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输入法图标不见:猫扑Hi - 浏览日志 - 必修三训练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43:07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著名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一文中写道:“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天行有常”

  C.“天人感应” D.“存天理,灭人欲”

  2.(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售农用》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材料表明

  A.宋代开始出现定期举行的草市 B.宋代草市开始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C.宋代草市方便了民众的生活 D.宋代草市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

  3.观察下列两幅近代民族工业分布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B.民族工业的地域分布具有不平衡性

  C.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D.民族工业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4.阅读民国初年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旧式婚姻情况 新式婚姻情况 1.父母之命、煤妁之言;2.问名(互问庚帖卜之);3.会亲(即订婚);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俗称“过大礼”“恭迎娶”);6.过妆(送嫁妆);7.娶亲;8.回门。 1.自由恋爱;2.订婚;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 A.出现自主平等的婚姻观念 B.婚姻礼仪由繁琐到相对简单

  C.婚礼变化深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 D.新式婚礼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

  5.1912年5月,梁启超在《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中说:“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这一观点主要表明 A.君主立宪成为必然选择 B.民主共和道路根本行不通

  C.清朝统治成为众矢之的 D.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6.不同时期签署的条约和文件,见证了中国外交的变迁。下列各项不成对应关系的是

  A.《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C.《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中美平等贸易关系建立

  D.《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7.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B. 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D. 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尊重

  8.1949年初,三大战役取得胜利,解放战争胜利在望。当时有党外人士认为, *** 也难以走出“历史周期律”(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毛泽东认为中国 *** 人能够走出“历史周期律”的根本保证是 A.组建联合政府 B.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建立统一战线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9.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 时期 主题词 “一五”(1953-1957)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B.中国 *** 治国方略日益成熟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不断加快

  10.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祖国统一”的图片展。按时间先后图片展出的顺序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②④③

  11.2009年7月26日,县域经济百强县在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上出炉,江苏省共有27个县(市)上榜,在前10名中占据7席,其中江阴市居首位。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得益于

  ①开放14个沿海城市 ②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③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④设立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1906年5月,清政府派载泽等人出洋考察宪政,他们在《考察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清政府准备效仿罗马的法律体系 B.罗马法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罗马开启了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 D.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学的渊源

  13.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指出“如果每个人有他自己的财产,幸福是不可能达到的。当每个人可以假借法律去拼命捞钱,那就不管一个国家有多大的财富,所有的财富总是落在少数人手里,被他们分掉,其余的人就变成穷困不堪。……因此,我深信,只有完全废止私有制度,财富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有福利。”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人若拥有私有财产,就不可能有幸福可言

  ②财产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万恶之源

  ③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

  ④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是消除私有制的根本途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下列图片反映了世界历史的重大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中世纪的世界 19世纪后期的世界

  A.新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B.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C.近代航海技术的巨大进步 D.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15.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 B.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

  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16.1689年颁布的英国《权利法案》和1875年实施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都规定

  A.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B.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C.政府首脑由民选产生 D.国家元首可以解散两院

  17.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打开了苏联改革的闸门 B.缺乏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C.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 D.暴露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8.197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教育部明文规定,中学生物学课本除进化论外,还必须有神创论内容,而且两者的页数要各占一半。南卡罗来纳州官方教科书上竟然不准提“进化”的术语和“达尔文”的名字。这说明

  A.进化论观点存在严重缺陷 B.进化论并未成为科学界的共识

  C.神创论仍是当今社会的主流观点 D.科学知识的普及任重而道远

  19.互联网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下列有关互联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出于与苏联争霸的需要,在20世纪60年代末最早建成全球信息网

  B.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显著标志

  C.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的出现与互联网的发展密切相关

  D.互联网给人类社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但也给信息的传播和管理带来挑战

  20.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下列各项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 浪漫主义美术注重个人情感,抨击近代工业社会的弊端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了作者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情绪

