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定要有资金流:德沃夏克、柴科夫斯基与斯拉夫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3:17:35
                                              德沃夏克、柴科夫斯基与斯拉夫精神                                                                                              文琦

德沃夏克的斯拉夫精神之根源存在于捷克民族在19世纪的独特境遇里。那时捷克正掀起所谓“泛斯拉夫运动”,号召斯拉夫国家寻求独立、互相帮助。在泛斯拉夫运动中,捷克渴望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而斯拉夫民族的声气相求则是他们斗争的目标之一。


德沃夏克生前,捷克对波兰、南斯拉夫等国家的解放都曾深表同情。当然,泛斯拉夫运动并不是统一的政治运动。捷克的两大政党对此甚至意见不一。只有偏向保守的“老捷克”党比较支持斯拉夫联盟的想法。这种运动当然也反映在艺术圈中。德沃夏克与斯拉夫精神的关系,让他的作品带上了保守的色彩。因为据说他与“老捷克”党的关系比较密切。他的两部歌剧《雅各宾人》和《迪米特里》的剧作者,就是“老捷克”党领袖的女儿。因为有人把德沃夏克与斯美塔那对立起来。斯美塔那从未在音乐里表达过泛斯拉夫精神,而且斯美塔那的支持者绝大多数都是“青年捷克”党人。


这种看法当然站不住脚。德沃夏克在作品里倾向于采用东欧斯拉夫素材,和他在政治上的立场并不能简单画上等号。德沃夏克吸引全世界听众的作品恰恰在于里面包含了这些斯拉夫精神。德沃夏克开创了一条道路:他先是发掘出摩拉维亚的音乐,接着继续向东,遇上了斯洛伐克和其他斯拉夫国家。他为捷克后来的作曲家,包括诺瓦克、苏克、雅那切克等人开创了一条道路。

                                                                                               二

德沃夏克最早带有斯拉夫特色的作品,大概就是1869年写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那时候捷克因为奥地利和匈牙利平等地位确立而感到愤怒。德沃夏克在民族精神的激励下,把歌曲“你好斯拉夫”作为第三乐章的曲调。那时候这首歌曲被官方禁止,它也是捷克人口口相传的自由之歌。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就是“只要斯拉夫语存在,斯拉夫民族就将永存。”原来是波兰歌曲,但在波希米亚流传很广。对德沃夏克来讲,这也是一个带有政治意味的举动。


德沃夏克的斯拉夫精神不只表现在借鉴民间音乐上,这点可以从他的《杜姆卡》中看出来。(杜姆卡是斯拉夫的民间叙事歌,起源于乌克兰。)从19世纪中期以来,捷克民族最关注的斯拉夫人就是乌克兰人,也就是所谓的“小俄罗斯人”。那个时候乌克兰渴望民族身份,并且在民间艺术里表现出强烈的斯拉夫个性。许多乌克兰民间歌曲传唱到波希米亚。从19世纪中期,很多捷克诗人就在作品中反映了这股潮流。他们把遥远的斯拉夫文化作为诗篇的主题。这些诗篇往往标上了诸如“我的杜姆卡”、“哥萨克杜姆卡”、“晚间杜姆卡”、“忧郁杜姆卡”、“夜晚的杜姆卡”等名字。显然德沃夏克对这些诗篇非常熟悉。他和那些诗人们一样,并没有区分出真正的“小俄罗斯”杜姆卡与乌克兰抒情诗“杜马”(duma)的差别。“杜马”是乌克兰最精湛的史诗佳作。德沃夏克的“杜姆卡”不管是钢琴作品,还是《斯拉夫舞曲》、小提琴协奏曲、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A大调弦乐六重奏、A大调钢琴五重奏,或是带有“杜姆卡”标题的六乐章钢琴三重奏,都可以看出他把两种民间形式混合在了一起。德沃夏克从“杜姆卡”中借鉴了其温柔的哀伤、抒情的曲调,而从“杜马”中借鉴了史诗般的叙述,他也采用了其变奏和模仿的手法进行主题扩展。德沃夏克的“杜姆卡”中也进行了发挥,加入了内在速度的强烈对比。在有些“杜姆卡”乐章里,比如他的第二斯拉夫舞曲,德沃夏克采用了简单的模仿对位的手法,就很像是乌克兰的“podgolovsk”技巧。另外,捷克民间的“富里安特”舞蹈风格的音乐也融入了德沃夏克的“杜姆卡”中。


不过,德沃夏克似乎并没有直接接触过乌克兰音乐。他手里只有一本《斯拉夫》(slavia),由路德维特·普罗扎卡编辑,里面有斯拉夫歌曲,尤其是乌克兰歌曲。不过直到1885年,他才陆续搜集到捷克民间音乐专家路德魏克·库巴改编的斯拉夫歌曲的钢琴版本。


