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手机输入法努比亚:希腊公投闹剧究竟有何黑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6:58:45

希腊公投闹剧究竟有何黑幕?

郭海强 

11、11、11、

在过去的两周里,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充分发挥了西方戏剧发源地的传统优势,并充分结合了中国传统戏剧的优秀技艺,以其娴熟、出色的一连串“川剧变脸”吸引了全球媒体及国际社会的眼球,一举成为风头无俩、实至名归的“戛纳影帝”,使得同期举行的G20戛纳峰会黯然失色,中美法德俄等世界大国领导人沦为配角。随着日前帕潘德里欧的辞职下台,这一场因“希腊公投”而上演的政治闹剧,以欧元区、各大国、希腊朝野、全球金融市场以及帕潘德里欧本人的“多方共输”而暂告落幕。那么,究竟是谁在这一场政经大片中获益得利呢?

   

鉴于此次闹剧之情节实在是跌宕起伏、峰回路转,其表演实在是绕梁三日、耐人寻味,因此有必要先来作一个事件回放: 10月27日 ,法德两国首脑经过长时间的磋商及协调,几经周折才促使欧盟推出了关于希腊债务危机的一揽子新救助方案。同日,帕潘德里欧作出了积极回应,“新的一揽子协议解开了套在希腊脖子上的债务绞索,给我们赢得了变革的时间”。并表示新协议使希腊的债务状况具备了可持续性,也使希腊可以集中精力解决一些存在已久的问题。 10月31日晚 ,帕潘德里欧突然宣布将就欧盟新救助方案举行全民公投,同时宣布于 11月4日 举行议会信任投票; 11月2日凌晨 ,希腊内阁“神速”地一致通过此一全民公投计划; 11月3日 ,帕潘德里欧以反对党承诺支持欧盟新救援方案为由宣布取消公投计划; 11月5日凌晨 ,帕潘德里欧领导的执政党“泛希社运”以微弱多数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11月6日晚 ,帕潘德里欧与主要反对党就组建联合政府事宜达成一致,双方同意组建联合政府,帕潘德里欧本人则辞职下台,希腊公投事件至此落幕。

   

针对帕潘德里欧这个突如其来、横生枝节的“民主举措”,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专栏评论称,“希腊不仅是民主,也是戏剧的发源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向松祚则表示,“希腊的出尔反尔,大概是近数十年国际经济金融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故事了”;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朱文晖在 11月3日 《时事开讲》栏目上,当被问及帕潘德里欧公投动机的第一反应是“天知道”!确实,无论你运用哪一家的政治学逻辑或哪一派的经济学原理,均无法为帕潘德里欧在 10月31日 至 11月6日 这一周之内的政治言行作出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合理解释。当然,为帕潘德里欧“深感惋惜”或“鸣冤叫屈”者亦大有人在,认为其公投决定是在内外重压之下迫于无奈的一个“政治豪赌”。德国总理默克尔亦于 11月7日 致电帕潘德里欧,对他承诺辞职表达“敬意”,使得帕潘德里欧披上了一抹“悲剧英雄”的悲壮色彩。那么,帕潘德里欧是否真的只是一个孤注一掷而不幸落败的政治赌徒呢?

   

在展开有关分析之前,我们还需要介绍一下帕潘德里欧的个人资料及政治资历:现年59岁的帕潘德里欧出身于希腊著名的政治世家,祖父和父亲均曾多次出任希腊首相及总理;帕潘德里欧的母亲为美国人,本人则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出生,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求学。1981年帕潘德里欧未满三十岁即已当选为希腊国会议员,1985-87年出任文化部副部长,1993-96年先后出任教育部长和外交副部长,1999-04年在西米蒂斯政府中担任外长长达五年之久,最大的政绩是独力修复了希腊与土耳其长期冰冻的外交关系。2004年,帕潘德里欧当选为泛希社运党魁,其后连续两次竞选总理均铩羽而归。2009年,同样打出改革牌的帕潘德里欧最终赢得选举,成就了祖孙三代出任总理的家族神话。据英国《卫报》评论称,帕潘德里欧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平易近人、谦逊有礼,是个容易打交道的直肠子。但有欧洲政治评论员则认为,帕潘德里欧身上存在着“冲动冒险”和“深思熟虑”的二元性格。帕潘德里欧政府内一名政策建言者亦表示,“他被误解了”,“隐藏在平和外表之下的,是一副刚正傲骨”。

