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的编制: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02:47:06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李英田
发布时间: 2011-7-4 1:27:48 被阅览数: 1128 次 作者: 李英田 文字 〖 大 中 小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内容提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社会制度安排,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无所作为。相反,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仍然要发挥“生命线”作用。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来审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功能,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发挥其根本性、综合性作用,并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承担的具体任务。

 

    关键词:和谐社会  思想政治工作

 

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用“生命线”来概括和表述思想政治工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承担哪些具体任务?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不和谐的根源往往可以追溯到社会制度的层面,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应属于制度体制以及政策性的因素,包括收入分配体制、政府管理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利益表达机制,等等。例如,对于以权谋私、司法不公、恣意行政一类的社会问题,主要应靠创新反腐败制度来予以消解;对于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社会失信一类的社会问题,主要应靠建构社会信用制度来予以消解;面对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导致的社会不和谐现象,应着眼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建立健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收入分配体制来予以消解,可以说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硬约束”。但是,作为“软约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绝不能被忽视,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发挥着“生命线”作用。

首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任何实践都是首先从思想萌动开始的。没有公平公正的思想观念和追求,就不可能制定出公平公正的制度体制;没有保护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发展意识,就不会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践;没有乐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社会心理,就难以产生和谐友爱的社会状态;同样,没有建立在正当合理基础上的民主诉求,就不可能有和谐顺畅的民主氛围和社会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首先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理念、追求和谐状态,广大群众才有可能自觉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否则和谐社会无从谈起。

 

其次,制度体制需要人来制定执行,人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制度执行的效果。制度完善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但制度完善并不必然带来社会和谐,一些在制度体制方面远远超过我们的发达国家在社会和谐方面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第三,有了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体系,自然会有稳定、有序、协调的和谐社会,但仅有稳定、有序、协调,还只能算作和谐社会的初级境界。更高境界的和谐社会,还应当具有祥和的特征,或者说充满祥和之气,即大家和睦相处、人人吉祥安乐的氛围。社会的祥和之气虽说离不开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但它并不是能用这种对人具有硬性约束力的社会制度营造出来的,而是要用主动施爱的美德和博爱之心来营造的。换言之,只有当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相互爱护、相互帮助蔚然成风时,这个社会才会充满祥和之气。思想政治工作从人的思想、心理入手,唤起人们的博爱之心,是和谐状态由初级境界向高级境界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四,从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的直接效果来讲,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人们心理、精神的和谐状态,这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和谐社会不仅是指一个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平安,而且首先是指人们精神心理状态的和谐安宁。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人们宁静的心理精神状态,就不可能有真正持久的、和谐的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或者换言之,比之于构建社会生活的和谐秩序或状态,构造人们心理精神的和谐秩序或状态更为根本。惟有如此,一种真正优良而持久的社会生活秩序和谐才有可能建立,也才值得人们信赖和期待。

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全依靠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实现,但是如果彻底抛弃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去构建也是不可能的。

 

二、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应该发挥根本性、综合性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实现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任务从而实现党的最终目标的根本手段。党的其它一切工作同样是推进这一伟大事业的重要手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每一项工作都承担着不同任务。例如,党的组织工作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和组织保证;党的纪检工作通过遏制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促进国家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融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党的工青妇工作,通过做不同类型的人群的工作,教育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来,然而,思想政治工作又区别于一般性的工作,在地位、功能、影响以及发挥作用的方式上与党的群众、组织、纪检、工青妇等工作具有明显的不同。就地位作用来说,它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就发挥作用的方式来说,它要求渗透到党的其他工作中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思想政治工作所发挥的作用并不仅限于某一特定人群、特定领域,而是渗透到各个方面。为此,我们把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定位为:发挥根本性、综合性作用。

 

(一)发挥根本性作用

 

所谓根本性作用,并不是指发挥作用的程度大小,因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群众、宣传、纪检、工青妇等各项具体工作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哪一项工作都非常重要,都是不可或缺的。这里的“根本性”主要是从思想政治工作所发挥作用的对象而言的,人是一切的根本,任何工作都是需要人去做,都要靠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完成,我们党的一切工作也都是从人这个根本出发,最终都要落实到人上,特别在现代政党政治中,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政党执政的基本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问题上,同样不能离开人这个根本,需要高度重视人的因素,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潮流相吻合,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要求相一致,思想政治工作正是做人的工作的,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理应发挥根本性的作用。

 

(二)发挥综合性作用

 

所谓综合性作用,主要是从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绩效来看的。从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应该说,这六个基本特征既是对和谐社会的形象性描述,又是我们党的各项工作的衡量检验标准。思想政治工作并非只对某一具体方面产生影响,而是对所有方面发挥作用,贯穿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各个方面,发挥着“生命线”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根本性、综合性作用主要通过三个层面来实现。一是党员干部的素质层面: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增强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端正思想认识,包括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树立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树立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民主观;树立居安思危、励精图治的忧患意识;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制意识等等。在这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教育、引导、激励等功能。二是领导制度、体制层面:思想政治工作为制度的制定、执行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众所周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有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工作制度体制,要有一整套合理有效的政策规则、工作机制。但是,所有这些制度、体制都最终要落实到人的身上,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大批能够审时度势、制定这些制度、体制、政策、规则的人,需要有严格遵从这套工作体制和制度要求的人,需要有一大批能够心领神会并忠实践行这些制度的人。培养造就这样一大批人,除了其它必要的条件以外,思想政治工作责无旁贷。三是群众自觉性层面:通过对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减少成本,提高成效,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主要是从党对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说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们党要“动员”和“组织”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实际上是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的“双向互动”过程,公众绝不是完全被动的“旁观者”。推进事业的发展可以有两种力量,一个是以暴力为后盾的强制性力量,另一个是依靠社会认同而产生的自觉服从的力量。强制性力量固然能推进党的事业,但民众在被迫状态下实践执政党目标的摩擦力会不断增加,导致其所付出的社会成本太高。而群众是否积极主动热情地被领导,以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朝着党所指定的目标前进,关键在于群众内心价值上的认同,这就要靠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自身的利益,使群众的奋斗方向与党制定的既定目标相一致,并实现合力的最大化。

