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tm46特马图库资料:对比常德保卫战与衡阳保卫战 – 铁血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2:06:06
铁血军事 > 铁血军事论坛 > 陆军论坛 > 对比常德保卫战与衡阳保卫战

对比常德保卫战与衡阳保卫战

  • 2011-1-7 10:41:06
  • aqssm
  • 发帖于:陆军论坛
共23 条评论
浏览12472 IP

常德保卫战和衡阳保卫战是抗战中期国军在正面战场组织的两大战役,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常德会战发生1943年的11月,守城的是国军精华74军的57师,衡阳保卫战发生在半年之后,守城的是第10军。57师以8000之众抵抗日军第11军3万多人的进攻,坚持了16天,打死打伤敌人越5000人,自己伤亡殆尽,光复之日仅存200余人。衡阳保卫战第10军在无外援的情况下,力抗日军先后5个师团的进攻,死守衡阳达47天,仅日军战后承认的伤亡数字就达1.9万,实际数字应当远远不止如此。我军只战死4000多(投降时还余一万多人)。在整个抗战中,我军往往要以伤亡5,6人的代价才能消灭一个日军,衡阳守军取得如此高的杀伤率简直是个奇迹。我是土生土长的常德人,从小就听过57师官兵守城的故事,对师长余诚万更是佩服得不得了。衡阳保卫战的具体情况只是这两年才知道一点。我难以相信还有比57师更能打的部队。为什么第11军无论从守卫时间还是消灭敌人数量上都比57师强呢?


1.从兵力对比上讲

 

57师只有一个师的兵力8000人(真正的战斗人员还要少于这个数字),对抗的敌人是日军的两个多师团的3万多人。衡阳是第10军一个军,大约1万8,但他们所要对抗的敌人也比常德的要多得多,先后共5个师团10余万。所以从兵力对比上讲,57师和11军应该处在相当的条件下。值得注意的是常德保卫战的16天是没日没夜连续进行的,而衡阳会战则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后日军都会因为伤亡太大,弹药不足休整一段时间,这也给守军难得的喘息之机。从这一点讲第10军似乎占点“便宜”。可是换个角度想,这点“便宜”可不是日本鬼子心好送的,而是第10军靠自己的英勇打来的。


2.从战斗意志上讲

57师官兵大多是豪爽的山东大汉,该师代号“虎贲”,隶属是国军的王牌主力74军。在战斗中该师官兵体现了极其顽强的战斗意志,到后期弹药用光时,英勇的57师所有的人员都投入战斗,用刺刀,长矛,铡刀,石头甚至是菜刀等一切可以用的武器杀敌,人员消耗太大时甚至用草人来迷惑敌人,拼到只剩200人也无人投降。第10军则是以刚烈顽强 的三湘子弟组成,在3次长沙会战中就体现出极高的战斗力。在衡阳保卫战中孤军死守长达47天,不可谓不顽强。我认为从战斗意志上讲双方应该不相上下。


3.从指挥官的指挥上讲

不得不承认,方先觉是个战术天才。他有效的利用了衡阳城南众多的小山和高地,将其一面削成直角,结合机枪火力据点和铁丝网,构成极其坚固的防线。敌人要想进攻必须爬梯子仰攻,暴露在我军的火力网下。而坚固的掩体使敌人的火炮对我军的杀伤降到最小。集束手榴弹的应用更是堪称经典。守军不必露头就将日军大批杀伤在阵地前,使日军伤亡上万也无法突破一步,日军一直都无法找到克制我军这一战术的好方法,最后还是从城北突破。可以讲,光从战术角度讲衡阳保卫战是我军在抗战中打得最漂亮的一仗。

