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by道行清浅甜梦:大雪节气话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59:26

大雪节气 食疗和运动养生双管齐下

  “大雪”节气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但是进补也有一定的原则,比如,进补要适量,不可盲目进补,以免过于燥热而有损健康。另外进补过程中也要注意五味调和,不可过于偏嗜某一味,而导致体质偏颇,要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适当进补。

  一、起居生活

  (1)注意各关节、腰部、颈背部、足下、及下腹部丹田部位防寒保暖。

  (2)多参加户外运动。

  (3)不要熬夜,保持足够的睡眠。晚上最好在11点前休息。

  (4)居住环境应空气流通。

  二、食疗养生

  大雪时节,地冷天寒,人们由于天气寒冷,人体为了保存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便产生更多的能量满足机体的需要。所以,冬天可以适当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补充因天寒而消耗的能量,益气补血,滋养身体。

  红枣茶

  原料:红枣适量。

  做法:将红枣水煎代茶。

  功效:活血益气,滋补阴阳。

  橘桂姜茶

  原料:茶叶、橘皮、桂皮、茴香、鲜姜各适量。

  做法:将前4味各取适量,鲜姜3~5片,加清水煮开,或用沸水冲泡浸焖后取汁。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健脾。

  杏仁菊花茶

  原料:杏仁6克,菊花6克。

  做法:杏仁(去皮尖、研泥)煎汤,取汁沏泡菊花。或用开水泡菊花,分次入杏仁煎汁,代茶饮。

  功效:平咳化痰,滋阴润肺,养心安神。

  香桃茶

  原料:红茶浓茶水半杯,香桃片2~3片,砂糖适量。

  做法:香桃片放红茶杯中稍浸片刻,后调入砂糖,可适当加白开水。

  功效:暖胃健脾,驱寒气,增进食欲。

  玉米粥

  原料:玉米面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玉米粉放入大碗中,加冷水调稀,倒入粳米锅内,再加水适量。将盛有粳米和玉米粉的锅置武火上熬煮,边煮边搅动,防止粘锅,至米烂粥黏即可。

  功效:益肺宁心,调中和胃。

  冬瓜三鲜汤

  原料:冬瓜150克,水发木耳150克,海米15克,食盐、水淀粉、味精、麻油适量。

  做法:冬瓜去皮洗净切片。木耳、海米洗净备用。锅内加鲜汤上火烧开,下海米、木耳煮沸5分钟,再将冬瓜放入,开锅后撒入食盐、淀粉,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生津除烦,清胃涤肠,滋补强身。

  炒胡萝卜丝

  原料:胡萝卜250克,姜、糖、醋、盐、味精、植物油适量。

  做法:胡萝卜洗净切丝,生姜切丝备用。炒锅烧热放油(热锅凉油)随即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倒入胡萝卜丝,煸炒2分钟后放醋、糖、继续煸炒至八成熟,加入盐至菜熟后入味精调味,盛盘即可。

  功效:下气补中。

  蒜泥茼蒿

  原料:大蒜3瓣,茼蒿250克,味精、食盐、香油适量。

  做法:茼蒿洗净,切一寸长段,大蒜捣烂为泥备用,锅内放入清水煮开,茼蒿下锅开水焯3分钟捞出,将蒜泥、味精、食盐、香油同时放入,搅拌均匀盛盘即可。

  功效:开胃健脾,降压补脑。

  三、运动养生

  (1)大雪节气天气寒冷,应注意防寒保暖。晨起室外气温低,宜多穿衣服,待身体暖和,再脱去厚重外套。锻炼完以后则要及时穿好外衣,避免受凉。

  (2)冬季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相对缓慢,阴精阳气也都处于藏伏之中,所以运动锻炼中要注意:准备活动要充分,待热后再脱去外衣,不要过于剧烈运动,避免大汗淋漓;锻炼后,换上干燥衣物。

  (3)锻炼时运动量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
 

大雪前后“上火”种类多 对症才能有疗效

  一到冬天,“上火”仿佛就成了一个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无论是口干腹胀咳嗽、生疮,都被老百姓们称为“上火”,因为这一概念早已深入民心。其实,大家所谓的上火也分实火虚火等等,不可统一吃降火药,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一一对照,方可药到病除。

  “上火”本身分“虚火”和“实火”,“实火”指的是人身体内的“阳”过多而导致了不平衡;“虚火”则是人身体内的“阴”过多也导致了不平衡,二者都是人体失衡的表现,都需要进适当的调理。

  大家普遍认为的上火了就应该吃降火药,其实是针对“实火”的,而对于“虚火”来说,其实是欠缺的意思,所以就不应该再用降火药,这样只会越降越虚。如果,您在感觉出现身体上火的症状同时,还伴有身体无力感和虚弱感,那么基本就是“虚火”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建议大家吃什么药,而是可以选择一些粥类来间接调节。以下两种简单又有效的粥不妨试一试:

  【红枣粥】

  红枣50g,粳米100g,加水同煮成粥,红枣具有健、养胃补虚的作用,红枣还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可增加机体免疫力,中老年脾虚腹泻、身体虚弱、贫血者均可食用。

