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债务 警戒线:通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7:32:47
关于制定《通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说明的报告 ——2010年12月22日在通化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李永杰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县政府,向大会作通化县“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说明,报告2011年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提出意见和建议。一、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说明按照省、市和县委的安排部署,县政府从年初开始就启动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先后经历了动员部署、专题调研、提出思路、编制起草、征求意见等阶段。《纲要》广泛征求了县委、县人大、县政协以及各乡镇、各部门的意见,集中了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纲要》的编制工作,县政府先后三次召开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集体讨论,并提请县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召开后,县政府根据县委《关于制定通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研究编制了《纲要(草案)》。下面,就《纲要(草案)》的编制作如下说明。第一,“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及大力支持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在全省县域突破综合考评中,由2005年的第二十二位跃居到第十位,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连续4年保持大幅晋位的县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实现84亿元,是2005年的 3.9倍,五年平均增长3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4240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7.8亿元,是2005年的3.1倍,年均增长25%;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4.7亿元,是2005年的3.9倍,年均增长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5亿元,是2005年的9倍,年均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9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年均增长29%。经济结构趋向合理。预计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期末的17.7:55.9:26.4调整到 9.1:56:34.9。全县农业增加值实现7.6亿元,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2户、纳税超千万元企业18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户,通天酒业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两次募集资金9.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25亿元,年均增长28%。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实现29亿元,年均增长39%。重点项目建设成果丰硕。累计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31项,完成投资140亿元。东宝药业基因重组人胰岛素3000公斤冻干粉及7000 万支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生产线、吉恩镍业二期扩建、宏信研磨材扩能改造等18个超亿元项目竣工投产。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政府机构改革稳步实施,建立了县乡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实施了新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在全省率先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全县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560个,累计引进域外资金 108.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280万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45亿美元。对外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上海中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香港利君国际医药(控股)有限公司、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香港银基集团、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大企业入驻我县。城乡建设水平显著提升。累计投资13亿元,实施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改造,成功举办了全国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现场会和全省“暖房子工程”现场会。通沈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通丹高速公路、通灌铁路建设进展顺利。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被列为全省六个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试点县之一,新农村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务实、和谐、创新、争先”的通化县精神正在形成,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和国家园林县城等一系列殊荣,在全省群众安全感测评中名列第二位,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软环境建设满意度高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由7748元增加到15090元,年均增长 14.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173元增加到5847元,年均增长13.1%。“十一五”时期是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纲要(草案)》对“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和发展压力进行了分析。从机遇方面看,一是国家加大支持东北振兴力度,有利于我县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十二五”时期,国家实施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支持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有利于我县借助国家和省政策机遇加快发展。二是国家加快经济转型,有利于我县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生物产业特别是生物制药是国家推进经济转型的重点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有利于我县进一步做大做强以生物制药为主的医药产业,推动主导产业加速发展。三是交通环境全面改善,有利于我县加速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形成东连白山、南接丹东、西通沈阳、北达长春的“两小时经济圈”,通化机场、通丹陆港等项目建设使我县的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将促进我县加速融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圈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四是多年来的持续投入,有利于我县快速提升经济发展实力。“十一五”期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55亿元,尤其是东宝集团重组人胰岛素、中国长白山药谷产业园、吉恩镍业改造等一批打基础、重长远、增后劲的重点项目建设,为我县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是日益优越的发展环境,有利于提升我县的吸引力。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的取得,以及日益优越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将显著增强我县对外吸引力和积聚力。从发展压力方面看,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我县工业比重较大,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社会“低碳”意识淡薄,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由高投入、高消耗经济向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转变的压力。