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七爷干槐花哪几:向善的力量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30:18

赏也是一种美德。赞赏的力量远远大于谴责的力量。赞赏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升华自己的过程。以欣赏的心态和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情、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如果人人都学着多赞赏,我们的社会就是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

积极人生、谦虚满分;充实自我、关怀他人

慈善业,如何凝聚向善的力量2011-11-10 11:14 王君平 来源:人民网[TAG标签] 河南慈善宋庆龄基金会
 

  蒋跃新绘(新华社发)

  最近,河南宋庆龄基金会的巨型雕像受到社会广泛质疑。合作方说雕像是宋庆龄,基金会却说是“黄河女儿”,连雕像是谁都不愿说清,更别说是资金来源、钱用在何处等关键问题了。因不公开、不透明,从中国红十字会到中国慈善总会、宋庆龄基金会……国内慈善组织遭遇一系列的信任危机。郭美美事件所引发的问号,岂止是红十字会一家之痛,而是整个公益慈善事业之忧。

  1

  慈善组织应公开什么?

  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系统在网上查询善款的流向,知道用到什么地方,落实到什么项目

  玉树地震之后,东南亚华侨施乃康不顾身体和年龄,亲自驾车48小时前往玉树。他想实地考察一下,亲眼看着捐出去的钱变成一所学校。

  郭美美事件后,有网上调查表明,80%以上的网民表示不会再捐款给红十字会。慈善组织的公开透明,离公众的期望值还有距离。而民政部《2010年全国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现状报告》显示,全国有42%的慈善组织没有专门的信息披露办法,37%的慈善组织没有专人负责信息披露工作,90%的公众不接受目前的披露程度和方式。

  南都公益基金理事长徐永光用“五个看不见”来描述慈善的不透明:捐款人看不见,灾区群众看不见,灾区政府看不见,灾区慈善组织看不见,捐赠落实看不见。

  两面透明的玻璃合在一起,像个长方形的透明口袋,中间夹着中华慈善总会2010年的年度审计报告,共24页。中华慈善总会日前终于通过“玻璃口袋”的造型,向公众晒账本。

  红十字总会捐款管理信息平台今年7月底上线。首先公布青海玉树捐款的来源、去向等所有信息,供公众查询,此后陆续将捐款信息放上。此举目的就是要打造一个公开透明的网络平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系统在网上查询善款的流向,知道用到什么地方,落实到什么项目。

  新上任的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指出,公开透明就是对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和透明化。社会捐赠严格按照捐赠人的意向实行定向捐赠,做到预算科学、执行公正、监督公开。

  国务院法制办处长朱卫国说,公信力和透明度对于慈善事业来讲非常重要。非政府组织没有权力也没有钱,靠的是公信力。公信力是慈善组织最宝贵的软实力,同时也是最脆弱的“软组织”。

  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说,社会组织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钱不是重要问题,在公共服务领域里,钱是最小的问题,花钱是大问题,所谓花钱就是怎样提供公共服务,也就是如何公开透明。

  徐永光认为,社会监督是慈善组织最好的保护绳,公益慈善组织一定要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以透明度赢得公众的信任。

  民政部公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在未来5年全面推行慈善信息公开透明制度,将建立和完善以慈善业务年审为主要手段的监管制度,重点加强对公益慈善类组织的信息披露、财务报表和重大活动的监管。


2

  慈善业能不能放开?

  一个好的慈善生态环境,不能容忍慈善资源被垄断,也不能庇护落后、带病运行的慈善组织

  上海三叶草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是一家专为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民间慈善机构。去年5月,该中心搬到上海市闵行区一座带花园的别墅。然而,搬进去没几天,相邻别墅的一对夫妻便多次上门抗议,认为孩子们的声音太大,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当地居委会以“三叶草”非法经营办学为由,要求其立即撤出小区。

