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顺德别墅楼盘:“外开”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与科学训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46:28
“外开”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与科学训练


   随着时代的进步,芭蕾舞的技术也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但在追求高超技术的同时,我们应该明确:芭蕾舞中最重要的并不是技术技巧,而是体现其审美风格的规范性与严谨性。然而,目前的教学对规范性与严谨性的重视仍然不够。例如:一些学生可以轻松地控
腿在180。,可主力腿却丧失了“外开性”,五位piroueff昏连续转后落地时不能很好地收回五位。  “脚下不干净"、“不规范”等问题的
出现,说明不恰当、不科学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没有掌握真正意义上的“外开”。

    芭蕾舞中“外开”的重要性

    芭蕾产生于欧洲宫廷,当时的贵族认为双脚外开站立有助于身体的挺拔、优雅,对这种气度的刻意追求逐渐使“外开”成为古典芭蕾舞最重要的审美风格特征之一。然而,  “外开”更重要的价值还在于:

    1、外开是芭蕾舞功能性和技术性的需要。外开使在髋臼窝内运动的股骨得到了更大的自由,扩大了人体下肢的自然运动范围,使腿部原本只可以向前后运动的运动方式扩展到可以向任何方向运动,并且增加了抬腿的高度,让腿部线条更加修长,满足了芭蕾舞功能性和技术性的需要。

    2、外开使舞者获得了丰富的舞步。伴随着芭蕾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地移动重心和快速改变方向的舞步将越来越多,这些最终都是要靠外开来完成的。外开使得舞者的步法变得更加自由灵活,可以向舞台的各个方向舞动。这是一种符合人体功能并且能够很好为舞台服务的站立位置,需要我们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训练才能达到。

    3、外开解决了腿部肌肉力量与其形态上的矛盾。腿部肌肉力量对芭蕾演员完成动作技巧、提高表演技能十分重要,但同时腿部肌肉的形状也是我们在训练中需要加倍注意的。外开使腿部内侧及后群肌肉积极运动起来,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有效地帮助BaCCemenf前、后动作的完成。腿部的外开改变了肌肉的形状,为芭蕾舞演员塑造了纤细优美的肌肉线条。

    影响外开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影响外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解剖生理学基础是决定因素之一。了解与掌握这些解剖生理学因素,对于提高外开教学训练的科学性十分必要。

    1、骨盆的形态。骨盆的宽度和躯干的体型比例,对髋关节的外开有一定影响。胯窄对于芭蕾舞者有时往往是一个不利的条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向外转动的角度太小,肌肉缺乏力量,同时也缺乏Adagio中不可缺少的控制力。窄小的骨盆以及细长的双腿固然美丽,但是窄小骨盆的髋臼窝通常深而窄,股骨头在其中的转动受到限制,无法达到芭蕾舞所需要的外开幅度。

    2、髋关节的结构。髋关节由骨盆的髋臼窝与股骨头构成,球状的股骨头深嵌于髋臼内约 2/3。其中,股骨颈的形状、股骨头的角度、髋臼窝的形状及深浅都对外开有重要影响。有些人的髋臼窝较宽,深度较浅,对股骨头的限制较弱,因而髋关节的外开能力较强;有些人的髋臼窝窄而深,则限制了股骨头的活动范围。但研究表明,髋臼窝的形状并非完全无法改变,只要把握好训练的黄金年龄及科学的训练方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髋关节的活动范围。

    3、韧带的柔韧性。髋关节外旋时,主要受到耻股韧带的限制。耻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前内侧,内端附着在髂耻隆起前面、耻骨上支及闭孔嵴,并与耻骨肌纤维融合,外侧端附着在转子窝前面。耻股韧带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髋关节过度外展及外旋,它的柔韧性及松紧程度也直接影响了外开的幅度。

