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负债多少算正常:梁恕俭:语文老师如何走进高效课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19:50

语文老师如何走进高效课堂

                                               原文链接

  以“预习、展示、反馈”为特征的高效课堂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可现实的课堂仍然以“讲”为主,如何在只有一面黑板的情况下学习杜郎口,如何调动学生展示的积极性,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许多老师的处境是,学校的整体课改并未启动,领导对杜郎口模式也不热心,如何单枪匹马践行高效理念,如何局部突破开垦自己的实验田,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还能保证成绩不落后?我想从初中语文老师的角度,来番纸上谈兵。
  首先,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信学生的展示愿望,相信学生的自律意识,相信学生的智慧潜能。可以拿出一节课的时间,播放杜郎口的课堂录像,描述期待实现的课堂理想,动员的同时对学生提出要求。一般说来,此举会让学生热血沸腾,饱受压抑的活跃分子恨不得立马就砸掉讲台跳上桌子表演——对于这种典型的“三分钟热度”,老师既要给予保护,又要想办法利用。利用的方式就是让他们牵头组建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设计组徵,起个名字,提出口号,同时在教室侧墙开辟竞技栏,对各组的表现进行打分量化,以“红旗”或者“星星”等标志呈现。不要小看这些形式,这是高效课堂成败的关键。
  其次,加强展示。对于北京的孩子来说,不上晚自习,家家能上网,班级博客圈就是很好的展示平台。现在的博客及博客圈功能非常丰富,在语文教学上,博客的好处更是得天独厚。写博、留言、评论,哪一项不等于语文教学?质疑、探讨、请教,做什么都是语文学习!培养出浓厚的兴趣,逐步爱好上文学,到那时博客的价值更是突显。翻翻日渐丰满的文集,数数赞美鼓励的红花,更会激发无穷的热情与干劲。博客圈的固定封闭和管理员的尽职尽责将使得每一页更新都受到关注,每一条讨论都得到回应,最关键的,还能使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使得课堂时空拓展到网络中来。博客是个大舞台,各类才华都有施展的天地;博客是本备忘录,每个脚印都见证着成长;博客是名片,无形的竞争将促你学超比拼;博客是荣耀,有序的攀比会让你精益求精。博客的交流反馈机能,使得受教育者也可以在自己的特长上去教育别人,即“我教人人,人人教我”;博客的展示留存特点,还可以甲生“吃堑”乙生“长智”,甚至影响更多的后来浏览者。退一步讲,即使不利用网络,也可以在班级墙上搞“博客”,我曾让学生把优秀习作贴上墙,让其他同学以纸条的方式“跟帖”,再评选出谁的人气旺,谁获得的好评多——其实,只要利用好“评价”与“鼓励”这两个法宝,学生的积极性非常容易调动。
  第三,引导竞争。人的攀比欲望是天生的,竞争状态有利于学习。让老虎和狮子对决,让骏马和雄鹿赛跑;让野猪和笨熊摔跤,让凶狗和弱狼较量。还要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对手只有他自己。在竞争方式上,可以是组与组,可以是男女生对抗,还可以是组内单兵作战。比如,让A组出题考B组,或让C组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本课内容。语文,真没啥可讲的。在“学习”与“展示”之间搭座桥梁——学的都是立即要展示的,而且是在展示中学到的。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即学即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课堂上,如何活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都活动了吗”;发不发言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都思索了吗”;教师的如何主导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课堂适合你的学生了吗”。
  第四,突出应用。毛主席在《论实践》中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问题是我们虽然也强调“学以致用”,但更多的时候给学生的印象是“学以‘备’用”,而不是立竿见影式的即学即用。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学生就像小毛驴,学习就是赶路。理想的境界是在能看得见的前方摆着青草,让学生信“驴”由缰,自由奔驰;中等方略是苦口婆心地告诉“毛驴”,远方有吃不完的青草,再用根绳子拴着笼头,生拉硬扯;最次的做法是,要到哪里去毛驴不清楚,“主人”扯不动绳子就掉过头抽驴屁股……正因为“学”与“用”之间隔着一段时空,甚至挡着一堵高墙或横着一条鸿沟,让学生看不到应用的前景,体会不到应用的乐趣,更无法在应用过程中探索学习,所以,“真知”就无法从“实践”中产生。“要求儿童在今天就过着丰富的精神生活,而不只是为明天掌握知识做准备”,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教育名言,至今仍振聋发聩!
  怎么应用呢?写日记随笔,搞演讲辩论,出手抄板报。特别是“写作”,可谓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抓得好,固执如牛者也会乖乖就范;不重视,煮熟的鸭子也会飞翔。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事非经过才知难,你不去写诗,就难以体会“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你不喜欢律诗,就不大愿欣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高妙。对写作爱好者来说,每一个字词都想积累,每一处佳句都是素材,每一段名言都想背诵,每一篇经典都值得临摹借鉴。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写作文呢?他无感可发时,你硬逼着他凑字——无病呻吟,虚情假意,套话连篇,不成“假大空”又会是什么呢?我从来都以为,写作就是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学生作文也是如此,老师首先得丰富学习的心灵,再激活倾诉的欲望。我们常说,“读”是吸收,“写”是释放,常写之生,为了“释放”,必须去“吸收”,从而实现主动阅读。爱写者一但形成自己的文集,更喜欢在“笔耕”的道路上撒欢。总之,只要让学生养成勤写的习惯,语文教学的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而养成勤写的好习惯,还得依赖“展示”,如此一循环,自然走进了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