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生日蛋糕: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5:16:20
  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

     孙云晓  
                                                                          一

  孙云晓 教育专家,主要作品《夏令营中的较量》《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拯救男孩》等,其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

  非常高兴到广东的岭南大讲坛和大家一起交流教育方面的问题。我30年前来过广州,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越秀,我也很喜欢这个名字,岭南大讲坛的举办我觉得是非常有深远意义的文化盛事,受到邀请我也是非常荣幸,我跟广东方面的合作也是非常多。

  按照惯例,我讲演的时间大概会在90分钟,之后会有半个小时跟大家交流。我在全国许多地方开过讲座,很多部委、机关、企业,有时都是几千人听讲座,这样就非常难交流了,今天这样的场合非常适合交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今天跟大家讲的内容会浓缩一下。                                                                                                                                              二
        今天我讲座的主题是《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忠告天下父母的六句话,第一句话“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第二句话“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第三句话“领导干部包括一些成功人士要警惕教子误区”;第四句话“今日做父母需要上岗执照”,当然不可能真的给你发一个执照,说明今天的父母比任何时候的父母更需要学习;第五句话“好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最后一句话是“习惯决定孩子命运”。由于时间的关系,我重点讲三句话,第一句、第二句、第六句,特别重点要讲习惯的培养。

  对广东这个地方我是怀有感恩之心的,有一天广州购书中心的总经理跟我说,《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在广州购书中心一个店就卖了2万册,一两年的时间都在排行榜的榜首,我很惊讶,因为我没有去过这个购书中心,也没有安排一场讲座在这里,所以我感到是广州读者对我的厚爱。

  目测一下今天的听众朋友各个年龄段的都有,我有一个观念,觉得家庭教育的内容在中学时代就需要了解。在我讲三句话之前,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认为今天的父母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但是今天教育孩子似乎比以前困难了,我们小时候好像父母的教育会容易一点,但是为什么今天会变得困难呢?我提供四个原因进行解释。

  第一个原因是信息化时代动摇了父母的权威地位,包括爷爷奶奶。比如我们在全国调查发现,70%的中小学生认为他们对网络等新生事物比父母懂得多,过去是孩子不了解大人、大人很神秘,但是今天倒过来了,今天的大人不了解孩子、孩子很神秘。我2000年开通了个人网站,2005年有了博客,我的博客访问量接近有300万人,有一个中学生网友跟我说,孙老师跟你说实在话吧,现在的父母都是菜鸟。菜鸟是青少年的网络语言,就是指那些在网络上笨手笨脚的人。我就问他了,你们是什么鸟呢?他回答说我们是老鸟啊!对网络很精通的人被称之为老鸟,我就明白了,今天的时代是菜鸟教育老鸟的时代,很多家庭包括我家,电脑一出问题就喊孩子,孩子几下就给弄好了,看得你眼花缭乱。10年前我带一个团去巴黎访问,开一个国际研讨会,几百名专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在计算机时代成年人心怀恐惧、疑虑重重,而青少年无所畏惧、满怀欣喜往前走,信息化时代动摇了成年人的权威地位,包括老师、父母等等。
                                                                                                                                      三

        现在有孩子学会了幽默地调侃,也不乏讽刺,比如说父母说孩子,孩子也不跟你硬顶,就说了,“好好好,你对,你们大人都是对的,你们大人还是蛋白质呢”。大人就奇怪了,什么意思啊?蛋白质应该是好东西啊,人人都需要蛋白质,但是其实这是青少年的网络语言,蛋是笨蛋的蛋,白是白痴的白,质是神经质的质,孩子骂你都听不懂。我去天津某政府机关讲家庭教育,一位老领导跟我说,前两天我儿子说我像唐僧,我还挺高兴,唐僧西天取经多不容易啊,后来我才知道这不是什么好话,说你是唐僧说明你这个人是一个超啰唆的人。所以,如果你连孩子的话都听不懂,这个时候你的教育当然就变得困难了,而且你不要以为孩子只是多知道一点信息而已,他知道多了之后就会引起价值观的变化,这个变化是非常惊人的。
  第二个原因是独生子女现象给教育带来挑战。中国现在什么概念呢?30岁以下的人当中独生子女占了1.6亿人口,中国改革开放30年了,少生了4亿人,这对人类是巨大的贡献,但是独生子女的确带来了一些成长中的问题。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孩子是病人,父母是医生,兄弟姐妹是护士,就是病人要经常跟护士在一起,护士料理他们的日常生活,现在没有了护士,只有病人和医生,医生很忙,顾不上孩子。独生子女要求父母既是他们的父母,又要成为他们的兄弟姐妹,要陪着他们玩,可是我们没有这个准备,似乎也不太有这个能力,这就带来了很多问题。

