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游览器2016下载安装:记叙文类阅读知识点详细系统分解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1:55:55
记叙文类阅读知识点详细系统分解3
考点七:分析人物形象与性格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1)肖像描写,它不只在于勾画出人物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揭示人物的性格特性。
(2)语言描写指人物“对话”或“独白”的描写。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描写最能表示人物的身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特点。
(3)人物的动作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4)心理描写是对人物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描写。成功的心理描写能生动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性格特点。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
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
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也缺不了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所谓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意思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阅读时只有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⑴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入手,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故乡》中的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虽着墨不多,却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作者就是通过她“圆规式”的外形与“我”印象中的“豆腐西施”对比,通过她对“我”先虚做吹捧,继而尖酸嘲讽,对闰土鄙薄不屑、恶语中伤,通过她顺手牵羊、贪小便宜等一系列表现,刻画出一个被侮辱、被损害而又自私、尖刻、泼辣、放肆的小市民妇女的形象,令人如见其形、闻其声、知其心。
     ⑵从侧面描写入手。侧面描写,简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驿路梨花》一文,主人公梨花姑娘始终没有出场,但全文写的却是梨花姑娘的感人事迹。她的精神品质全部都是通过侧面描写,通过大家对她的评价写出来的。
     ⑶从细节描写入手。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如《最后一课》中在记叙 韩麦尔 先生上习字课时,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挂在课桌铁杆上的字帖,烘托出教室里的爱国气氛;飞进来的甲虫没有影响孩子们专心画“杠子”,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⑷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还有其他人物。分析时我们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例如《最后一课》小弗朗士对 韩麦尔 先生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从怕 老师到理解、同情 和敬爱 老师,以至于他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种人物关系的变化,正体现了小弗朗士的逐步成熟和强烈的爱国之心。由此可见,认清人物与人物的关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考点八:分析文章的详略及作用
 “详略”解读及例题讲解   
    详写,又称“详笔”,是指用较多的笔墨和篇幅对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材料详写细写。
    略写,又称“略笔”,是指用少量的字数对与主题不太密切的次要材料粗写略写。
    所以,要判断文章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具体来说,判断文章的详略有以下几种方法:
1.从事件过程的角度判断。叙述一件事,一般事件的开端和结局略写,发展和高潮详写。
2.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判断。采用倒叙的文章,开头的倒叙部分略写,后面的顺叙部分详写;采用插叙的文章,插入的内容略写,中心事件详写。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判断。记叙文中的叙述、描写部分详写,议论、抒情部分略写。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描写景物的部分详写,抒情部分略写。说明文和议论文以说明和议论为主,文中的叙述和描写略写。   
4.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判断。正面描写是详写,侧面描写和环境烘托是略写。细节描写是详写,概括叙述是略写。
5.从结构方式角度判断。总写部分简略,分写部分详细。概括叙述简略,典型事例详细。
6.从篇幅的角度判断。篇幅长的部分是详写,篇幅短的部分是略写。
第八个女儿
                                王世虎
    “快,前面又发现了一名幸存者!”
     刚把水杯递到干裂的嘴边,忽然有人大叫了一声。生命就是命令,她立即放下水杯,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和队友们一块迅速地赶了过去。
    “是个小女孩,大概四五岁。”冲在前面的队友匍匐在地,边用手电筒往里面照边说,“她还活着。但左腿被倒塌的石块压住了,动弹不得。”
外边的人都竖起了耳朵,里面隐隐传来小女孩悲伤的哭泣声。   
队长仔细地观察起周围的形势来。末了,无奈地摇摇头:“周围阻挡的水泥横梁和石块太厚重,人力根本搬不动,必须等待重型救灾机械部队来增援。”   
 “可救灾机械装备要到明天才能运到,”一个队友说,“我们刚刚接到通知,下午的余震中道路又发生了局部塌方,现在正在抢修中,机械装备最早也要等到明天早晨。”
  “但我担心孩子支撑不了那么久啊!”匍匐在地的队友说,
    “她那么小,又被困了那么久,不吃不喝的,情况非常危险。”  “让我来!”忽然,人群中有人喊。人们这才注意到她,她哽咽着说:“她是我女儿,让我来吧。”   
大家都自觉地给她让出了一条路,匍匐在地的队友也退了出来。她缓缓地跪了下去,艰难地往狭小的废墟缝中钻。“孩子,我是妈妈!”
