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债卷的会计分录:市场的逻辑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4:22:20

 

 

     [市场的逻辑 / 张维迎 ]

 

    

  

 

     书籍介绍:

 

       改革开放导致不平等吗?市场=价格+企业家?市场如何创造财富?陌生人之间凭什么分工合作?中国经 济如何步入市场化?腐败是必然的吗?金融危机是市场犯的错还是政府惹的祸?政府在市场中的功能是什么? 中国未来增长潜力有多大?中国世纪真会到来吗? 市场经济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是人类进步最好的游戏 规则! 什么是市场?市场就是好坏由别人说了算、不由你自己说了算的制度。 市场的基本逻辑是:如果一个 人想得到幸福,他(或她)必须首先必须使别人幸福。市场的这一逻辑把个人对财富和幸福的追求转化为创造 社会财富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章节内容开始-------

     正文 1,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6:58 本章字数:894

     1,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

     张维迎/文

     经济学是一门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科,经济学家也是如此。可以说,在整个社会学科中,经济学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这不是一个新现象,也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从200多年前经济学诞生起,在一些人看来,经济学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学科。最近有一本书,叫《经济学及其敌人——反经济学理论200年》,分析了从亚当斯密创立经济学开始一直到今天所有反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形形色色,应有尽有,很值得一读。相比之下,国内一些反思经济学家为什么遭骂的文章的就太表面化了。 捍卫市场经济是经济学家的职责

    经济学这么不受欢迎,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社会为什么需要经济学家?我们为什么要出钱养活这么多经济学家?这个问题可能有各种答案。我自己的答案是:社会需要经济学家,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经济需要有人去捍卫。如果我们不需要市场经济,就不需要经济学家。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2-----------------------

 

     市场经济为什么需要捍卫?首先,既得利益者、特权基层不太喜欢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平等的一种制度,它给每个人提供机会,拒绝特权。它可以使一些穷光蛋变成富翁,也可以使富翁变成穷光蛋。所以,有特权的人,或者喜欢特权的人,或者通过特权获得利益的人,就不愿接受市场经济的挑战,因为市场经济与他们的既得利益相冲突。从历史上可以看到,反对市场经济的最大一股力量,就是特权阶层和既得利益者。 第二,由于人们的无知。我用无知这个词,没有感情倾向,而是要强调科学、理性思考方法的重要性。理性思维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支柱。从启蒙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教导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理性地思考问题,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并不这样去思考问题。他们喜欢从直观的角度看问题。市场经济有一个毛

 病:当你能享受到它的好处的时候,你可能看到的都是它的缺点;当你没有机会享受它的好处的时候,它也没有办法告诉你它的优点在什么地方。特别是由于政府或者某种强权的不恰当干预,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使市场经济表现为病态市场经济的时候,人们往往以为这是它本身的毛病。

     正文 1,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7:00 本章字数:1002

     第三,人们的无知很容易被机会主义者利用。由于很多人不能理性看待社会出现的问题,就给那些哗众取宠的人提供了机会。这些人批评市场经济,不是说他们骨子里一定认为市场经济不好,而是他们知道,如果批判市场经济,就可以得到公众的喝彩和拥护。这样的人可能是所谓的“学者”,也可能是政治人物。出于政治需要,从古到今,总有一些政治家声称市场经济是坏的,因为他们知道,提出反市场经济的口号和政策,可能得到更多的民众支持,拉到更多的选票。政治家喜欢向人们许诺免费午餐,因为人们渴望免费午餐,而经济学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所以,无论古今中外,总是有很多人反对经济学的逻辑,把经济学家当作敌人。

     当前中国社会的反市场迹象

     中国建立市场经济非常不容易。我们从计划经济时期完全否认市场,到改革开放之后部分承认市场,到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3-----------------------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完全承认市场,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甚至付出了血的代价。而现在,社会上又开始蔓延着对市场经济的误解和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如果演变为国家的经济政策,就会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我对社会上蔓延的对市场的不信任感到担心。

