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yy如何更换账号:武汉赋并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1:30:41
武汉赋并序
甲子重阳,予访友至汉。遇浅犁,子修,野墨。聚间分字和韵,散饮闲聊。俯仰之间,甚是得意。快慰之余,乃询师鹏事。得小感初愈,飨歇憩园。于是携友,呼涌而去。憩园有湖,中生微屿。岐山碧柳,湖光潋滟。时有掠鸟侵波,时有翔鱼浅跃。九月黄昏,清风送爽。于是移席入船,随波逐流。子修执橹,浅犁着槁,予同野墨偕师从席也。游船沿堤而行,朔风随心而至。远则岐山举日,近则倒柳迎波。啼莺戏水,鱼逗残荷。子修摇橹轻唱,浅犁着槁浅歌。师鹏兴至,陡生感概,曰:“夫盘古开天,鸿蒙伊始。想远古荒蛮,念今日锦簇。实我辈之幸,后世之福矣!”野墨喟曰:“乱世兴兵,朝嗣无纲,所以颓败;盛世兴人,政通则活,所以锦绣。话神州千年翻覆,窥三镇一斑可知也”。师鹏亦曰:“噫!千年翻覆,三镇一斑。事可知其侧而避其全也!君不见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人物风 骚,灿若星辰。然欲事盛鼎,亦须三合也(1)!孰能知邪?”子修尝言,浅犁疾曰:“上生斯域,使之为镇。北望金陵,南控湘粤。迎巴蜀而江流奔涌,出陕甘而汉水纡回。既置山野,复俱江河。倚大别兼得地杰,纳湖海所以人灵。百转成衢,而通九省;枢纽上下,兼顾南北。三镇分野,独具风 骚。此其地利,是可乎?”师鹏颔首,啜酒临风。捋须而笑,复谓予曰:“君望三镇,高楼栉比;花海树林,一团锦簇。犁言地利,君可知史事乎?”予误野墨,迟思缓言:“然史事澜沧,人文烂漫。权谋三国,龙盘一隅;修武止戈,宏运昌远。汉水艰险,肆虐奔腾;两水交汇,而立汉口。古木苍朴,琴台庄穆;却月犹在,古树晴川。闻琴台余韵,音犹在耳;望却月高墙,战马仍酣(2)。朔三镇古史,浩如烟海;然朔根求源,唯汉水北岸也”。(3)望师而顿,旋复复曰:“三镇之先,所以北岸。盖东汉初始,择高而栖(4)。环百八十步,高六尺有余。形满月而缺,故名偃月垒。聚众而居,是以为镇。继而喧哗,次第交争。于是烽烟迭起,倾囊整葺以御。但见鞭驱十万人,版筑飞尘埃。景象之阔,弱长城之巨;意象之大,比愚公之艰。夫复环伺,衍而不绝。城市之间,渐次交杂。始有集市,乃生三镇。此其先象,而具其雏也!”墨默久矣,遽而晃首,徐曰:“昔闻汉史渊博,皆发北岸。今得君语,伏惟照鉴矣!然地分南北,人文各异;水有阴阳,兼施四方。想江城一脉,楚国故地(5)。踞中原,通七省,一江三镇并立;况武艺,多骚客,历来文武并举。翘首龟山,遥望长蛇。芳草萋萋,晴川历历;黄鹄杳杳,古楼切切(6);望高山流水,得琴台古韵而识知音(7);聆梵音独唱,品归元洪钟以对人生(8);泛舟湖畔,假清风笑对人间百态(9);极目楚天,唱离骚感喟楚史深远(10)。此天下圣境,无不引人入胜矣!”师鹏则曰:“逸夫言其史,点面具到;野墨道其景,简而犹精。况乎楚源深邃,岂止些些耳?君不闻史海巨澜,皆惊武汉乎?自黄祖伊始,踱步筑城,规模初现(11)。继而孙刘,争盘夺地,武治国昌(12)。东西交流,南北易货。市邑雄富,列肆繁错;东南巨镇,竞起烽火(13)。吏治更迭,所属无常。至元治,控湖广,始得两省都会(14);伤红巾,乱盛世,也曾一时称帝(15)。彰洪武,得楚王,独胜江南一隅(16);幸袁瑁,筑长堤,启商贸先行之势(17);恨敬轩,多悖逆,毁百年强盛之基(18)。叹赤县春秋,命途多舛耳!”师鹏恳切,语渐卑微。予持之而息,子修则徐曰:“师言明前,吾遂清后(19)。康乾盛世,三镇欣蓬。居民填溢,货物山积。仕贵履辙,商贾辐辏。然所处要冲,荆襄咽喉。经略之地,而得名武汉矣(20)!此后经年,战乱迭起。城垣荒芜,饥蜉遍地。日隐月沉,举国鸣哀。然物极必反,大乱兴正。天赐辛亥,首义武昌(21)。红楼一声响,赤县换新颜。帝制崩塌,而华夏生辉也!”嘎然抑止,倏而沉寂。湖光熠熠,飞烟缥缈。望城间喧闹,已不见纤尘。野墨环曰:“国乱既去,何必哀呼耳?国之不国,人皆痛之。国之盛国,人皆贺之。此人之常情,匹夫之责也!君不见泰山之东,晓月连云吞雾去;长江之水,奔流到海复还来。武昌首义,废除帝制。鞭驱鞑奴,激进中华。自此日新月异,气象万千。望两水三镇,大气恢弘(22)。江宽水阔,交通三镇。一挂长虹,九省通衢非故事;过江之隧,分流纳律改弦张。经济蓬勃,市场繁荣。往来之客,莫不匆匆。鼎盛如斯,总康乾亦难望矣!”“况乎政通人和,上下安定。目及之处,无不惊诧也!望北岸,古朴典雅,浓妆淡抹总相宜;眺武昌,沉稳内敛,治政中心呈新貌;叹汉口,新潮时尚,衔领经济通四方。斯是三分,各展所长;亦为一体,其头并进。嗟乎筚路蓝缕,所历凡多。幸得国策英明,治政有方。于是推陈出新,日新月异。此时此势,不过一甲子耳!假以时日,重回旧地。君无离别两三日,当惊世界殊之感乎?”师鹏激扬,横须掠面。惟湖风习习,明月当空。世界空灵,然吾辈有所思耳。注:(1) 然欲事盛鼎,亦须三合也:三合,指天时,地利,人和。
