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的故事300字:中华网论坛十周年--中印边界争议起因与现状--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45:34

中印边界争议起因与现状

 

 

1:中印边界纠纷的根源——麦克马洪线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中段,长约40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西段长约650公里,从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脑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背景。 

 

英国种下中印边界纠纷的祸根 

 

过去,中印两国的地图一贯按照传统习惯线标画边界,两国人民亦遵守这条传统习惯线。只是在英帝国主义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以印度为基地,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这才逐步使中印边界发生了分歧。英印政府利用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的状况,对中国西藏和新疆进行侵略扩张活动,从而埋下了争执的种子。 

 

1911年,中国发生辛亥革命,西藏地方处于混乱的局面,英国殖民主义者认为这是向中印边界东段--从阿萨姆平原的边缘向喜马拉雅山进行侵略扩张的大好机会。于是,英印政府除了派遣“讨伐队”向中国这部分地区的部落种族进行武力镇压、金钱引诱以及所谓订立契约外,还派大批测量探险队,化装成僧人、商人、探险旅行者,窜入西藏东南部中印边境地区,偷偷地进行大量的侦察、测绘(偷测)等活动,为英印政府外务大臣麦克马惯画一条侵占中国西藏大片领土的所谓印藏边界线作技术上的准备。 

 

1914年3月,英国侵略者为了实现其侵略企图,施展阴谋手段,趁“西姆拉会议”之机,英国趁辛亥革命鼎革之际,策划中、英、藏三方会议,于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在印度北中西姆拉召开,企图把西藏从中国领土分袭出去,由于中央政府代表未在正式条约上签字,英国阴谋未能得逞。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及其助视尔诱惑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夏扎,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代表在德里进行私下秘密交易。麦克马洪等人以赠给西藏5000支枪、50万发子弹,支持西藏“独立”,帮助西藏赶走汉军等条件为诱饵,胁迫夏扎在秘密换文上签字,骗夺中国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1914年3月24日,麦克马洪在德里交给夏扎秘密换文,换文的附件以粗略红线划了一条划分印藏边界东段边界线的地图,要求夏扎在上面签字盖印。麦克学洪在换文中,对此图既没有文字上的描述,也没有说明是依据什么原则,条件画出的,而仅划在比例页为1英寸等于8英里的地图上。当夏扎在签字时,表现推委、迟疑不决,贝尔马上变了脸色,发脾气,夏扎在威胁利诱之下,在“麦线”图上签字。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员内维尔 ·马克斯韦尔曾指出:所谓“麦克学洪线,”是一九一四年西藏一个代表团与印度政府外交秘书亨利·麦克马洪爵土在德里所作的一桩未经授权的秘密交易的产物,麦克马洪以威逼利诱(表示愿意支持西藏反对中国中央政府)的手段,说服西藏人同意了一种边界线的划法--把边界线向北推移了大约一百公里(1987年5月英国《南方》月刊,载《中国藏学》1989年第2期)。 

 

麦克马洪划的这条粗略红线,西起不丹边境,向东伸延至西藏察隅。其范围包括西藏在南之门隅、珞瑜和下察隅三大地区,把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国的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约等于我国的渐江省,有着丰富的矿物、生物和水利资源)划归英属印度。划定后的印度东北边界,就从喜马拉雅山脚向北推到了喜马拉雅山的山脊。对于这条非法的“麦克洪线”,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后来,英国给西藏提出的两个承诺并未能实现,因此西藏地方政府对“麦线”也不承认。 

 

英国知道炮制这条“麦线”的非正义性,所以政府长期对此保密,不敢公开。然而,英国侵略者既作贼心虚,又贪婪成性,在时隔20多年后,于1938年又故态复萌,干起偷偷模模的不光彩勾当来,采取伪造证据、偷梁换柱的手法,重新出版1929年的《艾奇逊条约集》第14卷,篡改该卷中关于西姆拉会议的原始记录,伪造有关“麦线”内容,塞进该卷的西姆拉公议内容之中,重新出版该卷,而出版日期仍用1929年原版日期。这样,1938年印刷的标明1929年出版的《艾奇逊条约集》第14卷伪本中,出现了“麦线”秘密的非法文件。伪版本出版后,英印政府即下令把1929年的原版本大量销毁了。与此同时,英印政府在出版《西藏高原与周围国家的地图》中,第一次改变过去同中国主张的传统习惯边界线相同的画法,用“未经标定”的符号,画出了“麦克马洪线”。这样,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就炮制出来了。由此可见,“麦线”是非法的,失效的,但从此埋下了中印边境东段争端的祸根。 

 

