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牛网59元移动电源:引用 坐骨神经痛方(转) - 恨水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3:03:26
坐骨神经痛偏方秘方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疼痛自臀部沿大腿后面,小腿后外侧向远端放射。起病多急,表现为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及沿坐骨神经通路的剧烈疼痛。
1 .蝎蛇散治坐骨神经痛
[方   剂] 祁蛇(或乌梢蛇)、蜈蚣、全蝎各10克。
[制用法] 焙干研成粉,等份分成8包。首日上下午各服1包,继之每天上午服1 包,7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5天,一般1-2个疗程可显效至痊愈。
2 .身痛逐瘀汤加味治坐骨神经痛
[方   剂] 桃仁、红花、当归、地龙各15克,川芎、甘草、没药、五灵脂、牛膝各10克,秦艽、羌活、香附各5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天l剂,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
3 .薏苡附子散合芍药甘草汤治坐骨神经痛
[方   剂] 慧苡仁60-90克,制附子(先煎)、灸甘草各10-30 克,海风藤、川牛膝各10克,赤芍20-40克,党参15-30克,当归10-20克,秦艽12-18克,鸡血藤12克,
[制用法] 每天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疗   效]   经本方共治23例,痊愈15例(症状消失并观察1年以上未复发),显效 例(症状消失,观察半年至1年又复发,但经再次治疗仍可消失者),无效1例(症状无改善)。痊愈15例中,平均治愈天数为10.5 天。
[验   证] 傅xx ,男,50岁,干部,1952 年8月5日就诊。两月前因坐骨神经痛,采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近日加重,沿右腰胯至腿后侧,酸楚疼痛;风雨之日尤甚,伴心烦不宁、头晕失眠。检查:臀中部、臀线、腘窝和小腿沿坐骨神经有触痛点,直腿抬高阳性,踝反射、小腿后侧皮肤触觉均减退,脉紧微弦,舌质淡稍紫,苔薄微黄。血压18.7/ l 2.06千帕斯卡。辨证使用上述原方,药量稍作如下调整:薏苡仁10克,黑附子(先煎)、当归、海风藤、川牛膝各10克,鸡血藤、秦艽各12克,赤芍20克,甘草3克,党参15克,经服本方5剂,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又服5剂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4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
[方   剂] 当归12克,川芎、桃仁、红花、羌活、独活、制没药、香附、川牛膝、秦艽、地龙、伸筋草各9克,甘草6克。
[加   减] 兼风寒者加制川乌、桂枝各9克;兼湿热者加苍术、黄柏各9克;气虚者加黄芪30克;痛剧者加蜈蚣3条。
[制用法] 水煎2次分服,每天1剂。
[功   效] 治疗坐骨神经痛有奇效。
[验   证] 治疗36例,其中治愈29例,显效6例,好转1例。平均治疗17.4天。随访治愈者1 年以上,无一复发。
[备   注] 坐骨神经痛属“痹证”范畴,可因风寒湿邪客于经络,或因闪伤气血瘫滞,致使经络痹阻,气血通而痛。身痛逐瘀汤加减具有活血化瘀,行血止痛,祛风除湿作用,临床结合辫证,增减恰当药物,均能收到显著疗效。
5 .鸡血藤等治坐骨神经痛
[方   剂] 鸡血藤、芒硝各15-20克,桂枝、柴胡、大黄各10-15克,黄芩10-12 克。
[加   减] 若风偏盛,兼腰背疼痛,游走不定者加防风10-15克,独活10-15克;若湿偏盛,兼肿胀沉重者,加防已10-12克,苡米15-20克,若痰偏盛,兼形体肥胖,肢体麻胀者,加制南星5-10克,白芥子10-12克;若寒偏盛,兼恶寒肢冷者加制川乌5-10克,北细辛2-3克;若热偏盛,口苦便秘者重用大黄15-20克,芒硝15-20克;若瘀偏盛,痛有定处,舌有瘀点者,重用鸡血藤30-60克。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验   证] 用上药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13例,中痊愈11例,好转2例。

 

