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过与小龙女差多少岁:月经前期紧张综合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4:37:40
专家治疗简介 | 相关疾病常识>>月经前期紧张综合症  月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简介:在月经期前有不少健康妇女都有某种不舒服感觉和情绪改变,主要为盆腔沉重感,钝性腰背痛,头痛,乳房胀痛,全身乏力,疲劳,抑郁,神经过敏等,称为经前不适。以往只注意到本病的神经精神症状,故命名为“经前期综合征”。本病实际包括神经精神症状及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故称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其典型症状开始于月经来潮前7~14天,渐加重,行经前2~3天达高峰,行经后明显消失。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者有一系列精神症状,包括全身乏力,易疲劳,精神紧张,抑郁、忧虑、烦躁、神经过敏、失眠等。病情渐重。有些患者体重明显增加,严重者可达5公斤以上。常见手指)、踝部及眼睑水肿。另外经前期常有乳房张满感,有时疼痛严重,以至影响睡眠。检查有触痛性结节,系腺体及腺体周围纤维组织水肿所致。行经后水肿、疼痛消失。另外还可出现舌炎、颊部粘膜溃疡等粘膜病变。而食欲增加、嗜甜食、低血糖、手指震颤及性欲增加等症状也可出现。
  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与经前血注冲任血海,全身阴血相对不足,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有关。中医中药对调理女性内分泌失调紊乱、阴阳失调与脏腑功能紊乱有独到疗效。

经前期紧张症概述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的临床症状表现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的病因病理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中医治疗与饮食保养
 经前期紧张症概述  在月经前出现烦躁、易怒、失眠等一系列症状,而在月经后又消失者,叫经前期紧张征。此类症状多见于35岁以上妇女,或伴有不孕症、月经失调病人。仅少数病人症状较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经前期紧张征的病人,一般在月经来潮前7-14天开始出现症状,经前2-3天加重,行经后症状明显减轻,或者完全消失。常见的症状有精神紧张、神经过敏、烦躁易怒或优郁、全身无力、容易疲劳、失眠、头痛、思想不集中等。还有的病人出现手、足、脸浮肿。腹壁及内脏水肿而出现腹部胀满感,胃肠粘膜水肿出现腹泻或软便,盆腔水肿出现下腹坠胀或疼痛,乳房水肿而胀痛。水肿明显时体重比经期前增加许多。
  引起经期紧张征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情绪紧张、不愉快等精神因素或患有肝脏病及水盐在体内潴留有关。
  月经前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精神过分紧张,少吃盐,呆以预防和减轻症状。
  如出现水肿症状,可在月经前10天或出现症状后口服双氢克尿噻,每日25~50毫克,或每日口服氨苯喋啶100-200毫克,直到月经来潮。注意在连服上述利尿药5日以后应加服氯化钾。不可服镇静药,如鲁米那每次0.03克,每日3次,或者利眠宁每次10毫克,每日2-3次;每晚服0.2-0.4克眠尔通也可以谷维素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连服1-2个月,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作用;月经来潮前10天始口服碳酸锂,每次0.3克,每日3次,直到月经来潮止,能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水、盐化谢,有一定治疗作用。性激素及大量维生素A于经前14天开始服用,直至月经来潮。 TOP∧
 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的临床症状表现  不同程度乏力,烦躁,忧郁可最早出现在经前10~14天,嗜睡,不愿做家务,甚至无原因的哭泣或大怒。严重者不愿理睬家属与朋友,孤僻地卧床不起。常有乳房胀痛,小腹胀感,便秘。有的人在经前2~3天体重增加并有浮肿,有些人在经前注意力不能集中,健忘,判断有困难,行动不协调,因而为影响工作而感到烦恼,特别是头痛,可持续1~3天,使妇女感到难受。有的人在月经来潮后以上症状很快消退,也有人须延续到月经净时才消失。TOP∧
 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的病因病理  一、激素关系 最早认为本征的症状是由于雌激素过高和孕激素不足所致,因为检查这类妇女的子宫内膜组织时提示黄体不健,但是以后的研究发现本征患者的促性腺激素、雌激素与孕激素都未见异常,故认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常存在于有排卵型的月经周期中,可能是组织对孕激素、雄激素敏感性失常所致。因为当用人工合成孕激素治疗妇科某些内分泌失调疾病时,也可出现类似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症状。