    4、肌肉的力量。法国音乐学院的玛泽·若爱兰教授强调:“在古典芭蕾舞训练中,外开指的是一种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软度。”髋关节的外旋幅度在一定范围内是由肌肉收缩的力量克服韧带紧张所产生的阻力后带来的,因此,即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髋关节结构和柔韧性,但后天缺乏对下肢肌肉旋外能力的科学训练,也不能真正拥有外开的能力。

   “外开"的科学训练

    基于对决定外开的解剖生理学摹础的认识,我认为进行开的科学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把握好训练的黄金年龄。国外有专家指出人体的骨骼结构和形状是可以被改变的。在青春期发育前,即髋骨的髂骨、坐骨、耻骨三个骨块的骨骺尚未骨化前对髋关节进行外开训练,包括踢腿、压腿以及在外开位置上完成plie 、tendu练习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髋骨的髋臼窝面积,增加旋外幅度。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练习所导致的髋臼窝面积的扩大是很有限的,我们主要还应通过对韧带、肌肉的训练来帮助外开。北京体育大学解剖教研室博士生导师罗冬梅教授指出,髋臼窝面积的扩大虽然可增加旋外的幅度,但同时它也是一种舞蹈损伤,破坏了人体的正常关节结构。所以我们在日常芭蕾基训中,应该掌握合理、科学、适量的训练尺度,以免对学生的身体带来伤害。

    2、在外开状态下进行柔韧性训练。我们要训练的是帮助髋关节旋外的韧带和肌肉,即:耻股韧带、深层外旋肌以及内收肌群、缝匠肌、奈绳肌群的柔韧性。我们通过扶把压腿能感觉到:当动力腿正步位和动力腿旋外压腿时,所伸拉的肌肉、韧带是不完全一样的。在课堂中,一些学生经常正步搬腿,当然这样也可以使韧带、肌肉以及软组织得到拉伸,但对于训练外开所需要的柔韧性来说,其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需要明确,在芭蕾舞中适度的柔韧性训练是为了帮助外开,在外开的基础上扩大腿部的活动幅度。缺失了外开,再好的柔韧性也没有意义。古典芭蕾舞的审美特征要求所有的动作都要在外开的基础上进行,平时的柔韧性训练也不例外。扶把压腿时要保证双腿都处于外旋的位置,骨盆摆正,主力胯上提,动力腿延伸。学生在直立位搬腿时也要如此,搬腿之后可以放手,在保持腿部外开的状态下继续延伸并控制,这样可以将柔韧性
与肌肉力量训练相结合,取得更好的效果。

    3、不要盲目地、强刺激地进行柔韧度训练。外开训练中,柔韧性固然重要,但它只是一个辅助因素。因此,我们在日常训练中不应本末倒置,将压软度视为成就外开的重要手段。常有学生由于外开幅度不理想而被“踩胯”,这是不正确的。“踩胯"不仅不能有效地帮助外开,还容易造成永久性损伤,得不偿失。法国音乐学院玛泽。若爱兰教授对我们的课堂中给学生大强度压胯、下腰提出批评,认为这是在无情地消耗学生宝贵的艺术生命。她强调说:  “外开靠肌肉的转动来完成,是一种能力,而不是软度,过分注重软度训练,反而忽视了肌肉的作用。"其实,训练时教员可以让学生自己趴在地上压横叉,在横叉的位置上保持一会,或是让其他同学用手稍施压力,使韧带能够舒展开,不阻碍肌肉的转动即可。因为孩子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韧带和骨骼都还比较稚嫩,在自己掌控下的柔韧度训练可以起到较好的辅助效果。

    中国的古典芭蕾舞训练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其发展与成绩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在训练中,我们不仅要学习、继承俄罗斯学派及中国老一辈专家、教授们的优良传统和授课经验,更要将其在训练中进行运用,在表演中进行检验,对前人的理论及经验进行思考和总结,并与相关的科学理论进行有机结合,为芭蕾舞训练的方法、方式提出更高的标准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