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lol时出现瞬间卡顿:浅析“道”及阴阳五行学说思想(全新的哲学体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19:04:30
浅析“道”及阴阳五行学说思想(全新的哲学体系)
文章提交者:江南樵夫
摘要:通过对古代中国东方思维中“道”及阴阳五行学说思想的深刻剖析,展示自然存在的“笋衣系 统结构模型”极其“笋衣规律”,从而为建立一个新的认识自然的方法论体系提供基础性认识工具。
关键词: “道”、“阴阳五行学说”、“笋衣系统结构模型”、 “笋衣规律”。
一、引子
一阴一阳之谓道。
纵观整个中国古老的东方哲学,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个很难定义的概念――“道”,老子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道”是宇宙的本源,它超乎物质和意识之上而存在,因此无论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他的描述都不过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西方人从“道”的物质性出发,曾经断言宇宙中肯定存在一种基本物质――“以太”,并曾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科学试验,企图证实这种基本物质的存在,结果失败啦。为什么呢?因为道其实是超乎物质而存在的,它既是物质又包含物质,既拥有物质的一切属性同时又包含一切超越物质属性的更无限宏大的内容。所以老子又说“道之物,唯望唯沕。 沕呵!望呵,中有象呵。 望呵! 沕呵,中有物呵。 幽呵!冥呵,中有情呵。 其情甚真,其中有信。”
那么这其实就是整个中国古老的东方哲学的根源了。
很多人以为只有道教才谈“道”、才说“阴阳”,其实这是很肤浅的认识。“道”的世界观是中国古老哲学之总纲,后来诸子百家包括道家的思想都只是在这个总的世界观基础上的运用。
阴阳五行学说是在“道”的世界观基础上产生的认识自然的方法论,它是辩证的、合乎规律的,它涵盖了直到今天一切辩证思维体系的全部内容并有比现代辩证法更加丰富的内容、更加精致的形式和更加精巧的运用方式。
中国古代各种杰出的认识成就中,无一例外都贯穿着这种辩证哲学的思想。比如:政治学、伦理学、经济学、军事学、科技、宗教、玄学……等等。
这些伟大的成就曾使得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文明,这说明古老的道的哲学、阴阳五行辩证思维方法论至少在那些辉煌的历史时期是符合真理原则的。
但是,正因为这种哲学思想体系的宏大和高深,相应的也产生了在一些玄学领域的运用,今天很多所谓“反伪斗士”们的剑锋所指,其实也就是这个特殊的领域,在这个引子里姑且不论玄学存在的价值和是否合理,只就这些人以偏概全地从玄学、迷信的角度就否定整个博大恢弘的古代东方思维的治学态度来看,就是有失理智而荒谬的。
二、“阴阳五行”学说是对“道”进行认识的科学的方法论。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老的辩证法,它有比现代辩证法更加丰富的内容、更加精致的形式和更加精巧的运用方式。
“阴阳”其实就是“矛盾”,从高处看他们沒有不同的地方,但在进行具体运用时,现代自然辩证法的“矛盾论”思想体系比“阴阳五行”辩证思维体系显得要单薄和肤浅。
在现代自然辩证法中,“矛盾”双方是沒有具体的属性差别的,“矛盾”只体现“对立统一”的关系,而在“阴阳五行”辩证思维体系中,“阴阳”却不仅体现事物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且对矛盾的双方进行了属性的规定。比如:上是阳下是阴;左是阳右是阴;山南水北是阳,水南山北是阴;脏是阳、腑是阴;热是阳,冷是阴,日是阳,月是阴……等等,这种规定使我们观察事物有一个简单明确的直观整体认识。因此阴阳又是对事物内部各方面最初步的人为属性标记,就象在实验室将指定标本固定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分析前的准备工作一样。而“矛盾”专指“对立统一”性,不具备这种细致的标记功能,它只是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体现,并没有进一步为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做好属性标记而便于直观的观察研究。
“阴阳辩证思维”不仅在划分对立双方的属性方面非常细致,而且在运用方面更加精巧,在阴阳学说的发展过程中,古老东方先哲们为了更加直观地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详细过程,进一步将事物的属性划分成“金、木、水、火、土、空”六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春秋时期又因为某种原因,减去其中的“空”而使得这种划分变成今天的“五行”格局,并将事物内部的关系根据“五行”的规律,进一步划分成了包括对立(即矛盾)在内的一系列连续变化的表现形式,我们通过这些连续变化的表现形式就可以清晰观察现代辩证法中有关“矛盾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的具体过程了。
其实“空”的失去是可惜的,“数子”有了“零”的概念以后才有了无限扩展的数学天空,“空”也一样,失去它是阴阳辩证思维体系出现的倒退。
在现代辩证法中我们看不见这个细致的转化过程,只有一个简单的量变到质变的概念,而在阴阳五行辩证思维体系中,我们可以看见从冲(对立)、半冲、刑、克到生、半合、合(统一)的完整转化过程。所以说阴阳五行学说要比现代辩证法更加精巧和精制!