    “妈妈——”听到她的声音,小女孩哭得更凄惨了。
“孩子,妈妈在这儿,别怕!”她温柔地说,“来,把手伸给我。”   
一支脏兮兮的小手从水泥缝中伸了出来,她紧紧地握住。“孩子,别哭,妈妈在这儿,妈妈就在你身边。妈妈相信你是最坚强的。你再忍耐一下,我们马上就把你救出来。”
    果然,小女孩停止了哭泣,喃喃地说:“妈妈,你不要离开我,我……我就是怕,我旁边有好多死人……妈妈,你能唱歌给我听吗?”
    “好,妈妈给你唱。”她用力地咬咬嘴唇,抑制住快要溢出的泪水,唱了起来:“小兔乖乖,把门开开……”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她就一直跪在碎石遍布的废墟上,上半身倾进废墟中,没有换一个姿势,不停地唱歌。    天渐渐黑了,还飘起了小雨,她仍然跪在那里,一首接一首地唱歌。慢慢地。里面的孩子也没了恐惧,跟着她一起哼了起来。期间,有队友过来叫她吃饭,她摇摇头:“女儿都没吃,我吃不下。”期间,也有队友给她送来雨衣,她挥挥手:“女儿都淋着雨,我怕什么。”期间,还有队友过来想代替她继续守候,她同样拒绝,了:“女儿需要妈妈,我要给她唱歌,这样她才不会害怕,不会睡着。女儿一睡着,就再也不会醒来了……”
    寂静的夜空中。一直回荡着她那婉约动听的歌声i
   第二天一早,救灾机械终于赶到了现场。两小时后,小女孩成功地获救。看着小女孩微弱的呼吸,医生感到不可思议,叹道:“一个孩子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竞坚持了近一百个小时,这真是一个奇迹!”而她,因为长时间跪在地上唱歌,劳累过度,在看见小女孩被抬上救护车的一刹那。昏了过去。
在场的群众都被她的执著和坚持感动了,钦佩地说:“她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小女孩很幸福,她有一个全世界最伟大的妈妈。”   
“不,你们错了。”队长回过头。泪光闪烁地说:“她不是小女孩的妈妈,她的女儿在地震那天就遇难了。到今天为止,这已是她营救出的第八个女儿了。”  (摘自《西安日报》2008,5,28)
1,选文开头写救援人员的对话是为了表现救援形势的紧迫,交代了事件的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写;最后两段写群众与队长的对话是对“她”的_____________描写,所以____________写。   
2,选文详写了什么情节?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个情节?
    3,文中画线句与它前面的几段文字写法有什么不同?改用前几段文字的写法可以吗?
《第八个女儿》
    1,此题从事件过程的角度和描写方法的角度考查详略。起因略侧面或间接略  2,此题主要考查详略与主题的关系。选文详写了‘她’营救小女孩的过程。因为文中这一情节最能表现人们对受灾人民无私的爱,最能表现“大灾有大爱”的主题,所以详写。
    3,此题考查详写与略写在语言表达上的区别。也意在表明详写的部分中间又有详略之分。示例:划线句叙述概括、简略,而它前面的几段文字细致地描写了“她”的动作、语言。具体生动。如果将它改为前几段的写法,文章就显得烦琐,重点不突出,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
考点九:分析文章的线索及作用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络,体现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为叙述线索,可以有多种。
⑴以时间为线索。这类文章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把不同的时空、人物串联在一起。如《挖荠菜》,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用“吃荠菜”和“挖荠菜”为中心材料,把全文贯穿起来。
⑵以事件为线索。如《挺进报》一文,是以油印、散发《挺进报》为线索。
⑶以某物为线索。《七根火柴》就是这样。
⑷以某人为线索。以某人为线索的文章中,某人往往是文章中的贯穿线索人物,倒不一定是文中的主角。如《背影》中的“我”。
⑸以见闻为线索。《故乡》就是一例。小说以“我”回故乡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描述农村的破败及闰土、杨二嫂和“我”的巨大变化,揭示了辛亥革命后十年中农村破产和农民痛苦生活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⑹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例如《桃花源记》一文,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地点变换)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以及离开桃源的情形,都贯穿起来了。
⑺以感情为线索。这感情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如《我的老师》以“依恋、思念、爱戴” 蔡 老师这一感情为线
