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南丝雨 番外吧:最重要最基本的阅读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3:05:19

阅读能力也许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为阅读是唯一拥有文字的物种——人类——记录、输入、分享信息的最主要手段。

文章由段落构成,段落由句子构成,句子由词汇构成——中文是“字与词”,英文是“词与词组”。但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句子中最重要的词汇无非这四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名词用来谈及或者定义作者能够感知到的某一事物——或者抽象的,或者具体的。拿过来任何一篇文章,动手用笔把其中的所有名词(包括由名词构成的“概念”)都圈出来,再重新审视一番,你知道你看到的是什么吗?是该作者在当前这篇文章所涉及到的领域中最关心的究竟是什么。如果,把该作者的若干篇文章拿过来如法炮制,基本上可以通过这些“作者所关心的事物”来推测作者名字之外的很多属性了。

这就是文本分析的最基本技术。

比如,如果某人的文章中抽象名词极少,(尽管不一定却)很可能说明此人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或者,如果某人的文章中抽象名词太多,很可能说明此人的空想多于行动……再比如,如果某人的文章里动不动就出现“傻逼”——那么,基本上说明此人的头脑过于简单(因为在他眼里,人只分为两种:牛逼的和傻逼的),经常使用“粗暴二分法”,常常会犯“非此即彼”的逻辑错误(Either-Or Thinking)……

那么形容词用来做什么的呢?形容词是作者用来记录描述他对“他所能够感知到的事物”的感知(第一个“感知”是动词;第二个“感知”是名词)。如果,把一篇文章中的所有的形容词全都圈出来,我们能看到关于作者的那些方面呢?

比如,几乎没有形容词存在,很可能说明作者严重缺乏观察能力(因不善观察而实际上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什么具体、独特的感受);如果能看到的形容词全都是“陈词滥调”——比如一提到“祖国”就是“伟大”什么的;一提到“母亲”就是“白发苍苍”什么的;或者一提到“憧憬”就是“美好”什么的——那么作者很可能就是一个“人云亦云”的家伙;如果形容词竟然是成对出现切相互对立——比如,“愚蠢但又可以理解的决定”——就很可能说明作者有能力从多个角度观察同一事物或者从多个角度考虑同一问题。

动词,从这个角度来说,作用实际上与名词一样,只不过,动词用来谈及或者定义动作。

副词,常常用来修饰动词(此时,其功能与形容词修饰名词没什么区别);另外一些情况下,副词会修饰形容词,这个时候,副词的功用是什么呢?副词是作者用来记录描述“他对‘他所能够感知到的事物’的感知”的感知——尽管这么说比较拗口,但有助于我们了解其本质。

有些作者讨厌副词(比如,斯蒂芬•金),他们说副词通常是没必要的,但,那也只不过是一面之词。在那些真正有思辨能力的作者的词句中常常可以看到“貌似愚蠢但实际上却是基于理性的行为”之类的措辞——这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观察和感知更为细腻而已。

另外,如果是“思辨”类的文章,文字越朴素、越平实,就可能说明作者的脑子越清楚——讲道理不需要任何其它的手段就可以做到清楚而严谨并不容易。


以上是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学会的技巧,但,这一点点的技巧我二十多岁才弄明白,可是却在其后的十多年里给我带来不知道多少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