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电脑装搜狗输入法:2011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可参考和编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21:24:14

2011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可参考和编辑

  四年来,山东卷文科综合卷地理试题遵循《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规定要求,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试题贯彻新课改精神,落实新课程理念,体现新课程特点。下面将山东省近四年(2007~2010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进行分析,以探究试题特征和命题规律,预测2011年地理高考的命题趋势。
 一、山东省近四年(2007~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一)试卷组成
  地理试卷由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部分组成。客观性试题包括8个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主观性试题由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组成,知识考查的覆盖面较宽,分值共占46分。
  从试题内容上看,必修部分和区域地理分值占68分,选修部分分值占10分。必修部分和区域地理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所占分值如下: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自然地理   32分    36分 30分    26分
人文地理   36分    32分 38分    42分
可见,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分值前两年相差不大,但2009年和2010年人文地理所占比
重明显高于自然地理。此外,选修部分的试题也多侧重于人文地理考查。四年的地理试题都在注重考查人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始终,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近四年山东高考地理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及分值分布如下表:
年份 题号 呈现形式 知识点 分值(分)
2010年 1—2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8
 3-4 某地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图 大气的热状况、逆温现象和太阳直射点的运动 8
 5-6 喀斯特地质地貌剖面图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及其影响 8
 7-8 河口三角洲卫星影像图 海港建设条件、海水浴场选址、三角洲形态变化等 8
 26 文字描述、区域图、气候类型图和统计表 气候类型判读和成因分析及其影响;天气系统图绘制;工业化和城市化 25
 29(3)(4) 能源消费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 单位GDP能耗变化的原因分析;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分析 10分
 30 某沿海地区地形示意图  旅游地理:海水浴场和滨海公园的选址及其原因;旅游防范措施 10
 31 台风路径示意图 自然灾害与防治:台风过境前后的气压和风速变化;防御台风引发的次生灾害的措施 10
 32 某流域示意图 环境保护:污水排入河流产生的危害;流域内农业土地利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10
 
2009年 1-2 非洲北部区域图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农业区位 8
 3-4 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雨区分布位置的原因、区时计算 8
 5-6 艾丁湖一万年来变迁示意图 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及其影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8
   7—8 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柱状统计图 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8
 26 文字描述、区域图、模式图和曲线统计图 区域地理特征、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的措施、等高线 25
 29(3)(4) 文字描述和数据统计表 环渤海地区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11
 30 文字描述和乡村旅游区示意图 旅游地理: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分析;游客在乡村旅游过程中可参与的旅游活动 10
   31 
火灾次数统计表 自然灾害与防治:自然灾害的关联性和串发性特点:旱灾引发森林火灾,火灾引发其他灾害 10
    32 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 环境保护: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动物物种减少灭绝的原因分析 10
2008年 1-2 中南半岛区域图 农业区位、工业区位、产业转移 8
 3-4 统计表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农业区位 8
 5-6 区域示意图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水循环 8
 文字描述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
 文字描述 地理信息技术 4
 26 文字描述和图形、统计表 天气系统、粮食安全、交通运输、湖泊生态环境治理 25
 29(1)(2) 文字材料和示意图 城市化 11
 30 文字材料和示意图 旅游资源:我国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 10
 31 我国局部轮廓图 自然灾害与防治:渍涝灾害的分布、成因和预防 10
 39 文字材料和示意图 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和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10
2007年 1-2 世界某区域图 洋流、自然带、气压中心和地球运动的大量意义 8
 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 4
 4-5 文字描述 地理信息技术、时间计算 8
 6-7 华北某小城镇略图 工业区位区位的选择和城市空间结构 8
 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 人口增长、迁移、人口比重和人口分布 4
 26 文字描述、局部地形图、土地利用状况图、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流域自然地理因素(地形、水文特征)、经济开发和流域环境问题及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水库选址) 25
 29(3)(4) 文字描述和数据统计表 山东省外商投资集中分布地带、原因及其影响 11
 30 青藏铁路和川藏公路经过地区及其沿途海拔变化图 旅游地理:旅游资源的分布、地区差异和旅游业的作用 10
 31 我国干旱灾害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示意图 自然灾害与防治:不同区域干旱季节的分布特征、成因、影响及次生灾害的类型与监测 10
 32 文字描述和三峡库区示意图 环境保护:三峡库区支流水质差异及成因;污染物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10
 (二)试题特征
  1.命题严格依据国家考试大纲和山东省历年考试说明,稳中有新
从三年的高考地理试题来看,均采用了不拘泥于任一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积极寻找和创设新的考试平台,在命题素材选取上,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
  2.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山东试题体现了对地理基础性知识、地理基本原理性知识等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这些知识始终是地理学习和应用的前提。
3.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突出对地理学科基本能力的考查
试题很少涉及对地理知识记忆方面的直接考查,而加大了题面信息量,注重题面信息与设问之间的联系,注重考生的思维过程与质量。
4.读图表、识图表、分析图表仍然是考查的重点
地理试题向来是无图表不成题的, 图表是最基本的呈现方式。
5.热点问题与主干知识相结合
  6.山东地理的有关内容逐渐减少,山东地理不是每年必考
  7.围绕专题设问,答案言简意赅
  在高考地理中,考生应注意运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准确描述或说明所涉及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地理特征、地理过程等。
  8.重视选修内容的考查
 选修部分试题一般难度不大,但能力要求在逐年提高,且关注点多落脚在我国。
  
二、2011年地理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通过对2007~2010年,尤其是对2010年山东高考试题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预测一下2011年的地理高考命题趋势,虽然总体上仍会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原则,但在趋势上应该有以下几点。
  1.将进一步突出地理主干知识考查
  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是三年来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主旋律。今年高考仍会以学科主干知识考查为目标,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考生的解题思维过程。考查的主干知识主要有以下方面:地球运动的意义(时间计算、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进和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和计算)、气候、水循环、洋流、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工业、城市、交通)、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地关系(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2.将更加注重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
  提取信息的能力(新概念、新情境的快速理解及准确应用)、图形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发掘图表中隐含信息,实现图图转换、图文转换,对原有知识结构整合重组)、综合分析能力(对形成复杂的地理现象的因素进行分析,透视地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将是2011年高考试题能力考查的重点。考查能力的设问也会更加开放,2010年试题的立意、情境都会有新的构思,因而设问的角度新,创意也新,更加开放,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根据“提供资料、设置情境、考查能力”的命题形式,更重视临场独立编制答案,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经纬网和等值线(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为载体的空间定位能力考查及热点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与表述,以及解决生活现实中的问题。2011年考题将会更加突出空间分析,强化综合思维新课程标准的考试目标和要求,不仅表达形式简明扼要,更强调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核,即体现“审题、发现和分析有效信息,联系背景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等,说明问题和表达结论”等一系列的思维过程。
  3.将注重图表分析方法和区域地理的考查,进一步突出学科特色
图表类别涉及曲线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过程示意图、原理示意图、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温线图、地质剖面图、普通地图、专题地图,还有各类过程统计表或区域比较表格等,图表设计新颖,而且有创新。四年来高考图表形式虽然多样化,但占分值最大的当数区域地图,主要分布在第Ⅱ卷综合题中,从而可以看出区域地理在现今地理高考中的地位。因此,我们仍然不能放松对区域地理知识的复习和区域定位的训练。
4.地理计算仍然是高考一大热点
  地理计算能够较好地检测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对地理基本原理的运用,多年以来,无论是精确的计算还是估算,一直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日期范围的确定、比例尺计算、地表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和经纬网图上某区域的面积估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相对高度计算和温差计算等。
  5.联系热点,关注现实
  四年来文综地理以反映现实和热点问题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的试题较多,注重考查考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强调考查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地理时事与信息,将热点加以题型化处理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分析、解释地理时事,扩大视野,拓展思维。热点问题的呈现形式多由显性向隐性转变,如2009年山东卷第31题,隐含和折射我国汶川地震灾害,比较巧妙地将热点问题冷处理,考查角度比较隐蔽,重点考查主干知识,考查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6.试题设计将会继续以新情境、 追求案例探究。
  跨学科综合试题仍旧是拼盘形式,主题只有一个,背景材料反映社会生活,体现地方或区域特色,分学科设计问题。

 

三、2011年高考地理必考考点题型大盘点
1、  地理计算  
考查形式主要以某一事件为素材或以图表为载体,多以选择题为主。能力考查上,重在学生理解材料,以材料和图表为出发点,先是获取和解读基本信息,再进行计算能力的运用。重点关注:如以重大事件(如国家领导人温家宝出方南亚)和重大活动(如广州亚运会的举办)为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来考查时间计算能力,以达到对学生知识迁移运用的考查目的;或以韩朝冲突为热点,考查该区域的比例尺的知识应用等。
2、地球运动的意义
11年高考的内容上,地球公转、自转的地理意义依然会是高考拉开不同档次考生的所在,主要以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为高考难点;从考核形式上来看,多以选择题组出现。在图形上由光照图、全图等方式向抽象的局部图变化,并以新情境出现;能力要求上主要是考查学生析图、运用、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
重点关注事项: (1)高考会通过一些假设性条件的变化来考查学生假设和论证的能力,如周期变化、方向变化、黄赤交角变化等; (2)以重大事件为背景,结合较抽象的光照图来考查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及季节的判断。 (3)以实际生活知识,如太阳能利用、楼间距等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影响。 (4)通过空间位置的变化,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
    有关等值线图的判读型题一般与学科的主干知识相结合,注重等值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通过等温线考查温差及其原因、通过等高线考查河流流向、落差、引水工程、交通线路的选择等问题。通过等压线考查风向、风速、天气状况等。
4、天气系统及气候
    从考试内容上来看,侧重于考查冷锋、暖锋、高压、低压等天气系统的判断及受其影响的天气特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特点和成因,以及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及成因;从考试形式上来说,主要是运用背影材料,或运用气候资料,气候分布图,或是某地经纬度网等形式,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从能力考查上来看,主要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重知识的迁移能力。此动向是11年高考也是今后命题的重点。考查趋势有以下特点:
(1)可能利用图表来考查天气系统、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气候变化、风向等;
(2)结合热点区域进行综合考查;
(3)设置某一情景,来推测历史上或在某种状态下天气和气候的特点,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以热点新闻为切入点,作为新材料来考查某地的气候等。如以坎昆气候大会的召开来考查当地的气候类型及特点;以墨脱通车来考查此地的气候成因及特点等。
5、陆地水循环与洋流
    10年夏季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导致我国长江流域洪水猖獗,江西的唱凯堤坝决口,舟曲特大泥石流事件。11年很有可能以热点事件的发生为线索,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为辅。
6、地质作用与地貌
    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所形成的地貌是常考知识点。考核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主要是对地貌的描述对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分析。从考核能力上来看,识记性的试题较少,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较高。11年高考可能会以我国境内典型的一些地貌如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等来考查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能力。再就是结合等高线知识考查地貌形态的特征、形成原因及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从高考考查内容来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学核心理论之一,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地表影观特征是高考重点。考试多以图表形式来给出相关地理信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用地理理论来解题的能力。2011年的高考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进行把握: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殊,与各地理要素密切相关,11年高考可能利用模式图或区域图,考查气候、生物、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2)特别要关注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大气成分的改变对气候的影
响导致冰川后退等;植被破坏对局部区域环境的整体性改变等;人类的一些重大工程建设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局部改变而引起的整体变化等。
   (3)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植被上,相应的气候会有相应的自然带,所以与气候的综合考查是方向。
8、人口问题
    关注人本身的问题是高考的一个常规动向。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及人口的过快增长,如何取得这两者的平衡成为高考的一个新动向。11年高考可能会以文字、数字或图表来考查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等知识点。如以柱状图来考查中国人口的性别比,并让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及解决办法。
9、农业
   农业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点之一,也是每年高考的重头戏。2010年是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的一年,有很多有关农业的说法,如“糖高宗”、“蒜你狠”。农业本身及背后所包含的地理知识,便成为11年高考的动向之一。高考往往以某一区域业考查其主导农业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个区域以国外的居多,因为中国农业相对来说,考生都不是很陌生,所以用国外的区域来考农业的话,情境较新,学生切题的难度相对增大。需关注的区域有美国的集约化农业,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印度的两大纺织原料生产带等。
10、工业生产活动
2011年命题会侧重:
(1)用工业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2)工业地域类型的考查由区域知识考查向模拟现实,结合具体工业区,反映时代特色的方向发展;同是会以新的理论研究创设新情境,增加学生的审题难题。
(3) 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评价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命题诉求。

四。高考命题猜想:
猜题热点一:地球运动与空间探测、极地科考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在西昌航天基地成功发射。11月8日,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公布“嫦娥二号”传回的“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虹湾区域局部影像图,标志着嫦娥二号工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1-2题。
1.“嫦娥二号”从发射到传回虹湾区影像图的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西昌的白昼越来越长    
B.地球越来越接近远日点
C.佛山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
D.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2.对“嫦娥二号”卫星传输的虹湾区信息进行处理并绘制成易识别的图像,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国际互联网(Internet)
【猜题理由】今后的高考地理试题将更加鲜活生动,旨在提醒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倡导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如以探月工程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球的运动、对宇宙的新探索等以及考查与此相关的3S技术等。
【答案】1、D   2、C  
【解析】1,找出“嫦娥二号”在该期间对应的时间段即可。2,要对信息再进一步进行加工处理必须借助GIS技术。
3-4题:
 
【猜题理由】今后的高考地理试题将更加鲜活生动,旨在提醒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倡导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多年以来,无论是精确的计算还是估算,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日期范围的确定、比例尺计算、地表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和经纬网图上某区域的面积估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相对高度计算和温差计算等。但本部分命题会趋于简化,不会出现繁杂的计算。
 