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我县长期以来存在的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县域经济主要靠工业支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发展既迫切需要上规模,更亟待调结构,压力和难度很大。三是竞相发展的压力。经过四年的连续晋位,我县综合实力已进入全省前十强,继续晋位的压力很大。四是社会矛盾凸显的压力。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加速,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将不断产生,新旧矛盾相互交织,就业和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公共服务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压力仍然较大。第三,“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  (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从全国来看,我县属于欠发达县份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针对这一实际,在确定“十二五”发展思路时,充分考虑到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发展要求,从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实力的实际出发,经过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反复论证,把我县 “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确定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着力构建“一强两大两优”产业格局,突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努力让全县人民过上好日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根据指导思想,确定了坚持加快发展、统筹发展、特色发展和共享发展等四项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方向。  (三)主要发展目标1、经济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10亿元,年均增长2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19万元,年均增长18 %;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21%;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11.7亿元,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81亿元,年均增长 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亿元,年均增长18%。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5∶50∶45。县域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十位,力争在全省位次稳步前移。2、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发展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全覆盖。到2015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万人;新增城镇就业750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全县总人口控制在25.8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3、城镇建设目标。拉大县城骨架,完善服务功能,彰显山水特色,建设通丹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到2015年,县城规划控制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 1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2%。重点乡镇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成为要素集聚、产业发展、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4、人民生活目标。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50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96元,年均增长9%。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5平方米和25平方米。5、资源环境目标。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县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80.5% 。“十二五”期末,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工业污染排放稳定达标率达到90%;全县城镇饮用水达标率达到 100%,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85%。以上指标是综合考虑“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五年发展的各方面条件提出的,既体现了加快发展的要求,也考虑了实际可能;既体现了县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确定的目标要求,又进行了具体的细化和进一步延伸,各项指标都落实到了具体的产业和项目,目标是积极稳妥的,也是可以实现的。第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根据“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纲要(草案)》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九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坚持实施投资拉动战略。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是加快通化县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把扩大有效投入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力保持较高的投资水平,延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实现良好的投资效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要突破1280亿元。一是完善项目生成推进机制。谋划一批超10 亿元、50亿元的大项目,不断强化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二是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初步确定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27项,完成投资570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120项、超10亿元项目12项。三是打造“一区四园”发展平台。抓住省政府加大对县级开发区支持力度的机遇,把聚鑫经济开发区打造成省级经济开发区,把长白山药谷产业园打造成国家级特色园区。四是增强金融支撑能力。健全金融服务体系,构建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和财税支持体系。  (二)倾力打造“一强两大两优”产业体系。构建“一强两大两优”产业体系,是“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纲要(草案)》明确提出,要把我县打造成为全省医药强县、矿产大县和物流大县,把食品业和化工建材业培育成为两大主导优势产业。一是打造全省医药产业第一县。依托长白山优势资源和东宝集团等知名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通化市千亿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支持东宝集团快速发展、跨越发展,力争把东宝集团打造成为市场净值和销售收入“双百亿”企业。到2015年,医药业产值实现80亿元,力争达到120亿元。二是打造全省矿产业大县。通过资源勘查整合、产业链延伸和综合利用,促进资源开发规模化、高效化,建设通化市千万吨钢冶金产业核心支撑区。规划建设围钢特色产业园,全面深化和巩固与通钢集团的战略同盟关系。到2015年,矿产业产值实现70亿元,力争达到100亿元。三是打造全省物流业大县。举全县之力支持长白山药谷产业园建设,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功能完备、信息畅通、国际知名的现代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推动重点领域物流业发展,构筑与我县产业相配套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到2015年,力争物流业营业收入实现100亿元。四是精心培育两大优势产业。深度开发长白山特产食品,规划建设食品进出口贸易加工园区,实现食品产业整体升级;加强结构调整和扩能改造,积极发展新型建材产品、高性能合成材料和特种材料。