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go去除血迹:为何出现干部培养“导师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4:54:04

为何出现干部培养“导师制”?

2011-05-07 05:44:00

浏览 295 次 | 评论 1 条

川、鲁、浙地方组织部新政

后备干部培养现“导师制”


目前,浙江省乐清市委党校培训的青年后备干部,在完成基础的培训学习之后,新增加了一项为时一个月的实践课——由地方官员直接进行学习指导,参与到地方官员的日常业务当中,形成了青年后备干部培养的“干部培训导师制”。

浙江日报报道称,乐清方面从各乡镇和市直机关单位中挑选思想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科(局)级领导干部作为指导老师,建立70多人的导师库,由他们带领青年后备干部进行导师指导培养。

据称,目前已有5期学员共160名干部参加了导师带培,43名后备干部得到提拔任用。

根据媒体信息分析,2010年底,在山东青岛这一干部培养“导师制”的方式也已存在。青岛市委组织部的每一名青年干部都有了专门的导师,在道德修养、业务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对青年干部进行指导。为了确保学习的效果,组织部机关党委加强了对导师工作执行情况的督察,并与公务员年度考核挂钩。

如果说这两个孤零零的案例,只是最近发生的单个动态,那2006年的新闻记录显示,“导师制”当年在四川省大邑县早已出现。

当时的报道称——

“据大邑县委组织部部长王贵清介绍,根据中组部相关规定,该县采取“四制”(干部考察跟踪制、干部能力实绩制、干部培养导师制、干部实绩公示制)并行,着力在推进“三个集中”的实践中选拔干部。”

“按照“缺啥补啥、缺啥带啥”原则,该县先后选派一批后备干部、党群机关干部、乡镇干部到经济主战场挂职锻炼,与懂经济、善管理、能力强并负责重点经济项目的领导干部“一对一”对接,实行“导师制”培养,增强培养干部的实效性。”

2009年底的报道显示,当地组织部已经将这种形成扩充为“双导师制”,后备干部由双导师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后备干部在培训期间的学习工作表现将作为年度考核和今后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 

在以往,这种所谓的“导师制”,一般在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群体培训时采用,目前不清楚的是,这种基层干部的“导师制”,是来自于中组部的试点要求,还是地方的自选动作?“导师制”的出现,是否代表了一种后备干部培养的趋势?“导师制”与以往的“挂职”(贵州铜仁地区此前在北京博士后招聘会上招聘“挂职”副市长)学习,又有哪些异同?担任“导师”,以及成为“学生”,对于官员来说意味着什么?

总体来说这是一个涉及后备干部培养方式出现转变的动态,它目前可能投射出来的两个中观层次的问题是——

一、旧的干部培养体系,使得已经上完党校或行政学院的基层干部要继续回炉。党校的“学院化”师资培训,出现了变化;

二、基层干部在最初起步时,获得管理经验的机会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