  根据规定,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有三类组织,分别是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北师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介绍说,像壹基金这样,是民间公益组织,在民政部登记注册,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目前已有2000多家。这三类组织的管理则是以“双重管理体制”为原则,还必须要有一个业务主管单位。业务主管单位一般为政府部门,也可以是政府部门认定的团体组织。只有经过业务主管单位确认之后,才能够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

  “三叶草”等民间公益组织,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无法登记注册,成了“黑户”。民间慈善组织缺乏公益身份,难以获得资助,面临生存困境,发展受到限制。

  据民政部统计,2010年底,全国各类社会组织数量43.9万个,其中基金会2168家,社会团体达到24.3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达到19.5万个,尤其是非公募基金会的增幅较大,已经与公募基金会数量基本相当。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认为,慈善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清晰的定位。慈善的主体到底是谁?是民间社会还是政府?慈善事业是依法由民间组织自行选择和具体实施,还是由政府主导、政府干预和直接管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共识。

  徐永光认为,现在民间公益组织登记注册的制度设计,基本上把没有政府背景的民间公益组织都排除在外了。慈善资源的行政化垄断抑制了公众的慈善热情,窒息了民间慈善的活力,这是得不偿失的。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等三类社会组织将可直接登记。这一新规定改变了之前的双重管理门槛,意味着民间慈善团体告别“挂靠时代”。

  杨团认为,从根本上讲,改变这三类社会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的确是政府在厘清政社关系,让民间组织自主的重要进步,但还需要在立法层面得到彻底的落实。

  徐永光指出,一个好的慈善生态环境,不能容忍慈善资源被垄断,也不能庇护落后、带病运行的慈善组织。所有慈善组织都应该在平等竞争的条件下实行优胜劣汰,以保证慈善行业机体的健康和活力。
3

  慈善立法还缺些什么?

  推动建立透明度高和公信力高的慈善组织,厘清政府责任与民间慈善、慈善与商业之间的关系

  郭美美事件与红十字会扯上关系,是因为她自称有“红十字会商会总经理”的头衔。无论红十字会的各地组织,还是红十字医院、红十字血液中心等名称中含有红十字的机构,不管和红十字会有没有关系,出了事都会算在红十字会的账上。

  红十字会在郭美美事件中的尴尬,从一个方面暴露了我国慈善事业立法方面的困境。随着社会转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现行的慈善法规已不能适应现实要求,慈善法律缺位阻碍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据了解,我国涉及慈善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全国人大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企业所得税法、红十字会法,国务院发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个人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及民政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制定的有关规章。

  红十字会、宋庆龄基金会等机构都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团体,即免予登记的团体。红十字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红十字会法》,此法律在效力上大于《社团管理条例》。而《基金会管理条例》也不适用于红十字会。

  没有慈善法,中国慈善业就不可能高效、透明、富有生命力地运作。事实上,慈善立法在我国已历经数年,慈善法第一稿早在2005年就已经完成,后来几经修改,至今仍有许多根本性问题尚未形成共识。

  从去年起,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把完善慈善法规和政策作为工作重点,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江苏、湖南等地的慈善立法进展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慈善事业法》的立法工作正在进行中。

  慈善发乎人的内心,源于人的自愿。立法要把慈善引向何处?金锦萍认为,慈善法要为内在的“慈”转化为外在的“善”提供通道,确保外在的“善”能够始终忠实于内在的“慈”,锻造透明度高和公信力高的慈善组织,厘清政府责任和民间慈善之关系,厘清慈善与商业之关系。

  “我们都对慈善法抱以热切的期望。但应看到,所有的法律都是双刃剑。”金锦萍说,在对不当行为进行规制的同时,也得警惕法律的负面作用,那就是避免让慈善组织承受很大的负担。慈善法需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权衡。慈善立法若想成为真正的“善法”,立法者任重道远。

  据悉,《慈善事业法》已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2011年立法计划。国务院法制办正抓紧修改《慈善事业法(草案)》,研究代表议案提出的建议,尽快报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4

  慈善组织能搞经营吗?