总结: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脉络,把文中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考点十:分析文章顺序及作用
记叙的顺序,是指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把己经确定好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记叙的顺序有三种:
     ⑴顺序。即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例如:《一面》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记叙了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⑵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断先写出来,然后写事的发生、经过等。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的方法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是看眼前的事,联想到以往的事,从现在的角度去追叙往事;二是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三是先写事情的结局,再记叙事情的缘由。例如:《驿路梨花》,从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看,采用的就是倒叙的写法。文章由“我们”路过住宿茅屋写起,层层设置悬念,最后才交代出小屋的来历。
    ⑶插叙。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例如:《背影》一文,开篇点题之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既交代了背景,又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
总结: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 平叙(略)
考点十一:分析文题的含义、作用及拟题
题目含义理解题能快捷、准确地考查出学生领悟作品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一、考查的角度:
1、标题的深刻含义;
2、拟写标题;
3、分析多义;
4、理解深义;
5、文题的作用
二、文题的含义作用:
①概括内容
如《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国演义》、《阿Q正传》、《创业史》、《保卫延安》、《青年近卫军》、《茹尔宾一家》等。有的用作品事件作标题,如《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保卫察里津》等。
②揭示主题
如《生命意义》、《同志的信任》等等;有的题目巧妙地暗示中心,如《驿路梨花》,分析其喻意,便可归纳出中心。尤其是议论文和说明文更是标题见中心。比如《拿来主义》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例子《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标题中破折号的前后是注释与被注释的关系——“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被注释的对象,“书目”是注释部分。课文标题《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它不仅标明了说明的对象是书目,并且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书目的作用。把书目比作是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看来十分醒目。当今立志为四化建设作出一番贡献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谁不想进入知识宝库寻觅奇珍异宝?谁又不希冀得到那开启这宝库大门的钥匙呢?课文标题迎合广大读者心理,能吸引读者前往一读。如果光用“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作为篇名,虽也具一定的形象性,但意义不明确。因作者并未标明这“钥匙”究竟指什么,读者乍看标题并不能明白文章介绍的对象是什么。单用“书目”作标题好不好呢?我们认为也不够好,流于一般,不起眼,不及原来的标题来得吸引人。
③点明主要人物
如《安娜.卡列尼娜》、《欧也妮.葛朗台》、《唐.吉诃德》、《约翰.克利斯朵夫》、《骆驼祥子》、《倪焕之》、《李自成》等。有的用某些名称作标题,如《巴黎圣母院》、《第六病室》、《林家铺子》等;