6 .杜仲等治坐骨神经痛
[方   剂]   杜仲、川续断、淮牛膝、桑寄生各30克,没药、乳香、红花、桃仁、生甘草各10克,全蝎、蜈蚣各2克(共研末冲服),木瓜、威灵仙、独活、白芍各20克。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l剂。1周为1个疗程。
[验   证]   用本方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133例,经用药1-3个疗程,其中,治愈者125例;显效者4例;有效者3例;无效者1例。
7 .黄芪白芍等治坐骨神经痛
[方   剂] 生黄芪50克,白芍、元胡、木瓜、全当归、桂枝各20克,赤芍、牛膝、鸡血藤、威灵仙、路路通各15克,地鳖虫、全蝎各10克,生甘草5克。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l剂,分早、中、晚口服。10天为l个疗程。
[验   证] 用本方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161例,经服药20-30天后,其中,治愈者152例;显效者4例;有效者3例;无效者2例。
8 .乳香粉治坐骨神经痛
[方   剂] 制马钱子50克,制乳香、制没药、红花、桃仁、全蝎、桂枝、麻黄各20克,细辛15克。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细粉末,装人空心胶囊内,每粒重0.3克。用时,每服3-4粒,每日早、晚用黄酒或温开水送服。15天为1个疗程。
[验   证] 用本方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144例,经用药2-4个疗程,其中,治愈者139例;显效者3例;有效者2例。 坐骨神经疼偏方 桃仁,红花,当归,地龙各15
克;川芎,甘草,没药,五灵芝,牛膝各10克;羌活,香附各5克;桂枝,延胡索各15克。
每天一剂,早晚各一次,空腹饮 中药处方(一)

  〖 辨 证 〗 风寒湿痹,阻滞经络。

  〖 治 法 〗 除湿散寒,温通经脉。

  〖 方 名 〗 新方桂枝汤。

  〖 组 成 〗 桂枝30-60克,白芍15-30克,生姜3-5片,甘草5-6克,大枣5-10枚,北黄芪15-30克,当归10-15克,川牛膝10-15克,独活10-15克。

  〖 用 法 〗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出 处 〗 刘志斌方。

中药处方(二)

  〖 辨 证 〗 风寒湿邪,阻闭经络。

  〖 治 法 〗 散寒利湿,驱风通络。

  〖 方 名 〗 当归回逆汤。

  〖 组 成 〗 全当归15克,嫩桂枝10克,酒杭芍10克,北细辛3克,小木通10克,川牛膝12克,香独活10克,宣木瓜10克,生甘草3克,干地龙10克,全蝎5克,川蜈蚣3条,防己10克,川断15克。

  〖 用 法 〗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出 处 〗 曾绍裘坐骨神经痛偏方。

中药处方(三)

  〖 辨 证 〗 寒湿之邪,内传经络,气血瘀阻,经遂不通。

  〖 治 法 〗 祛湿散寒,温通经脉,化瘀止痛。

  〖 方 名 〗 加味桂乌汤。

  〖 组 成 〗 桂枝12克,白芍30克,丹参30克,制川乌9克,炙甘草9克。

  〖 用 法 〗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出 处 〗 祝汉臣方。

中药处方(四)

  〖 辨 证 〗 寒凝气滞,瘀阻经脉。

  〖 治 法 〗 温阳散寒,化瘀通络。

  〖 方 名 〗 加减阳和汤。

  〖 组 成 〗 麻黄10克,熟地20克,油桂5克,白芥子15克,焦白术15克,鹿角霜50克,玄胡25克,桃仁15克,赤芍15克,茯苓15克,生甘草15克。

  〖 用 法 〗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出 处 〗 尚尔寿方。

中药处方(五)

  〖 辨 证 〗 劳伤筋脉,气血不运,经遂不通。

  〖 治 法 〗 舒筋活络,缓急止痛。

  〖 方 名 〗 加味芍药甘草汤。

  〖 组 成 〗 生白芍50克,炙甘草50克,元胡15克,罂粟壳15克。

  〖 用 法 〗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出 处 〗 陈玉明方。**************************************************************************************************************************************

(一)

【辨证】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周天寒方。

(二)

