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常识:做人的智慧(下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4:48:56
做人的智慧(下集)
',1)">
11.宽容----乐于忘怀 雅量别人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叫海格力斯的大英雄。一天,他在一条坎坷不平的山路上行走,突然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他便用力踩了那东西一脚,没想到那东西不仅没有被他踩瘪,反而膨胀起来,体积迅速增大了一倍。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根碗口粗的木棒砸下去,结果那东西越砸越大,最后竟然把路堵死了。
正当海格力斯束手无策的时候,山里走出一位圣人。他对海格力斯说:“朋友,赶快停止吧,忘了它,离它远去吧!不知道吧?它叫仇恨袋,你不侵犯它,它会小如当初,你要是侵犯它,和它为敌,它就会迅速膨胀,和你敌对到底!堵死你前行的道路。”海格力斯听从了圣人的劝告,离它而去,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条坦途。
其实,我们很多人的心中都有这样的仇恨袋啊,只是我们平常没有发觉罢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和他人产生摩擦,发生矛盾,如果不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凡事陷入苛求,就会扩大纠纷,加深隔阂,从而陷入永远无法解脱的纠葛和痛苦之中。这便是我们心中的“仇恨袋”,它阻碍了人与人之间良好的沟通,影响了我们的快乐,或许还会隔断我们通向成功的道路,而惹怒它的恰恰是我们的狭隘和自私。
扔掉那可恶的“仇恨袋”吧!即使舍不得,也要用它盛满理解和宽容。
曼德位1991年当选为南非总统,在总统就职仪式上,他邀请了当初被关罗本岛监狱长达27年当初看守他的3名看守。让在场的人十分感动。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出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人们常常因为挫折和失意而怨天尤人。当我们经历过人生的痛苦和磨难后,便会懂得人生的真谛。
甘地是20世纪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最有权威的领导者、印度国民大会党的主要领导人,人称“圣雄”。他是一个纯粹的精神运动领袖,无限的宽恕和无限的忍耐始终贯穿在他发动的革命运动之中。1907年,甘地和泰戈尔在观念上产生矛盾,两个人的友谊出现微小的裂痕,可是甘地不想做任何文字、口头上的理论。当有人在他面前攻击泰戈尔时,甘地就想办法阻止他们说下去,并命令他们不要散布流言,破坏他和泰戈尔之间的交情。另外,他还发表声明,表示自己应该感谢泰戈尔。甘地依宽恕赢得了他的人民的信任。
易经告诉我们,和而不同,表示大同之中有小异,必须互相尊重,不能勉强求其一同。合中有分表示必须尊重个性差异,以保持世界的多样化,符合生态发展的需求。和为贵,合为先,是世界大同的总原则。宽容就是一种和而不同,尊重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别人的需求。
勃富勒说:“不肯宽恕的人是最坏的人。”朗宁说:能宽恕别人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能将别人的错误忘得一干二净那就更好。傅勒说:“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须知每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原谅的时候。”斯达尔夫人说:愈是睿智的人,愈有宽广的胸襟。一个念念不忘旧仇的人,他的伤口将很难愈合。会使你从内到外反复折磨自己,直到耗损了你的你的健康与快乐。宽恕不能改变过去,但它能拓展未来。
斯宾诺莎:“心不能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宽容,就是给别人一个理解自已、喜欢自已的机会。如果你忘记别人的好,记住别人的坏,那么你的心里永远充满仇恨;如果你忘记别人的坏,记住别人的好,那么你的心里永远充满阳光。如果你多看到别人的优点,这个世界就美好的。但如果你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这个世界就是灰色的。
如果因为生活的意外打碎了你的理想,你便在悔恨和烦恼中徘徊,那么,你会永远为烦恼所左右,会永远在失意中度过。而这一切,非但不能使你前进,反而只能让你停滞不前,甚至失去理想。对于已经破碎了的梦,千万别再看,请往前走。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包容可以使我们真正放下心中的烦恼和不平衡的情绪,让我们在失意之余有机会喘一口气,恢复体力。包容是一种心理平衡。我们没有必要念念不忘那些不愉快,对于那些不愉快的往事和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以及没有意义的琐事,我们就应及时地忘掉,别放在心上,以免伤害自己。只有既往不咎的人,才能脱下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进。
包容可以产生奇迹,包容可以挽回感情上的损失,包容犹如一个火把能照亮由焦躁、怨恨、复仇心理铺就的道路。当你宽容别人的时候,你就不会感到自己和别人站在敌对的位置上。一颗心能包容一个家庭,就能成为家长;能包容一个城市,就能成为市长;能包容一个国家,就能成为总统。世界上,凡是尊贵的人,被他人敬仰的人,都是从宽容中来!