     这种例子太多了,前一段时间的兰州拉面限价就是一个。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为什么要对一碗面的价格提出限制?缺乏理性思考的人,以为这样会给消费者带来好处。其实,真正能够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是市场竞争,而不是政府。如果政府部门一方面限制竞争,另一方面又说要保护消费者免受卖家的剥削,这是不合逻辑的。政府限制价格,餐馆可以减少数量,降低质量,消费者最终得不到什么好处。反倒是,一旦拉面的价格由政府来规定,就可能变成政府部门寻租的一种办法,比如给面划等级,哪些餐馆一碗可以卖到四块,哪些可以 卖到六块,等等。这样,餐馆老板就要找当官的走后门,腐败现象就来了。

     再比如住房。因为房价高,老百姓有怨言。于是,政府出台政策,修建经济适用房,甚至还有限价房,很多人以为,这样就能解决普通人的住房问题。但如果这些房子的市场价值很高,谁能得到这些房子,就是得到一大笔补贴。谁能拿到?除了极少部分是通过排队、熬年头筛选出来的普通人之外,大部分都给分给那些有特权、有关系的人,如政府官员和他们的亲朋好友,普通老百姓根本得不到。帮助低收入者的最好办法是直接给 他们货币补贴。

     正文 1,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3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7:02 本章字数:902

     还有即将实行的新《劳动合同法》,其中的一些条款也表现了对市场高度的不信任。新劳动法在合同雇佣、解雇条件中做出了太多的限制。这对中国的普通劳动者有好处吗?不会有好处。你在雇佣工人、解雇工人上条件限制越多,企业就越不可能发展,工人找到工作就越难。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从各国的经验研究可以知道,很多美其名曰保护劳动者的法律,结果受到最大损害的是劳动者。保护劳动者的最好办法仍然是推动企业间的竞争,竞争越充分,劳动者就越能得到公平待遇。1980年代,知识分子待遇低、受歧视是一个很令人头 疼的问题。为什么现在不是个问题了?因为市场竞争。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4-----------------------

     明年(即2008年)81日,中国的反垄断法即将开始实施。这是一部重要的法律。不过坦率地说,我对这部法律的前景并不乐观。无论是对它赖以建立的经济学基础,还是对它即将产生的实际影响,都感到很大的担忧。反垄断法所指向和限制的企业行为,很多其实是市场创新和信誉机制的一部分。而在破除政府保护的行业垄断方面,这部法律几乎无所作为。所以我很担心,一部以反垄断为目标的法律,搞不好就可能变成反市场竞争的工具。

     这些道理很多人明白,但没有多少人愿意讲。但我想,如果现在社会上对市场经济的误解不断蔓延,演变为更多的反市场政策,中国的经济发展就会面临非常大的风险,比环境破坏的后果更严重。这时候,需要经济学家站出来,澄清和捍卫市场经济。

     从历史看市场经济的奇迹

     要讲市场经济对人类的贡献,就要回顾历史。根据美国伯克利大学经济学家德隆的研究,在人类历史上, 从旧石器时代到公元2000年的250万年间,人类花了99.4%的时间,即到15000年前,世界人均GDP达到了90国际元(这是按照1990年国际购买力核定的一个财富度量单位)。然后,又花了0.59%的时间,到公元1750年, 世界人均GDP翻了一番,达到180国际元。从1750年开始,到2000年,即在0.01%的时间内,世界的人均GDP增加了37倍,达到6600国际元。换句话说,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过去250年——也就是0.01%的时间里创造的。

     正文 1,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4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7:05 本章字数:1146

     如果把德隆的研究画成坐标图上,可以看到,从250万年前至今,在99.99%的时间里,世界人均GDP基本

没什么变化,但在过去的250年中,突然有了一个几乎是垂直上升的增长。世界最主要的发达国家也是如此,无论是所谓的西欧衍生国,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还是西欧国家本身,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12个国家,抑或是后起的日本,经济增长都主要发生在过去一二百年的时间里。而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发生在过去30年。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5-----------------------

