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热的电视剧:白岩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5:19:57
十八世纪德国浪漫主义大师荷尔德林曾说:劬劳功烈,然而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诗意地栖居,是人类共同的梦想,说起来好像离新闻太远。每天每天,这个世界发生着太多太多的事,不忍闻。白岩松,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一位资深的新闻评论人,他的经历,似乎与诗意无关,却唯此为生命的最终点。正如他自己所言:这是一条很长的路。尽头,无人知晓,他只是努力地朝前走。然而,这已足够……
第二个十年 他找到了自己的路
而立之年,白岩松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反思十年。于是,第一本书问世。“生命原本脆弱,我们只能坚强地活着并寻找欢乐。”在《痛并快乐着》的扉页上,白岩松这样写道。从告别校园到走上舆论监督的路,这时的白岩松,将对社会的反思和对生命的馈赠凝聚在一起,显得还是有些兴奋。不惑之年已过,白岩松再次回首梳理新的十年,更添了一种别样的情怀,是迟疑,是犹豫,还是对生命更深处的叩问?第二个十年的回望,他在蜕变与成长。
十年过去,从前的小白变成了现在的白老师,白岩松也开始为自己减负,辞去了三个制片人的职务,只保留了一个“新闻评论员”的名头。辞职那天,开完告别会,他开着车离开单位,突然不知道这车该往哪里开,然后,漫无目的地汇入车流但是却感受到一种难得的自由。“这自由不是来自于辞职本身,而是因为卸掉了一种诱惑。”他是清醒的。
第二本书的开篇,他回忆了2001年美国“9·11”时央视甚至中国媒体的“集体失语”。这时的白岩松以高度的智慧和心中那份沉重的责任努力地诠释着一个理性的新闻人的故事,一直努力不“失语”。而他,犀利的言辞、正襟危坐的台风已及缜密细腻的思想一步步呈现的是一颗真正的新闻人的良心。同时,从文字里,我们读出了他作为新闻人的良知、真诚与勇敢。尽管叩问多多,答案难寻,四十岁的白岩松有一点很坚定,那就是,他选择了一条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的路。有微博传言,白岩松被封杀,虽有不实,却真切地反映出白岩松作为一个新闻评论员身处体制与民生之夹缝中的艰难处境
面对话语缝隙 有一种信念叫做坚守
在大多数国家,都是讲真话比较容易,既不需要勇气,也不需要牺牲。而讲假话则需要很大勇气,因为你骗人要承担后果,搞不好就要身败名裂。可我们正好相反,讲假话很容易,张口就来,天天讲月月讲,脸不红心不跳。而讲真话需要极大勇气,甚至需要冒坐牢的风险。这种真假颠倒的实质是是非颠倒了。
多年的央视记者生涯让白岩松清醒地意识到“中纪委:中国实行官员财产公开并不现实;交通部:中国取消公路收费并不现实;教育部:中国教育全部免费并不现实;卫生部:中国全民医疗免费并不现实;计生委:中国取消计划生育并不现实;发改委;中国成品油降价并不现实;全国人大:中国公民独立参选并不现实。点评:我们无法生活在现实里。”
面对拥有话语权的央视平台,面对人民的话语权丧失的社会现实,面对一个新闻记者的最起码的良心和操守,白岩松没有随波逐流。怎样做一个更负责的记者?他说:新闻背后的准则就格外需要我们这些新闻记者去坚守,这就是一种态度。
“非理性”的爱好 诠释着人性化的灵魂
人生,充满激情的时刻,热泪盈眶的瞬间,心痛难耐的日子,就那么几个。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的,更不多见。白岩松是幸运的。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奥运会申办,奥运会举办,汶川地震,神州飞船发射,他,在每个人的身边。然而,民族的激情成就的是一个明星记者,真实的白岩松的生命的激情是在绿茵场上,在摇滚乐里,在充满诗意的灵魂深处……
一颗睿智的大脑,一个优秀的灵魂,与诗和歌有着神秘的联系似乎是必然。看似理性的白岩松在第一次去美国时,竟用极其有限的美元买回了乐队伦敦现场演出的录像带,同行者大为不解。摇滚不仅丰富了他对人生对人性的思考,更赋予了他叛逆的精神和批判的眼光。摇滚的背后,则是一颗细腻敏锐的心灵:国庆50周年、60周年直播全是我做的,越是主旋律越要回到人性。……我会对有名字的老兵,从纪念碑走下来的脚步……每一个细节格外在意。
社会需要微弱的声音 哪怕一点点
这些年过去,白岩松思考了太多。“所谓“人民”政府、“人民”政权,可人民的说话权在哪里?一个连言论都谈不上自由的国度,人民还有什么幸福感可言?所谓信息公开、政权透明,可是连“媒体独立”都做不到,谈什么民意监督?仇官仇富的症结究竟是谁造成的?政府公信力丧失又是谁之过?面子工程和百姓福利孰轻孰重?”有一次参加活动,很多人说到出名的事,白岩松跟朋友开玩笑说,把一条狗牵进中央电视台,每天让它在一套节目黄金时段中露几分钟脸,不出一个月,它就成了一条名狗。当既得利益者成为社会不满情绪宣泄的标靶,如何做一个既得利益者?“你可以依赖你以往取得的某些东西,让自己的利益获得很好的保障。但如果你要向前走,你就不能做一个既得利益者。我以前强调新闻记者应该有推动社会进步的成就感,我现在用的是卑微的成就感,过去我在乎声音的力量,现在我在乎万千声音中的一个。今年有一次在人大给学生上课,我讲了一句话,人要信点什么,虽然你很聪明,你知道你信的东西不一定对,但是逗自己玩也要让自己信点什么。我起码还在信,新闻有助于社会变得更好,哪怕一点点。”这话很无助,也很真实。
十年里 装了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从青年到中年,白岩松的往事,似乎很简单。然而,当被自杀、被升官、被封杀的传闻一次又一次惊动网络,别样的故事也随之开始。有人在乎白岩松的虚实,有人担心白岩松的安全,更有人懂得白岩 松的坚持。生命何其脆弱,一辈子真的不长,做好一件事情足矣,有人如是说。支撑我们走下去的,或许不应该是理性,而是信仰。信仰之于中国,是一个奢侈的名词。白岩松总是说,我们总要信点儿 什么。这话很自私,却让人读出了其中的无奈。“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他触摸到了仓 央嘉措的灵魂。下一个十年,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