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现金净流量净额:张昭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34:0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建国初期,我们没有及时注意进行人口控制,当马寅初提出人口论的时候许多人并不理解,中国才五、六亿人口,还搞什么计划生育?现在翻了一翻,到了12亿,马上接近13亿,问题严重了不是?环境保护也是这样。前些年我们忙于经济建设,滥砍滥伐森林树木,胡乱开采地下油气和煤炭资源,小煤窑、小油井林立,乡镇企业、造纸厂、化工厂等污染严重的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不惜向长江、黄河排放污染物。从短期效应来看,产值上去了,但持续发展和自然环境却受到了危害,98年一场大洪水袭来才使人们恍然大悟,后悔不迭。如果我们早些把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眼光放远一些,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会如此猛烈吗?不过,虽然亡羊补牢,毕竟还不算太晚,因为还有一些小羊羔没有全部被饿狼给叼去。

国防也是这样一个道理。平时不加强国防建设,总认为战争离我们很远,仗一时半会儿打不起来,天下本来就太平无事,不要杞人忧天!1991年海湾战争中,当美国带着40多个国家的部队对伊拉克进行围剿的时候,我们感到战争离我们很远;1998年年底的“沙漠之狐”,美英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进行空袭,我们许多同志还蛮不在意,认为那是在波斯湾,而我们是在西太平洋;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开始时,也有人认为战火远在欧洲,更何况巴尔干从来就是“火药桶”,所以事不关己,就可以高高挂起。然而,5月8号美国空军的5枚导弹在中国驻南使馆爆炸,这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人们惊醒:啊,原来战争就在我们身边!的确,战争离我们很近。许多同志开始思考,北约新战略和北约干涉南联盟内政、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就贸然进行一场战争,这样的先例会不会继续下去,将来会不会对我们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构成威胁?人们开始对世界性的东西更加关注了,因为,这个地球本来就很小,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网络化的今天,地球就像是一个小村庄了。哪个国家一有点动乱,总是会影响到别的国家,甚至是全球的形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类的生存虽然取决于许多要素,但主要依赖于两种环境:一种是自然环境,一种是安全环境。生态环境破坏了,生物的食物链被人为地割断了,各种自然灾害和传染疾病便开始流行,人们就会生活在一种无序的和紊乱的世界之中。安全环境破坏了,大家就会人人自危,整天提心吊胆。现在哪个城市或地区,如果社会治安不好,犯罪分子猖獗,老百姓就会心惊胆颤,小孩子出入家门大人要陪送,天一黑大人小孩都不敢出门,有人甚至随身携带防身自卫的器械,你说,社会要是到了这份儿上,谁还有心思搞建设?科索沃战争期间,南联盟工厂全部停工,学校全部停学,一切正常的社会运作都停止了,国家建设难道不受影响?俄罗斯对车臣反政府武装的围剿也是这样,在这种情况下车臣周边的居民安全都没有保障,谈何发展经济和搞好建设?所以,国防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只有拥有一个良好的稳定的安全的环境,经济建设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我国是一个大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陆、海边境线长,周边相邻国家较多,历史遗留的边界和海洋权益的争议较多,在客观上构成了一些不安定因素。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建国时间短,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和军事的现代化程度还存在较大的距离。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超级大国,由于历史的殖民主义原因和现实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对我国推行封锁、遏制和敌视政策,从而在整个外部安全环境上对我构成严峻威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不搞侵略扩张,不同任何国家结成军事同盟,不在国外驻军或建立军事基地,不谋求超出我国合法权益以外的任何利益,不掠夺别国的—寸土地,不干涉别国的内政。主张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的国防建设不针对任何国家,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其核心和实质是捍卫国家独立、主权、统一和安全,促进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周边稳定。我国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其核心是巩固国防,抵御外敌侵略,保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国防建设,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清王朝晚期.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不仅不敢发动反侵略战争,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反而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火”。对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反侵略斗争,实行镇压的方针,最终造成屡战屡败,割地赔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组织下,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充分动员和组织人民,团结—切抗日力量,共同抗击侵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所以,人民战争是我们战胜国内外敌人,赢得战争胜利的法宝。现在,虽然武器装备和作战样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人民战争的思想不能丢,它仍然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

中国历史上,由于淡化国防,忽视国防教育,导致国家衰亡的事例屡见不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贪图安逸,疏修武备。长期的和平环境滋长了人们的麻痹松懈情绪,豪华奢侈安乐之风大增,长期沉迷于沉溺于酒色和歌舞升平之中,受不了苦,打不了仗,人变得越来越娇气。二是政治上腐化堕落,昏庸无能,统治者不思治国之策,不理国事、兵事。为将者不习练武之法,为民者不知何为战事,老百姓久不习兵,皆不能受甲。整个民族和国家没有尚武、拼搏、奋斗的精神,当兵卫国的观念逐渐消失,正如白居易所说,“听惯梨园歌管声,不识旌旗与弓箭。”三是军人地位下降,雇佣思想严重,社会上更是看不起当兵习武之人,正所谓“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军人薪俸低下,学识地位浅薄,为人所不齿,军人自己感到悲观失望,所以激发不出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和平主义泛滥,战争就在眼前