2011届高考地理热点专项训练】2010年12月18日,凌晨北京时间4点2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我国规划相继发射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据此材料回答下面5-6题。
5.当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B.格林尼治时间为12月18日20时20分
C.密西西比河正值汛期               D.南非的开普敦正值温暖湿润的季节
6.从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之时起,大约再过多长时间全球为同一日期(   
A.3小时40分种    B.15小时40分钟    C. 8小时40分钟    D.14小时40分钟
【猜题理由】今后的高考地理试题将更加鲜活生动,旨在提醒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倡导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多年以来,无论是精确的计算还是估算,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日期范围的确定、比例尺计算、地表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和经纬网图上某区域的面积估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相对高度计算和温差计算等。但本部分命题会趋于简化,不会出现繁杂的计算。
【答案】5.D   6.B 
【解析】5,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时为2010年12月18日,凌晨北京时间4点20分,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冬季。6.全球为同一日时只有太阳直射点位于180°经线上。
图中阴影部分与东西两侧其它部分日期不同,且AC为晨昏线,若图中的E、B分别是所在线段AD和EF的中点,BE之间长3850千米。读图回答7—8题。
7.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20°S,45°E    B.20°N,45°E   
C.20°N,135°W  D.20°S,135°E
8.该日某游客在泰山(36°15′N,117°06′E)看到日出的地方时约为
A.3时   B.5时   C.7时   D.9时
【猜题理由】2011年高考从考核形式上来看,多以选择题组出现。在图形上由光照图、全图等方式向抽象的局部图变化,并以新情境出现;能力要求上主要是考查学生析图、运用、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教师对地理研究的加深,及考试难度的加大,偏向于以较抽象性的方式来考查此知识点。
【答案】7.A   8.C
【解析】由于阴影部分与其它部分日期不同,推出EF和DC为日期分界线(同时也分别是两条经线)又因为晨昏线AC斜经过M,且M点又不是极昼(或极夜)现象(0:00日出或日落代表极昼或极夜),因此EF只能是180度经线,DC为0:00对应经线(即135°W),由此推出AC为昏线,AD为一半夜孤(6个小时)得出AD所在纬线昼夜平分,为赤道;又因为BE经线长3850千米(经线长1°=110千米)推出B所在纬度35°S,C所在纬度(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为70°S;由于泰山纬度(36°15’N)与B点纬度(35°S)相当,因此泰山昼长与B点的夜长相当,再通过昼长计算公式(昼长=24.2日出时刻)得出7:00左右。
读图,回答9—10题。
9.若该图表示某一天两个不同地方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一定位于低纬地区  B.m可能昼短夜长
C.n可能位于低纬地区   D.n一定昼短夜长
10.若该图表示某一地点两个不同日期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图,则可以判定
A.m、n日期可能相差半年    
B.该地m日的昼长一定等于n日的夜长
C.从m到n该地一定昼逐渐变短   
D.m不可能是国庆节
【猜题理由】2011年的高考从考核形式上来看,多以选择题组出现。在图形上由光照图、全图等方式向抽象的局部图变化,并以新情境出现;能力要求上主要是考查学生析图、运用、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教师对地理研究的加深,及考试难度的加大,偏向于以较抽象性的方式来考查此知识点。
【答案】9.C    10.D
【解析】9.读图可知m、n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均为70º,且昼夜不等长,据此推测两地距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为20 º,并分居于直射点的两侧;而且该日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上。再根据m的昼比n更长些,推测m一定位于直射点所在半球的较高纬度地区。故判定:m地应该昼长夜短,n地有可能位于低纬地区。故选C。10.由该地两个不同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0º,推测该地一定位于南北纬3.5º之间。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速度可以判定,10月1号太阳大约直射在南纬2º附近,此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数值在84.5º—90º之间,故判定日期m或n都不可能是国庆节,故选D。
读下图,某经线上点F,虚线为过该点的地面垂直线,Q1、Q2是F点夏至日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且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完成11-12题。
11.若F点的地方时是世界标准时,则北京时间为
A.6点或18点     B.7点或19点     
C.8点或20点     D.12点或20点
12.若角θ、ω相差12°,则F点纬度为
A.12°N     B.78°N     C.72.5°N     D.84°N
【猜题理由】2011年的高考从考核形式上来看,多以选择题组出现。在图形上由光照图、全图等方式向抽象的局部图变化,并以新情境出现;能力要求上主要是考查学生析图、运用、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教师对地理研究的加深,及考试难度的加大,偏向于以较抽象性的方式来考查此知识点。
【答案】11。C     12。D
【解析】第1题,由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以推知,太阳光线Q1和Q2分别从正南或正北方向射入。由于此日期为夏至日,出现极昼的地区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故从正南射入时为正午十二时,此时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从正北射入时为午夜,且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小。可知图中的时间为正午12时或午夜0时,若F点的地方时是世界标准时,也就是中时区为0时或12时,故北京时间为8点或20点。第2题,若角θ、ω相差12°,其分别对应的余角(即Q1和Q2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线的倾角)相差12°,出现极昼地区的任一纬线与0时和12时所在的经线的交点到北极点的距离相等,由此可以推知F点纬度与北极点相差12°/2,即为北纬84°N。
“雪龙号”于2010年11月11日从深圳出发前往南极进行科学考察任务,途径澳大利亚,于2010年12月6日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进行燃料供应及人员接送工作。在完成大洋调查和科学考察,对南极内陆进行科考及对中国南极内陆站——昆仑站各方面的供应和后勤保证的考察后,有102名科考人员、37名船员于2011年2月26日从南极随“雪龙号”返行回国,3月底抵达上海。读右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M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4.若某科考队员于某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在M地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当他再次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时间间隔是
A.19小时  B.21小时  C.22小时  D.24小时
【猜题理由】主干知识仍然是2011年高考命题的基本要点,如地理计算、天气与气候等最常见的主干知识,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今后的高考地理试题将更加鲜活生动,旨在提醒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倡导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答案】13,A  14,B
【解析】13,图中区域为南极洲,盛行极地东南风。14,M地此时的地方时为1:30,故刚刚日出,因此再次观测到太阳在地平线上时应该为紧接着的日落时间,而此日M地的昼长为21h。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2010年8月31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已圆满完成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在本次考察中在北冰洋考察期间,“雪龙”号向北最远航行至北纬88度22分海域,随冰漂移到北纬88度26分,再次创造了中国航海史上的纬度新高纪录。“雪龙”号船长沈权说: “在北纬85度的北冰洋还有如此多的‘清水塘’,确实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这些天来,‘雪龙’号不是在走冰道,而像是在走水道,从一条水道跨到另一条水道,层层向北迈进。”
材料二:第四次科考路线图
(1)你认为材料三中M岛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简述判断依据。(7分)
(2)说明近年来图示海域的“西北航道”越来越受关注的主要原因。(4分)
【猜题理由】主干知识仍然是2011年高考命题的基本要点,如地理计算、天气与气候等最常见的主干知识,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今后的高考地理试题将更加鲜活生动,旨在提醒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倡导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解析】第(1)小题为格陵兰岛,通过降水量的分布以及纬度来回答优越性;第(2)小题要求回答西北通道的优越性,从沟通的大洋、缩短距离等方面去回答。
【参考答案】(1)西南沿海地区(1分)    纬度相对较低,  受海洋影响显著,沿岸有暖流经过,沿海地势较低,所以热量条件相对较好,西南部受海洋影响相对较大,降水较多。(6分)
(2)该海上航道沟通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1分),是联系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捷径(1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通航时间变长,航运价值提高(1分),有利于海洋资源逐步开发(1分)
猜题热点二:大气环境
1-2题:
 
【猜题理由】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和成因等,此动向是11年高考也是今后命题的重点。考查趋势有以下特点:(1)可能利用图表来考查天气系统、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气候变化、风向等;(2)结合热点区域进行综合考查;(3)设置某一情景,来推测历史上或在某种状态下天气和气候的特点,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4)以热点新闻为切入点,作为新材料来考查某地的气候等。如以坎昆气候大会的召开来考查当地的气候类型及特点;以墨脱通车来考查此地的气候成因及特点等。
 
3、(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气象资料显示,海南省东部常年10月份平均降水量可以达到300毫米以上,西部地区大约为100-200毫米之间,2010年10月,海南岛东部不到半月的降水量就达到平均水平的3-5倍,确实让人震惊!再加上下半月的降雨,那就可能达到平均水平的4-7倍。今年海南岛的10月还真的是‘暴雨惊魂’!下图为海南降雨和气温分布图。
 
材料二    当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专家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包括低碳旅游)有助于海南建设“生态省”。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图中降水量最小的城市名称为   ,结合图中数据总结海南岛10月上中旬降水
的分布特点及暴雨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2)观察海南岛1月和7月均温分布图,简析影响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原因。
(3)左图所列的城市中将建成中国航天发射中心的是      。与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相比,
它具有的优势是下列选项中的     和      。(写字母符号)(6分)
A.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快,发射有效载荷的成本低
B.周围有广阔的海域,发射安全
C.海运速度慢,机动性差,不便于火箭运输
D.海南大气清晰度好,有利于地面跟踪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低碳经济对于海南“生态省”建设的促进作用。
(5)冬季北京的蔬菜一部分来自海南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海南岛冬季蔬菜“南菜北运”的主要区位条件。
【猜题理由】该部分内容往往以某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为线索考查考生对自然灾害基本知识、分布等内容的掌握及综合分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防灾、减灾的措施;以国际热点地区、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考生掌握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人文地理知识等;结合某环境要素的分布图或有关资料、统计图表考查考生有关该要素基本知识的掌握等。
【解析】海南岛降水东多西少,主要是因为海南盛行东北季风和东南季风,东部处在地形迎风坡,西部处在背风坡,东西降水量相差较大。低碳经济要求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减缓全球变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海南纬度低,全年高温,降水丰沛,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冬季北京有广阔的市场,便捷的交通,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使海南的蔬菜运到了北方地区。
【答案】(1) 东方     东多西少,北多南少(东北多西南少)    副高逐渐东退,海南岛受热带低压系统控制海岛  加之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补充,冷暖空气交汇,也就形成了强降水天气  
(2)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因此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
又受海南岛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影响,岛内中心部分等温线向南凸;7月份太阳直线北回归线附近,海南受太阳直射影响,全岛高温,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影响,等温线呈环形闭合状
数值由四周向中间递减。
(3)文昌        B
(4)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降低海平面上升的幅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经济发展。
(5)位于热带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气候条件优越;北京有广阔的市场;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交通更加便捷;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
猜题热点三:水体环境
1.(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雅鲁藏布江在我国境内河长居全国第6位,流域面积居全国第7位,但年径流量排在全国第3位,水能蕴藏量仅干流即居全国第2位。单位流域面积和单位河长的水能蕴藏量都居全国甚至世界各大江河之首,仅雅鲁藏布大峡谷处就可以建装机超过3000万千万的超级水电站,发电量是三峡的两倍以上。
材料二:2010年9月27日总装机51万千瓦时的藏木水电站在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正式开工建设。11月12日,素有“天河”之称的雅鲁藏布江首次被施工截流,标志着西藏的藏木水电站即将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材料三: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水系示意图。
 
(1)雅鲁藏布江水资源丰富,且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但目前却几乎处于未开发状态,试分析其原因。
(2)藏木水电站具有综合效益,其首要任务是     ,发挥该功能价值最大的季节是    ,试分析藏木水电站建设对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3)甲区域为印度的重工业区,该工业区布局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4)交通是制约我国西南和印度东北发展的“瓶颈”,若通过乃堆拉山口修建连接拉萨和加尔各答的铁路大通道,其不利区位因素有哪些?
(5)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市地是西藏农业的核心区,山南地区各县的沿江地带有西藏最大、最集中的一片宜农荒地,但气候较干旱。试分析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利条件。
【猜题理由】从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趋势来看,高考不回避已经考过的知识,高考考过的知识都是重点知识,而重点知识又是任何一年都要重点考查的内容,所以考生仍然要重视和关注已考过的地理主干知识。河流的综合开发一直都是关注的热点。
【解析】(1)雅鲁藏布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但因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施工条件差、交通困难、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建设技术要求高、勘测设计工作做得少等因素,目前除在支流上开发一些小型电站和进行部分农田引水灌溉等开发利用外,整个流域几乎处于未开发状态。(2)藏木水电站的建设有利于缓解西藏中部地区用电的紧张局面,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对维护西藏和平稳定等具有重要意义。(3)甲区域为印度东北部老工业区,附近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有印度第二大港口加尔各答港,交通便利。(4)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5)山南地区受地形影响,支流汇流面积有限,水资源不足,灌溉困难;雅鲁藏布江河谷深切,提水费用大,水资源利用难度大。
【参考答案】(1)地势高寒,施工条件差;交通不便,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建设技术要求高,勘测设计困难;人口稀少,远离我国的人口、经济中心,且山脉阻碍、山高水低,调水困难,用水量很少。
(2)发电     夏、秋季的丰水季节     有利于将水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藏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西藏的投资环境,有利于促进西藏能源工业的发展;有利于维护西藏的和平稳定与民族团结等。
(3)煤、铁等资源丰富;靠近港口,交通便利
(4)地形起伏大,南北高差大,施工条件复杂;处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质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建设成本高;跨越不同国家,需要政治上的互信等。
(5)由于处于高原山区,某些支流汇流面积有限,水资源不足,灌溉困难;由于雅鲁藏布江河谷深切,提水费用大,水资源难以利用。
猜题热点四    陆地环境
2010年8月5日,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北部800公里阿塔卡马沙漠中的圣何塞铜矿发生塌方事故,智利当地时间2010年10月13日晚21时55分,33位矿工在智利圣何塞铜矿深达700余米的矿井中被困69天后,全部以良好的状态平安升井。矿井事故可以分为几类,有的是瓦斯(注:成分类似于天然气)爆炸,有的是透水事故,有的是塌方事故,有的是井喷事故等。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1~4题。
1.丁处所属地质构造可能为
A.背斜   B.向斜   C.褶皱    D.断层
2.下列地点煤矿能够露天开采且比较安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a、b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4.丙处的地形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背斜山  侵蚀作用     B.背斜谷  风化作用
C.向斜谷  沉积作用     D.向斜山  侵蚀作用
【猜题理由】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所形成的地貌是常考知识点。考核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主要是对地貌的描述对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分析。从考核能力上来看,识记性的试题较少,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较高。2011年高考可能会以我国境内典型的一些地貌如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等来考查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能力。再就是结合等高线知识考查地貌形态的特征、形成原因及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答案】1.D  2.B  3.A   4.D
【解析】1,丁处岩层发生了断裂位移。2,乙处岩层上拱,安全性好,不易塌陷。3,a处为背斜,容易储存石油、天然气,b处为向斜,容易存水。4,丙处是向斜成山,主要是受到外力的侵蚀作用导致。
某河谷一块高约二百米的巨大沉积岩崖壁上分布着许多直径小于一米的洞穴,河谷所在流域一直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图5是“崖壁洞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水侵蚀
6.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A.年平均河水位线在持续上升       
B.海拔越高洞穴形成的年龄越轻
C.海拔越高岩石年龄越老          
D.高处洞穴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失
【猜题理由】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所形成的地貌是常考知识点。考核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主要是对地貌的描述对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分析。从考核能力上来看,识记性的试题较少,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较高。2011年高考可能会以我国境内典型的一些地貌如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等来考查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能力。再就是结合等高线知识考查地貌形态的特征、形成原因及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答案】5.A    6.D
【解析】5.河谷一块高约二百米的巨大沉积岩崖壁上分布着许多直径小于一米的洞穴,河谷所在流域一直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流水侵蚀形成的,并随着河床不断下降,洞穴就逐渐露出来。6.沉积岩容易被河水侵蚀而使得河床不断下降,因而年平均河水位线在持续下降,海拔越高洞穴形成的年龄越老,海拔越高岩石后来形成年龄轻,高处洞穴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失。
7-9题:
 
