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怎么看资产负债表:毛邓书本参考答案全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52:22
第一章 -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1 -
  科学发展,第一是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第二章 -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1 -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 (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45 -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 -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
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
(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
(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
(3)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
(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
(5)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 -
第三章 -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揭示了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次革命论”和“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60 -
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
2)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
3)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
第四章 -
1、我国是如何社会主义改造的?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1953年,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包括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使剥削者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
3、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
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第四,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第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4、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
在新民主社会中,存在5种经济成分 -
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中基本的阶级力量; -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
第五章 -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
首先,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 -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
2、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答:A、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
B、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
3、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
第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
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 -
第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第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 -
第五,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力。 -
第六章 -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理论意义? -
答:A: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
  B理论意义: -
1)    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对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2)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党制定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
3)在实践中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的有力思想武器。 -
2、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了那些要求? -
a)   增加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b)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
c)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
d)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
e)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
3、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
第七章 -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
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3、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
(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毛邓三第八章参考答案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依据这一理论,我们党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进行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探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一,就其联系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
征和要求。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
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
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第二,就区别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
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
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
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是
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所在。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会走向资本主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 第三,不仅是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在实践中也使我国进入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阶段。第四,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只能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1)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法。
(2)  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不同类型的公有制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同一类型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实现形式。
(3) 好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关系到公有制发挥优越性和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其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地区收入差距拉大。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范畴问题,其本质是劳动者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是阶级对立的结果,综合治理:第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第三,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第四,要严厉打击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第五,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总之,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经济是根本途径,我们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a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需要清醒认识到,我们也面临很多新矛盾和新挑战,主要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突出;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较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高,具有不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在实现科学发展方面的体制机制存在明显障碍,改革攻坚任务繁重。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为了更好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六个方面的新要求。b第一,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第二,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
7.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所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传统的粗放式增长转变为集约式,从开源节流,采用新技术、新能源、新的、科学的管理方式等等方面着手,降低生产、加工成本的同时也为保护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是就建设、发展城乡一体化、缩短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其收入而开展的,这在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同时也是在为我国2020年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准备;
统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可参照前文,基本没有大的出入,大目标一致,意义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