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记事本怎么卸载:如何理解东西方是不同的哲学体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25:07
                        如何理解东西方是不同的哲学体系

  东西方哲学是不同哲学体系的认识,不是凭空意想,是我在对易经哲学和佛教哲学学习和解读基础上所说的体会。近来随着这个问题争论的发展,以及学习网友有关博文,发现许多网友在认识上存在惊人相似性,表现是按西方哲学观点及思维方式来谈论东方文化,东方哲学;以西方哲学观念为标准评价东方哲学,影响了对东方哲学的阐述和宣传。在这些观点背后,都隐藏着这样一些哲学命题:一和多;对立统一论;否定之否定定律。分析和弄清这些哲学问题,对于认识东西方哲学分歧有极大帮助。

  在东西方哲学对比中,我们发现西方哲学属于人对世界思考的初级阶段,而易经哲学和佛教哲学远远超越了实体存在论的理论框架,把人对世界的思考上升到新的高度。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对西方哲学容易理解和接受,最起码看得懂,想得通,而对东方哲学就显得云里雾里无处下手,对自己祖宗的遗产,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却弄不清,道不明,想不通的原因所在。一句话,西方哲学是简单的,初级的,只要弄清几个概念,弄懂几大定律,就可大致知道它说了些什么。而面对易经哲学的太极阴阳论,也只能说些万物有阴阳,亦阴亦阳,阴阳互换引起事物变化,等等,这些不疼不痒的车轱碌话,或说阴阳学说包含太多内涵,无法简单表达而搪塞了事。对佛教“空观”不理解,对缘起性空的道理没有认识,把空当作无,当作虚无,于是佛教是厌世,是逃避现实的议论都出来了。实际上“空观”是讲佛教哲学存在论和认识论,是否定西方哲学的实体论,是反对婆罗门教的梵天神论和灵魂论的,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哲学思想。可以说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是两种不同层次的哲学体系,东方哲学对世界的解读更深刻。

 

    “一和多”。

  “一和多”的命题是西方哲学中古老命题,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就有明确论述。“一”可以看作一般性,一致,统一体,等等;“多”可以看作是个别,独自,特殊性,等等。“一和多”,就是怎样看世界的两种方式。把世界看成是“一”呢?还是看成是“多”呢?这个问题在西方争论了两千年,至今仍然在继续。看看这个争论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过程,就会明白这个问题对我们今天的思想影响有多大。

  亚氏认为“一”不是事物的本质,“一”不是实体;“多”包含个别的事物,个别的事物才能存在实体,实体只能是指个别事物的本质。亚氏这个立场来源于:一方面是亚氏坚持寻找现象背后的本质的认识论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在反对柏拉图的“观念论”,“相论”这种人为创造的“一”的世界的观念所致。

  到了启蒙运动中,自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之后,人的自我意识在反对中世纪黑暗神权统治下觉醒,发展,最终达到过分膨胀的高度,从神统治世界变为人统治世界。这与中国人的“道法自然”,人是自然之子的思想完全是两回事。在膨胀的自我意识下,人可以统治自然,创造一切。康德总结了自启蒙运动以来的哲学思想,创立了近代西方哲学新的理论体系——先验哲学体系。认为世界就在人头脑中,人对世界的认识就是头脑中的先验知识。完成了哲学上的“三大批判”革命,实质就是对古希腊亚氏理论的革命。从亚氏对现象世界反映论的认识论转变为人的先验知识的认识论,完全颠倒了古希腊哲学的认识论。康德强调概念的重要作用,重新组织编排了概念的逻辑范畴体系,确立了概念在西方哲学和逻辑学中的主导地位。正如有见地的网友所说的,现在盛行哲学上的文字游戏,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它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切断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抛弃了古希腊哲学对现象世界反映论的认识论,走上了一条人决定一切,人的思维决定一切的死路。在康德之后,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发挥,各种本质论,规律论,发展论层出不穷。这些都是人为的思想构造物,与真实的世界完全是两回事。我们现在重新回到易经哲学的道路上来,它的现实意义就在于这是一场拨乱反正的哲学革命。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走上符合客观实际的哲学研究和应用道路。