在这个体系中“阴阳”是本质的东西,是纲,存在一切系统之中,同样也体现在五行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
当阴阳相互转化的时候,事物的五种组成属性的演变过程正好完成量变到质变(阴到阳)的飞跃。
“五行说”是比“阴阳说”更具象一个层次的“道”的表现形式。在五行的相互关系中仍然存在阴阳的影子,五行是对阴阳辩证的发展!阴阳深入五行之中而为万物之母,五行经纬万事万物而成万物之形。
道是按照“笋衣规律”存在于不同级别的系统中的(关于“笋衣规律”将在第三章详细说明),要从这包裹着无数“笋衣”的表现形式中定位“道”(物质和规律)的“背影”,用阴阳五行来作为标记事物内部各方属性的工具,从阴阳五行特有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去观察研究“道”的存在信息,是一种非常科学的认识自然的方法。
我不知道司马南先生、何祚庥院士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阴阳五行”学说是“伪科学”的本质的,我们的祖先早已为人类搭建了一个如此精妙的辩证认识世界的理论体系而不为今天的人们所重视,这是一个悲哀。
这个体系,是无论人、神的,“阴阳五行学说”既不是宗教教义也不是神巫道具,它是一个完整的认识“道”(物质和规律)的严谨结构模型的精巧的方法论体系。
它告诉人们“道”是宇宙的本源,是超越物质和意识而存在的, “道”存在于一切互相包含和平行的“笋衣系统”中,同样的“道”的概念在不同的“笋衣系统”中内涵不同、属性不同,但规定那些概念属性的方法却是不变的。
人类要把握这个亘古永存、既是物质又是精神、既有形又无形、既是实体又是概念、无处不在而又始终唯一的“道”,必须先在我们所熟知的现实世界中的特定的事物上用阴阳五行法则建立起一个认知模型,来规定、标记事物内部各方的属性,然后用阴阳互根、五行相生相克的辩证规律来解剖事物,从而获得对“道”在不同“笋衣系统”中存在形式的准确而科学的认识。
因此阴阳五行理论又是对逻辑学的补充和深化。
它为逻辑推理准备了概念的分类基础。这种概念的分类,其实就是在无数的“笋衣系统”中去抽象特定“笋衣系统”单元中概念的共同属性(这种属性是超越概念而存在的),然后将同一系统中不同属性的概念归类,方便人们将复杂的事物抽象成简单的属性放在简单的阴阳五行思维框架中(一种认识论模型)来比较和推理,得出科学的认识结论。
很多人常常会说“和你说不清楚”。那是因为在逻辑上无法保证同一律。那么如何更清晰的保证逻辑同一律呢?
“阴阳五行事物属性标记模型”则清晰地、高度抽象地把概念的共同属性超越系统而简单明确地归纳出来,更清晰的保证逻辑上的同一律特征,从而使得我们认识自然世界的方法更加清晰、更加简单明确。
         
  *.*.*.*   2007-11-28 11:55:02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 楼
文章提交者:江南樵夫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三、“道的学说”包含着古老系统论的精髓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是什么呢?为什么恍惚缥缈不可捉摸?
其实“道”是可以触摸的,只不过它在现实这样肤浅层次的认识系统和存在系统中深藏于各种“平”行、“纵”行、和“道”行低级系统模型结构之中而成为“信”,在现实世界这个肤浅层次的认识系统和存在系统中,如此粗略的包含“道”的“笋衣系统单元”已经足够满足当前的认识水平对自然认识的需要,所以对更深邃的“信”的缓慢追求并不成为人类适应现实世界的障碍。但这不等于追求的停止,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对自然世界的认知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进步就是由人类对“道”不懈的追求所决定的。
这些含有“信”的低级“笋衣系统”好比“道”无数的化身一样,所以普通智慧的常人无法看见其中的“信”(“道”或规律的信息),因此才对“道”捉摸不定。简单的比喻俯拾即是,只受过高小教育的人能够认识数学中的“微积分”吗?研究社会科学的人可以解释物理学中的相对论和反物质规律吗?
这种对“道”在特定系统中的存在形式的认识是需要人类整个认识历史的资料积累的,这就是整个生命(已经不仅是个体甚至不仅是人类)回归“道”的认识过程。
但“道”在从大到小的“道”行排列系统结构体系中,在稍大的那个系统里(相对而言,不是最大)各次级系统中的“道”却可以体现出相对唯一的形态--“道”最近似的“背影”,为什么说是最近似呢?因为从这个所谓“最大的系统”到达自然那最原始的系统还有无数的系统间隔,这使得“道”仍然不会以最本源的形态出现,这有点象剝竹笋。
当我们追溯到自然的本源的时候,“道”就以最本质的形态出现了,那就是“混沌”,就是“乌有”。
我把“道”的这种从小系统到大系统逐渐清晰、逐渐接近本质的特性定义为“笋衣规律”。
通常较大的系统中都含有较小系统的信息,较小的系统也含有较大系统的信息,这个“信”就是“道”的“背影”,“道”贯穿所有“自然”的系统而无处不在,只是在不同的系统所包裹 “笋衣”的层数不同,因此被认知的难易程度不同而已。
比如“化学”和“物理学”是现代“科学”这个大的系统中的两个次级系统,在“科学”这个大系统中可以从“化学”和“物理学”这两个次级系统中抽象出怎样的“道”的“笋衣形式”呢?很显然,“道”以“力”的形式贯穿这两个不同的系统而使得两个系统因为“力”而统一在“科学”的范畴里。物理学的基础从力学开始,而化学发展到今天,我们同样发现其本质也是微观物质的力学表现。我们在“科学”这个认识系统中终于看见了存在于“物理”、“化学”两个次级系统中共同的“道”的背影――“力极其规律”。为什么说是“道的背影呢”?因为“力极其规律”只是最本源的“道”的一种“笋衣”级别表现形式,还不是“道”本身,换言之,是带着无数面纱的“道”。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理解“笋衣规律”也是一样的。当我们在动物世界中说到“人”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知道那是指一种区别于其他哺乳动物的“人科”高级动物,这就足够了,但当我们在《女性健康》栏目中说到“人”的时候,我们却要知道这是在说“男人”还是“女人”;“健康女人”还是“亚健康女人”还是“不健康女人”。放在“动物”和“女人”这两个相互包含的系统中来看有关“人”的“道”的存在形式,显然相对大一些的系统“动物”中的“人”是包含人类的男人、女人、好人、坏人……这些概念的,在这里“人”就是从那些次级系统中抽象出来最接近“道”的本源同时又是各次级系统共同拥有的“道”的表现形式。有人会说你在说概念的逻辑规律,不错,“道”以无数不同的“笋衣系统”形式存在着,概念是其在意识领域中存在的方式。
站在现实的认识角度和社会系统环境来看待“道”的本质当然是困难和茫然的,我们所处的存在系统还不够大,不够高,所以我们才说这是滚滚红尘,我们在这“滚滚红尘”中有幸能从最现实的“笋衣系统”逐渐向上去把握“道”的信息,这就是对自然探索的悟性和动力。
比如人类社会,我们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从钻燧取火到使用火柴、火机;从驾驭牲畜到驱使机械、汽车……,这些科技进步的本质其实就是对“道”逐渐清晰认识和适应的过程,现代西方科学不是还企图去发现所谓“宇宙”的基本物质“以太”吗?这虽然是一种歪曲了的对“道”的理解,但不也说明人类至少在对物质世界的终级认识方面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接近“道”的本质的终级结论吗?
