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为什么被车裂:【戏曲欣赏】京剧经典:017《铁笼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09:42
',1)">
雨中笠翁 欢迎光临
雨中笠翁圖書館更多精彩請您欣賞


 

京剧经典:017《铁笼山》






剧目概况
一名《草上坡》,又名《大战蛮兵》、《九伐中原》。见《三国演义》第一零九回,原书系司马昭事。另有《姜维探营》,有时演于《草上坡》之前,只一场。湘剧、徽剧、秦腔、豫剧都有此剧目。 铁笼山(一名:山顶拜泉;一名:败阵祈泉;一名:大战蛮兵)
主要角色
姜维:武生
司马师:净
迷当:净
《铁笼山》李苦禅饰姜维
情节
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大将军姜维,率兵伐魏。司马师命弟司马昭为大都督,徐质为先锋,亦率兵以御之。姜维用计杀徐质,魏兵大败,追至铁笼山。司马昭无路可走,命兵将上山屯扎,死力拒守。姜维四面围困,断其汲水道,军心惶惶,溃散之象,即在目前。司马昭几欲自刎,用主簿王涛之谋,拜泉祈井,竟然得邀天佑。顷刻间井泉源源而来,取之不竭,人马不至枯渴。姜维茫然不知,正幸歼厥巨寇,计日可待,因此并不逼攻。伐魏之先,姜维以金帛结好羌王迷当,约其发兵助战。魏将郭淮,探悉羌兵已至,遣陈泰诈降,诱迷当而擒之。复用好言抚慰,且以厚利相许,迷当遂为魏用,暗率魏兵往见姜维。姜维以为迷当之来践前约也,坦然不疑,迎入帐中,不料一哄而起,姜维急急跨马逃逸,腰间只有一弓。郭淮从后追赶,姜维拽弓作声,接连十余次,并无一箭发出。郭淮知其无箭,反拔箭以射,姜维接箭回射,郭淮应弦而倒,乃得脱去。此次先胜后败,姜维折损人马,果然不少。
注释
剧本所述四十五万大兵,只剩七人五骑,未免言过其实,太觉看轻姜维。且魏都督司马昭,误为司马师,不知是何用意。中间射杀郭淮一节,颇有精彩,亦不叙及,与《三国演义》,大不相同矣。
谈《铁笼山》
<莫道桑榆晚, 奋力事耕耘>   傅德威 口述; 陈国卿,陈宜玲 整理
长靠戏重气派, 讲究工架造型, 要求气质、神采, 《铁笼山》是一出有代表性的重头戏。姜维是文武全才的儒将, 西蜀此时的军政大权都在他手中执掌, 承诸葛亮的重托, 带领四十五万铁甲雄兵, 经过一场鏖战, 将魏军团团围困, 并要决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战役, 他的年龄、身分、地位、任务,决定他不同于一般的文臣武将, 演员要带着这种感情出场。缓锣后入大饶, 气氛更显庄严肃穆, 这是一个三军主帅出征前的整装待发, 稳重而有力,脚后跟不能掂起来再落地, 脚掌要实。至台口往回拉, 退步莫别腿, 第一步身上要有股内应力, 趁劲儿, 后退至上场门亮相, 山膀要拉到家, 不能亮“ 愣” 相儿(头部猛烈转回), 浑身上下的劲头儿, 好比秋后的螃蟹—满膛满馅, 走出来的东西是鼓的, 不是瘪的。起霸中靠旗不要轻易抖动, 不要在翻身儿的数量和抬腿的高度上去作文章。
音乐起“ 走马锣鼓” , 开始观星(过去此处有迷信色彩)。姜维盼老大王米党借兵而迟迟不到, 于是观察天象气候, 思索对策, 心情焦虑, 虽无语言, 用舞蹈造型、眼神、手指, 甚至后背表现出复杂的心境。有的演员遇思考时, 总爱低头, 面部表情看不见, 这不好。只须拧眉、聋拉眼皮即可, 左手按剑、右手抚胸、上下浮动, 指间内外点动。走至上场门台口, 转身推髯, 抬头仰望天象, 要稳住了, 把劲头催上去, 至下场门, 看出问题即在此处, 既惊又愁, 怎么办? 退步, 考虑尚不成熟, 心中有事脚下沉重, 上步至台口, 揉靠肚, 抖旗变身, 拉山膀, 骑马蹲档式, 以右手双指左、右、中,对我不利?半个圆场, 至上场门台口转身,绕至上场门, 再看, 趋步上前, 奔下场门台口, 跨腿转身, 再急速跨腿转身, 左手抓剑, 右手按鞘, 踮左脚尖仰望, 撤左步踮右脚再望, 肯定对我不利!退回上场门捻髯, 这是艺术夸张, 如同生活中摸下颏胡须思考一样, 我以右手三指尖捻, 不能倒膀子, 要撑圆。舞台上任何身段、造型, 都要顾及左右上下的平衡对称, 使两面都是饱满的。