④提示线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件珍贵的衬衫》
⑤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比如《我和XX不得不说的故事》。不少新闻标题也这样。第七、至于那些题目仅仅表明记叙的对象、范围或线索的因素,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如《我的好奶奶》是文章的线索。线索有:时间,空间,事物,人物,思想感情,某一问题。所以,标题也可以以上述线索为标题。
⑥具有含蓄性或象征性
如《红楼梦》、《子夜》、《红旗谱》、《青春之歌》、《红与黑》等。
三、拟写标题:
为文章拟标题,可以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进行思考,一般情况下,标题拟写可以根据上述作用思考,要具有以下的特点:
1、贴切。作品的标题要与内容相符合。
2、深刻。标题本身就发人深思,有助于对作品思想主题的的理解。
3、新颖。标题要有新鲜感,不陈旧,不落套,让人看了标题就如看作品的内容。
4、醒目。不模糊,不空泛,语义明晰,一目了然。
5、简洁。标题文字不能太多,一般在十个字以内。
四、品味题目:
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例如:济南市2007年中考试题《父亲睡了》:
18.文章以“父亲睡了”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思路剖析]
      通过阅读文本,很容易看出“父亲睡了”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也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并且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父亲在“我”怀中睡着了,二是指父亲躺在“我”的怀里去世了。同时,文章借此也表现了“我”对父亲的体贴、关爱之情,这也是本文所要表现的主题。
[参考答案]
文章以“父亲睡了”为题,一语双关,既写了父亲靠在我怀中睡着时的情景,也含蓄的写出父亲永远的离我而去了;文章借此表现了老弱的父亲对“我”的依赖和“我”对父亲的体贴、关爱;同时以“父亲睡了”为线索组织材料,使文章浑然一体。
五、考查题型

(一)太阳语
我的书房处在一个大深坑里的二层楼的底层。这排房子东西走向,阴暗潮湿,尤其是四周的楼房冲天而起之后,这排房子几乎再也见不到阳光了。不过这样也有好处,门庭冷落,安静自在,倒是个读书写作的绝佳境地,只是大白天浪费电而已。
每天早餐过后,我会走进书房,读一读,写一写,累了困了,就泡杯清茶,在氤氲的茶香中点上一支烟,抬头看看窗外的世界。那逼仄的一线天空偶尔也会飞过几只不知名的小鸟,把我的思绪带向远方……那时,我自以为没有比这更快活的事情了。
一天早晨,我正写到妙处,窗纱外忽然穿进一束阳光,如探照灯般绕来绕去,把个宁静的斗室照得一片明亮。我刚站起来,那束阳光就钉在我的脸上,一动也不动,使我无法睁开眼睛。我有点气恼,猛地举起拳头,那束阳光一下子不见了。我睁开眼睛,却是一团黑洞。过了一阵才隐约发现,那是个孩子,晃着小圆镜,在玩太阳呢。我也不去计较,坐下来继续写作。可是刚写了一句,那束阳光又跑进来了,在我的额头上锯过来,锯过去的。
我有点愤怒了,就起身出了门,快步上完几十级台阶。我想教训教训那个顽童。然而,一见我来了,那孩子却一脸愉快的表情。我也不好发作,因为他坐在轮椅上……我从此知道了这个孩子名叫瓦片,今年8岁了,父母都是工人,工作很忙。他们早晨上班时,就把轮椅推到外面,让孩子晒太阳,自己玩。
我冲他笑了笑,依然回到书房写作,以免灵感走失。
可是,一连几天的早晨,只要我一坐到书桌前,那束阳光便跳跃进来,如小猫捕鼠,东闪西蹦的。它虽然悄无声息,却扰人心绪。我想我应该跟那个孩子谈谈,告诉他有意打扰别人的工作是不礼貌的,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瓦片,”我叫他,“你干吗老往我的房间里照太阳呢?”
“我跟你说话呀,叔叔。”
我惊讶不已。
“我天天看你,好长好长时间了。人家都是一伙一伙儿地上班去了,只有你一个人在黑房子里。我天天看你的头,头低着——你在里面哭吧?可怜的,又没有人和你说话。我让妈妈给我买个小镜子,可她说:‘男孩子照镜子,多丢人!’爷爷从乡下来了,才给我买了一个……叔叔,你干吗哭呢?你别哭了,只要出太阳,我天天早上都和你说话,你不会急死的。”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知道了阳光还有一种语言功能,而告诉我这一知识的,竟是一个这样的孩子!
以后,我每天清晨都在小男孩那束时断时续的阳光的陪伴下写作,它激发了我的灵感,我终于写出了一部成功的作品。
又是一个天朗风清的早晨,电视台来了两个人采访我,问我是怎么写出了这样一部成功的作品的。“走,到我的书房后,你们就明白了。”我领着客人下到我那个黑乎乎的房间,然后我坐到书桌前,请他们欣赏那束定时出现的阳光。可是,十几分钟过去了,却没有一点动静。我忍不住了,就跑出去找那个可爱的孩子。只见他手里拿着小圆镜,所不同的是,小圆镜被一块小手帕包得严严实实的。
“瓦片,你今天干吗不跟我‘说话’呢?”