  比如说我们小时候是多子女时代,我上有哥哥、下有妹妹,我有一个经验,父母给你任何东西你第一个反应是哥哥有没有、妹妹有没有,你肯定会马上想到你的兄弟姐妹,你要学会平衡,不能独占。但是,今天的独生子女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了,好的东西就是他的,因为家里一般来说没有第二个孩子,天长日久他的自我中心就由于环境因素很容易造成了。1997年我们对独生子女调查中就发现,独生子女人格有五大优点但是也有四大缺陷,缺陷之一就是多数独生子女都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这种需要不是打人、骂人,而是不太在意别人的感受,说话、做事容易伤害别人,因为他忽略了别人的感受,而我们小时候注意别人的感受就比较多。
                                                                                                                             四      第三个原因是今天的孩子性发育提前了,而性教育依然滞后。10年前的全国调查发现,女孩子来例假的平均年龄是12.54岁,男孩子出现遗精的平均年龄是13.85岁,广东属于中国比较热的地方,恐怕还会早一些,而且现在又过了10年时间。性发育提前了,有人说哎呀孙老师不要谈这个问题,我们小时候没有受过什么性教育不也很正常嘛,可是你想想看我们小时候是一个性封闭时代、性禁锢时代,今天是一个充满了性诱惑的时代。今天的孩子接受了多少性信息啊,而且我相信在中国即使像广东这样的改革开放前沿省份,性教育也未必就是发达的。这就带来了很尖锐的一个问题。我曾经和朋友合写过一本书《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我们采访过十几个性行为的中学生,分析结果发现他们当中半数以上都是学校公认的好学生,1/3来自于名校,他们第一次发生性行为100%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他们发生性行为的事实100%不告诉父母和老师,父母和老师往往是最后一个知道这件事的。他们对家庭和学校的性教育100%的不满意,这种挑战是很尖锐的。

  第四个原因是应试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广州似乎还没有北京压力大,我曾经到广州一个很好、很著名的小学跟一些孩子座谈,我说你们双休日有没有玩的时间,回答是没有,有的上4个学习班,一问这个问题个个都撅着嘴。我看广州也很厉害,但是北京更厉害,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北京小学生的父母到了小学毕业那一年,很多人都有热锅上蚂蚁的感觉,为什么呢?很多人突然发现自己很傻,什么都不知道,比如说在北京流行的潜规则,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上重点中学,现在不考试了,但是你得有资格,什么资格呢?拿钱没有用,有钱的人太多了,不要你的钱,如果你孩子学习不好将我学校的成绩拉下去,你给我钱有什么用啊,学校不要你的钱。钱只是一个条件,你得让你的孩子比如说公共外语成绩达到二级或者是三级的水平,这可以考虑。知道公共外语考试吗?这个考试本来是跟小学生没有关系的事,但是前几年北京有5万小学生参加公共外语考试,三级英语水平是大专毕业时达到的英语水平。
 
                                                               五         现在奥数也非常热,人人学奥数,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的一位主编碰到我说,哎呀,孙老师,说起奥数想起你的一句话,我问什么,他说你说过对多数孩子来说学习奥数的过程就是反复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过程,我说对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我向著名的数学家杨乐教授请教过,杨乐教授说这根本不适合多数孩子。获国际数学比赛最高奖的丘成桐教授干脆说学奥数是对数学天才的扼杀,但是现在几乎就是人人在学奥数了。按照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观点,每一个人至少有8个智能,就是多元智能理论,但是每一个人的智能结构是不一样的,数学逻辑在最前面的人并不多,但是如果数学逻辑智能不发达的人去学习奥数的话,那简直就是走入了迷宫,肯定反复证明自己是傻瓜,越学越傻,而且给了你根本不需要学的东西,那是数学天才玩的一种杂技,想要人人过关,这当然是不行的。现在北京的父母就是这么煎熬自己,压力是非常大的。

  为什么今天的孩子教育困难,至少有以上的四个原因。我开个玩笑,小时候我看电影有一句台词,某国民党军官哀叹:“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了!”借用这句话,“不是我们父母无能,而是今天的孩子成长的环境太复杂了!”孩子变得难教育了,的确是如此。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今天只讲三句话,或者说三个观点和三个建议。

  第一,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我非常明白孩子能够上一个好大学的重要性。我的女儿没有上过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但是我女儿有自己的追求,考上了复旦大学的社会学系,毕业后工作得不错。大家想让孩子上好的中学、好的大学,之后出国留学,这无可厚非、没有问题,但是问题在于如果你的孩子真的一步步如愿了,你是不是就认为自己成功了呢?满意了、放心了?我给大家提一个醒。我有时去国家教育部开会,听中国一所非常著名大学的领导发言说,当年考进这所大学的学生有35个有自杀倾向,而且不开玩笑,年年死人。为什么会这样呢?能够考进中国最好的大学肯定不是学习问题,那一定是心理问题、人格问题。什么是人格问题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王希的故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曾经请我做了一个43分钟的讲演,我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王希的故事。