  允许商业运作,并获取赢利,赚的钱不能自己分,只能用于公益事业

  郭美美事件发生后,她的一条微博解释说:“我所在的公司是与红十字会有合作关系,简称红十字商会。”正是郭美美说的这种合作模式,让公众的疑问进一步升级。是否有人在利用慈善牟利,为个人获取巨额的财富?

  赵白鸽指出,赚钱和红十字会精神相悖。要赚钱的人,请远离红十字会。红十字会的人要把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放在首位。

  由于公益事业是一项道德要求很高的事业,在公众眼里,公益必须纯洁,行善必须干净。因此,一旦商业模式进入公益领域,就会被诟病。金锦萍认为,民众质疑有其合理之处。慈善组织应以慈善事业为己任,如果慈善组织如同商业组织一般在商海中拼杀博弈,就会让人有“挂羊头卖狗肉”的感觉,甚至对慈善组织的“非营利性”产生怀疑。

  能否打着慈善的名义赚钱?王振耀强调,随着越来越多现代捐赠模式的出现,尤其是大额捐赠增加,为了解决现有的资金保值、增值,也为了保证捐款的来源,可以允许商业运作,并获取赢利。这在发达国家也是通行的,但赚的钱不能自己分,只能用于公益事业。

  在国际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国际人道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曾颁布《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企业界伙伴关系政策》,倡导和鼓励运动的成员与企业界建立伙伴关系,其核心基础就是以公开的红十字形象关联作为回报,获取企业界对红十字运动某一具体活动、项目或工程的资金支持。

  哈佛商学院的管理学大师迈克·波特认为,公益慈善活动应该向商业活动学习,只有将“投资”、“风险慈善”、“市场导向”等概念引入公益慈善,公益慈善才会变得更为有效。

  2008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起一项创新型筹款项目“中国红行动”,组织动员海内外著名企业,设计生产含有红色元素的慈善产品,产品销售的部分利润捐赠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用于公益项目的实施。“中国红行动”启动后,得到了格兰仕、国美电器等企业的积极响应。今年6月18日,上汽通用五菱捐赠500万元加盟“中国红行动”。

  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认为,市场化运作的公益项目要实现三方共赢:让需要帮助的群体得到免费服务或无偿资助;让公益慈善组织获得公益资源,不花钱办好事;最后是要让承办企业有一定的回报,保证可持续性。但这种回报应是通过所提供的社会服务间接获得,而不是从慈善组织或受助方中获取。公益慈善组织在这当中要做的就是加强监管,通过严格规范的制度建设和运作流程,堵塞漏洞和寻租空间,防止“好菜”变味,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公益慈善与商业的合作面临着潜在的风险。在与商业合作的过程中,公益慈善组织如何规避风险、保护自身品牌的公信力?如何确保合作的走向不背离宗旨?这就需要赋予公益慈善商业模式以规范健康的机制。

  王汝鹏认为,坐等捐款上门、没有服务意识、没有营销意识、没有管理创新的公益慈善组织,不可能成为有影响力、有公信力、有救助实力的公益慈善组织。公益项目如何通过市场化运作注入“活水”,这是公益慈善组织正在积极探索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商学院面临现实挑战 企业家应成社会向善的力量2011年09月13日 10:31
来源:MBA中国网
字号:T|T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一直以来,商学院与MBA教育被看作培育社会精英的圣地。从1991年9所高校成为中国第一批招收MBA的试点高校起,中国的MBA教育经历了快速发展的20年。截至2011年7月,中国共有236所高校获批开办MBA,2010年,全国累计招收MBA(含EMBA)学生超过25万人,MBA教育已然成为国内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重要渠道。

从食品安全到环境污染再到假冒进口家具的达芬奇事件,近期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诚信问题频发,在引发社会对商业伦理关注的同时,作为培养未来职业经理人、商界领袖的商学院也越来越意识到“商业伦理道德”和“企业家社会责任感”在MBA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的缺失