到 2015年,食品业产值实现20亿元、化工建材业产值实现10亿元。  (三)提升新型工业化核心竞争力。《纲要(草案)》提出了全县工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长25%;增加值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22%。从五个方面,对提升新型工业化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论述。一是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争创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和吉林省中药产业发展先进县。二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国家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引导培育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高性能材料、机械加工等新兴产业。三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三个一批”优秀企业家建设工程,造就一批领军型企业家、培养一批成长型企业家、扶持一批创业型企业家。四是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降低高能耗、高排放产业比重,重点实施100项技术改造项目。五是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以名牌产品赢得声誉、赢得市场、赢得竞争力。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纲要(草案)》确定了“构建具有长白山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绿色农业大县和林业产业大县”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四个方面工作措施。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住全省实施新增百亿斤商品粮工程契机,抓好农业“五大工程”建设。二是培育现代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以棚膜经济、中药材种植、附林经济、精品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三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四是推进农业经营机制体制创新。加快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发展水平,决定经济的发展活力。《纲要(草案)》提出,要把第三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实施差异化服务业发展策略,建设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功能集聚区。一是发展壮大传统服务业。加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改造商贸流通业,规划建设一批服务业创新示范区。二是培育发展高端服务业。谋划引进一批定位档次高、建设规模大的高端服务业项目,打造“长白山生态养生谷”,把我县建设成为区域性高端服务业中心。三是加快发展旅游业。以打造“南长白山品牌”为核心,建设独具通化县特色的南长白山旅游休闲新区。到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0亿元。  (六)积极扩大对外经济合作。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策略,是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纲要(草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全力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和效益。坚持对内对外并重,“走出去、请进来”并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和战略投资者到通化县发展,引进域外资金400亿元。二是拓展区域经济合作。坚定不移地融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圈建设,努力形成“信息互通、优势互补、产业互联”的共赢发展格局。三是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培育和扶持大宗出口商品、出口重点企业,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5.36亿美元。四是切实有效利用外资。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利用外资的重点,提升利用外资的层次和水平,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  (七)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关键时期。《纲要(草案)》重点明确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升县城建设与管理水平。对《通化县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管理水平,建设“长白山生态宜居城”和“中国生态养生城”,实现由重点镇到小城市的跨越,由传统镇到生态城市的跨越。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完善提升城镇功能,强化乡镇财源建设,形成联动共进的小城镇发展格局。三是全面提升新农村环境建设水平。突出产业发展,普及“六化、七个一”,打造一批产业村、生态村、旅游村、民俗村和新型庄园村。四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明确了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的目标任务。  (八)合理保护利用资源环境。坚持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发展道路。《纲要(草案)》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县、国家低碳经济示范区的工作目标,明确了相关工作措施。  (九)深入实施富民工程。围绕改善生存性民生问题、解决发展性民生问题、保障安全性民生问题,《纲要(草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任务。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围绕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对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困难群体救助、社会慈善事业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二是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围绕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明确了教育、卫生、计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目标。三是完善社会安全体系。围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对公共安全、安全生产、信访、防灾减灾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四是完善社会文化体系。积淀社会文化底蕴,培育通化县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第五,“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措施。为确保“十二五”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纲要(草案)》从确立战略发展地位,争取政策支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引进智力支持;转变政府服务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健全规划实施机制,保障规划落实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二、关于2011年工作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三化统筹”、构建“一强两大两优”产业格局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的工作意义尤其重大。基于“十二五”规划和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的总体部署,2011年将坚持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构建“一强两大两优”产业格局,调优结构、提升总量,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9.36亿元,增长20%;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5.64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6亿元,增长25%;招商引资达到46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90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30元,增长10%。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加速新型工业化,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增长26%,销售收入、入库税金、利润分别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5户(调整后统计口径),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到22户。