“哦,我今天不了,”孩子露出灿烂的微笑,“今天有他们跟你说话,我就用不着照太阳啦。”
后来,电视台播放了对我的专题访谈,题目就叫做“太阳语”……
问题:谈谈小说标题“太阳语”的含义。
解析与点拨:孩子用一束无声的太阳光作为语言传达着对“我”的一种关心,一种问候。或者:爱是一种像太阳光一样温暖人心的无声的语言。
评分标准:答出“太阳光作为语言”这个要点即可。
轻轻地抱住母亲
    母亲已经70多岁了。70多岁的母亲在胆囊切除手术中受尽了磨难,本已衰老的母亲更加虚弱了。母亲在病床上躺着,想动一下都非常困难。那天晚上,母亲下床小解后怎么也上不了床,当时,我就那么轻轻地一抱,就把母亲抱到了床上。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上了床,母亲不愿躺下,就那么实实在在地靠在我的怀里。
……
又一个晚上,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到夜里10点钟时,母亲说:“我想睡了。”我说:“妈,我把你抱到床上吧。”母亲说:“中。”于是,母亲就搂住了我的脖子。母亲比过去明显胖了。我抱着渐渐康复的母亲向床边走去的时候,母亲满脸的笑容。我知道母亲在我的轻轻一抱中感到了甜蜜和满足。我感到我幼小时的形象和母亲叠在了一起,那是人生漫长的旅程,也是母子亲情的融合,更是母子之爱的结晶和升华。我把母亲放在床上时,母亲竟然出乎我预料地说了一句:“好幸福啊。”继而就是响亮的笑声了。
   ……
(长沙市2004年初中毕业会考试卷)
从全文看,题目“轻轻地抱住母亲”中的“轻轻”一词用得很形象,请分析“轻轻”一词的含义。
                   
解析与点拨:“轻轻”写出了儿子抱着母亲时动作的轻柔以及那种生怕有所闪失的心理,(1分) 表现出对母亲的敬重、体贴……(符合题意即可)  

洁白的木槿花
    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这里面有个故事。
    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喊。母亲见我熬不过,就背着我去廖医生家。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休后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他医术好,心也善。
……
看了几次腿,母亲已欠廖医生二十八块钱了,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
……
    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不料廖医生找上门来了。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块钱呢!摘了卖给我,好吗?”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廖医生拿秤一称,竞有一斤。他说:“这下好了,你再也不用欠我钱了。”此后,去廖医生家治腿,母亲就带点木槿花去。母亲不用欠廖医生钱,廖医生反而每次付给母亲一点钱。不久,我的腿治好了。
第二年,廖医生竟去世了。母亲十分伤心,去廖医生家吊唁。母亲从他家属口里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木槿花是不能做中药的。母亲哇的一声嚎哭起来:“我的恩人呀……”
几年后,母亲也去世了。临终拉着我的手说:“儿啊,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如今,每到夏天,母亲坟墓周围就开满木槿花——圣洁无比的木槿花。
(2004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考试)
问题:标题:“圣洁的木槿花”有什么象征意义?请作简要回答。
解析与点拨:象征人世间纯洁善良、扶弱济困的美好情感。
                          我寻求挫败
我一直在寻求挫败。
有人出发去“征山”,我却从来不是,而且刚好相反,我爬山,是为了被山征服。有人飞舟,是为了“凌驾”水,而我不是,如果我去亲近水,我需要的是涓水归川的感受,是自身的消失,是自我复归拉于零的一次冒险。
……
我一直在寻求挫败,人生天地间,还有什么比失败更快乐的事?站在千丘万壑的大峡谷前,感到自己渺小得像蝼蚁一样,还有什么时候能如此心甘情愿地卑微下来,享受大化的赫赫天威?曾记得一个夏夜,卧在海滩上,看到满天繁星如雨阵如箭簇,一时几乎惊得昏了过去,感到一种投身在伟大之下的绝望,知道人类永远不能去逼近那百万光年之外的光体。不过,这份绝望使我一想起来就觉兴奋昂扬。试想,宇宙如果像一个窝囊废一样被我们征服了,日子会多么无趣啊!读圣贤书,其理亦然。读一些好书,仿佛看见洞照古今长夜的明灯,听见声彻人世的巨钟,心中自会涌出一份不期然的惊喜,知道我虽遇鲁,天下人间能人正多,这一番心悦诚服,使我几乎要大声宣告说:“多么好!人间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书!我连死的时候都可以安心了!因为有这样优秀的人,有这样美丽的思想。”此外,在印度见到特瑞沙,在非洲见到史怀哲,或是在美术馆看“八大山人”、石涛,在博物院看周鼎宋瓷,都会兴起一份“我永世不能追摹到这种境界”的激动。这种激动,这种虔诚的服输,是多么难忘的大喜悦啊。
如果问我此生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那便是不断遇到更令我心折的人,不断探得更勾魂摄魄的美景,好让我能更彻底地败溃,从心底承认自己的卑微和渺小。
(安徽省2004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
问题:本文标题是“我寻求挫败”的目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5分)
解析与点拨:不断遇到更令我心折的人,不断更探得勾魂摄魄的美景,好让我能更彻底的败溃,从心底承认自己的卑微和渺小。

考点十二:分析精巧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一、情节的划分和概括。
(1)情节的划分。划分情节要看过渡。时间的变换、地点的转移、人物感情的变化、人物的转换等,往往是划分的依据。划分时要看这些过渡的句子。
(2)情节的概括。一般是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各部分内容。
概括方法一:小标题式概括。(篇幅较长的小说一般采用)
①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概括,可以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按人物线索概括可分为: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按时间线索概括可分为: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
②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可分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概括方法二:表述式概括。(一般较短篇幅或试题中采用)