宽恕别人对我们来说可以难,也可以容易,关键在于你的心灵是如何选择。当一个选择了仇恨,那么他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当一个人选择了宽恕的话,那么他能将阳光洒向大地。当我们的心灵为自己选择了宽恕的时候,我们便获得了应有自由。因为我们已经放下了仇恨的包袱,无论是面对朋友还是仇人,我们都能够以甜美的微笑。前纽约市长威廉·盖伦就以此作为他从政的原则,他曾被枪击,险些致命。当他躺在病床上挣扎求生时,他还说:“每晚睡前,我必原谅所有的人与事。”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说:“如果可能,任何人都不应心怀仇恨。”
《传世言》中说:“辱人以不堪,必反辱;伤人以已甚,必反伤。”意思是:羞辱别人到不堪忍受的地步,必定使自身反受其辱。伤害他人到超过极限的程度,必定使自己反受其害。因此,不要轻易得罪人。人生在世,难免会与别人发生矛盾。产生纷争的根源,主要是人的私欲。当一个人对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不好、给自己的报酬等感到不满,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和不公平时,就会与人发生争吵,产生纷争。任何人都不会把过去的经历地从记忆中抺去。就某些方面而言,人们有时会的执念很深的一些事情,甚至会终身不忘。但是,要知道,记忆中的怨恨会越积越深,随时随地都可能反作用于自己。因此,为了避免招致别人的怨愤,尽量少得罪人。一个人行事需小心在意,处事时心胸要豁达,以君子般的坦然姿态应付一切。努力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推而广之,人和也是万事兴。
因此,一个人必须要有恢宏的气度,能容天下的人,才能为天下人所容。所以,我们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必须有清浊并容的雅量。

12.  助人-----送人玫瑰 手有余香
有时躺在床上睡不了,望着窗外的月儿,想起自己30多年的成长历程,回忆身边的种种人,向电影一样,一个个从眼前闪过,有几个人在生命中给过我们这样、那样的帮助,而改变了命运。
2001年我在福建省柘荣县英山乡的一个乡村小学任教。妻子是护士,在生下儿子的第二年,便调到了柘荣县医院。城关与乡下的天壤之别,身边人员的流言蜚语,一度使这桩婚姻面临破产的边缘。2000年底的这场进城考核成了挽救婚姻的分水岭。在经过推荐、面试、考核之后,将所有的成绩都汇总到了教育局局长处,此时,他成了关键人物,由于成绩,也由于他的大力帮助,我终于如愿调到了城关小学任教。他也许只是因为工作上的一件常规例会,但挽救了我的婚姻,挽救了我的家庭。
受到别人太多恩惠的我也学会了帮人,学会回报。2005年我老家一位邻居找我,说他的老公由于一次意外,两目失明,妻子要离他而去,生活十分困难,这时,我已调到柘荣县政府办工作,我就主动找县殘联帮助,在我的沟通下,由残联送他到福州学习盲人按摸,现在他已是一名技师,月工资3000多元,比他以前干农活更好了,我在不费吹灰之力的情况下一次小小的帮助,竟然也挽救了他,挽救了他的婚姻,他的家庭。
有一对夫妻,生活十分困难,迫于生计,他们利用家靠路边的便利,腾出半间房子开了一个杂货店。由于店小货少不起眼,生意冷冷清清。老夫妻想了个办法,在店前竖了一块“免费供应茶水”的牌子,无论白天黑夜随叫随到,从不间断。老夫妻助人的名声传扬开来,人们总爱在这里停一下,歇歇脚,顺带买些东西,小店的生意渐渐好了起来。几年后,意成了拥有数十万资产的百货店。
甲乙两人死后来到阴曹地府,阎王查看功过簿后说:“你二人前世未作大恶,准许投胎为人。但现在只有两种人可供选择:付出的人与索取的人,也就是说,一个必须过付出、给予的人生,另一个则必须过索取、接受的人生。”甲暗忖,索取、接受就是坐享其成,太舒服了,于是他抢走道:“我要过索取、接受的人生!”乙见此情景,也没有别的选择,就表示情愿过付出给予的生活。阎王听其所愿,当下判定二人来世前途:“甲过索取、接受的人生,下辈子当乞丐,整天向人索取,接受别人施舍;乙就成为富翁,广舍钱财,享乐一生。”
施比受更有福。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经的名言是:“当红色的蔷薇含苞欲放时,惟有剪除四周的枝叶,才能在日后一枝独秀,绽放成艳丽的花朵。”洛克菲勒靠他刽子手般的垄断手法积敛了大量财富,建成了一个的跨国公司。但美国都很恨他,称他是刽子手。一天他遇见了一位牧师。牧师跟他讲:“你认为人生真正的幸福快乐是什么?你用尽心血将企业办得这么大,但美国人还是恨你,你这样生活有什么意义?”洛克菲勒听了后,思想上发生了变化,于是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认为帮助别人才是最大的快乐,他提前退休,开始大量做善事,直到95岁才去世,成为了美国最大的慈善家。
中国有句话:“小才不知有缘,不懂用缘;中才知有缘,但不善用缘;只有大才,知缘而且善用缘。”这话句生动说明了助人是多么的重要,有人缘才会有财缘。
颜语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刘安说:“积爱成福,积怨成祸”。《论语》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能予人以快乐者,自己会获得快乐。也许你会说你没有身缠万贯,手握重权,难以有足够的实力帮助别人,但其实不然,也许你的一个小小的微天,一声小小的赞扬,让你的下属温暖一个冬天;一次小小的帮助,就能改变别人的命运。这个世界真的太需要温暖。对一个身陷绝境的穷人来说,一块铜板的帮助可能会使他握着这块铜板干一番事业,开创自己富有的天下;对一个迷途难返的浪子来说,一次促膝谈心的帮助可能会使他重建做人的尊严和自信,或许在他悬崖勒马之后闯出自己美好的天地。不要小看对失意者随口说一句温馨的话语,对将倒者从旁轻轻伸出扶助的双手,对无望者赋予一个真诚的信任,也许自己什么都没失去,而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说,也许就是醒悟、支持、宽慰。为他人尽力,即为自己尽力;不帮助他人的人,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你帮助人越多,别人越感激你,对你的回报也就越大,人生就越有价值。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帮助别人往上爬的人,会爬得更高。”银钱则量力相助,办事则竭力经营。只要你真心付出了,你就能够得到报偿。无论何时,都要保留你天生的爱心,只有你真诚的爱才能发挥你全部的智慧,帮助他人创造出奇迹来。同时,这种奇迹有一天也会发生在你身上。生命的意义在爱人。我们做人到底有多少成功和快乐,取决于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又有多少人在爱着我们。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生命才会有更有的感动。“爱人者,人恒爱之。”当以坦荡的快乐情绪面对别人,我们会发现,众人的快乐将永恒持聚拢在自己的身旁。
