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肖2018年运势详解:我国古代的健身与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41:43
 
 

    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完整健康的含意不仅是身体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健康并与环境、社会相适应。
  健康长寿在古今中外都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健康是指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生活上处于一种完全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患病或衰弱。
  怎样科学地锻炼身体、保养身体,从而使之达到健康长寿是一门很有讲究的学问。
  我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养生大国,在历史的长河中,各家有关养生长生的论述不绝于书,异彩斑烂,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耀眼明珠。
  《老子》有云:“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追本溯源,话中的“长生”两字,就是我国历史文献中有关“长生”的最早出处。老子以后,孔于在《论语·乡党》中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壹而锅,鱼馁而肉败,不食。不撒姜食,不多食。”孔子的这些论述,可说是我国有关饮食养生的最早历史文献记载了。在(乡党)篇中,孔子还提出:“食不语,寝不言。”因为吃饭说话,兴奋大脑皮层,不利消化,睡前交谈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安然入睡,造成影响。
  庄子是先秦时期著名养生学家。《庄子·养生主第三》中,庄子以疱丁解牛为喻,主张养生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刀刃)人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此外,庄子和对气功养生有着深切的理解。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中,他指出:“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巳矣。”
  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伟大的医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精彩的养生著述。书中十分重视天人合一的养生方法,指出人与天地相应,养生都必须“顾四时适寒暑”、“安居处”,并提出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一系列的养生原则。再如在形神的调养中,其书既主张从适劳役、慎饮食等方面来养形,更重视在和七情,静思虑等方面来养神。《上古天真论》云:“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固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固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耳,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重要的是,除了形神内外多方面的调养,还抉出了“德全不危”的要妙,从而为后人养生修德,并头齐进的养生法,提供了早期的理论依据。
  秦汉时期,我国养生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方士徐福为了迎合秦始皇长生不死,以享人间极乐的愿望,请求秦始皇给他童男童女几千人去那里求长生不死的仙药。结果一去不返,杳无间讯。
  徐福人海一去不返的结局,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人们探求养生秘法以求长生的愿望。这一时期,养生家们探求长生的触角,还涉及了以性生活为对象的房中养生之术。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初年和先秦的一些竹简、帛书如《十问》、《合阴阳方》、《天下至道谈》等,就是以房中术为主体的养生著作。客观分析,房中术虽到后来夹进了大量的糟粕成份,包括着对一些变态性生活的肯定,可是剔除这些糟粕成份,对于那些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经验之谈,还是可以适当摄取为人们养生服务的。《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著录房中术著述,书中按语:“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生命。”这种正确对待,一分为二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与房中术先后出现、并行不衰的是烧炼仙丹,以求长生不老之术。大概从汉武帝时开始,我国就有了炼丹术的萌芽。东汉末年,炼丹术到了新兴的道教手里,发展的势头变得很猛。然而由于烧炼丹药的原料多来自丹砂、硫磺等毒性强烈的石药,所以服后非但不能长生,相反还带来了人命夭折的严重后果。