【辨证】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方名】皂独附姜汤。

【组成】皂刺30克,独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黄15克,苍术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吕广振方。

(三)

【辨证】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治法】舒筋活络,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络饮。

【组成】独活15克,灵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续断12克,木瓜10克,鸡血藤30克,红花9克,当归12克,川芎9克,地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曾冲方。

(四)

【辨证】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遂道,营卫失其流畅。

【治法】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方名】通经止痛汤。

【组成】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黄柏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独活15克,龙胆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天为1疗程。

【出处】李治方方。

(五)

【辨证】寒湿阻络。

【治法】通阳开痹,驱湿逐寒。

【方名】驱痹汤。

【组成】细辛6-12克,制草乌6-12克,制川乌6-12克,麻黄15克,牛膝20克,木瓜20克,乳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细辛、制川草乌的药量即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

【出处】李述文方。

(六)

【辨证】风寒侵袭,脉络阻滞。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名】蛇蝎汤。

【组成】乌梢蛇10克,炒地龙10克,僵蚕1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全蝎6克,制川乌6克,制草乌6克,蜈蚣4克。

【用法】川、草乌先煎半小时以减少毒性,后入他药,取药液300毫升,每日1剂。

【出处】王健民方。

(七)

【辨证】阳虚气弱,寒湿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温阳益气,散寒祛湿,和血通络。

【方名】薏苡附子散合芍药甘草加味。

【组成】薏苡仁70克,制附子25克(先煎),炙甘草30克,赤芍20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当归15克,卷柏12克,木通10克,秦艽18克,海风藤10克,鸡血藤12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程广里方。

八)

【辨证】寒热瘀阻。

【治法】散寒祛湿,舒筋活络。

【方名】坐骨神经Ⅰ号方加味。

【组成】川牛膝60-120克,黄柏9-12克,生苡仁30-40克,川芎10-12克,木瓜12-18克,细辛4-6克,苍术10-15克,独活10-15克,土鳖虫10-15克,桑寄生30克,淫羊藿30克,鸡血藤30克,伸筋草3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宋新家方。

(九)

【辨证】气血两虚,寒湿痹阻。

【治法】益气活血,舒筋止痛。

【方名】坐骨丸。

【组成】党参60克,当归60克,木瓜60克,延胡索60克,甘草60克,续断90克,全蝎30克,落得打30克,甘松30克,蜈蚣20条,蜂房2只。

【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出处】章次公方。

(十)

【辨证】寒湿之邪侵袭,气血流行不畅。

【治法】温经通络,祛风散寒。

【方名】痛痹汤。

【组成】乌蛇20克,延胡索10克,申姜10克,鸡血藤25克,牛膝15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乳香7.5克,没药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石正仿方。

(十一)

【辨证】风寒湿痹,阻滞经络。

【治法】除湿散寒,温通经脉。

【方名】新方桂枝汤。

【组成】桂枝30-60克,白芍15-30克,生姜3-5片,甘草5-6克,大枣5-10枚,北黄芪15-30克,当归10-15克,川牛膝10-15克,独活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志斌方。

(十二)

【辨证】风寒湿邪,阻闭经络。

【治法】散寒利湿,驱风通络。

【方名】当归回逆汤。

【组成】全当归15克,嫩桂枝10克,酒杭芍10克,北细辛3克,小木通10克,川牛膝12克,香独活10克,宣木瓜10克,生甘草3克,干地龙10克,全蝎5克,川蜈蚣3条,防己10克,川断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曾绍裘方。

(十三)

【辨证】寒湿之邪,内传经络,气血瘀阻,经遂不通。

【治法】祛湿散寒,温通经脉,化瘀止痛。

【方名】加味桂乌汤。

【组成】桂枝12克,白芍30克,丹参30克,制川乌9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祝汉臣方。

(十四)

【辨证】寒凝气滞,瘀阻经脉。

【治法】温阳散寒,化瘀通络。

【方名】加减阳和汤。

【组成】麻黄10克,熟地20克,油桂5克,白芥子15克,焦白术15克,鹿角霜50克,玄胡25克,桃仁15克,赤芍15克,茯苓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尚尔寿方。