   

笔者认为,帕潘德里欧一手推行的此一公投闹剧存在六大疑点:其一,帕潘德里欧于 2009年10月4日 当选希腊总理并兼任外交部长,就职后不久即公开披露希腊政府的财政赤字达到该年度国民生产总值的12%,比前政府预测的高出三倍;同年12月,国际评级机构惠誉随即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就此引爆了以“欧猪四国”为代表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作为一国首脑,帕潘德里欧在当时面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双重威胁的情况下,为何仍要主动公布明显不利于经济复苏、政府运作及国家稳定的敏感资料?其二,在此次公投风波之前,帕潘德里欧政府一共进行了七轮财政紧缩改革,紧缩措施包括增加税收、减少开支、削减福利、降薪裁员及国企私有化,但从未提出过举行类似的全民公投。 2010年5月2日 ,帕潘德里欧政府公布了它与欧盟和IMF商定的救助方案,希腊将依照方案实施更加严厉的紧缩政策; 5月5日 ,数万希腊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的新财政紧缩政策,期间发生纵火事件而导致3人死亡。即使如此,帕潘德里欧仍然没有提出付诸公投来争取民意支持,为何如今反而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民主”?

   

其三,既然是发动“全民公投”这样具有重大民主意义的政治措施,理应在事前与有关各方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以保障公投的顺利举行。但帕潘德里欧此次竟然没有与法德两国及欧盟总部或IMF进行必不可少的“通气”,甚至连自己的内阁成员都没有提前知会,当时正在外访的希腊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韦尼泽洛斯亦被蒙在鼓里,致使其从戛纳返回雅典后即公开表示反对举行公投。为何帕潘德里欧要以如此独裁专断的方式来“推行民主”,因而招致各方反对乃至众叛亲离?其四,关于帕潘德里欧发起公投的动机,有分析指出源于国内外的三重压力,即欧盟施压要求希腊加大财政紧缩力度,国内民众强烈抗议政府实施紧缩措施,主要在野党多方拆台不愿政治合作,帕潘德里欧因此孤注一掷,以举行公投来迫使在野党接受欧盟新救援方案,同时寻求民意支持以避免“卖国”骂名。然而过往历史表明,帕潘德里欧所主导的按照欧盟救助方案而实施的多次紧缩改革,虽然遭遇民众抗议或在野党掣肘,但最后还是一一过关。何况这次欧盟新方案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欧洲银行业半数减记希腊国债,并未提及任何要求希腊实施紧缩的附加条件,被认为是最接近全面解决希腊债务危机的有效方案,而国内民众和在野党亦未提出强烈反对声音,国际社会和全球股市均作出正面的乐观回应,为何帕潘德里欧居然如此一意孤行地“自寻烦恼”?

   

其五,事实上,帕潘德里欧以总理身份提出公投建议,本身就是一个违宪行为,因为希腊宪法不允许就财政措施举行全民公投,只有总统在遇到国家紧急事务时可以宣布举行公投,同时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举行公投的提案在国会获得通过,二是国会通过公投的流程案,可见在希腊举行全民公投有着非常高的门槛,并非帕潘德里欧仅凭总理职位或执政党地位就可强行推动(希腊上一次全民公投是1974年废除君主制)。更为诡异的是,帕潘德里欧在当日宣布举行公投的同时,还宣布于 11月4日 举行议会信任投票,等于为自己增加了一道门槛,亦为公投增添了一个不确定性。帕潘德里欧为何偏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六,最明显的一个疑问,就是帕潘德里欧宣布公投的时机选择。本来,欧盟方面为了在G20戛纳峰会前营造良好气氛,好不容易达成共识而推出了一个善意的、利好的新救助方案,按照正常的国际政治逻辑,帕潘德里欧作为受援对象,面对这个并无即时危害的新方案,理应作出一个心照不宣的友善回应(俾面派对),同时为了替希腊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帕潘德里欧理应利用戛纳峰会这个国际政治舞台,与有关各方争取落实新方案的救助细节,以此政绩来安抚国内民众及在野党的对抗情绪,从而力保自己的总理宝座不失。退一万步而言,就算非要举行公投不可,那也应该等峰会过后再宣布。然而,帕潘德里欧却完全反其道而行之,偏偏选在戛纳峰会前夕单方面宣布举行公投,此举无异于砸了峰会的场子,打了作为主人家的法国及欧盟一记大耳光,自己亦一夜之间成为国际公敌,希腊的国家形象因之大受打击而广遭贬损。难道这就是一国总理兼外交部长的明智选择?