 
【猜题理由】从高考考查内容来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学核心理论之一,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地表影观特征是高考重点。考试多以图表形式来给出相关地理信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用地理理论来解题的能力。2011年高考可能利用模式图或区域图,考查气候、生物、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10、读局部河流和植被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L与S沿线植被带分布及变化有何差异并简述其原因。
(2)简述图中东北部与西南部大河干流流向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流向差异的主导因素。
(3)该地城市空间分布有何特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猜题理由】从高考考查内容来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学核心理论之一,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地表影观特征是高考重点。考试多以图表形式来给出相关地理信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用地理理论来解题的能力。2011年高考可能利用模式图或区域图,考查气候、生物、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解析】(1)L线主要位于青藏高原的内部,植被变化单一,S线位于西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附近,地势起伏较大,水热条件较好,植被变化复杂。(2)河流的流向差异可直接读图得知,分析其影响因素可从地势的高低起伏以及山地的走向考虑。(3)结合图例知图中的城市分布稀疏,且主要沿河流分布。
【答案】(1)差异:L沿线以高寒草原为主,植被单一;S沿线植被由温带草原逐渐过渡至常绿阔叶林,变化复杂。    原因:L线地处高原,气候高寒、热量缺乏、地形平坦,气候单一,植被变化少;S线地处湿热河谷向高原过渡地区,地形起伏大、东南部热量充沛,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植被变化复杂。
(2)差异:西南部河流以东西走向为主,东北部以西北—东南走向为主。  影响流向的主导因素:西南部地势西高东低,山脉呈东西走向,河流沿山麓河谷发育;东北部受板块挤压影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河流沿山麓发育成西北—东南向。
(3)特征:沿河分布、数量较少。
原因: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农业发展条件,有利于人口和城市分布;但地形起伏显著、气候高寒,总体不利于人口和城市大量分布。
11、(25分)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8月5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北部800公里的阿塔卡马沙漠中一处名为圣何塞的铜矿发生塌方事故,导致在井下作业的33名矿工陷于701米深的地下。
   材料二 “南美洲南部气候要素图”和“智利经济图”。
 
(1)描述智利地理位置的突出特点。(6分)
(2)说明图中2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6分)
(3)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矿难发生处的自然带为         ,试分析其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3分)
(4)智利北部农业的分布特点是                     ,请分析原因。(4分)
(5)智利的林地主要分布在                   地区,试分析其成因。(6分)
【猜题理由】2011年的高考考查趋势有以下特点:可能利用图表来考查天气系统、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气候变化、风向等;结合热点区域进行综合考查;设置某一情景,来推测历史上或在某种状态下天气和气候的特点,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以热点新闻为切入点,作为新材料来考查某地的气候等。
【解析】(1)地理位置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来分析。(2)仔细观察图中20摄氏度的等温线,西半段向北弯曲,东半段呈东西走向,影响因素要从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方面分析。(3)矿难处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4)(5)结合右图耕地的分布找出农业的分布特点是呈点状和带状,林业主要分布在南纬40°以南的大陆西岸地区,原因要从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1)位于南美洲西部、南部(西南部),西临太平洋;南北跨纬度大,地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领土为南北狭长状等。(6分)
(2)东段东西走向,西段南北走向;东部为平原,受太阳辐射影响大;西部为山地,受地形地势影响大。(6分)
(3)热带荒漠带  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和(秘鲁)寒流的影响  (3分)
(4)呈点状和带状(沿河)分布    该地主要为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在河谷地带和地下水比较丰富的安第斯山山麓容易形成绿洲农业 (4分)
(5)分布:南纬40°以南的大陆西岸地区  原因:终年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丰富,植被类型(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6分)
猜题热点五:人口与城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10日发布《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指出,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图3为我国建国以来人口增长曲线图,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结合下图分析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上图中①②③④各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②时期,人口生产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C.③时期,人口生产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
D.④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2.依据图中信息,下列年份中,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增长率最大的是
A.1958年         B.l963年          C.1966年           D.1982年
【猜题理由】人口问题是解决资源、能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核心,所以该类问题在历年高考试卷中均占有一定分量。
 
 
3-4题: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由此次普查得知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976947人,占总人口的9.98%;15-64岁的人口为8013317人,占总人口的81.8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95128人,占总人口的8.13%。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8.4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2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14个百分点。
 
【猜题理由】人口问题是解决资源、能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核心,所以该类问题在历年高考试卷中均占有一定分量。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回答5-6题。
 
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北京         .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西藏
 .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江苏     .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少的是宁夏
6.从图中可以看出(  
 .西藏、上海的人口增长呈现出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特点
 .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
 .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
D.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比北京低
【猜题理由】人口问题是解决资源、能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核心,所以该类问题在历年高考试卷中均占有一定分量。
 
【答案】5.   6.  
【解析】5,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由图可知,死亡率最高的是上海,最低的是宁夏;人口净增最多的是江苏,最少的是西藏,6,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故项正确。
7—8题:
经国务院批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这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49.68%,2000年来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猜题理由】人口问题是解决资源、能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核心,所以该类问题在历年高考试卷中均占有一定分量。
 
猜题热点六: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读我国粮食需求量预测表,回答1~2题。
 粮食需求量 粮食消费结构 食用植物油消费
 人均消费量
(公斤) 需求总量
(亿公斤) 口粮消费总量
(亿公斤) 占粮食消费需求
(%) 人均消费量
(公斤) 消费需求总量
(万吨)
2010年 389 5250 2585 49 17.8 2410
2020年 395 5725 2475 43 20 2900
1.关于我国粮食需求量预测表反映的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     
A.粮食需求总量继续增长              B.人均口粮消费量增加
C.粮食消费结构升级                  D.食用植物油消费继续增加
2.影响我国粮食需求量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A.水果蔬菜生产的发展                 B.电力、机械的使用
C.人口数量的变化                     D.玉米出口量的增加
【猜题理由】农业是三大产业的基础,是人类的最基本产业活动,农业也是立国之本。农业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点之一,也是每年高考的重头戏,如全国一卷去年分值最高的36题考查了法国地中海沿岸的葡萄种植业。2010年是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的一年,有很多有关农业的说法,如“糖高宗”、“蒜你狠”。农业本身及背后所包含的地理知识,便成为11年高考的动向之一。
【答案】1.B    2.D
【解析】图中预测数据反映我国的粮食需求总量继续增长,但人均口粮消费量在减少,主要是由于粮食消费结构升级。水果蔬菜生产的较快发展,可部分替代粮食消费。电力、机械的大量使用,大量减少了劳动者劳动强度,对粮食的直接消费产生一定影响。在人口增加的同时,粮食消费的绝对数量是增加的。
3-4题:
 
【猜题理由】
 
 
5-6题:
 
 
 
【猜题理由】
 
 
7、(25分)
 
 (4分)
 
市地域形态的主要原因。(4分)
 (5分)
 (7分)
(5)与珠三角经济区比较,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有哪些优势条件?(5分)
【猜题理由】
 
【解析】(1)大雾天气的形成要从水汽来源和气温以及凝结核考虑。(2)兰州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成都位于成都平原上,用地完整。(3)成渝经济区的建设会吸引人口的流入。(4)交通线建设的条件可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分析。(5)要从优势条件分析。
【参考答案】
 (4分,任答4点即可)
(2)条带状    团块状     原因:兰州位于黄河谷地中,城市发展被迫沿着河流两岸延伸,形成条带式格局。(4分)
 (5分)
 (7分)
 (5分)
8、
  
 
【猜题理由】
 
  
9、(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2月22 日,我国建设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宜(昌)万(州)铁路”通车。其造价是青藏铁路的两倍,是我国单公里造价最高的铁路。
材料二   2009年9月,川藏铁路正式动工。该线全线贯通后成都到拉萨只需8个多小时。川藏铁路起于成都,经康定、林芝到拉萨,全长1629千米。目前西藏的亚东和聂拉木口岸是我国通往南亚印度、尼泊尔的两个重要陆路口岸,拉萨通往亚东和聂拉木口岸的出境通道也已纳入我国中长期路网规划。
材料三  成渝地区图。


材料四
   
(1)分析A地区农作物一年三熟的原因。(4分)
(2)据图中信息分析说明该成都所在的地貌类型名称并简要描述其形成过程。(4分)
(3)试比较自然条件对宜万铁路和川藏铁路建设不利影响的异同。(7分)
(4)与珠三角经济区比较,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有哪些优势条件?(4分)
(5)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川藏铁路对西藏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6分)
【猜题理由】交通运输建设是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如结合西南地区自然条件、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理解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结合交通建设的热点及重点,了解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的措施。主要以综合题形式考查交通和区位条件。
【解析】(1)从热量条件考虑。(2)成都位于河流出山口处。(3)注意比较的是不利的自然条件。(4)可从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5)考查交通线建设的意义,可从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1)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地处盆地内部,热量不易散失;北部高大山脉阻挡了冷空气南下,冬季气温较高。(任答两个要点即可得4分)
(2)据图中等高线信息看出成都位于山前河流出口处,为冲积(洪积)扇。(冲积洪积平原也可)  水流出山口后地形展宽,流速减慢,所携泥沙沉积而成的。(4分)
(3)同:跨越我国地势级阶梯交界处,起伏大;河流峡谷众多,地形复杂;地质构造复杂,多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生态脆弱。
异:川藏铁路受冻土、高原缺氧等问题的制约(生态环境更加脆弱)。(7分)
 (4分,任答4点即可)
(5)
 (6分,任答3个要点即可)

猜题热点七: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广义的河套平原一般分为青铜峡至宁夏石嘴山之间的银川平原,又称“西套”,和内蒙古部分的“东套”。这里历来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必争之地,这里也是我国古长城的博物馆。更神奇的是这里的长城走向和分布也与400mm、300mm、2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材料二  河套平原为黄河所赐,这里地势平缓,地质较好,这里既没有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而形成的悬河,也没有上游地区的由于地势之高而难以利用黄河水之累,这里有黄河灌溉之利,为宁夏与内蒙古重要农业区。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

 

(1)材料一图中与2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的是       和          ;与长城重合的是          (mm)年等降水量线,结合材料简述它们重合的主要原因。(5分)
(2)Ⅳ长城附近的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密集,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2分)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河流因素
(3)河套地区的地形种类多,成因也复杂多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比较材料一图中A、B、C三个区域在地形成因上的差别。(5分)
(4)结合材料二中甲、乙两图比较西套平原和东套平原的灌溉水系的异同点。(7分)
(5)河套地区被誉为“塞外的江南”,分 析其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猜题理由】从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趋势来看,高考不回避已经考过的知识,高考考过的知识都是重点知识,而重点知识又是任何一年都要重点考查的内容,所以考生仍然要重视和关注已考过的地理主干知识,如能源安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永远关注的热点。
【解析】(1)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记忆。(2)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考虑。(3)先判断出ABC三地的位置和地形,再结合内外力作用分析。(4)仔细读图中河流的水系特征。(5)可从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
【参考答案】(1)Ⅲ     Ⅳ     400     古代长城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而400mm等降水量线是半湿润区和半旱区的分界线。(5分)   (2)C(2分)
(3)A区域受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作用形成的峡谷地貌;B区域受地壳下陷,黄河流出山前峡谷,流速变慢,泥沙冲积或满积形成的冲积扇平原;C区域主要是泥沙堆积而成的冲积平原(5分)
(4)相同点:都以黄河水为自流灌溉水源;都位于黄河的同一侧
不同点:甲图的灌溉水系流程长,且基本与黄河平行,且自西南向东北落差较大;乙图的灌溉水系流程短,且大多与黄河成一夹角,且自西南向东北落差小(7分)
(5)有利自然条件:光照充足,夏季热量条件好;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黄河提供灌溉水源。(6分)
2.(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 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是中国
的西大门,它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达982公里,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
对外开放,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2010年9月26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达20644元/吨,较25日上涨408元/吨,创下十年新高。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目前主要有三大产棉区,即新疆棉区、黄淮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
我国某区域一月和七月气温分布图              喀什所在地区简图
   


材料二  近20年来新疆在不断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下表一是1990年和2006年的农业结构对比,表二是种植业内部结构的对比。


材料三    2010年11月8日,新疆举办“海水西调”论坛筹划引渤海水人疆。该项目设想,通过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从而镇压沙漠。
(1)阅读材料一,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据此分析影响该地区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哪些?(4分)
(2)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之后,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简要分析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6分)
(3)阅读材料二,表一所示近20年来新疆大农业结构调整呈现出了什么特点?试对这样农业结构作简单评价。(3分)
(4)结合材料分析影响该地区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并运用水循环的原理,说明沙漠“人造湖”的生态环境功能。(6分)
(5)在我国政府部署的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深圳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深圳市的企业了解到中亚市场每年对我国服装类产品需求量多达8.5亿件,准备在喀什投资兴办棉纺厂和服装厂。简述在喀什兴办棉纺厂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猜题理由】
 
【解析】(1)读图可得出答案。(2)喀什经济区的区位优势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展开分析。(3)注意表格的审读。(4)棉花种植的条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人工湖”也能起到天然湖泊的作用。(5)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
【参考答案】(1)④      纬度(太阳辐射)   地形   冬季风的影响程度 (4分)
(2)喀什地区光热、旅游、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位于我国最西端,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等国家接壤,向西开放地理位置优越;南疆铁路的贯通,是我国联系中亚、南亚的重要通道。(答三点得6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近20年来新疆大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是幅度小(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新疆大农业结构中种植业比重偏大,具有资源优势的畜牧业、林果业的开发不足,比重太小。(3分)
(4)有利因素:光照强、温差大、地形平坦、沙质土壤有利于棉花根系发育、灌溉水源充足;不利因素:风沙大、土地盐碱化(任答其中的三点即可得3分)
“人造湖”湖水蒸发,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大,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降水,增加当地的降水量,增加地表径流量,从而缓解气候干旱和遏制荒漠化,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只要合理即可得3分)。
(5)地价便宜;接近原料产地;廉价劳动力丰富;政策优惠;国际市场广阔;交通便利。(6分,任答3个要点即可)
3、(25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材料二:胶莱人工运河是从渤海的莱州湾至黄海的胶州湾之间开通一条宽200米,深10米的人工辽河,可以双向并行四艘船只,投资约1000亿元。可以有两个备选方案;两湾直线开通,开成长110多千米的人工运河;另一种利用发源于青岛的胶莱河,将其拓宽拓深,形成一个曲线距离约130千米的人工运河。开凿胶莱人工运河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渤海和黄海之间的水体交换,缓解渤海的污染问题。胶莱运河示意图如下:
材料三: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

 