张诗华是2005级MBA的学生,由于对期货业务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选择了在当时中国唯一一家开设期货项目的中国农业大学就读。当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也想深造MBA学习时,却遇上了难题。张诗华发现在很多人在选择就读院校时,很难从网上找到各大院校关于MBA教育较为完整的信息,学校主页上几乎都是招生简章、学位学分、证书等类似的条目。在当时并没有一个机构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张诗华希望“MBA中国网”为想学习MBA的朋友提供一些权威的信息,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这就是他最简单的初衷。

MBA教育为培养中层管理人员和有潜能的管理人士,它在商学教育占的比重达50%以上。

从目前MBA的培养现状看,“商业伦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都还有待改进。据了解,现在全国236家商学院只有10%左右把《商业伦理道德》作为必修课程来学习,其它商学院仅仅作为选修课供学员选择。

越来越多的学生追求金融行业的工作,MBA一直是被作为通向高待遇、高收入、高度稳定职业的一把钥匙。2008年的金融危机其实也在深层次上反映了美国MBA教育的一种缺失。缺少沟通力、领导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导致的后果,给予了各大商学院沉重的一击。

反思中国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建设和未来发展。我们国家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如果商学院不肯主动改变,那么它们或许会被学生们逼着改变。经历美国经济危机之后,全球MBA的发展更加注重于总结过去MBA的缺点上。对此,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系主任艾春荣表示,原先的MBA培训暴露出了缺乏对领导力,沟通力,创新以及软实力培养的问题。各大商学院已经意识到,致力于培养未来商界精英的中国MBA,不仅要注重对于学生商业管理能力和经济学知识的培训,也应专注于对学生的商业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培训。

以前的MBA教育模式是追求职业经理人的成功塑造,为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教育方式。而在可持续发展社会,中国人必须重建自己的商业伦理体系。中国顶级商学院----长江商学院的院长项兵曾说过,希望商学院给国家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要具有人文关怀,同时具备社会责任感,不能仅仅是发财致富、光宗耀祖的思维。

社会责任意识与商业伦理的重建

经济的快速成长逐渐暴露出商业伦理与企业家社会责任感在MBA教育中的缺失,而这些本应该成为MBA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006年,在杭州举办的全国MBA培养院校的管理学院院长联席会上,发布了一个《中国MBA教育西湖宣言》。西湖宣言中强调了MBA院校要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教学中要灌输社会责任意识,培养MBA毕业生将来在工作中以更负责的行为来从事管理。2009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修订了MBA培养的基本要求,要求MBA培养院校的课程中一定要有培养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的内容。从2009年以后,MBA教学合格评估指标中也列入了相应的要求。

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MBA教育是专业学位教育,面向人才市场,接受市场检验。MBA教育以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为导向,课程设计、教学方式、能力培养环节、管理和服务等都要适应学生职业发展的要求。学位教育不同于管理培训,有严格的学术标准。保质量、上水平既是MBA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计。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问题是世界性的,全球的商学院都在强调MBA的社会责任教育。现在中国的MBA教育主要还是在向国外领先的MBA培养院校学习,学习人家先进的课程和教育方式。但是中国MBA教育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管理实践往往有很强的制度背景、文化背景,完全照搬是不行的。中国有自己的文化,比如说我们中国人打交道,讲“天理、国法、人情”,我们是把天理放在第一位,美国人是把国法放在第一位。”

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商学院已经逐渐加入到MBA改革创新的队伍中来。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是企业社会责任。校友会有一项活动叫做“捡珍珠计划”,“捡珍珠计划”将最优秀的贫困初三毕业生在当地最好的中学组成“珍珠班”,继续高中学业的计划。3年花费7500元,就可以帮助一名优秀的贫困家庭孩子留在学校,保留改变命运的希望。2010年,中欧爱心校友已经捡回220颗“珍珠”,帮助孩子们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业。

浙江的中小企业家结集,传统的快速消费品企业占了多数,这些以生产衣服鞋帽为主的企业家们也面临着新一轮的创新商业模式改革。浙江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卫龙宝副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希望培养领导社会未来的健康力量,培养出诚信商业文明下的新一代企业管理人才。”