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医药业资源整合与战略重组步伐,积极推动东宝集团与香港利君国际、华夏药业与玖龙纸业合作,力争早日取得实效。全力支持东宝集团发展,对东宝集团开拓市场、新产品研发给予政策扶持,并帮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投入勘查资金5000万元,摸清全县矿产资源底数。深化巩固与通钢集团的战略同盟关系,加快推进70万吨铁精粉、60万吨石灰、50万吨球团、4000万吨铁矿开发、废钢渣综合利用等合作项目,力争全部开工建设;抓住首钢对通钢重组的新机遇,加快推进东方矿业合作平台建设。扶持壮大通天酒业、大泉源酒业、一洋保健品等食品业龙头企业,申报长白山特产食品地理标识,培育全国知名品牌。积极推动大泉源酒业与香港银基集团合作,开发高档白酒,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化工建材业结构调整和扩能改造力度,发展新型环保建材产品。积极鼓励科技创新。坚持科技兴县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加强支柱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研究,搭建大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平台,有效利用外智外资外力,打造科技转化高地。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促进东宝药业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系列中药、蛋白质类药物、振国药业干细胞生物技术等高科技产品研发生产,推动镍金属、石墨等传统产品向深加工、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转化,实现20种新产品试生产。推进企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强化对重点行业、企业的监管,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0项。推动品牌创新,引导企业完善品牌发展计划,做好品牌包装,强化宣传推介,争创中国名牌1个、吉林名牌2个。培育新兴产业。研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重点发展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低碳产业、环保产业,下大力气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引进,促进产业拉长链条,在业态提升上取得突破。着力推动全民创业,搭建创业平台,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务体系,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增强金融支撑能力。继续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增进金融机构与企业的了解互信,促进银企深层次合作。鼓励企业上市融资,重点做好化工股份、华夏药业、振国药业、宏信研磨材等4户“全省百户拟上市重点企业”的培育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制定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百名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企业家摇篮工程”和“企业高端人才培养工程”,加强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后继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素质拓展活动,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加速项目推动,促进总量快速提升。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抢抓机遇,全力以赴上项目、增投入,以项目促投资、增后劲,以项目保增长、促发展。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抓好一批具有关键作用和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计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45项,完成投资49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30项。加快推进长白山药谷产业园、振国药业生物制剂、通天酒业酒窖、文化产业园、英额布康乐谷等重点续建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全部投产达效;积极做好东宝人参产业园、利君东宝大容量注射剂、通天酒业葡萄浓缩汁、大泉源酒业2万吨优质酒、松花石砚开发、中心商贸区等重点新建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做好通灌铁路、通化至丹东高速公路收尾和通化至靖宇高速公路、四平至松江河快速铁路前期准备的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施工环境。加强项目谋划储备。按照国家和省“十二五”发展导向,结合我县产业和资源优势,谋划一批符合国家和省资金投向的超10亿元、50亿元的重大项目,积极向上争取对接,确保有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省实施计划。同时,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长吉图开发开放以及通丹经济一体化建设等政策和机遇,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工作力度,全年争取资金2亿元以上。提高项目服务水平。继续落实重点项目县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和重大项目推进组制度,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个班子协调,全过程跟踪,全方位对接,全天候、零缺陷服务。强化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的落实,推进项目建设法制化、规范化,确保项目优质高效建设。  (三)加速对外开放,提升经济发展活力。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紧紧抓住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机遇,立足日益优越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建设全省近海开放门户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开展以“科学招商、实效招商”为主题的招商引资年活动,围绕“一强两大两优”产业发展目标,重点抓好神龙、玉金等医药企业战略重组、矿产业链条延伸、长白山药谷产业园上下游产业以及特产资源开发等方面招商,注重引进战略投资者,吸引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央企和上市公司合作入驻。积极开展经贸交流和会展招商,在香港、深圳、上海等重点城市开展项目推介活动,筛选出重点联系企业,建立定期沟通交流机制,积极寻求合作机会。同时,重点跟踪宏达集团、奥鸿药业养殖及生物药品深加工项目,推动三半江石墨矿和果松奥源金矿正式开工建设。继续实行招商引资“一票否决”制度,对于完不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合作。针对通丹铁路、通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所带来的联动效应,提早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依托通丹经济带建设,建立和完善与丹东跨区域合作机制,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一体化分工与合作体系。积极对接长春、吉林两个大市场,大力发展配套产业,提升经济关联程度,融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借鉴长春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经验,按照建设新城区的要求,探索调整开发区运行模式,引入先进理念,创新管理和服务手段。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完善给水、排水、供暖等配套基础设施。树立“招商选资”理念,强化对入区项目的管理,保证投资强度,加快项目集聚,力争把聚鑫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2011年,引进投资超千万元企业20户以上。同时,加快推进矿产冶金工业园、木材工业园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加工园建设,打造承接项目的优质平台。(四)加速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生态环境优势,以产业化建设为主导,以加快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以龙头企业发展为依托,走绿色、特色、有机、生态、精品之路,树立通化县健康现代农业产业形象,建设全省绿色农业大县。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在继续大力发展鲜食青糯玉米、优质水稻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着力做强“六大”农业特色产业。完善“都赶线”棚膜园区,制定鼓励全县棚膜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园区建设为核心,突出规模化、规范化,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品牌,做强棚膜经济。