  C. 印象主义绘画借助了当时经济和科技领域的新成就

  D.《格尔尼卡》追求光和色的效果,是绘画技法上的革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题13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

  21.(13分)阅读下列材料:

  下表是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甲组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于丞相地位的官员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 职位 所享有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 清代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上传下达,备皇帝顾问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乙组 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丙组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顾炎武《亭林文集》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明清之际批判理学的新思想,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请回答:

  (1)上述三组结论,哪一组有明显错误?试阐述你的理由。(3分)

  (2)其余的两组结论,哪一组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哪一组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请分别说明理由。(6分)

  (3)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处于资本主义的前夜”,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当时中国未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4分)

  22.(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每年约有500箱鸦片流入英国,而运到中国的鸦片有两万箱,最后达到八万箱。年轻的格拉德斯就鸦片贸易曾发表过人道主义的言论,但这种言论被后来要求治理英国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出现的罪恶的呼声淹没了。

  材料二 根据西方人的报道,中国的开放只不过是一种中外联营……外国人得出一条在中国活动的基本规律:没有中国人的支持,什么事也干不成。从一开始,鸦片贸易就是中外联营的行动,中国人对鸦片的需求远胜于兰开夏的纺织品,由此出现了超乎外国人想象的鸦片销售网络。 材料三 鸦片贸易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白银大量外流。白银外流造成银贵钱贱,直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18世纪末,一两白银换铜钱一千文左右,到19世纪30年代后期,上涨到一千六七百文。按清政府规定,完粮纳税须用白银,因而劳动人民实际要多交60%的赋税。……鸦片泛滥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大量的白银外流,银价上涨,各地税收困难,拖欠的赋税也就日益增多,国库储备越来越少,清政府的财政陷入困境。 ──以上三则材料均选自[美]费正清著,傅光明译《观察中国》

  材料四 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就中国历史而言,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可视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界标,因为自此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探索已开始,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现代化过程便可称之为近代化过程。

  ――乔志强、行龙《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关于鸦片贸易的人道主义言论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后来这种言论“被淹没”的真实原因又是什么?(5分)

  (2)材料二认为鸦片贸易“是一种中外联营的行动。”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3)据材料三、四,从文明史角度阐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客观影响。(4分)

  23.(14分)全球史观认为,“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请回答:

  (1)结合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有关史实说明“西欧中心论”的历史依据。(6分)

  (2)二战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趋势对西欧国际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在早期工业化进程中,西欧曾面临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当今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这些问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此谈谈你的对策。(4分) 24.(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文帝改革的思想和内容是恢复礼乐,是“迂腐的儒化”,“消极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文化的糟粕,汉人的繁缛腐朽。……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尤其是大定族姓,移植门阀士族制度,这使得尚无文化积淀的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这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不适合北魏国家的国情和族情,是北魏政治危机的开端,北方的革命性完全被南方的虚腐性所取代,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作者是如何认识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的影响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认识。(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在学习先进文明方面,日本明治维新与孝文帝改革相比有何主要不同?试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加以说明。(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明?(2分)

  2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伦威尔的国内政策的一切主要原则都包括在他小小的对开本的法令手册中,其中有极少数是关于延长已到期的法案,其他的是根据个人或地方的请求而制定的。其中,有一条法令是释放贫穷的犯人,另一条是编纂有关维修大路的法律,还有三条是关于重建财政制度的。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关爱尔兰和苏格兰殖民地以及完成将三国联合起来的问题,这是长期议会遗留下来未得到解决的问题。但是护国公的国内政策中没有哪一条像修改法律、改良风俗和重建国教这三方面的法令制定得那样清楚明确。

  材料二 克伦威尔的对外政策是以达到下列三项目标为指导方针而制定的:第一,使清教能保存下来并得到发展;第二,能维护和扩展英国的贸易;第三,防止斯图亚特王朝在国外的援助下复辟。在他看来,英国在欧洲的使命是和英国在物质上的强大、政治上的独立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表面上他似乎犹豫不决,但实际上他一直在执著地追求上述三项目标的实现。