助人要有度,太过分,同样会变成令人烦。使对方能温和地接受,否则你的善意容易使人产生错觉和误会,会可能看作“不怀好意”。
助人要量力而行。有些事帮不了,或者对方提出的要不适当的要求,那么就要说明原因,以一种客气的态度回话,使人乐意接受。
助人要看准时机。帮人要帮在他最需要你帮助的那一关键时刻。如果他不需要你帮,你即使帮了他,他并不认为你对他好,正如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老子说:“尽力照顾别人,我自己就更加充实;尽力给予别人,我自己就更加丰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自然之道的规律是,盈满多余的地方就会自然减少,而欠缺不足的地方会自然增加。所以聪明的圣人从中得到智慧:当自己满足时,决不去炫耀,反而会贬损自己。一旦自己多余的时候,就会有多余的东西补给那些欠缺的人。这样贬损了自己,别人也得到了好处,那么你与别人的关系自然也就好了,自然不会产生什么矛盾。所以,领先一步的人根本没有必要得意。给他人一些帮助,使他人感受到真诚的平等,会得到他人永远的感谢。
孔子说:“以富贵而天下,何人不尊;以富贵而爱人,何人不亲。” 意思是,以我的富而能富他人的人,想贫也不可得到了;以我的贵而能贵他人的人,想贱也不可得到了;这就是古代圣人所说的“施恩德于人不忘回报,受到他人施的恩惠千万不能忘记”的道理。他人有恩于我,不能忘记;我有恩于人,虽是救死之恩也不能企望报答。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助人发财,自己沾光人际交往,互利互惠。帮助别人,就是在为自己的人情信用卡储蓄,特别是在人患难之际施于援手,救落难英雄于困顿。真心助人,其回报不言而喻。
13.  感恩 ----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妻子打来电话,说她昨夜睡不着,闭上眼睛回忆,谁是她生命中曾经帮过他、给过她无限幸福的人,答案是:父母、大姨和我。父母生她、养她;大姨在她中考失利后,把她带到身边读书,后来考上了中考,当了护士,彻底改变了命运;我给了她爱与荣耀。
我也有同感,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少年、青年、中年在不同的单位,都有人在帮过我,让我今生难忘,每每想起她们,我的心里都会涌出一股暧流,真的很感谢她们。什么样的报恩都觉得不足肤浅。
是的,你哪一天老了,走不动了,躺在了床上,回忆起你的生命中匆匆走过的许多人,有些人在你困难的时候帮了你,救了你,让你心存感激,一辈子都忘不了。
两个行走在沙漠的旅人,在他们口渴难忍的时候,碰见一个牵骆驼的老人,老人给了他们每人半碗水。两个人面对同样的半碗水,一个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解他身体的饥渴,抱怨之下竟将半碗水泼掉了;另一个也知道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体的饥渴,但他却拥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感谢,并且怀着这份感恩的心情,喝下了这半碗水。结果,前者因为拒绝这半碗水渴死在沙漠之中,后者因为喝了这半碗水,终于走出了沙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挺过去。感恩遇上祸,祸也能变成福。
每个人从小到大,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育我们,社会供应我们,我们每天都在接受。我们要如何回馈我们的父母、师长、社会大众呢?首先要懂得感恩,有了感恩的人,就会发奋图强,追求成功,所以感恩心最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东西都依赖着其它每一样东西。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育诲、配偶的关爱,他人的服务,人自从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恩惠的海洋里,一个人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感激父母一切有恩之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即使做不到,滴水之恩滴水相的报总是人之常情。善待他人即是最善待自己。为他人尽力,即为自己尽力;不帮助他人的人,也不能得到他人的帮助。能帮人处且帮人,能绕人处且绕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谁也想不到你今年风光无限,哪一天会成为阶下囚。誰也不能预测,今天你百万家产,明年是否一贫如洗。誰也不能肯定,今天是你的手下,明天可能是你的顶头上司。在高位时要关心下属,想到别人的困难,多帮人、关心人、爱护人,争取成为别人记忆中感谢、怀念的人。
土地失去水分的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的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的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他也不会释放出自身的热量。知恩图报是一个人应有的品德,人们都应该信守自已的诺言,对于在危急时刻给予我们的帮助,我们更应该加倍地报答和偿还。这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人格的修养。
一个微小的动作可能会改变你的命运,一件小事可能让你有一镒成功的机会,在恰当的时候,只要你对他人充满爱,你的一个小动作或所做的一件小事,就会成为你一生的转折点。如果每个人都以仁慈之心对待别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的话,那还有什么事情不可以解决呢?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是一切成功的最大的秘密武器。要想拥有它,最佳办法就是把它施舍给别人。诚如法国哲学家居友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同情、很多的爱心,比维持我们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我们应该把它施舍给别人,这就是生命开花。”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态;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的独立;