人类对“道”的不懈追求,逐渐发现世界原来是多层次多系统结构的,因此而诞生了富有生命力的系统论;系统与系统之间其实是靠“信”来联系的,老子说“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信”是什么?信是贯穿于不同系统之间的不变的东西,也就是最高本源的“道”的信息。
比如人类社会这个大的“笋衣系统”,它包含着“国家”、“家庭”、“个人”这样依此包含的次级“笋衣系统”,这些次级“笋衣系统”是依次包含且有着不同属性特征的,但却都包含着可以被适当抽象出来的共同的东西,这个共同的东西依照 “笋衣规律”在不同的系统层次的抽象出来,使这些次级系统逐渐消除区别和矛盾从而统一到更高级的“笋衣系统”中去。
比如道德规范这样的东西,在不同的系统中所采取的标准就是不同甚至矛盾的。
对个人而言,“自由”、“自私”、“健康”、“快乐”、“为生存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的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的这些品德,都是生命 “生物性”的体现,珍爱自己就是珍爱生命,珍爱生命就合乎“道”的规律,在这里,“自私”是合理的。
对家庭来说,“长幼有序”、“追求家庭生存的最大利益”、“一致对外,牺牲其他家庭利益、保护家族安全繁衍”、“为家庭争夺生存的空间”也是种族繁衍的“生物性”的体现,同时只为家庭而牺牲个人利益、为父母妻儿、兄弟姐妹而奋斗也是合乎家庭这个笋衣系统的“道”的要求的。
对国家也一样,“爱国”、“为社会尽公民义务”、“为争取国家的极端利益,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或家庭的利益来保护或掠夺其他国家的利益,以满足本国所有人民的利益需要”,这是国家这个系统的“道”的规律-即“道德”的要求,也是更大范围种族生存和延续的“生物性”的体现,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根据。这种情形在今天美国的对外政策中体现的相当充分。
但是对人类社会这个最大的“笋衣系统”而言,和平、发展、博爱的道德准则要求人类消除仇恨和战争,压抑自私自利的本性来维护全人类的和睦和生存,因此而产生了“人类道德”、“国际法制”等强制性和自觉性行为规范和准则。这是合乎整个人类这个大系统的“道”的规律的,是人类最美好的道德情操的体现,也是人类“生物性”的更高级的体现。
在这些逐次包含的“笋衣系统”中,我们清晰的看见了“道”的三种依此包含的存在形式(相对本质),就是“人”的“生物性”、“社会性”、“自然性”,而“生命生存繁衍”的规律却作为“窈兮冥兮”的“道”的“信”贯穿在人类社会这个系统的全部体系中。
人类因此有了对个人、家庭、国家、社会兼顾的合乎道德的行为准则和强制机构,也因此使得人类的行为更加智慧、眼光更加高远。
可以说只看见小系统而看不见大系统是短视的,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井底之蛙就是这种情形。
短视的人看不见家庭、国家、社会的利益和个人利益至关紧密的联系,看不见那““窈兮冥兮”的“信”所展示的“道”的信息,所以他的行为很容易违反“道德”,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利益格格不入,而最终严重影响到个体的生存。
道本无常,不是说“道”善变,不可捉摸,而是说“道”在不同的“笋衣系统”之中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这些表达形式包含有“道”的信息而在一系列相互包含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中不断抽象而接近“道”的本源,这种不断接近导致了自然万物发展的系统动力和整个现实自然世界的系统布局。
  *.*.*.*   2007-11-28 11:57:37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3 楼
文章提交者:江南樵夫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四、思维的本质是集成化的“简单激应性”
人是万物之灵吗?我认为不是,人不过是“大道”分化形成的无数“笋衣系统”形式单元中的一种存在形式而已。
人与动物有区别吗?动物和植物、生命和非生命物质有区别吗?恩格斯説有区别,动物和植物、生命和非生命物质的区别他认为不言而喻,而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思考和制造工具。
我要说:“错”!思维不是人所独有,如果按照“笋衣规律”抽象一下思维的相对本质,我们很快会发现思维就是“简单激应性”的复杂化、集成化。
因此不独人有思维,动物也有思维,植物……甚至一切的物质存在都有思维。只是这种思维随着“笋衣系统”级别的降低(比如物质-生命-动物-人类……的系统顺序)复杂程度也趋于增高。
什么是简单激应性呢?
在人类能够感知的现实世界这个存在系统中,物质受到刺激产生反应,是物理学这个理论系统中所发现的“道”的“德性”。对物体而言,这是运动的动力;在动物而言,这是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对人类而言,则是触动所谓人类思维的灵感。
因此万事万物都是由一种本源的东西(近似道的东西)来统一的,在思维系统中这种最接近“道”的东西我把他定义为“简单激应性”,顾名思义就是事物受到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
非生命物质受到力可以产生位移和物理的变化,这是最基本的“简单激应性”;生命物质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却是“简单激应性”在更复杂系统中高度集成的表现;那么动物的所谓思维呢?自然是更高级系统中更强大的集成化的“简单激应性”的体现了,动物更象一部高度复杂集成的计算机。当大脑受到一个简单刺激(比如灵感)以后,他能够用非常复杂的反应模式得出各种各样的逻辑结论。
越是高级的动物,其反应系统越是高级,人类的思维反应系统中也许还包括随机模型、模糊模型、其他逻辑模型……等等其他低等动物所沒有的反应模式。我们后天的学习过程其实是在进行更高级的反应模式“软件”更新升级,使得我们能更深入的理解更复杂的事物从而更接近地去理解“道”的存在,对其进行反应,得出合乎“道”的结论。
因此合乎“简单激应性”的规律的思维是正常的、正确的,反之就是我们常说的“变态思维”和“精神错乱”。
所以,按照“笋衣规律”的抽象推理,我们发现思维不独属于人类,从本源上看,他属于一切存在,从物体之间最简单的力的作用反应直到人类复杂的思维刺激反应模式,这构成了思维这个系统的全部结构体系。
认识世界就是这种对来自人的大脑以外的刺激用特殊的反应模式加以“计算”得出结论的过程,辩证法和其他一些既得认识结论包括所谓科学理论其实都是这个过程中的不同“反应模式”,不同世界观的人或掌握不同科学理论的人自然会得出不同的反应结论,这就是我们论战产生的根源。
因此,思维不独属于人类,在这里物质和意识因为“道”的再一次抽象而统一在一起。
  *.*.*.*   2007-11-28 11:58:33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4 楼
文章提交者:江南樵夫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五、关于宗教和玄学(上)
一阴一阳谓之道,道以不同“笋衣”级别化身的形式存在于错综复杂的各层次系统之中而主宰着宇宙的规律。
对那些在我们目前所处的系统,还无法理解的“道”的不同“笋衣”级别化身的存在形式,我们难道都要采取否定或拒绝的态度吗?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这是面对先验的真理最科学的认知态度。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我们的意识是否发现了这个存在,它都无一例外的亘古不变的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而等待我们的实践去发现,这就是真理的客观性。
因此对一些先验的认识结论--比如宗教、命理、外星生命的猜想,可以大胆怀疑,但却不能轻易否定,因为这是合乎“道”的“笋衣规律”的。在被“道”所贯穿的错综复杂的自然世界中,很多近似真理的认识有可能以一些特别的方式而先验的提前来到我们这个系统中来,这是不违背“道理”的正常现象。
道的“笋衣”特性说明的是“包含”关系的系统之中“道”的相对变化存在的方式,那么在关于我们人类认识这个系统中的“道”的至关重要的“笋衣系统”形式都有哪些呢?
