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悟性论:设计之道与深层生态伦理学 - 『 装饰 』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3 17:25:31

设计之道与深层生态伦理学

  | 内容摘要 | 深层生态伦理学重视地球生态系统整体的和谐共存,否定人类中心主义,肯定其它物种的生存权。设计师可以从自然造物和自然生态系统中学习到一些最基本的设计原理,同时设计师负有重大的伦理责任,仿效自然生态伦理,利用当前的能源,不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损耗,不浪费资源,保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让各种物种和谐共生。 & u' o9 o8 a/ V7 B. Z
   . H0 _1 I; T6 r8 M
  [关键词] 深层生态伦理学/设计/自然生态系统/资源 $ A  V1 y; Q. T
  
' L2 m: ^  o! l  ~   : ]9 j5 R* u0 f' I
  1→Panasonic HiFi扬声器的震动板的设计,利用竹纤维制作。这是日本Doshisha和Panasonic合作的项目,用竹纤维来作HiFi扬声器的震动板,在节省资源的同时,也可以保证提供高质量的音效。 ( C- z. b/ [; U
   1 L1 I, W* m2 [' X5 x# X
  2→休闲藤制家具:吊篮和屏风,杭州欧航橱柜有限公司。藤制家具具有晶莹透亮,光滑圆润的质感,所蕴含的自然与纯朴,让人们在喧嚣的都市中找到慰藉心灵的感觉,这是非常符合生态伦理的设计作品。
( Z: R, U$ J  P) R  
4 j) a2 r7 h9 n/ f' U' Q  3→厄尔设计的卡迪拉克Eldorado Series?6200汽车1959。 4 |# a* |2 d' [8 r; F3 @& @" i
  
3 d0 u, r7 g2 n2 M1 U, [& ~  4→厄尔在1958年为通用汽车设计的Firebird Ⅲ 型汽车。
# D1 I* P0 b# I7 C  
) P4 B+ o/ d: M$ S8 n  关于生态伦理的定义,许多人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所谓生态伦理是指以道德的手段从整体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同步进化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伦理原则是人类对如何处理自己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所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和价值取向。”[1]笔者比较赞同这一则定义。比起之前的绿色运动和环境理论,深层生态伦理学赋予自然界其它物种、其它环节、其它小型生态系统分支更多的价值,认为人类只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一个部分,环境伦理学在此理论的倡导下有了迅速发展。深层生态伦理学的核心原则建立在“阿恩·奈斯理论”[2]的基础上。“阿恩·奈斯理论”又可简称为“共生生物圈平等主义”:所有的生物都有平等生存和繁荣的权利。[3] # K& G5 ?% S, x9 ?4 K