(十五)

【辨证】劳伤筋脉,气血不运,经遂不通。

【治法】舒筋活络,缓急止痛。

【方名】加味芍药甘草汤。

【组成】生白芍50克,炙甘草50克,元胡15克,罂粟壳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玉明方。***************************************************************************************************************************

坐骨神经疼偏方

制乳否12 克,制没药12克,当归20克,川芎15克,丹参30克,玄胡15克,杜仲15 克,川断15克,鸡血藤30克,独活12克,威灵仙15克,川牛膝15克,地龙15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两遍混匀,早晚分服。
鳖甲粉50克,放茶杯中,倒入半杯开水,调成糊状,加入适量白糖,趁热喝下。接着用一暖瓶开水冲泡花茶50克,连续喝下,上炕盖被子发汗,一般1次即愈,也有少数不见效者。
生杭芍50克,木瓜30克,生甘草25克,威灵仙、白芷、川牛膝各15克,元胡、独活各10克,细辛3克。水煎,加热黄酒50毫升搅匀,分先人成3等份,每5小时服温热的药液1份。此方也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川乌、草乌、玄参、牛膝各9克,白糖125克,白酒(高度为好)500毫升。将4味药与白糖投入酒中,浸泡一星期。每日晚饭后饮1小盅。
桑寄生、全虫各15克,川牛膝、川断、五味子、伸筋草各30克,水煎至1碗药液,待凉后倒入白酒500毫升,早晚服用,每次50毫升。
黄芪、桑寄生、川断各30克,当归、木瓜、牛膝各15克,泽泻、制川乌、制草乌、甘草各10克。水煎服。另外可加乳香、没药各10克。重症者10-15剂可愈。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蜈蚣、乳香、没药、赤芍各6克,全蝎、僵蚕各5克,穿山甲、当归各9克,麻黄、大黄、芒硝各3克,黄酒500毫升。以酒煎药,取汁,早饭前、晚睡前2次分服。(随症加减:腰痛加杜仲、狗脊;膝关节以下痛加牛膝。一般情况下7-12剂可痊愈。)
炙马前子3克,补骨脂、甘草各10克。共研细末,分成10包,每服1包,日服2次。
附子、川芎、炒杜仲各9克,川牛膝13克,桂枝15克,豨莶草31克,细辛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侧柏叶500克,老鹳草30克,五香茶100克。加水1000毫升浓煎至400毫升,再加黄酒500毫升,熬成膏状,3次分服。第一二次出汗。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狼毒、鸡血藤、青风藤、追地风、天麻、川乌头、草乌头、细辛、穿山甲各10克,牛膝15克。共捣为粗末,用65度白酒浸泡4昼夜,将酒滤出后,每次饮5毫升,每日2次,饭后服。痛甚者可日服3次。
穿山龙30克,威灵仙、花椒根各15克,钩藤、五加皮根各20克,3-5年的母鸡1只。共放入2000毫升水中炖,取其汤分3-5次服。每周服1剂,一般连服3-5剂即可见效。
祁蛇或乌梢蛇、蜈蚣、全蝎各10克。上药焙干后研成粉,平分为8包。第一天上、下午各服1包,以后每天上午服1包,7日为一疗程,2疗程间隔3-5天。服药后,可出现全身或患肢出汗或灼热感,在时可出现短暂性疼痛及麻木加剧,不久即可消失。
黄芪、熟地、仙灵脾、巴戟天、杜仲、桑寄生、当归、赤芍、怀牛膝各15克,附子12克,川芎9克,鸡血藤30克。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小茴香、木香各6克,陈皮10克,元胡12克,穿山甲、牛膝各5克。同装于750毫升白酒内浸泡6-7天,早、中、晚饭前和晚睡前各服1次,每次服5-7毫升。疼痛剧烈者可将上药浓煎至100-200毫升,连渣装入750毫升白酒中,按上法服用。此方也可治足跟痛。
干姜60克,干辣椒30克,木瓜25克,乌头20克。加水2000毫升,煎30分钟,趁热熏洗患处,再以纱布蘸药汁热敷患处,反复2-3次。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
豨莶草、炮姜各60克,附子、川乌头、草乌头、肉桂、胆南星各30克,乳香、没药、细辛各15克。共研为细末,取30克药末与醋调为糊状,敷于患处,每日1次。
玄参、当归、银花各30克,五加皮、川牛膝各12克,威灵仙、千年健各10克,甘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大蓟叶适量,浓煎取汁,饭前服1杯。
泽兰适量,浓煎,取汁代茶饮。