   

针对此次希腊公投闹剧,国际舆论及分析人士大多认为,帕潘德里欧的唯一动机是为了应对国内政治压力以维持执政地位,只是选错了时间,其政治赌注亦过于高昂,致令其黯然下台,似乎这不过是又一起欧债危机重压下的政治悲剧。但从笔者上述所列出的六大疑点来看,帕潘德里欧的有关作为极为可疑,与其政治世家出身以及资深政治领袖和外交专家的身份严重不符。首先,帕潘德里欧宣布公投后,希腊的在野新民主党不仅反对举行公投,而且迅速宣布接受欧盟新救助方案,更要求帕潘德里欧立即下台。其次,希腊民意实际上对被逐出欧元区的担心更大于对紧缩措施的反感,因此希腊民众对于公投计划并不买帐甚至报以轻蔑的态度,认为政府是想通过公投来假装获得民众的广泛支持以继续掌权。一名雅典环卫工人说,“公民投票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当权者是在愚弄人民大众”。另一位希腊导游称,“他们应该从一开始就进行公民投票,而不是等到现在,一切紧缩政策都已经执行了”。这些事实表明,帕潘德里欧发起公投计划的政治预期目标基本落空,与其说是弄巧反拙的政治误判,不如说是无事生非的多此一举。 11月1日 ,即帕潘德里欧宣布公投的翌日,希腊政府突然撤换多名军方高层,其中包括海陆空三军参谋长,而希腊国防部发表的声明中没有提及这次改组的原因。有媒体报道说,此举被认为是为了阻止一场军事政变。笔者认为,这恐怕是有人“做贼心虚”的一个本能表现。

   

正如笔者在上文所指出的,帕潘德里欧此次公投闹剧只是收获了一个“多方共输”的苦果,只有全球金融市场上的国际做空势力,以及急于打击欧元的美国赢得厚利。正是由于帕潘德里欧的公投闹剧一举粉碎了全球投资者对于欧元区解决欧债危机能力所仅存的一点信心,不仅全球股市普遍大跌,也使得原本已经心存疑虑的新兴国家更加不敢贸然出手救助欧元区,同时希腊倒下后,债务火头自然烧向负债规模更为巨大的意大利,从而进一步加剧欧债危机的蔓延势头。那么,究竟是谁能让堂堂一国总理作出上述一连串违悖常理、疑点重重的乖谬举动呢?根据“谁能得益谁是疑犯”的现代刑侦推理原则,黑手嫌疑自然指向华尔街金融寡头集团以及隐身幕后的神秘组织共济会。

   