数千年来,人类努力划分、剥离“笋衣”向逐渐更近似的接近“道”的本源的认知系统奋斗着。
亞力士多德时代,所有自然科学都是包括在哲学之中的;中国古代更是连文学也沒有完全和哲学分开。
中世纪以后的欧洲,尤其是伽利略以后的时代,人们把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等等可能转化为技术的学科从纯粹思维的哲学中剥离出来,形成了各个不同的认知领域“道”的“笋衣系统”形式。
这中间还有两个无论中外都存在的认知“笋衣系统”,就是宗教和玄学。
宗教是以一种先验的教义为基础统帅人类精神生活准则的认知“笋衣系统”,因为宗教的道理是先验的,无法用现代科学的手段来验证,因此常常被科学所怀疑。
但“道”的哲学认为“道”(真理)是亘古存在的,无论人的意识感觉没感觉到、发现没发现都是存在的,所以我们又沒有理由轻易否定所有宗教教义的合理性。这种情况导致出现了全世界宗教、玄学、有神论、无神论并存的现状。
不要急于抨击我对待宗教和先验真理的观点,我是在描述这个世界的真实情况,也就是在描述我们已经验证了的包括宗教现状在内的人类社会现状的真实情况。“世界上有大量的人相信基督教、东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谁能否定这句话的真实性,否定其合乎“道”的存在特性?
无论你如何抨击宗教的先验、不可验证性,都无法改变大量信徒信奉宗教的这一存在的客观现实性。
“道”有时候会超越我们所熟悉的“笋衣系统”而直接显现出其更高级的本源特征。
这其实很好理解,孩子的知识从哪里得来呢?从老师和父母,对孩子而言那些咿呀学语的常识是先验的,无需验证的,被狼教过的狼孩能象野兽一样奔跑和茹毛饮血,这又说明什么呢?对教徒而言,从教士那学习宗教知识也是同样的道理,本质是沒有错的,人们之所以在现实中对后一种情形存在疑问,是因为孩子们学到的常识很快就可以在生活这个最近的“笋衣系统”中得到验证,但宗教的常识却是跨越了时空的,难于在最贴近的生活系统中得到验证或偶尔跨越系统(所谓灵验)得到的验证无法得到现代科学方法论重复验证原则的检验、得不到大众的广泛认同而成为神秘的所谓“神迹”。
英国剑桥大学有一个一百多年历史的研究超心理现象的学会--心灵学会,他们尝试用现代照相、录音等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灵异事件,这是一种对这种先验的无法验证的来自其他系统的“道”的认识尝试!
神秘的东西突兀的出现在我们这个生活系统中就是“道”在交叉系统中以不同“笋衣”级别出现在另外一个系统中的特性。
我们用哈博望远镜看到一百万光年远的星系,难道不是看见了宇宙一百万年前的存在情形么?
在还沒有哈博望远镜的世界上,如果有一个生物的视觉发达到哈博望远镜的灵敏程度,他获得了一百万年以前宇宙的存在信息,然后出来告诉人类,人们应该相信他对那未知世界的描述吗?如果不是这个特殊的生物,而是公元前的亚特兰提斯人来到东方的秦帝国告诉赢政说有一种矿物质经过提炼组装以后可以一次性毁灭敌国的一个城市(原子核反应堆),秦始皇应该如何来处理这个未经验证的理论呢?
