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2012年投入产出表:妙趣诗歌——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突破口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21:16:06

如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的另一思路

主讲人:徐兵强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2009-9-12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成千上万的优秀诗歌作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诗歌教学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然而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却不大受学生欢迎,每次考试学生的诗歌鉴赏题是学生失分最多的一道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如何让学生承继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已成为困扰中学语文教学的难题之一。

我们知道,诗歌来自于生活,而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虽是诗歌精品,但从某种角度说缺乏趣味性,或者说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得不够好,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不妨从趣味性入手,挑选一些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得好的诗歌作品进行诗歌鉴赏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为此,笔者尝试从趣味诗歌入手,对学生进行诗歌鉴赏训练。经过六七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从趣味诗歌入手,让学生欣赏诗歌精美的语言、和谐的韵律。

诗歌诗歌,诗即是歌,歌即是诗。很多同学都有自己钟爱的歌曲,实际上就是喜欢它的歌词和韵律。如《步步高》:“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步步高。” 又如《真心英雄》:“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曲好听,歌词动人心弦,自然受人喜爱。

在欣赏诗歌精美的语言、和谐的韵律方面,我首先给学生介绍《教我如何不爱她》

日出泰山,

月落三峡,

漓水恋奇峰,

平湖醉彩霞……

呵,心房里珍藏着千年的画,

教我如何不爱她!

 

鱼游东海,

鸟唱西沙,

塞北萧马,

岭南艳花……

呵,热血里激荡着唐宋的诗,

教我如何不爱她!

 

浪拍虎门,

雨洗雁塔,

惊雷响戈壁,

祥云照拉萨……

满眼里闪耀着先烈的梦,

教我如何不爱她!

 

风舞红旗,

泪洒天涯,

长城迎佳宾,

熊猫传情话……

呵,遍体的伤疤抬起了头,

教我如何不爱她!

这首诗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伟大祖国的方方面面,学生读后自然明白诗歌语言的精妙。

在此基础上,不妨再举《郑板桥改师诗》让学生明白锤炼诗歌语言的重要性。

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

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

这是一个夏日的午后,郑板桥和老师在暴雨后出来散步,走到桥上,老师见山洪中有一妙龄女郎尸身,有感而作此诗。郑板桥问老师:是否认识女孩?怎么知道女孩16岁?是否亲眼看见女孩落水?老师被问了个哑口无言。郑板桥又问,老师怎么知道是“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老师惊讶郑板桥的才思,便让他改诗,于是改出了下面这首诗:

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

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

这首诗,前两句询问,后两句描写所见情形,在语言、意境上自然高出原诗一筹。

再举《清明》为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诗医”认为,此诗太肥,宜吃泻药——每句诗各删去括号内二字,而诗歌意境不变,语言却更为精炼了。在这里,举大家熟悉的诗歌为例,学生很容易接受。

锤炼诗歌语言的又一个典型的事例是苏小妹“炼字”的故事。      

相传苏小妹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各加一字,成为两句五言诗。东坡说:“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小妹说:“好虽好,但不算最好。”黄庭坚说:“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说:“好虽好,但还不是最好。”小妹给出的答案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和山谷不由拍手叫好,因为风只是“扶”着细柳,细柳不“摇”也不“舞”,可见那风是多么“轻”了;在月光下简直失掉了梅花的踪迹,可见那月色实在是“淡”极了。小妹扣紧了“轻”“淡”二字,所以比东坡、山谷更胜一筹。

当然,我们可以举《罗嗦诗》作反面例子:

半夜三更子时归,关门闭户掩柴扉。

爱人妻子老婆问,你是哪个何人谁!

这首诗语言罗嗦之极,学生读后在捧腹大笑之余,自然知道这首诗其实只需如下几句:

半夜归,掩柴扉。老婆问:你是谁?

反面例子再如下面这个故事中的“诗人”。古代,某财主之家两兄弟胸无半点墨,多次考秀才不中。后来老子拿钱去官府纳捐,才得到监生的头衔。这样一来,兄弟二人就以为自己真的有学问了,于是作起诗来。

一日兄弟俩出城游玩,弟弟指着远处的大石头吟“诗”一首:

远观石头大,近观大石头。

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

这样的“诗作”可谓“精彩绝纶”。 

这样的诗歌学生爱听,爱看。就这样学生在笑声中懂得了锤炼诗歌语言的重要性,尝到了诗歌知识。

 

二、利用妙趣诗歌中修辞手法的奇妙效果,从而让学生欣赏诗歌的多种多样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高考考点之一,学生很难把握。那么在趣味诗歌的教学中,我们也就重点突破这一教学重点、难点。

