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数 会计:李全有意拳(大成拳)桩法要义(之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6:23:05
意拳桩法要义(之三)*'m\EI 李全有!K`FOM
功桩功在意拳(大成拳)中的功法训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芗老在晚年将意拳(大成拳)只称为“站桩功”,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不少意拳(大成拳)习练者并不明白应该如何站桩。在以前的文章中,本人对“肩撑肘横”、“三夹两顶”,“五脖紧,四盈松”等站桩的功法原理做了阐释。在本篇文章中,本人想结合师传和个人练拳体会谈谈站桩功法的要义,以供本门拳术习练者参考。Wm
    意拳(大成拳)站桩的练习要求做到松静和谐,形、意、气、力缺一不可。但是在站桩的练习过程中如何做到形、意、气、力的和谐统一,如何通过练习达到一吸一呼之间产生一松一紧的弹力,本人认为有四个要点。J.4
(一)    形成正确的间架定型8'qq:
    正确的间架定型是指站桩首先要做到形成正确的外形间架结构,这是站桩的第一要义,也是最基础的工作。间架定型的具体练法是在站桩的过程当中,需要不时用自己的意识检查一下自己的外形间架是否还符合桩法的要求,如检查是否做到了“肩撑肘横”、“三夹两顶”,是否做到了“五脖紧,四盈松”等具体桩法要求。手、肘、脚、膝要有指力,手腕和脚腕处尽量不要有曲折,要有挺力。用脚脖引领全身,将身体微微向前带动,这时自然就会做到脚趾抓地,脚脖自挺。站桩时用意识来矫正自己间架不足之处,当发现用意识控制不了时,就需要停下来休息,然后再进行练习。站桩不是空耗时间,需要严格达标,在漫长的练习过程中,让自己的身体逐渐接受这种桩法的要求,逐渐形成正确的间架定型。c
(二)    明白桩法中养生和技击练法的关系k/'/2@
    站桩功法中有养生和技击两种练法,这两种方法首先是有联系的,养生的练法大都不用太注意间架,所用意念多为温柔舒适的意念,作用是使身体放松,使身体内外达到平衡,而起到强壮体质的作用,为技击的训练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技击的练法和养生的练法又有质的区别,通过桩法中养生的习练只能达到养气健体的效果,但仍达不到技击的要求。要想达到技击的效果,就必须在站桩过程中摸索浑圆力,也就是六面浑圆争力。具体来说,在站桩过程中,首先要在老师正确指导下进行撑筋拔骨的训练。大家知道一根皮筋,如果不去拉它,是不会产生弹力的;一个皮球,如果不给它充满气,也是不会有弹力的。从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在站桩过程中是必须要练出弹力,通过撑筋拔骨的训练,在不失弹力的前提下,将全身的筋撑拉成一个整体,这是摸索浑圆力的物质基础。在撑筋拔骨的具体练习中,要注意不是硬撑,而是力度要合适。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站桩时大家都知道手的虎口要撑园,但要使虎口撑园的力度具体应该用多大呢?应该是使虎口撑园之力与肘指之力相平衡,这样就形成了自然的争力。在撑筋拔骨的基础上就要进行六个方向的争力的摸索,最终形成六面浑圆的整体争力。这种桩法中养生和技击练法的区别,就最终形成了所谓“养生桩”和“混园桩”的区别。`<&
(三)    做到形、意、气、力和谐统一Sp
    在站桩中如何做到形、意、气、力和谐统一,首先应明确什么是形、意、气、力。形是指正确的间架外型,也就是指要做到前述的肩撑肘横,五脖挺立等形态。气是内养习练的体认,感觉五脏六腑处处饱满,肢体处处充实。意是思想的认识和意念的操作,是精神放大与收缩,精神的无为与有为,能自己检查自身的联系,自身与周围空间的联系。力是撑筋拔骨的结果,是浑圆一体的松紧争力,包括脊背的争力,需要明确的是脊背争力的训练和脏腑松紧的训练必须要有明师的指导。2O}@?
    在明确概念之后,需要在站桩中具体进行操作,拳论言:“意为力之帅”。在形体正确的前提下,通过放松找得气的感应,通过撑筋拔骨得到筋骨力,然后将意与力结合,确实做到“意到力到”,体会紧中找松,松中找紧。在桩法的技击训练中会产生全身的疼痛感,挺过这一关后,要体会全身心放松的感觉。还要细心体会与外界的结合,要切实感觉自身的皮筋与外界是拉上了,感觉与外界联系的皮筋的弹力,感觉到外界对身体的阻力,前、后、左、右、上、下均是如此。然后通过意识的慢慢放大,做到自身如云端宝树一般。当然这种境界是在意识放大后,不丢自身之间及自身与外界之间争力的前提下才能有的建树。~G
(四)    练出一吸一呼的呼吸弹力_,
    一吸一呼的呼吸弹力的训练实际上是上述形、意、气、力和谐统一训练的深入,也就是训练由大动到小动到不动之动的步步深入的过程。一吸一呼是产生高速松紧转换的关键。在上述形、意、气、力统一训练的初级阶段,由于动作幅度较大,可能产生破体现象,在这个阶段还是允许的。在大动达标后,就应将动作幅度减小,做到小动也能达标。最终应达到所谓“不动之动”的境界,就是极细微的动,也即所谓的“蠕动”。在达到这个阶段后,呼吸自然与形、意、气、力结合。也就是说呼吸弹力是练功深入后自然产生的结果。]*`@l
以上所述,为本人练拳之体验,希望能给意拳初学者有所帮助,如有不妥之处,请意拳同仁指正。之二请见2003年出版的《意拳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