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求精德福备考教程:我对大成拳的认识(断想)------阿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9:19:11
 阿龙讲拳(渭南)王芗斋的拳术是个个例,过去厉害,现在依然厉害,水涨船高。他有超前的拳术理念,有深厚的国学土壤滋润着其拳术,王芗斋拳术练法,过去人按照这种练法能达到这种程度,现在的人按照这种练法依然可以达到。常先生练的五行拳你一看你就没有办法跟他学,跟他学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蹲在那站桩。你站了桩,慢慢的有一天你就会了,这就是中国武术的传承。拳、理、妙、能、逸 ,结合出微妙的东西出现,慢慢激发本能的出现。本能出现的结果就是生活中动静处中,有感即应.做拳中要有俊逸、飘逸、安逸的逸的状态。中国绘画也讲究妙、神、逸。他很善于总结相关学科的东西溶于拳学中。这是一般的武术家都达不到的。为什么他那种功夫也能用,只是功夫能用,但形体不能用。形、劲、意、气、力,大成拳形能用,劲也能用,这是很多人误解的地方。你有功夫,我也有功夫。但是咱们的功夫就是能用,别的功夫就是用不上。为什么不能用?不能用在哪?因为他的形不分虚实、配合不上。不是动作没有用,动作也能用,劲也有用。动作有用是隐藏起来了。这是王芗斋的桩跟所有的桩不一样的地方。形的区别,劲的区别导致了这个结果。意也就不同。最后神气就有所不同,一切都不同。再深入一个层面,前面是原地不动的,要动起来,步子怎么走,力量怎么配合,又是深层次的不同。对抗、和别人接触时又不同了,这是第3个层次的不同。就是连续的不同。别家的站桩是断了,找不到了,什么都找不到了。这是拳。想让他厉害了,形一变就厉害了。不想让他厉害,就不变他的形,让他神不变,使其神意不能相交,他就不厉害了。一句话的事情,很快的。教一次,桩的内涵就越来越丰富,距离就越来越大了。大家还以为他没有练过拳,实际上他一举一动都是拳。他灌了多少年灌的都是拳。桩的细微的变化就是拳灌进去了。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过去大儒们没有武之道,但有得武之精神者.文人有武之精神是道,武没有文不是道,是术,是气(或技),是下乘的、形而下的东西。王芗斋说:“武至极则文。”才是形而上的东西。练武要达到道的程度,这是根本。这就找到了家。拳学是看得见、摸的着得学问。儒家的学问也是看的见的,在气象上。拳学之难度在身体、理法和精神都需具备。王选杰先生说自己:年轻时真棒,现在真明白。咱们恢复本性的方法是站桩,马一浮恢复本性的方法是六艺。站桩你就能感觉到人与自然相通。王芗斋说技击微末之技,从技术的角度上说技击很重要,跟武术之道相比是微末之技;跟武术所载之道相比是微末之技。如果从形而下这个角度来讲,他就很厉害了。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器就是一种技术,一种现象,一种形式,那必须是很厉害的。你有了这个东西才能载道,你有了载道的思想的时候这些东西就是微末之技了。道是精神,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东西。但你必须有深厚的国学底子滋润你载这个道。远不如也可以达到某种精神,但不完美,不完备。王芗斋可能也想说这个东西,想说明白。戚继光说:心要长存,不操而操而是真操。养气功夫,心要长存。时时刻刻存着这个心,那就厉害了。部队长期在一个不操而操的状态。咱们的拳精神上是意识流,方法上一定是用写意的。但是基本功作必须到位。基本动作光写意是不行的。没有准确的定型也不行。二个人比拳的时候一定是写意的。这就是“有和无”的理论。比拳的时候必须要间架,各种各样的间架,长短手、双手齐出单手独进或者是换把手;还有一种间架是无形的,没有方法就是方法。没有间架的间架,但心里有个间架,是无形的间架。有间架的时候对自身的要求不是很高,因为有很多防线。没有间架的时候就是一道防线,就是重心的防线、心理的防线。你有非常好的对敌的感觉和距离,没有很好的经验就不敢用无间架的间架。断手就是不动手。不动手才能控制对方。不动才能摸着对方。不能让对方动,而且你要流有余力可以动。你一动对方就背了。让对方的肢体和身体失衡,让对方身体的重心和大地失衡,这二个失衡中的任何一个对方就输了。这是二个人拳术对抗的关键。也就是破坏对方的间架。打对方的时候,你的身体和肢体不能始终破体,不能失衡。这是拳术的原则。很重要!把握住这二个原则随便抡都没有错了。再一个就是间架,间架限制了控制了你随便抡。千万不要教蛋蛋东西,本来是复性,让他心里没有东西,我给蛋蛋加的东西是破除身体弊病的东西,加就是减。加的是让他放松,松的地方还要松,还要懈,实际上是让他身体更复原。站桩实际上就是增加要领、消除后天人为的东西。