711—1799)为袁崇焕平反之后才开始流传,在《北游录》、《明季北略》等之前的书中就有记载。

平反经过
  一些史料记载,南明政府早在乾隆帝下诏为袁崇焕平反前多年,就曾经为袁崇焕平反:
  钱海岳先生的《南明史》详细记载了南明政府对袁崇焕的三次平反,层次不断提高。
  史料之一
  (崇祯十七年五月),安宗《登极恩诏》……又复袁崇焕、赵光抃原官。
  明安宗即弘光帝,崇祯十七年即1644年在崇祯死后于南京即位登基。
  袁公于崇祯三年冤杀,
  赵光抃在崇祯十六年冤斩。
  崇祯十五年,蓟州被围,光抃授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州、永平、山海关、通州、天津诸军务。光汴治军严谨,作战骁勇,临危不惧。光汴至蓟州前线,率二骑冲破鬼子重围疾驰入城,城上欢呼“新督莅任”,满寇望而惊叹,蓟州之围遂解。光汴率部援南闯北,“不释鞍甲者七阅月,斩虏首千六百有奇”。十六年初夏,在截击满寇归路的螺山战役中,国军将领各保实力,互不协同作战而被敌各个击破。后来皇帝却逮捕光忭,作为替罪羊杀害。
  南京中央政府恢复二人曾被崇祯冤枉剥夺的官职,相当于现代的“恢复政治权利”,
  二公平反后,遗属就夺回他们作为无罪官员家属的正当权利;这对于死者也很重要,他们的墓碑上这时才可以刻写上生前的官衔,这是中央恢复死者名誉的大事。
  史料之二
  弘光元年二月,(安宗)予袁崇焕、王在晋祭葬。
  弘光元年即公元1645年。王在晋在崇祯朝为兵部尚书,因张庆臻改敕书事牵连,被崇祯帝处罚过当,革职回家死去。
  此时中央给予二人公款祭祀葬礼的待遇,可见当时人认为袁崇焕属于冤死,通敌之罪根本不成立。否则在鬼子压境的危急情况下,中央竟然为一个通敌的“叛徒”去追祭,这样岂不是鼓励大家叛变投敌?政府这样做,当然是为了通过平反冤案、厚待殉难功臣,以鼓励朝野上下齐心抗击满寇侵略者。
  史料之三
  昭宗以邝露言,谥袁崇焕“襄愍”。
  明昭宗即永历皇帝。邝露在永历朝任中书舍人,在1650年清寇广州十二日大屠杀中遇难,
  “襄愍”解释为:“甲胄有劳曰襄”(见《正义.谥法解》);“佐国逢难曰愍”(见《经世大典.臣谥》,刘熙曰:志义未究,遇难而死,可闵惜者也,故曰愍”)。属于赞扬性的褒谥,用来表扬有军功但蒙冤遇害的大臣。
  熊廷弼抗敌有功却被阉党杀害,崇祯为他平反后,赠给熊廷弼的谥号,也是“襄愍”。被阉党余孽陷害的袁崇焕平反后,因为他立功和蒙冤的情况与熊公类似,永历政府就赠予了同样谥号,也是情理之中。

清代评价
  乾隆四十九年(1772年)乾隆帝下诏为袁崇焕平反。《清高宗实录》载:“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但是,其根本目的却是崇儒重道,笼络汉族地主知识分子,缓解满汉两族矛盾.
  近代则有著名保皇党人康有为、梁启超在清朝末年,为了对抗反清的革命党人宣传民族主义,修建了袁崇焕祠堂,并发现了一个叫佘淇的守墓人。康有为考证出佘淇是袁崇焕身边一个叫佘义士的人的十二代传人,并一直为袁崇焕守墓。梁启超则写了《袁督师传》,给了袁崇焕非常高的评价,同时认为明朝皇帝杀害袁崇焕,所以才会亡国。

纪念袁崇焕
  1.袁督师庙
  袁督师庙在北京龙潭湖公园,有保皇党人康有为题书的“袁督师庙”匾额和对联: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
  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隐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
  2.袁崇焕纪念馆(北京)
  袁崇焕死后,世传有佘氏义仆为其收敛骸骨,葬于北京广渠门内广东义园,并从此世代为袁守墓。乾隆修订的《明史》也记载“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明史·列传一百四十七·袁崇焕》)。袁崇焕纪念馆在北京崇文区花市斜街广东义园旧址,即原来的袁崇焕祠墓,袁崇焕手迹《听雨》以及康有为题写的“明袁督师庙记”手书等珍贵文物将珍藏于该纪念馆。原墓堂廊柱曾悬有保皇党人康有为所书对联:自坏长城慨今古,永留毅魄壮山河。
  3.袁崇焕纪念园(广东东莞)
  东莞袁崇焕纪念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由该镇村民与海外袁氏宗亲捐资一点二亿元人民币,在明代袁氏故居遗址兴建,占地共十一万平方米。包括袁故居、袁督师祠、雕像、衣冠冢、三界庙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