                                                           六         王希是西北一所重点高中的高才生,全国中学生化学大赛西北赛区第一名,参加物理大赛成绩也非常好,保送北京大学化学系。大家可以想想看,如果谁的孩子被保送北大、清华,这是什么感觉啊!可是保送北大的王希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案例,心里猜3遍都未必能够猜得着,因为王希一不偷二不抢三不耍流氓,他犯的是故意杀人罪。他为什么杀人呢?大家又很难想到,因为王希没有朋友、不会交往,导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王希从小学到中学,放了学就回家,回到家就学习,安安静静从不惹是生非,但是就是没有朋友。

  到北京大学之后,王希发现没有朋友的日子是过不下去的,北大的学生交往非常多,社会活动很频繁,王希一看没有朋友不行啊,我得交朋友,但是交朋友是需要很多技巧的,而他没有,他看到同宿舍一个男同学好像不错,就想跟他交朋友,于是他天天跟着人家,你上哪儿我上哪儿,我有什么好东西先给你用,你有什么困难我第一个帮助你,那绝对是一颗心。但是时间长了之后,北大很多同学就笑话这两个小伙子了,整天黏在一起,形影不离,什么意思啊?大家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了,于是这个小伙子说你别跟着我,我不能跟你交朋友,王希说我们的友谊很珍贵,不能分开,还给别人写信说我们两个不能分开,人家就说了我绝对不能跟你交朋友,你千万不能跟着我。

  王希没有交往的能力,他更没有被人拒绝之后的承受能力,他想我对你这么好,你这么绝情,你等着,我一定得报复你。这就可怕了,王希不打人不骂人,他是高智商的,他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报复这个人,他是学化学的啊,他搞到了一种剧毒的化学品——铊,这是国际上特工非常喜欢使用的一种剧毒品,可以摧毁人的神经末梢。1995年清华大学发生全国第一例铊中毒事件,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同学被人投了铊毒,到现在十几年过去还像是一个植物人。王希将铊毒投入到同学的牛奶杯里,一个宿舍里住着谁也没有防备啊,喝了之后疼痛难忍,王希一看哎哟这么惨啊没有想到,赶快就送到医院抢救,在医生的追问下他被迫承认了放了什么东西,治疗得比较及时,但是也要住院治疗一年,花了6万元以上的费用。你想那个小伙子多冤枉,你缠着我交朋友把我弄成这个样子,本来是北大百年校庆那一年毕业,那一年北大毕业的学生最好就业,但是他毕业不了,就把王希告上法庭,法庭的判决非常简单,这是故意杀人罪,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消息传到王希的家里,父母没有办法理解,这么好的孩子,怎么成了故意杀人犯呢?他父亲是当地的一个干部,母亲是中学教师,后来反思的结果就是忽略了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

                                                                七        人格是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稳定的行为模式。我们不去探讨理论问题,我就跟大家说一个很简单的东西,什么是健康人格、什么是不健康人格,给大家5个指标,一听就很好理解了。第一是自信还是自卑的,第二是友善的还是冷漠的,第三是有责任感的还是没有责任感的,第四是善于自我管理的还是生活杂乱的,第五是有抗挫折能力的还是脆弱不堪的。前者就是健康人格,后者就是不健康人格。当然大家也不要害怕,如果你的孩子很小,是在幼儿园或者小学,还是在成长期间,弱一些是可以理解、正常的,当然如果过于胆小、过于冷漠那是有问题的。

  关于人格培养的忽视,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2004年世界心理学大会在北京举行,澳大利亚的一位心理学博士在会上讲了一个案例。很多人记住我,是因为我1993年写了一篇中日少年《夏令营的较量》,引发一场持久的影响广泛的中国教育大讨论。今天新世纪出版社的社长陈锐军先生也来了,他当年就是约我写这篇文章发表在《黄金时代》,后来被《读者》转载的责任编辑。我读了澳大利亚这位博士所做的研究报告,我更感到震惊。他做了什么研究呢?中国、澳大利亚两国幼儿跨文化的研究,这个研究非常有趣,把两国一些三四岁的孩子抽样抽出来,然后每一个人面前放两盘巧克力,一盘多、一盘少,中间放一个铃铛。研究人员问小朋友你们喜欢吃巧克力吗,回答说喜欢吃,那么好今天就吃巧克力,但是有一个规定,谁要想吃这盘多的巧克力就得等到15分钟之后再吃,你如果等不及马上吃也可以,但是只能吃少的这一盘,吃之前按铃铛。孩子们回答说明白了,于是这个游戏开始了。没过多一会儿中国的孩子就纷纷按铃了,拿了少的这盘巧克力开始吃了,80%以上的中国孩子都吃了少的这盘巧克力。大家惊讶的是发现澳大利亚60%以上的孩子都会等到15分钟之后,他要吃多的。