那些反对先验真理存在的人其实是有极强的夜郎自大、井底之蛙心态的人。在平行系统中,我们无法否定不同地区人类对“道”的认识程度参差不齐的事实,尤其是在文明相对隔绝的古代。扩大到地球以外,我们能否认其他宇宙角落生命的存在和智慧发展的不均衡吗?在纵行系统中我们尽管还无法验证时光倒流,但今天的科学模型不是已经开始叩击时空隧道的大门吗?道是无所不在的,但道的“物质形式”一旦在时空中找到迂回进退的道路,那么不同“笋衣”级别的“道”就会以大不相同于现实系统的形式出现在现实系统中,(“笋衣”级别或更高或更低。)先验的真理就会以一种特别的被检验过的形式而被现实系统的人们所接受。
如果现代科学承认多维时空的存在,就无法否认“道”的不同“笋衣”级别的形式在一个特定系统中的交叉出现的可能。
人类对实在意义的宇宙的认知程度是有限的,因为道并不以人这样的生物爲生命的最高形态,在“道”的系统中生命通过一个巨大的系统链条从基本物质到低级生命到高级生命再回归道的本源,所以那些认为人类是宇宙唯一的智慧生命(对生命的定义,道的看法也是不同于世俗的)的人是违背“道”的规律的,其思维因为违背“道”的模式基准而是错乱的。我们可以怀疑宇宙中是否还有其他智慧生物存在,但绝不能轻易否定这种存在的可能。
玄学又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   2007-11-28 11:59:07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5 楼
文章提交者:江南樵夫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六、有关宗教和玄学(下)
那么玄学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 , 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是说宇宙万物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世事无常、人生无常、运势无常,万物无常,天地无常。而这些无常变化的根源来自于“常道”和“常名”。因此寻找接近“道”的方法来探讨“无常”现实的本源就是“玄学”。
玄者,天也!是说天赋之气!“天”在商以前是头顶之意,是说至尊至贵;周以后开始象“帝”,“帝”者,上帝也!也就是玄奥“无常”宇宙的主宰,所以“天子”其实是代表上帝而行天“道”的意思。
因此玄学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它是一个研究“无常”的自然世界和“恒常”的“道”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系统,它不仅是宗教、哲学、科学,它包含这些认知的子系统而超然其上,是人类一种企图跨越现实直达宇宙本源的设想,“玄学”就是寻找现实和宇宙本源之间桥梁的学问。
哲学、科学的认知程度离“玄”学还很远,因此普通人对“玄学”的感受就是“玄而又玄”。
中国古代对“玄学”的研究自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论系统。
商以前用甲骨的裂纹来感知人之眼耳舌鼻身无法感受到的玄妙“道”的信息、周以后出现“易”、《奇门遁甲》、《皇极经世》、《三命通会》等,姑且不论其精华抑或糟粕,只就学术层面归纳之。
科学的来看,如果取够所有的参数建立一个足够的发展模型(这个模型就是“道”,是一定存在的),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可以得出一系列数学化的结论的。
比如我们从微生物繁殖数学模型的糖浓度参数和温度参数等的变化,就可以通过“微生物繁殖数学模型”预见不同时间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这说明“道”是顽强的以规律的形式存在和变化着的。我们只要找到一个桥梁(建立一个接近真实的模型),就可以直达“道”的彼岸而把握住玄而又玄的“道”的信息。
但是人不是宇宙中最完美的生命,人脑的局限性使得我们无法建立完全参数的事物发展数学模型,因此需要直接找到最主要的参数和建立最简单的模型来得出所要认识事物之最直接的和最主流的结果,于是占卜、测字、算命、预测之类的方法应运而生。
很遗憾的是,造物主只为人类提供了很低级的感知配置:眼、耳、舌、鼻、身、意。这几种基本的感知自然的工具,配上容量并不可观的分析思考系统(大脑)就完成了人这样一个生命单元的创造,
可是对“眼、耳、舌、鼻、身、意”来说,他们感知“道”的功能是有限的。有很多自然的信息仅靠这些器官是无法直接感受的,比如紫外线、红外线、超声波、次声波、宏观宇宙和微观离子……等等我们的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就无法直接感受到它们的存在,于是人们通过大脑的思考和实践开始建立人脑和这些未知领域的认知桥梁,为间接认知自然建立起一系列方法论模型,于是就出现了科学和哲学。
科学和哲学就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桥梁。通过科技手段我们了解了处于不同“笋衣”系统级别的“道”的存在形式,于是人被狂妄的自称为万物之灵。
而“玄学”则是关于人类认知宇宙本源――“道”的桥梁的学问。从“笋衣理论”来看,现代科学和哲学是研究从现实系统出发的最接近现实的“道”的存在形式的学问,而“玄学”却是要跨越从现实系统以后所有“笋衣”系统,直达“道”的本源。他是用一种特殊的方法论或叫思维模型或叫思维桥梁得出合乎“道”的本源结论的方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周易》、阴阳五行学说等等古老辩证思维体系也许就是这种联系现实世界和未知世界的桥梁和工具,而《奇门遁甲》、《皇极经世》、《周易术数》等都是这个“桥梁”概念下的不同的内涵,比如吊桥、拱桥、铁索桥等。
玄学其实并不是和现实一点联系都沒有的,当我们现实的认识达到今天的科技程度的时候,很多预测已经不再是迷信。
比如现代电脑科技和雷达技术的发达,使得我们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当视觉以外路面出现路障时,我们的计算机可以提前建议我们改道行使;
同样的情形出现在天文学领域,人类天文学家通过对无数近地小行星的研究发现其中有为数不多的几颗在未来有可能撞击地球而造成灾难,于是开始人工撞击彗星,以获得将来人工撞击改变小行星轨道避免灾难的关键数据。
一切科学的预见都是人类“眼、耳、舌、鼻、身、意”感知能力通过科学的方法得以延伸的结果。
那么人类通过科学所提供的方法论可以预见并不遥远的事物发展趋势,难道就不可以通过一种超级科学(就是玄学)的方法论获得对更遥远系统“道”的信息的感受吗?人类“眼、耳、舌、鼻、身、意”这几种有限的直接感受器官的能力延伸可以跨越多级“笋衣”系统而直达“恒常”的“道”的本身吗?我认为这在逻辑上是成立的。
显然,这种看法是合乎逻辑的。
但是所有的算命、占卜、运气预测等等的方法都是合理的吗?
不,对“玄学”本身合理性的肯定并不是对现存“玄学”所有方法论的认同。这种情形和科学是一样的,有合乎“真理”的理论也有背离“道”的世界观,“玄学”中也有合乎“道”的方法和背离“道”的江湖骗术。
经过我的解析,玄学值得探讨的已经不再是“玄学”作为一门学问存在的是否合理的问题啦,转而变成“玄学”方法论是否合乎“道”或者规律的可靠性问题!
因为“玄学”作为一门深奥的学问,从其研究的对象和逻辑可行性方面都已经无可争辩。
  *.*.*.*   2007-11-28 11:59:47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6 楼
文章提交者:江南樵夫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七、一种全新的世界观。
“道”不是终极的物质概念,而是物质和精神的源泉,因此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着的宇宙,而是恒在的,它包含自然世界存在的规律,也包含体现这种规律的宇宙物质形式,物质形式和存在规律抽象到“道”是同一的,这种性质决定“道”没有本源,也不需要本源,“道”就是终极。
自古以来,由于无法理解宇宙的本质问题,产生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对立的世界观体系。从“道”的“笋衣律”来看,这两种认识系统都是人类整体认识系统中两个处于一定 “笋衣级别”上的两个平行的“笋衣系统”结构,是整个按照逐渐接近“道”的本源的规律排列存在的静态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中的两个渺小的有关认识的“笋衣系统”单元。把它们抽象到更高的认识系统的时候,“道”的逐渐清晰的规律,就会让他们统一在新的系统中合而为一。
唯物主义的深刻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是在其对待意识的主体问题上暴露出来的,唯物主义是在“物质决定意识”和“超物质的形式不存在”这样一个假设前提下来建立起来的世界观体系,可是他却不得不承认意识的存在,并且把意识作为其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范畴来加以重视和讨论,但意识的主体被故意忽略了,所以一旦涉及到有可能物质化的精神(意识的主体)的时候,它就矛盾重重,不能自圆其说!