  材料三 他(克伦威尔)在许多方面是“一个优秀人物,甚至是一个卓越的天才”,然而他却是“靠了欺骗和暴行才使他成为国家第一把手的。”他是一个“勇敢的坏人”。因为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

  ──以上三则材料均选自[英]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对内政策的特点。(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为完成对外政策的三项目标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你如何认识“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4分) 盐城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评讲稿 一、选择题:

  1.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诸子思想的理解。墨家“兼相爱,交相利”体现了小生产者平等互利的要求,实质上是一种人性的反映。其他选项都不能体现题意的要求。讲评时要着重讲清诸子百家思想观点的实质。

  2.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草市的理解和材料分析能力。“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反映了宋代草市方便了民众的生活。而草市形成于南朝,唐代草市开始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且宋代草市不再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故A、B、D有史实错误。讲评时要讲清草市的发展概况。

  3.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民族工业的理解和图片解析能力。两幅近代民族工业分布图分别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进一步发展分布图,从两幅图中民族工业的分布可以得出民族工业的地域分布具有不平衡性。A、C、D三项虽然观点正确,但不能从图片中反映出来。讲评时要重点讲清解读历史图片的基本方法。

  4.D 本题通过对民国婚礼习俗的变化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从“父母之命、煤妁之言”到“自由恋爱”表明出现自主平等的婚姻观念。从表格中婚礼程序的变化表明婚姻礼仪由繁琐到相对简单。C指出了婚俗变化的原因。新式婚礼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从材料不能反映出来,也不符合史实。建议对社会史的内容要关注。

  5. D 本题以近代梁启超的思想变化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表明民国初年梁启超的思想由主张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表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成为时代的潮流。1912年5月,清朝统治已经推翻,故C有误。A、B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反映出来。讲评时要重点讲清对文字型材料选择题的基本解答方法。

  6.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近现代外交条约的理解。A、B、D本身都是正确的,而《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美货横行中国市场,故C有误。建议对近现代的外交条约进行逐一梳理。

  7.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抗日战争的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完全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也没有壮大社会主义的力量,故A、C不符合题意。抓住题眼“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补偿”,抗日战争的胜利加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建议对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进行系统梳理。

  8.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1949年6月,毛泽东写了《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文章在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政策、方式等问题后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这是中国革命胜利后的唯一正确方向,是新中国继续前进的无穷动力。讲评时要重点讲清毛泽东思想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9.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逐步完善,反映了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表明了中国 *** 治国方略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的发展从材料中不能直接反映出来。讲评时要重点讲清解答图表型选择题的基本方法。

  10.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祖国统一”史实的掌握。①是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②是1997年香港回归,③是1992年的“九二共识”,④是1999年澳门回归。建议对祖国统一等热点问题,重点关注。

  11.A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江苏对外开放知识的掌握。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大连设立,故④不能直接推动江苏经济的发展。①②③都与江苏密切关联,直接推动了江苏经济的发展。建议关注一些江苏地方史。

  12.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的理解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表明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学的渊源。A、B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的先河,故C有误。讲评时要讲清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13.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如果每个人有他自己的财产,幸福是不可能达到的。”表明①符合题意。“只有完全废止私有制度,财富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有福利。”表明②③符合题意。而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观点,故④不符合题意。讲评时讲清如何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14.A 本题以古代世界和近代世界的变化来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一般来说根本原因主要从经济角度思考,新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世界历史的变化。B、C、D虽然也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15.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启蒙思想的理解。“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表明建立社会契约保障个人自由。A、C、D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16.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理解。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无权任命内阁成员和解散两院。英国首相不是直接由民选产生,而英国议会和法国议会都完全行使立法权。建议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内容进行总体把握。