围绕长白山药谷产业园建设,制定中药材保护、种植指导性意见和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园区,引进中药饮片、制剂等精深加工企业,做强中药材种植业。以建设全省林业产业大县为目标,按照综合开发、立体经营的原则,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和红松、核桃干果林产业,扶持建立4个示范乡镇、20个示范村、100个示范户,做强林业产业。抓住全省振兴人参产业的重大机遇,推进人参种植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加工精深化发展,力争在人参综合开发利用上取得突破,做强人参产业。制定林蛙产业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大力开发林蛙精深加工产品,增加林蛙生产工艺和终端产品的科技含量,做响长白山林蛙油品牌,做强林蛙产业。规划建设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三大”食用菌种植区域,新发展食用菌10万平方米,建立菌种研发中心和菌袋生产示范中心,引进新品种和精深加工企业,做强食用菌产业。同时,加大标准化牧业小区建设力度,发展精品牧业。提高产业化服务水平。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个。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提高农产品检验检测水平。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新认证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6个。抓好阳光工程培训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打造新农村建设新亮点。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研究制定新的标兵村建设标准,坚持不懈地抓好环境建设,强力推进产业发展。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和产业、民俗、生态、旅游特色村建设,着力抓好乡镇所在村、村部所在地路面硬化和绿化美化提升,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强化产业支撑,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兴村、旅游富村、商贸活村,逐步形成乡乡有特色、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的发展格局。  (五)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把服务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服务业发展基础,提升服务业发展活力,扩大服务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使县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优先发展物流业。按照“五高两铁”大交通格局形成后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完善交通、仓储以及餐饮住宿等物流业发展基础;整合物流链各环节的信息资源,稳步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和物流企业信息平台建设。着力引进大型知名物流企业,全力推进长白山药谷产业园、粮食物流、建材物流等重点项目建设,逐步构建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物流体系。继续举全县之力抓好长白山药谷产业园建设,完善提升园区规划,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把长白山药谷产业园建设成为国家级产业园区;切实发挥长白山药谷产业园管委会职能作用,全方位做好服务工作,确保园区早日投入运营。培育发展高端服务业。以打造“长白山生态养生谷”、建设南长白山高端服务业核心区为目标,制定高端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行业、规划布局和政策措施。依托我县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便捷的交通优势,积极引进高端服务业项目,规划建设高端服务业发展区,吸引高端人才和高端消费群体居住、休闲、养生,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集团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适应老龄化需求,着力发展城区文化、养老、休闲、健身等健康服务产业;抓好中心商贸区建设,积极引进大型现代商贸服务企业,推动商贸服务业向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信息化发展。积极发展旅游业。以打造“南长白山品牌”为核心,以建设独具特色的南长白山旅游休闲新区为目标,全力组织实施《通化县旅游总体规划》。积极申报旅游业重点建设项目,力争将石湖国家森林公园、龙头山项目纳入全省“十大景区”总体规划,英额布康乐谷纳入全省“十二五”旅游重点建设项目,白鸡腰东坡景区纳入吉林雪景项目规划。借助省、市招商平台,大力对外推介石湖国家森林公园、四棚百万亩人工林、人参之路等旅游资源,力争有重大旅游项目落户我县。举办各种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全面展示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红色经典、历史遗存,全面推进大泉源特色乡和东来民俗村建设。  (六)加速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协调发展的建设方针,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业支撑,探索具有通化县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提升县城建设品位。以建设森林城市、健康城市为目标,按照“规划超前、功能完善、品位提升、环境优化”的思路,突出提升品位,注重挖掘内涵,争创人居环境范例奖。广泛吸纳国内外先进规划理念,聘请国内知名规划设计院对县城整体规划进行修编,制定县城交通体系、绿地体系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推进县城各出口改造,实施蝲蛄河沿河景观带建设;实施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建设,改造棚户区房屋5万平方米,建设廉租房2万平方米;继续抓好净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管道天然气等工程建设,完善市政服务配套功能;完成县医院广场建设,满足城西居民休闲娱乐需求;规划建设中小型蔬菜批发市场,提高县城农副产品供应能力;实施街巷路改造工程,对县医院西侧、正阳街北侧及水源街等道路进行改造。重点抓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提升工程,提高绿化档次、提升美化层次、增强亮化水平。同时,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创新管理举措,全面提升县城管理水平。加快特色化城镇建设。聘请专业规划设计机构,制定重点乡镇总体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规划,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完善基础服务功能,强化产业支撑,着力抓好二密、大安、果松、大泉源等特色乡镇建设。从减少农民、提升农民、富裕农民出发,持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和城镇涉农改革,创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协调发展机制。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以灾后恢复重建为重点,全力抓好公路交通和水利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新建改建道路137公里、桥梁25座;修建水利工程136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70处。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开通快大茂至西江、通化至二密两条试点线路。  (七)加速推进社会和谐,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济,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普惠于民。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加强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4.8万人,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900万元。实施医疗保险全覆盖工程,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城镇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3%以上;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建设。强化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扩大覆盖范围,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切实做好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全力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确保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突出抓好特困群众助医、助学、助困等慈善救助活动。完善社区建设,提高服务管理职能。