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到底是荤还是素:张澄基博士:佛法跟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20:29:04

张澄基博士,一九七九年六月于宾州

 

佛法跟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

    所有一切的宗教,舍佛法以外,基督教也好,回教也好,犹太教也好,或是其他任何宗教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相信宇宙之间有一个万能的上帝,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上帝;上帝创造世界,没有上帝就没有世界;上帝是全知,上帝是全悲,上帝也是全能,上帝什么都可以做。

可是佛法却不承认有这么一个上帝。佛法对于全能上帝这一个概念,特别不能接受。理由等一会儿再谈。现在我们先来检讨一下:'上帝’这个概念的起源,是怎么来的。

    许多人类学家、和科学家,都相信上帝这个概念的来源,是由于古代人民,对于宇宙间许多奇妙现象之不了解所产生的。古代人民,震慑于自然界伟大的变化现象,如:雷雨、风暴、地震、海啸等等,就创造出一个主宰万事的神来。因为他们的知识不能解释这些现象,所以他们觉得:这些现象,一定是由一个超乎凡人的神在背后指挥的。此外,因为古代人民科学智识,和生产工具不够,所以对于农业的生产、和疾病的传染与治疗,也无法控制,因此又不得不求助于神。人类所创造出来的这个'神’的观念,不仅对宇宙现象的奇妙,有了解释,同时也满足了人类实际的需要,使他们得到了'安全感’。

   '神’或'上帝’的概念,演化到后来,越来越进步,愈来愈复杂。许多神学家、哲学家、和近代的科学家,都以他们研究之所得,来支持、佐证、和圆满'神’的存在。他们讲的道理,也非常的广大和精深。现在我们没有时间,来批评这些学说的全部,我只想提出一点来讨论。那就是这些支持'神的存在’的理论家们,认为:'如果一切事都有其原因,一切现象界的事情,都不能脱离因果关系。万事和万物,皆有其所产生的'因’,那么,追溯万物的起源,便一定有一个'最初的因’或是'原始第一因’。讲得深一点,因为有了这个'最初因’的先天意念,才造成了后来那个具体的创造世界之神来。

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解剖一下,这个最初因的概念,是否正确:最初因也就是最初的开始,(The very beginning)。究竟世界上有没有这个'最初的开始’呢?我想任何人,都没有经验过这个最初的开始。事实上也是经验界、和现象界所不能存在的事情,举例来说:今天这个演讲,由八点钟开始,到九点钟终了。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个演讲是有其确定的开始,和确定的终结的,但是这个'演讲’绝不是一个最初的开始。因为显而易见地,在演讲开始之前,还有其他的许多“因果相续”关系之存在。八点钟以前,各位都在家中、或其他的地方,准备到这里来。这些都是在演讲会以前所发生的事。对这些事而论,八点钟的演讲是终了而不是开始。因此'开始’这个概念,只能在对某一特别事物而言,始有其意义,否则根本无意义。全面的开始,或绝对的开始,是无意义的。'开始’这个观念,是人类发明的。'开始’是因众生有限的心,不能涵括万千之因果关系,因此为基本身之思想便利起见,所创造出来的一个假想而已。……[注]人类思想,先天就是一个'有限性’的。因此为了便于了解和思维起见,就武断地,自私地,违反因缘法尔之相地,把无始无终无穷无尽的'因果大相续流’,生硬硬的截断。凭自己的意思,对某一点叫做'始’,对某一点叫做'终’,因此我说'开始’与'终了’,只对某一点特别事物而言,始有意义,对全面事物而言,则无意义。'开始’或是'终了’是一个有限性思维的产物。以有限性的思维观念,来对属于无限性、和绝对性的畴范之内的问题,臆测而创造出的一个'宇宙原始’论,当然是不免错误的。佛教根本不承认有创造世界的上帝。其理由甚多,最主要的,我以为还是上面所讲的道理。

    佛教有一个最通用的俗语,即所谓'无始以来’如何如何......。以佛法的观点,看现象界的事物,根本就没有绝对的开始。'无始’一理,有极高深的哲学基础。这一点将来有机会再谈。总之,佛法既承认'无始’,当然甚么最初因的上帝、创世界、原罪、自由意志、先天宿命论(Predestination)、最后裁判等等神学上的问题,一概都不存在了。

    一切宗教因为先有了一个最初因的假想,所以接著就弄出一个创造世界的万能上帝来。问题是:上帝如果是万能、而又慈悲,他老人家为什么不把我们这些苦痛的众生,当皮球一样,一脚踢上极乐天堂,岂不痛快,岂不妙哉吗?可是事实上,他没有这样做,恐怕他也永远做不到!唉!宗教家们,对于主宰我们的大悲、大智、而又万能的上帝,与现在世界的苦恼、缺陷,同时并存之矛盾,真是煞费了苦心!他们绞尽了脑汁,想尽了办法,来创造出一些理论,如自由意志、原罪等神学上的一套东西,来解释这个难题。可是我认为这一套东西,都很难自圆其说。这一切神学家所感到头痛的难题,佛法中根本不存在。其理由刚才已说过,这是佛法与其他宗教,最不相同的一点。这也是我们佛教徒引以自豪的:佛教超胜于其他一切宗教之处。

