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收益属于利润吗:概念图与思维导图导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1:42:27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导论 标签:

概念图

思维导图

直观图

物理量

思维过程

海涛戏说

教育

分类: 海涛戏说思维导图    

 在互联网上搜索“概念图”和“思维导图”,不难发现,它们正在被广大教师所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开始使用了。到底什么是概念图/思维导图?对我们的教学会有怎样的影响?如何在教学中应用?从本期开始,我们共同走进“图”的世界,体会它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探索它的应用。

1.“图”对教学的启发

我们生活在“图”的世界中。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图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含量和直观的表现形式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如果说文字/语言更侧重于逻辑表达,那么图就在直观形象上见长了。既然如此,我们的教学中是不是关注了图的作用了呢?

在教学中有很多老师擅长用“图、表”来说明问题。

实例1.1 教学中的图示

图中表达了运动学中“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几个物理量的关系。对于初学运动学的学生来讲,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不容易搞清楚,特别是“速度和加速度”总存在着模糊概念,现在从图中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了。

 

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图,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其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探究。根据图1.1.,学生就曾经提出了“是不是还存在着加速度的变化率对应的物理量”的问题,显然,这样的问题是学生根据图中的已有物理量关系自然能够推演出的,直观的观察有助于新问题的提出。

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教学中没有将“图”置于重要的地位,仅是辅助或者是可有可无的。不仅在理科,甚至在文科中也太过于强调严谨的逻辑表达,忽视了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2/、念图

 

2.1.什么是概念图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方法,它是美国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Joseph D. Novak)博士根据奥苏贝尔(Ausubel)的学习理论提出来得,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使之成为了一种教学工具。它除了用作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外,还是教师和研究人员分析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构建的方法,也是人们产生想法(头脑风暴),设计结构复杂的超媒体、大网站以及交流复杂想法的手段。

 

概念图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比较盛行,人们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实践应用。仅仅在www.google.com中搜索“concept mapping”(概念图)就有约 1,400,000 项相关网页。

 

2.2.概念图带来了什么

请看下面的案例,初步体验概念图给我们的启发。

实例1.2 来自http://www.inspiration.com的案例

如图1.3.1所示是“炭循环”的概念图

图中是不是非常清晰的放映出了炭元素的循环过程呢?这张图来自www.inspiration.com网站,该网站正致力于探索“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应用,除了提供很多实例外(http://www.inspiration.com/resources/index.cfm),还有一些概念图应用的体会或者研究文章,例如:Skyview High School提供了一篇“Inspiration® scores with Montana science students”的报告(http://www.inspiration.com/case_studies/stahley.pdf)[1],从其中可以看出,通过应用inspiration软件,指导学生绘制概念图,使得他们改进了笔记方式,学会了收集、组织和鉴别信息,掌握了学习方法。还有一篇报告(www.inspiration.com/download/pdf/SBR_exec_summary.pdf)[2]显示出利用inspiration软件绘制概念图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业成绩、思考和学习的技巧、记忆效果、理论学习的认知水平等。

概念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带来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变革、学习内容和过程的拓展,也是我们思考问题方法的发展。

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可视化学习——通过直观图表达信息,通过直观图将思维过程显化,借助直观图管理、鉴别各种信息,借助直观图提出创意——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思考问题。概念图正是实现这种可视化学习的方法,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可以体现在如下方面:

 显化思维过程。向学生展示思维过程,如何组织和建立其各个知识之间的关系,使新的概念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强化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他们学习的内容,帮助他们吸收消化知识信息。

 整合新知识。图形能够促使学生构建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将它们整合为一体。

 识别错误。在一张概念图中能够反应出学生对概念和概念间关系的认知水平,从而纠正错误。

3.思维导图

3.1.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学者博赞(Tony Buzan)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所创。他首先将其应用于训练一群被称为“学习障碍者”、“阅读能力丧失”的族群,这些被称为失败者或曾被放弃的学生,很快的变成好学生,其中更有一部分成为同年级中的佼佼者。1971年Tony Buzan开始将他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慢慢形成了放射性思考和思维导图的概念。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号、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支,每一个分支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支……这些分支连结可以视为你的记忆,也就是你的个人数据库。人类从一出生即开始累积这些庞大且复杂的数据库,大脑惊人的储存能力使我们累积了大量的资料,经由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速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因更有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同时,思维导图善用左右脑的功能,藉由颜色、图像、符号的使用,不但可以协助我们记忆、增进我们的创造力,也让思维导图更轻松有趣,且具有个人特色及多面性。