     仅仅数字还不能说明所有问题。想象一下,我们的祖辈,也就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普通的中国人,能够消费的东西,和古代秦汉隋唐时期没多少区别,甚至还不如宋代。在欧洲也一样,一个普通英国人在1800年时能消费的东西,古罗马人都能享受到,甚至罗马人比他们享受得更多。而我们今天能消费的东西,是过去的100年前的人无法想象的。

     有人测算过,按照零售商库存记录的商品种类计算,在250年前,人们能够消费的商品种类大致是10的二

次方——也就是上百种而已。而现在,我们能消费的产品种类是10的八次方以上,有上亿种。

     1820年的时候,世界的人均预期寿命是26岁,与古罗马时代差不多,到2002年变成了67岁。现在,中国人均寿命预期达到了70岁。

     有些年轻人不了解历史,可能不知道,中国的粮票是1994年废止的。在票证废除之前,去粮店买粮食要有粮票,买油有油票,买布有布票。三十年前,中国一个处级干部的工资是60多元,那时候一斤鸡蛋是6毛多, 也就是说,一个处级干部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100多斤鸡蛋。现在,北京一个保姆的月工资大概是1200块左右,可以买300斤鸡蛋。我在农村的时候,农民干一天活赚两毛钱,价值相当于半斤白面。现在我的老家,一个没有任何技能、只上过小学和初中的人去打工,一天的工钱是55块钱,可以买一袋50斤的白面。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为什么奇迹人类的奇迹在过去的250年里出现,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只是在过去的30年里出现?是不是人变得比原来更聪明了,比过去的人智慧更高了?当然不是。人类的智商、智慧,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没有太大的进步。今天的中国人再聪明,我相信没有几个能超过孔子、孟子、老子。在西方也一样,人类的智慧在过去两三千年内没有太大的变化。

     难道是资源变多了?也不是。人类的资源不仅没有变多,相反,与土地相联系的自然资源还在慢慢减少。那是什么发生了变化?我能提供的唯一答案,就是人类实行了一种新的经济制度,即市场经济。西方国家在200多年前开始实行市场经济,所以在200多年前开始起飞。中国在30年前开始走向市场经济,所以中国在过去的3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飞跃。

     正文 1,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5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7:07 本章字数:1024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6-----------------------

     市场经济特征之一:竞争为他人创造价值

     市场经济为什么能创造巨大的财富?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在他的名著《国富论》里边提到的一个概念:“看不见的手”。他是说,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这个利益是广义的,包括追求自己的财富,也可能追求自己的名声——但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使你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为别人创造的价值,比你主观上想着社会做贡献时创造的价值更大。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奇妙之处。什么是市场?市场就是好 坏由别人说了算、不由你自己说了算的制度。在市场上,任何人不为别人创造价值,就不可能获得收入。所以你必须努力为他人创造价值。价格提供了一个信号,什么东西有价值,什么东西没有价值,要在市场上考验,要由买的人说了算。没有人愿意付出的价格,超出你为他服务的价值。当两个企业竞争,我们说某一个企业更有优势的时候,意味着这个企业能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既消费者剩余。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为消费者创造剩余价值的竞争。

     进一步看,企业如何创造更大剩余价值?靠的是创新。市场竞争不是简单的价格竞争,而是看谁更有能力生产新的产品,或者说用新的方式生产产品;谁更有能力开拓新的市场,发现新的原材料,采用新的组织形态,为消费者创造更高的价值。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推动了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在过去几百年中,创造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财富。经常有一种误解,认为人类的生活水平提高来自技术进步。问题是,为什么有的体制下技术会进步,有的体制下技术就不会进步?是什么推动了技术进步?历史发展的事实证明,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推动技术进步,并使新的技术很快投入运营,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在古代,也有不少的技术发明,但这些发明很少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因为它不是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产生的,很难商业化。聪明人靠灵感想象出来的东西,不一定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市场经济特征之二:陌生人之间的分工合作

     市场经济的第二特点,是陌生人之间的合作。两个人一块做事,比单独做的事加起来更多——也就是说,合作可以创造价值,这是经济学中的一条基本原理。但这种合作不是简单地像人民公社一样,所有的人在一起,干同样的活,而是分工、专业化基础上的合作。分工专业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推动技术进步,所以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7-----------------------

