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军民融合企业名单:小升初系列之十——小升初各科学习背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19:49
小升初终于在这个炎热的盛夏落下帷幕——虽然有些需要摇号的同学及家长还在等待7月15日的最后结果——女儿终于考进了她心仪的学校,然而想想这半年的经历和心路,仍是感慨颇多:从最初的焦虑,到艰难的选择,再到后来的坦然,作为家长我们也随着孩子在进步、在成熟。

1 学习背景

1.1 语文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学习母语很重要,尤其是它背后的深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然而在考试中却是语文变成最不受重视的科目,原因就是即使培优也不容易见成效,何况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法有很明确的针对性。令人欣慰的是女儿特别爱看书,阅读速度又快,虽然还不能够很有技巧地把自己的见识用在作文里,但一般的语文考试她也不会很差,毕竟阅读的能力很强,又知道的多。所以,语文(包括阅读和作文)根本没有参加过任何培优,完全原生态。

1.2 数学

   在小学1-2年级,女儿并不是班级里拔尖人物,甚至任课的快退休的数学老师说她“越学越没有学明白”。我并没有反应过激,因为我了解女儿反应还是很快的。到3-4年级,她就开始有上升势头了。数学培优是源于一次同学聚会,某同学小孩正好那年小升初,听她说了说升学择校的情况,顿时有了焦虑感——择校主要看的是数学成绩和数学竞赛的奖证。回来想了想,就和女儿商量,问她课堂上的数学她能不能掌握,她说一般十分钟左右认真听讲就可以听懂。我顺势说学有余力可不可以到外面进行数学培优,肯定都是比较难的内容。我估计女儿当时还不太了解培优是怎么回事,但仍然像模像样地说:要是有试听,我试听一下再决定。我问了一下得知一般培优机构的数学课都要先考试再分班,想试听就在程度较差的班听,第一次课先不收费。选择了一家比较规范的学校后,就去试听,结果女儿说:老师讲的很好,深入浅出的(这个词给我留下非常深刻印象)。所以4年级开始听数学课,每周一次,开始我陪她去,她上课时我就看自己专业资料,那时正在写博士毕业论文,时间非常紧张,但是又怕耽误了孩子,只能自己辛苦一点,其实陪孩子也没有浪费多少时间。不到一个学期时间,女儿要求自己搭公交车来回,不用我陪了。其间寒暑假基本没有参加培优,分班考试她的成绩也经常有波动,主要是因为有时候她可能没有把讲的问题全部搞懂,我也没有时间精力督促。五年级内容明显偏难,连我都感觉超过了她的理解力,所以即使有不会的,我也不要求她必须弄会。其实这样的做法也许别人不太赞同,但是我觉得是对的。因为5年级时培优班遇到的难题后来在六年级她一下子就能理解了,就不觉得难了,不能拔苗助长地让孩子学那些超年龄理解力的所谓解题方法,学了也效果不好,只是硬套老师教的方法。六年级时培优班都改成每周两次课了,再加上学校里加了每周一次的数学培训,女儿说不想路上奔波不上外面的培优了,决定买一套书自学。虽然担心她自学的效果,可是看到她笃定的样子,心想能锻炼自觉学习能力也不失为可以一试的方式,就同意了。

1.3 英语

    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英语课,都很简单。二年级时,由于我出国做访问学者,就把孩子寄放在东北的姐姐家。当地是三年级才开英语课,所以二年级根本就没有接触英语。等我回国后把女儿接回来,我就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女儿连26个字母都认不清了,I和L根本分不清,而女儿班上很多同学在外培优灵通1-4册都快学完了,甚至有的已经开始学看听学。我相当焦虑,也有点自责,所以暑假就在家给孩子补习,没想到学了没有一个月孩子就不耐烦了,说太枯燥,我这才发现自己由于焦虑,一下子用力过猛,只顾知识的学习没有考虑小孩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经过考虑和考察,将近九月时把她送进比较知名的培训机构,女儿在那如鱼得水,说老师带着做游戏,还组织两个队PK,有时表现好还发贴纸,反正她喜欢得不得了,一个学期结课时出乎意料得了第一名。还参加学校报名的市里小学生英语竞赛,一举获得一等奖,而且超过了班里那些早就学到看听学的同学。由此我也认识到:什么叫专业人做专业事,就算我英语很好,可是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也没用啊;学得快不一定学得好学得扎实; 1-2年级母语拼音学扎实了再学英语,效果会更好。从此,孩子持续上了灵通1-4册和看听学1-3册。基本没要我操心和督促。关键是她有兴趣,并且掌握了一套自己学英语的方法。而学校里的英语太简单,学生程度相差太大,所以要想参加择校考试只学课本上的英语远远不够。

从女儿的学习过程和培优经历我感觉到:适合才是最好的,而且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培不培优不能一概而论,学有余力,孩子同意,培优也可,而且尽量让孩子有自己的思路,而不是死搬老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