培养先天的东西。这就是站桩,就是回复。回复到一种状态,即赤子状态。让他具有的良知良能显现出来。这就是一个武术家需要的身体状态。具体的动作其他东西怎么来呢?用摩擦步、试力弥补。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就在站桩的间架里面给他贯穿技击的一些原则和原理,身体运用的轨迹方法。站桩也能弥补好多东西。试力难练,现在不要练。一练就紧、就错。摩擦步要摸实了迈步。换步的时候要重心转换,重心转换不得不迈步了,身体的旋和拔,把腿拉起来。技击很简单,为什么?你知道站桩是什么意思了,以拳载道了,复性了。有这种思想了,你很容易理解这桩。桩就是不加任何东西,就是去东西。我给你加要领去东西。不是加东西。现在拳术思想清晰了,以拳载道清晰了,这练拳更清晰了。换句话说这拳就练对了。从理上明白这个拳了。原来也练出功夫了,但始终想不通这功夫是怎么来的。用生理学解释也能解释,但费劲了。你现在明白了去了很多东西,不合理的用劲,不合理的习性、心性,去性存心,就是心性。去纷杂、混乱的习性,回复真心!次序越来越完整。拳术,只要你这样练,只要这样恢复,就厉害。就是你不会拳,都厉害。因为通过要领恢复了身上适合格斗的状态。因为你人变了,变成狼了,变成老虎了。以拳载道这个思想,恢复良知良能的思想,就慢慢的理解了这个拳,理解了这个桩,第一步就理解对了,然后,摩擦步、试力慢慢就能对了。好多人对这个拳、对桩很盲目,他就站站着感觉有劲了,练别的东西也感觉有劲了,他把这个等同起来了。实际上不等同。形、劲、意、力不等同,这不是主要的不等同,主要的是良知良能的不等同。通过站桩可以培养出良知良能,他的那个只是培养劲了,培养不出良知良能。这是分水岭,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分界线。是目的性的分界线。其他的也能练出力量,但是肌肉的力量。只有不停的调整全身的松紧,不是那种肌肉的一松一紧,该松的地方一定要松下来,让它通透,让它空明,让良知良能进来,让纷杂的东西出去。让心里干净,只有这样出来的力量是无穷的力量。现在有几个人能通过生命的学问再反馈到心性之学。因为不了解自己的身体,不了解生命。身体作用不到本心。这二个就脱节了。古人讲学问之道无他,文武之道而已。实际上就是生命之道、心性之道。其它拳想当然的东西太多,大成拳是往回了捣腾。返本能,后天返先天,越不动越好,越慢越好,越安静越好。有的拳是越快越好,越激烈越好。技击就节奏的变化,破坏对方的重心,保持你的身体和肢体的重心,身体和地面的重心。这是核心。但特别难做到。多推手就掌握了。虎头常昂,豹头常低。摩擦步:正身鼻对鼻,侧身鼻对耳;贴身后,上:头对头,下:球对球。跨要旋提。肩沉以按气,逼臀以坚膝。虎抱头,有了桩功是最高级的动作;没有桩功的基础是最次的东西。理解不理解先这样练,有一天就会理解了。练了后起什么作用呢?就是不能摸对方的手,只要一摸到手,腰“唰”的就贴上去。一般的拳没有双手打人的,双手对方跑不了,能扑住对方,单手不行。所以是双手齐出,单手独进。双手换松紧,一个手把对方叫住,一个手打,站桩就能叫住对方。因为你桩上有功夫。慢慢的肩上有功夫、腰上有功夫。腰上没有功夫进不去,腰一断就进不去。腰要拱,一摸对方的手腰就“啪”的拱出去。拱的同时,用肩膀促手,要不就是打上手,要不就是对方出去。桩上有功夫走虎抱头的时候开始也不协调,就要不停的练不停的练,练到一上手“啪”的就是这。王老师说:只练进,不练退。要放松。赵道新的手是立的,李永宗的手是平的,王老师的手是45度。全是一个东西。王芗斋也是这样的。所不同的是,王芗斋一搭对方的手就合上了,对方就到了跟前,对方的手都没有了。你站过桩,很容易得劲,对方力量大些也没问题。因为动作太快了。要肩、跨动,手不动!打拳无拳,自己无拳;还要无敌拳。距离到了拳就到了。王芗斋做到了,几乎所有的武术家都不是这样的!善战者忘手。心手合一的时候,不要考虑对方,感觉到了,心念一动手就出去了,这是忘自己的手;还有忘对方的拳脚,对方的力用尽了,形式上的拳脚不是拳脚。王芗斋经常说: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就输了。因为你掌握了原则,他没有掌握,他每一个拳脚都是力用尽了的拳脚。形式上的障碍不是障碍。他敢伸拳伸腿就是你的机会,并不是障碍。这拳难普及,不能量化、标准化。练拳要知道力量的种类:自身的力量,功夫的力量,用的力量。用的力量是真正的力量。最好的、最理想的状态是功夫的、天资的力量的完全运用。力量的运用是拳术的一种境界。用枪后留把来调整枪身的力点。不留把枪只有一个力点。家伙跟拳不一样,家伙就怕藏着练,没有功夫也能伤人。从腰这分开,腰一松,沉了反弹起来。 拉和拔是二个概念。拔是自发的,不能堆积。身体的次序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