     正文 1,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6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7:12 本章字数:828

     分工专业化是跟交易相联系的。人类有交换的意愿,才使分工合作成为可能。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在传统社会中,合作往往只在熟人之间、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进行,比如兄弟姐妹,或者同一个村的人,或者同一个教堂的人进行合作,很难找到陌生人之间的合作。而人类今天的合作,早就超越地区、超越国界,走向全球。今天我们所消费的商品,99%的生产者你不认识;一个企业的产品卖出去,绝大部分消费者他也不认识。正是这种大规模、大范围的合作,使全世界的财富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但要使陌生人之间达成合作,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信任。如果不信任别人,我们不敢买他的东西,他卖不出去,专业化对他就没有好处。结果,他只好自己给自己生产,那就回到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所以,我要给大家强调另外一个概念:市场经济中,不光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还有一只“隐形的眼睛”。也就是说,陌生人之间能够合作,是因为有一双隐形的眼睛在监视我们,每个人必须好好表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过去对市场经济的批评,往往是由于人们只知道前一个因素,而没有看到后一个因素的作用,所以,认为市场上一定有欺诈,无商不奸。而实际上,我们今天看到,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们越注重自己的信用。尤其是企业,要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必须建立很好的声誉。如果他的声誉不好,没有人信赖他,就会被淘汰。

     建立市场信任的关键:企业、利润和企业家

     市场中的信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我重点谈三个概念:企业、利润和企业家。这三个概念是理解市场经济的关键。

     比方说,中国有13亿人,每个人都生产自己的商品,到市场上去卖,谁能信得过谁?换一种说法,如果把市场上所有商品的商标都去掉,你敢买什么东西?可能敢买土豆、大米、水果这些最简单的商品。像汽车、电脑、矿泉水、投影仪这些质量和功能不容易辨别的东西,你敢买吗?你不敢,市场上99%的商品你都不敢买。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8-----------------------

     正文 1,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7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7:14 本章字数:1183

     那怎么办?有一个办法,我们13亿人分成了不同的组,比如说分成30个组,河南人、河北人、山东人、陕西人、北京人等等。有了这个分组之后,我们不认识每个人,但我们知道这是山东人,那是广东人,就可以作出某种判断。企业就类似社会的分组,每个企业有自己的一个名字,谁骗了我们,我们可以追诉他,或者他这次骗了我,下次就不买他的东西,他就要完蛋。当社会划分为企业的时候,每个企业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信任。如果没有企业,每个人只从事个体生产,做不到这一点。

     企业何以使得我们可以相互信任?答案与所有权配置和利润有关。比如一个企业由一万个人组成,理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所有者。这个企业每年的利润是1个亿,一万个人平分,每人拿1万块钱。这样似乎很公平,但想一想,如果出了问题,谁来负责?如果要求人人都负责任,结果可能是大家都不负责任。

     现实中,企业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分配责任,即一部分人承担过失责任,另一部分人承担严格责任。承担过失责任的人拿合同收入,即,如果他没有迟到早退,没有旷工,没有违反工作规定,干了一个月,到月底一定要领到工资,这就是员工。另一部分人,即老板,要承担严格责任——或者叫剩余责任。用一个通俗的说法,什么叫雇员?别人没有发现你的错误,你就没有责任,这就叫雇员。什么叫老板?你没有发现别人的错误,那么所有的错误都是你的,这就是老板。老板没有权利在消费者面前由于自己没有犯错误而要求收入;而工人可以在老板面前因为自己没有犯错误而要求收入,这就是老板和雇员的区别。老板拿的是利润,承担的是对消费者的责任。利润是收入剔除成本的剩余,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所以它是一种激励机制。一个企业生产产品,我不认识里面的生产工人,为什么要信任他?是因为有人承担剩余责任。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是餐馆的老板,厨师洗菜不干净,有人吃了拉肚子住院,你必须负责。利润作为一种获取收入的方式,使企业所有者承担剩余责任、严格责任,任何一个员工犯的错误老板都要承担,因此,老板必须认真监督和规范员工的行为。这样,顾客才可以放心地购买企业的产品。