坐骨神经疼秘方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发生疼痛之病症,中医称“筋痹”。
民间治愈本病不乏奇方良药。
1:处方:牛膝、绪断、桑寄生各30克,木瓜,独活各15克,桃仁、红花各10克,蜈蚣、全蝎各1克(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重症日2剂,服4次,轻症日1剂,服2次,20天为1疗程。
疗效;服药1疗程,有效率达91%

治坐骨神经痛秘方

1 蠲痛汤

【来源】万良政,《陕西中医》(10)1988年

【组成】熟地、鸡血藤各15~30克,川续断、川独活、威灵仙、鹿衔草、全当归、川牛膝、生甘草各10~15克,金狗脊10~30克,炒白芍15~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散寒通络。

【方解】方中熟地、狗脊、续断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独活、威灵仙、鹿衔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当归、白芍、鸡血藤养血和营、活血通络;白芍配甘草酸甘化阴、养阴益血、缓急止痛;牛膝活血通络、祛瘀上痛、引药下行直达病所。诸药相伍,共奏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散寒通络之功。若能辨证论治,恰当增减,对于各种病因、证型的坐骨神经痛都能取得显著效果。

【主治】坐骨神经痛。

【加减】若兼风寒者,加制川乌、川桂枝各10克;兼湿重者,加炒苍术、川黄柏各10克,晚蚕砂15克;气虚者加生黄芪30克;阳虚者加制附片、肉苁蓉、淫羊藿、巴戟天各10克;刺痛明显者,加制乳没、川红花、桃仁各10克;痛剧者加露蜂房10克,蜈蚣2条。

【疗效】治疗79例,结果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体征阴性,活动自如,能参加正常工作者)59例;显效(临床症状显著好转或基本消失,体征有所恢复,能参加一般活动和体力劳动)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疗程最短5天,最长52天,平均治愈时间为16.5天。

 

2 四虫蠲痹汤

【来源】郑跃进,《新中医》(12)1990年

【组成】全蝎3~6克,蜈蚣2条,地鳖虫6克,地龙、天麻、当归、柴胡、牛膝各10克,薏苡仁45~60克,葛根30克,鹿衔草、熟地各15克,白芍1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6日为1疗程。

【功用】攻补兼施,标本同治。

【方解】方中全蝎善于走窜,有开气血之瘀、祛风活络之功;蜈蚣走窜搜风通络;地鳖虫活血散瘀、疗伤定痛;地龙通络止痛疗痹。四虫合用,祛风蠲痹,活血定痛之功显著。葛根解肌舒筋,生津液而濡养筋脉;当归、熟地、白芍养血柔筋,缓急止痛;鹿衔草祛风除湿、强筋壮骨;苡仁舒筋除痹止痛。加天麻、柴胡入肝经,养筋疏肝;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全方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故获良效。

【主治】干性坐骨神经痛。

【加减】偏寒者,患肢怕冷,遇冷痛甚,得暖痛减,加制川乌、制草乌各15~30克(先煎1小时);瘀血者,有闪扭伤史,痛如针刺,夜间加剧,舌质暗红或有瘀斑,加乳香、没药各6克,田三七2克;湿热者见口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加忍冬藤、土茯苓各15~30克,川黄柏10克。

【疗效】治疗124例,服药最少3剂,最多60剂,平均14.3剂。结果:痊愈(疼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压痛点消失、恢复病前工作和劳动强度)72例(占58.1%);显效(疼痛基本消失、试验阴性,但小腿外侧、后侧,或足背有不适感,恢复原来工作和劳动)38例(占30.6%);有效(疼痛,体征减轻,阴雨天或劳累加重)11例(占8.9%);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6%。