感激中伤你的人,因为他砥砺了你的人格;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激发了你的斗志;
感激指责你的人,因为他提醒了你的缺点;
感激反对你的人,因为他驱使你考虑周详;
感激向你说诚实话的人,因为他们才是你的朋友;
感激上帝让你面临逆境,这样你才更成熟长大。
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14.谅解----设身处地 为人着想
鸟,站在树上,对水里的鱼说:“你应该感谢那片水域,是它养育了你,还给了你自由的生活。不像我,风吹雨哂,经常会遇到很多危险,很不容易啊。”
鱼对鸟说:“你下来吧,你也下到水里吧,到了水里你就会知道,水里也有水里的难处。”人总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想。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们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我认为应该的,别人不一定有同感。认识一个人很容易,但是真正了解一个人却很难。不过,只要设身处地地多为他人想一想,做到换位思考,结果就大不相同了。如果你对自己说:“假如我处在他当时的困境之中,我将有什么感受?会做出什么反应?”你就会省去许多时间和麻烦,同时也可以增加许多处理人际交往的技巧。
一个社会,有许许多多的角色如领导、群众、教师、医生等,每一个人也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在交际过程中,人们都是以具体角色出现的。由于长期习惯于从自己角色出发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就使认识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因为角色不同,人际间总是发生冲突,不能相互理解,造成交际障碍。要想克服这一障碍,就要进行将心比心,即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假设自己处在对方的位置上,会作何感想?这样,就会通情达理地谅解对方和行为和态度。
将心比心,也就是要求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相亲上想问题。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从而对对方的利害得失与困难有较为深切的了解,由此再做出自己的决策,使自己的决策不仅有利于自己,也使对方容量接受,有效地避免自己的决策在实际运作中损害了对方利益。更重要的是,能为别人着想,会使对方一下子就知道你的义气情分,知道跟着你做事绝不会吃亏,他也就心悦诚服地被你拉住了。
凡是能帮人的都要帮人。因为你不知道今天的下属明天又可能是你的领导。今天的失败者,明天可能是富翁。你今天是富翁,明天可能一贫如洗。人生充满太多的变数,能帮人处就帮人,能恕人处就恕人。有时,我们发现那些经历过贫贱、困难的人因为自己对这些东西有体会,所以为别人着想还容易一点,而一帆风顺的人,条件优越的人,有名望有地位的人,办起事来碰钉子时少,为别人着想的就不容易了,甚至只要有一点权力,就会以权压势。
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按一般的理解,就是用自己的人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别人之所以那么想,一定有他的原因,找出那个隐藏着的原因,那你就容易理解别人的难处了。偏见往往会使一方伤害另一方,如果另一方耿耿于怀,那关系就无法融洽。谅解能使原先持偏见者在感情上受到震动,导致他转变偏见。
《传世言》说:“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散,别人终身命运。”意思是:即使是亲自看到和听到的,也不要开口;一句话损伤自己长厚风度,即使是茶余酒后的笑谈中,也不可伤言。尖锐的批评和攻击,所得的效果都等于零。相反,努力去理解对方的用意,结局会好一些。
为他人着想,为自己铺路。你给别人留面子,别人给你做好事。你在关键的时候助人,别人也不会在关键的时候帮你,如果你见死不救,甚至是怕他东山再起对你不利而落井下石,那么,当你遇到困境的时候,别人也就隔岸观火、袖手旁观。
永远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当你受伤的时候,别人的心或许也在痛。一句无心的话可能引起一场争斗,一句残酷的话可能会毁坏一个人的生活,一句及时的话可能会平复波浪,一句充满爱心的话可能会治逾别人的伤口。
你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到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失败者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从来不会站在对方立场上看问题。成功者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始终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
15. 赞美----小善必录 小功必赏
霍尔·凯因出身卑微,父亲是个铁匠,由于家庭环境清苦,只读了8年就辍学找事做。不过,他喜欢十四行诗和民谣,特别佩服英国诗人罗塞迪的文字和艺术修养。他一时兴起写了封信给罗塞迪,赞美他在艺术上的贡献。
罗塞迪非常高兴,心想:“如此赞美我的人,一定也是很有才华的人。”于是请霍尔·凯因来伦敦当自己的秘书。这是霍尔·凯因一生的转折点。自就任新职后,他和当时的文学家密切往来,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再加上自己不断的努力,其文学名声便远扬各地。
如今,霍尔·凯因在曼岛的私人住宅,已成为世界各地观光者必瞻的名胜之一。诚心的赞美就有这样不可名状的威力。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在1921年以100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夏布出任CEO。许多记者问卡内基为什么是他?卡内基说:“他最会赞美别人,这是他最值钱的本事。”卡内基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是这样的:“这里躺着一个人,他懂得如何让比他聪明的人更开心。”可见,赞美在人脉经营中是多么重要。