姜维感到此战不利, 但又不能不战, 他拔剑在音乐“八打仓仓仓” 后, 飞脚转身,右脚不落地站住亮相, 表现了他要决一死战的决心, 这是考验基本功的时候了。起“ 急急风” , 头一下大锣稳住长身, 响饶拔剑入鞘, 再走反圆场。杨先生念诗第三、四句是“庞涓误入马陵道, 项羽突围九里山” , 我念是“张良效用三略法, 姜维曾受武侯传” ,这样好象更贴切些。在教学中要把各种念法、演法告诉学生, 使之明瞭渊源。当念到
“ 那司马师” 时, 不用“仓仓仓” 三锣, 用“ 顷—-仓” , 撤右步、跄左脚, 内心的激情与气魄, 欲出又舍, 上身随手势, 朝下压两下, 再念“ 被某一战” , 用胸腔共鸣的虎音念, 起“八打仓” , 右脚向前跺步, 落地如千钧之重, 但不能砸劲儿;“ 被困铁笼山” , 表示自己前一段战功, 艰苦一役。如果这句词草草带过, 就轻飘飘了, 实在说明前功来之不易, 烘托艰苦的战斗气氛。派将下后, 预感出师不利, 求助“ 苍天哪!……夺取中原在一战中! ” 传令不能毛躁, 要有威势。
从前起霸时有不加大铙的, 到观星时才用, 俞振庭先生是用三面锣、三大铙;杨、尚二位老师为了加强气氛, 起霸时即用大铙渲染。此剧表演与音乐的紧密配合极为重要。杨演戏离不开鲍桂山(鼓师), 尚必须张来友,合作严谨, 配合默契。伴奏要打在心劲儿上。我很重视铙钹的特出效果, 它在武场乐器中是定星, 好比文戏唱腔转换, 关键时给一楗子, 底板就坐住了, 因之我爱用铙, 如前述宝剑入鞘、大枪下场的“ 四击头” 、《金钱豹》头场下场前的亮相等,均如此, 既突出动作的目的性, 又有新鲜感。
“ 会阵” 见老大王, 姜维尚不知其叛,对话中有疑问, 提高警惕, 念“ 待俺半下雕鞍” , 果然叛约。一再容让后, 迫不得已,“ 恕姜维” 绕枪, 以眼逼视对方, “无礼了!” 这里眼神很重要, 似逼人的寒光, 表示忍无可忍;“急急风” 后第三番眼神, 威震敌胆。杨先生演此戏, 始不睁眼, 此时猛然睁开, 咄咄逼人, 似匕首利剑, 刺透敌人, 威严凛凛, 台下掌声四起。也有人学,结果只有其形, 未得其神, 效果不佳。
《铁笼山》的开打是四六把子, 不求快, 但要准确干净, 有板有眼, 尺寸分明,不能混打, 要打出身分来, 还有艺术美。“ 丢刀攒” 体现少数民族飞刀的特点, 有人借口不火爆而取消, 这不合情合理, 丢掉了此剧独有的武打特色。
败阵后卸靠, 蜀兵一败涂地, 姜维丢盔弃甲, 四十五万铁甲雄兵, 只剩七人五骑, 姜维戴水发, 执弓和马鞭上, 头上有真容(亦称面牌), 几样饰物与道具要摘得干净。三通鼓后出场, 虽战败奔逃, 身段仍要利落,不丢主帅的身分气质。最后听马岱念“……再复此仇” , 姜维决心再图举兵复仇, 甩水发举弓, 先趁一下, 叫“马岱” , 再趁两下,憋住了念“ 回营” !这一趁两趁,柔中有刚, 软中有骨气, 体现出他要重整旗鼓, 准备再战的气魄。“三叫头”表示他愧对恩师诸葛亮, 羞惭内疚,“走”字不能脱口而出。我每演至“走”字在心里上下转, 然后像开闸的潮水喷出来, 要有力量。勒马、“四击头”腿不落地, 骗腿跨虎, 两膀撑圆, 转身落地成骑马蹲裆式, 向外大甩髯口, 跺泥亮相。尚和玉先生这下得攀极了, 最终也不失半点主帅的身分,我想这就是长靠武生戏《铁笼山》的核心吧。
《也谈铁笼山》 常立胜  中国京剧; 2004年12期
读《中国京剧》2004 年第7 期马铁汉先生《漫谈〈铁笼山〉》后,引起了我的回想,我就读于中国戏曲学校时,曾学过这出戏。
1962年春,武汉的高盛麟与北京的张君秋“走马换将”,高盛麟在