 

3 通经止痛汤

【来源】李治方,《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制南星、白芷、黄柏、川芎、红花、羌活各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桃仁、木防己、元胡、独活各15克,龙胆草6克,神曲、桂枝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方解】多因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则津液为之浊滞、气血失畅而致血停为瘀,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通道所致。治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之法。方中威灵仙、羌活、独活、木防己、桂枝通经活络;南星燥湿活络祛风;桃仁、红花、川芎、元胡以化经络中之瘀,血行风灭以止痛;白芷行营卫;少佐黄柏、龙胆草既能疏通下焦湿热,又能缓风药之燥;苍术健脾燥湿,绝痰湿生化之源;神曲消食和中,蠲痹而不伤胃腑。合而用之,则祛风、燥湿、涤痰、清热、通络诸法俱存,祛邪而不伤正,故用之效捷。

【主治】坐骨神经痛。

【加减】急性发作者加川牛膝15克;慢性者加木瓜15克;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白芍60克;热重者加忍冬藤35克;偏寒者加制川乌15克,减黄柏、龙胆草之用量;湿重者加苡仁30克,通草6克;下肢麻木者加全蝎6克(研末吞服);腰痛者加杜仲10克,续断30克;患肢屈伸不利者加木瓜15克。

【疗效】治疗53例,平均治疗2个疗程(3天为1疗程)以上,结果痊愈38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2%。

 

4 缓急阳和汤

【来源】鲁国良,《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桂枝10克,麻黄9克,木瓜、当归、牛膝、白芍、白芥子各15克,甘草8克,制川乌、制草乌各6克,首乌、熟地各30克,鹿角胶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经散寒,柔肝养血,活络止痛。

【方解】本方以阳和汤加减化裁而成。因其温峻内守难达病所,取麻黄、桂枝功专散寒;加牛膝引药下行;增制川、草乌合白芥子祛痰开结、散寒止痛;益首乌配鹿角胶补益肝肾;当归合熟地养血柔肝;白芍、木瓜、甘草酸甘化阴,有柔肝舒筋之妙。合而用之,具有温而不燥,通而不伤,补而不滞,柔而不凝的优点。从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主治】坐骨神经痛之虚寒型。

【加减】畏寒甚加黄芪、炮姜;瘀血明显加乳香、没药、红花、桃仁;瘀阻经络加蜈蚣、露蜂房;肌肉萎缩去辛燥耗散之麻黄、白芥子、制川、草乌,合四君子汤加怀山药、龟板。

【疗效】治疗38例,结果痊愈17例,显效15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

 

5 舒筋止痛汤

【来源】邱幸凡,《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木瓜、怀牛膝、伸筋草各30克,蜈蚣2条,鸡血藤30克,当归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养血柔肝,舒筋止痛。

【主治】坐骨神经痛,偏于阴血不足者,证见下肢挛急、抽掣疼痛、屈伸不利。

【加减】疼痛剧烈,加制乳香、制没药各6克;局部发冷,遇寒痛重,加细辛6克,制附片10克,制川、草乌各6克;下肢酸软无力,加杜仲15克,桑寄生30克,狗脊15克。

【疗效】屡用效佳。

 

6 通经行痹汤

【来源】林沛湘,《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桂枝10克,白芍30克,炙甘草8克,生姜7克,威灵仙10克,独活8克,徐长卿20克,牛膝10克,苏木、大枣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5天为1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

【功用】散寒祛湿,调和气血,通经行痹。

【方解】坐骨神经痛,中医多按痹证辨治。痹证的病因早在《内经》已有定论。此多因风寒湿邪留连筋骨、气血凝滞、营卫行涩、经脉不通所致。与痹证病机大致相同,然治疗有异。林氏根据痹证的病位,与足太阳经脉走向相似,其症多属寒湿,且与筋骨肌肉失养相关,故治疗宜温,宜通,宜养。本方以《伤寒论》太阳经方——桂枝汤加味,桂枝性温味辛,入足太阳经,可温通经络而达营郁,开痹涩而利关节,方中用之专通太阳经脉之阻滞;遣大量白芍配炙甘草,以缓经脉肌肉之拘急;合大枣益养胃气而为通阳之资,且能助桂、芍、姜、草等调和营卫气血之运行;独活长于祛腰以下之风寒湿邪,合威灵仙、徐长卿更能祛寒散湿、活络止痛;苏木、牛膝共有行血散瘀、强筋健骨之功;其中牛膝、独活引药下行,使桂枝汤成为有的放矢。观全方对证对症对位,峻而不燥,故用之效佳。

