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掌门张万城技防:李向民详解“精神经济” 发展文化产业就像走钢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2:16:28
李向民详解“精神经济” 发展文化产业就像走钢丝2011-11-13 08:35   南方日报  网友评论 条,点击查看

核心提示:

物质生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那么除了物质生产外是不是还有精神生产?精神经济学和艺术经济史学的创始人,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向民教授早在1985年就大胆提出“精神经济”,在他看来,人类社会每一次进步都少不了智慧、知识和情感的作用,以精神产品生产为龙头的新兴产业正在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什么是文化?很多人容易简单理解为写写画画、唱唱跳跳、说说笑笑,然而这只是小文化的概念。一旦将小文化放在意识形态上来看待,比如民族精神问题,便是中文化概念。想得再深一点,博物馆里的青铜器、陶瓷等,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积淀,早已成为那个时代生活的证明和写照。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活动的产物,都有可能成为文化产品。因此可以说,文化无所不在

苹果的首席执行官乔布斯的离世在全球范围内都引起极大轰动,到现在仍有很多人利用《乔布斯传》这本书来研究乔布斯。乔布斯的最大贡献在于苹果这个品牌和内容的开拓。苹果电脑不同于一般的电脑,它创造了一个新的模式和平台。苹果创造了自己的标准,同时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方式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苹果公司不仅依靠苹果电脑、iPad、iPhone等等,它最大的盈利来源于App store。苹果究竟是服务生产内容还是电子产品,已经很难分清,它是一种完全综合的产品。以苹果为代表的科技产品,预示着人类经济和文化进一步的融合,经济和文化发展进入精神经济阶段

“文化”与“产业”是和而不同的两个概念。文化是个性化的,岭南文化跟黄河文化、长江区域的文化都不一样,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印度文化都不一样。而产业化最大的特点是标准化。世界电影之都好莱坞每年都会像生产线一样向全世界各地输出各种故事。内容、表现方式都会不断翻新,但同时又都是标准化的,制作方式、制作流程,讲故事的方式、价值观都一以贯之。

除此之外,“文化”与“产业”之间还存在主体性和个体性的矛盾,以及非功利性和市场性的矛盾。导致这些矛盾的根源是文化产业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而产业则属于经济基础。那么“文化产业”就成了一个畸形儿,因此一旦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就必须在文化和产业之间走纲丝。走得好,能双赢,然而哪怕走失一步,就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智能时代依靠精神经济的作用

早在5000多年前,文化产品或者说文化商品是最早进入市场的人类产品。在1975年,在南京大学内发现“北阴阳营遗址”。遗址出土了很多的玉器,考古学家发现玉器的形状和玉质都来自山东。研究者纷纷猜测玉器的来源途径,直到1989年,在山东日照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此时研究者们才意识到,早在新石器时代,玉器的生产已经完全产业化、商业化。

大量的史料和实物都证明,在中国,文化产品或者文化商品是最早进入产业化的一个商品。时至今日,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已经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包括产业分工社会化、生产流程标准化、投资规模巨大化、产业结构集中化、经营领域多元化等等。

著名的美籍华裔演员罗燕曾说:“好莱坞是一个生产系统化、产业国际化的工业流水线,一部部影片是这条线出产的产品,拍摄电影的各个流程,如同机械般咬合紧密的齿轮而推动这台机器运转的则是庞大的资金。”如果用公式表示,一个好莱坞=洛杉矶的制片及服务机构+纽约的金融资金+全球化的后期制造机构。就连席卷全球的《阿凡达》中惊人的后期特效也有中国企业的参与。这说明好莱坞或者说文化产业,它既有文化概念,又有资金的概念,同时还具有技术的概念。

信息时代包括四个部分,计算机时代,网络时代,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以后,世界进入到了内容为王的时代,决定产品是否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内容。到了21世纪以后,又到了计算机和信息传播无所不在的智能时代。在将来,所有的物质产品,甚至是地球上一粒沙子都有编码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都会进入到一个智能时代。智能时代,也是把文化和人类精神和物质载体更好地联在一起的时代,即所谓的精神经济时代。

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

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已成为今天文化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科技决定了文化规律的发展,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的变化又促进了艺术样式的不断更新。在100年前,北京人主要的文化生活有北京天桥那些在街头玩魔术变戏法、玩杂技、说书、说相声。随着技术的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留声机的出现引出了唱片业和后来的音乐产业。由于电磁技术的发展,出现收音机和电视机,导致了广播业和电视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网络电视和卫星的发展,又使电视互动成了新模式。另外就是电影,以及90年代才出现的网络。

相声,京剧以及昆曲的没落历史的必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技术手段会涌现不同的主流文化业态,而这些文化业态必然会取代原有的文化业态。正如达芬奇所言,“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

科技进步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每一次文化业态的创新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没有科技的进步,就没有文化业态的创新。所以,文化发展离不开科技,对于中国而言更是。要想赶上科技进步的浪潮,没有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不行的。

文化的产业化和产业文化的发展相互影响。一方面把一部分文化产品交给企业生产来提供文化商品。另一方面,把文化注入到传统产业当中,这是精神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今后一段时间,中国产业升级最本质的职责所在。没有文化产业化,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重视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重视产品品牌,既要重视品牌的打造,还要注重设计的打造。

南方日报记者 吴敏

实习生 周晓婷

摄影 黄瑞玲

“文化”与“产业”是和而不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