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8的手机功能:全球华人为何疯“闷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06:09
联合早报林琬琲报道,晚间10时后拨电到新加坡找朋友,电话一接通,线路两端的背景声音突然隔山跨海汇成一体:“解闷、救台湾!”同个时候,千里之遥的不同地方,在看着同样的节目。

  中天频道的《全民大闷锅》,一个台湾政治模仿节目,谈的是与我们不直接相关的课题,对政治进行我们不习惯的调侃和嘲讽,它凭什么掳掠遥远岛国观众的心?并且在全球华人地区,尤其中国大陆内地,掀起波澜?

   记者走进“闷锅”,看工作团队怎么将荒腔走板的台湾乱象玩成特殊的台湾幽默文化;不只为抑郁的台湾社会带来欢乐,也让海外其他华人社会,借外来的快感解了各自的闷。

    话题女王许纯美让小男友打得破相,晚上“许纯镁”成了“总统府就是你家”单元座上宾;“陈水匾”为了感谢“阿镁”闹家暴把民生寓所的媒体都骗走、让女婿终可出门透气,要力挺“阿镁”竞选台北市长,还准备了吉普车和枪手让阿镁“投票日前拜票中弹、隔天笃定当选!”

  将社会上光怪陆离的现象、事件和人物放大,通过卡通式模仿表演重新包装呈现,配合当下最热的话题,接受观众现场call in,寓嘲讽于搞笑,这正是中天频道《全民大闷锅》所展现的独特的台湾政治幽默。自2004年9月启播以来,举凡政治、演艺、商企、文化、学界;从陈水扁到朱镕基、从王菲到许纯美,一个都不放过,通过个性化模仿,让“假人”代“真人”说“真话”。

  节目获观众普遍认同,平均收视率挤进所有频道同时段的第五名,去年底获封金钟奖最佳综艺节目后,更开始引起国际媒体注意:日本、大陆相继报道,更跃上了美国CNN,被誉为华人社会独一无二的政治幽默节目。

政治嘲讽节目20年前已有

  但台湾政治模仿秀并不是因“闷锅”才一夜爆红的,二十几年演变,恰恰是台湾社会和政治演进的写照。有电视鬼才之称的制作人王伟忠早在20年前就开始制作政治嘲讽节目,却因社会尚未摆脱威权氛围而不断面对政治打压。随后政治解严、传播媒体急速发展,当时在TVBS任副总的王伟忠开创了《2100全民开讲》政论全新格式,开放让观众来电开讲,也掀起call in风潮。

  但政党轮替前后,台湾蓝绿对峙和竞争开始激化。“媒体为争取收视率选择站在绝对的立场,call in节目越做越对立,渐渐没有了中间的声音,变成纯粹是政治人物和媒体在卖口水,造成社会的困扰和盲从。这对独立思考不是好事。”

  当时已离开TVBS自组公司的王伟忠,决定搞个《2100全民“乱”讲》新节目,拿《全民开讲》开刀,在同个时段以同样格式模仿同样人物“乱讲”一通,借以嘲讽call in政论节目的变质与失焦。《全民乱讲》开播后大受欢迎,收视还超越《全民开讲》,在当时肃杀的政治氛围中呈现独树一格的“政治趣味化”气象,也为日后延伸发展成《全民大闷锅》奠下基础。

  如果说《乱讲》重点在嘲讽媒体和政治人物的口水,《闷锅》的定名则更清楚地将关注点界定在老百姓身上,要体现台湾民间在政治恶斗下喘不过气又无能为力的郁闷,“但不选择激烈的情绪性宣泄,而是通过活泼新颖的娱乐手法,以幽默舒缓和解闷”。

  负责节目统筹重任的孙乐欣(28岁)坦言:“采取反讽、幽默方式让大家理解政治,其实必须多一层逻辑、从政治里面寻找幽默,这个很难。但观众为什么要看闷锅?就因为它是当前唯一能让观众放下戒备、轻松看政治的节目。”

除魅化不等于丑化

  台大社会系助理教授李明璁分析,《闷锅》并非毫无政治立场,例如以深绿独派名嘴汪笨湖节目《台湾心声》为蓝本的单元“我就是爱台湾”,从颜色、布景、人物制服、旗帜徽章、口号的设计,将汪笨湖现象比照成纳粹时代的“民粹主义”,隐含了制作单位的立场和批判态度。“有趣的是,这个批判却是以不那么紧张的方式去表达,比起同个时段喊打喊杀的政论节目,反而使台湾政治的冲突和对立获得相对健康的缓解。”