希望得到赞美是人的本性。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的根源有一股被人肯定、称赞的强烈愿望。”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比金钱更为人们所需----认可与赞美。赞美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赞美是调动下属工作积极性的最好方法,能让一个人甘心为你服务。如果你希望一个人誓死忠实于你并全力支持你,精诚合作并心甘情愿地服从你、信任并尊重你,那你所要做的就只要一样:赞美他。
希望受到重视是人最迫切的愿望。心理学家指出,心理上的自我需求就像生理上对食品的需求一样普遍。损害他人自尊心是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如果你伤害了某人的自我意识,那么,就别想指望能够控制他。相反,通过欣赏和赞许,你就能大大地提高他的自我意识。要以认真地态度对待任何人,你要让对方觉得他们对于你来说是多么的有价值,多么的重要。
赞美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如果你需要他,那就去赞美他。古语说:“如果你想采蜜,千万别倒翻柜子。”、“一滴蜂蜜比一加仑胆汁抓到的苍蝇还多。”人性最深刻的原因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尊重和赞扬别人能够让他人感到受到了重视,受到了礼遇。你必须让你遇到的每个人感到自己的重要和被需要、被感激,被重视,而且要做得真诚。你重视别人了,别人才会重视你。如果你想影响别人去赞同你的思想方法,那就让别人感到那思想是他的。无论在什么场合下,赞美都将是一个非常有效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实现预期目的,是与人交际最可靠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生活中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不要不舍得你的甜言蜜语,养成赞美他人的好习惯,不仅可以帮你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交往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还会让你有越来越多的朋友,让你拥有美好的人生。
赞美也会出生产力。 古人云:“小善必录 小功必赏。”、“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数其十过永远不如赞其一功。”帕金森在《管理诀窍》一书中说:“即使某项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完成得好,那也应表扬一番当事人。你可以相信受表扬的人将会全力以赴地把工作做好。”“表扬是最有效、最廉价也可以说是最好的管理工具。”表扬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下属地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下属才智的最大效能,从而更迅速、圆满地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让“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下属拼命工作的是你口里的蜜,而不是你手里的鞭。
赞美可以鼓励下属工作干劲。荀况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当人们可以利用金钱或实惠来奖励别人时,就具备了这种力量,然而这是双方投桃报李的行为。工人以做好工作来“奖励”老板,而老板反过来以酬金对工人表示奖励。不过,这种力量的天平总是偏向老板一端。因为他可以决定雇佣的条件和薪金的高低,在劳动力来源充足的情况下尤为如此。男士买贵重的礼物来讨好情人,母亲亲吻孩子,使他乐意于照她的话办事。奖励必须迎合对方的口味,投其所好。当它变得更为抽象时,是以爱、表扬、同情等方式来表现的,它所代表的力量也变得更为抽象的。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
赞美要对方所需。下鱼饵前要知道鱼的需要。影响别人的唯一办法就是赞美他的所需所要,并教他如何获得他的所需。首先就是去激发别人一种强烈的欲望,然后给予满足,谁能这样做,谁就能占领整个世界,谁不能这样做,就只能走独木桥。
赞美要恰到好处。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一如无”。人们在顺境时,不会对来自领导的奖励有深切的感受,而在贫困窘迫之时,往往感怀于细言微行,动情于片言只语。因此,“济人须济急时无”。最需要赞美的不是早已名扬天下的人,而是那些自卑感很强的人,特别是那些被压抑、自信心不足的人。他们得到真诚地赞美,就有可能自信心倍增,精神焕然一新,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赞美要及时。“施之以恩,动之以情”。奖励要及时,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与彼时彼地是完成不同的,虽然使用同样的奖励内容,但当时特定的环境,特定气氛对被奖励者的心灵产生巨大的震撼,从而会激发非凡的工作活力。赞美要注意分寸。适度的赞美能使人树立信心,过度的赞美会使人反感、难堪。因此,赞美内容要适度,要有分寸,要恰到好处,赞美的方式、地点要适宜,赞美的频率要适当。
赞美要真诚。真诚赞美胜似千金,领导者的奖励只要出自真诚,一句话,一个眼神,也往往会起到神奇的效果。如果言过其实,对方就会怀疑你的真实目的。不要含糊其辞。否则只会使对方窘迫、混乱,甚至紧张。赞美越具体,表明你对他越了解,从而越能拉拢人际关系。另外,不仅要赞美他身上众所周知的长处,更要赞美他身既可贵又不为人知的特点。
',2)">
16.----自控 调节情绪 平心静气
《中庸》上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人的欢喜、愤怒、哀伤、快乐的情感还没有表现出来,就是“中”;即使表现出来但是都合乎时宜和礼节,就是“和”。“中”是天下人的根本;“和”是天下人所遵从的原则。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天与地也就各在其位了,万事万物也就生长发育了。这就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需要宣泄的,但宣泄需要有个尺度,这个尺度就是:不要看到好的事物就喜形于色,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就勃然大努,极度悲哀或是过度高兴都是不合理的,而是情感表现的合常理、合时宜、有节度,这就是“和”。