 

20世纪有两次和平主义大泛滥的时期,一次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停歇的那20年间,另一次是80至90年代冷战结束前后的那段时间。这两次和平主义泛滥的结果,最终都导致了战争,所不同的是,第一次导致的是规模更大的二次大战,第二次导致的是“沙漠之狐”和科索沃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人们久已盼望的和平时代终于姗姗到来,所以大家都很珍视这个和平时期,谁都不愿意再谈及战争和国防,许多国家因此而忽视了国防教育,民众国防观念普遍淡薄。1935年,美国50万大学生集体宣誓,坚决拒绝服兵役。结果,二次大战爆发后,人们的思想一时不能适应突然而来的战争形势,新兵难以补充,部队溃逃成风,给美国在战争初期造成巨大失利。一战中,法国作为战胜国,不惜巨额修建了马其诺防线,但却疏于进行全民国防教育,结果和平思潮蔓延滋长。1928年提出的国家动员法案,拖了整整10年才通过。致使法国在二战初期不敌德国进攻,迅速败军亡国。多马舍夫斯基在《现代战史法国之败》中总结了这样的教训:“欲战争必须教育民众,使其敢战而不畏战。国民教育为国家备战之要务。但法国之制度,非但不训练民众以尚武牺牲及爱国等精神,且多方鼓励和平主义,否认战争,自招精神之解体。”

离我们最近的案例就是冷战结束前后的那段时间。长达40年的冷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都在琢磨怎么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享受“和平红利”,即如何从军转民中榨取经济利益,如何让巨大的国防产生具体的经济效益,如何让光吃饭不干活不产生效益的军队和军事装备能够挣钱和增殖,起码军队要通过办企业、开公司、卖装备等自己养活自己。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俄罗斯几年之内军队削减一半以上,数十万大军从欧洲全部撤回,武器装备和军费全面裁减;华约组织完全解体,成员国分崩离析,纷纷倒戈。人们普遍认为,核大战不会发生了,全面战争没有了,局部战争越来越少了,东西方之间缓和了,现在是裁减军队、减少军费投入、卸掉军事负担,加足马力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机。所以,天天都唱和平赞歌,鲜见备战备荒、挖洞藏粮之言。在这种状况下,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增加国防投入,准备打赢战争,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等倡议似乎与整个形势不相符合,有点落伍和不识时务之感。美国经过几年的徘徊之后,从1995年起又开始逐年增加军费,到目前在军费投入、装备发展等方面又恢复到冷战时期的水平。在一切都安排停当之后,1998年进行了“沙漠惊雷”和“沙漠之狐”行动,1999年发动了科索沃战争,特别可气的是美国空袭中国驻南使馆事件。什么叫作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教训中增长见识,这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这个时候已毋庸讳言,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增加国防投入,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准备打赢战争,已经成为上下一致、普遍认可的观念。其实,战争与和平都是交互的,平时想到战时,增强国防实力,对敌人是一种威慑,战争因此而得到遏制,最终可以幸免于难。相反,不做好战争准备,敌人感到你软弱可欺,更加肆无忌惮,战争可能由此而爆发。国防教育的目的恰恰是把这些道理讲给人民群众听,让人民群众知道现代战争是怎么回事,万一将来打起来自己该做些什么。人民战争的巨大威慑力就表现在这些方面。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民族尚武精神的衰退,国家防卫观念的沦丧,不能不说是国家败亡的重要原因。“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些中华民族的古训很值得我们借鉴。世界各国都把加强国防教育视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性工程,把国防观念作为最高的社会公德来培养,并以法制措施加以保障。他们把国防教育看作是“精神防务”,“心理防务”,“首要社会勤务”,并通过设立“国耻日”、“殉难日”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教育全民增强国防意识。国防教育的目的,则在于使全体人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提高保卫祖国的政治思想觉悟,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振奋民族精神。这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国防教育也必须使人们居安思危,在精神上首先筑起一道抵御各种侵略的钢铁长城。国防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国防精神、国防理论、国防历史、国防法制以及相关的军事科技知识等。国防教育也应该贯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原则,通过多种方式,营造国防的氛围,使人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感染。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保持必要的忧患意识,看到面临的各种威胁,才可能有危机感和励精图治、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决心。否则,整天沉迷于莺歌燕舞、酒绿灯红的靡靡之音当中,只看到形势大好,而不知危机何在、挑战何来。只满足于阿谀奉承,而听不进逆耳忠言,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埋下失败的种子。爱军习武,崇尚武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都寄托在青少年身上。我国古代少年英雄很多很多,他们从小就练功习武,十几岁二十来岁便成为骁勇善战的沙场名将。今天的青少年倒不一定都去舞枪弄棒、擒拿格斗,但基本的军事素质、军人作风、军人修养是应该学习的,基本的军事科技知识、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性能和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之类的东西也是应该学习和了解的。从中小学生做起,直到大学、高学历人才和社会上的所有公民,都应该学习一点国防和军事知识,关心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养成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防建设和拥军、爱军、优属的社会风气。使大家都从心里认识到,“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军人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没有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就没有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全社会都应该支持、理解和尊重他们。