  对这个研究我为什么后背发凉呢?是因为欧美国家做了很多相关的研究,凡是在实验中能够等15分钟或者半个小时之后的孩子,长大之后独立性、克制力远远超过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相关的研究证明,能够等待的孩子长大了会更有出息。我马上产生了一个意识,我们今天中国的教育是否培养了一代不能等待的孩子?我们现在的生活好了,心想可不能让孩子再受委屈了,要什么给他什么,有的父母下岗了还给孩子穿名牌。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可能你忽略了一个问题,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的需求被过度满足的时候,他的快乐被随之剥夺。孩子喜欢吃巧克力,好,那我再给你一块,好吃吗?好吃,原来孩子这么喜欢吃巧克力,给你一箱、两箱,放你床底下,想吃就拿,于是他越来越觉得巧克力不好吃,越吃脾气越大,真讨厌就让我吃巧克力,最难吃的就是巧克力了。
                                                              八        从教育的智慧来说,好父母需要藏起一份爱心,要让孩子适当地节制,这就是教育的艺术,这就是培养健康人格的一种方法。我听说很多富有的人现在都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富不过三代。我觉得这个怪圈是可以打破的。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非常富有,富有到什么程度呢?1945年他就捐870万美金给联合国,给联合国买地皮盖大楼,1945年那时870万美金不得了啊。但是有人说洛克菲勒真的是精明的大商人,捐了870万但是挣的钱超过了870万,他把联合国周边的地全买下来,联合国大厦在这里一建,周围的地价飞升了,这就是商人。可是,他给自己孩子的零花钱,一个星期不超过5美金,而且要求他的孩子记账,钱是怎么花的,周末要进行报账,如果花得合理下一个星期奖励1美金,如果花得不合理就少1美金。这么大的一个富翁,给孩子一个星期100美金、200美金,那根本就不算什么事,但是他不,他只给孩子5美金,这就是有远见的父母,他要让孩子学会节制,这是有意义的,这就是培养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这就是培养健康人格。

  第二句话是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大家是否发现有一个规律,什么时候你跟孩子的关系是好的,什么时候你的教育是成功的,什么时候你跟孩子的关系是糟糕的,什么时候你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我发现父母教育孩子,也包括老师教育学生,其实很少有不对的话,却为什么效果不好呢?很多时候不是教育出了问题而是关系出了问题。我开一个玩笑,不知道大家同意不同意,我说谁家有一个中学生,就等于谁家有一颗定时炸弹。中学老师是什么人呢?中学老师就是坐在弹药库上的人,你永远不敢说今天平安无事,这是一个不可预测的群体。

  我给大家举一个小学的例子、一个中学的例子吧。

  先说小学的例子。广东很多父母忙着生意,特别是父亲,回到家里很晚,跟孩子往往说的话很少,吃饭了吗?作业写完了吗?睡觉。这样的问候就不是好的关系,孩子不是机器人,孩子需要你更细心一些,比如说你换了衣服到孩子身边坐一会儿,摸摸脑袋、拍拍后背,宝贝你今天有没有开心的事,有什么事跟老爸说说。这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孩子的表情写满了成长的密码,不要以为孩子天天都是开心的,高高兴兴上学去、快快乐乐放学回来,其实未必是这样的,你要注意孩子的表情是忧郁还是轻松的。你非常关心孩子,孩子一看挺感动,父亲、母亲都这么和蔼可亲,就说了今天谁谁打我。爸爸一听就说了打你了,你打他啊,孩子回答说我打不过他,父亲说了你还是我儿子吗,你就狠狠打他。父母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孩子就不说话了,孩子不说话神仙都无奈,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因为你说的脱离了他的实际。跟孩子交流的秘诀就是大耳朵、小嘴巴,要多问、多听、少说。你应该说是吗,打你哪儿了,我看看伤得厉害不厉害,你是不是很难过,为什么啊,当时谁在场呢,你准备怎么办呢?你首先得让孩子把受到的委屈说出来,从容地、放心地说出来,只要把问题说出来这就解决了一半,然后你说爸爸也经历过,给你出几个主意你看看行不行,你先试试,如果还不行明天爸爸再帮你出主意,这个问题一定能解决。这样的话孩子就觉得你是比较可靠的,是可以商量的,这才是良好的关系。