  二、水份潴留 在许多本征患者中出现体重增加,钠盐增加。在正常月经周期中,黄体期醛固酮的分泌增高,有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妇女,她们的醛固酮排泄增多,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也增高,因此认为这种经前期症状可能是一种一过性高醛固酮的表现。醛固酮的增多可能是受到雌激素直接作用于肾脏或间接作用于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然后使水、钠潴留。继发醛固酮增多,使机体毛细血管水份漏出也增加,导致全身性水的潴留。
  三、催乳素浓度增高 催乳素有一定的调节渗透作用。自从人的催乳素被成功地分离以后,它与生殖功能的关系极为人们所注意。1974年提出催乳素的升高可能是致成本病的原因,不少作者支持这个意见,并证明具有一系列经前期症状的妇女,在整个月经周期中血浆催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乳房胀感、体液潴留使局部皮下水肿,用溴隐亭治疗可以凑效。近来又有相反意见,因为高催乳血症患者都没有类似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症状,而有症状的妇女血浆催乳素浓度与对照组相比,亦无明显差异。
  四、维生素B6不足 曾考虑维生素B6缺乏是本病发病的一个因素,虽然至今没有被确定,至少用维生素B6治疗可以促进过多雌激素的廓清,增强脑的单胺基生物合成,调节行为与情绪。治疗的临床反应差异很大,有人感到明显有效,有人则不见改善。
  五、β内啡肽(β-endorphen)学说 现在认为内源鸦片系肽也有月经周期性变化,因此考虑是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变化。因为内啡肽可抑制中枢胺系统,导致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的释放减少,并产生情绪改变,内啡肽也能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当内啡肽抑制剂naloxone作用于内啡肽受体时可改变LH的分泌。在早期卵泡期naloxone可不引起LH水平上升,因为此时内啡肽所起的抑制作用最小;相反的在晚期卵泡期,促性腺素水平是正常偏低,naloxone可增加血中LH浓度,设想此时内啡肽抑制促性腺素释放的作用最大。
  以上发现可能是孕激素单独或与雌激素合并时能增强中枢内啡肽的活性。内啡肽作用的变化可影响精神、神经因素,表现为经前期紧张症。内啡肽抑制生物胺系统,减少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释放结果产生疲劳,抑郁感。如突然把内啡肽的抑制抽去,月经的来潮即伴有神经过度敏感,烦躁,易怒,对一切产生厌恶情绪。内啡肽在黄体期能抑制PGE1,使水份潴留,肌肉活动力降低。当内啡肽的抑制作用突然消失或减退时,就增加前列腺素活性,表现为大便频稀。TOP∧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中医治疗与饮食保养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妇女在经前出现一系列精神和躯体症状,随月经来潮而消失的一种疾病。临床以 经前7~14天出现烦躁易怒、精神紧张、神经过敏、浮肿、腹泻、乳房胀痛等一系列症状,并随月经周期性发作为其特点。本病的发病率可达行经者的50%,以20 ~30岁之间患病率最高。城市妇女及脑力劳动妇女多见。每个人表现症状不同,病情有轻有重,轻者可以忍受,严重者影响工作和生活。
  本病发病的确切原因尚 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雌激素/孕激素比值升高,②与β内啡呔有关,③催乳素浓度增高,④前列腺素过多,⑤心理因素。不同的患者可能是由于上 述不同的因素导致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发生。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中医病机与治疗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在古医籍中无此病名记载,但其临床症状包括 在中医的“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泄泻”、“经行 浮肿”、“经行眩晕”、“经行口糜”、“经行风疹”、“经行乳房胀痛”、“ 经行情志异常”等病症中。
  《女科百问》中有“经水欲行,先身体疼痛”的记载 ;《叶氏女科证治》云:“经来遍身浮肿,此乃脾土不能克水,变为肿”。
  本病临床以经行前后出现浮肿、泄泻、头身疼痛、乳房胀痛、发热、眩晕、口舌生疮 、皮肤瘙痒、起疹块及情志异常等为其特征,症状复杂多样,可单独存在,亦可两三症同见。
  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与经前血注冲任血海,全身阴血相对不足,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有关。
  中医中药对调理女性内分泌失调紊乱、阴阳失调与脏腑功能紊乱有独到疗效,药物调理中医治疗内分泌失调主要通过调理气血、化瘀散结、补益冲任着手,调理女性各脏器功能,从而调节内分泌,消除体内瘀积,使雌、孕激素的分泌水平趋于均衡状态。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饮食治疗和保养:
  1、加强运动锻炼:可做中等度、规律性的需氧运动锻炼。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量要根据自身体力,如办公室工作者,开始锻炼宜采取散步,用轻快步调走2-3公里,每周4-5次,渐渐增加运动量。最主要的是持久、规律的进行,可减轻抑郁症状。
  2、调整饮食结构:合理增补矿物质(主要为Ca、Mg)、维生素(主要为维生素A、B6及E),增加碳水化合物,减少糖、盐、咖啡因及酒的摄入。
  3、减少对外界的应激反应。
  4、改变昼夜生活节奏。
  5、中医药物治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