 

舆论宣传要重视加强全民国防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是国防观念的基石。一个人如果不爱国,就不可能为他所在的国家做奉献,也就不可能有什么忧患或危机意识,当然对侵略者和敌人就恨不起来,这样,他就不可能自觉地为国防建设做什么贡献。所以,应特别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公民树立起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和观念,自觉地履行国防义务。国防教育应该是“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应该结合现代战争和武装冲突案例,培养公民关注国际战略格局、关心国家未来命运、自觉为国防建设作贡献的意识和祟尚民族英雄、勇于为国牺牲的英雄气概。在此基础上,自觉地学习和掌握与国防建设有关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法律、国际等方面的必要知识。同时,国防教育也应该依法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都有明确的国防教育条款,全国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制定了国防教育条例,其中都具体规定了教育的内容和要求,目前正在酝酿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家、民族和每一个公民的国防观念,奠定全民国防意识的社会系统工程,普及与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单位都应当组织开展国防教育。

研究美国和西方的媒体特征,对于我们或许是有些益处的。美国控制着世界上绝大多数媒体,而且其技术先进,世界一流。美国的媒体引导着世界媒体的潮流,它想炒作什么,什么东西可能就会成为热点。科索沃危机完全是由美国和西方媒体炒作起来的,说人家南联盟杀了多少人,搞什么种族清洗,结果引发了一场不明不白的战争。战后海牙国际法庭进行的调查表明,所谓种族清洗并无充足证据,但战争已经打完了,南联盟吃了个哑巴亏。美国袭击我使馆的事件也是这样,这么严重的事件,美国国内居然很少报道,在长达十几天的时间内,基本上都是关于一般性误炸的引导,老百姓都认为,战争哪能不死人,误炸使馆是正常的,所以很少有人感到有什么意外,就连华人也没有什么反响。后来国内的一些记者将国内许多报刊的报道传送到美国之后,人们才知道了事件真相,这才有了华人游行示威等行动。我说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即便是西方在宣称新闻自由,有时也有很大的片面性甚至是欺骗性。西方媒体对重大事件的评述也有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他们通常的做法是先让专家学者和民众团体来各抒己见,你随便说,反正你不是决策者,所以说了也不用负什么责任。但这些观点和意见很快被吸纳到政府的决策中去,政府在宣布正式的决策之前,让这帮人先出来放放风其实好处很多,可借机观测一下风向,了解一下民心和民意,试探一下国外的相关反应,看看反对党有何声音。

如何利用新闻媒体对全民进行国防教育,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件事情。根据我个人的印象,在1998年2月“沙漠惊雷”行动以前,似乎中央电视台没有向国际上正在爆发战争和武装冲突的任何战场或前线派遣记者进行实地采访,国内关于战况的报道,主要是转载美国CNN等西方媒体的消息,有时候我驻外记者也发回一些在当地采访的文字稿件。应该说,中央电视台“沙漠惊雷”的报道在中国有关世界战争和危机的报道方面是个重大突破。从那以后,1998年年底的“沙漠之狐”和1999年初的科索沃战争中,报道就非常频繁和多样化了,节目也越来越精彩。科索沃战争中各种媒体对一场战争进行如此铺天盖地式的报道,应该说是史无前例的。特别是美国空袭中国驻南使馆之后,媒体在揭露美国阴谋、唤起民众、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比如,5月9日的《北京青年报》16个版打通,全部登载与此事件相关的文章和抗议声明,受到各方面的一致好评。

通过这些报道,唤起了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国防意识,人们越来越关心国防和军队建设,许多媒体都是因为及时报道和评述这样一些重大事件而提高了收视率、收听率和发行量。有一份国际时事类报纸,从科索沃战争前的三四十万份一下子跃升到战后的80多万份,后来又迅速飙升到100多万份。有一份军事类报纸,战前刚刚创刊,开始往报摊上摆谁都不愿意要,怕卖不出去,结果很快攀升到十几万份,经过对战争的集中报道,迅速增加到六七十万份。记得十多年前中央电视台军事部邀请我一起创办《军事天地》栏目的时候,当时在中国电视行业大概是第一个有关国际军事评论和国防与军事报道方面的军事专题栏目。后来,逐步扩散到各省市电视台,类似的栏目不断增多,现在几乎所有电视台都开办了这类栏目,很受观众欢迎。报刊也是这样,从副刊办到专刊、特刊,现在几乎多数销售量比较好的报刊都开办了国防与军事栏目。这些变化说明,老百姓是非常关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只要有好的选题、好的文章和节目,人们还是愿意看的。据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关于科索沃战争评述的那期节目收视率曾经达到历史最高点,《中国报道》和《世界报道》栏目的收视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并成为人们熟悉的知名栏目。

 

完稿于199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