                                                                九        孩子上了中学有一个问题我要给大家特别地提出来,这是特别重要的,就是关于性的问题。2007年北京电视台两个记者扛着机器来采访我,给我一个案例让我好好分析,怎么一回事呢?北京一所重点高中两个高一的男女学生把孩子给生出来了,几个月了呢?4个月了。我说生孩子的时间够长的啊,但是怎么生出来了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哪儿去了呢?记者说是这么一回事,学校高一的一位老师很负责任,发现一个男生最近形迹可疑,就很不放心,趁着这个男同学不在就偷偷搜查了他的书包,当然这是不对的,但是这一搜查发现了重要的证据,发现一封还没有来得及寄出去的信,就是写给这个女孩的,信中就有他们两个人发生性行为细节的描写。老师一看哎呀不让你们早恋,居然还发生了这样的事,严厉地批评,这个事不做深刻的检查不许上课了,这个老师心虽好,但是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有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这就传开来了,校园里指指点点。老师不让这两个学生上课,学校待不下去,回家之后两家的父母又犯了一个错误,态度简单粗暴,不接受孩子的过失。青春期是叛逆期,你不让我回家我就不回家了,这两个少男少女就租房子同居了,相依为命,时间长了这个女孩就怀孕了。没有想到这个男孩子说了,我们就是要把孩子生下来,我们就是要证明一下我们两个人不是闹着玩的,我们两个人长大了,我们有能力、有真正的爱情,对不对?这样就相互安慰着、鼓励着,一天一天把孩子生出来了。生出来之后这两个人一看养孩子真的不容易,他们两个人也没有几个钱,又吃又喝的怎么弄啊?男孩子就上街抢劫了,抢了几个手机被抓了起来,这是检察院提供的案例。我认为这两个少男少女走到这一步,就是师生关系的失败、亲子关系也失败的结果,其实如果有好的关系未必会有这样的一个结果。

  我不是吓唬大家,我觉得在广州,乃至广东整个地区,发生这种事的可能性比全国其他省份可能要高,因此我们要有一种准备。有人说了,哎呀,孙教授这个问题太难了,我们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受过性教育,怎么承担这个任务呢,我跟大家说你不要说这个话,说这个话没有用。其实面对孩子性问题最重要的并不是你掌握多少性知识,而是你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性态度是决定性的。


                                                                 十        我给大家讲一对农村母女的案例,这个妈妈让我感动不已,可以说是一位真正大智大勇的母亲。一家几口人到辽宁某大城市发展,有一天上高二的女儿扑通一下跪在妈妈面前,号啕大哭,妈妈我错了,对不起你,我真的错了。她妈妈被哭蒙了,怎么了,闺女,说话啊。女儿说,我对不起你,我错了,我太不应该了,我怀孕了。妈妈自己后来说,我一听这个话头发都快竖起来了,这么老实巴交的女儿怎么怀孕了?妈妈说差一点晕过去了,但是妈妈说如果我晕过去了,我孩子怎么办呢?妈妈非常顽强地坚持住了,冷静下来,对女儿说,不要怕,只要我们有勇气什么困难都能解决,起来,跟妈妈走,去医院,以妈妈的名字挂号,做妇科检查。一检查真的怀孕了,医生建议马上做人工流产,妈妈跟女儿商量,女儿同意马上做、现在就做。做了之后妈妈给学校打电话,说我女儿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做手术,请假20天。这个时候编一个理由保护孩子的隐私是完全正当的,然后妈妈也请假20天,在家里精心照顾这个女儿,一句责备的话也没有,女儿感动得热泪盈眶,说妈妈您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妈妈说我不好,妈妈失职,女儿什么都跟妈妈谈了,妈妈就跟女儿说什么是性、什么是爱情、什么是人生。女儿对妈妈说您放心吧,我一定会让您看到一个让您骄傲的女儿,妈妈说我当然相信我女儿,我女儿是有志气的、是有作为的。好了,女儿很快康复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地学习,考上北京一所著名的大学,大学还没有毕业,收到3所美国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大家看两个少女怀孕的故事,为什么命运天壤之别呢?一句话就是关系好坏决定教育的成败。所以我提出来,改变教育从改变关系做起,改变孩子从改变父母做起。父母要有一种什么样的胸怀呢?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误,不管学习好与坏,都要坚定不移地爱你的孩子、相信你的孩子。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永远不放弃你对孩子的爱和信任,你的孩子就不至于太差。


                                                                  十一         有一个儿子网瘾,妈妈伤心欲绝啊,但是没有办法,于是妈妈想到了一个办法,妈妈天天做好了饭到网吧送饭。儿子羞愧难当,说妈妈对不起你,你别管我了,妈妈说你是我儿子我能不管你吗,你好好吃饭,注意身体。每次妈妈来送一次饭,儿子都觉得自己有罪,妈妈就坚持送饭,送了这么大概十来天吧,儿子跟妈妈说我跟你回家了,你说这个妈妈的教育是什么方法,所以家庭不是一个说道理的地方,而是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的地方。