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话进行概括。特别是对高潮、结局部分概括,考查较为常见。概括时,一般要求用简洁的完整的句子。
(3)事件的概括。一般是概括小说中的一件或几件事。按记叙文的要求概括即可。
二、情节的作用:
(1)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2)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3)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4)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三、关于情节的题型: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并说说情节的作用;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从何下手呢?
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
考点十三:品味语言(赏析语言)(详见学考P210)
一、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词句:(详见修辞分析)
1、答题模式:修辞+修辞作用+表达效果
2、表述为:运用了……修辞,+作用+表现了(写出了)……的特点
3、答题思路:明确分析语句;明确分析角度;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表达效果;结合作者思想感情或文章主题分析表达效果。
4、规律总结:
(1)比喻:把……比作……,喻体具有……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了……
例:“如一匹软缎的清池”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软缎”具有柔软、光滑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清池平静、宁静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书院清池的喜爱、向往,体现了作者对纯净心灵的追求。
(2)拟人:赋予了……以人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了……
(3)夸张:夸大了事物某特点的(程度、频率、力量、强度……),生动有力地突出了事物……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了……
例: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皇帝的新装》)
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夸大了皇帝换衣服的频率,生动有力地突出了皇帝爱新衣的特点,这种夸张突出表现了皇帝的骄奢淫逸的本性,表现了作者对统治阶级虚伪、腐朽本质的揭露。
(4)排比:从哪些角度表现了事物,增强了语势,多角度有力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
例:“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和红柳,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
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从祈求雨水、祈求胡杨坚持、祈求人们了解环境的恶劣等方面写出了作者强烈的愿望,增强了语势,多角度有力地表现了胡杨生长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胡杨的坚韧、无私、包容、悲壮。
(5)反语:这是反语,表面意思是……,深层含义是……,表现了作者……的态度(思想感情)。
例:“实在是标志极了”。标志是反语,表面是说漂亮,深层含义是丑恶,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专注打扮不务正业的厌恶、讽刺的态度。
二、从语言特色方面赏析词句
答题模式:这篇文章语言……,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摘抄下列词库的语言)
评价语言特色的常用词语有: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语言简炼、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富有感染力、引发阅读兴趣等。
语言特色
1、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2、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三、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的词语:
1、答题思路:明确要分析的词语,解释词语,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表达效果。
2、规律总结:
(1)形容词:某词的意思是……,修饰限定某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所修饰限定词语的……特点。
例:深秋的黄叶,在寂寥的天空凄凄飘落。
“寂寥”是形容词,寂静、空旷的意思,修饰天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深秋高原天空的凄冷。
(2)副词:某词的意思是……,修饰限定某词。生动形象准确地表现所修饰限定词语的……特点。
例:我把浑身的劲都用在了右脚尖上,狠狠地踏着油门。
“狠狠”是副词,修饰限定“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踏的力量大,表现了“我”想救女兵焦急迫切的心情。
(3)动词:某词的意思是……,描述对象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所描述对象的……特点。
例:你第一个发现了敌情,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
“冲”是动词,描述“你”发现敌情之后所采取的迅速有力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你”掩护战友不顾个人生死的大无畏精神。
(4)量词:用某词形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例:作者用“几盏”来形容荷花,而不用“几朵”,因为荷花与旧时的灯盏形似,既写出了荷花于水面上婷婷而立的姿态,又突出了荷花的色彩,与下句中的“火焰”相呼应,富有创造性,又很形象、贴切。
四、对一段文字的赏析:
答题思路:明确这段文字所写内容;明确分析角度;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把握整体特点。