北京先后演出了《挑华车》、《英雄义》、《铁笼山》、《洗浮山》、《走麦城》、《连环套》、《长坂坡》等戏,颇受好评,特别是《铁笼山》一剧,被杨(小楼)派专家朱家氵晋列为榜首。与此同时,我们58班也安排了两组学生学习《铁笼山》,一组是武生,由傅德威老师教授,学生有宋岩华、李岩、余龙义等:另一组是花脸,由骆连翔老师教授,学生有贾君祥与我。傅老师艺兼杨(小楼)尚(和玉)两家,是当年中华戏校的高材生;骆先生是武生、花脸两门抱,是昔日富连成的中流砥柱。两位先生治学严谨,学生受益匪浅。
上课之初,骆先生就对我们讲:“姜维是员儒将,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他是智勇双全,可不是猛勇,一猛,就不是姜维了,所以姜维的气度要威严,神情要凝重,身段要大气浑圆。”他教我们念的定场诗是这样四句:“小小一计非等闲,司马被困铁笼间。张良效用三略法,姜维曾受武侯传。”这后两句与流行的“庞涓误入马陵道,项羽突围九里山”明显不同,当时因年少而未问出处,今我却认为骆师教的这
两句诗,更符合人物与剧情。
《铁笼山》是一出大武戏,现今大都从“迷当发兵”演起,实则全部《铁笼山》应从“草上坡”开始,主演姜维有三个重点场子,即“起霸观星”、“连环八件”、“接箭射淮”。在“起霸观星”中武乐增加了大钹,以渲染战前的肃杀气氛,这种艺术处理不见于其它剧目。有人指责“观星”是宣扬迷信,我则以为这是高明的将军于大战之前通过观察天文的变化,借以部署兵力的一种措施。观星这段戏突出了京剧的雕塑美,把许多优美的塑像贯穿在一起,很好地表现了姜维凝重威严的大将气概。如回身斜望,推髯侧望,挺身高望,按剑仰望,结合着所观到的星星的方向、位置,或进或退,或左或右,每个姿势都是那么优美、舒展、凝重、大方。听先生说,不管是杨小楼还是尚和玉,他们唱此戏从不使花活,最难的身段是“推髯侧身踹丫”和派将后的“飞脚跺泥”。能把姜维这个典型人物的身份演出来,才是上乘之作。动作花哨,就不是姜维了。
“连环八件”即马铁汉先生文中所说的“打八件”,其内容本文不再赘述,所要说的是与姜维开打的四位羌女的饰演者非一般武行,个个都是能唱主演的武旦。骆先生讲,当年他的师兄弟方连元、邱富棠、范富喜、阎世善扮羌女,他们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好武旦。杨小楼唱《铁笼山》,头家羌女就是方连元,二人配合默契,有绝技惊献于舞台。
“接箭射淮”是表现姜维战败、夺路而逃的情景。此时的姜维已卸去大靠,身穿箭衣,头上戴甩发,左手持弓右手执马鞭“趟马”上场,他穿山越涧,终被敌将郭淮赶上,郭淮认扣搭箭猛射姜维,姜维接住射来之箭、急张弓搭箭回射郭淮,正中其胸部。马岱赶来,当姜维听完马岱汇报:所带领的四十五万铁甲雄兵只剩七人五骑后,这沉重的打击使他口吐鲜血…….姜维虽然战败了,但不能把他刻画为败军之将,他是虎死架不倒,是惜败的英雄。
按照教学大纲,学生每学完一出戏是要安排实习演出的。王连平、耿明义、陆建荣三位老师给我们班排这出戏,戏从“草上坡”排起,使我知道了《铁笼山》的全貌。
“草上坡”是表现西羌国主迷当操练兵马、行围射猎之事,属群体表演,以舞蹈为主,是姜维上场前的铺垫,有浓郁的舞台色彩。剧中群体连唱[粉蝶儿]、[北泣颜回]、[石榴花]、[琵琶泣颜回]等几支曲牌,而且边唱边舞,形成不同的组合,有鹿、熊、虎、兔跳形儿上,羌兵羌女分别猎杀的情节,饶有情趣。这场戏不仅有演出效果,而且对培养演员的整体表演意识,在京剧舞台上如何表现少数民族的生活,都是极有启迪作用的。可惜自我们班之后,四十多年没有在舞台上见过“草上坡”了,深觉遗憾。

简介: 京剧:《铁笼山》:
1、上海京剧院演出;2、奚中路 饰 姜维;3、郝帅 饰 马岱;4、任广平 饰 米当;5、吴响军 饰 陈泰;6、王易山 饰 司马师。
',2)">


點擊欣賞京剧:001《火烧余洪》



 
',3)">
2011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