孔子在《论语》中记载,子日: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一个人情感控制能力的重视。人是感性和理性的综合体,在孔子看来,情感的表露应当合乎节度,即使是快乐或哀婉的时候,也不会乐而忘我、悲而忘形,这就是人们的“喜怒不行于色”。
懊基辛格说:“不良的情感,对于人体的肌肉,有着相当的化学作用。良好的情感对人生有着全面的有益影响。脑神经中的每一个思想,都因细胞的组织而更改,而这更改是属于永久的。”后悔、叹息、焦虑、不安、烦闷、苦恼.....当这些悲观消极的情感主导你的思想之时,不幸的念头也愈来愈大,人之所以不幸,多半是情绪上的不幸。生活和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承担和责任,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唯一能主导的,能改变的就是你自己的情绪。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伴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有些人总是说,他们现在的状况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许多事情他们无法摆脱。任何人都会面临心灵上的烦恼,不过到了一个时期,人应该以理性的力量来指导自己,用适当的消毒药来解除心灵上的烦恼。自我控制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一个人任由冲动和激情支配,那么从这一刻开始,他也就完全放弃了做人的义务,后果将是危险的。其实真正伟大的人往往能主宰自己的性情,统治自己的心灵。他们能用快乐的解毒药来消灭忧虑,解除烦闷。许多人对于自己思想上的种种烦恼,没有方法消除。心中充满悲观、仇恨的思想,只要立刻转到相反的思想时上,便会产生乐观、和谐的思想。人应该能像调节水温一样调整自己的思想,在水太热的时候就要将冷水管的龙头打开。幸福或不幸,快乐或悲伤,完全是由人自己的心态造成的。
许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被困难吓倒,而是被自己遇到困难所引起的愤怒、后悔、内疚等不良情绪吓倒。控制情绪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永远存着理智与感情的斗争。自我控制、自我约束也就是要求我们按理智判断行事,克服追求一时情绪满足的本能愿望。不可否认,人是有欲望和需求的,权欲、名利欲、占有欲、含欲,所有这些都是人生活在社会中,爱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产生的,也最能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道家所提倡的“清心寡欲”是对待欲望的一种方式,而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不加克制地任由欲望膨胀,其实结果当然是只会增加伤害的。因此,千万不要纵容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情绪也因此变得更完美。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你将脾气发在别人身上,别人也会生气,对你就不友好,最终受伤的还是你自己。
当你心境忧郁或意气颓丧的时候,不要作任何重大的决定,因为那不良的心境,会使你的决定失误。一个人的精神感到痛苦、失望时,他所采取的步骤,大都只顾目前获得解救,而不顾及最终结果的好坏。女人在受到强烈的失败时,往往会降格迁就,决意嫁给并不爱的男子,就是一个例子。生活、事业上的转折点,应该在你心绪平静、精神愉快时选择,当情绪不好,失望充满我们的内心时,容易使我们的决定出错。在心情不佳时想到的念头,千万不可照着施行。
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有过这样一段落历,他年轻时爱上了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玛丽原是个农家女,为生活的迫不幸沦为娼妓。小仲马为她娇媚的容颜所倾倒,想把她多堕落的生活中拯救出来。可她每年的开销要15万法郞,光为了给她买礼品及各种零星花费小仲马就借了5万法郎的债。当他发现自己已面临毁灭的边缘时,理智终于战胜了感情,他当机立断给玛丽写了封绝交信,断绝了与她的交往。后来,小仲马根据玛丽的身世写了一部小说《茶花女》,轰动了巴黎,小仲马也因此一举成名。理智使小仲马战胜了自己的欲望,自制力使他悬崖勒马。学会自我控制是成功和快乐的要诀。
',3)">
17.----合作 合则共存,分则俱损
草地上,一群水牛正在吃草。忽然,有群野狼向牛群袭来,几头幼小的牛掉头就想逃跑。这时,一头老牛叫住了它们。问道:“你们几个跑步的速度比狼快吗?”
小牛说:“我们牛这么少,野狼那么多,打起来我们不是它们的对手。”
老牛说:“不要害怕,咱们的牛角是最好的利器。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战胜狼群。”
老牛把所有的牛叫到一起,教它们尖角朝外站成一个圆圈,说:“好了,我们的阵势摆好了,现在可以战斗了。不过,我希望大家充满信心,不要以为我们牛少就不是狼群的对手。勇敢些,不要害怕!无论狼群从哪个方向进攻,我们都用角对付它们。”
狼群围攻上来了。它们凶猛地扑向水牛,可万万没有想到,一开始就碰到了牛角上,不得不往后退。狡猾的狼群从两面进攻,也同样被齐心的牛群击退。最后,无可奈何的狼群分成几伙从四面八方同时进攻牛群,结果仍然是一个个都碰到牛角上,它们只得带着伤逃跑了。
为数不多但沉着勇敢的水牛,依靠相互合作,终于战胜了凶恶的野狼。
人与人的关系可归纳为六大类:一是损已利人。这种人生性消极,极度自卑,习惯于委曲求全,没有原则,没主见,深恐得罪人,惟有借别人的接纳来肯定自我。低姿态摆时间长了,心有不甘,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这种关系完全没必要。二是损人利已,运用自己本身的权势、财力、背景或个性来压迫别人,达到目的。这种人固然一时取得,但另一方受害,对双方长期的关系有害无益。这种思想千万要不得。三是独善其身。这种人利已但不一定损人。“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他们的哲学。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对这种人作了深刻的分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是第三种。”当不涉及竞争时,这种想法相当普遍。四是两败倶伤。这种关系很愚蠢,很不得体,要尽量避免。五是好聚好散。这种关系在一起互相合作,分开又各自独立,较合适。六是利人利已。这种关系为自己着想也不忘他人的权益,谋求两全其美之策。这种关系最上策。效果令人满意,人人乐于合作,应大力提倡。