而常德会战中余师长把兵力主要放在城内和城亘,利用常德古城高大厚实的城墙构成第一道防线。把城内的房屋打通,在街口安铁丝,修筑碉堡,构组火力点,着重和敌人打巷战和近战,士兵掩体则是单兵战壕,防止敌人一阵炮就把我受军全部消灭的情况出现。这个战术是针对常德地形易攻难受,敌我力量悬殊,和敌人火力占优的情况作出的。实战中57师8000人才得以在敌人空,炮,坦,骑,毒的立体攻击下死守16天之久。敌人基本上是烧一段,炸一段,将一段市区铲平,将阵地上的守军消灭才能前进。故日军占领常德时,常德实际上已经从地平线上消失。但这种战术也导致我军伤亡太大,许多士兵被连人带枪活埋在单兵战壕中。后来弹药用光后,守军用肉搏战和敌人血拼,这更加速人员消耗。以致后来连马夫,厨师都被编入战斗序列,连常德城内的警察和消防队都被分派到各阵地战斗。余师长突围时只有200人,且弹药用光,人人带伤,实在是无人可战啊。所以常德守军的伤亡比衡阳要大的多,伤亡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五。但这并不是指挥的错误,实在是地形的不利和装备的差距。但也不是说余师长的指挥没一点问题,我个人认为,他把兵力全部放在城内,对城外沅水南岸和北岸德山和河袱山阵地放的兵力太单薄,轻易失去这两个平原上的唯一制高点。德山是另一个部队的一个团守卫的,结果在敌人进攻前团长邓先锋却做了逃跑的先锋,虽然有士兵自动留下来守卫阵地,但军心以动摇,不一日德山沦陷,不但失去南岸的唯一制高点,还是守军 的退路完全被断。对此重要地区应该用本部人马才可确保安全才是。河袱山则只有一个营防守,结果很快就全军覆没。尽管57师兵力有限,但对如此重要的地区似乎应该投放更多兵力。当然,德山和河袱山离城都有20多公里,且山体都比较矮小,投放更多兵力也不一定能守住。希望在军事方面有经验的朋友给我指点。

 


4.从地形上讲

本人认为这是两战差距大的关键因素。

常德城在沅江下游的洞庭湖平原上,周围是一马平川的冲积平原。城南是沅水,可谓天堑。但东,西,北三面都无险可守。这个地形有利于从北方南下进攻的日军,而不利于我军第9战区援军的北上。德山和河袱山都离城20多公里,山体矮小不与其他山相连,以国军的装备和兵力难以防守,而日军则可以凭借其火力和机动能力的优势占领这两个制高点。这迫使57师只能以城墙为主阵地和敌人打巷战,伤亡高就难免了。而在有沅江天堑的城南阵地,敌人虽然很早就控制了沅水南岸,发起多次登陆战,但效果是最差的,后来为了减轻守军的抵抗甚至放开这面的包围让57师突围。余师长本人在战前对士兵的训话和报告中也多次提到常德地形易守难攻。

而衡阳则幸运得多。东有湘江,北有草市河两道天堑。实战中日军的确也没把东,北作为的主攻方向。西面有很多湖泊,守军将其沟通起来,组成水网,限制日军机械部队。另一方面西面也是我军援军来的方向,在此进攻可能腹背受敌。日军只有把主攻放在在南面。而南方城郊有一连串的小高,第10军主要是湖南士兵,他们对故乡的地形再熟悉不过了,很好的利用地形,组成坚固的防线。日军在衡阳的伤亡大部分也在这里。最后也没突破南面的防线。在地利上衡阳占优。


5.战略局势上来讲


常德要比衡阳好得多。常德会战时,我军已经洞察日军的意图,将常德作为诱饵让日军上钩。守军的任务很明确就是死死咬住敌人。57师的将士确信援军很快就到。而衡阳的将士则是几乎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在豫湘桂战役国军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下,抱着必死的决心守卫孤城。日军进攻的狂潮横扫河南,湖北和湘北,去在这座城市前止步。但在实际操作上,两地的守军都没得到任何外援。这构成了他们共同的悲剧。57师是几乎全军覆没,而第10军则是在弹尽粮绝下被迫投降。常德官兵的血至少换来了战役的胜利,而衡阳官兵的牺牲却没有阻止国军的继续溃败。

 

综合以上,我认为74军57师和第10军都是英雄的部队,他们在战斗力上是难分高下的。战果的差距并不能说明他们能力的差别。以上是我一点浅薄的认识,希望各位对那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指点迷津。特别希望萨沙同志知道。

另外,讲点题外的话。蒋介石对余师长太不公平,只是突围就要枪毙,而方先觉投降却没任何处罚。我并不认为方的投降不对,在当时的情况下,为避免无谓的牺牲只能如此。但对余师长为什么那样刻薄呢?突围总比投降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