     进一步讲,不仅仅是企业的员工,包括企业供应商犯的错误,企业老板也得承担责任。比如说你买了一个品牌计算机,计算机的某一个零件,如屏幕、芯片、风扇出了问题,甚至是电池爆炸了,要承担责任的,首先是计算机厂商,而不是零部件的供应商。换句话说,一个品牌企业,实际上是用自己的品牌在消费者面前立了一个军令状,打保票说,你买我的东西,出了问题我负责。这样,才有大家可以信赖的市场,才有了陌生人之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9-----------------------

  间的合作,才有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所以我说,市场经济是一种责任制度,利润是一种考核方式。市场通过企业这一组织形态划分核算单位,通过利润追溯责任,从而让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正文 1,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8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7:16 本章字数:1028

     我们谈市场经济,绝对不要忘了企业家。只从价格的角度,不能真正理解市场经济。但非常遗憾,过去所有的经济学教科书里,都没有企业家的地位。熊彼特曾批评,经济学家所谈的经济成长,像一部没有王子的 《哈姆雷特》,真正的主角没有出场。拿利润的人是企业家,他承担着为整个社会组织、生产并且监督其他人的作用——当然,这里所说的企业家,不是指特定的某个人,是指行为的功能;是说在市场经济当中,有这样一类人,起着这样一个作用。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喜欢企业家,不重视利润,与不接受市场经济,是同一回事。

     中国企业家面临的困境概括地说,企业家的工作就两件事:第一,应对不确定性。这是1921年美国经济学家奈特提出来的,他在其名著《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中证明,没有不确定性,就没有经济学意义上的利润;利润是对不确定性的补偿。第二,推动社会的创新。创新是企业家的责任,不是技术专家的责任,技术专家只是在发明,创新是把发明变成一个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东西。创新是“创造性的毁灭”,比如现在用的MP3,毁灭了索尼的Walkman,而索尼的Walkman,是对卡式录音机的毁灭。每一种新产品,都是对原来一种产品的毁灭。这是熊彼特在1911 年的《经济发展理论》提出的重要观点。中国的企业家和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家是否一样?从大概念来看,是一样的,无论中国的企业家,还是西方的企业家,都在应对不确定的问题,都在进行创新。但我们细分之后,发现不一样。不确定性可以划分为两类,一个是市场的不确定性;一个是政策的不确定性。创新也可以划分为两类,一个是技术、商业的创新,比如说推出新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商业模式等。另一个是制度创新,就是设计一些新的、可能和政府博弈的制度安排。

     这样划分后,西方企业家和中国企业家的区别就显现出来了。西方企业家应对的主要是市场的不确定性,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10-----------------------

 主要进行技术和商业的创新。所以他们的精力主要用来预测未来消费者是什么口味,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新产品才能赢得市场。而中国的企业家,太多地在应对政策的不确定性,比如说,要想这件事今天能不能做,明天还有什么事可以做,比如奖金能不能发、期权能不能搞,等等。他们大量的精力在应对政府,找出一些绕过现行政策的办法,进行所谓的制度创新。如果我们用一个矩阵图表示,西方企业家落在西北角,中国企业家在东南角。

     正文 1,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9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7:18 本章字数:1133

     这样看来,在全球竞争的舞台上,中国企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因为消费者并不关心你整天在忙什么,工作有多辛苦,不会因为中国企业家比美国企业家忙多了,就给他们多付钱。他们只会在乎,你生产的产品是否比别人更好,你创造的价值是否比别人更大,并据此作出选择。所以中国的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不是凭空而讲。大家可以调查一下,中国的企业家是不是要比外国企业家忙。外国的企业,无论多大的老板,都会有自己的休假时间,和家人聚在一起。而中国的企业家,很少有时间休假,甚至没有礼拜天。为什