  用丹砂、硫磺等石药炼成的丹药来自体外,所以人称外丹。鉴于外丹的炼制不易和效果的不如人意,长生家们又在烧炼外丹的同时,转而在自身中寻求习炼内丹的途径。从实质上说,习炼内丹的过程,就是气功养生的过程。
  汉朝的养生主要有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和东汉王充的(论衡)。《淮南子》阐述刘安的养生经验,以养德为大旨,以老庄为指归。书中《(原道训》指出,养生的大要在于德、静、虚、平、粹等“五至”:“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同而不变,静之至也;嗜欲不载,虚之至也;无所好憎,平之至也;不与物散乱,粹之至也。此五至者,通于神明。”“五至”的目的,在于“以中制外”,也就是用内在的理性采控制外来的诱惑。
  延至汉末,时代的养生成就集中地体现在华佗身上。华佗的养性之术,继承了庄子“熊经鸟伸”的法则加以光大,在实践中创立了千古不磨的动形养生之术——五禽戏。对于做五禽戏以求“难老”的原理,华佗继承《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蠢”的理论阐述道:“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不朽是也。”
  在主张动形养生的同时,华佗的养生之术还表现在服药养生上。漆叶青粘散是他传给弟子樊阿的一个除病兼有养生作用的方剂。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著名的养生家有嵇康、葛洪、颜之推、陶弘景等人,由于这些人多半信奉道教,因此这一时期实际上集中体现的是道家的养生长生之术。
  三国著名的诗人和音乐家嵇康,平生笃好老庄导气养性之术,著有《养生论》一篇。文中,他认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的方法,他在开解“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形、神彼此间的依存关系后,提出了既要“修性以保神”,又要“安心以养身”,从而使之“形神相亲,表里俱济”的方法论。关于修性、安心的具体途径,他主张要:“爱憎不凄于,忧喜不留于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同时,呼吸吐纳,服食养身等法,也是他所积极提倡的。有意思的是,他还积极主张“绥以五弦”的音乐养生法。“绥”是安适的意思,“五弦”是古代一种用来弹拨的弦乐器。在音乐的氛围里,人们情怡神调,万虑俱消,无论对于神和形来说,都有着明显的养和作用。
  《颤氏家训》是北齐颜之推的著作,书中《(养生》一篇,集中体现了颜之推的养生思想。文中,他主张从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喧,禁忌食饮,将饵药物等多个方面对身体进行调慑。同时,他还自我介绍道家叩齿的效验说:“吾尝患齿摇动欲落,饮食热冷,皆苦疼痛,见(抱朴子)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行之数日即便平愈,今恒持之。”
   这一时期南朝道家陶弘景的养生长生方法,也很有奇彩。这些方法,大多集中在他所著的《养性延命录》里。书中,他博采广收诸家养生经验,既主张闲心寡欲以养神,又主张导引吐纳以养形,此外对于饮食、房事等方面也多所述及。比如在房事上,他主张晚婚节欲,认为早婚用精过度,常易导致血气不足,赢瘦疼痛,四肢拘急挛缩等疾病的发生。
  隋唐时期,我国养生学继汉魏六朝糅合道家长生术以来,又引进了佛家的禅定,天竺按摩等法。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伟大的医学家和养生学家。他所著的《千金要方》卷二十七,是论述“养性”的专卷。卷中有《养生序》、《道林养性》、《居外》、《按摩法》、《调气》、《服食》、《黄帝杂忌》、《房中补益》等篇。在《道林养性》篇中,他提出养生家要经常练习“黄帝内视法”,其法:“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磐(古代石制敲击乐器),五色了了分明勿辍也。”同篇在述及居处时,他认为,居处“不得绮靡华丽”,只要“雅素净洁,无风雨暑湿”就可以了,原因是绮靡华丽的居处容易诱发人们“贪婪无厌”的心理,看来直到今天,孙思遵的这种观点,仍然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在衣服的脱穿上,他指出:“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着,令人发疮及风瘙,大汗能易衣佳,不易者急洗之。不尔,令人小便不利。凡大汗勿偏脱衣,喜得偏风半身不遂。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再如对于睡眠,同篇有云:“冬夜勿覆其头,得长寿。一按孔于不尸卧,故曰睡眠不厌取 (缩蜷),觉不厌舒。”凡眠,常常把头覆在被窝里睡。这样一夜下来,由于被中空气混浊,常可导致白天头晕脑胀,久而久之,难免对健康造成一定威胁。这里,孙思遵冬夜不覆头睡,使人长寿的说法,是完全符合科学的。又如他对睡着时要侧身屈腿,醒来时要舒展身腰四肢的论述,以及睡眠要先“卧心”,让心静下来,然后才“卧眼”等论述,也都合乎人体生理。