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我采用的妙趣诗歌《人生四乐诗》作典型的例子。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有“诗医”认为,这首诗太瘦,宜吃补药——在每句开头加两个字,运用夸张手法,那么,“乐”则更突出。

千年久旱逢甘霖,万里他乡遇故知。

和尚洞房花烛夜,状元金榜题名时。

同时,又有“诗医”在此诗上做文章,把它改成了《人生四悲诗》:

千年久旱逢甘雨,一滴;万里他乡遇故知,债主;

和尚洞房花烛夜,隔壁;金状元榜题名时,梦里。

这首诗运用“逆转”表现手法,突出了人生四“大” 悲。

再看下面这首《雨中即景》

[明]解缙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

滑倒解学士,笑死一群牛。

此诗写于解缙少年时放学回家,在雨中滑倒,而路旁躲雨之众人丝毫没有同情之心,反加嘲笑。解缙从地上爬起来即兴吟咏成诗,将众人比喻成牛,富有生活情趣。

解缙还有一首“急智诗”也是 运用比喻的典型例子,我也在教学中也把它介绍给了学生:

明朝解缙一日听皇帝说昨夜宫中有喜,皇帝要他作诗,他当即吟道:

君王昨夜降金龙

把皇子喻为金龙,抬得极高。皇帝朱元璋却说道:“生的是个女儿。”解缙当即续诗:

化作嫦娥下九重

皇上脸上呈忧郁色,说道:“已经死了。”解缙一惊,马上吟出第三句:

料是人间留不住

不直接说“死”,而说“世间留不住”,处理得体。皇帝跟着说:“已经把她抛到水里去了。”解缙听完即吟道:

翻身跳进水晶宫

“嫦娥”是神仙,当然是不会死的。“跳”去的地方是龙王的水晶宫,说明她是龙种。这与第一句回应,无隙可击。

再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欧阳修的一首打油诗:

大雨哗哗飘湿墙, 诸葛无计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 刘备抡刀上战场。

这是欧阳修一次到一新开酒家吃饭,店主问欧阳修菜的味道如何。欧阳修当即运用谜语和谐音的修辞手法题了这四句诗,含蓄巧妙地道出了菜品的味道:

大雨哗哗飘湿墙,(无檐——无盐)

诸葛无计找张良。(无算——无蒜)

关公跑了赤兔马,(无缰——无姜)

刘备抡刀上战场。(无将——无酱)

这样的妙趣诗,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得很好,不由学生不喜欢。

 

三、从趣味诗歌入手,欣赏诗歌所传达的哲理,欣赏诗歌所传达的意趣,从中获得艺术享受,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威慑感悟能力。

很多学生不喜欢诗歌,是因为他们不会欣赏诗歌的内存意蕴,不会鉴赏诗歌所传达的哲理,不会鉴赏诗歌的精妙之处。而这,却是高考出题的重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教学生欣赏一些典型的哲理诗,从而让学生领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

如短诗《生活》:  

网。

这首诗,内容仅一个字,却能让人沉思:生活圈子是一张网,人与人的关系是一张网,人的一辈子也是一张网;关系网,人情网;陷入情网,迷恋上网……这生活,实实在在就是一张“网”……多让人沉思的诗啊!

再如《梦》:    

梦再美,

也只能做到醒时。

这首诗也传达出一个哲理:人不能生活在梦中。虽然梦很美,很让人迷恋,但,它只能做到醒时!!!我们毕竟只能生活在现实中,现实的一切我们必须面对!

诗歌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给失败者》这首诗会给现实中的失败绝望者,包括在考试中遭遇挫折的学生以很大的启发:

脸上没有伤疤的人

是多么可怜

他没有跌过跤

怎么算得男子汉

 

心灵没有创痛的人

有多么不幸

不是他自己无能

就是上帝让他平庸

 

不曾经历苦难的人

怎么会成为强者

真正是一位好汉

怎么能回避灾祸

 

没有缺憾的生活

是傻瓜的生活

人生有了失意

才有追求的欢乐

这首诗告诉我们,告诉每一个失败者:生活之中的挫折、困难,是人一生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应该在困难挫折面前倒下去,而应该勇于面对。

在诗歌意趣方面,我最喜欢给学生讲秦少游拆“蘇”字求婚的故事。

相传苏东坡一日问好友秦少游是否有意中人,秦少游心仪东坡之妹(苏小妹)却不好意思说明,就作词一首:

园中花,化为灰,

夕阳一点已西坠。

相思泪,心已碎,

空留马蹄归。

秋日残阳萤火飞。

苏东坡一听,忙笑呵呵地说:“此事包在为兄身上”。原来秦少游所咏这首词表面上是在描绘景物,却寓含了一个“蘇”字,写景抒怀,兼谜语,富有情趣。学生听后自然领略到其中的韵味。

有这样一首双解谜语诗:

想当初,绿鬓婆娑;

自归郎后,青少黄多。

受尽了许多磨折,

历尽了无数风波。

休提起,

提起了,清泪洒江河。

作者似在哀叹童养媳的悲惨命运,可谜底却是“撑船用的竹篙”。作者不言竹篙,更不言竹子从青枝绿叶到骨瘦肌黄的“幸酸史”,很容易使人想到与之“形神俱似”的童养媳。这首诗题为《竹篙》的诗,其内在韵味,会令学生拍案叫绝,会让学生感叹诗人的绝妙构思。

 

四、介绍不同形式的妙趣诗歌作品,激发学生自己学习诗歌,鉴赏诗歌的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目的。

诗歌的分类依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在我本人所编撰的书稿《妙趣诗歌鉴赏》中,我把诗歌分成了十几个小类:数字诗、回文诗、打油诗、拆字诗、逆转诗、同音诗、叠字诗、谜语诗、神智体诗、朦胧诗、剥皮诗、方言诗、藏头诗、十七字诗(三句半)、一七体诗(宝塔诗)、酒令诗……给学生介绍这些妙趣横生的诗歌,学生-定然会沉迷于诗歌的天地里,尽情领略诗歌的无穷魅力,慨叹祖国文化的光辉灿烂,更加激发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现略举数例,说明妙趣诗歌的艺术魅力。

1、打 油 诗

打油诗直接采用民间口语,容解易记,且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情趣。

其一:夏明翰“打油诗”。

夏明翰烈士曾写过一首绝妙的“打油诗”讽刺反动军阀:

眼大善观风察色,嘴阔会拍马吹牛。

手长能多捞名利,腿软好屈膝磕头。

此诗运用夸张手法,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个个贪婪、无耻、凶残、昏聩的军阀的丑恶形象。

其二、《咏雪》

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涨价。

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

物价飞涨,无钱买柴,先烧板凳,下一步只得烧床了。“吓得床儿怕”赋予床以生命,十分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道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

2、逆 转 诗

起句平常,甚至让人感到十分粗俗,可后半部分语意陡转,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有人把这类诗叫陡转诗。

其一、相传古时候,一群考生在长安灞亭设宴饯别。一位童生高声吟道:

东边一带杨柳树,南边一带杨柳树,

西边一带杨柳树,北边一带杨柳树。

众人一楞,这算什么诗?众人嘲笑之余,那童生却用缓慢声调吟道:

愿借碧丝千万条,绾住斯人心不走。

其二、《还珠格格》“送别诗”

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有这样一个情节:乾隆皇帝带小燕子、紫微江南出巡,在江边见一群儒生摇头晃脑作诗赠别朋友“老铁”。乾隆见诗后便说:“我家丫头也会作这样的诗。”于是叫紫微露一手。紫微便吟道:

你作诗来送老铁,我也作诗送老铁。

众人一听,哈哈大笑:这能叫诗吗?谁知紫微笔锋一转,又续诗道:

江南江北蓼花红,都是离人眼中血。

后两句通过比喻,把离别之情渲染得登峰造极,众人赞不绝口。

3、组 字 诗

在诗歌园地里,有以一字为主体,通过增损偏旁吟咏而成的诗,这就是组字诗。这种诗多为六句,前面组字而成,后两句是全诗诗旨所在。

其一、“我最爱阿娇”

一公子哥儿,曾咏吟过这么一首组字诗调戏娘家妇女:

有木便为桥,无木也念乔;

去木添个女,添女便为娇。

阿娇休避我,我最爱阿娇。

被调戏的娘家妇女灵机一动,立即回敬一首组字诗:

有米便为粮,无米仍读良;

去米添个女,添女便为娘。

老娘虽爱子,子不敬老娘。

这两首组字诗分别以“乔”“良”为基本字,通过增损吟咏而成,前四句为铺垫,后两句则是全诗表意所在。

其二、“清和桥”组字诗

组字诗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颇多。相传一农妇卖芹菜,行至清和桥,仅剩下一斤芹菜,一时却碰上三个买主——和尚、尼姑、举人,均要买芹菜。农妇无法,便对他们说:“请你们三个任选‘清和桥’中的一个字作组字诗,谁作得好便卖给谁。”三个人都同意。