“红叶虽好,也要绿叶扶”。一个人的本事再大,也是十分有限的。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还必须获得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俗语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独木不成林,单人不成众”。一个人必须具备搜集信息、正确决策的能力,就是运用一切有利因素、制定出合理计划并付诸行动的能力。当这些能力具备时,外界的所谓靠山、人际就显得得尤其重要。没有人帮助和照应,再有本事也枉然。
合则共存,分则俱损。在当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日益频繁,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又有着广泛的联系与合作。有些事情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不仅事业难有建树,也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上六国联合抗秦,都得互保,而联合一旦破裂,就都被强秦所灭。香港两大富豪李嘉诚和包玉刚的联合可谓成功经典,包玉刚帮助李嘉诚控股和记黄埔,李嘉诚帮助包玉刚登陆九龙仓。合作共赢,1+1大于2,这样明显的道理,合作,能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让应用它的人获得成功。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或者自我的偏见,选择合作,更能够发挥各自的力量。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凡明智的人都懂得在自立自主的前提下,在保证自己的切身利益的前提下,联合别人的力量,因为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与人合作则可以壮大自己。
要达成自己的目标,别人永远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成功的人,能够以正当的方式来获得大家的支持,使大家愿意提供智慧和财力,帮助他获得成功。成功的人,第一种本事,就是组织,将所有能够运用的资源,都动起来,发挥有效的力量。合作不单是一种精神,而是一种生存需要。成功者善于借助于外物;普通人不了解只有合作才会制造出单个人无法创造的奇迹。一名高效能人士注重团队合作,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公司及个人的整体业绩和外部的世界。靠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同别人展开良好的合作,才会使你的事业更加顺风顺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成功,使我国在这个领域走到了世界的最前面,使外国科学家十分震惊。他们问:“是谁搞出来的?”其实,这不是哪个人的成绩,而是几十个科学工作者多年合作搞成的,是善于合作的结果。
善于与人合作的人,首先就是要留住人心。13世纪波斯有一个“青年和羊”的寓言:有一个年轻人用绳子牵着一只羊走。路人说:“这只羊之所以跟你,是你用绳子拴着它,并不是它喜欢你,也不是真心跟你。”年轻人放开绳子,自己随意走,羊仍然寸步不离。路人好奇,年轻人说:“我供给它资料和水草,还精心照料它。”年轻人的结论是:“拴住羊的不是那根细绳,而是对羊的关照和怜爱。”留人要留心,就是羊不离开年轻人的秘诀。
不要害怕与能人合作。许多人往往选择在聪明才智和竞争力方面远不及自己的人合作,似乎这样才能使自己,不至于被别人抢走“风头”,这种建立在恐惧基础上的事业,是注定不会成功的,聘用比自己能干的合作,往往自己会学得多,成长得快。穆罕默德说:“一滴水的最好去处是什么地方?那就是大海。”再有本事的人也不过是一滴水,大众才是那片大海,只有与人合作,一滴水才不会干枯。
让利是合作的基础。有些人的私心太强,什么利益都想自己独吞或占大头凡涉及名利之事都想自己优先,都想将他人排斥在外,自己一点小亏也不肯吃,想和这种人合作的人不多,即使合作也不会长远。吉田工业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拉链制造公司,其董事长吉田忠雄被称为“世界拉链大王”,他说他的成功是由于“善的循环”。吉田忠雄的父亲吉田久太郞是个稳重而又有正义感的小鸟贩子,他以捕捉、饲养、贩卖小鸟为生。7岁时,吉田忠雄就上山给父亲做帮手。他们捉鸟从来不捕幼鸟,不捕喂养期的成鸟。用吉田久太郞的话说,首先得保证鸟类能够代代繁衍,这样才可能永远捕到鸟,这是一个善的循环,它在吉田忠雄的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每当有人追问他的成功之道时,吉田忠雄总是笑着说:“我不过是爱护人与钱而已。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为别人利益着想,就不会有自己的繁荣。对赚来的钱,我也不全部花完,而是一部分作为员工的红利,一部分再投资于机器设备上。一句话,就是善的循环。”与人相处,如果我们只顾自身利益,不能将眼光放远,就会在小利益上斤斤计较,这样长此以往,别人就会厌倦与你合用,双赢才是真的赢。
',4)">
18.----吃亏 输了当前 赢得长远
2006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安踏掌门人丁志忠说过这样一句话:“51%和49%,是父亲教给我的黄金分割比例。他告诉我,你做每件事情,都要让别人占51%的好处,自已只要留49%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可以赢得他人的认同尊重与信任。”布施往往会让你获得更多,索取却让你获得很少。一个企业家第一次挣了100万,80%归自己,然然后他的手下受到沉重打击,结果第二次挣回来的就中有80万。聪明人放水养鱼,他第一次挣了100万,分出80%给手下人,结果,大家一努力,第二次挣回来就是1000万!即使他这次把90%分给大家,自己拿到的也足有100万。等到第三次的时候,大家打下的江山可能就是1个亿,再往后就是10个亿,这就叫聪明。
文人郑板桥在回复家里人因邻居侵占房宅地基写给他的告状信时曾有“让他半尺又何妨”的句子。这“又何妨”三个字就是吃亏,显出了多少处事不计得失的大度。
