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开头的情侣网名:参与模拟“火星之旅” 520天挑战身心极限 王跃:我和火星有个“约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2:20:04
参与模拟“火星之旅” 520天挑战身心极限
王跃:我和火星有个“约会”
黄文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11月12日   第 08 版)

图为“火星-500”志愿者生活工作剪影。

火星-500试验设施全貌图
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内,“火星-500”模拟飞船的舱门缓缓开启,6名身穿蓝色舱内服的实验者鱼贯而出,在“王跃!王跃!”的欢呼中,一名小个子的中国人狡黠地眨了眨眼睛,向人们挥手微笑。
来自中国的王跃经历520天与世隔绝的模拟“火星之旅”,为载人火星探测提供极具价值的医学数据,成为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飞行试验——“火星-500”的志愿者之一。
“中国人不能丢人”
2011年2月18日,身着特制“海鹰”宇航服的王跃和同伴一起踏上模拟“火星”表面,他用汉英双语向“地球人”致辞:“感谢人类无穷的智慧,火星不再遥远。”据说这次“模拟登陆”的逼真效果居然让一些观众误以为人类已经成功登陆火星。
作为国际性的全面模拟载人火星探测试验,“火星-500”项目称得上是“人类首次”的壮举。2010年6月3日,来自中、俄、法、意4国,经过严格选拔和培训的6名志愿者告别送行人群,进入模拟试验舱中,开始为期520天的“火星之旅”。
在志愿者选拔过程中,王跃一路绿灯地通过了连睡眠监测也包括在内的20多项医学检查,虽然试验中没有模拟真空、失重等太空环境,志愿者的脊椎骨等易受损部位还是经过了最精细严格的检查;在心理方面则有针对其反应和认知能力等做的大量调查问卷和测试。
参试实验内容培训、心理放松训练、特殊技能培训、食品试吃以及语言培训……这些名目繁多的训练让层层选拔上来的志愿者也丝毫不能松懈。王跃最难忘的是一次野外生存训练经历,那次他携带着极少的食物在雪深过膝的森林里待了一天一夜,还得和队友一起照顾着体重达200斤的模拟“伤员”向目的地艰难跋涉。王跃回忆说:“几个人中数我最瘦弱,有好几次摔倒在雪地里时真不想爬起来了,当时我咬着牙念叨:‘不能丢人!中国人不能丢人!’就这样,我终于坚持下来了。”
“漫长的旅程似乎是个黑洞”
王跃的“火星之旅”并不潇洒:长期蜗居在人均不到3.4平方米的逼仄空间;为模仿真实的火星状态不能使用手机;志愿者只能通过局域网对外联系,而20分钟的通信时滞则意味着,一条信息从发出到收到回复至少需要40分钟。在参加试验的6名志愿者当中,只有王跃来自东方,语言沟通上也存在着很大障碍,为此一开始的时候王跃备感孤独,他在日记中写道:“漫长的旅程似乎是个黑洞,你辨不清方向,只是不停地走着。”
面对装了满满一储藏间的食物,王跃却提不起丝毫的兴趣。因为,志愿者的试验专用食品以罐头和复水食品为主,加水加热一下即可食用,味道寡淡,用王跃的话形容就是“白水煮土豆”。不过好在模拟飞船内有一个舱可以种植西红柿等新鲜蔬菜,既可以作为食物,也是生活调剂。
“火星—500”项目的关注点之一就是长期密闭环境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志愿者常年看不见太阳,失去了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昼夜节奏,即便这样,各国参与的105项实验还是需要他们马不停蹄地去完成,据王跃介绍,这些实验都有详细的手册,志愿者们得按照时间阶段做不同实验,并进行交叉对比和配对比较,最后每天按照固定时间点向外传递数据。值得一提的是,中医的望闻问切手段在该项目中得到利用,志愿者的舌相、面相会通过四诊仪被记录下来,为我国深化航天医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跨文化交流的实验项目”
王跃是一位铁杆球迷,当他曾因错过2010年世界杯而遗憾的时候,中方驻俄试验队已经开始定期把世界杯的文字报道以邮件形式传入舱内;同时,有5年党龄的王跃也不忘定时向党支部汇报思想,他表示:“我知道自己在从事一项很严肃的科研工作,我身上承载了许多人的希望,我的表现代表了中国人的形象。”
“火星-500项目”也是一个跨文化交流项目,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志愿者们平时主要用英语和俄语交流,但在王跃的影响下,他们已经开始学习书写汉字;春节、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佳节到来时,王跃还会把象征吉祥如意的窗花贴在墙上,让狭小的空间内充满浓厚的节日气息;他甚至还把剪纸等传统艺术介绍给其他国家的志愿者。
据悉,在共同努力下,由中方组织参与的中医项目、生物节律与氧化应激项目及心理项目,均达到了预期目的。俄罗斯“火星-500”项目组则总结认为6名志愿者在实验过程中形成了和谐、有序、高效、联合的工作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