(2)望却月高墙,战马仍酣:武汉城区最早城池是建于东汉末年于今汉阳的却月城、鲁山城,和今武昌的夏口东汉末年,军阀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于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
(3)欲朔根求源,唯汉水北岸:古有水北为阳,山南为阴之说。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故名汉阳。汉水北岸指汉阳。
(4)盖东汉初始,择高而栖:东汉戴监军始筑。城周回180步,高6尺,形如却月,故名,亦名偃月垒。
(5)想江城一脉,楚国故地:江城: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自此武汉得“江城”别名
(6)晴川奕奕,黄鹄切切:晴川。指蛇山的晴川阁。黄鹄:指龟山的黄鹤楼。
(7)望高山流水,得琴台古韵而识知音:此句指古琴台,
(8)聆梵音独唱,品归元洪钟以对人生:此句指归元寺
(9)泛舟湖畔,假清风笑对人间百态:此句指东湖
(10)极目楚天,唱离骚感喟楚史深远:此句指楚天台
(11)自黄祖伊始,踱步筑城,规模初现:东汉末年,军阀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于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
(12)继而孙刘,争盘夺地,武治国昌: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争夺荆州,于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今鄂州),更名为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
(13)东西交流,南北易货。市邑雄富,列肆繁错;东南巨镇,竞起烽火:明成化十年(1474年)汉江改道从龟山北麓入江,汉口方才脱离汉阳独立发展,嘉靖年间在汉江新河道北岸形成汉口镇,来自各地的商贾纷纷前来经营,当时汉口货物山积,居民填溢,商贾辐辏,成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和中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明末汉口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故有“货到汉口活”一说。
(14)至元治,控湖广,始得两省都会: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武汉首次成为省级行政单位的治所。
(15)伤红巾,乱盛世,也曾一时称帝:红巾,红巾军。元末时红巾军领袖徐寿辉曾将其天完政权国都迁至汉阳,号称天完国。
(16)彰洪武,得楚王,独胜江南一隅:洪武:朱元璋。楚王:朱元璋的六子朱桢。朱元璋攻克武昌时,第六子朱桢出生,后朱桢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扩建,成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
(17)幸袁瑁,筑长堤,启商贸先行之势:明崇侦八年(1635年)汉阳府通判袁瑁在汉口修筑了一条长堤(西起硚口-汉正街,东迄堤口-四官殿,即今长堤街),长堤以内即汉口早期镇区。
(18)恨敬轩,多悖逆,毁百年强盛之基: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自称八大王。明崇祯十六年jqk1643年]春,张献忠破武昌城,火焚楚王府,自此后楚王府再未重建。
(19)师言明前,吾遂清后:明前,明朝以前。清后,清朝以后。
(20)经略之地,而得名武汉矣:咸丰年间,湖北巡抚胡林翼首次在奏函中使用“武汉”两字,即指武昌、汉阳两府。
(21)天赐辛亥,首义武昌: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建立湖北军政府,脱离清朝,定国号中华民国,此时武汉成为革命中心。10月18日,革命军和清军在汉口、汉阳爆发阳夏战争。11月30日,清军败退,火焚汉口街市四天。
(22)望两水三镇,大气恢弘:两水,长江,汉江。三镇,武昌,汉口,汉阳。
10.9.7于舍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