: c; z7 y6 Y. `9 }  深层生态伦理学之所以用“深层”作为前缀来限定,就是因为它不是狭窄的生态学视野:仅仅把生态学视为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而是关注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人类只是生物圈的一部分,生物圈如何和谐运行,它还致力于排除功利主义环境保护论的影响)。 & a% C4 k3 v. e( a
  生物科学,只研究事实和逻辑,不能回答各种伦理问题,以及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生活,这些都需要生态哲学的智慧。深层生态伦理学集中讨论深层次的体验、应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应承担的深层次义务,所有这些构成一个互相连接的系统,任何一部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影响和支撑着另外一部分。随着奈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他的思想和行为在世界上产生影响,关于生态的哲学建立起来,逐渐引起很多专家和学者的共鸣,用生态学智慧共同努力去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
' [8 J  |+ Q% A3 n, G  关于深层生态伦理,它比一般的生态伦理更为激进,深层生态伦理学是生态哲学最近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其提倡者认为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不需要考虑所谓人类的利益,一切以自然生态为前提。他们批判所谓的“人本主义”、人类中心论,并不认为人类凌驾于其它生命物种之上。以人类为中心的、赞颂技术的生态学都是浅薄的。深层生态学持久而深入地质疑人类在地球上的中心地位,质问并分解那些看似有理的惯例,要求人类减少消耗,破除陋习,保持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
1 k! N9 S' U$ q7 Q+ A6 Y* j  深层生态伦理学坚决反对根据相对价值来给生物划分等级的观念,这些相对价值包括:动物是否具有永恒的灵魂,它们是否有理性、是否有知觉等,把这些作为断定人类高于其它动物的依据,是应该加以严厉抨击的。各种生命形式生存的权利是普遍基本的权利,不能去计算、衡量轻重。在生存权上,没有任何一种物种比另一种物种更有特权。 8 d- D4 b: I7 Y+ `+ H# U+ l
  而生物等级分类的思想,在历史上由来已久。西方宗教文化环境伦理思想和道德习俗在人民生活中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基督教伦理观将自然界的生灵划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的等级具有不同的地位:没有灵魂的物体、有灵魂但不能行动的植物、有灵魂也能行动但没有理性的动物、有灵魂也能行动也有理性的人、和上帝接近的天体,构成了现实世界的不同等级。虽然动物和人类接近,但动物的存在等级相对来讲也比较低,因为它们的灵魂随肉体的消亡而消亡。根据神的天命,按照自然等级,动物被安排为人所用。人或杀死它们,或用任何其它方式利用它们,都不存在不义。人类应尽起上帝造物的责任,对自然采取管理模式。这些宗教伦理思想导致西方一直以来认为人是主体、管理者、征服者、肩负上帝的使命,管理自然和征服自然,自然是人类行为的客体。这种观念并没有将人类看成和谐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是认为一切其它生灵都是上帝为人类而造的,为了不让人类寂寞,并且给人类提供充足的食物。如此导致了一种对自然掠夺的思想,无情地利用自然,过度开发自然,满足人类自身的贪欲。
% M, \2 ~9 d: |! v6 q  设计造物是一种对生态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活动,为了生态系统的均衡发展,为了各物种的和谐生存,必须遵循深层生态伦理学的理论观点。
  R" n( H* r$ g9 t( K; T$ f- a( A  首先,可以说,自然是人类的导师。生态学强调自然界系统保持均衡运行,自然而然地,适当的运行,人为的设计要遵循这个系统运行的原则,而不是破坏这个均衡系统。自然界有一些基本的内在的规律,人类在设计中可予以效仿。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设计师首先要仰望我们的宇宙,并了解其运行程序和法则,各种生命所显示之规律,这些都是我们设计师必须要加以考虑和遵循的,另外还要切实思索如何节约地球的各种资源。 / D- }' N" D; H+ w$ F4 U7 l. H$ O
  美国超验主义作家爱默生崇尚自然,渴望自然,主张人们“归隐”自然,以期达到那种伦理道德的高尚境界——德性情感。他反反复复探索自然,描绘自然,认为世界一切都是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而这个自然却不是简单意义的自然,自然万物皆应合乎伦理道德,伦理法则位于自然的中心。他渴望一种质朴的生活,只有质朴,太阳才能照进人们的眼睛和心灵。 19世纪30年代,当时爱默生妻子去世,他乘船往返欧洲,去的时候乘坐帆船,而返回时乘坐汽船。对于返程旅行,他评论道:我失去了风神的陪伴。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去的时候,他乘坐的是一个利用太阳能的可循环的装置,由手工工匠设计并操作,驾船者在露天工作,运用的是古老的传统工艺。而返回时,乘坐的是生锈的像闷罐一样的钢铁汽船,这个装置往海水里排污,往湛蓝的天空喷黑烟,工人们在肮脏的黑乎乎的地方铲煤送往锅炉口里。两种船都是人类的设计作品,都是人类意图的表达。显而易见,前者更符合自然的生态伦理,后者不仅损耗地球资源,而且给自然生态带来破坏。前者模仿自然运行的规律,利用自然的风力航行,自然没有受到损伤,资源也没有浪费,乘船者心情也非常愉快。
8 U7 s2 D# L/ L0 I  当我们谈起自然的规律,如何将那些自然界显示给我们的规律善加利用,如何衡量和处理设计和自然界的各种关系,还有,如何评价这些自然规律影响下的设计作品?当你用获得多少利润得到多少钞票与之比较,那还有意义吗?当用所谓的GNP的巨大数字来评价,那还有意义吗?我们到底该如何衡量?如果我们把自然资源从总账中拨开,不算作成本和投入,那么这种评价是有意义的吗?是否一片林木被砍下来价值更大?是否鱼类完全从河流中捕捞出来人类的生活会真正兴隆? " [7 `/ F: y) h* z' p
  “我们发现,人类的设计与造物常处于一种悖论的情境之中:一方面要节约材料资源,就要更好地设计;另一方面,设计越好,人们就越爱用,更新换代也就越快,浪费就越大。……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角度来看设计与造物所处的悖论情境,一方面它能为人谋福利,一方面它亦能成为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的合谋者。当设计和造物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企业家和生产者的挣钱工具时,它就具有了帮凶与合谋者的性质。”[8]所以,设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呢?是销售量、利润?是美的形式、时尚?还是生态、伦理?人类社会体制认可的主要评价标准将决定我们的地球最终变成什么模样。比如说二战后的美国,其设计追求商业效益、短期的市场促销效果,造成享乐主义生活态度风行,人们的物质欲望被所谓的“美观、时髦、品味、地位象征等无限需求”刺激着,膨胀起来。当时明星设计师雷蒙德·罗维曾直言:“对我来说,最美丽的曲线是销售上涨的曲线”。 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和设计师厄尔,为了不断促进汽车的销售,在其汽车设计中有意识地推行一种制度: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时,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之间不断更换部分设计,使汽车最少每2年有一次小的变化,每3—4年有一次大的变化,造成有计划的“式样”老化过程,即有“计划废止制”。这就造成有“计划废止制”在美国的推行,它包括: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新的功能,从而替代老产品的“功能性废止”;不断推出新的流行风格式样和款式,致使原来的产品过时而遭消费者丢弃的“款式性废止”;在设计和生产中预先限定使用寿命,使其在一定时间后无法再使用的“质量性废止”。“有计划的废止”以人为方式有计划地迫使商品在短期内失效,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促使消费者不断更新、购买新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