材料四  下图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初步构想图。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修建胶莱人工运河沿线有利的自然条件。(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若开通胶莱运河,将会对沿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6分 )
(3)描述材料三图中等积温线的走向,说出其影响因素。(4分)
(4)结合材料分析,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它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等沿海城市为骨干,着力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青岛作为龙头城市,其有利条件有哪些?(6分)
(5)试分析山东半岛建设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意义。(5分)
【猜题理由】
 
【解析】本题结合热点地区山东半岛考查山东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区位分析、交通线建设的区位条件以及意义。胶莱人工运河修建的自然条件可从地形、地质、线路长短、已有的条件等方面考虑。该运河的修建对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要从两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1)沟通莱州湾与胶州湾之间陆地较狭窄地段,线路较短(2分);沿线地形平坦,工程量较小(2分)
(2)促进莱州湾与胶州湾的水体交换,提高莱州湾水体的净化能力;如果防渗漏措施不当,会导致沿岸地区的土壤盐碱化和地下水质变坏;调节沿岸地区的局地气候,改变生态环境;使莱州湾的污染海水可能进入胶州湾,加剧莱州湾的海水污染。(6分,每点2分,答满3点即可)
(3)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1分),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1分);西半段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南北走向)(1分),受地形(太行山)因素影响(1分)。(共4分)
(4)高校众多,科技水平高,尤其是海洋科技全国领先;经济实力雄厚;工业基础较好;航空、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条件优势明显;腹地广阔,能够辐射和影响到胶东半岛。(答对三条可得6分)(6分)
(5)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促进黄海和渤海科学开发、深化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提升我国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5分)
4、(25分)2011年1月4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1)~(5)题。
材料一   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陆地海岸线总长3345公里,约占全国的1/6,沿岸分布200多个海湾,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港址50多处,优质沙滩资源居全国前列。拥有500平方米以上海岛320个,多数处于未开发状态。山东半岛近海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海洋油气已探明储量23.8亿吨,我国第一座滨海煤田——龙口煤田累计查明资源储量9.04亿吨,海底金矿资源潜力在100吨以上,地下卤水资源已查明储量1.4亿吨,开发潜力巨大。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能为海洋经济发展和滨海城镇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撑。下图为山东省土地利用示意图。
  
材料三   山东三大核电站位置图和我国部分地区风能分布图。
 
(1)简析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区)的区位条件。(3分)
 (4分)
(3)据材料一,说明图示山东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及类型的区域差异。(6分)
 
(6分)
(5)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山东省主要的能源有哪些?请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分析环渤海地区风能发电的原因。(6分)
【猜题理由】
 
【解析】(1)可从材料中找出答案。(2)要从农业的区位因素方面分析。(3)要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布局农业生产。(4)分析时要注意中国与日本、韩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要从资源、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展开分析。(5)结合图示可知,该区域有核能,沿海地区风能丰富,另外煤和石油也很多。发展风电的必要性要从当地目前能源的利用状况分析,而可行性要从当地有发展风电的有利条件去分析。
【参考答案】(1)(1)山东半岛海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1分)海洋科教力量集中,(1分)海洋产业经济基础较好(1分)
(2)
 
(共4分,每个要点1分,答出4个要点即可)
(3)农业发展的方向以及类型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该区域的自然条件,尤其是地形条件,该区域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西北部地势平坦,沿海地区可发展养殖业等。东南部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较大,适宜发展林业和果业;(2分)西部、西北部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2分)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海洋渔业。(2分)
(4)
 
(5)煤、石油、核能、风能(2分)    原因:必要性:环渤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耗和需求量大;当地常规能源相对短缺,能源供应紧张;环境污染严重。(任答2点2分,每个要点1分)
可行性: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科技发达,经济水平高(利于风能发电);发展风电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任答2点2分,每个要点1分)
5、(25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进一步扩大至55.14%,预计203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5%。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全球能源格局与中国能源安全》报告中指出,中国能源安全将面临较大风险。
材料二  2011年1月1日5时48分中俄原油管道投入运行,俄罗斯的原油开始进入中方境内位于漠河县兴安镇的首站储油罐内,标志着中国东北方向的原油进口战略要道贯通。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原油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穿越中国边境,止于大庆。中俄石油管道线路如上图。
材料三   大庆是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五十年来,累计为国家贡献原油二十多亿吨。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大庆近年来也面临一系列问题。
下图为大庆市2003~2009年石油产量及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在中俄石油管道建设过程中克服了哪些自然障碍?(3分)
(2)俄罗斯国内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河运不占主要地位,分析其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二,针对大庆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指出其在城市转型中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4)中俄两国最适合在能源方面加强经贸合作,试分析这种合作对双方的意义?(8)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为我国今后如何保障石油安全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猜题理由】结合能源问题分析,参考跨区域资源调配,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是考查的热点问题。如中国面临的能源问题;中俄石油管线建设;中哈石油管线建设;中缅石油管线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等---线路选择、影响(意义);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及变化;石油进口地、进口途径多元化等。中俄原油管道是中国四大油气资源进口通道之一,其他三条是中哈原油及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海上通道(船运石油和液化天然气)。
【解析】(1)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2)要熟悉俄罗斯的地理特征。(3)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可以借鉴老工业区的改造。(4)要从双方的互补性考虑。(5)答案较为开放,只要合理即可。
【参考答案】(1)沿途地形起伏大;河流众多;多冻土;跨越沼泽。(每个要点1分,任答3个即可,共计3分)
(2)俄罗斯领土东西绵长,工业重心在欧洲部分,而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国内运输主要货运流向为东西向。河流虽多,但结冰期长,且多为南北流向,与东西货运流向不一致。(4分)
(2)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改善交通条件;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每个要点2分,任答3个即可,共计6分,言之有理也给分)
(4)对中国而言:有利于缓解石油紧张局面;实现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进口运费较低,安全性较好(任答二点给4分)
对俄罗斯而言: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东部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扩大石油出口渠道;降低东部地区石油出口成本。(任答二点给4分)
(5)积极拓展进口渠道,促进石油进口多元化;加大科技投入,开发新能源,研发石油的替代产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强对石油资源的勘探;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任答两条4分)
6、(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会议通过了两项应对气候变化决议,推动气候谈判进程继续向前,向国际社会发出了积极信号。
材料二:墨西哥城是墨西哥的首都,位于墨西哥中部高原盆地,海拔2259米,四周青山环绕,四季如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
材料三:图8为某国略图,表1是该国甲、乙两城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该国不断承接和发展新兴电子工业,电子工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西北部的莫西卡利地区有望成为区域性第一电子工业园。

表1   甲、乙两城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表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月均

(°C) 甲城 26.4 26.4 26.4 27.1 28.2 28.4 28.5 28.4 28.0 28.0 27.5 26.8
 乙城 13.4 14.7 17.0 18.2 18.6 17.4 16.2 16.4 16.3 15.5 14.9 13.5
月降水
(mm) 甲城 28 271 209 312 341 145 50 14
 乙城 13 27 58 157 183 173 144 61 8
(1)据图8和表1比较甲、乙两城气温、降水特点的异同,并分析原因。(8分)
(2)试分析墨西哥城四季如春的原因。(4分)
(3)分析该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4分)
(4)分析西北部莫西卡利地区承接和发展电子工业的主要有利条件。(4分)
(5)目前,中国的CO2排放量已超过美国,成为CO2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为减少CO2 的排放,你认为我国在能源利用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5分)
【猜题理由】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高考要体现和反映这一发展观,所以在近年的高考试卷中以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低碳生活”为材料的考题出现较多。如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应对措施;极冰融化与西北航线、东北航线、对世界世界贸易,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都要予以关注。
【解析】图8中该国是墨西哥。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可从表格中读出,分析原因时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等角度进行分析。墨西哥地处墨西哥高原上。读图可知该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原因要从气候方面考虑。承接电子工业的有利条件要从电子工业发展的条件去分析。
【参考答案】(1)气温异同:气温年较差较小,甲月均温高于乙,甲地气温日较差比乙小(2分)   降水异同:甲、乙干湿季明显,甲年降水量较乙多(2分)
原因:甲、乙均位于低纬度;甲比乙纬度低、海拔低;均受赤道低压和东北信风交替控制;甲地位于沿海,乙地位于内陆。(4分)(共8分)
(2)墨西哥城位于高原盆地,夏季因地势较高,比较凉爽;冬季,因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多,热量丰富;加上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因此温度较高。(4分)
(3)人口分布在内陆高原,(2分)原因:内陆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凉爽(2分)
(4)土地价格低;劳动力价格低;紧邻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市场广阔(4分)
(5)推广洁净燃烧技术,提高煤炭利用率;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建立能源节约型经济体系等。(5分)
7、2010年12月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以发改经体2836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批复,正式批复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个成为了我国设立的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也是我国个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个决定对山西来说是个喜讯,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一个大好事。它是全国经济发展转型的一个具体举措。
  
【猜题理由】
 
【解析】本题主要围绕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考查当地的资源以及开发利用。
【答案】
 
 
8、(25分)
 
(2分)
 (5分)
(3)
 (6分)
(4)
 (6分)
(5)
 (6分)
【猜题理由】从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趋势来看,高考不回避已经考过的知识,高考考过的知识都是重点知识,而重点知识又是任何一年都要重点考查的内容,所以考生仍然要重视和关注已考过的地理主干知识。河流的综合开发一直都是关注的热点。
【解析】(1)可从两条支流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入手分析。(2)考查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3)注意结合各条河流的特点去分析。(4)从工业的区位因素分析。(5)注意国际河流的综合开发。
【参考答案】(1)支流、湖泊众多,流域面积较广,径流量较大,季节变化较小。(2分)
(2)重点:兴修水利,防治洪涝,保障灌溉,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2分,任答2个要点即可)   理由:下游主要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光热充足;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灌溉农业发达;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需兴修水利工程,防治洪涝,保障灌溉,促进特色农业(长绒棉)的发展;尼罗河沿岸自然风光迷人、人文景观荟萃,人口稠密,水运便利,可大力发展旅游业。(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3分)
(3)甲为尼罗河三角洲,陆地面积萎缩。原因: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拦截了尼罗河上游的泥沙,使尼罗河三角洲的泥沙减少;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受到地中海的冲刷,海岸线倒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乙为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扩大。原因: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破坏,黄河从中上游带来泥沙;黄河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黄河河口附近海潮弱,搬运能力差。(6分)
(4)埃及盛产长绒棉,原料丰富,棉花质地优良;地处苏伊士运河航线要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国际市场广阔;纺织工业历史悠久;劳动力丰富;国家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任答3点即可得6分)
(5)①加强区域合作,建立互信,通过磋商解决争端;②建立尼罗河流域国际合作组织,统一管理、规划,共同开发;③加强河流的综合开发和利用;④积极开展全球范围的国际合作,为流域的开发利用寻求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⑤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9、(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2月16日起,北非国家利比亚国内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牵动着世界神
经,此时在利比亚有大约33000名中国同胞,中国政府将通过海、陆、空三种途径来撤离在
利比亚的滞留人员。此前中国大陆与利比亚的双边贸易总值达66亿美元,其中以石油为主,
因局势动荡遭受重大损失。
材料二:2011年3月17日联合国通过第1973号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随后西方多国部队开始了对利比亚的空袭行动。下图为两幅世界部分地区图。
 
材料三:利比亚是北非的一个阿拉/白国家,面积约17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50万,95%以上国土为沙漠和半沙漠。利比亚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石油出口量居世界第12位,石油主要输往欧洲。
(1)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纬度与我国上海相当,但是气候差异很大,简述两地气候差异
及成因。(4分)
 (4分)
(3)结合材料分析英法美等大国插手该地区事务的原因。(6分)
(4)推断利比亚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地区,并简要说明你推断的理由。(5分)
(5) ,以及当地的人类活动对其造成的
影响。(6分)
【猜题理由】从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趋势来看,高考不回避已经考过的知识,高考考过的知识都是重点知识,而重点知识又是任何一年都要重点考查的内容,所以考生仍然要重视和关注已考过的地理主干知识。如中东北非石油资源特点、战略位置,民族、宗教等值得关注。
【解析】该题以热点现实问题引入,综合考查区域内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成因,以及区
域生态问题、区域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等知识。
【答案】(1)的黎波里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上海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主要是受夏季风控制(或海陆热力性质差异)(4分)
 (4分)
(3)地理位置重要,利比亚位于北非中部,地中海南部,东邻埃及;利比亚靠近地中海航路中间;是中东石油运到西欧、美国捷径的必经之路;国土面积广大,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国。(6分,任答3个要点即可)
(4)利比亚大部分国土人口稀少,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狭长地带。理由:北回归线穿过利比亚国土南部,国土大部分地区常年高温少雨,荒漠广布,水源稀少,土地贫瘠,因而人口分布少。地中海沿岸狭长地带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气候相对较湿润,适宜农耕和人居。地中海沿岸航运历史悠久,如今加工工业和航运发达。(5分)
(5)
 
商品性定居牧业增加了草场的压力,可能导致草场的退化,会导致荒漠化的加剧;旱作农业
不断向北推进,结果是草场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荒漠化的加剧。(6分)

猜题热点八:重要区域建设与发展
2010年11月11-12日,代表全球最重要国家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在韩国首尔聚会,举行第五次首脑峰会。读图1和图2,回答1-2题。
1.朝鲜半岛的实际面积约为20万Km2,在比例尺1︰10000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   
A.2cm2     B.20cm2        C.200cm2   D.2×1015cm2
2.图2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其中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B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有:①比例尺变为1:2000000;②每点代表2000人;③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猜题理由】2011年高考的考查形式主要以某一事件为素材或以图表为载体,多以选择题为主。能力考查上,重在学生理解材料,以材料和图表为出发点,先是获取和解读基本信息,再进行计算能力的运用。重点关注:如以重大事件(如国家领导人温家宝出方南亚)和重大活动(如广州亚运会的举办)为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来考查时间计算能力,以达到对学生知识迁移运用的考查目的;或以韩朝冲突为热点,考查该区域的比例尺的知识应用等。
【答案】1.B    2.A
【解析】此组题主要是综合考查学生对比例尺的灵活运用及其计算能力。第1题,主要考查比例尺大小与图幅面积的关系。由比例尺可知,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00千米,可得图上一平方厘米表示实地面积1万Km2,所以20万Km2的实地面积在地图上为20cm2。第2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放大知识点。若将其中图A放大成图B,图幅面积变为原来的四倍,即比例尺为原来的两倍,为1:500000,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每点还是代表2000人,人口密度不会变。故说法正确的只有一项。
2010年12月7日至9日,“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高速铁路承载绿色交通新使命。下图为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客运铁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假如图中四条高速铁路按同等级别建设,则平均每千米工程量最小、造价最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高速铁路线④大致呈直线延伸,通过的城市不多,这主要是考虑
A.地形的限制       B.节省运营时间
C.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D.少占耕地
5.高速铁路①④多采用“以桥代路”的举措,下列关于该举措的影响不包括
A.保护沿线地区的耕地资源   
B.提高安全平稳运行和旅客乘坐舒适性
C.减少铁路对沿线城镇的切割  D.降低坡度,避免沿线地区水土流失
【猜题理由】交通运输建设是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如结合交通建设的热点及重点,了解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的措施。主要以综合题形式考查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交通线建设的区位分析;交通线建设的政治经济社会意义等问题是考查的重点。
【答案】3  A  4 B  5 D
【解析】3,①线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等最好。4,高速铁路以节省运营时间,以直达为主。5,“以桥代路”不能避免沿线的水土流失。
6、(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16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广州举行。
材料二:我国珠江流域示意图
         