  17.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赫鲁晓夫改革的理解。赫鲁晓夫改革打开了苏联改革的闸门,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体现了“改革家”的一面,缺乏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体现了“蛮干家”

  的一面。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故C有误。建议把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进行比较梳理。

  18.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A、B、C观点明显有误,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在科学发展的今天,科学知识的普及任重而道远。

  19.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互联网兴起的理解。20世纪90年代末建成全球信息网,故A有误。B、C、D指出了互联网兴起的影响,都是正确的。

  20.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现代美术的理解。现实主义美术抨击近代工业社会的弊端,故A有误。浪漫主义美术反映了作者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情绪,故B有误。《格尔尼卡》属于立体派美术,而印象主义美术追求光和色的效果,是绘画技法上的革命,故D有误。而印象主义绘画借助了当时经济和科技领域的新成就,故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

  21.解析:本题以明清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史料为切入点,重点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认识,并要求学生从中外历史对比的角度分析中国正常的资本主义发展进程被打断的原因,从而使学生能够以宏观的视野把握历史事件。本题形式新颖,体现新课程探究性的理念和高考的命题趋势。本题还可以通过批判理学的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的角度,考查学生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认识。

  答案:(1)丙组;明清之际批判理学的新思想,虽然具有反封建的民主色彩,但本质上还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3分)

  (2)甲组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1分)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都是中枢机构,无决策权,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2分)

  乙组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1分)图片材料只能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雇佣关系出现。(2分)

  (3)①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的整体发展阶段;②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日益腐朽;③思想:理学和心学占据正统,批判理学的新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④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打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历程。(4分,每小点1分)

  22.解析:本题以鸦片战争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原因和影响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和交融。评讲时,结合教材对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归纳,强化学生对文明史观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1)说明:鸦片贸易在给西方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的伤害,引起西方进步人士的同情。(2分)

  真实原因:英国工业革命所引发的尖锐社会矛盾,淡化了人们对鸦片贸易罪恶行径的关注。(3分)

  (2)清朝吏治腐败,不法官员和奸商从中牟利。(4分)

  (3)鸦片战争冲击了中国传统文明,促进了中国向近代文明的演进。(4分)

  23.解析:本题以西欧国际地位的变化为线索,重点考查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进程对国际关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认识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影响。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建议评讲时对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进行系统的归纳和分析,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重点帮助学生寻求解决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答案:(1)经济: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使西欧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开创了世界先进的政治文明。思想: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产生的影响波及世界。(6分)

  (2)①战后初期,西欧普遍衰落,被纳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美苏两极格局取代欧洲中心格局。②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西欧国家逐步加快了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冲击了两极格局,促使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4分)

  (3)变化:发展成为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分)

  对策:树立全球意识,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措施。(2分)

  24.解析:本题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比较,分析北魏和日本对待外来文明的不同态度,正确认识改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本题在评讲时要站在文明史的高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明史观。

  答案:(1)作者认为孝文帝改革加深了北魏统治危机,导致北魏政权的灭亡和鲜卑民族的消失。(2分)

  认识: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加速了北魏封建化进程,北魏政权的灭亡是孝文帝改革后统治腐败的结果,鲜卑民族的消失正是民族融合的产物。(2分)

  (2)不同:有选择地学习外来先进文明。(2分)

  说明:政治:学习西方民主政体,但保留了天皇制度。文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但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2分)

  (3)要善于学习外来先进文明;学习外来文明应与实际相结合。(2分)

  25.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克伦威尔的内外政策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从而客观地评价克伦威尔。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2009年考试说明新增但2009年高考没有考查的内容,在复习时要引起高度关注。人物评价题的讲评要注重史论结合,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阶级分析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活动,能够将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正确评价。

  答案:(1)以法令形式制定对内政策;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2分)

  (2)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扩大英国的海外贸易;远征爱尔兰、苏格兰,打击封建复辟势力,维护清教徒利益。(4分)

  (3)克伦威尔作为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在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建立起的军事独裁统治,又制约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