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主线,优化师资配置,深化教学改革,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创建全省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稳步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基本制度落实年”活动,强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卫生专业人才引进机制;全面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质量,重点抓好县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核心,强化利益导向、服务关怀和宣传倡导,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水平。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综合馆和体育综合馆;深入挖掘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文化,充分发挥节日载体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纪念等活动,举办全县首届农民运动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加大治安防控力度,保持对各种严重刑事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开展省级法治县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加强司法业务用房规范化建设,拓展基层法律服务领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部门依法监管职责,不断加大道路交通、矿山、危化、消防等专项整治力度,促进安全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全面落实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领导接访和信访包案制度,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增强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继续落实县人大《关于加强蝲蛄河流域生态和水资源保护的议案》,切实抓好蝲蛄河流域生态恢复和污染治理,实施严格的封禁政策,强化对湿地、林地、河道的保护管理,完成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封闭;开展生态示范区和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建设,严格按照水源地建设标准审批项目,流域内企业污水处理达标率达到 100%。建立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严厉打击各种毁林犯罪活动,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确保全县无重大森林火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实施水毁耕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工程,确保重点项目、民生工程的用地需求。切实办好为民实事。着眼于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重点办好九件为民实事。一是继续实施文化产业园建设工程,提升县城文化体育服务功能;二是继续实施中医院和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异地新建工程,提高县城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三是实施县城教育基础设施完善工程,提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四是继续实施净水厂建设工程,提高县城供水保障能力;五是实施农村文体设施覆盖工程,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活动需求;六是实施农村水泥路修复工程,提升农村公路通行质量;七是实施蝲蛄河大桥建设工程,拉大县城骨架、改善交通条件;八是实施国有农林场矿棚户区改造工程,解决职工住房困难问题;九是实施城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工程,提高县城老年人供养能力。三、关于政府自身建设实现“十二五”目标,加快通化县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基础性工作做好,把发展的根基打牢,把跨越的力量蓄足,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一)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行为准则,始终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健全行政执法体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二)加快职能转变,建设效能政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主要精力更多地集中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推行电子政务,提高网上办事和在线服务水平,为投资者和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扩大公开范围,丰富公开形式。强化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和政府部门执行力,抓好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严格行政问责。  (三)大力转变作风,建设为民政府。更加注重抓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谋求长远发展、持续发展。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严格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推诿扯皮、刁难设卡等问题。继续坚持为民办实事,逐步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困难的事情帮起,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四)坚持从严治政,建设廉洁政府。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坚持制度防腐,强化行政监察,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财政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强化行政成本意识,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力戒奢侈和浪费。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打击腐败分子,以清正廉洁的政风推动各项工作。各位代表、各位委员,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具备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坚实的发展基础。让我们在县委的领导下,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振奋精神,锐意进取,阔步前行,为让全县人民过上好日子而努力奋斗。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怎么翻译?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制定规划要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什么? 由谁能够提供《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贵阳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求《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求《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 简述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 2005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成果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什么? 谁知道2005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我国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主要内容和鲜明特点 谁知道《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内容 那里有团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论文 下载 如何找到《内蒙古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的全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速帮我查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资料!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决议》主要内容有哪些? 什么是国民经济和市场经济? 什么是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