柴科夫斯基的看法也是一个例证。他曾经在谈到德沃夏克的歌剧《迪米特里》时说过,德沃夏克采用音乐来表达俄罗斯场景时,大部分时间其实不是俄罗斯特点,而是乌克兰音乐特点。比如歌剧中俄罗斯人入场时的音乐就是如此。


虽然德沃夏克的大部分作品都多少带有斯拉夫特点,不过最集中的体现还是在1870年代晚期和1880年代早期。这期间最重要的就是歌剧《万达》。讲述的是波兰历史故事。而1881年到1882年间创作的歌剧《迪米特里》,则是德沃夏克斯拉夫精神的极致体现。德沃夏克运用了几乎所有的斯拉夫音乐元素,尤其是在区分波兰人和俄罗斯人时表现突出。他采用了舞蹈性的节奏,比如波兰人的玛祖卡,也采用了俄罗斯教堂里经常演唱的古代歌曲的特殊和声效果。德沃夏克不仅第一次面对真正有戏剧性的剧本,讲述一个伟大斯拉夫民族的伟大历史,而且真正具有一个世界性的主题。德沃夏克不仅希望向世界证明,捷克音乐与欧洲文化同步,而且他有这个能力和才华完成这个任务,因为他的《摩拉维亚二重唱》、《斯拉夫狂想曲》、《斯拉夫舞曲》、小提琴协奏曲已经得到外国承认。
                                                                                               三

德沃夏克一直渴望把《迪米特里》推向世界,尤其希望圣彼得堡和莫斯科能够演出这部歌剧。可惜这个想法没能实现,这也是德沃夏克一生的遗憾。尽管如此,德沃夏克却以这部作品证明,他把斯拉夫音乐真正提高了一个世界性的水平。1888年,在《迪米特里》首演六年后,德沃夏克遇见了柴科夫斯基。虽然见面短暂,两人却开展了一段深厚的友谊。在此之前,德沃夏克当然也了解一些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他还曾在钢琴上为西姆洛克演奏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德沃夏克在担任中提琴演奏员时,就了解到很多俄罗斯作品,包括格林卡的歌剧《沙皇的一生》和《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他还与“强力团”的巴拉基列夫相识。他在布拉格还观看了柴科夫斯基的歌剧《奥尔良少女》(the maid of orleans),这之后德沃夏克甚至开始仔细研究老柴的作品。 

1888年2月12日,两位作曲家终于相遇。柴科夫斯基那时刚到布拉格一天,民族剧院演出威尔第的新歌剧《奥赛罗》,中场休息时两人被互相引见。在一大群人的包围下,柴科夫斯基谈到了歌剧《迪米特里》这部他特别感兴趣的作品。他很想知道德沃夏克与剧作家对席勒的《迪米特留斯》和普希金的诗歌《鲍里斯·戈都诺夫》有多少了解。那个晚上两人一见如故。

这一年的春秋两季,柴科夫斯基都在布拉格旅行,不管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下场合两人总是找时间相聚。德沃夏克甚至跑到萨克森宫廷饭店拜访柴科夫斯基,而柴科夫斯基则回到德沃夏克家中与他一家共度节日。两人也在朋友的家庭聚会上出现,他们时常会谈论到斯拉夫音乐的问题。秋天时柴科夫斯基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在布拉格演出,德沃夏克总是参加所有的排练和音乐会。柴科夫斯基也听过德沃夏克不少音乐会,包括A大调钢琴五重奏,第二乐章的“杜姆卡”尤其让他感兴趣。

柴科夫斯基是唯一一个理解德沃夏克的音乐,看到他对欧洲音乐贡献的俄罗斯作曲家。他一直努力让德沃夏克到俄罗斯访问演出。德沃夏克一直不太情愿,正是在柴科夫斯基的极力劝说下他才答应到俄罗斯去。1890年他在俄罗斯时柴科夫斯基却不在那里,德沃夏克的这段经历很不愉快。他完全没意识到柴科夫斯基与俄罗斯官方音乐界有那么深的裂缝。俄罗斯人对德沃夏克的作品非常冷淡。只有一个人意识到德沃夏克的伟大之处,这个被称为“俄罗斯的汉斯利克”的G.A.拉罗查不仅把德沃夏克与勃拉姆斯、瓦格纳放在一起,而且呼吁俄罗斯音乐界把德沃夏克看做是斯拉夫作曲家。德沃夏克对俄罗斯也非常失望,他不无讽刺地说:“哦,所谓的斯拉夫联盟,你在哪里?”德沃夏克有理由发问,毕竟那个时候他已经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大师,也是最早一批用斯拉夫民间特点的音乐征服欧洲和世界的作曲家之一。很快德沃夏克还征服了美国。美国人把他看做是“美国民族音乐”的奠基人之一。德沃夏克对美国民间音乐的运用,包括土著美国人和非洲裔美国人的音乐,和他对捷克民间音乐的处理手法颇为相似。他在美国产生的深刻影响,当然与他的斯拉夫音乐经历息息相关。⊙

(本文转载自三联爱乐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