在中心边境西段,1846年英国吞并查漠--克什米尔后,声称拉达克(原本属中国西藏地方政府管辖的地区,是克什米尔的一部分)应归英印政府统治。在未等清朝政府同意的情况下,便悄悄占领拉达克地区。后来,在标定拉达克和西藏的边界中,英国侵略者为了寻找一条侵略我国新疆腹地的捷径,于1865年派遣印度测量局官员约翰逊潜入新疆南疆地区,通过“勘察”,绘制地图,把阿克赛钦、摩河谷及喀喇昆仑山以北广大地区划入英属印度的克什米尔版图,即所谓“约翰逊线”。阿克赛钦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从不承认“约翰逊线”线,英印政府的势力从未进入该地区,也未在该地区行使权力或建立行政机构。 

 

英帝国主义在中印边境东段秘密炮制的所谓“麦克马洪线”,在西段围绕所谓阿克赛钦问题提出的边界方案,是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和新疆的产物。正如周恩来指出的;“英国企图抹煞中印之间长期形成的传统习惯线,用割裂中国领土、扩大英属印度领土的办法,来达到它的帝国主义的侵略目的。”

 

2:中国军队对印自卫反击战;

 

自从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中国人民赢得了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和平时期。中国第一代领导人雄心勃勃,要利用这个用千百万生命代价换得的和平,尽快建设一个强大的新中国。然而,就在这时,西南中印边境却进入极度的不稳定状态。

 

印度在中印边境推行“前进政策”,在东段用军事力量强占了传统习惯线以北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在中段强占了中国20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在西段硬把3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入印度版图以内,为此调兵遣将强行入侵,在我境内设置了10多个军事据点,不断挑起武装冲突,多次打死打伤我边防人员。1959年3月20日,印度总理尼赫鲁公开向中国提出将上述领土并入其版图的要求,这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政府的严辞拒绝。即便如此,中国政府息事宁人,仍坚持和平解决边界事端的原则态度。

 

1959年11月,中国政府最高层的决策会议正在杭州举行。中央指示我参加这次最高层的会议,中心议题是研究中印边界争端。朝鲜战争以后,毛泽东作出过明确指示,中央最高层研究外交、军事等重大问题和举行谈判时,一定要有军队的同志参加。他还多次亲自提名要我参加一些高级的决策会议。

 

参加杭州会议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彭真、胡乔木和我,自然,我是这其中的小字辈。会议主要讨论如何避免中印边界冲突和流血事件。会议首先由我口头汇报了一个时期以来中印边界不断发生的流血事件。并说明,中印边界的我方指战员已经到了怒不可遏的程度。然后提出了总参和外交部共同研究的避免中印边界冲突的几项措施。例如不许打第一枪,不许还击等等。毛泽东听着汇报,面色肃然地抽着烟。

 

当我讲到一些部队避免冲突的困难和一线指挥员的要求时,毛泽东摁灭了烟蒂,严肃地批评说:“我们有些同志打了几十年的仗,可还不懂得一个起码的道理:两军的边防战士一天到晚鼻子对着鼻子站在那里,手里都拿着枪,一扣扳机,子弹就会打死人,冲突怎么能避免呢?”因此,他提出实行隔离政策,双方各自后撤20 公里,如印方还不干,我单方后撤。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在这次杭州会议上,中央确定了避免边界冲突的隔离政策。

 

1959年11月7日,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致函印度总理尼赫鲁, 建议两国武装部队立即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脱离武装接触,同时建议两国总理尽快举行会谈。

 

但是,印度总理尼赫鲁竟拒不接受,反而认为中国软弱可欺,加剧了在中印边境进行的武装挑衅。在尼赫鲁拒绝我方建议之后,为了两国的共同利益和亚洲及世界的和平,毛泽东决定:中国部队单方面从中印边境后撤20公里。

 

1960年1月,我方又下令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即在我方实际控制线20公里内不开枪,不巡逻,不平叛,不打猎,不打靶,不演习,不爆破;对前来挑衅的入侵印军,先提出警告,劝其撤退,劝阻无效时,才依照国际惯例解除其武装,经说服后,发还武器,让其离去。

 

中国军队的这一系列措施,在国际舆论界反响强烈,普遍认为中国军队所具有的忍耐和克制,是着实让人惊叹的。

 

自从中国政府单方面命令军队后撤20公里,已快两年了。两年来,印度军队不仅没有丝毫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向中国境内进攻。1960年4月, 周恩来飞赴新德里,同尼赫鲁举行边境问题高级会谈,尼赫鲁态度无丝毫转变,再次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那是1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福建省大小的中国领土啊,中国政府岂能拱手相让?1961年,中国政府多次向尼赫鲁提出和谈建议,并实行隔离政策, 均被一一拒绝了。进入1962年,局势越发紧张起来。