浙江大学商学院每期300名MBA学生中有近15%的人会选择创业,定期的“可持续发展与关爱地球”的讲座也给创业者心中提供了创新的思路。MBA学生会的学生干部们与市里的孤寡老人、聋哑人艺术团和残疾基金会建立起了定期的帮扶关系。卫龙宝说,“我们在这样的活动中让企业家们体验感知,去倡导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商业文明”。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班学员2007年自发组织了一个“阳光爱心社”,200多名的会员每一年都会组织很多爱心活动。在每一年的“入学社会责任日”的那天,所有学生不仅要庄重地进行社会责任宣誓仪式,他们会以七个公益话题“关注贫困人群”、“环境保护”、“关注白血病患者”等被分为七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会对被分到的话题进行相关的资料收集、分析,并做成宣传资料在大学校园里或大卖场里进行分发。与残疾儿童学校长期合作也是“阳光爱心社”的重点项目之一。这些企业家学员会把残疾儿童的工艺品拿去义卖,募捐到的资金全部用来为孩子们做康复治疗。

Joyce陈是清华大学2006届清华经济管理学院MBA班的一名学生,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她原本是打算对自己的工作领域进行深造。在学校的两年里,她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毕业后,Joyce陈没有选择继续回到以前的岗位上,而是积极参与到创办国际残疾人学校“Bethel Foster”的工作中。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我觉得很欣慰。其实学生们都很愿意参与到这样的公益活动中,但需要的是一个舞台,商学院就可以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企业家可以有机会去影响那么多人,他们就像星星之火,将这些好的气氛燎原到企业当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毛东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院长孙铮在谈到对MBA 的预期的时候表示,希望有一部分学员能献身于非盈利性组织和社会公共社会。现在的社会需要民间的组织以民间的方式去运行,这样的人才是现在所缺少的,也是MBA培养所缺乏的。

清华经管学院MBA教育中心主任高旭东提出了“五好一幸福”的培养理念:我们希望培养全人格的MBA,希望清华的MBA学生能做到“五好一幸福”,即“知识好,能力好,性格好,品德好,信仰好,做一个幸福的人。”

对此,清华经管学院新增设了一些课程。在继续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特别增加了偏重领导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软课程”,以达到系统性地提升领导者必备的“软技能”的目的。这类课程包括“管理思维与沟通”、“管理沟通”、“领导力开发与组织行为”等。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其名著《公司的概念》中,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设立了准绳。社会责任首先是恪尽一个企业家的基本职责-----善待员工、合法纳税、保护环境、生产有利于社会的商品;社会责任同时是友善社区,成为公民社会中的良好一员,保持令人尊敬的社会形象。社会责任更是严于律己、尊重社会公理,互相监督,努力成为公民社会中的向善力量。

向善的力量就像一股星星之火,在商业文明中燎原。

 

行仁与为善(1)
作者:傅佩荣  出版社:陕西师大出版社  和讯读书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一个人立志行仁,是从真诚觉悟了内心向善力量的开始,积极主动地要求自己去为善,这样的善行是由内而发的,不是为了任何外在的目的,只是为了我该不该这么做。

    善与恶是我们都熟悉的概念。有人问,既然儒家叫我们行仁,那么行仁与为善有什么关系呢?它们是同样的意思,或是说有不同的内容?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问,孔子提到“行仁”以前,天下有没有好人?当然有,而且多得很。既然这样的话,孔子又何必另造一个“仁”字来鼓励大家呢,直接讲“善”不就行了吗?可见,行仁和为善还是有差别的,关键差别在于一般人做好人往往是符合社会的规范或别人的期许,但不见得知道为什么要做好人。知道人为什么要做好人、做好事,牵涉到人性是什么的问题。