当然,目前不可能出现能够证实笔者这个推测的真凭实据,但我们仍可以从希腊内部及国际动向这两个方面来寻找具有一定可信度的旁证。首先,出生于美国的帕潘德里欧如同奥巴马一样,在法理上是一个当然的美国公民,虽然他可能从未加入美国国籍,但其精英出身和教育背景已足以让其成为共济会或其外围组织(如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网罗对象,何况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明暗手段操控外国领导阶层的例子早已不胜枚举,此类情况实在不算什么惊人新闻。其次,二战后的希腊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长期依靠美国,希腊军事装备的80%来自美国,美每年向希提供3亿美元的军事援助用于购买美式装备,美国在希腊至今仍保留一个军事基地,显示希腊深受美国军工利益集团的影响。其三,早在1997年,希腊即开始谋求加入尚未成立的欧元区,至2000年欧洲央行对希腊的财政状况表示忧虑,因为根据欧元区的有关规定希腊不符合准入资格,于是当时执政的泛希社运政府找到著名的金融大鳄华尔街投行高盛伪造财政资料,结果经过高盛运作之后,希腊财务报表显示财政赤字只有0.7%,遂于2001年1月得以加入欧元区。此一事实表明,希腊从加入欧元区伊始,即与华尔街寡头集团之间存在着暧昧不清的金融关系,希腊很可能是华尔街埋在欧元区内的一颗“定时炸弹”。难怪 10月27日 法国总统萨科齐在艰难达成新救助方案后表示,当年允许希腊加入欧元区是个错误的决定,因为希腊当时的经济数据不实,并不具备加入欧元区的能力,如今欧盟和欧元区正在为这个错误决定付出代价。

   

此外,在国际动向方面, 10月13日 瑞士银行财富管理研究(WMR)发表报告唱空希腊债务危机前景(瑞士并非欧元国),声称希腊国家破产已无悬念,并最终难逃全面违约的命运。 10月27日前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接受《经济学人》杂志采访时表示,作为欧债危机的来源,希腊应该从欧盟中退出。 11月2日 美国彭博社发表题为《公投计划不是希腊悲剧》的社论,内称“没有让全世界失望”的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将进行两次高冒险的投票。“雅典政坛上演的这一高度戏剧性的一幕,并没有在准备参加二十国集团戛纳峰会的欧洲领导人的意料之中,也足以让帕潘德里欧所在党派的立法者震惊”;“毫无疑问,帕潘德里欧的这一赌注太过冒险”;“当然,我们不能说,因为太过冒险,帕潘德里欧此举就一定不对。希腊民众完全有权利为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些事情做主。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希腊公投计划最终会迫使欧洲不得不全力以赴解决已经为期两年的主权债务危机”。环顾国际媒体,为帕潘德里欧公投计划喝彩的文章可谓寥寥无几,彭博社这篇社论可算是独树一帜,原文上下更流露出一股压抑不住的得意和兴奋。无独有偶的是,中国国内的主流经济学者和财经专家异口同声地反对中国政府出手救援欧元区,与此前大声疾呼“救美国就是救中国”的积极姿态可谓判若两人,上演了一场“忽然爱国”的好戏。从这些相互关联的有关动向来判断,不能不令人怀疑此次希腊公投闹剧,存在着共济会及华尔街金融寡头集团黑手操控的可能。

   

事实上,当前的国际形势已经明白无误地昭示世人,以华尔街、美联储为代表的美英金融寡头集团正在强行推动其“以大乱求大治”的世界新秩序战略,不管你是欧元国家还是新兴国家,一律沦为共济会及美国政府的打击目标。有见及此,这一场希腊公投闹剧并非一个孤立事件,希腊债务危机亦并非一个孤立案例,因此我们并非仅仅意在指责帕潘德里欧个人,或批评希腊一国的政经失序,而是旨在通过此一案例,更为清醒地观察当下我们所身处的这个时代,以及更为明智地辨识当下我们所看到的有关现象,进而更为准确地把握人类社会的真实本质及其发展趋势。就在希腊新任总理终于得以产生之际,人们看到叱咤意大利政坛18年、三度出任总理的贝卢斯科尼终于不得不辞职下台,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7.48%的峰值,欧洲三大股市随即急跌,带动美国及亚洲股市普跌。与此同时,美国联同以色列再度对伊朗发出动武威胁,大有彻底搅乱中东格局、打破地区平衡之势。大概是已经觉察到了某种无法逆转的趋势,德法两国已经开始考虑构建“核心欧元区”,亦即整合出一个剔除“伤病员”后规模更为精干的欧元区。换言之,当人们看到“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实际上我们已经处于“黑云压城城欲摧”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