“吃亏是福”是一种祸福相依的生活辩证法,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不是简单的阿Q精神。被世人誉为“杨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留下一句四字名言“吃亏是福”。在人生的历程中,吃亏和受益是互为存在、相互转换的。“吃亏是福”含有忍让、后退,以息事宁人的意思。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受益,更不可能处处都占便宜。有些事情当时即使真受益了,最终导致的结果仍有可能是吃亏;而有些事情表面上看可能是吃亏了,但事后仍有可能出现一个受益的结果。因为吃亏,你就成了施者,朋友则成了受者,看上去是你吃了亏,他得了益,然而,朋友却欠了你一个情,在友谊和情谊的天平上,你已为自己加了一个筹码,这是比金钱和财富更值得珍视的东西。
“吃亏是福”是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古人云:“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与人相处,面对利益和财富,你一点亏都不肯吃,谁还愿意与你交往。你吃点亏,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使你的事业兴旺发达。
“吃亏是福”是扩大人际关系网络的最好办法。如果样样都想占便宜,那谁还会跟你继续交往,最后一定吃亏。如能将个人的利益置之度外,便可赢得人心,舍弃小利益,争取长远利益。因此,越是不肯吃亏的人,越是可能吃亏,不但吃亏,而且往往还会吃大亏。唯有不计较吃亏的人,才会真正有福。
“吃亏”是一种经营之道。岛村芳雄创造出了商界著名的“原价销售术”。开始的时候一分不赚,甚至是赔本的“吃亏”方式,但最终赢得了合作厂商的信赖和支持,创业两年后,他就成为誉满日本的生意人。正如柏位图所说:“人是一种懂得计算成本的动物。”李嘉诚说过:“如果一单生意只有自己赚,而对方一点不赚,这样的生意绝对不能干。”即使谈成了,等对方发现后,也会后悔,就没有第二次机会了,只有双赢才是真的赢。
吃了“眼前亏”,赢得“长远福”。吃了“小亏”,赢得“大福”。“吃亏”真的是“福”
',5)">
19.----示弱:以小胜大 以弱胜强
小学课本中有一个太阳和风争论谁更有力的故事。风说:“我来证明我比你行,看到那个穿大衣的老头了吗?我敢打赌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脱掉大衣。”风越吹,老人将大衣裹得越紧,而太阳一起来,老人就开始擦汗,并脱掉了大衣。太阳对风说:“温和和友善总是要比愤怒和暴力更有力量。”确实,如果你大发脾气,对别人说几句不中听的话,你会有一种发泄的快感。但只会使事情变得更坏。
有这样一则寓言:从前,有一条大河,河水波浪汹涌。河上有一座独立桥,桥很窄,仅用一根圆木搭成。有一天,两只小山羊分别从河两岸走上桥,到了桥中间两只山羊相遇了。但因桥面太窄,谁也无法通过,而这两只山羊谁也不肯退让。结果,两只山羊在桥上用角顶撞起来。双方互不示弱,拼死相抵,最终双双跌落桥下并被河水吞没了。这则寓言告诉示弱、理让,可以让我们赢得更长远。
早在几亿年前,蜥蜴原是恐龙的同类,但是体积相差悬殊,地位也极其不同,那是整个地球的主宰就是恐龙。可是到如今恐龙灭绝了,而蜥蜴却一直存活了下来。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竟然是:恐龙的体积过于庞大,不便保护自己,所以被自然界所淘汰;而蜥蜴小巧灵活,虽然很纤弱,却便于隐蔽自己,从而得以在大自然的优胜劣汰中存活下来。通过这件事例,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为什么在自然界中会“适者生存”,而不是“强者生存”。因为,时时处处的强大,能得一时之利,却并不能够保证最后的胜利。
美国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调查:一名彪形大汉在拥挤的马路上横穿而过,愿意给他让路和车辆很少,而一个老弱病残者过马路,大家都会给他让路。希望为他人所关心注意,是人类最大的需要。因为我们自婴儿时期起就发现了一个事实:我们的需要都是在有人注意的情况下获得满足的。因为“有人注意”就形成了“将获得满足”的符号。示弱能引起别人的关注,从而给予更多的爱怜。弱强两者,有时候收到的效果相反。弱,反而得了强者,强,反而处在弱势。
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老子从人类的生存现象说明成长的东西都是柔弱的状态,而死亡的东西都是坚硬的状态。他的结论蕴涵着强悍的东西易失去生机,柔韧的东西则充满着生机。这是从事物的内在发展状况来说明的。若从它们外在表现上来说,坚强者之所以属于死之徒,是因为它的显露突出,所以当外力冲击时,便首当其冲了。当台风来临时,大树虽高大但易折,小草由于它的柔软,反而可以迎风招展。
示弱是一种生存技巧,也是一种工作技巧。有一位名人说过,给予比接受更会感到幸福。反过来说,接受别人的关心、帮助比给予别人关心、帮助更重要,这样一来会让他感受别人需要他,离不开他,让他感觉到存在的价值。你只去帮助人,指使人去干这干那,只会让人感到你么强势,在你面前抬不起头来。所以有时示弱真的很重要:乐意接受别人的帮助,有事去麻烦一下别人,大家的关系也能亲近,何乐而不为呢?
示弱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艺术。它能引起他人的同情心,怜悯心,愿意帮你。你想想,对幼小的婴儿、残疾的人每个人自然会生怜惜之心,伸出扶助的双手。因此,示弱也是一种人生的生活艺术。小草,蝙蝠,蚂蚁都是卑微的、弱小的生命,许多人甚至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但是这些不值得一提的弱小生命,在一定的条件下,却显示出了一种巨大的力量,甚至能战胜比它们强大得多的台风、野马和巨人。
示弱可以让我们得到更多的朋友。一个人想干成事业,既要靠自己,更要靠别人帮忙。所谓要靠自己努力,那就是我们得拥有成就事业的才华、学识、气魄、毅力;所谓要靠别人帮忙,就是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尽可能减少行进过程中的“磨擦系数”。我们有意识地在生活中示弱,别人不仅不会认为你的成功会妨碍自己的幸福,反而会把它看作增进自己生命快乐的一环。你向前方“进攻”时,就少了后院失火之忧。
示弱,可以保存更多的实力。每个人都有这种体会,拳击时,先把拳头缩回来再伸出去,拳头才有力度,缩的幅度越大,出击的力量也越强。一个人的示弱,其实就是缩回拳头的过程,它的目的是为了在关键时刻把生命的那只掌头伸得虎虎生威弱者表面上表现出谦让、退让、避让,保持低调和善,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别人就会怜香惜玉,就会出手相助。
《左传》说:“以欲从人则,以人从欲鲜济。”意思是:使自己的欲望服从他人可以成就事业,强迫别人服从自己的欲望就少有成事。弱小,并不等于无能,可能还是一种优势。人们常常善于示威、示强,显示自己的强大,以“毫不示弱”标榜自己,殊不知,显示强大不一定强大,“毫不示弱”反而使自己致命的“短处”暴露无遗。这种人尽管能得一时之利却难以成为最终的成功者。弱小蕴藏着巨大的力量,“示弱”也是一种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