  第三句话习惯决定孩子命运。

  现在我要讲今天最后一句话了,也是最重要的一句话。很多父母说我孩子怎么办,说他800遍了就是改不了,怎么办呢?我说你说孩子8000遍,孩子更改不了。一个著名的儿科教授说,一句话重复三遍就等于对别人的折磨,你说了好几百遍了,不把孩子折磨死了?有的孩子跟我说,孙教授你不知道我妈妈太烦人了,一张嘴我就知道她想说什么,她说上一个字我知道下一个字是什么,我说求求你别说了,不行,我妈妈非说不可,说得我简直心烦意乱。各位做父母的,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准备一个录音机,你们夫妻一方在训孩子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就打开录音机,也不用多录,就录一个星期,然后找一个地方放你们两个人听听,不把你们两个人烦死不行。我走过中国的东南西北,我发现中国父母和孩子说的话是高度雷同,中国父母像克隆人一样,说的话差不多一样,最多的话是什么呢?别看电视了、别老玩游戏了、赶快写作业、不好好学习能考上好学校吗?考不上好学校将来有好工作吗?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你将来喝西北风啊?这种话说个几遍可以,但是说多了就会变成一堆噪声,除了让孩子心烦意乱、信心崩溃,没有别的作用,所以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的,也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学习好的,他之所以管不住自己、之所以毛病很多,是因为有很多坏习惯,像网一样紧紧地束缚了他。

                                                                 十二        什么是习惯呢?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比如说各位今天来听艺术论坛,即使主持人不提将手机改为振动状态的要求,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进行这样的处理,不好意思让自己的手机响起来,这就是一个好习惯。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研究,发现人的一种动作重复21天就会初步成为一个习惯,如果这个动作重复90天就可能成为一个成熟的习惯、稳定的习惯。我主持教育部的“十五”到“十一五”国家课题,即关于习惯的研究做了8年,关于习惯的培养,广东也有50多所学校参加这个课题的研究。我给大家演示一个习惯,很多人打手机一手拿着电话一手比比画画的(现场模仿),虽然手机是高科技产品,但是多数手机还没有可视的功能,就是你比比画画的动作对方看不见,完全多余的,但是比画惯了的人不让他比画就很难受了,这就是习惯动作。习惯动作的形成是人神经系数的改变,有很强大的力量。人的动作70%以上都是习惯动作。教育孩子最重要莫过于养成习惯,日本专家干脆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新世纪出版社把我再版15次的《习惯决定孩子命运》的这本书又做了内容扩充,加了光盘,一上市很受欢迎,我觉得就是因为习惯培养在国内还是比较少有系统的研究。

  习惯养成之后不做就很难受,心里痒痒的。但是习惯的养成是一门科学,不是随随便便说一下就可以形成的,我们和很多心理学家一起研讨,总结出习惯培养的5个步骤:第一步是提高认识,你得让孩子对习惯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向往,对坏的习惯产生厌恶;第二步是明确规范,知道好习惯是什么样的,很明确;第三步是持久训练,习惯是训练出来的,不是号召出来的;第四步是及时评估;第五步是形成环境。

  给大家看几张照片,这是国际奥委会驻中国的首席代表,天津姑娘李红。很多记者在奥运会的时候去采访,一看是中国姑娘,这么年轻,她是国际奥委会百年以来最高职位的中国专职官员,她也很幽默,说我从小是跑着进入国际奥委会的。7岁那年开始她爸爸带着她跑步,一跑就跑到高中毕业,天天跑步,12年当然就养成了非常好的运动习惯,身体素质非常好,效率很高、学习很好,考上了清华大学,每天下午4点在清华操场上跑10 000米,清华校队的主力,后来到美国读书,先到加州后到哈佛。她说我在哈佛的最大收获就是认识了同样热爱体育的老公,是一个瑞士的小伙子。没有想到幸运来了,国际奥委会总部在瑞士,到处找一个驻中国的首席代表,找不着,因为要求很高,中文要好、英文要好,而且要熟知中国文化、熟知欧美文化,还得懂工商管理、还得是体育行家。后来有人推荐她,完美无缺就是她了。一个最简单的运动习惯成就了她一生,当然成为奥委会驻中国首席代表这是很偶然的,但是这个习惯让她受益终身这是无疑的。