    儒家关于人性的看法,基本上有两种立场,一是本善,一是向善。“向善”是我这些年以来研究儒家的心得。孔子有没有说过人性是什么呢?没有明确说过,但他隐然接受的信念则是“人性向善”。譬如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是指性本善吗?如果是性本善,应该说性相同了。所以“性相近”是指:性是具有可塑性的,在每个人身上只是相近而已。再譬如孔子说:“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当领导者体现出善行时,老百姓自然闻风景从,说明人性有向善的共同趋向。因此,“仁”这个字,虽然离不开“善”的含义,但不仅仅如此,孔子的“仁”与其说是名词,不如说是动名词,指涉动态的人之性——人性向善,同时也指涉动态的人之道——择善固执。所以,一个人立志行仁,是从真诚觉悟了内心向善力量的开始,积极主动地要求自己去为善,这样的善行是由内而发的,不是为了任何外在的目的,只是为了我该不该这么做。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

    孔子说:“只要立志行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为什么?因为“仁”既真诚又主动,一个人真诚而主动的为善,代表他行仁的开始。在儒家思想里,真诚与邪恶是势不两立的,因为人性是向善的,人性向善有一个重要前提,即人要真诚。一个人真诚向善,才会自发的要求自己去做该做的事。


2.行仁与为善(2)
作者:傅佩荣  出版社:陕西师大出版社  和讯读书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举个例子,一家小小的店面,贴着“童叟无欺”四个字。第一种考虑是为了我将来生意更好,不管老少,我一样价钱,绝不会欺骗你们,讲信用;第二种是我不考虑将来生意好不好,只为了我应该“童叟无欺”,我就要做到“童叟无欺”。行仁与为善的差别就在于此,儒家的行仁指的是第二种,是一种自我要求,一种道德价值,我不考虑外在的利害,只考虑我该不该做。接着孔子讲到另外一段话: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孔子说:“只有行仁者能够做到喜爱好人,厌恶坏人。”

    什么意思呢?通常我们一般人是喜欢朋友,讨厌敌人。但我们的敌人不见得就是坏人,他跟你为敌恐怕是因为利益或观念上的某些冲突。真正的仁者怎么做呢?客观判断,没有任何偏私之心或其他顾虑。不能因为这个人是我的朋友,他做了坏事我也包庇纵容;这个人是我的敌人,他做了好事,我也不去加以肯定。这样一来,就变成不问是非了。如果对方也按照这种方式来对待你,恐怕你就要受委屈了。所以,仁者对于坏人好人,都有一种客观的评价,

    绝不因为你是我的朋友,或是敌人,就丧失了公正的原则。

    这就是善者与仁者的差距,也许表现出来的行为一样,但内心的动机却有差别。“为善”可能还会考虑到将来的利益或自己的私心,“行仁”则只会考虑到自己该不该去做,不管外面条件怎么改变,也许要冒各种风险,也许会遭受批评,但是你只要认为自己该做,就可以坚持。相反,如果只考虑到外在的利害,那么外面条件一变,你恐怕也就跟着变了。所以,孔子对于“善人”总是不太放心,总觉得一个人做好事做好人,可能只是做到外在各种善的要求,不见得他内心真的觉悟了人性向善的力量,自我要求去做该做的事。两者开始很相似,后面的表现,就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消极和积极的道德
作者:梨子庄园   2006-09-30 10:22 星期六 小雨
  在柳絮的博客上读到这封龙应台给儿子的信,很有感触。因为近来在看《伦理学原理》、《道德教育原理》等书,思考过一些诸如道德到底是否可教或如何教、德性与幸福的关系等问题。
  其实,孩子身上有许多积极道德的影子或根基;尽管成人们多半以消极的道德应对生活,但也无法排除许多人内心深处那种向善的愿望。(说实话,我是性善论者)
  先贴在这里,回头继续思索。
  