甲图                                        乙图
材料三:广州所在的广东省的高速公路的分布图
                               丙图
(1)材料二中的甲图是珠江流域的部分图,该区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水电基地,试简要分析开发该水电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5分)
(2)描述广东省高速公路分布的特点,简述此种分布对区际联系的影响。(6分)
(3)材料二中乙图中的虚线圆圈内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近几年城市化对于该地区的影响。(6分)
(4)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区位优势发展了________型加工业。近年来,该类产业逐渐向其北部山区转移,分析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条件。(4分)
(5)该地区是我国能源非常紧张的地区,说出解决该地区解决能源紧张问题的主要措施。(4分)
【猜题理由】
 
【解析】第(1)小题水电基地的建设需要从流量、落差、以及淹没面积小等方面去回答问题;第(2)小题主要突出沿海和南北向分布;第(3)小题要注意题干条件是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第(4)小题注意题干条件是改革开放以来,因此为外向型加工业,第(5)小题既要回答开发新的能源,又要着眼于节约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答案】(1)流量大(1分),落差大(达760米)(1分),水能蕴藏量大(1分);由云贵高原流到两广丘陵)多峡谷,适合梯级开发(1分),建水电站,淹没面积小,损失小。(1分)
(2)南部沿海地区高速公路沿海岸线分布,北部地区多南北向分布。(3分)便于与湖南、
江西、广西等省区之间进行经济联系,扩大了广东省的经济腹地,沿海的高速公路加强了省
区内物资流通和人员往来。(3分)
(3)有利影响: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对粮食的需求增加,带来广阔市场。(2分)
不利影响: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使粮食种植面积减少。(4分)
(4)外向(1分)   廉价劳动力丰富  土地价格较低(3分)
(5)发展核电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等(4分)
7、(25分)结合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1月5日,“海水西调高峰论坛”在乌鲁木齐市召开,论坛提出了“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设想。该设想是:通过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从而镇压沙漠。“海水西调”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大量海水依靠西北丰富的太阳能自然蒸发,作为湿润北方气候的水汽供应源增加降雨,从而达到治理我国沙漠、沙尘暴,彻底改变华北、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的目的。图1为调水的路线。
材料二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新疆盐尘暴的危害已大于普通沙尘暴。罗布泊、艾比湖、艾丁湖地区,是新疆盐尘暴的主要策源地。“盐尘暴”主要发生在盐渍化区域的干旱地带,由大风将含盐的尘土吹起而形成。“盐尘暴”会引起土壤盐渍化,危害人体健康,还会腐蚀电线、金属等设备。
 

图1         图2
(1)图中①、②、③为新疆盐尘暴的三大策源地,其中来源于艾比湖③的盐尘暴,影响范围最广,试解释其原因。(4分)
(2)简要分析“海水西调工程”路线经过的主要地形区以及沿线自然带分异的原因。 (4分)
(3)有人建议,“海水西调”过程中从罗布泊①至艾丁湖②之间可建立一个水力发电厂,你认为这种建议是否合理,为什么?(4分)
(4)我国实施“海水西调工程”困难有哪些?分析海水西调的原因和意义?(7分)
(5)分析图中A、C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分)
区域 C
气候特征  
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 有利  
 不利  
【猜题理由】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困难、原因及其意义等应该是考查的重点。要对新疆自然地理:天山南北差异;风力作用及地貌;内流河特征;绿洲农业:棉花、瓜果以及石油天然气开发;荒漠化等知识加以关注。
【解析】(1)要从盐尘的多少和动力方面考虑。(2)考查区域地理特征以及自然带的分布。(3)结合水电站建设的条件分析。(4)分析海水西调沿线的地形地质,气候,环境等方面,意义要从有利的方面分析。(5)从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
【参考答案】(1)艾比湖位于北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缘,气候干旱,湖面萎缩,湖底裸露面积大;艾比湖地处阿拉山口的下风口,强大的盐尘颗粒能被气流带到更远的地方。(4分)
(2)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塔里木盆地   自然带分异原因:水分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4分)
(3)合理  艾丁湖是我国海拔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为-155米,具有发展水电站的落差条件;将渤海之水引入艾丁湖,具备兴建水电站的水量条件。(4分)
(4)困难:地势西高东低;海水是咸水,含盐度高,腐蚀性强;海水进入内陆后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等(合理即可)。
原因:我国西部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荒漠化现象严重。意义:改善生态环境;地下水位升高;改善干旱气候,增加降水;提供水资源;促进沿线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治理我国北方地区沙漠、沙尘暴等。(7分)
(5)(6分)
区域 C
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年降水量少,大陆性强
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不利 春旱、夏涝、寒潮 气候干旱,降水少
8、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对聚落和商业网点产生深刻的影响。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为宜万铁路的线路示意图,它被称为“世界最难修的铁路”,是我国沿长江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中虚线圈区域的交通通达性呈现了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通达性常常作为评价交通网络和区位的综合性指标,某地区的交通状况越好,与中心城市距离越近,则它的通达性就越高;反之亦然。

 

材料二  图2为舟山连岛跨海大桥路线示意图,它东起舟山岛,西至宁波镇海区,由五座跨海大桥及接线公路组成。


(1)试分析虚线圈区域(图1)交通通达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
(2)评价宜昌市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
(3)阐述舟山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对舟山的区域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4)简要说明跨海大桥的贯通会对沿线地区商业网点产生怎样的影响。
【猜题理由】交通运输建设是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如结合交通建设的热点及重点,了解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的措施。主要以综合题形式考查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交通线建设的区位分析;交通线建设的政治经济社会意义等问题是考查的重点。
【解析】(1)从图文材料中可以得知,与中心城市距离越近的地区,它的通达性就越高;有河流或铁路经过的地区,城镇数目多,交通状况好,则其的通达性越高。(2)宜昌市有着三峡、葛洲坝等水利工程,水电充足且廉价;水陆交通便利。(3)大桥的建成可以降低交通成本,完善交通网络;加强区域经济联系;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海洋经济的发展。(4)大桥的贯通还有利于促进沿线地区的商业流通和商业网点的发展。
【答案】(1)由(中心)城镇向周边地区逐渐递减;由交通主干线(铁路、河流)地区向周边递减的趋势,表现出一定的带状空间结构特征。     因为某地区的交通状况(交通干线经过)越好,与中心城市距离越近,它的通达性就越高;反之亦然。
(2)优势:水电充足且廉价、交通便利;劣势:市场距离较远。
(3)交通更为便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港口发展;加快建设成为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构建宜居城市。
(4)商业流通加快,商业网点规模扩大;商业网点密度增大;商业网点沿交通线集聚。
猜题热点九:自然灾害事件
读下列材料回答1~2题。
材料一   2011年3月11日,北京时间13:46,图示国家东部海域发生9.0级超强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使该国第一核电站、第二核电站等核电站受到严重破坏,甚至发生了核泄漏事件。4月4日该国电力公司宣布将把第一核电站内含低浓度放射性物质的1.15万吨受污染水排入海中。此次地震使该国主要工业部门都受到严重影响,并波及世界经济市场。
材料二   该国超强地震位置示意图(图1)
1.日本是地震多发国。据统计,自有记录以来,日本此次的9.0级地震是全世界第五高,1964年阿拉斯加的9.2地震和1985年,墨西哥西南岸外太平洋底发生8.1级强震分别排第二和第七。上述三个国家地震多发和哪个板块有关,属于的边界类型
A.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B.太平洋板块         生长边界
C.南极洲板块         张裂区         
D.亚欧大陆板块       挤压区
2.世界气象组织有关专家评估认为,福岛核电站爆炸后的一周内,核污染物不会影响到我国。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污染物的辐射强度较低    B.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C.海洋稀释降解能力强      D.距离我国遥远
【猜题理由】高考不是强调面而是侧重于点,即小切口。要根据热点的影响范围和问题指向来进行分析、归纳与整理。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及核电站的泄露影响巨大,甚至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故应引起充分重视。
【答案】1.A    2.B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课本知识可知,题干所述三个区域均位于太平洋板块边缘,且属于消亡边界,故答案选A。2,此时为3月份,日本主要盛行西北季风,故短时间内对我国影响不大。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的东部海域发生9.0级强烈震并引发海啸。受其影响,3月12日以来,福岛核电站连续发生爆炸,放射性核污染物泄
漏已成为主要的次生灾害。据上述材料和图2,回答3~4题。
3.右图是全球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日本的板块
交界类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核辐射危机具有全球性,影响其全球化的因素是
A.大气环流和水循环         B.水循环和生物循环
C.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   D.地壳物质循环和大气环流
【猜题理由】高考不是强调面而是侧重于点,即小切口。要根据热点的影响范围和问题指向来进行分析、归纳与整理。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及核电站的泄露影响巨大,甚至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故应引起充分重视。
【答案】3,D   4,A 
【解析】3,注意日本为一系列的岛弧链。4,核辐射是通过污染大气的颗粒以及核辐射的冷却水排入海洋带来的污染。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灾难,物资严重缺乏,诸多企业停产。美国“苹果”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信息技术公司,图10表示“苹果”公司生产的平板电脑(ipad2)的主要零部件产地。据此回答5~6题。

 

5. 图10显示了ipad2生产的
A. 产业转移现象    B. 产业升级现象    C. 产业集聚现象   D. 产业分散现象
6. 受本次震灾的启示,今后日本电子企业应注重
A. 提高产品价格    B. 提高运输能力   C. 扩大海外产能    D. 创新生产技术
【猜题理由】高考不是强调面而是侧重于点,即小切口。要根据热点的影响范围和问题指向来进行分析、归纳与整理。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及核电站的泄露影响巨大,甚至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故应引起充分重视。
【答案】5,D   6,C  
【解析】5,图示显示美国“苹果”手机的零部件生产来自不同国家,体现了工业的分散现象。6,读图可知,日本在核心技术方面水平较高,这次的地震对其影响很大,以后应侧重于能源的安全和储备等。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的东部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据台湾《联合报》11日报道,日本海啸冲走的房屋、汽车与人体等残骸正形成大片的垃圾岛,长约111公里,目前正在往美国西岸漂流,可能伤害海面船只,引发太平洋航线混乱。图甲为垃圾岛未来的扩散区域,图乙为日本1月气温、降水分布图,据此回答7~9题。
 
图乙
7.图中①②③的数值关系是
 .①>②>③      .①<②<③      .①<②>③     .不能确定
8.图中等温线在日本群岛发生明显弯曲,其最主要原因是
  .陆地比同纬度海洋气温高            
 .陆地比同纬度海洋气温低     
 .受盛行风的影响                     
 .受陆地地形的影响
9.图甲中垃圾岛扩散的最主要原因是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受东南信风的影响
 .受板块张裂的影响                   .受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
【猜题理由】高考不是强调面而是侧重于点,即小切口。要根据热点的影响范围和问题指向来进行分析、归纳与整理。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及核电站的泄露影响巨大,甚至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故应引起充分重视。
【答案】7选,8选,9选。【解析】第7题,日本冬季盛行西北风,西北风从西部海域经过带来大量水汽,使冬季降水由西北向东南减少。第8题,等温线的弯曲主要由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的差异导致,该季节海洋比同纬度陆地气温高。第9题,图中垃圾岛向美国西海岸扩散,是受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


10、(25分) 
(5分)
(4)分析左图中本州岛冬季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4分)
(5)日本的能源结构中,核电比重占30%以上,分析日本大规模建设核电的区位因素。(8分)
【猜题理由】高考不是强调面而是侧重于点,即小切口。要根据热点的影响范围和问题指向来进行分析、归纳与整理。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及核电站的泄露影响巨大,甚至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故应引起充分重视。
【解析】(1)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点。(2)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3)图中0℃等温线的分布与洋流以及海陆位置的影响有关。(4)日本冬季盛行西北季风。(5)要从核电的优点和日本的能源现状考虑答案。
【参考答案】
 
(5分)
 
(4分)
 
(任答4个要点即可得8分)
11、(25分)读下列材料及图1(日本局部图)、图2(中国核电工业分布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本州岛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9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0公里,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同时强震还造成日本福岛的核电站爆炸,核物质泄漏。
材料二:继3月26、27日在黑龙江省东北部监测点的气溶胶样品中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之后,28日,中国东南沿海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区的监测点气溶胶样品中也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
 
材料三    近年来多家日本公司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中、日在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上的分工情况如图13所示。大地震加速了日本制造业向境外转移。
 
(1)历史上,日本与我国交往频繁,左图虚线表示隋唐时期日本“遣唐使”路线,试分析
“遣唐使”线路多选择夏季从日本出发来中国,冬秋返回日本的原因。(4分)
(2)在下图中添绘箭头,表示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产生的污染物扩散到我国的过程。(4分)
(3)中国和日本都是重要的水稻生产国,但两国水稻生产的特点不尽相同,请说明其差异性。(4分)
(4)图七反映我国核电工业的布局有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
(5)结合材料三,从产业链环节和产品 周期阶段概括日本向中国转移的产业特点,说明产
业转移对日本区域发展的影响。(5分)
【猜题理由】高考不是强调面而是侧重于点,即小切口。要根据热点的影响范围和问题指向来进行分析、归纳与整理。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及核电站的泄露影响巨大,甚至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故应引起充分重视。
【解析】(1)主要考查东亚的季风风向变换。(2)主要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的影响。(3)可从经济发展水平、分布地区、种植面积、熟制等方面展开分析。(4)结合核电的有点分析其分布地区的原因。(5)可从图中读出日本向中国转移的产业特点,对日本的影响可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以及区域地理环境的改变和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等方面考虑。
【参考答案】(1)夏季利用东南季风,帆船顺风航行来中国;冬秋季节利用西北季风,帆船顺风航行回日本。(4分)
(2)绘图如下    (4分)
 
(3)
 (4分)
(4)主要布局在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区(2分)。原因: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我国沿海地区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缺乏;我国沿海地区具有发展核电的资金和技术条件;核能具有能量巨大,地区适应性强,运转费用低,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非常适合在我国沿海地区发展。(任答3点,6分)
(5)
 (5分)
12、(25分)地震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因其具有破坏性大、突发性强、难以准确预报等特点,往往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请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地时间(东十二区)2011年2月22日中午12时51分,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距离地表仅有4公里。地震造成300余人遇难,城市数十座建筑坍塌。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右图中甲国发生里氏9级超强地震并引发海啸,目前造成2万多人遇难,经济损失难以估计,地震也导致了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污染严重。
材料二:两次地震示意图
 