么?因为他们有太多来自政策的不确定性要应付。一个中国企业家很难告诉你,下个月在干什么。

     政府干预导致市场发育不足如果我们从市场的几个门类来看,有产品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和技术市场。中国的哪一个市场发展的最好?政府干预最少的,发展得最好。

     总体而言,产品市场是发展最好的。比如中国的家电产业,政府早就不管了,所以发展得特别好。相比之下,中国的汽车工业,WTO之前管的很紧。吉利的李书福在上世纪90年代就想生产汽车,找政府要批件、要上产业目录,但政府就是不批。你生产汽车,政府不让你上目录,就是不合法的,没法卖。为什么现在中国的汽车市场到处都是外资的品牌,原因就在这里。仔细研究就知道,哪一个产品市场政府限制越多,哪个产品市场问题越多。劳动力市场也算发展得比较好的市场。中国经济能有这么好的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充分竞争和灵活性有很大的关系。但这一块也不是完美的,因为我们有很多户口的限制、移民的限制。很多农民变成工人了,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11-----------------------

 我们不叫做工人,叫农民工,按照身份属于农民,按照工作属于工人。这是制度扭曲产生的怪象。资本市场、 土地市场是问题最多的两个市场。在资本市场上,谁能得到贷款、谁得不到,谁能上市、谁不能上市,很大程度上是由政策决定的,甚至是由政府规定的。特别是在早期,一个企业要上市融资,需要很多部门的批准,拿 到资格的人就获得垄断地位。有关系的人才能拿到这个资格,所以这个市场很不健康。银行贷款也一样,这么多老百姓的钱贷给谁?政府部门说贷给谁就贷给谁,民营企业不容易得到贷款,而国有企业大量的亏损照样可以得到贷款,市场没有效率。再看土地市场,没有真正的私人交易,而是政府的强制交易。要盖房子,农用地变为住宅地,需要从农民手里拿,拿的时候,政府以很便宜的价格征地,然后倒手卖。有关系的人就可以搞到

土地,没关系的就搞不到,或者花很高的价钱才能搞到。所以这个市场也很腐败,没有效率。中国的房价为什么涨的这么快?如果我们实行自由的土地产权制度,房价这么高,就会有更多的土地释放出来建房子,房价上涨就会受到控制。

     正文 1,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10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7:22 本章字数:1031

     最后看技术市场,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市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它是通过企业和市场发挥作用的。在真正的市场经济当中,你有一个好的发明,可以通过创办企业,或者通过转卖、授权来实现它的价值。在中国,大量的技术专利是个人申请的,而不是公司申请的,创新没有变成公司制度化、日常化的行为。这是影响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跟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有关。

     政府最应该做的:保护产权,推动竞争

     为了完善市场,政府应该做什么?就是很好地界定产权、保护产权。只要政府真正做到这一点,真正保护人们的自由,每个人都会运用自己的优势,在市场上进行交换,达成合作,整个社会很快会富裕起来。没有政府,经济发展是不可能的,政府本身也是市场的一种需要。但问题是,政府获取收入的办法跟企业不一样。企业不创造价值就不能获得收入,政府即使不创造价值,通过税收也可以获得收入。所以,很多政府的行为就容易超越自己的职责界限。另一方面,像前面所说,很多人缺乏理性思维,看到社会中出现某种问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12-----------------------

 题,没有弄清真正的原因,就请求政府干预。实际上,许多情况下,政府干预越多,问题越大;问题越大,对政府的需求就越多,结果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比如现在新的劳动合同法,为了保护劳动者利益,在合同雇佣、解雇条件中对企业做出了太多的限制。这对中国的劳动者有好处吗?不会有好处。从各国的经验研究可以看到,美其名曰保护劳动力的法律,结果得到最大损害的是劳动者。因为你在雇佣工人、解雇工人的条件限制的越多,企业就越不可能发展,工人找到工作就越难。

     1984年,我发表过一篇文章,叫做“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经济学考察”,分析为什么当时政府强调要提高知识分子待遇,但现实中总是提高不了。我的答案很简单,因为没有竞争。每个人就像单位的奴隶,领导不让你走,你哪儿都去不了,他爱怎么压迫你都可以。后来有了劳动力市场,单位对我不好,我就走人。我能创造多少价值,你就得给我多少待遇。所以,真正保护劳动者的是竞争,是劳动市场上雇主之间的竞争。