【主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证属寒湿痹阻,气血凝滞者。又凡太阳经脉不通所致之痹痛,证候偏寒者,亦可用本方化裁治疗。

【加减】气虚加黄芪15克;寒凝痛甚去徐长卿,加制乌头6~10克(先煎);腰痛酌加川断、杜仲、桑寄生;服药后偏热者加知母、黄柏各10克;如颊、项、肩胛痹痛,可去独活、牛膝,加葛根、羌活、片姜黄等。又因于腰椎骨质增生继发的坐骨神经痛,应酌加鹿含草、桑寄生、骨碎补等壮腰健肾之品。

【疗效】多年应用,疗效甚佳。一般服10~30剂,即愈或显效。

【附记】又冯彦臣副教授用自拟的升降定痛汤治疗坐骨神经痛,颇有效验。药用:黄芪、川断、桑寄生、怀牛膝、土元各30克,白术、升麻、桃仁、红花、广木香、独活、小茴香各10克,补骨脂、当归各12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功能健脾补肾,升降通7 通络镇痉汤

7【来源】彭述宪,《千家妙方·上册》

【组成】丹参30~45克,钩藤30克,血竭5克,豨莶草15克,蜈蚣2条,地龙12克,柴胡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祛风胜湿、通经止痛。

【主治】坐骨神经痛。

【加减】若症见口渴、口苦、苔黄、脉数者,可加金银花30克,黄柏9克,苍术6克等;偏寒者,可加桂枝10克,附片6克等;偏湿重者,且患肢麻木酸胀者,可加苡仁30克,通草6克,桑枝15克等;患肢屈伸不利加九节风、续断各15克,木瓜6克等;有外伤史证兼瘀血内阻者,加红花6克,骨碎补15克等。

【疗效】治疗36例,有24例获愈,8例好转,4例无效。****************************************

一穴速治坐骨神经痛

凡坐骨神经痛在肩后找一压之特痛点按10-15分钟,左边痛压右边,右边痛压左边。只要是坐骨神经痛,点到痛止,有三五次痊愈的,有七八次痊愈的,所治之人没有超过15次的,自疗也行,你可以不信,但你可以试试
取穴方法:
[以手掌心按肩峰,大指尽处压痛取穴,以痛为穴]治疗坐骨神经痛验方 这个处方来自河南中医学院的一位老中医,源于我当时患上了坐骨神经痛,四处求医治疗大概一年的时间,期间吃了不少的中药,也针灸很长一段时间但都没有取得什么疗效,后在我同学的帮助下,找到了这位老中医。他当时的神态,话语我至今仍记忆犹新,他说:"放心吧,我专治坐骨神经痛,保你十付药全好,不好你来找我......"   我当时很开心,但也想到可能是大夫给我的安慰吧!  

当时医院规定每个处方只能取三剂药,我和我同学两人排了两次队,取了六剂药。吃了三剂发现腿痛减轻,同时小腿有点肿,吃到五剂药的时候,腿就痊愈了。第六剂药因熬干了没有吃。折磨我一年多的病痛就这么悄然逃走了,我由衷的感谢那位为我解除病痛的孙大夫。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及时解除病痛,今天我把珍藏了三十多年的名医验方贡献出来,也算是替孙大夫向社会奉献点爱心吧!

这个处方,早些年在我的同事朋友中就有人吃过,效果不错,但都没有我得效果那么好,他们要吃十几付才能达到我吃五剂的程度。我想,这大概是大夫是根据我得身高,,胖瘦下的药量吧!

药方如下:
生首乌一两 生黄芪一两 全虫两钱 制马前子六分 甘草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