 

 

 

 

附录:

       神与神性:两种宗教类型与宗教的两个维度(2009-11-15 )      作者:云山风

 

世界上的宗教可以分为两大基本的类型:一类是基于信仰,以“神”为中心的宗教;一类是基于觉悟,以“神性”为中心的宗教。对应于上述两种宗教类型,也就分别有两种不同的宗教维度:一种是信仰神,一种是觉悟神性。

前者以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为代表,后者以佛教和道教尤其是禅宗与丹道为代表,因为佛教和道教中有一些民间化的派别也以信仰各种不同的神灵为中心。至于“无神论”,它是“有神论”的反动,其实也是一种“信仰”,一种反向的信仰。因为不管是对于“有神”还是“无神”,“神”都不过是一种假设,一个人设定的概念,它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

对于以觉悟神性为中心的宗教来说,它超越信仰与非信仰,超越有神论与无神论,它只是回归生命的本源与存在的核心,在那个境界中一切都是神性的海洋。它根本就不需要以信仰神或不信仰神为出发点,那是不相干的;它整个的重心是觉察万事万物的真相与“如是”,超越头脑的虚幻想象与执着,回归生命的实相。生命的实相也就是宇宙的实相,认识真正的自己也就是认识无所不在的神性本身。

对第一种宗教来说,需要一个作为他者的“神”,需要作为与神相联系的“中介”,于是宗教的组织与仪式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第二种宗教来说,人可以无需任何中介就直接去体察存在的实相,先觉者可以成为导师,成为后来者的桥梁,但这只是一个实际上的帮助而不是一种理论上的必然。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二种宗教仅仅是一种“宗教性”,而不再是一种有形有相的宗教形式。

生命的事实摆在这里,不需要任何先入为主的假设,你可以直接去观察:你是否有意识地生活?你能否持续地记得你自己是谁?你是否有执迷?是否有因执迷而带来的痛苦?你的身心状态是否健康、是否和谐?有没有一种觉醒和解脱的意识状态?有没有一种身与心、人与人、人与宇宙整体和谐的境界?这些都是你可以去实证的,也是第二种宗教的主题。

我并不是说第一种宗教就与这些无关或一定不可以达到同样的境界,但相比而言第二种宗教要更直接地与这些问题相关,而第一种宗教往往会把人们的目光集中在一个超越性的对象上面,从而忽略了这些基本的问题。我们不去解决这些基本的问题,而是去讨论遥远的天国、去争论上帝是否存在、去赢得更多的信徒,为了那些头脑假设的概念,我们争得死去活来,宗教的负面效应由此而生。

当然,任何区分都是相对的,这两种宗教类型其实也是相对的,在信仰的宗教中也有觉悟的成分,在觉悟的宗教中也有信仰的成分,只是就其主要的、突显的一面来加以区分的。但是,在这两种宗教中,其信仰与觉悟的意义是不同的。禅宗、丹道及藏传佛教其实都强调“上师”的重要性,但这只是说明通过上师的显现来帮助你明悟你自身的佛性,上师不是神,上师只是先觉者,对上师的成就是一种“信任”,而不是一种“信仰”。上师不是彼岸的超越者,上师代表了你的可能性。对信仰的宗教来说,觉悟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而神之恩典乃是得救之根本;对觉悟的宗教来说,解脱的根本在于觉悟自身的神性,而上师只是一种辅助的方便。

我提倡一种作为内在生命科学的宗教,它如实地正观生命自身,去发现生命的奥秘、生命的潜能,去实现作为人的最高可能性的那个觉悟状态。这种宗教的重点是在“内”而不是在“外”;是精神境界而不是组织形态;是征服自己的欲望而不是去征服他人、征服世界;是解脱的体验而不是对某种“超越性存在”的信仰。

问题的关键不是信仰神,而是活出神性;不是企求往生神的天国,而是让这个世界成为神性的殿堂!

对我而言,禅宗与丹道体现了这种彻底的宗教精神,它将是指引人类精神道路的明灯!

 

 

 

[注]:由于无法将文中图一的内容显示出来,因此就对此处内容作了省略处理。此处作了省略的文字内容是:

“我想用一个图表,来说明这一个非常重要之点:

图一

 

 

 

 

上图十一条线代表十一个听众参加演讲会'之前’、'之际’和'之后’的三段因果相连续相。这些相连续相或'因果’,如果站在另一立场,(如另一星球上之生物)来看这些'因果链’,就根本不见有一'开始’或'终了’。他所见到的,只是复杂错综和不断的一连串因果相绩相。根本不见有所谓'始’或'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