  消极和积极的道德
  ——龙应台给儿子的信
  
  安德烈,
   在给你写信的此刻,南亚海啸灾难已经发生了一个星期。我到银行去捐了一笔
  款子。菲力普的化学老师,海啸时,正在泰国潜水。死了,留下一个两岁的孩子。
  我记得这个年轻的老师,是汉堡人,个子很高,眼睛很大。菲力普说他教学特别认
  真,花很多自己的时间带学生做课外活动。说话又特别滑稽有趣,跟学生的沟通特
  别好,学生觉得他很「酷」,特别服他。我说,菲力普,给他的家人写封信,就用
  你的话告诉他们他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好不好?
   他面露难色,说,「我又不认识他们。」
  
   「想想看,菲力普,那个两岁的孩子会长大。再过五年他七岁,能认字了,读
  到你的信,知道他父亲曾经在香港德瑞学校教书,而他的香港学生很喜欢他,很服
  他——对这个没有爸爸的孩子会不会是件很重要的事?」 菲力普点点头。
  
   安德烈,我相信道德有两种,一种是消极的,一种是积极的。
  
   我的消极道德大部分发生在生活的一点一滴里:我知道地球资源匮乏,知道20
  %的富有国家用掉75%的全球能源,所以我不浪费。从书房走到厨房去拿一杯牛
  奶,我一定随手关掉书房的灯。离开厨房时,一定关掉厨房的灯。在家中房间与房
  间之间穿梭时,我一定不断地开灯、不断地关灯,不让一盏灯没有来由地亮着。你
  一定记得我老跟在你和弟弟的后头关灯吧——还一面骂你们没有「良心」?窗外若
  是有阳光,我会将洗好的湿衣服拿到阳台或院子里去晾,绝不用烘干机。若是有自
  然清风,我绝不用冷气。室内若开了暖气,我进出时会随手将门关紧。浇花的水,
  是院子里接下的雨水。你和菲力普小的时候,我常让你们俩用同一缸水洗澡,记得
  吗?
   我曾经喜欢吃鱼翅,但是有一天知道了鱼翅是怎么来的。他们从鲨鱼身上割下
  鱼鳍,然后就放手让鲨鱼自生自灭。鲨鱼没了「翅膀」,无法游走,巨大的身体沈
  到海底,就在海底活活饿死。我从此不再吃鱼翅。
  
  
   你一定知道中国的不肖商人是怎么对付黑熊的。他们把黑熊锁在笼子里,用一
  条管子硬生生插进黑熊的胆,直接汲取胆汁。黑熊的胆汁夜以继日地滴进水管。年
  幼的黑熊,身上经年累月插着管子,就在笼子里渐渐长大,而笼子不变,笼子的铁
  条就深深「长」进肉里去。
  
   我本来就不食熊掌或喝什么胆汁、用什么中药,所以也无法用行动来抵抗人类
  对黑熊的暴虐,只好到银行里去捐一笔钱,给保护黑熊的基金会。消极的道德,碰
  到黑熊的例子,就往「积极」道德小小迈进了一步。
  
   你穿着名牌衣服,安德烈,你知道我却对昂贵的名牌服饰毫无兴趣。你想过为
  什么吗?
  
   去年夏天我去爬黄山。山很陡,全是石阶,远望像天梯,直直架到云里。我们
  走得气都喘不过来,但是一路上络绎不绝有那驼着重物的挑夫,一根扁担,挑着山
  顶饭店所需要的粮食和饮料。一个皮肤黝黑、眼睛晶亮的少年,放下扁担休息时,
  我问他挑的什么?一边是水泥,一边是食品,旅客要消费的咖啡可乐等等。他早晨
  四点出门,骑一小时车赶到入山口,开始他一天苦力的脚程。一路往上,路太陡,
  所以每走十步就要停下喘息。翻过一重又一重的高山,黄昏时爬到山顶,放下扁
  担,往回走,回到家已是夜深。第二天四时起床。如果感冒一下或者滑了一跤,他
  一天的工资就没着落了。
   他的肩膀被扁担压出两道深沟;那已不是人的肩膀。
   挑的东西有多重?
   九十公斤。他笑笑。
   一天挣多少钱?
   三十块。
  