                                                               十三         马修?埃蒙斯很多人说他是中国人的老朋友了,美国著名射击运动员,在雅典奥运会上将一个中国运动员送上了冠军领奖台,北京奥运会上他再次将一名中国运动员送上了冠军领奖台,怎么一回事呢?这个小伙子其实枪打得很好,在雅典奥运会上一直发挥得很好,最后一枪只要打上7环,奥运金牌非他莫属,但是他居然打到别人的靶子上,痛失金牌但是别有收获,喜得佳人。捷克一名女选手老来安慰他,安慰来安慰去两个人成为夫妻。好了,4年之后一块来中国北京参加奥运会,媳妇打得很好,成为奥运冠军,转过身来就专心辅佐她的夫君,成为北京奥运会上三大情侣之一。又到了最后一枪了,前面打得很好,最后一枪只要打7环奥运金牌又是非他莫属了,他媳妇专门过来给他当解说,结果他老兄打了4.4环,像他这样的选手想打4.4环都不容易,大家可以看到他媳妇惊得目瞪口呆,可能会有一点心理上的问题,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不良习惯就是缺乏确认的好习惯,这个确认习惯就是说像射击前一定是再三确认,然后才会打出最后一枪。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可以发现,我们的孩子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马马虎虎,比如说考试,不是不会做而是审题不严,不确认。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德国的父母做得很好,德国孩子说爸爸我明天要去爬山行吗,爸爸很可能会问你的计划呢,没有计划不要去,从小让孩子做计划,很多事一做计划就知道可行不可行。

  习惯培养的第二步就是明确规范,什么是明确规范呢?大家可以看这张图,这是奥运礼仪小姐的训练,脸微笑也要练,按照国际上某个企业的规范,微笑的标准是露出8颗牙齿,所以奥运礼仪小姐在进行咬筷子训练,因为露出8颗牙齿的微笑是灿烂的微笑。还有练蹲姿,穿着短裙优雅的蹲姿。对孩子的要求一定是非常明确的,比如说《弟子规》有很多好东西,其中有一个要求是“出必告、返必面”,就是孩子离开家的时候一定要跟家里人打招呼去哪里了、什么时候回来,回家之后要告诉家里人我回来了。就是这么一个习惯,在古代是中国孩子必备的,但是现在许多中国家庭把这个传统丢掉了。

                                                            十四到底怎么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我给大家讲一个很能够说明问题的故事,看看好习惯究竟是怎么培养的,坏习惯是怎么矫正的。北京有一个五年级的男孩子,写作业坐不住,妈妈说了很多遍没有用,好了,这个妈妈着急就向一个心理学专家请教,因为是亲戚很方便。这个心理学专家就给妈妈讲了一些操作的方法,培养好习惯、改掉坏习惯。

  妈妈回来一实践很成功,怎么做呢?第一步就是观察清楚原因,孩子到底是怎么坐不住的,孩子在那儿写作业,妈妈坐在能够看到孩子的地方,注意看孩子怎么写作业。这个孩子写1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7回,一会儿拉开冰箱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一会儿打开电视看看有没有动画片,一会儿站在窗前看看谁在院子里玩了,不到10分钟站起来半天不坐下来,那学习肯定搞不成。第二步就是引导,妈妈就给孩子说了,儿子啊,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只要好好学习肯定能够学好,但是我刚才给你数了一下,你1个小时站起来7回,是不是有一点多了?儿子一想妈妈都看到了,还给数了站起来7回,有些不好意思。

  妈妈最有水平的话在后面,妈妈说儿子,我看你写一个小时作业站起来3回差不多了吧,儿子心想,妈妈挺不错,还让我站起来3回,就说3回就3回。妈妈说儿子军中无戏言,如果你写1个小时作业站起来的次数不超过3次,当天晚上6点的动画片随便看,妈妈绝不干涉。这个儿子很高兴,说太好了,我就是爱看动画片。妈妈说你先别高兴,有奖励就会有惩罚,如果你一个小时写作业站起来超过3回,当天晚上什么电视都不能看,动画片也不准看,说话算话。儿子说没有问题,这样母子协议达成了。第一个星期下来儿子有3天做到了,写1个小时作业站起来不超过3回,到了晚上6点大摇大摆地去看动画片,很自豪,但是有2天就给忘了,一到晚上6点就条件反射心里痒痒的,哎呀妈妈求求你让我看动画片吧,我一定好好学习,我再也不站起来了。妈妈说不行,男子汉说话算话,怎么能出尔反尔呢?不能看,孩子耍赖也看不到电视。第二个星期开始了,孩子写作业刚坐一会儿就想站起来,这就是条件反射,但是他马上就想到不行,我只有3次站起来的机会,我得省着点用,晚上6点才有动画片看,这就忍了下来。

                                                            十五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经过1个月的训练,儿子能做到1个小时站起来不超过3回,妈妈说不错啊,我看你很有潜力啊,1个小时站起来不超过2回能够做到吗?2次就2次,第二个月站起来2次,第三个月站起来1次。3个月之后,差不多90天,这孩子1个小时写作业基本上不站起来了,站起来1次也是正常的。这个妈妈就成功了,经过3个月的训练,孩子养成了一个专心写作业的习惯,改掉了坐不住的习惯,这很有意义。