 

三、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的任务

 

(一)教育功能: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更是社会和谐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人自身的和谐,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主体自身的和谐,即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健壮的体格。能够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真正融入自然、融入集体、融入社会。从根本上说,人自身的和谐就是逐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时,提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的思想。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本质上是自由人的“联合体”,“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①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思想政治工作首先承担着培育主体的功能,通过发挥教育功能,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

 

(二)激励功能: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社会和谐必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没有活力的和谐,是一种死寂的、毫无价值的和谐,而社会活力来自社会成员、社会组织和社会机制的有效作用,表现为政治活力、经济活力、文化活力,人的发展的活力等等。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首要问题。整个社会的活力来自于每个个体的活力,而个体的活力依靠人的积极性的发挥,而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工作。恩格斯指出:“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根据这一特点,通过掌握人的思想脉博,因势利导地提高他们的认识来做好激励工作的。我国古代就有以孔子为代表的研究人的行为的学说,其行为思想以节欲为核心,强调人的理性克制和修身养性。西方行为科学以人性理论为核心,强调人的自我价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两种指导思想,形成两种激励趋势:西方重在人性欲望的刺激和外放,而我国重在人性欲望的节制和内化。我国的这种激励思想一直延续了近两千年。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在几十年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形成了另一种人的积极性激励的理论,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激励。在漫长的中国革命实践中,我党正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激励人民群众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个伟大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激发全社会的活力,思想政治工作仍然肩负着激励功能。

 

(三)调节功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现代民主社会,政治稳定及社会和谐有赖于政权对各个阶级、阶层、集团和个人利益的维护和协调,缓解他们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提高政治体系对政治资源的拥有量和对社会运行的调控与影响力。在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许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需要重新调整,许多新的矛盾亟需化解。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较强的社会调节功能,即通过民主的、说服教育的、相互沟通的方式,对人的情绪进行调控、对人际关系进行有效调整,从而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建立起新型的人际关系,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也许不是就事论事、直接见效,因为矛盾的产生通常由利益因素所导致,一旦现实的具体矛盾产生,仅靠思想政治工作充当“灭火队”去调解难以产生良好的效果,还必须着眼于利益关系的协调,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因此,对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而言,思想政治工作更侧重于预防性、前瞻性和主动性的功能。一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努力克服由于价值取向偏差所产生的人民内部矛盾;二是引导党员干部确立正确的权力观,切实做到执政为民,努力消除由于作风不实所导致的人民内部矛盾;三是帮扶弱势群体,着力解决由于忽视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所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

 

(四)引导功能: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从公共治理的角度看,政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政通才能人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要求。这是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此过程中,承担的任务有:一是推动社会管理理念创新,引导人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进行社会管理理念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大胆地探索研究新时期新环境下社会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形成解决社会管理问题的新思维、新路径,防止毫无根据、随心所欲地进行标新立异。二是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社会管理经验的关系,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论、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按照我国当前的管理实际,实施管理创新,用现代管理理念对传统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整合和创新,逐步建立起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制。三是推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发挥德治在教育群众、凝聚民心、整合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管理方式创新。

 

(五)控制功能: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是指社会整体处于稳固、安定、和谐的状态。一个稳定的社会不一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但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稳定的社会。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表明:没有稳定就没有和谐,没有稳定也就没有发展。邓小平强调指出:“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③因此,保持稳定是治理和建设国家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只有保持社会稳定,才能有组织有秩序地推进和深化改革。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全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它可以在主体思想意识和外部行为的状态发生以前,对主体进行有效控制,未雨绸缪,把各种错误思想倾向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和新矛盾,难免引起心理上、情绪上的变化,不满、焦虑、怨恨等情绪就可能随之产生。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消除,就有可能使人产生过激行为,对社会造成危害,引发社会不稳定。这就需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与沟通来调适人们的心理状态,使人们心理由不适应、不平衡向适应、平衡转化,从而消除人们的心理障碍,维护社会稳定。

 

(六)凝聚功能: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功能,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措施。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产生、发展、壮大起来的。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党一天也不能生存。”④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它的凝聚功能,把人民群众的力量集合起来,使大家同心同德,共同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主流意识形态的普遍认同凝聚群众。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都承担着同样的任务,其一是对国家统治权力存在的合法性给予理论的解释;其二是把合法性的解释转变成凝聚力,构成大众意识所接受的社会理想、价值和道德体系。如果在一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开始减弱或者丧失,那么社会的稳定和向心力也将减弱。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在一个社会形态发展的各个阶段,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对保持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引导大众意识和行为、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二是以执政方略来凝聚群众。毛泽东同志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⑤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党的执政方略来自于人民的需要,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民的需要。从而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意志集中到贯彻实施党的执政方略上来,充分发挥其凝聚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三是以服务群众来凝聚群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如果人们的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得不到解决,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社会和谐只能是一句空话。思想政治工作承担着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的任务,需要花大力气为群众谋求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是构建和保持社会长期和谐的重大问题。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7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3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4页。

④《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35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第10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