  政治嘲讽的另一重意义是,将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政商名流平民化。李教授指出:“威权统治会把领导者神化,而政治嘲讽却非常有效地彻底解构神话的光环和魅力,将高高在上的政治领袖‘除魅化’;这其实是民主自由化的一种自然展现。”王伟忠简而化之:“让老百姓相信政治人物不是神,人民仍有相对的幽默力量去制衡他。” 

  但除魅化不等于“丑化”。演员郭子乾形容,“不是美丑的丑,是小丑的丑”,将人物“卡通化”,使政治人物变得可爱亲民。例如民进党丑角立委林重谟和王世坚,经邰智源模仿后反而形象加分,不那么惹人厌,这也是一种化解政治纷争和仇恨的根源。邰智源则认为夸大人物特性还可能激发人物的自省:“所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就像政治人物的照妖镜、开心的照妖镜,让他们看看自己的嘴脸,咦,原来自己就是这副德性!那其实也蛮有意思的。”

  政治人物“除魅化”伴随而来的“亲民化”,反而让原本相斥的政治权威和政治嘲讽找到契合点。

“闷锅”未受过高层“关切”

  《全民大闷锅》开播至今未受过任何高层的政治压力。“有时候倒还希望有人来‘关切’,说不定可以炒新闻拉抬节目知名度,但从来没有,连一通电话都没有,更别说什么‘特别交代’,或批评你怎能这么演。这其实正体现台湾政治的自由、言论的自由。”孙乐欣说着,难掩自豪感。

  政治权威和媒体之间的相互信任,也是演艺空间不受干扰的重要基础。王伟忠和闷锅团队在制作节目时有自己的底线:“不打落水狗、不逼人上墙角、一入司法程序就不碰;宗教、动乱、天灾人祸,也不纳入嘲讽搞笑话题。政治人物知道我们的标准,也因此很放心。”尽管如此,王伟忠仍坚持,政治嘲讽和政治权威之间必须保留基本界线,除非是公益性或娱乐助兴活动,否则他不主张演员为政治人物站台,尤其选举时期。

  郭子乾则认为很多政治人物、包括媒体记者喜欢看“闷锅”,因为节目提供了另一个思考空间。“同个政治课题,我们拿到节目中来讨论,会从人民的角度去看,这些问题老百姓会怎么想。今天你是立法委员,从政治人物的思维看问题,在立法院据理力争,但其实老百姓并不是这么看的。闷锅的另类讨论,经常会给人不同启发。”

  但对于政治模仿秀过度膨胀,学者是有隐忧的。李教授说:“过度的政治模仿秀,尤其当参与者对政治的关心、投入和思考程度未必都很深入,过程中其实是以嘲讽至上的方式消费掉人们对政治的想象、价值或者信任;对于相对理性的、信念式的古典式关怀,等于整个放掉了,变成不是‘全民开讲’就是‘全民乱讲’,却没有‘全民好好讲’。”

  而在台湾高度“做秀化”的政治生态中,政治模仿节目越受欢迎,越使政治“做秀”有了正当性和需求性:“只要你肯做秀,你就有被模仿的价值,也就能增加曝光机会。这将使一些认真平实、只懂得默默做政策研究的问政者,空间更形压缩。对政治生态发展未必健康。”

  王伟忠坦言,台湾确有太多乱象,也正基于台湾社会的荒谬性,才给了“闷锅”存在的养分。然而,用他的话形容,“幽默是需要智慧的”。模仿者能够以嘲讽逻辑解构政治威权、温而不激地传达批判信息,而被模仿者又能够以自嘲心态、宽而待之乃至慎而省之;台湾政治幽默文化一路走来所建立的肚量、胸襟、自信和智慧,何尝不正是一个成熟社会演进的过程?

成了“两岸交流”桥梁

  今年2月14日情人节,大陆的张铭清和台湾的“张名清”,在北京相会;“张名清”送张铭清一尊陶泥小佛像,张铭清回赠“张名清”一幅对联“智者乐水、源远流长”,还说:“谢谢你帮我打知名度!我是不是该付你广告费?哈哈哈!”

