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佛像:正确认识和应对食品安全问题 - 食品商务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7:04:05

正确认识和应对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商务网    2007-11-22 09:14:00

    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有毒有害物质,一个是对人体健康有影响。根据我的理解,这两者缺一不可,假如只有有毒有害物质,而不足以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话,这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有可能危及消费者的健康,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会发生国际层面上的食品贸易的争端,最后还往往会导致政治后果。

    运用风险性分析框架管理食品安全

    如何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我想给大家介绍风险性分析这种框架。风险分析框架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专家独立完成的一个纯科学的行为,称之为风险评估,或者叫危险性评估;风险评估的结果当然要告诉风险管理者即政府部门,这是第二部分称为风险管理,或者叫危险性管理,这是政府行为;第三部分是专家的风险评估结果和政府的管理决策都应该以100%的透明度向跟食品安全有关的利益相关集团和个人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的信息交流。这里所说的利益相关集团和个人,从食品安全来讲包括消费者、媒体、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跟食品生产流通有关的行业,甚至还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所有这些都是和食品安全利益有关,他们都应该被告知风险评估的结果和政府的决策。这就叫透明度。消费者有疑虑有问题可以向专家、科学家请教,也可以向政府咨询。科学家和政府之间、政府和科学家之间当然是要保持密切的联系,科学家的评估任务来自于政府。风险分析的框架是全世界认同的。从我的观点来讲,不管是长期存在的问题,还是突发的事件,都需要遵循这样的框架来解决才能够正确应对。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第一,新老问题并存。老的问题我们远远没有解决,比如微生物污染的问题,由于生产比较落后,比较分散,所以微生物的污染到现在没有很好地解决。与此同时,我们又面临着发达国家当前所面临的一些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例如机械化养鸡。禽流感是一个从来就有的问题,过去农民一家养三五只鸡,得了禽流感充其量影响左邻右舍,没什么了不起,这些鸡死光了,然后再养,不会形成大问题。可现在是几十万只鸡的工业化养殖,甚至于还有上百万的,假如有一只鸡感染了禽流感,一旦流行开来就不得了。这些新问题是发达国家所头疼的问题,我们现在也面临着。

    第二,源头污染突出。这是我们一个很大的特点。现在,全国有两亿多的农户,在分散地生产我们所需的食品和它的原料,包括鸡、鸭、鱼、肉、蛋、奶、粮食、蔬菜、水果,我们所吃的这些大部分是以分散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以我国农民现在的文化水平、守法意识,再加上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之下,有那么一些中间商人来挑动农民非法使用农业投入品,比如说苏丹红、瘦肉精等。两亿多农户如何去管理?监管很难到位,这是我们的现状,我们不可能明天就改变这个现状。所以,我们的源头污染突出。在讨论任何食品安全问题、处理发生问题、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制定地方法规的时候,都不能忘记,否则就可能在认识上会造成一些混乱。

    第三,中小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数量多,素质差,与上述源头污染的情况类似。尽管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并不占市场的大部分,但是质量差、风险大,包括微生物污染、重金属(如,铅)污染,以及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这个情况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

    第四,食品安全风险的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不少问题都是媒体曝光炒作之后,政府部门才有所行动。其实信息交流的问题不是食品安全本身的问题,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造成了很大很大的影响。

    总体评价

    我国现阶段的食品安全状况

    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总体情况是好的,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好。这是有大量数据来作证明的,广东省的数据是如此,全国的数据也是这样。就拿卫生部每年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的各个地方的食品抽检来说,每年得到20到30万个数据,卫生部可以拿出15年的数据,每年都有,充分说明食品的合格率一年比一年提高。15年前我们国家总的食品合格率大概在60%左右,现在已经达到90%,大城市都超过了90%。

    此外,国民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也是一年比一年好,我国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的进步人所共知,国民的预期寿命也是越来越长。所以,我国的食品安全总体情况是好的,这是有科学根据的,有说服力的。

    当然,现在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有些问题应该说还是相当严重的。不久前,国务院发布了我国食品安全白皮书,大家都看见了,同时又宣布成立国务院有关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领导小组,吴仪副总理任组长。现在成立这么一个以副总理为首的领导小组,力度是比较强的。

    我国食品安全的三大类主要问题

    这三类排列的次序是按照重要性排的。我国第一号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全世界第一号的食品安全问题,是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其次才是化学性的污染。排在第一的根据是对消费者的健康影响最大、危害最大,不管它是已经造成的,或者是可能造成的。第三是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

    1.食源性疾病。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我们国家的头号食品安全问题。比如,上世纪80年代,上海发生的30万人得病——由于吃了毛蚶造成了甲肝流行;又如大家所经常听见的霍乱、痢疾和纳入我们法定传染病报告的都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之内。

    2.化学性污染。食品的化学污染的类别很多。如农药残留大家很熟悉,多宝鱼当中的抗菌药是兽药残留,还有重金属如铅、镉、汞的污染问题。我们的老问题——霉菌毒素,粮食发霉、苹果烂了,这都有霉菌毒素的污染问题。最近在国际上很受重视的所谓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由于工业的发展,某些工业废物排到环境当中,而这些环境内分泌的干扰物会干扰内分泌。这一类的环境污染物也称之为“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所谓“POPs”,以至于在国际上有这么一个斯德哥尔摩公约来对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我国的环保系统参加了这个国际公约,承诺了很多很多义务。我只是想强调,什么叫持久性,就是说它在环境当中的存在是很难分解的,它会长期存在,进入人体会在脂肪里蓄积的,是比较可怕的一类东西。