在唯心主义里有两个支流:一是主观唯心主义;一是客观唯心主义。
承认意识决定物质的是主观唯心主义;承认鬼神主宰世界的是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有些相象,只不过辩证唯物主义不承认鬼神的客观性而已,鬼神是人类目前所不可知的,不可知不等于不存在,鬼神的存在与否的问题,唯物主义首先就主观的断然否定,这是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观本身自相矛盾的。
其实没有必要,因为唯物主义正如它所达到的程度那样,只是停留在描述物质和意识关系的笋衣程度,它并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去追溯物质和意识的本源。
但“道”的“笋衣律”很好的解释了这一切。
道的不同而连续的“笋衣系统”单元的按照逐渐接近“道”的本源的规律排列的结构形式,形成整个宇宙有形的部分,就是物质部分,就是“有”;而各“笋衣系统”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内部属性和排列规律形成这个宇宙的无形的部分,就是真理,就是“无”。
“无”和“有”都是客观的存在。
现在我来详细的介绍一下道的笋衣规律:“道”以无数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于无数的“笋衣系统”单元之中,这些系统单元以“平”行、“纵”行、“道”行、交叉……等方式构成宇宙的存在。在“道”行系统中,越高级的系统越接近“道”的本源,因此笋衣级别越高,笋衣系统所包含的子系统数目越少,因为很多上一级的系统结构因为抽象上来而融合,所以沿着接近“道”的本源的方向,矛盾是逐渐统一的,结构是逐渐简单的,这就是大“道”致简的含义。
道的“笋衣规律”揭示了一个由一系列“笋衣系统”单元按照逐渐接近“道”的本源的规律排列的系统结构模型,那是个静态的系统结构,人们需要的只是从一个系统跨越到另外一个更高的系统的意识扫描,这个结构的特征是越高的层次系统数量越少,即接近道的本质的程度越大,矛盾融合的程度越高!这就是道的“笋衣系统”的大致模型特征。
动态的是意识,道的“笋衣结构模型”则是静止不动的,道的“笋衣结构模型”包含一切的存在可能性而使宇宙产生无限的意识印象。
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道的“笋衣结构模型”就象阴阳鱼一样那么亘古不变的存在着,可静可动。静,可以观察其不变的笋衣系统结构特征(物质),动,可以观察道的“笋衣结构模型”单元运行的规律(真理)。谁说真理不是客观存在的?道的笋衣系统结构静态的存在,决定了各系统之间关系和运动规律的客观存在,而这种规律是客观不变的。
平庸的人总以为道的物质本源才是唯一追求的自然世界的真相,其实道的存在形式包含了那个所谓的道的物质本源,道就存在于这个客观的“道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中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道”和“道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同样以宇宙本源的身份存在着。这就是自然世界的真相。
因此,现代天文学家不断加大太空望远镜的功率,企图从宏观发现宇宙诞生的秘密,这是徒劳的。
其实宇宙的诞生(从无到有)和因此产生的宇宙中一切时空系统的存在本身,就是宇宙的客观真相,静态的看这个结构就是宇宙的物质本质,动态的看这“笋衣结构模型”的规律,就是这个宇宙的精神本质!
道的哲学不仅仅是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那幺简单。正如我此前之所说,这两个较量了数千年的哲学观其实在一定高度的笋衣级别上是属于一个笋衣系统的,也就是说是统一的。
“道”在认为运动是因为意识在检视连续的“道”的“笋衣结构模型”系统单元(笋衣系统结构模型中的每一个环节)而产生的规律性属性差异造成的主观运动印象的同时,它还认为“道”和“道”的“笋衣系统单元”按照越来越接近道的本源的规律的排列结构模型本身是亘古永存的。
有人问:物质为什幺会运动?
其实这个问题佛教六祖惠能有过比较直接的论述,《六祖法宝坛经》:“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因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我在前文已经说明,“道”的存在是以一个由繁到简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道”以不同的表达形式存在于一切级别的笋衣系统之中,在这个逐渐接近道的本源的系统结构中,道和这个结构中的系统单元本身是不变的、有形的,就是“有”、就是物质;系统之间的关系和逐次接近“道”的本源的系统规律就是无、就是真理。
这个复杂的“道”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是亘古存在,永不变化的;为什么我们看见物质是运动的呢?
这是因为“心”(人的意识)在检视这个复杂的笋衣结构的各个系统单元时,或从简到繁,或自繁入简,或跨越系统,或正或反,当我们沿着时间的方向浏览这个系统模型的各个连续的局部单元时,各连续系统单元(物质)之间的属性发生了连续的变化,和“道”的关系变化了,于是物质在我们大脑中造成运动的错觉。
运动有规律吗?有,总的来讲,就是笋衣规律。
时空隧道存在吗?存在,不过物质(笋衣系统结构)是不变的,可以在时空中穿梭浏览的只能是意识。
“飞矢不动”、“心动幡动”不是悖论,它们是这个道理的客观描述。
悖论的定义应该是逻辑盲点,是说逻辑也是有缺陷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不难,逻辑的缺陷其实是它所处笋衣系统中哲学的缺陷带来的,因此抽象一下,让世界观发展一下,以前的逻辑悖论就变成合理的陈述。
悖论其实是不存在的,一旦我们从哲学上找到了解决逻辑上缺陷的办法,这个悖论就消失了
对“道”认识的基本方法:对“道”的认识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始终贯穿着一个“抽象”的行为,从一切系统中抽象出来,最终就是宇宙的本源“道”。因此所有矛盾的东西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物质和意识、哲学和宗教、科学和迷信等等抽象到“道”时就是同一个东西。但这不代表“区别”没有意义,“道”的各笋衣级别形式之间的区别性成就了现实复杂宇宙的客观存在性。这就是“道”的辩证和宇宙的辩证。“道”的不同笋衣级别形式同时也让现实因此而产生关于它们存在的相互关系的规律或学问。
所以老子说“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常人不是不能理解就是曲解或干脆篡改成“多言数穷”。其实他是说,对眼花缭乱的“道”在不同笋衣系统中的存在形式过于关注和执着就不利于对“道”的“万物之母”的本源的认识!