和尚抢先说:“我用‘清’字作诗——

有水为清,无水亦为青,

青旁加‘争’便为静;

清清静静我不爱,我爱豆腐炒芹菜。

举人也不甘示弱,用“和”字作诗——        

有口为和,无中也为禾,

去“口”添“斗”便为“科”;

科科举人我不爱,我爱猪肉炒芹菜。

尼姑只好用“桥”字作诗——

有木为桥,无木也为乔,

“乔”边加“女”便为“娇”;

娇娇小姐我不爱,我爱芹菜炒芹菜。

三人的诗都作得不错,可惜芹菜太少,农户只好把芹菜卖给最需要的尼姑(和尚、举人已有豆腐、猪肉)。

4、回 文 诗

所谓回文诗,通常是指既可顺读,也可倒读的诗。

  其一、《晚秋即景》

烟霞映水碧迢迢,暮色秋色一雁遥。

前岭落晖残照晚,边城古树冷萧萧。

把诗倒过来——从最后一字开始,倒着往回念也是一首行云流水、顺理成章、意境深远、趣味盎然的小诗:

萧萧冷树古城边,晚照残晖落岭前。

遥雁一色秋色暮,迢迢碧水映霞烟。

其二、《寄怀一首》

宋朝李禺曾写过《寄怀一首》回文诗,这首诗妙就妙在顺读是儿忆父妻忆夫,而倒读则成了夫忆妻父忆儿。

顺读: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痴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倒读: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痴。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5、藏 头 诗

藏头诗的特点是将不便明言的本意藏于诗句之首,解读时只需把每一诗句之首的字串读,即可明白作者写作本诗的真实用意。           

如《水浒传》藏头诗。“吴用智赚玉麒麟”一回中,由吴用口述,卢俊义曾在墙上题下这样一首诗:

芦花滩上一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

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

卢俊义书下此诗时不明其意,却被心怀鬼胎的管家看出端倪而告知了官府: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却是“芦(卢)俊义反”。卢俊义因此遭受牢狱之灾,而被逼上了梁山。

再如《天安门诗抄》有这样一首藏头诗:

张牙舞爪阴气霾,春风满面是狼豺。

桥上抽板设陷阱,杀豁忠良心太坏。

此诗之句首藏“张春桥杀”四字,揭穿了张春桥之阴险毒辣,人面兽心,该杀。

6、剥 皮 诗

古往今来,不少人常把前人有影响的诗篇拿来,改动某些字句,赋予新的内容,这种诗谓之“剥皮诗”。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写得精彩绝伦,后世仿作甚多。

《华室铭》云:

官不在高,有威则名;

职不在大,有权则灵。

斯是别墅,唯我独尊。

茅台千盏绿,龙井一杯青。

谈笑有高官,往来无下层。

可以卧官枕,醉太平。

无国法之乱耳,无群众之呼声。

东廓暖气管,西厢电视屏。

噫嘻乎,何罪之有?

又有首题为《教室铭》云: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惟吾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下象棋,寻思看电影。

可以打瞌睡,写书信。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苦心。

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

心里曰:混帐文凭。

6、数 字 诗

卓文君数字诗:司马相如去长安前对妻子卓文君立誓:不高车驷马,不复此过。卓文君对夫君很是担忧,她知道司马相如年轻气盛,才智超人,一旦功名在身,难保不迷恋长安的繁华世界。果然一天,京城来了一位差官,卓文君接过一封信,信中写到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廖廖几个字。她顿时明白司马相如果然有修妻之意了,唯无“亿”(意)字。卓文君悲愤之际,挥笔写了一封回信。司马相如看过十分惭愧,回信中的数字先顺后倒联成的一首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这首诗写得缠绵哀婉,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意中人又爱又怨,剪不断理还乱的思恋。诗中反复用了一至万13个数字,又表现了作者的聪明巧思。据说相如读后很受感动,与文君和好如初。

还有谜语诗、神智体诗、朦胧诗……

可以说,诗歌形式多种多样,不胜枚举。这些诗歌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教学生鉴赏这些诗歌,学生不会感到乏味,只会兴致盎然,兴趣倍增。那么我们就能将诗歌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教给学生。学生在笑声中学习,在笑声中收获知识,语文教学自然会受到学生喜爱,教学效果自然不在话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就是通过这些妙趣诗歌,让学生在笑声中感受到诗歌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得了诗歌的相关知识,从而增强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我想,要突破诗歌鉴赏这一高考知识点,突破诗歌教学这一重点难点,妙趣诗歌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巧”作舟,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从“巧”字上下功夫,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