  【腊八粥】

  取粳米100g,花生米、黄豆、莲子肉、红枣各20g,同煮成粥。对久病体弱、脾肾两虚者具有较好疗效,尤适用于老年人食用。

  说完了“虚火”,再来聊聊“实火”。“实火”也分很多不同的种类,像是“火”、“肝火”等等。

  肝火

  主要表现:头痛干、眼屎多;脾气暴躁,总想发火等。

  可选药品黄连羊肝丸龙胆泻肝丸

  食疗推荐: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

  肺火

  主要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肺部不适、感觉憋闷等。

  可选药品:清肺抑火丸栀子金花丸

  食疗推荐:猪肝,菊花30克(用纱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汤。

  胃火

  主要表现:食欲不振腹胀、大便干燥、龈红肿、牙根发炎等。

  可选药品:牛黄清胃丸牛黄上清丸三黄片

  食疗推荐: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心火

  主要表现:心烦意乱、多梦或睡不着觉、小便黄甚至有热辣刺痛感,口渴、想大量水等。

  可选药品:同仁牛黄清心丸

  食疗推荐: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

  是药三分毒,除了我们说到的一些方法以外,我们还是建议大家,冬季干燥,应多喝水,适当锻炼身体然后再配合食疗方法,才能真正的去掉你的火气,做到身体的真正平衡。 

冬季泡脚沐足全面调理身体健康

  进入秋冬季节,不少手脚冰凉的人士开始通过泡脚沐足来保健,专家称,沐足是不错的保健方式,配合药物能起到更好的效果,而且对于那些体虚不能在秋冬季节进补的人群,沐足既能帮助他们温通四肢又避免了出现不受补而导致的上火症状。

.hzh {display: none; }

  脚冷身也寒

  脚冷往往身体也难以感到温暖,专家称,因为脚是三阴经交汇的地方,所以脚比较怕冷,沐足能起到暖脚暖身、保健的作用,而头是三阳经交汇处,所以头相对没那么怕冷。

  此外,沐足不仅可以暖身,还能保健。“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脚是人体总的精气之源,是人体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为后天之本”,所谓“本”就是生命的根本所在。这就明确指出了脾肾在脏腑中的作用特别重要。然而,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皆起始于脚部,可见脚部在生命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组织。为了强调这一点,人们常把脚称为“人之根本”,应该说一点也不夸张。

  药物泡脚能让药物成分通过皮肤、黏膜、经脉以及络脉进入体内发挥作用,对于那些不能进补温阳药的人,沐足的方法能帮助他们温通四肢,且避免了吃药膳带来的上火症状。

  对症沐足(以下药物除特别注明外单位全为克)

  风寒感冒:艾叶15、苏叶15、桔梗10、麻黄10、生5。风寒感冒者往往喷嚏、流涕、周身紧痛、恶寒、口淡、没有口、恶心呕吐、大便溏烂。在感冒的急性期在家泡泡脚能帮助尽快恢复。

  风热感冒:桑叶30、北杏20、菊花20、连翘15、银花15、桔梗10、防风10、薄荷10。风热感冒的人往往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流黄涕、口渴喜尖边红、苔薄白微黄。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者:北芪50、防风10、白术20、党参30、五爪龙30。

  过敏性鼻炎、鼻塞:辛夷花20、苍子20、白芷15、桔梗10、升麻10、五爪龙60、薄荷10、细辛10。

  痛经:艾叶50、桂枝10、乌药15、元胡10、香附10。

  风湿骨痛、关节痛:秦艽、独活、鸡血藤、络石藤、千斤拔、赤芍、姜活、细辛各30。

  失眠:夏枯草30、桑枝20、桂枝20、白芍20、夜交藤30、龙齿30、牡蛎少许。

  气血循环不良,体虚倦怠:丹参20、赤芍15、党参20、桂枝10、地龙10、桃仁10。

  胃肠功能不佳,消化不良:党参30、法夏10、黄岑15、黄连10、苏梗15、蛇舌草30、蒲公英30、陈皮10。

  肾阳虚弱:巴戟、苁蓉、杜仲、怀牛漆各30。这类人往往腰膝冷痛、四肢冰冷,小便清长、夜眠不安,他们往往内服温阳的药物后容易上火,虚不受补,可以通过沐足来温阳通络。

  沐足注意事项

  沐足时间30分钟~40分钟、水温不超过45摄氏度;水面在膝关节以下、把每服药用布袋包好,煎水,每服药均可以反复加热使用5天;晚上睡觉前沐足一次;每次沐足之后涂抹润肤膏,然后进脚部按摩,这样可保持皮肤平滑柔软,注意空腹或餐后别立即沐足。

  不适宜沐足的人

  (1)各种开放性软组织损伤者

  (2)皮肤局部感染病变,足部有皮肤破损及烧、烫伤

  (3)各种肿瘤,骨关节结核病人

  (4)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者、出血性体质的人

  (5)急性传染病、淋巴结肿大者、孕妇

  (6)严重心脏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沐足的水温,避免脚部受伤

  (7)高血压患者应尽量避免,如果需要沐足应在血压稳定时进行,并注意水温别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