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蝶烙by墨黑花微盘:CD,DAT,DCC,MD,卡座音质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2:36:32
CD,DAT,DCC,MD,卡座音质大比并!-
    自从凑齐了CD,DAT,DCC,MD,卡座之后,一直想对大家(尤其是前四个数码录音器材)的音质来个比较,但一直没能进行。
    因为本人希望比较在客观公正的情况下进行。因为要比较的是这四种音源,而非四部机器。因为没有什么机器可以代表一种器材,所以如果把四部机器的模拟信号直接在前级切换比较的话,因为四部机器的DA和滤波器以及模拟放大部分都参与进来了,所以比较的是机器而非制式。
    我心目中的比较,应该是大家都数码输入,录同一音源(这样避免了AD部分),然后从数码输出到解码器进行切换(这样避免了DA部分)。
    可惜之前一直没有具备4个数码输入的解码器,所以比较一直没能进行。幸亏最近得到了280元的解码器,正好拥有4个数码输入,所以终于可以用解码器切换CD,DAT,DCC,MD的数码输出进行直接比较了。
    首先说明一点,我测试的MD就是最普通最早期(编码格式ATARC 3.0)的MD,而不是Hi-MD,因为Hi-MD的音频部分规格与CD一模一样了,也是无压缩PCM直接记录,44.1kHz。
    话说准备好测试之后,就是音源的问题了。因为DAT与DCC的采样频率上限是48kHz(当年先锋还有过96kHz采样的产品,不过属另类玩艺,做不到三个代表,所以不试),所以找到音源才最重要。如果以CD作为音源,对DAT和DCC就有不公道之嫌了。幸亏我手上还有几盘DAT的原版带(在录音棚直接录的,而且是同一节目用两部DAT机器,两种不同牌子DAT磁带分别录的),因此就用DAT播放,通SPDIF数码界面直接输入电脑。在电脑中适当调整一下整体电平之后再通过数码输出,分别用DAT,DCC和MD录音。由于MD只能路44.1kHz,因此预先用软件转换采样频率之后再刻录。所以DAT,DCC就是48kHz的,而MD和CD就是44.1kHz的。这不存在公平的问题,因为能够用较高采样频率是机器制式的优点,当然要如实反应出来。如果全部统一到44.1kHz,反而对DAT和DCC不公平了。
    至于CD,就兵分两路,第一路是直接用WAV文件刻录成CD,刻录的软件是Nero 7.59,刻录机是先锋110(因为以前的刻录机都扔了,现在再找到也是很残旧的了,先锋这台机器有动态检测功能,一边刻录一边检测质素,所以这方面还是比以前的早期机器先进一些,但音质的比较就无从做起了,因为毕竟没有旧机器了),采用最低的4倍速,用TDK for Audio的专用光盘刻录。第二路则是由DAT模拟输出直接输入一部电台用的PHILIPS CD音频录音机,用PHILIPS的音频专用盘刻录的。首先反复试听,发现自己刻录的比专门音频刻录机的还要好,主要是音场更加开阔,细节更多。可能音频刻录机经过了DAT的DA转换和刻录机的AD转换,以及普通的信号线,音质损失比较大吧。最后决定采用自己刻的CD盘。
    试听的解码器当然就是自己改装的280元爱浪解码器了。最后的改装完成之后再次试听已经证明它的音质比CD和DAT自身的模拟输出都完胜!
    试听采用的前级是YAMAHA 的C-40前级,基本充当耳机放大器的功能。耳机方面,呵呵,比较土了一些,分别是AIWA的开放式HP-A381和密闭式HP-X225。
    同一节目反复试听的结果,四种格式各有不同。如果排列次序的话,次序应该是DAT > CD >DCC >MD。主要的听感如下
DAT:细节最清晰,泛音最多,整体音场宽厚而稳定,低频潜得最低。大动态的时候细微的东西仍然可以辨别。
CD:最低和最高两头略输了一些。其他方面都不错。可能平时听得多,不知不觉已经用它作为参考基准了。
DCC:低频圆润浑厚,但细节的残响和泛音似乎稍欠缺,整体感觉不够开放。如果不和DAT作比较,其实已经算不错。
MD :我本来以为MD的音质应该比DCC好,因为我这部MD已经是ATARC 3.0编码的了。但结果并非如此,最主要的是整体的声音比较“木”,缺乏活力。中间的部分比较退缩,整个结构不够扎实,有些散的感觉。最高频的泛音和残响也不够理想。
    以上就是主要的赛果。DAT的领先优势是相当明显的,一切换过来,声音明显清澈了一截,一切都感觉清爽明亮了,而且低音的冲击力也有优势。CD就稍微黯淡了一点,看来采样频率相差4KHz造成的频响2kHz差异还是能听出来的(本人目前听力,左耳15kHz,右耳15.6kHz),因为虽然乐器没有这么高的基频,但高次谐波才是决定音色的重要因素,这就有赖足够的高频带宽了。但DCC虽然采样频率也有48kHz,但压缩造成的损失还是可闻的,这损失并非高音低音少了谁,也不是有什么内容听不到了,而是整体的感觉变了,质感变了,而变的方向是差了。MD则可能因为既压缩又采样频率低,所以更加吃亏吧。
今次整个比并过程,如果说不公平的地方也仍然有,主要是
(1)  因为解码器其中一个数码输入是同轴,这个输入给了DCC。实际上光纤和同轴的音色还是有细微的差异的。(2)  最原始的音源是DAT,所以其上限被限制在DAT的水准了,因为最初录制是用DAT录的。如果能够用工作站直接录WAV文件,再用电脑输出就更好一些。
    至于卡座,我用AKAI GX-67和That’s MA-GX金属带。声音的表现大家都可以预测到了,相对比较温暖柔和一些,好听,自然。但并非高保真的代名词。
    最后补充一点就是,从误码纠正方面看,CD的能力是最差的。DAT和DCC都好过CD,至于MD也有完善的纠正机制。不过我所用的磁带,MD碟片和盘片都没有出现严重的问题,因此即使有误码也只会表现在音质的变化方面,而不是杂音。卡座论坛网友acdc2000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