材料三:日本和新西兰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图


(1)两次地震相比,甲国的地震灾情更加严重,试分析其原因。(6分)
(2)新西兰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为2011年2月    日    时    分,此日后一段时间我国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淹没了东北部沿岸地区,为监测灾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3分)
(3)从风向和洋流的角度分析日本核电站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扩散(大气污染和海水污染)是否对我国构成严重威胁,请说明理由。(6分)
(4)结合材料三,比较日本和新西兰气候特征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5)右图中震中附近工业中心分布相对较少,试分析原因。(4分)
【猜题理由】高考不是强调面而是侧重于点,即小切口。要根据热点的影响范围和问题指向来进行分析、归纳与整理。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及核电站的泄露影响巨大,甚至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故应引起充分重视。
【解析】(1)灾情大小的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展开分析。(2)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
RS技术可应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3)注意这次地震发生的时间,可分析大气的运
动。(4)气候特征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5)考查日本的工业分布特点以及原因。
【参考答案】(1)原因:地震震级高,释放的能量更大;震源深度浅,破坏性更强;震中距离人口稠密地区更近(受灾地区人口密度更大);诱发的海啸造成的损失更大;造成了核电站的泄漏。(任答3点即可得6分)
(2)22日8时51分       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       RS(遥感) (3分)
(3)否(2分)  因为此时为春季,以西北风为主的冬季风还比较强烈,在此风向的影响下日本核电站爆炸产生的核辐射气体主要向东南方太平洋上扩散,对我国影响较小;受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影响,遭受核辐射的海水主要向太平洋东部扩散,对我国的影响较小(4分)
(4)差异:与新西兰相比,日本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气温年较差大;日本降水总量较丰富,季节变化较大,新西兰全年降水分配均匀。(4分)
原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日本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而新西兰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海洋性更强。(2分)
(5)震中位于日本的东北部附近,这里海岸线较为平直,缺乏优良的港口条件;开发的历
史较晚,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因此该地工业中心相对较少。(4分)
13.墒情是指土壤湿度的情况,它可以反映土壤水分的高低,进而可了解当地的水旱情况。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甲中粮作区的主要品种是
A.水稻        B.春小麦          

C.花生        D.冬小麦
(2)从图甲中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河北与山西两省的北部气候湿润       B.江苏全省与河南东部没有旱情发生
C.粮作区中土壤水分差异最大的是安徽省 
D.粮作区的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自2010年10月起至2011年2月,我国华北及上述粮作区多省市无有效降水,山东旱情更达60年一遇的状况。假定2010年10月以前气候比较正常,则干旱背景下,图甲中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线M的数值及该线在2010年的空间分布状况各为
A.1OOOmm    位置不变        B.450mm     偏北
C.800mm     位置不变       D.750mm     位置偏南
【猜题理由】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本体结合热点时事山东的大旱考查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应特别予以关注。同时结合我国的工作重点加以掌握。
【答案】(1)—(3) D    
【解析】(1)图示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2)安徽省土壤墒情分布差别较大,D项不符合题干的要求。(3)正常年份800mm的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为秦岭淮河一线。
14、中国新闻网2011年1月28日报道,去年10月份以来,中国华北、黄淮等地降水持续偏少,冀、鲁、豫及苏、皖、晋局部地区出现重旱甚至特旱。读我国某区域年平均等潜水水位线图,回答(1)—(3)题。
(1)导致图中潜水水位高低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高低        B.距海远近       
C.地形及降水       D.地下水开采
(2)图中虚线所示区域潜水流 动的方向大致是
A.四周流向中间     B.中间流向四周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3)图中a地在春季地下水位明显偏低,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春季降水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水分蒸发旺盛  
③春季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④春季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
 . ①②④         . ①②③         . ①③④         . ②③④
【猜题理由】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本体结合热点时事山东的大旱考查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应特别予以关注。同时结合我国的工作重点加以掌握。
【答案】(1)—(3) , ,  
【解析】第(1)题,据图中等潜水水位线的分布特点,可排除纬度及距海远近的影响;地下水开采对大范围内潜水位的影响较小;联系我国降水分布和该区域内地形分布知识可知,地形和降水是影响潜水水位高低的主要因素。第(2)题,虚线区域内潜水水位大致是西高东低。第(3)题,a地处于黄淮海平原,其春季潜水水位明显偏低既与自然原因有关,也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有关。
15、(25分)读图1(中国局部地区干旱出现频次图)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2          图1
(1)说明甲、乙区域干旱的不同特点,并分析甲区域干旱的形成原因。(5分)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干旱给当地造成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并指出防旱与抗旱的主要措施。(8分)
(3)说出乙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分析说明其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5分)
(4)简述甲、乙两地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特点。(3分)
(5)结合图2分析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①形成图中灌溉等级不同的因素有
A、纬度         B、气温         C、海陆位置         D、降水
②造成AB灌溉等级不同的因素是
A、A受沿岸寒流影响大,气温回升慢
B、A位于沿海,湿度大,蒸发量小,B处于内陆蒸发旺盛
C、A地处丘陵,B处于平原   D、A地位于半岛低山丘陵,水源丰富,土壤墒情好
③读材料一和北方冬麦受旱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预报图,随着时间推移,旱情对冬小麦的影响会逐渐加重吗?说明理由。
【猜题理由】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本体结合热点时事山东的大旱考查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应特别予以关注。同时结合我国的工作重点加以掌握。
【解析】(1)甲处春旱严重,乙处位于长江中下游,夏季伏旱严重。(2)可从对生产、生活方面的影响展开分析以及提出措施。(3)我国南方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其发展的条件可从农业的区位条件展开。(4)首先从城市化的表现考虑。(5)主要考查我国热量的分布规律。
【参考答案】(1)甲地为春旱(春旱指3~5月期间发生的干旱),乙地为伏旱(夏旱指7~8月发生的干旱)。(2分)    自然:甲地是华北平原,这里冬天的积雪很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此时降水少;社会:农业、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造成水资源短缺。(3分)
(2)直接危害:造成农牧业减产,人畜饮水发生困难。(2分)
间接危害: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引发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气候暖干化造成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分干涸和断流;干旱导致草场植被退化;气候干旱加剧土地荒漠化进程(任答出2项得2分)
防旱:①改进耕作制度,改便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②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任答出2项得2分)
抗旱:①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②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等。(任答出2项得2分)
(3)季风水田农业(2分)
自然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②三角洲地形平坦利于机械作业③水稻土,土壤肥沃;④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②劳动力充足;③机械化有明显改善;④科技力量增强;⑤国家政策扶持(任答3个要点即得3分)
(4)甲、乙两地城市的发展均具有规划性;国家政策的支持;城市数量的增多(乡村城镇化);城市人口密度高速增长;城市的用地规模快速扩大;城市化进程伴随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等。(任答3点即得3分)
(5)① A       ② C   (2分)
③旱情对冬小麦的影响会逐渐加重,此时西北地区大部、华北、黄淮大部、江淮北部等地冬小麦还处于越冬期,旱情对冬小麦生长影响不大;但2月中下旬随着小麦自南向北陆续返青,需水量增加,旱情对冬小麦的影响将逐渐加重,影响冬小麦生长和结穗,特别是3月中旬冬小麦起身拔节期间,旱情会影响到亩穗数和穗的大小。(2分)
16、2011-01-13扬子晚报报道,一场超级暴雨带来突发洪水,令灾情由昆士兰州中部扩散至东南部州首府布里斯班,共约20万人在这场被形容为“内陆海啸”的严重水灾中受到影响,已造成昆士兰州25人丧生、90人失踪,数千民众逃离,布里斯班市中心已经宛如“鬼城”。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导致该大陆1月、7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③地形起伏     ④洋流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a月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3)在正常年份,处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昆士兰州降水也很多,其原因有
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      ②沿岸有暖流经过
③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      ④该地属于 热带季风气候
 .①②        .②③        .③④          .①④
【猜题理由】该部分内容往往以某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为线索考查考生对自然灾害基本知识、分布等内容的掌握及综合分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防灾、减灾的措施;以国际热点地区、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考生掌握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人文地理知识等;结合某环境要素的分布图或有关资料、统计图表考查考生有关该要素基本知识的掌握等。
【答案】(1)A   (2)A    (3)B
【解析】(1)大陆1月、7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1月份该大陆为低压,7月份该大陆为高压,与地形起伏和洋流分布无关。(2)a月该大陆为低压,即为1月份,南半球夏季,甲地的盛行风向是东南风。(3)澳大利亚东北部在7月不可能受赤道低压控制,昆士兰州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17题:
  
【猜题理由】该部分内容往往以某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为线索考查考生对自然灾害基本知识、分布等内容的掌握及综合分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防灾、减灾的措施;以国际热点地区、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考生掌握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人文地理知识等;结合某环境要素的分布图或有关资料、统计图表考查考生有关该要素基本知识的掌握等。
【答案】(1)B     (2)C
【解析】(1)美国西海岸分布着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受地形的阻挡,太平洋的水汽影响很小。(2)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猜题热点十     选修模块
一、【地理——旅游地理】
1.(10分)2011年,敦煌市将全力打造“莫高窟旅游景区”、“鸣沙山•月牙泉旅游景区”、“雅丹旅游景区”、“阳关旅游景区”、“玉门关旅游景区”五个世界知名旅游品牌景区,并重点开发日韩、欧美客源市场。读下图,回答问题。
 
(1)敦煌市打造的五个世界知名旅游品牌景区中,按旅游资源分类,主要属于自然景观为主的是______旅游景区和_______旅游景区。(2分)
(2)            敦煌市的旅游过去在世界就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今年该市又将全力打造五个世界知名旅游品牌景区,就旅游业的角度而言,与过去比较,这样的安排更有什么优势?(4分)
(3)敦煌旅游要将日韩、欧美客源市场的开发作为重点的理由是什么?(4分)
【猜题理由】今后的高考地理试题将更加鲜活生动,旨在提醒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倡导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考生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地理教材,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思想和理念,用地理学科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解析】(1)考查旅游景观的分类。(2)可从旅游景观的旅游价值、地区接待能力等方面展开分析。(3)要从旅游资源的评价几方面去考虑。
【参考答案】(1)鸣沙山•月牙泉     雅丹(2分)
(2)旅游资源的集群度更高;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更加合理,因此旅游欣赏的内容更加丰富,更能够满足旅客的不同需求。(4分)
(3)日韩、欧美国家经济发达,游客个人和家庭收入相对较高;敦煌的旅游景观比较独特,对上述国家游客的吸引力比较大。
2、(10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1年4月8日上午,伴随着米奇与米妮的亲昵一吻,上海迪士尼项目正式宣告开工建设。意味着中国将成为美国本土外,世界上唯一拥有两个迪士尼乐园的国家。两只“米老鼠”将在华同台竞技。
材料二:迪士尼施工现场在上海浦东之东,目前尚是一片郊野。约5年后,这里将呈现出全球第六个迪士尼乐园,是迪士尼在数字化时代建设的首个乐园,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引进的最大现代服务业项目。作为度假区的核心内容,由迪士尼公司与上海申迪集团共同投资的名为“神奇王国”的迪士尼主题乐园占地面积1.16平方公里,投资约245亿元人民币。至开幕当日,中外双方初期投资还将包括两座主题酒店,大型零售、餐饮和娱乐中心等配套设施,投资约45亿元。
(1)迪士尼落户上海,将使上海哪些产业直接受益?(至少答4个要点,4分)
(2)迪士尼为什么选择落户上海?这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6分)
【猜题理由】今后的高考地理试题将更加鲜活生动,旨在提醒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倡导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考生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地理教材,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思想和理念,用地理学科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解析】(1)结合现实情况不难回答。(2)可从上海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1)房地产、基建行业、饮食服务业、交通物流业、旅游业等。(4分)
(2)上海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而且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地处富庶的长江三角洲,上海及周边地区人口多,人们收入水平较高,客源市场广;上海地处长江口,地理位置优越,水路空交通便利;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对外开放城市,外来人口多。迪士尼落户上海,不仅增加了上海的旅游资源,提高了上海的旅游资源的质量,扩大了上海旅游业对外吸引的半径范围,而且有利于促进上海旅游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增强上海的地区接待能力,提高上海旅游业的服务质量。(任答3个要点即可得6分)
3、(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8月11日21时,随着“三亚之夜”旅游推介展演谢幕,历时5天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海南活动周落下帷幕。短短5天里,具有浓郁海南气息的特色文艺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旅游推广展示轮番上阵,世博园里掀起了一股“海南热潮”。推介展演上,海南美丽的阳光沙滩、独特的黎族风情、独具魅力的热带海岛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游览世博,感受上海,度假海南。在此次上海世博会海南活动周中,海南打出了“国际旅游岛”品牌。
    材料二  海南省政府在2010年8月1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8月12日,海南获准实施26个国家旅客来琼旅游免签证入境政策。此举有望使海南国际旅游岛在吸引外国游客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得以提升。
(1)海南岛国际旅游的客源主要来自于         (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2分)
(2)在海南岛的旅游资源中,最具特色的是     景观、     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2分)
(3)海南省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意义有哪些?(3分)
(4)请你为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3分)
【猜题理由】今后的高考地理试题将更加鲜活生动,旨在提醒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倡导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考生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地理教材,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思想和理念,用地理学科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答案】(1)发达国家(2分)    (2)热带植物海洋(2分)    (3)加快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任答3点即可,3分)    (4)改善交通;提升接待能力;提高知名度;提高服务质量。 (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3分)
4、(10分)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2010年1—9月份中国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市场统计表
排序 国家 入境人数  (万人) 排序 国家 入境人数  (万人)
韩    国 309.01 10 加拿大 48.91
日    本 286.18 11 澳大利亚 48.17
俄罗斯 173.26 12 泰    国 45.72
美    国 149.95 13 缅  甸 45.69
马来西亚 88.20 14 德    国 44.86
新加坡 70.23 15 印  尼 44.03
越  南 69.44 16 英    国 42.61
菲律宾 62.00 17 印  度 40.72
蒙    古 56.59 18 法    国 38.72
(1)据表分析中国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市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发展入境旅游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猜题理由】今后的高考地理试题将更加鲜活生动,旨在提醒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倡导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考生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地理教材,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思想和理念,用地理学科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解析】第(1)题,综合分析我国入境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可发现:一是多为经济发达国家,因为这些国家人均收入高,出游半径大;二是多为亚洲国家,因为这些国家里旅游地较近,市场距离小。第(2)题,注意题干要求回答入境旅游对我国的经济效益。入境旅游可以直接贡献国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改善和优化、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等。
【参考答案】(1)主要客源市场多是经济发达国家,主要客源市场多是亚洲国家。(2分)原因:经济发达国家的居民,收入相对较高;亚洲国家到达中国旅游的经济距离近。(2分)
(2)加快货币回笼,增加外汇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每点2分,共6分)
5、(10分)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图是上海世博会日客流量柱状变化和客流量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图中客流数量变化的特点。(4分)
(2)由图可知,九月上旬客流量与七、八月份相比出现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上海世博会游园人数超过7300万,创历届世博会之最。据统计国内游客中江苏占了20.1﹪,试分析来游园人数多的原因?(4分)
【猜题理由】2011年高考将注重图表分析方法和对区域地理的考查,进一步突出学科特色。
高考地理试题不离图,图表形式多样化。试题中的图表不但形式多样,而且注重图表信息的组合。
【解析】九月份大部分学生都已开学。旅游人数的来源地主要看旅游的市场距离、人口密度、经济发达程度以及交通的便利程度等等。
【答案】(1)客流人数总量不断增长;日客流量波动变化明显(节假日客流量增多)(共4分)(2)暑期结束,学生客流量大幅下降(2分)
(3)距上海近,市场距离短;交通便捷,运输方式多样;江苏经济发达,客源市场丰富。(任答两点计4分)
二、【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1.(10分)
材料一: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当雨雪冰冻天气肆虐中国南方之时,中国北方地区正在遭遇不同程度的干旱,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江苏等冬小麦主产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2月25日至27日,山东省出现一次全省性降水过程,全省平均降水量17毫米,对缓解旱情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干旱面积已骤减至近1000万亩,主要集中在德州、聊城、济南、滨州、泰安、莱芜、淄博等地。
(1)分析图中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这次旱灾可能对带来的不利影响?(6分)
(2)减轻本次旱情应采取哪些措施?(4分)
【猜题理由】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 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解析】干旱缺水的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降水少,二是用的多。旱灾的防治措施可针对原因展开分析。
【参考答案】(1)冬季风强,降水少(1分);旱情持续时间长(1分);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用水大(1分);危害程度高(1分)。森林草场火灾;北方沙尘暴天气;粮食减产(或人畜饮水困难)等。(任答2点即得2分)
(2)合理调配水源;合理开采地下水;利用秸秆覆盖等措施进行保墒抗旱;工业上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鼓励节水行为等。(共4分,每点2分,答对2点即可)
2、(10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新网2011年2月7日消息,2010年10月以来,北方冬麦区降水持续偏少,南方连遭雨水侵袭。据气象部门预测,2011年2、3月份冬麦区降水仍将比常年同期偏少,出现冬春连旱的可能性较大。土壤墒情(水分状况)较差。
材料二    农业专家建议,北方冬麦受旱区应关注本地天气预报,抓住气温回升(日均气温升到3℃以上,中午最高温度5℃以上)时机做好科学灌溉。
材料三    北方冬麦受旱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预报图。
 