  我把这个妈妈的经验发表在我主编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然后我总结出一个习惯培养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减法,两句话是它的秘诀,第一句话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掉坏习惯用减法。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想让你的孩子养成什么好的习惯,只要适合他,让他认识到这个习惯的重要,引导和激励孩子的好行为出现的次数越多,好习惯形成得越牢。美国教育家说得很形象,培养好习惯就像是缠缆绳,只要每天缠上一道,用不了多久好习惯就变得牢不可破,我们都可以理解,什么东西缠90道试试。但是改掉坏习惯不能希望一刀斩断。

  这个妈妈的经验特别棒在两点,使用了递减法,儿子过去1个小时写作业站起来7次,现在妈妈跟儿子一商量递减到3次,孩子就接受了,而且使用了一个最有效的强化物,儿子不是喜欢看动画片吗,你做到了就可以看动画片,做不到就不能看动画片,这就是及时评估,非常有效。有的父母说孙教授这个方法我不行,我说做到了你就看动画片、做不到就不看动画片,我儿子说不看就不看,那说明什么呢?这个东西对他不是最有效的强化物。还有父母对孩子说这个星期按时完成作业我给你10块钱,孩子想才10块钱,我到爷爷奶奶那里撒一个娇给我20块钱,我不要你的钱。所以父母要找到最能够让孩子动心的强化物,才会有好的效果。

  孩子不光是要培养学习,还要培养爱心。现在我发现父母有一个问题,只会示强不会示弱,这样的父母也有问题,什么样的表现呢?还是以妈妈为例,妈妈有时候不舒服甚至病了,照样接孩子放学、照样买菜做饭,孩子的眼睛很尖,看到妈妈不舒服过来问妈妈怎么了,有的妈妈没有怎么考虑就说了,你不用管我了,你玩你的,我死不了。这样说话的父母就缺乏教育意识,你知道为什么吗?孩子就像孟子说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就是说同情心人人都有这是爱的萌芽。孩子过来问妈妈怎么了这就是恻隐之心、就是爱的萌芽,如果你总是说我没有事你玩你的,慢慢孩子就会觉得妈妈是铁打的,永远不会倒下,她的事不用管了。将来有一天你需要他了,你说孩子过来,他不过来了,他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慢慢就变得冷漠了。其实,孩子的很多毛病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那么怎么做呢?

                                                         十六          北京有一个母亲那真叫绝了,她全家都非常爱吃橘子,妈妈买橘子从来不按照斤买,而是按照3的倍数来买,15个、21个等等。晚饭后看电视全家人吃橘子,妈妈都是让儿子去拿3个橘子,洗干净、擦干净,一人分一个。就剩下最后3个橘子了,儿子拿在手里一会儿看看爸爸、一会儿看看妈妈,妈妈一看就明白了儿子的小心眼,儿子的想法是就剩3个了,你们两个人还吃啊?妈妈给丈夫使了一个眼色要吃,结果爸爸妈妈一边吃橘子儿子一边流眼泪,儿子心里想你们真的吃了,一点也不心疼我。这个妈妈后来跟我说,哎呀我的天啊,我把这个橘子吃下去,一点味也没有吃出来。我说你做得对,现在孩子不是缺两个橘子,而是缺的心中要有别人。所以说我忠告天下父母一句话,千万别让你的孩子吃独食,一定要培养他学会分享,也不需要给孩子单独炒一个菜,这没有什么必要。

  分橘子的孩子长大了,考上北京大学,亲戚们都很高兴,这个给50,那个给100,一共给了500块钱。他妈妈说没有想到,春节回家看奶奶,儿子把这500块钱装了一个红包都给了奶奶。大家想想现在的孩子有500块钱,属于自己的钱,能省下给一个远方的老人不容易。为什么这个孩子如此有孝心、爱心呢?就是因为这个妈妈家里一做了好吃的东西,先让孩子给姥姥、姥爷送一份,因为靠得很近。每一个月去邮局给爷爷奶奶汇款都带着儿子去填单子、办手续,而且还得让儿子写上一句问候老人的话,多少个21天过去了,多少个90天过去了,孩子孝敬长辈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了,这就是孔老夫子说的名言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就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很高境界。

  当然最后我要跟大家说一句话,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父母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时代,我们需要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习惯养成的过程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习惯的养成有几个层次和重点,在培养个人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社会性习惯;在培养动作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智慧性习惯;在培养传统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时代性习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康人格,教育的条件是好的关系,教育的方法是培养习惯,掌握了这三个要点,你就掌握了儿童教育中最核心的真谛,真的这么去做了,结合孩子的实际,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