     再比如兰州拉面限价,很多人觉得是保护消费者。但研究一下,一旦兰州拉面的价格被规定之后,又可能变成了政府部门寻租的一种办法。比如给面划等级,哪些餐馆一碗可以卖到四块,哪些可以卖到六块,因此就要申请执照,餐馆老板就得找当官的走后门,腐败现象就来了。而消费者得到什么好处?什么好处都得不到。

     正文 1,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1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7:24 本章字数:968

     退一步说,如果真能保护消费者,那谁来保护生产者?那些开面馆的人不是大富翁,很多是夫妻店,可能要养老人、孩子,现在的生活费用这么贵,你不让他有适当的利润,一家子怎么生存?市场价格是一个中庸之道,它要平衡不同人的利益诉求,越有竞争,平衡越好。

     所谓竞争,并不是说一个行业有很多企业,而是政府允许自由进入。在中国,石油、电信等行业经常受到批评,真正的问题在哪儿?是政府没有把行业放开,只允许一部分企业做,不允许另一部分企业去做。要使中国的电信企业、石油企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解除行业进入的管制。这样,即使没有企业马上就真正进入,仅仅由于潜在的竞争威胁,他们也会努力迎合消费者。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13-----------------------

     任何限制竞争的做法,只对少数人有利。资源配置要么按市场,要么按特权。如果不按市场,一定会按特权。任何限制竞争、人为地限定价格的办法,最后只能让少数有特权的人得到好处。

     让穷人的资产变成资本

     关于产权保护对穷人致富的意义,秘鲁经济学家索托在《资本的秘密》一书中给出了很经典的证明。为什么落后国家的普通人那么贫困?因为这些国家缺少能把资产变成资本的制度。发达国家为什么发达?因为它所有的财产定义都明确,任何人都可以把资产变为资本。

     这听起来比较抽象,举个例子:假如我有一栋房子,我想做生意,需要一笔钱。如果我的房子产权明确,就可以抵押给银行。我的房子值100万,银行可以给我贷60万,这样我的企业就可以做起来了。十年以后,可能我就变成了很富有的人。但在落后国家做不到这一点。这本书的作者走访了几十个国家,作了大量的统计研究,第三世界穷人积累的资产有很多,比如说房产的价值是9.5万亿美元,但这些都是半合法半不合法的资产,可以使用,无法买卖。

     看看中国的农民是不是这样?农民是中国社会最低层的群体,但农民手里都有值钱的东西——土地、住宅、宅基地,但他不能卖,即使进了城,也只能放在那儿。一边有值钱的财富放在那儿,一边在城市里又没地方住。这是很不合理的。如果农民真正获得土地的所有权,把那些宅基地卖了,在城里至少买一个四十平米的房,他就跟城里人一样了。但现在不能,因为政府不允许。土地只有使用、耕作的权利,没有交易的权利。

     正文 1,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1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7:26 本章字数:905

     社会落后,不是我们没有资产,而是没有把资产变成资本的途径,所以很多人可能拿着金饭碗讨饭吃。资本市场的作用,就是让人们可以用未来交换现在。这是什么意思?我现在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想法、一个计划书,但因为这个计划实现之后我可以赚大钱,所以现在有人给我大笔的钱。但如果产权没有很好的界定和保护,你有一个好的创业计划,政府不让你借钱,或者银行不相信你,不借钱给你,你就失去了致富的可能。

     所以,无论在第三世界国家,还是像我们这些新兴的市场国家,要使穷人富裕起来,第一要务,是很好地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14-----------------------

界定产权,让穷人的资产可以变成资本。这样,每个人聪明的脑袋可以提现。如果不是这样,靠政府和世界银行给救济,靠各种慈善活动,抵消不了由于制度的不合理给穷人带来的损失。

     相信市场,允许民间扶贫

     当然,在任何社会,包括市场经济中,总会有相对贫困的人需要救济,问题是怎么去救济?