(1)从锋面降水形成条件说明华北地区今冬降雪偏少的原因,简析降雪对冬小麦的有利影响。(3分)
(2)比较图1、图2适宜区、不适宜区的时空 变化特点并探讨变化的原因。(3分)
(3)为解决当前旱情,可利用的灌溉水源有哪些?如何进行科学灌溉?如果措施不当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4分)
【猜题理由】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 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解析】第(1)题,降雪少的原因主要从天气系统变化上进行分析;第(2)题,从两幅图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第(3)题,可以多方利用水源,科学灌溉,但要注意避免出现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1)今冬冷空气比较活跃,势力强;暖湿气流比较弱,冷暖空气配合不好,降
水较少。   冬季积雪覆盖麦田,有利于小麦防寒抗冻和土壤增温保墒。(3分)
(2)特点:2月17-19日到2月20-24日,适宜地区范围向北扩大,不适宜地区面积缩小。   原因:随时间推移,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由南向北气温回升。(3分)
(3)水源:河流水(黄河、淮河),地下水,湖泊水等。灌溉:在晴暖的午后进行喷灌(或小水细灌);切忌大水漫灌。环境问题:黄河、淮河水量减少,出现地下水漏斗区甚至地面塌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4分)
3.(1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同时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气体和污水,对周边的大气和海洋产生了严重的污染。
材料二    日本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图19)
(1)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简述本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对日本造成重大灾害的原因。(6分)
(2)地震使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引发了国内外民众的恐慌。据专家说,这次核泄漏对我国影响不大。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次核泄漏对我国影响不大的原因。(4分)
【猜题理由】国内国际的热点很多,每一个热点问题的角度和侧面也很多,对这方面的材料要仔细研读,总结材料的核心内容。因为高考不是强调面而是侧重于点,即小切口。要根据热点的影响范围和问题指向来进行分析、归纳与整理。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及核电站的泄露影响巨大,甚至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故应引起充分重视。
【解析】(1)考查有关板块的知识,属识记性内容。(2)地震危害的原因应从地震本身释放的能量、对人员、财产造成的损失、次生灾害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1)从自然因素看,地震强度大,引发的海啸波高大,距沿岸近,预警的时间短(2分);从社会经济因素看,日本沿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2分);地震造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破坏,使信息传输、救援工作难度加大。(2分)
(2)此季节,受亚洲高压影响,日本及我国东部盛行西北风,污染随大气向东飘移(2分);受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近海污染物向北向东移动,所以对我国影响不大(2分)
4、(10分)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发生了9级大地震,震源深度为24千米,引发了10米多高的海啸。新华网东京3月13日电,据日本共同社13日报道,日本各地警方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东北部海域强震及其引发的海啸至少已造成795人死亡,这次灾难对我国无明显影响。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据观测: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海岸的浪高分别达0.3米、2米。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海岸浪高不同的原因。(6分)
(2)简述应对海啸灾害的主要措施。(4分)
【猜题理由】高考不是强调面而是侧重于点,即小切口。要根据热点的影响范围和问题指向来进行分析、归纳与整理。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及核电站的泄露影响巨大,甚至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故应引起充分重视。
【解析】海啸主要由海底地震引发,受其影响大小主要看离震中远近、海陆轮廓等。应对灾害的措施可从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等方面来回答。
【参考答案】(1)甲地与震中之间有岛弧链阻隔;(2分)甲地的大陆架开阔,海域较浅,对海啸削弱作用大。(2分)乙地与震中之间岛屿少;(2分)乙地的大陆架狭窄,海域深,对海啸削弱作用小。(2分)
(2)措施:建立完善的海啸预警系统;(2分)加强沿海防护工程建设;(2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等。(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5、(1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冷冻灾害是指气温骤降在0°C.以上的相对于农作物的低温而形成的冷害和气温骤降在0℃以下造成冻害等两大类灾害的总称。下图是2011年1月2日--3日我国冻雨区预报图。
(1)图中A省是我国出现冻雨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危害程度最重的省份。从天气系统和地形两方面分析其自然原因。(6分)
(2)应对冷冻灾害,可采取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4分)
【猜题理由】该部分内容往往以某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为线索考查考生对自然灾害基本知识、分布等内容的掌握及综合分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防灾、减灾的措施;以国际热点地区、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考生掌握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人文地理知识等;结合某环境要素的分布图或有关资料、统计图表考查考生有关该要素基本知识的掌握等。
【解析】图中A省为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上,在冬半年常受到昆明准静止锋的控制,多阴雨冷湿天气,加上海拔较高,且云贵高原的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故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容易在此聚集。应对冻害的措施可从原因和危害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1)冬季,A省处在昆明准静止锋的冷气团内,阴雨天多(3分);海拔高,气温低,出现冻雨的概率高(或答地势西高东低使冷空气受阻挡而集聚) (3分)。
(2)建立预警机制;培养耐寒农作物品种;发展温室或大棚农业等。(答对2点即得4分,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6、(10分)读“2011年初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专家表示,2010年入冬以后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目前“南冻北旱”的主要原因。
请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这个观点。(4分)
(2)北方冷冻灾害多发生于秋季和春季,南方冷冻灾害多发生于冬季,试分析其原因。(6分)
【猜题理由】该部分内容往往以某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为线索考查考生对自然灾害基本知识、分布等内容的掌握及综合分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防灾、减灾的措施;以国际热点地区、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考生掌握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人文地理知识等;结合某环境要素的分布图或有关资料、统计图表考查考生有关该要素基本知识的掌握等。
【解析】导致“南冻北旱”的主要原因主要从自然方面分析即可。(2)结合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对农作物的影响去分析。
【参考答案】(1)冷空气势力较强,北方地区处于冷空气的持续控制下,出现旱灾。冷空气和暖湿空气交汇的位置偏南,形成南方大范围的雨雪和冻雪灾害。(4分)
(2)北方冬季时农作物停止生长或生长进入休眠期,故造成的危害较小,春秋季节农作物仍处于生长期,故造成危害较大。南方冬季有一定的农业生产活动,故冷冻灾害危害较大;春秋季节气温相对较高,且冬季风影响相对较弱,气温下降幅度较小。(6分)
7、(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8月7日23?24时,高达77. 3mm的大暴雨,使位于舟曲的大、小峪沟和罗家峪沟泥石流形成区(大峪沟流域最高点海拔3828m,流域最低点海拔1340m;罗家峪沟流域最高点海拔3794m,最低点入河口处为1330m)产生强大洪流,依次冲毁两条沟内的天然堆石坝和人工拦挡坝,形成规模巨大的高容重黏性泥石流,冲毁房屋5500余间。
材料二:舟曲县城泥石流流域图(右图)。
(1)试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方面简要分析此次泥石流发生的原因。(6分)
(2)在舟曲地区,要避免和减轻泥石流危害,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4分)
【猜题理由】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和现象都与地理学科密切相关,因而高考命题者在命题时常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为载体,考查考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考生在夯实地理学科基础的同时,还需积极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对其加以思考和辨析。热点本身并不重要,试题设计大多是围绕热点考查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原理。
【解析】分析泥石流发生的原因要结合材料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展开分析,可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要从工程性和非工程型防御措施两方面看。
【参考答案】(1)舟曲县城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比较破碎,风化程度也很厉害,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舟曲县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县城周边山体松动、岩层破碎;舟曲长时间的持续干旱,造成城区周边岩石解体,部分山体、岩石裂缝暴露在外,加上植被破坏,使雨水容易进入,导致滑坡;连续几日的特大暴雨,形成了泥石流,直接造成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发生。(任答3点即可得6分)
(2)加强植树造林;人类的大型工程建设,要注意保护当地植被,保持生态平衡;可建设一些护坡工程等。(任答2点即可得4分)
8、(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方网2011年4月30日消息:受较强冷空气和蒙古气旋影响,4月28—30日,我国南疆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西部、华北大部、东北地区西部相继出现沙尘天气,其中南疆盆地、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的局地发生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北京地区30日出现今年以来第二次沙尘天气。
材料二:2011年4月28—29日全国沙尘天气预报图
 
(1)据材料3,说明我国北方中西部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季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2)简要评价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影响。为了减轻寒潮、暴风雪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如果你是牧民,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6分)
【猜题理由】该部分内容往往以某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为线索考查考生对自然灾害基本知识、分布等内容的掌握及综合分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防灾、减灾的措施;以国际热点地区、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考生掌握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人文地理知识等;结合某环境要素的分布图或有关资料、统计图表考查考生有关该要素基本知识的掌握等。
【解析】沙尘天气产生的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进行分析。可针对原因采取措施。
【参考答案】(1)冬春季节;①自然原因:冬春季节干早,多大风,植被少,地面干燥,多沙尘物质;②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以及工程建设造成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工地废沙、弃土多。  (4分)
(2)有利:促成降水;形成土壤;减弱酸雨;为海洋生物提供营养元素等。不利:影响人的正常活动和身体健康;掩埋或损毁地表物;污染大气环境和引发各种环境问题等。
①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加固圈舍栏舍和养殖大棚,防止倒塌造成牲畜伤亡;②保证饲草料和燃料的供给;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牧民防灾意识。   (6分)
9、(10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雅斯”特大飓风2011年23日凌晨在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州登陆。这场堪称澳大利亚近百年来最强飓风,威力超过2005年肆虐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雅斯”飓风导致昆士兰州1万多所民居不同程度损坏,众多农作物绝收,上万人被迫转移到政府提供的避难所居住。据悉,“雅斯”飓风宽达500多公里,最大风速每小时280公里。其登陆地点位于著名的大堡礁附近,“上岸”后的飓风威力不减,继续深入内陆,给当地来了1000多毫米的特大降雨。当地气象台警告说,本次飓风可能造成昆士兰州众多地区再度被严重的洪水淹没。
(1)台风(飓风)带给我国的灾害损失巨大,但有专家指出,如果防御台风得当并加以利用,台风也并非是一无是处,而且在气候、科研、能源等领域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解释原因。(6分)
(2)澳洲东部目前暴雨成灾,而西南部珀斯市发生大山火,形成东涝西旱的“水火夹攻”局面,专家归咎于“拉尼娜”现象,你知道为什么吗?(4分)
【猜题理由】该部分内容往往以某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为线索考查考生对自然灾害基本知识、分布等内容的掌握及综合分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防灾、减灾的措施;以国际热点地区、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考生掌握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人文地理知识等;结合某环境要素的分布图或有关资料、统计图表考查考生有关该要素基本知识的掌握等。
【解析】(1)台风(飓风)有利有弊。(2)要熟悉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以及各自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1)同意。    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旱情;对台风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大气运动的规律;台风的能量巨大,如果能够开发利用,效益很大。(6分)
(2)“拉尼娜”跟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是指热带太平洋东部的海温异常地持续变冷,形成低气压区,加强了信风,将潮湿空气吹到澳洲东部,带来豪雨,而澳洲西南部则干旱。(4分)
10.阅读下列材料,读图回答问题。
雷暴是指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美国是雷暴天气频发的国家,据美联社消息当地时间2011年3月8日夜间至9日,美国南部数个州遭遇龙卷风袭击。这些天气系统还给部分地区带来大雨雷暴,引发洪水。下图是美国年平均雷暴天气次数等值线图。

 

