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文字的活体字是: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表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2:34:08
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表现:
(1)初期的“不抵抗”政策导致大片国土沦陷。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不抵抗”政策丢失80万平方公里国土和3000万同胞。即使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后的割地,毕竟还是抵抗后败而失地。当时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是“福建事变”、“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直接原因。
(2)应客观看待历史。抗战时国民党死亡的将级军官数目超过200人具有较大的水分。台湾战史的这一数字却括了阵亡后追赠军衔者,还有当时在国共“磨擦”中死亡者,真正阵亡于对日作战的在任将官在110人左右(因个别人死因还难判定)。
(3)抗战时投降日军并充当伪军头目的国民党将级军官,至1943年时即达58人之多,在他们率领下成建制投敌的军队也达50万,这成为日本占领区伪军的主要来源。追随副总裁汪精卫降日的国民党中央委员,居然也有20人。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没有一个投降日军的高级将领或中央委员。在作战中确存在单个被俘的八路军、新四军干部、战士在日军威逼下投降当汉奸的事例,却找不到一个营、一个连成建制投敌当伪军的中共领导的部队。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抗战意志坚决的最好说明。
(5)国共双方在抗战中伤亡数目,仅从数字上看属强词夺理。伤亡多并不等于作战贡献大,何况抗战时国民党军队的数量在初期要比中共领导的部队多30倍,在后期也多4倍。有时候伤亡大只能说明指挥笨拙。
(6)当时国民党军在抗战中的损失,开小差和内部折磨减员者还远远大于作战。1944年11月,兵役部部长鹿钟麟在国民政府纪念周上报告,抗战7年来前后征壮丁共1100万人(其中会有重复统计),实际到达战场者不及500万人,其余都逃亡或病故。这里所说“病故”实际多指壮丁被抓捕捆绑时虐待致死,至于多数壮丁的损失还是开小差。国民党军队形成一个士兵“抓一逃一再抓”的恶性循环(远征印缅的军队无法开小差除外),这在二战时期的各国军队中是罕见的,恰是其政治军事腐败的突出表现。
(7)1944年春,日军以至2万人发起“一号作战”进攻中原的40万国民党军时,汤恩伯指挥的各部在一个月内便溃不成军。在危急时刻,河南许多民众竟群起攻击败逃的国民党军。将其数万人缴械,这更加剧了中原崩溃。
(8)国民党军历来有吹嘘战果的恶习。1938年6-I0月的武汉保卫战期间,国民党军称杀伤日军20万人,包括在万家岭“歼灭日军第106师团”。其实日军进攻武汉的兵力为9个师团25万人。若真有此损失早就接近全军覆没,又怎么能攻占武汉?按日方统计,“武汉攻略战”时伤亡3万多人,这里会存在一些隐漏。不过按战场情形推算,战斗伤亡再同因气候炎热生病减员相加。日军总损失不会超过10万人。其实中国在抗战期间没有“歼灭”过任何日军师团,除了远征军在反攻滇西时由美国航空兵支援,在腾冲歼灭过日军一个联队(团)外,在国内战场上从未成建制歼灭过日军一个联队,至多是给某部敌军以重大杀伤。武汉保卫战中,按国民党军战后较准确的统计也只是毙敌3000人,伤敌5000人,俘敌300人。对拥有1.6万兵员的第106师团而言可算损失半数,按军语概念也远算不上“歼灭”。
(9)国民党军装备好的部队又多数放在后方,明显是保存实力准备内战,对此国民党政权的主要支持者美国都不讳言。1949年7月,美国国务院公布的白皮书便解释说:“美国参战后,国民党显然就认定日本最后必将战败,以为可以有机会来改进它的地位,和中共作最后的决斗……战争后期中国抵抗力的部分瘫痪,主要就是这种争权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