 

6月,印度军队加快了武装入侵中国的“推进”速度,东段已越过麦克马洪线,进入西藏山南的扯冬地区。

 

截至1962年8月底,印军在中国境内部署了100多个据点。这些据点最近的距中国哨所几十米甚至几米远,形成“面对面”的对峙,有的楔入中国哨所之间,有的还插到了中国边防哨所背后来了。印度军队一步逼近一步,显然要打上门来闹事了。

 

1962年10月18日,由毛主席召集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会议,它将对中印边界问题作出重大的决策。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毅、贺龙、罗瑞卿、杨成武、张国华、王尚荣、章汉夫、乔冠华和我。

 

主持会议的毛泽东要乔冠华和我报告中印边境冲突的情况和各方面的反映。

 

我们汇报完,周总理接着发言,他着重分析了有关中印边境问题的形势,说明从各方面看我们不进行自卫反击不行了,因此建议立即进行自卫反击作战。会议在作了深入的分析讨论之后,一致同意周恩来的意见。

 

毛主席说:“多年以来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想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印度都不干。蓄意挑起武装冲突,且越演越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了,来而不往非礼也。俗话说不打不成交,也许我们反击一下,边境才能安定下来,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才有希望实现。但我们的反击仅仅是警告惩罚性质,仅仅是告诉尼赫鲁和印度政府,用军事手段解决边境问题是不行的。”

 

毛主席说完,会议便接着讨论中印两军的实力对比和能否打得赢的问题。

 

毛主席问张国华:“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呀?”

 

张国华肯定而自信地回答:“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得赢。”

 

毛主席说:“也许我们打不赢,那也没有办法,打不赢时,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们自己没有本事。最坏的结局无非是印度军队侵占了我国的领土西藏。但西藏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是世人皆知,天经地义,永远不能改变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夺回来。”

 

大家在对形势作了一番分析研究之后,一致认为战胜印军是有把握的。但毛主席一再提醒大家,我们没有同印度作战的经验,千万不可麻痹大意,一定要精心布置,打好这一仗。至于反击作战的方案,同意总参和张国华司令员共同拟制的计划。

 

根据总参提出的建议,反击时间为10月20日(即这次会议两天以后),前线总指挥为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

 

离开颐年堂,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立即乘飞机返回了西藏。

 

1962年10月20日,中央军委一声令下,我中印边境部队自卫反击作战全面开始。第一个晚上就把印军设在我军实际控制线以内的克朗前节、达旺、加勒万河谷、红山头等侵略据点,差不多一扫而光了。中路部队很快打到了达旺,消灭了印军第七旅,把旅长达维尔少将也俘虏了,这便是自卫反击作战的第一阶段。

 

10月2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三项和平建议。周恩来总理于当日致函印度总理尼赫鲁,希望印度方面对中国的三项和平建议作出积极响应。为了表示诚意,中国政府命令军队全线停止反击作战行动。

 

遗憾的是,尼赫鲁当天就拒绝了中国政府的和谈建议,在宣布其全国处于“紧急状态”的同时,又抽调了几个精锐旅包括印军的王牌部队到达达旺以南。印军的反华“英雄”考尔中将亲赴前线指挥,想和我们决一雌雄。我国边防部队被迫于11月16日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自卫反击战。

 

第二阶段的反击战打了三天,我军在东段西山口、邦迪拉、瓦弄地区先后击溃了进犯的印军,拔除了侵略据点,一直打到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印军溃不成军,总指挥考尔中将差一点当了我们的俘虏。

 

在两个阶段的自卫反击战中,共歼灭入侵印军3个旅及另3个旅的大部。包括死伤在内,俘获印军少将旅长达维尔、准将旅长霍维尔、辛格和季·普达维尔及以下8700余人。这时候印军早已成为惊弓之鸟,争相逃命。如果单纯从军事角度考虑,我军完全可以长驱直入,追歼逃敌。但考虑到我们惩罚印军的目的已经达到,党中央、毛主席决定立即停止进攻,反击作战的部队马上撤回到我军原来的实际控制线以北,并把俘虏和缴获的武器弹药、车辆、物资无偿地退还给印度。

 

11月2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从22日零时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12月中旬,中国军队缴获的武器、弹药、车辆及其它军用物资全部主动交还印方,俘虏的印军人员于1963年5月26日前全部释放回国。

 

3:印媒试图炒热中印边境争议;

 

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抵印度访问之际,印度学者与媒体除纷纷探讨双方经贸关系发展之外,也特别着墨双方的边境争议问题,似乎希望中国能够承认双方现行边界之外,再让出中国目前控制的克什米尔部分土地。