(1)试描述美国雷暴天气的空间分布规律。指出A处与附近地区雷暴次数发生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2)图中显示美国发生雷暴天气最多的地方是佛罗里达半岛,试分析其雷暴天气多发的原因。(6分)
【猜题理由】该部分内容往往以某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为线索考查考生对自然灾害基本知识、分布等内容的掌握及综合分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防灾、减灾的措施;以国际热点地区、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考生掌握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人文地理知识等;结合某环境要素的分布图或有关资料、统计图表考查考生有关该要素基本知识的掌握等。
【解析】(1)关于雷暴天气的空间分布可读图得出。A处受地形影响,多雷暴天气。(2)可从佛罗里达半岛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等方面分析其雷暴多发的原因。
【参考答案】(1)自东南向西北递减。(1分)A处比附近地区出现雷暴次数多,(1分)主要是受地形影响,位于山地迎风坡,(1分)气流抬升,有利于雷暴形成。(1分)  
(2)纬度低,蒸发旺盛,对流显著;半岛三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水汽充足;飓风活动频繁;半岛周围水陆温度不均导致大气很不稳定;来自墨西哥湾与大西洋的气流在此相遇,加剧了大气的不稳定性等。(任答3点得6分)
三、【地理——环境保护】
1.(10分)第16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召开。本次会议延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未尽的讨论,尤其是明确发达国家在2012年至2020年之间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并在落实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援助、技术转让等方面寻求共识。目前,我国温室气体年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发展经济、提高科技水平和改善民生是首要任务,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任重而道远。
(1)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冰融化,新加坡对这一问题尤为关注,试从交通运输角度进行分析。(4分)
(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阻力有哪些。(6分)
【猜题理由】伴随全球气候变暖,人类会面临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从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趋势来看,高考不回避已经考过的知识,高考考过的知识都是重点知识,而重点知识又是任何一年都要重点考查的内容,所以考生仍然要重视和关注已考过的地理主干知识。
【解析】(1)海洋冰川融化,会缩短亚欧两洲的海运航程。(2)可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资金等方面分析其阻力。
【参考答案】(1)北冰洋海冰融化将适合航行,缩短亚欧两大洲海运路程(2分);马六甲海峡失去了亚洲联系欧洲、非洲海上必经之路的作用。(2分)
(2)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大(2分);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很难改
变(2分);受资金、技术、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开发新能源的能力弱、能源利用率较低(2
分)。
2、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2010年4月20日夜间,路易斯安那州附近墨西哥湾海域“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造成钻井平台每天有15万升原油涌入墨西哥湾,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污染海洋事故,从卫星图中可以看见漏油正往岸边蔓延(图一)。
材料二:“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原油泄漏40天后,美国政府清理人员已在墨西哥湾海域发现有547只鸟死亡。一些科学家说,一些鸟死亡后因为沉入海底无法统计。图为路易斯安那沿岸东格兰德岛海滩,一只鸟陷入油中。(图一)
材料三: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萨尔弗港附近,墨西哥湾泄漏原油已经侵蚀当地的湿地。从墨西哥湾发生油井爆炸以来,环保人士就担心路易斯安那州的湿地会受到污染。这块湿地是各种海洋生物、珍稀鸟类与哺乳动物的家园。(图三)

 

(1)阅读材料,简析海上石油泄漏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哪些危害?(6分)
(2)石油污染会造成湿地的哪些生态功能退化?(4分)
【猜题理由】该部分内容往往以某种环境问题的发生为线索考查考生对环境问题的基本知识、分布等内容的掌握及综合分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防治的措施;以国际热点地区、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考生掌握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人文地理知识等;结合某环境要素的分布图或有关资料、统计图表考查考生有关该要素基本知识的掌握等。
【参考答案】(1)污染海洋,造成海洋生物死亡;污染沿海滩涂,破坏滩涂生态环境;侵蚀湿地,造成湿地生态退化。
(2)石油污染侵蚀湿地,逐渐失去调节气候、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的能力。
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广州亚运会暨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
行,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面对城市大气污染,广州市对城市大气污
染的治理将面临严重的考验.下表为城市污染类型及主要污染物统计表。
污染类型 主要污染物
煤烟污染 烟尘、二氧化碳
汽车尾气污染 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醛
材料二  灰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等,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下降的一种天气
现象。汽车尾气是灰霾形成的重要因素。按照国际标准规定,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就属于
灰霾;根据《广东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能见度低于3千米时可以发布灰霾
预警。
(1)目前广州市的空气污染,已经从煤烟污染转变为汽车尾气污染,其首要污染源是(     )(2分)
A.城市交通      B.工业      C.居民生活排放     D.农业、畜牧业
(2)若按照国际标准,广州市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措施?(8分)
【猜题理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污染的有关问题。大气污染的措施要从大气污染物的来源考虑。
【参考答案】(1)A(2分)   (2)加强工业污染源控制,减少工业排放;严控机动车数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强化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严查餐饮油烟污染;开展对(加油站、储油罐、运油车)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工地建筑扬尘污染的治理;加强与周边城市空气污染联防联治(加强区际合作)。(8分,4点即可)
猜题热点十一   地理图表的判读
下面俯视图中,虚线是晨昏线,实线为纬线。  两点的经度差为60°,P点为中点,某天文兴趣小组在P点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高度为68°。读图回答1、2题。
1. 点的地方时是   (    
 .6点       .10点    
 .14点      .22点
2.此时,下列说法最可能的是 (   )                                          
 .我国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   .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到台风侵扰
 .地中海沿岸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科考人员在北极地区进行科考活动
【猜题理由】2011年高考将注重图表分析方法和对区域地理的考查,进一步突出学科特色。
高考地理试题不离图,图表形式多样化。试题中的图表不但形式多样,而且注重图表信息的组合。
【答案】1.   2. 
【解析】1.在P点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高度为68°,说明P地纬度为68°N。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同时结合图中晨线昏线,判断68°N及其以北为极夜。P点地方时为12点,因为、两点经度差为60°且P点为  的中点,故 点地方时为10点。
2.该季节为北半球冬季,陆地比海洋温度低,故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台风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带控制,科考人员在北极地区进行科考活动都是在北半球夏季。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的空间示意图。水面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判定:图中K地最可能是
A.秦岭        B.太行山     C.祁连山        D.天山
4.下列有关图中K地自然环境特征的说法,合理的是
A.该山脉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     B.多地震、火山灾害,容易引发海啸
C.北侧为温带荒漠景观,河流多为内流河
D.南侧海拔较低,植被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猜题理由】2011年高考将注重图表分析方法和对区域地理的考查,进一步突出学科特色
高考地理试题不离图,图表形式多样化。试题中的图表不但形式多样,而且注重图表信息的组合。
【答案】3.C   4. C
【解析】3,读图可知K地降水量约为800mm,而两侧降水量很少,不到300mm,故排除秦岭、天山、太行山。因为秦岭南侧降水是大于800mm的;太行山东西两侧的降水大于400mm; 天山的降水量则远远少于800mm。从蒸发量曲线可以读出该山脉北侧水面蒸发量大,说明气候干燥,蒸发能力大;而陆面蒸发量小,说明此处水分缺乏,实际蒸发量很小,故判定为荒漠地区。再推测南侧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可以进一步确定为祁连山。4,祁连山北侧是河西走廊地区,为温带荒漠景观,河流多为内流河;南侧为青藏高原,海拔高,为山地垂直地带景观。故选C。
图2为我国东南沿海某流域等流时线图(等流时线是流域内地表径流汇流到河口时间相等的各点连线),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中信息判断
A、该河流干流的流向为东南向西北
B、该流域S1、S2 、S3范围中,河床坡度较缓的是S3
C、该河流干流长度约为20千米
D、该图不能为防洪提供决策参考
6.当该流域等流时线为一年中最密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B、福建正值台风多发季节
C、该流域河流含沙量最大   D、该流域面积最小
【猜题理由】对等值线图的正确判读需要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进行信息提取、分析、归纳和整理,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等值线图的命题取材广泛、出题灵活,因而受到命题者的青睐。高考对等值线图的考查往往不局限于课本中出现的几种等值线常见类型。
【答案】5,B    6,A
【解析】5,河流应该是流域内流出流域的速度最快的,故其汇流到河口的时间最短的,因此其汇流时间要比两侧短,由此可知图中河流的流向为由西北流向东南。若等流时线越密集,说明汇流时间(等值线数值)变化就越大,汇流所需时间就越长,流速越慢,反之越快,故流速最慢,坡度最缓的是S3.结合比例尺可知图中河流的长度约为90千米左右。该图示对防洪决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6,若当该流域等流时线为一年中最密集时,降水最少,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故应为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河流径流量小,含沙量小,流域面积不变。
图1为我国某局部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及河流分布示意图,其中河流呈现“双向同源”分布状况。据图回答7~8题。
7.图中河流呈现“双沟同源”分布的原因可能是
A.火山活动和流水侵蚀的影响    B.地震和流水堆积的影响
C.泥石流和流水侵蚀的影响      D.滑坡和流水堆积的影响
8.我国下列地区中,易形成此类地貌的是
①三江并流地区       ②三江源保护区    ③东北五大连池地区   ④东南丘陵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猜题理由】对等值线图的正确判读需要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进行信息提取、分析、归纳和整理,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等值线图的命题取材广泛、出题灵活,因而受到命题者的青睐。高考对等值线图的考查往往不局限于课本中出现的几种等值线常见类型。
【答案】7,C   8,D
【解析】7.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考查河流的形成与分布成因,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双沟同源”处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势落差大,易形成泥石流;“双沟”之间等高线向低值凸,说明中间高,火山活动与地震不可能形成此景观,“双沟”是流水侵蚀而成,选C。8.主要考查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并结合区域特征解决问题的能力。泥石流的形成一般要具备地势起伏大、降水多等条件,选D。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指地面接收太阳辐射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分布图。读图回答9~11题。
 
9.甲处年日照时数为
 .2770          .2480          .2600          .无法判断
10.影响甲、乙两地日照时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       .地表植被类型的差异
 .大气环流的差异           .白昼长短的差异
11.关于乙地自然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海拔高,空气稀薄                ②盆地地形,气候干燥    
③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晴天多      ④光照强,热量充足
 .①②           .②③         . ③④               .①④
【猜题理由】对等值线图的正确判读需要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进行信息提取、分析、归纳和整理,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等值线图的命题取材广泛、出题灵活,因而受到命题者的青睐。高考对等值线图的考查往往不局限于课本中出现的几种等值线常见类型。如等物候线图、等流时线图、河川径流系数等值线图等。
【答案】9选 ,10选 ,11选 。
【解析】第9题,甲地附近闭合等值线处于2600和2800两条等值线之间且数值为2600,按“高高低低”原则可得出结论。第10题,日照时数长短主要受海拔、天气、昼夜长短、空气洁净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甲、乙两地日照时数的差异主要受天气状况的影响。第11题,据图中信息判断乙地位于柴达木盆地,其海拔高,虽然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靠近40ºN,不可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猜题热点:3S技术
2011年3月1日中国GIS协会发出“关于开展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评选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中国GIS优秀工程评选工作的通知”后,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近一段时间许多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来电、来人咨询有关报奖事宜,希望指导申报工作。导航型GPS接收机可显示当地日出和日落时间(早期的GPS接收机只能显示当地日出、日落的伦敦格林尼治时间,即世界标准时间)、还可动态显示前进方向(其正北方向为0°,正东方向为90°)。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教师节前一天,在上海世博会现场的游客王先生,正在面朝地平线上的太阳行进,其手中所持早期GPS接收机屏幕上显示的日出时间和前进的方向最可能的是( 
A.20:31 ;82°    B.20:31 ;86°     C.21:51 ;86°    D.21:51 ;82°
2.与此同时,另有一位身在某地的游客李先生,手中所持同样型号GPS接收机屏幕上显示的日出时间为22:09,前进的方向为225°,则正在日出的太阳可能位于李先生的(  
A.左前方          B.右前方         C.左后方        D.右后方
3.与李先生所在的位置最接近的是  ( 
A.悉尼市       B.塔斯马尼亚岛          C.郑州市          D.东京市
【猜题理由】纵观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的考题,可以看出对"3S技术"专题考点的考查难度不算大,多注重对基础原理和基本应用的考查。从考查内容看侧重"3S"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考查形式看多以资源、环境和城市等热点问题为背景。2011年高考命题形式除遵循近几年的命题规律外,还可能结合国土整治、资源开发、自然灾害检测等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
【答案】1.D  2.C  3.C
【解析】2010年教师节前一天是9月9日,大约是9月23日前半个月。此题无其它提示信息,只好用1月8°的平均值估算。半个月4°,故赤道上该日日出方位为86°。上海纬度比赤道高,夏半年纬度越高,日出方位越接近正北,故为82°。9月23日,上海6点日出,伦敦此时地方时很接近22点。9月9日很接近秋分日,且上海纬度较低,故伦敦此时有可能为21:51。(如右图)第1题选D。2、3:李先生所在地方时—李先生与伦敦时间差=22:09  王先生所在地方时—王先生与伦敦时间差=21:51 显然,李先生时间差更小,从经度上看李先生更靠近伦敦,李先生在王先生西边。22:09 — 21:51=00:18 李先生经度在王先生以西4.5°。由于王先生所在上海纬度较低,而且李、王两地时间差不大,显然纬度差也不大,太阳入射角度差别也不大。第2题如图所示,选C。第3题选C。
图3为同一地区等高线,水系分布,聚落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图3
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中乙河的流速最快  B.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
C.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D.该地区聚落沿河分布
5.该区域为加快经济发展,拟建设由A城市到B城市的交通线路,如图所示,除了图3中
的图外,最需要利用该区域的
A.降水分布图      B.土地利用图      C.城市道路分布图     D.人口分布图
【猜题理由】纵观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的考题,可以看出对"3S技术"专题考点的考查难度不算大,多注重对基础原理和基本应用的考查。从考查内容看侧重"3S"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考查形式看多以资源、环境和城市等热点问题为背景。2011年高考命题形式除遵循近几年的命题规律外,还可能结合国土整治、资源开发、自然灾害检测等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
【答案】4、C    5、B
【解析】4,四条河流中流速最快的是甲河,该地区地势中间低四周高,聚落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平原地区。5,注意提干是要建设交通线路。
GIS技术对商业网点的选址具有明显的作用。下图表示某城市三个行政区(I、Ⅱ、Ⅲ区)人口数量、功能分区和地价分布图。同一行政区内每一方格之间,若功能相同,人口数量相等;若功能不同,依商业、住宅、工业人口数量按3:5:2比例而定。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网格11、12、13、21的人口数量相同    B.该城市最大风频是西南风
C.网格43的人口数量为2万人            D.该城市功能区齐全,等级较高
7.某连锁超市计划在Ⅲ区设立一个分店,最佳地点的网格代码为
A.33           B.34           C.43        D.44
【猜题理由】纵观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的考题,可以看出对"3S技术"专题考点的考查难度不算大,多注重对基础原理和基本应用的考查。从考查内容看侧重"3S"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考查形式看多以资源、环境和城市等热点问题为背景。2011年高考命题形式除遵循近几年的命题规律外,还可能结合国土整治、资源开发、自然灾害检测等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
【答案】6、B   7、A
【解析】6,根据计算可知网格11、12、21 均接近2万,但13网格为3万,该城市等级较低,只有三个最基本的功能区。7,33网格为居住区,消费人群量大,且地价最低,故为最佳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