  西方哲学发展中表现的内在缺陷,在进入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后,在现代科学技术冲击下,西方哲学无法帮助科学技术的发展,无法解释自然现象和科技发明创造,越来越被现实社会生活边缘化。原因在于现代科技是与现实紧密相关的,离不开对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在科学技术的冲击下,西方哲学又出现了转型。由唯物论部分替换了康德先验论哲学。

  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哲学开始,就存在与现实现象世界巨大的背离,一直无法解决。实体存在论,本体存在论,唯物质实体存在论等等;从现象背后探求本质来把握世界,或是从人头脑中先验知识来认识世界;推行以概念为核心的形式逻辑思维方法体系;一直都是西方哲学的传统。

  综合上述。亚里士多德坚持“多”。柏拉图“理念论”,康德“先验论”,黑格尔“绝对精神论”,拉康“语言符号论”都是坚持“一”。所以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坚持“一”论,这从西方哲学史上就可以找到答案。在西方从十九世纪开始,在人的自我意识发挥威力时,人创造的语言概念占据了认识论的中心地位,而抽象的思维产品都是以“一般性”即“一”为前提的,所以“一”论就成为大家必然的选择。

  以上是从哲学层面上看问题。回到现实中,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变化,绝对不可能用“一”来概括。只能用“多”来描述和刻画。正如易经六十四卦象表示的那样。“多”真实反映了客观世界。在现实世界中,宗教是多样性的,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宗教。同样,人对世界的认识也是多样性的,也不可能只有一个哲学。所以,只有一个哲学,只有一个标准,只是人头脑中的产物,而不会是现实中的现象。

 

  “一分为二”。

 

  “一分为二”,这是现在普遍认为最正确的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它是矛盾论最简单又是最本质的描述。一分为二是最普及又最深入人心的认识论。事物内部由对立双方组成,斗争-转化,进而推动事物的发展,是内因是变化-发展的根本的判断依据。

  与东方哲学对照,1。发现一分为二是在一个不变的事物内部描述变化和发展,并未突破事物本身的框架平台。与佛教哲学刹那存在,刹那变化论述不同;也与易经三画卦描述的不同。东方哲学所说的变化实质是讲新事物出现取代了旧事物。而一分为二是站在实体永恒不变的存在论立场上谈变化,在变化程度的论述上与东方哲学当然不同。2。一分为二是二分法,易经阴阳学是融合法。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亦一亦二,亦阳亦阴。这里的看法显然不同。关键点是阴阳是指同一个东西的存在;而一分为二是指双方对立的存在。3。一分为二是用二表示变化,易经是用三表示变化。这里区别在于:二表示的变化发展只能是单一的线型结构的运动发展轨迹,是带有必然性的变化,如西方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论述;而三表示的变化发展是由圆心向四面八方辐射的树型结构的发展轨迹,如由八卦和六十四卦所揭示的那样,是带有或然性的变化。这也说明卦图为什么用圆形而不是用方形或条形来刻画变化发展,这里也体现了我们祖先对自然界发展变化的全面解读和深刻把握。

  以上的不同,表现出不同哲学体系对自然界的认识层次有高低之分。三表示新事物的产生,三还表示新事物是多元化的,八卦表达了这种认识。而在一分为二中没有这种意识,这与它的实体存在论的根基相关。更不要说六画卦和六十四卦,表达出的事物变化的真实景象,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系统下的变化。这在一分为二思维中是怎么也不会有的。

  总之,西方“一分为二”作为哲学辨证思维的核心,是人类认识史上低级阶段的产物。从易经描述自然现象的变化形态来看,世界真实的变化就应该是由易经六十四卦所刻画出的形象。这才是真正的辨证思维和更高一级的辨证法。(注——有兴趣的网友还可以从数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认识这个问题。)

  对于西方哲学的对立统一律,要有一个明确鉴定。把它看作是唯一标准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是不正确的,也是我们继承中华文化传统必须纠正的问题。

 

  “否定之否定”定律。

  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定律是运动定律,发展定律,是对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有重大影响的定律。

  有关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思想,根据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的说法,是来自东方哲学的启示,主要是受易经哲学的影响。在《历史哲学》一书中黑格尔写道:

    《易经》多为图像,一直被看做中国文字的根基与思想的根本。中国哲学用“一”做基础,用抽象的数和线表现自己。中国人的历史上溯到极古老年代,以伏羲氏作为文化传播者和开元始祖。中国哲学承认的基本原则是“道”,即一种理性,道是天地之本,万物之源。老子的《道德经》最受人尊崇。他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为客观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翻开世界历史画面,充满的是变化与行动,永不停息的交替。在这种交替过程中首先发生的,就是一般的变迁。随这种变迁而发生的另一个思考是,虽然变迁引起解体,同时却包含新生命的诞生。(注:这里清楚表明黑格尔对易经哲学的理解,变化意味着新旧更替,意味着新事物诞生。这就是黑格尔否定思维由来。否定思维超越了对立统一思维。)这个伟大思想,是东方思想家获得的,是他们玄学中的最高境界。

  以上是黑格尔新思维由来以及他对中国易经哲学的解读。黑格尔开创的历史哲学新领域就是建立在这个新思维基础上的。否定之否定定律就是用哲学语言表达了这种新思维。由于新思维来自东方哲学,这就是为什么在西方哲学传承中很难发现它的原因所在。

  黑格尔提出的社会发展规律论,在西方哲学和社会学中影响巨大,至今仍然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黑格尔论断:人类社会就是由必然走上自由的历史,更是成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思维模式。由此,费尔巴哈提出了“类人类”,“类社会”的理论模型,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模型。黑格尔被推向西方哲学的顶峰,否定之否定定律被推上西方哲学辨证法的最高形式的宝座。

  那么,黑格尔的理论和否定之否定定律与易经哲学有区别吗?当然有。下面简单谈谈我学习体会,供网友批评指正。

  1,从哲学存在论方面考察。

  黑格尔说:要理解历史,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这种过度中所包含的思想。一个民族经历不同发展阶段,直到它的“精神”获得了普遍性。变动的,理想的,内在的必然性,就在这一点中。这是历史的哲学理解的灵魂。

  黑格尔认为,由于历史哲学是以隐藏在历史现象背后的“理性”为对象的,撇开历史现象的外在的,偶然的联系,深入到历史过程内部,从中找到历史发展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把握人类历史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理性主宰世界”这一命题是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的出发点或基石。黑格尔认为人类追求自己的目的时,正是在展开普遍的“观念”,既抽象理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因素。

  黑格尔认为,“精神”的实体或本质是自由。精神具有内在中心点,已经找到统一性。它存在于自身中,依靠自身存在,这就是“自由”。“精神”意识到自己存在,就是自我意识。

  以上可以看出,黑格尔把精神实体化,即他说的“绝对精神”。黑格尔坚持实体存在论的观点,是他的理论和定律与易经哲学根本区别所在。东方哲学不承认永恒不变的实体存在,不管是指物质领域的东西,还是指精神领域的东西。虽然黑格尔领悟到易经哲学对运动和发展的正确思想,但他带着实体存在论的尾巴,在阐述和应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时,与东方哲学不可避免突现不同之处。限于篇幅就不多说了。

  2,从哲学认识论方面考察。

  从认识论角度看,黑格尔哲学与柏拉图观念论哲学,康德先验论哲学是一致的。相关论述在上面已经阐述,这里不重复了。黑格尔哲学的发展观,是一种线形的,具有必然性的发展观,与易经哲学发展观是不同的。这个问题上面也谈到了,不重复了。易经哲学的认识论是对自然现象反映论的认识论,易经卦象来源和卦象表达,都是与自然现象相一致的。这就决定易经哲学发展观与黑格尔理论的差异性。

  以上的分析说明易经哲学与黑格尔哲学是分属于不同的哲学体系。那种坚持西方哲学是唯一哲学,唯一标准,其他哲学都应是它的分支或变形的看法是不对的。

 

  已故文化大家任继愈先生断言,中国现处于文化复兴高潮到来之前的准备阶段。我们该做些什么呢?除了集国家力量组织把文史哲资料汇总,编辑出版外,我们个人学习和理解祖宗遗产,是不可回避的事。正是基于这样认识,我写了数篇博文与网友交流,不妥之处,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