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鼻子简单画法步骤:咨询中的“不批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8:53:12
作者:风神 |  文章出处:中国心理服务

  荀子说自知者不怨人,这说明抱怨者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要,如果自知了他就不会怨人了。所以一名咨客看起来虽有很多的抱怨,其实他也不太清楚自己为什么这样。心理治疗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祛除压抑,义正词严的批评只会加强心理障碍者的压抑。

  咨客:我的母亲不理解我,生活上对我也不太关心。

  咨询师:你妈妈一把屎,你把尿把你养大容易吗?你为母亲做过什么,你了解你母亲吗?

  咨询师的这些话看起来理直气壮,很有道理。这时候咨客可能会反驳或很生气。当然也可能默不作声,不管怎样,很有可能这名咨客再也不找这位心理治疗者了。

  如果换一个角度:

  咨客:我的母亲不理解我,不关心我。

  咨询师:你的苦恼我能够理解,因为我也和你一样,也需要亲人的理解和关心。

  这名咨询师所讲的话看似简单,其实一名咨询师这么做很不容易。要做到这些咨询师首先放下自己的价值观和架子,站在咨客的角度想他的问题,而不是带着批评的眼睛,高高在上指手画脚。

  持不批评态度其实很不容易。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亲人和朋友之间,批评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也是极普通的行为模式了。

  不批评也意味着不讲大道理。无数的临床经验反复证明,单纯摆事实,讲道理对神经症和人格障碍几乎不起作用,有些时候倒起反作用,即便说服以后有点效果那也只能是假性效果。一名咨询师拿出很多的道理说服咨客时,咨客的心理会想站着说话不腰疼,对于别人的痛苦讲起道理来我不比你差,你若是处在我的处境,你可能还不如我呢,那时候你这些大道理可能一点用都没有。

  咨客的特点之一就是反复述说以往的事件来诉苦。既往不咎是心理障碍者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咨询师要让咨客做到这点,首先自己要做到这些。要改变别人,首先要改变自己。咨询师在交谈中所表现出来的待人接物的风格和人格特质,较之说服要强有力的多。

  很多心理障碍者都是在批评中长大的,所以他们对批评很反感。更难于经批评而改变他们的生活和行为模式。可以断言,闻过则喜和从善如流的的人根本不需要心理治疗。

  传统的医生职业很容易使医生高高在上:你看你,这么不卫生,吃了会拉肚子。。。这似乎成了医生的行为模式。

  咨询师的天职一句话:就是治病救人。

  道理上说服咨客毫无价值。

  试问:我们生活在其中的这个社会难道还缺少批评吗?何需再专门训练出一批所谓心理治疗者来从事批评呢?

  参考文献:现代心理治疗手册:许又新 吕秋云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