    3.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我们政府严加管理的,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问题?一个是媒体炒作,另外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非法使用,像苏丹红这样的,它实际上对消费者的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应该说是不大的。但是这不等于说政府不该管,政府肯定是要严格管理、严加取缔,但是应该引导消费者正确理解这个问题,不必引起恐慌。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各种误解

    如何认识当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哪些是真正的问题,哪些是不是问题的问题,哪些是大问题,哪些是小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误解。

    第一个误解:消费者要求零风险。风险是无所不在的。人人都充满着风险,只要不是生活在真空当中。但是,为什么偏偏要求食品安全是零风险呢?这是不是不太公平?这是一个关系重大的误解。食品安全的风险是会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们长期共存的,什么时候也不可能绝对摆脱食品安全问题。在国际上流行的科学名词叫做“可接受的风险”,也就是说根据科学家的评估,认为什么样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样的风险是不可接受的。我觉得“可接受的风险”是一个很科学的名词。

    第二个误解:过于重视化学性的污染,而忽视了食源性疾病。化学性的污染容易吸引眼球,所以媒体愿意报道。我们的电视报道,中国政府发现美国出口到中国的猪肉当中有瘦肉精,美国政府认为少量的瘦肉精在猪肉当中的存在不会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所以要成为中美双方高层讨论的问题之一,就是美国要说服中国政府在美国出口到中国的猪肉当中有少量的瘦肉精是没有危害的,中国政府不应该拒绝美国含有少量瘦肉精的猪肉进口到中国来。我讲这个例子是想说明,这比起食源性疾病不算什么。

    第三个误解:笼统地把假冒伪劣食品和不安全食品划等号。我们必须承认,有一小部分假冒伪劣的食品确实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如用工业甲醇来兑制白酒,造成了眼睛失明,甚至于死亡,以至于肇事者判死刑,这确实是食品安全问题。但是,我觉得需要强调的是很大一部分,甚至于大部分的假冒伪劣食品是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的。我要强调的是不能笼统地把所有的假冒伪劣和不安全食品划等号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假如是划了等号,实际上是夸大了我们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因为本来就没有那么多不安全的食品,你把假冒伪劣算进来,你想放大多少倍啊。要恰如其分地来界定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和大部分假冒伪劣划清界限。其二,假冒伪劣食品的取缔,在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的事情。

    第四个误解:把致癌物污染的食品等同于致癌食品。这种误解的危害是很大的,也就是它这个导向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我们的食品被致癌物污染是完全不奇怪的,有些很有名的传统食品(如北京烤鸭的皮和碳烤羊肉串),里面就含有多种货真价实的致癌物,如多环芳精,这是国际权威机构评价过的人的致癌物。全世界都公认香烟是个致癌物,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苏丹红之所以引起恐慌就是因为苏丹红是一种致癌物。所以致癌物污染的食品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它决不等于吃了就会致癌,所以它不等于致癌食品。与此同理,不合格的食品不等于有毒食品,把所有不合格的食品统统称之为有毒食品,这是非常有误导作用的。

    食品安全监管当中的体制问题

    首先,多头监管。算起来国务院有十三个部门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如此多头监管,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各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有一个机构管的,也有不止一个机构管的,但是绝对没有十三个机构管的。多头监管的结果就是不同的大盖帽都到了同样的企业。多头监管,执行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这个部门抽的样说是合格,那个部门可以说不合格,企业苦不堪言、无所适从。

    第二,把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相混淆。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有两套国家食品标准的国家,一套是质量标准,一套是卫生标准,这是独一无二的。质量标准全世界都有,但一般不是国家标准,而是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国家标准中强制性的,那就是卫生指标。我们现在的新名词叫安全指标,譬如说农药残留、致病菌,比如说铅含量有一个限量,这些对其他国家来讲都是国家的标准,都是强制性的标准。而我们由于这两套标准遵循的是不同的法,就添加了混乱,质量标准遵循的是《国家产品质量法》,卫生标准遵循的是国家的《食品卫生法》。这两套标准互不协调,而且还有矛盾,假如质量标准里只有质量指标,没有卫生指标,倒也没有矛盾,最近的趋势是在国家的质量标准里都要纳入卫生指标,这不就发生矛盾了么。《食品卫生法》的修改,大家很关心。

    第三,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去年年底人大通过的一个大法。从字面上来讲是质量和安全,从内容上来讲只有安全,不涉及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我只点出一个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于农产品的界定,也就是这个法要管到什么范围,它里面说的农产品是农业初级产品及其制品,也就是说这部法除了要管长在地里的大豆还要管到豆腐,而现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各个地方上的管辖,在执行这部法的时候已经形成了另外一个监督大军。

    最后,简单提一下我们的差距。和国际水平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就是在风险框架的实施方面。我们国家非常重视食品安全,今年四月国务院公布了《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是我国实施五年计划以来第一次纳入食品安全的内容,充分说明了国家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既然纳入了规划,国家就会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