 

中国反驳指出,印度东北的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 Pradesh),是中国的领土,印度理应归还。显然针对印方最近在边境争议问题上咄咄逼人的态度,中国驻印大使孙玉玺在接受印度CNN─IBN电视台专访时呛声指出,中国的立场是,印度东北部的整个阿鲁纳恰尔邦,包括其中地理战略位置重要的达旺争议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拥有那块地的全部主权。

 

△△社报道,本周一晚间孙玉玺在CNN-IBN的一次电视访谈中表示,“你们所称的阿鲁纳恰尔邦的全部,都是中国领土。我们对全部这个地区拥有主权。”

 

对于印方希望胡锦涛来访时能够带来解决方案的架构问题,孙玉玺表示,以务实而言,中印边境争议由来已久,牵涉颇广,两国目前尚无解决此一问题的时间架构。

 

不过,印度外交部周二早上回击称,阿鲁纳恰尔邦是印度领土。

 

中印两国的边境龃龉,主要源自1962年的短暂边境战争,印方最终落败,并声称中国控制的新疆阿克赛钦地区(即印度西北边境的喀什米尔部分地区)是自己的领土,面积约38000平方公里,中国则认为印度控制的阿鲁纳恰尔邦霸占了中国90000多平方公里土地,导致边境争端至今未能解决。

 

4:

 

中印边界纷争解决并不乐观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在十一月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高峰会结束后转往印度访问,新德里方面已表明立场,希望双方藉此机会,以更大的努力解决延宕已久的边界纷争和推动彼此的亚洲战略联盟关系。北京也表示了积极的态度。但笔者判断,中印双方有争议领土的面积过大,这次胡锦涛访印仅能作良好姿态,难有实质进展。

 

中国拒承认麦克马洪线

 

在十四个接壤国中,中国已与其中十二个签订边界条约或协定,划定边界约占中国陆地边界线总长度的九成,目前尚余印度和不丹两国未解决边界纠纷。中印边界长约二千公里,分为东、西、中三段,双方争议地区约十二万五千平方公里。

 

中印边界一直没有正式划定,但是有一条历史形成的传统习惯线。二十世纪初,当时占领印度的英国殖民当局,要求当时的中国政府承认西藏独立,但被拒绝。英国殖民官员麦克马洪单独和当时的西藏官员密商,在中印边境划出“麦克马洪线”作为中印边界。这条线不但一直被历代中国政府拒绝承认,而印度方面实际上也没有执行。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才向这条线推进。

 

就因为这条线,中印出现十二万五千平方公里的领土纠纷,在东段九万平方公里,现均由印度控制;在西段三万三千平方公里,大部分由中国控制。印度实际占领九万二千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两个半台湾的面积。

 

一九六二年,中印两国爆发短暂战争,中国收复全部失土,但很快又退回到“麦克马洪线”。中印关系正常化后,为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两国先后于一九九三年九月和一九九六年十一月签订《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和《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二○○三年,两国总理任命特别代表,从两国关系大局的政治角度出发,探讨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双方经过五轮会晤,达成《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但这些都没有触及到边界的具体划分。

 

据《印度快报》报道,印度官方人士透露,北京已表示愿意在毗邻印度的西部疆界问题上展现若干弹性,但印度必须在毗邻中国的东部边界问题上有所让步,也就是印度应让出位于印度东北部阿鲁纳恰尔邦省的沙拉山口土地;不过该地距印度的达旺军事战略要地仅七十七公里,已遭印度拒绝。东部有争议面积达九万平方公里,北京如今只提出让出沙拉山口,可见中国的要价已经很低了,但印度仍不答应。所以,胡锦涛访印,相信对边境谈判帮助不大。

 

要求印度开放投资市场

 

印度现在由于占有有利地位,而且担心中国崛起后,谈判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急于要求中国承认现状。而中国历代政府都没有承认“麦克马洪线”,现政府也不会把九万平方公里领土扔掉。

 

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表示,在胡锦涛将要访问印度之时,中国方面敦促新德里取消对中国设立的不公平限制,要求印度进一步对中国开放投资市场。孙玉玺指出,中国的投资活动受到印度政府的限制,投资遇到困难。他举例说,印度当局最近在一个机场改建工程项目中,以安全理由禁止中国公司投标。目前共有一百五十多家印度公司在中国两千多个项目中投资,而在印度,只有五十多家中国公司打入印度市场。孙玉玺表示,这种不平衡的投资状况是印度政府的限制政策造成的。孙大使的话表明,胡总访印,中方要的是经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