  《千金要方》的(房中补益)篇,孙思遵论述房事对人的补益作用,在主张房事要根据年龄适度而止的同时,还特别指出“抑忍”性欲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凡人气力自有强盛过人者,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致生痈疽。”“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然真正无可思者,则大佳长生也,然万无一有。强抑郁闭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损一而当百也。”孙思遵男女房中补益的这种观点,从健康男女的心理、生理视角出发,因此有着一定的科学价值。
  宋金元时期,我国养生术儒、释、道、医彼此影响融合,著述迭出,形成了一个百花争艳的局面。《太平御览》是宋代一部大型的官修类书,其中《道》部和《方术》部,辑录了大量宋以前有关养生长生的论述,资料极为丰富。
  宋代医官王怀隐等编著《太平圣惠方》,其中有关养生的论述,重点着落在药饵和食疗上。书中《食治论》说:“安人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道,乃凭于药。”再如宋徽宗时官纂的《圣济总录》二百卷,其书涉及道生的论述,好比金花遍地,随时可见。书中(神仙导引上)介绍“俯按山源”和“营治城郭”之法,很为别致。楚庄公时,市长宋来子洒扫一市,口里经常唱道:“天庭发双华,山源障阴邪。清晨按天马,来指太清家。真人无那稳,又以灭百邪。”
  原采手为天马,鼻为山源。捏时用左手第二第三指,捏两鼻孔下人中和鼻中隔孔交界之际。捏完后扣齿七遭,再用手掩鼻。俯按山源的养生原理是:“鼻下山源,是一身之武津,真邪之通府。守真者所以遏万邪,在我运摄云耳。”至于“营治城郭”,“(消魂经)云:耳欲得数按抑,左右令无数,使人听彻。所谓‘营治城郭,名书皇籍’。”
  宋代司议郎蒲虔贯所著的《保生要录》,多以简易而切合实用为主,如书中《调肢体门》介绍用以代替导引的“小劳之术”,就是随时可行,简便而易于推广的一种:“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故水流则清,滞则挎。养生之人,欲血脉常行,如水之流,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顿行不已,然后稍缓,是小劳之术也。故手足欲时其曲伸,两臂欲左挽右挽如挽弓法,或两手支拓如拓石法,或双拳筑空,或手臂左右前后轻摆,或头顶左右顾,或腰胯左右转,时俯时仰,或两手相足细细捩如洗水法,或两手掌相摩令热,掩目摩面。事闲随意为之,各十数过而已。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席消,无所臃滞。体中小不佳快,为之即解。旧导引术太烦,崇贵之人不易为也。今此术不择时节,亦无度数,乘闲便作,而见效且速。”
  元代王硅的《泰定养生主论》对于婚合、孕育、婴幼、童壮、衰老等人生各个不同生理阶段的摄生宜忌,都有所论及。作者认为,养生之法虽有多端,但修养德行则是统摄全局的。他说:“道圆则通而不执,故无所不容,而德行广大,志无不在也。何尝尽费诸事而然后谓之摄养哉?特消息否泰而行之藏之,量其才能而负之荷之。以不流于物,故谓之摄;以安其分,故谓之养。”作者的这种观点,确是十分有见地的。
  明清时期,由于历代养生经验的广泛积累,因此要有新的突破,深为不易。为此,反映在养生著作上的,多以汇集前人养生法则,重新篡辑为主。明代高潦{遵生八笺)汇编万历以前养生成就,分为清修妙论、四时调慑、起居安乐,延年却病、燕闲清赏、饮馔服食、灵秘丹药,尘外遐举等八个类别。其书特色在于把培养德行作为养生第一要义的同时,又从鉴赏书画,诠评花木盆景,以及“节嗜欲、慎起居、远祸福、得安乐”的角度着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养生的实际领域。
  龙遵叙《食色绅言》,是明代一部专门讨论饮食、色欲和养生关系的养生专著。胡文焕的 《类修要诀》,广收前人养生诗歌、格言如:“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也很别具一格。
明末陈王廷所创的太极拳是一种轻灵、圆活、以柔制刚的拳术,它将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主要拳理,达到健身养性的目的。太极拳自创始至今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锻炼手段。
  清朝人的养生著作,主要有尤乘的《勿药须知》,汪昂的《勿药元铨》,曹庭栋的《老老恒言》等。由于所著不多,所以相对显得零落。《老老恒言》是一本随笔式的著录,书中所记,浅显易行,切于日用。书中(晨兴)篇介绍老年人晒太阳的好处和注重点:“清晨略进饮食后,如值日晴风定,就南窗下,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谓负日子喧(背对阳光接受温暖)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过午阴气渐长,日光减暖,久坐非宜。”就是很切实易行的一种。
  现代人为了健康长寿,应很好地总结古人的健身养生之道,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杜绝不良生活习气——吸烟、酗酒、赌博,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逸适度,心情舒畅。总之,要用科学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