因此就认识系统而言,所有的哲学、理学、玄学、宗教、科学……都是有缺陷的,缺陷就在于他们将“道”不同程度的包裹住而无法显现道的全貌。
没有缺陷的哲学、理学、玄学、宗教、科学……是不存在的,当他们克服缺陷而走向完美时,就抵达“道”的最后一层笋衣,没有了笋衣区别的哲学、理学、玄学、宗教、科学……其实只能是归于一,就是“道”本身。
科学并不比其它并行的学科比如玄学更完美,科学的缺陷是有目共睹的,同样其它学科的缺陷也是同样的情形,当他们走向完美时,科学和其它学科就会失去界限而进入“道”的下一个更高级的统一的层次!
其实科学本身的定义不是那么糟糕的,这个系统的“道”是被庸人刻意多包了一层笋衣的,所以他居然排除客观存在的先验性特征,无法超越实证而直达“道”的本质,这也正是科学无法克服的自身的缺陷。真理是客观的,人验证不验证它都存在,而科学是一门验证的学问,所以他作为“道”的一种特殊“笋衣系统”单元形式有着现实的实用价值同时也有着深刻的发展局限性!
再见,黑格尔!再见,马克思!再见,尼采!再见克尔凯郭尔!再见,费尔巴哈!再见,萨特!再见……
人类的哲学也正是在这种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走向更高的“道”的笋衣级别,就好象马克思、费尔巴哈、克尔凯郭尔之否定黑格尔一样,否定其实是继承的、提升的,正是道的笋衣规律所揭示的情况。
  *.*.*.*   2007-11-28 12:00:4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7 楼
文章提交者:江南樵夫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八、关于意识
意识不是狭隘的个人的东西,为什么不同的人的意识感受的道的表象(物质及其规律)是一样的?个人失去意识以后,世界和宇宙为什么不因此而化为乌有?
这是因为意识既是“道”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中局部系统及其规律(比如说个体人、个体动物、个体植物、个体学科、个体星系等)对“道”本身的适应性,也是整个结构模型中系统及其规律对“道”的适应性!
所以意识是广义的,是整个道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及其排列规律对自身的适应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二真的作“天地”解吗?我看应该是模型结构及其规律(存在)和它们对自身的适应性(意识),即存在和意识。道一旦分化出存在和意识,就产生了运动,有运动也就有了时间!
意识不是那么狭隘的,它是道的一切笋衣系统及其内部排列规律对自身的适应性。人的意识是组成人的这个笋衣系统局部结构中所包含的一切子系统的意识的总和,就比如社会意识之相对人的意识一样!
意识是“道”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及其规律整体或局部对自身的适应性。当它是局部系统的特性时,就只能反映有限结构范围的道的存在,当它是整个系统的特性时,它就是道本身。
因此,认识的提升必然伴随个体结构自身的发展,比如从无机物到植物、从植物到动物、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从高等动物到更高级生命体的发展。
局部意识和整体意识是相通的、相融合的,因此当作为人的“笋衣系统单元”无法感知更深层“道”的存在形式时,不等于更大的系统比如社会、宇宙感受不到,因此才说真理是客观的。
所以有天人合一之说。
我在对意识进行定义时就尝试着让人们能够明白,人的认识对整个道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其实是无足轻重的,它只是整个道的大意识中的一个渺小的局部。
我因不屑那些约定俗成的认识方法论而天马行空,谈锋到处,一切权威尽皆披靡(不是权威望风披靡,实在是我视同无物也,骄横如此,呵呵),虽然欲开现代认识科学中引进禅宗悟性法门之先河,然因慧根尚浅,无法简到极处而使黄发垂髫俱能理解,遂有好高骛远之嫌!
但是如果不立足于超凡脱俗的认识高度,则又屈服于腐儒、新伪之谬论矣!
所以,我不过大致描述一个“道”的结构框架,以为后来者建立具体模型做铺垫之用尔!
“道”和“道”所演化出来的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的结构其实是静态的模型,借钱和还钱不过是这个系统中的两个部分,而并非前后因果关系,也许意识从果开始往因扫描,那么就可以让还钱变成借钱的因啦,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典型的谬论。可是,你能说明自然世界不是静态存在的理由吗?
这个自然世界笋衣系统模型结构有了时间才开始运动起来,失去时间,它就亘古不变的存在着,是意识对笋衣系统模型结构的连续检视发现了系统单元之间属性的差异,于是才有了时间,有了运动的错觉。
在建立这个模型的时候,我并不受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束缚。
但是紧接着,我们就会问,意识是脱离“道”而存在的吗?为什么它可以浏览“道”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
前面说过,意识是思维的产物,而思维是由物质的简单激应性集成以后,表现出来的适应这个“道”的“笋衣结构模型”规律的特性,意识是思维的抽象。因此意识不独人类和动物有,万物都有意识。
来和去,以及宇和宙等等都是带有时间观念的概念,有时间就有运动,可是这些带有时间的概念的产生都依赖于意识的运动,而不是物质的运动,意识观察连续不断的宇宙结构系统,因为各系统属性的差异造成意识产生运动的错觉而已!
有人说宇宙绝对静止、靠意识而运动论是错误的,那么谁能肯定物质是运动的?现在提出一个问题来供大家思考:一分钟前的事物和一分钟后的事物是同一个事物吗?