  因为“全民大闷锅”的“张名清”,让大陆国台办前发言人张铭清成了在台湾最“红”的大陆官员。没想到的是,也因为“张名清”,让“闷锅”开始受到大陆对岸注意,成了“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

  王伟忠说:“张铭清是大陆当局的台湾事务对外发言人,对台湾很重要,而人物本身也有他的特性,山东人,个性爽朗、眼神犀利、说话铿锵有力又毫不迂回,很有模仿的价值。”

  饰演“张名清”的邰智源形容角色还有“借刀杀人”的作用:“借人物表达大陆官员对台湾其实非常了解,所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哪怕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无论政治、社会、娱乐各层面,都能头头是道,虽然他连一天都没来过台湾!而且,借大陆官员的嘴来嘲讽台湾的乱像,也可以骂得过瘾一点!”

  继“国台办”单元大受欢迎之后,“闷锅”继续推出其他大陆角色,包括外长李肇星、超女李宇春,引起了对岸民众的兴趣。结果,在大陆地区尚未有电视台买下播映权之前,“全民大闷锅”已通过卫星小耳朵、经由粉丝即时将每集节目上载到网上,使“闷锅”热潮迅速沸腾开来:新浪网等多个网站设立“闷锅”专页、开辟讨论区;新华社《南方周末》等官方媒体也做了专题报道。

  根据中天电视提供的资料,节目在美加、欧洲、日本、纽澳、新马菲柬越、乃至马绍尔群岛、中东半岛电视台,都有播出,几乎是有海外华人的地方,都知道有《全民大闷锅》这个节目。

  对节目的海外回响,李明璁教授持观望态度。他认为大陆和海外观众喜欢看,一方面是关注台湾政治,另一方面也抱有一种看笑话的心态。“从节目看到台湾政治的荒谬,看到陈水扁天天被修理,海外观众像看小丑一样,觉得有趣,还可能有点幸灾乐祸。至于它会不会造成后续启发,还得看观众在笑过以后能不能反过来思考自己的社会,愿不愿意从单纯地消费台湾闷锅,提升到有可能转化为生产本土闷锅的动力。这点尚待观察。”

  但节目无心插柳的影响,其实已经发酵。郭子乾说:“世界见识到台湾是怎么样一种社会,例如在大陆内地,政治笑话大概和黄色笑话一样是言论禁忌;在新加坡,同样会觉得不可思议,怎能在电视上大开政治人物的玩笑?天天骂总统最后还得奖?”

  就有大陆网民在网上发表言论:“原来中国人也可以这样广而告之地嘲谑、漫骂政府,令人感觉新鲜、爽气!”,“被压抑的国民也想找个冷僻处透口气;内地人看‘闷锅’,若也感到闷,那就对了。”

  从大陆官员和台湾模仿演员喜相逢、网上的热烈讨论、乃至官方媒体的跟进报道,都从不同层面显示“闷锅”在大陆激起的点点星火。王伟忠观察到对岸开始有了模仿秀,“现阶段是模仿明星,接下来很可能模仿社会人物,例如大腕啊;政治方面,应该会从地方政府人物做起。我预见到会有相应的变化。”

制作人:不排除模仿新加坡人物

  同样的效应,会不会也在其他社会发酵?年轻制作人孙乐欣对新加坡有个敏锐的观察:“新加坡人好像对自己的政治从来没有很热衷,可是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却非常热衷,例如爱看闷锅,对台湾政治动态跟得很紧。其实,无论是新加坡、大陆、美国、或者任何一个地方,希望‘闷锅’可以让观众发现,幽默是可以接受的,而接受幽默也是一种智慧。”

  “闷锅”会不会考虑也“捞过界”,模仿新加坡人物?他说不排除,只要在台湾有足够新闻性,例如新加坡歌手、甚至内阁资政李光耀。在王伟忠眼中,李资政可是个绝对“趣味性”人物:“律师性格,很喜欢管事;特别有意思的是,一直很关心华人社会,像个老华侨的情绪……小郭(郭子乾)可以演,就演成家里的李大伯啊,看两边天天在吵,就开始唠叨:‘怎么老是吵啊,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啊……’有趣有趣,一定会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