   安德烈,你知道三十块钱是三欧元都不到的,可能不够你买三球冰淇淋。
   到了山顶旅馆,我发现,一杯咖啡是二十元。
   我不太敢喝那咖啡。但是不喝,那个大眼的少年是不是更困难呢?
   这些思虑、这些人在我心中,安德烈,使我对于享受和物质,总带着几分怀疑
  的距离。
  
   那天和菲力普到九龙吃饭,在街角突然听见菲力普说,「快看!」他指的是这
  样一个镜头:前景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弯身在一个大垃圾桶里找东西,她的整
  个上半身埋在垃圾桶里;刚好一辆Rolls Royce 开过来,成为背景。菲力普来不及
  取出相机,豪华车就开走了,老妇人抬起头来,她有一只眼是瞎的。
  
   香港是全世界先进社会中贫富不均第一名的地方,每四个孩子之中就有一个生
  活在贫穷中。我很喜欢香港,但是它的贫富差距像一根刺,插在我看它的眼睛里,
  令我难受。但是,我能做什么呢?我不能给那个瞎了一只眼的老妈妈任何东西,因
  为那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我能做什么呢?
  
   我写文章,希望人们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合理的社会结构。我演讲,鼓励年轻人
  把追求公平正义作为改造社会的首要任务。我在自己的生活里拒绝奢华,崇尚简
  单,以便于「对得起」那千千万万被迫处于贫穷的人,但是我不会加入什么扶贫机
  构,或者为此而去竞选市长或总统,因为,我的「道德承受」也有一定的限度。
  
   在你的信中,安德烈,我感觉你的不安,你其实在为自己的舒适而不安。我很
  高兴你能看见自己的处境,也欢喜你有一份道德的不安。我记得你七岁时,我们在
  北京过夏天。蟋蟀被放进小小的竹笼里出售,人们喜欢它悠悠的声音,好像在歌咏
  一种天长地久的岁月。我给你和菲力普一人买了一个,挂在脖子里,然后三个人骑
  车在满城的蝉鸣声中逛北京的胡同。到了一片草坪,你却突然下车,然后要把竹笼
  里的蝈蝈放走,同时坚持菲力普的也要释放。三岁的菲力普紧抱着蝈蝈怎么也不肯
  放手,你在一旁求他:放吧,放吧,蝈蝈是喜欢自由的,不要把它关起来,太可
  怜……
  
   我想是在那个时候,我认识到你的性格特质。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这样的,也有
  七岁的孩子会把蜻蜓撕成两半或者把猫的尾巴打死结。你主动把蝈蝈放走,而且试
  着说服弟弟也放,就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已经是一个积极的道德行为。 所以,
  能不能说,道德的行使消极或积极存乎一心呢?我在生活层面进行消极的道德——
  不浪费、不奢侈,但是有些事情,我选择积极。譬如对于一个说谎的政府的批判,
  对于一个愚蠢的决策的抗议,对于权力诱惑的不妥协,对于群众压力的不退让,对
  于一个专制暴政的长期抵抗……都是道德的积极行使。是不是真有效,当然是另一
  回事。
  
   事实上,在民主体制里,这种决定人们时时在做,只是你没用这个角度去看
  它。譬如说,你思考投票给哪一个党派时,对于贫穷的道德判断就浮现了。哪一个
  党的经济政策比较关注穷人的处境,哪一个党在捍卫有钱阶级的利益?你投下的
  票,同时是一种你对于贫富不均的态度的呈现。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社会福利占了
  欧陆国家GDP的45%而美国却只有30%? 这和他们对贫穷的价值认知有关。60%的
  欧洲人认为贫穷是环境所迫的,却只有29%的美国人这样看。只有24%的欧洲人同
  意贫穷是个人懒惰所造成的,却有60%的美国人认同这种观点。比较多的人认为贫
  穷是咎有应得,或者比较多的人认为贫穷是社会责任,就决定了这个群体的制度。
  
   海啸的悲惨震动了世界,国家在比赛谁的捐款多,背后还藏着不同的政治目
  的。真正的道德态度,其实流露在平常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