显然,大家都沒有认真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知道太阳系中的每一个行星都在逐渐向太阳靠拢(此刻的太阳系不是彼刻的太阳系);放射性元素每一刻都在不断衰变;即便假设物质本身沒有变化,可是他所处的宇宙环境也时刻处在变化之中;人身上的细胞每一分钟都在分裂(除了连续的意识和遗传信息以外人还是婴儿时期的自己吗?);所以你觉得一分钟前和一分钟后的事物还是同一个事物吗?既然不是,运动的主体是什么?前后属于不同的物质系统结构,那么每一个瞬间体现的那个物质系统结构难道不是静止的系统吗?运动的不是物质,而是不同系统的结构属性差异在大脑中产生的错觉。
事物本是不动的,相互连续关联的“道”的“笋衣系统”结构存在横向的排列(沿空间方向排列)、纵向的排列(沿时间方向)、“道”向排列(指向“道”的本源),这个结构模型是静态的,但如果我们沿着其中任何一个方向连续观察,都会发现各系统结构之间属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连续的,因而造成运动的假象。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很好理解同时也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运动,是“道”的笋衣结构系统纵向的排列(沿时间方向)形式中“系统结构属性”差异造成的意识错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运动;还有一种运动对我们来说是抽象的,这就是横向的排列(沿空间方向排列)、“道”向排列(指向“道”的本源)的系统结构属性差异之间的变化。
在纵向的排列(沿时间方向)系统中,我们发现物质运动有惯性,还有动能,有动量、冲量,还有速度,加速度……等等物理学特性,那么在另外两个方向的排列系统中也应该存在同样的物理特征(或者叫其他的特征)。比如横向排列系统中,物质之间的关系应该存在连续不断的惯性特征,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之间质量连续变化的规律就体现这种特征;
在道向排列系统中,各学科之间也存在一个发展的运动错觉,比如朴素哲学、物理学、化学、分子生物学……;又比如数学、几何学、微积分……。这些学科都存在一个向“道”的本源接近的学科发展的一个趋势,但不留意它,它就是静止的、孤立的,被认为是绝对真理的,事实证明它不是绝对真理,因此是有一个运动的惯性存在于这些系统之间的,有惯性,就必然存在连续的系统形态,因此科学不是一个终极学科,他必然存在一个由“科学”运动发展而来的新的“学科”,一种更大的“道”的“笋衣系统结构”单元。
因此运动在“道”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中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存在来自于各环节之间的系统差异,这里有一个前提“道”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中的各个环节是连续不断的。
我们顺着“道”的笋衣规律的方向,一个一个的解释那未被认识的“道”的存在形式,比如我们发现了阴阳五行是一种认识宇宙规律的方法;发现科学可以验证或探索一定层次的规律;道的笋衣结构模型是静止或相对运动的;意识不过是整个或局部笋衣系统结构模型及其规律本身对自身的适应性;发现哲学、神学、宗教也具有认识自然的功能性……这些都在我们的认识实践中变得渐趋合理,接下来,我们都将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这就是这个亘古不变的模型为什么存在?
存在的概念其实是相对意识而言的,如果失去意识,这个模型就是乌有(沒有时间也沒有空间)这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怪圈:意识是道本身——只有意识才能让道本身变得有形、可以捉摸。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否是说物质和意识从道的分化才消除了乌有而开始万事万物的存在呢?
宇宙万物的无限性不是指道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无限大,而是说道的这个巨大而充实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涵盖了一切的可能性结构,这包括一切的偶然和必然。所以宇宙也只是“道”的这个笋衣系统结构模型中的一种偶然的局部。
  *.*.*.*   2007-11-28 12:01:2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8 楼
文章提交者:江南樵夫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九、结语
在今天这样一个文明大融合、民族大融合、人类的认知水平高速发展的时代,人类已往各种文明积淀的知识融合和碰撞在所难免。
由于地球各民族长期彼此孤立发展的原因,人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真理进行了殊途同归的探索,但由于所采用的方法论不同,对世界的认识进度不同,造成了彼此之间的神秘或对抗。
三星堆人数千年前就有了辉煌的城市文明,甚至有了今天人类才风行的城市徽标;河母渡人开始在七千年前信仰太阳,发现阴阳的道理;古代埃及人在阿基米德以前就有非常精深的几何学常识,这让他们建立了伟大的金字塔,并留下许多至今嘲笑现代科学常识的奇迹来对抗今天的文明……玛雅人和中国彝族的天狼历;鸠莫罗什的舌根不烂和禅宗五祖、六祖的千年肉身不腐到“得道”高人之骨花和舍利子……从百慕大三角到外星文明的猜测………这一切,都给局限于今天这个“笋衣系统”的人类的认识带来困惑。它使得人类建立了无数各具特色的次级世界观(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和次级认识方法论(包括所谓科学),但这些建立起来的“笋衣结构系统”正如他们建立的初衷一样,一开始就代表着局限性、不完美和带有缺陷。
这些系统要变得完美必须按照“道”的笋衣规律进行无数级数的抽象。
“道”的笋衣规律的发现,让这一切的文明和认识的差异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并使得他们有可能在一个恰当的高度统一起来而消除矛盾。
因此,唯物主义是合理的、唯心主义是合理的、神学、宗教是合理的、科学、玄学是合理的、美学、心理学是合理的……但这些合理只存在于它们建立之初的那个系统,他们的缺陷都是本身所无法克服的,一旦克服他们就失去自身的价值而和其他的学科一起统一到一个更高的体系中去。这就是“抽象”-认识“道”的最普通的方法。
人不是万物之灵,而意识也不是灵魂的客体,它从思维产生,意识是物质本身对自身有形、无形存在的适应的结果。
大道致简,是说道的本源和由它化身其中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按照“笋衣规律”亘古不变的存在着,一个静态的结构模型中因为其中连续变化的不同的“笋衣系统结构”单元和“道”的关系的变化造成物质运动的错觉,其实如果将每一个瞬间拍成照片,那么那就是这个“道”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中的一个系统单元而不是事物发展中的一个瞬间,但我们却产生一个瞬间的错觉,其实在这里,时间是意识运动的产物。
“道”的思想既不是唯物主义的也不是唯心主义的,它超越并包含它们。但这也只是整个认识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抽象一些的子系统,它同样存在许多的缺陷需要新的认识系统来发现和克服,克服我的理论的缺陷的过程就是消灭我的思想的过程,我愿意湮沒在对道的不懈追求和发展的洪流中!
谢谢阅读!
参考文献:
原著: 春秋时期。老子。《老子》[M]。译注:梁海明。《老子》[M]。辽宁省。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7月。P3。
原著: 春秋时期。老子。《老子》[M]。译注:梁海明。《老子》[M]。辽宁省。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7月。P33。
钱育渝。《原禅》[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