简单的说,思维导图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并且开展人人生而具有的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

 

3.2.思维导图的用途

思维导图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很多的方面都可以应用,它是一个不断在发展和完善的工具,同时它也是一门在不断精练和提高的技术。它的应用如下:

Ø笔记:(阅读、课堂、学习、面试,演讲、研讨会、会议记录……需要记录要点时)

当接收信息时,用思维导图作记录.将要点以词语记下,把相关的意念用线连上,加以组织,方便记忆。用思维导图的好处是无论信息表达的次序是如何,都能放在适当位置上。每个意念都是以词语表达,容易记忆。画思维导图过程中,可帮助了解及总结信息及意念。

Ø温习:(预备考试,预备演说……须要加深记忆时)

将已知的资料或意念从记忆中以思维导图画出来,或将以往画的思维导图重复再画出,这能加深记忆.而思维导图也能帮助组织意念,令意念更清楚。

Ø小组学习:(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家庭/小组计划……须要共同思考时)

小组共同创作思维导图。首先由各人自己画出自己已知的资料或意念,然后将各人的思维导图合并及讨论,并决定那些较为重要,再加入新意念,最后重组成为一个共同的思维导图。在这过程中,每个组员的意见都被考虑,提升团队归属感及合作。共同思考时,也可产生更多创意及有用的意念。最后的思维导图是小组共同的结晶,各组员有共同的方向及结论。(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应用方法传授,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体现探究研讨的环节)

Ø创作:(写作,学科研习,水平思维,新计划..须要创新时)

首先将所有环绕主题的意念都写下来,包括新的意念,不可能发生的;不用理会对或错,然后休息,再将意念组织合并,重新画出思维导图,但不要将不可能的划去。以为重要的意念可能有所改变。再休息,让脑放松,这时候创意可能产生。然后将思维导图改写。在这过程中,思维导图帮助我们将大量的意念联系起来,产生新的意念,而且中心目标十分清楚。

(论文创作构思,可以随手准备纸和笔,睡前便后,随时记录,休息,即为搁置一段时间)

Ø选择:(决定个人行动,团体议决,设定先后次序,解决问题,须要作出决定时)

当有多个意念要求我们去选择及作出决定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及清晰地明白这问题。首先将须要考虑的因素,目标,限制,后果及其它可行性,用思维导图划出来。再将所有因素以重要程度或喜恶加权。最后尝试作出决定。

(对一件事情的结果,走向做出判断,要全盘考虑,事先遇见诸多因素后果优劣,借助导图优化判断结果,使思维更全面)

Ø展示:(演讲,教学,推销,解说,报告书...须要向别人说出自己思想时)

当我们需要向别人讲解自己的想法时,思维导图可以协助我们在预备时清楚自己的构思,令我们演说更具组织性及更容易记忆。在演说时利用思维导图可令听众容易明白,不用阅读长篇大论的文字。演说者也不用将预备好的句字读出来,令演说能更配合听众的需要,增加双方的交流。如果有发问时,演讲说者可灵活地在思维导图上处理扩张,不会迷失在其它思路上。无论演说者及听众对所说内容印象更深刻。

Ø计划:(个人计划,行动计划,研究计划,问卷设计,写作,预备会议.须要行动前思考时)

当我们要进行计划时,思维导图可帮助我们将所有要留意的意念写出来,再组织成清楚、有具体目标的计划。设计思维导图时,是环绕主题思考,不会迷失方向。完成设计后很容易组织及书写出报告,别人阅读计划时很容易了解计划脉络,容易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