规律总结:整段文字的赏析的角度与赏析一句话的角度基本相同。但是作为整段赏析首先应该有对文字整体内容的把握。明确分析角度后切忌空洞,还要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五、品评加点词语及词语能不能删去。(详见分析词语)
  词的语境义+表达作用+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六、环境描写的句子分析:
答题模式:这里是环境描写,写了……的环境,有……的作用。
环境描写作用:A.什么内容交代了……,提供……背景
       B.渲染……气氛,形成对比或暗示
C.表现环境……特点,烘托人物……心理,或表现人物……处境。
         D.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七人物描写的句子分析:
答题思路:明确描写角度(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概括描写内容,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或处境,表现他是……性格品质的人。
例:他(闰土)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故乡》)
这段话运用了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写了闰土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嘴唇,却没有作声,恭敬地叫:“老爷!”。反映了闰土和“我”之间已经有了可悲的隔膜,闰土的心灵在封建意识的禁锢下已经变得非常麻木了。
考点十四:筛选取文本信息,概括指定文本要点
重庆卷第l题: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重庆卷第3题:选文第⑦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写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太原卷第2题:小说往往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请结合第⑧段中的一个细节描写,说说玛菲尔有怎样的性格。
记叙文理解文章内容、归纳文章要点包括概括语段的大意,分解、提取要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等具体的考点。
要答好这一类试题,首先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明确文章中心的前提下进行分析,一定是以理解文章内容为前提的;其次是要注重表述的完整和严密;第三是要准确理解题目的要求。
上面的例子中,重庆卷要求归纳出配得到老人资助的孩子的特点,太原卷要求借助于一个细节分析人物的一种性格。两道试题一个要求概括全面,一个要求细致准确,对考生答案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答题原则:A、能从文本中找关键词句,就得从文本中找找关键词句
B、联系上下文,结合中心
考点十五:理清思路,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1、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⑴按时间先后划分。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的记叙文,使学生宜抓住表示时间发展变化的关键词语,分出不同阶段,从而划分出段落层次。如《海滨仲夏夜》一文,就是按时间的推移划分段落的,全文描述了五个画面,依次为夕阳落山——晚霞出现——启明星升起——灯光出现——夜色加深——夜深。
     ⑵按地点的转换划分。有的叙事文章所描述的事情不是发生在同一地点,对于这类文章,学生可以从地点转换入手来划分段落层次。如冰心的《小橘灯》,按地点的变换可分为四部分:①第一段,叙述在“重庆郊外一个公乡所楼上”发生的事;②第二段,叙述在“小姑娘家”的情形;③第三段叙述“我回到公乡所的朋友家”后的交谈;④交代离村后的情况。
     ⑶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一些记叙文,描述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变化的,所以可按描写对象划分段落层次。如朱自清的《春》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来写“春”的:①盼春;②绘春;③颂春。在“绘春”一部分,又写了五个不同对象:风、花、草、雨、人,所以可将该部分分为五个层次。
     ⑷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有的记叙文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从感情的变化点我们可以找到划分段落的依据。如杨朔的《荔枝蜜》,全文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不喜欢蜜——想去看蜜蜂——赞赏蜜蜂——想变成蜜蜂。这正是划分课文段落的依据。
    ⑸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相当一部分记叙文,都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据此可将文章划分为三大部分,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一部分总写,概括赞美战士;第二部分分写,从三个角度,以实例描述总写来“赞美”战士;第三部分收篇总结,再次赞美战士。
2、概括记叙文的各段段意
    要准确地概括出段意,首先要抓住表明文章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其次,有些段落没有中心句,这就要抓住贯穿全段文章的中心思想,一段文章说明什么,叙述什么,议论什么,总要围绕着一个中心意思。我们细读全段文章,仔细体会各句的含义以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相互关系,也不难概括出段意来。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有以下三种:
    ⑴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⑵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⑶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3、总结: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A、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B、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C、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