     很多人认为,扶贫要靠政府。但在中国,我的研究发现,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越高的地方,收入差距就越大。好比说,现在政府建设新农村,在农村给一些穷人补贴,这本来是好事。但仔细看一下,钱拨下去之后到谁手里了?大部分没有到最穷的、最需要钱的人里,而是到了某一个县、某一个部门领导的老家,某个亲戚手里。政府花了很多钱,但没有起到扶贫的作用。这不是说政府完全无所作为,而是我们要相信,市场本身会提出很多解决贫困的办法。在美国,一个像样的大学一年要四万美元的学费,而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学生可以学费全免。为什么?因为学校可以向富人收很高的学费,补贴穷学生。如果不允许向富裕家庭征收较高的学费,又有什么办法去补贴穷学生?大家可能说,可以让政府来解决。政府是应该支持教育,但始终别忘了,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自己不会创造财富,无非也是通过征税的办法。我们是通过大学自主调节好,还是政府补贴更好?我认为是通过大学更好,至少应该双管齐下。当然,具体如何实施,需要进一步研究。看看民办中学就知道了,他们为什么愿意为家庭贫困的优秀高中生提供免费?因为他希望有一个好的声誉,吸引更多的学生。这就是竞争的结果。

     正文 1,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13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7:28 本章字数:1048

     经常有人讲,政府要去做市场上做不了的事——但要打一个注脚,很多市场做不了的事,不是它真做不了,是政府不让做。现在的慈善事业,暴露出很多不公平的状况。未来中国有更多的人富裕之后,慈善事业会越来越多,但我们的体制环境不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我本人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包括茅于轼教授、吴敬琏教授、林毅夫教授,我们十几个人,在三年前就做了一个富平基金,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帮助农民工的培训;第二是资助农村的小额贷款,但至今没有被注册下来。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15-----------------------

     同样的道理,在医疗体制改革问题上,我曾经说,政府有责任提供医疗保障,但没有权力不让私人办医院。如果允许私人办医院,政府花在医疗上的钱,就可以大大转到低收入阶层身上。因为高收入阶层的人,会花高价到服务方便、不用排队的医院,这就把更多的医疗资源让给了困难人群。而且,政府还可以向私立医院征税,进一步补贴困难人群。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而现在,看看北京,看看全国,越是好的医院,越是把大部分的费用都花在一小部分有特殊地位、特殊关系的人身上。

     一个严重的误解:市场导致不平等

     对于社会中的收入分配不平衡的现象,大部分人都很担忧。但有人把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市场化改革,甚至有人认为,市场经济的结果一定是贫富差距扩大。这是一种误解。

     从历史上看,市场经济使什么人受益最大?是富人吗?不是,市场经济最大的受益者是普通人。举个简单的例子,爱迪生发明了灯泡,给每个人都带来便利。但灯泡的价值对富人来讲要比穷人小,因为富人有钱,即使没有灯泡,他可以点很多蜡烛,而穷人一根都买不起。再比如现在有了电视,每个人都可以看明星唱的歌、演的戏,而过去只有少数富有的人、皇宫贵族才能享受现场直播式的演出。汽车也这样,过去富人可以坐轿子,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有代步工具。所有新产品技术都是这样。市场经济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不是特权阶层。

     再看中国改革的历史。我1977年考上的大学,那时候全国总共招了28万大学生,后来扩招可能到40万。那时候,高中生中只有不到5%的人有机会上大学,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是家庭出身不好、父母有历史问题的,当兵去不了,招工去不了,没有任何希望,只好在家里看书,结果赶上恢复高考,考上了大学。1980年代的城市个体户,大部分是社会低层的群体。因为稍微有特权的人都去当兵了,去政府、国有企业工作了,而没有特权、没有关系的人怎么办?只好自己捡破烂,摆摊卖点瓜子,结果反倒富裕起来。

     正文 1,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14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7:30 本章字数:1173

     这说明,改革使我们的社会垂直流动性大大提高了。斯坦佛大学一位教授的研究表明,在中国,1990年收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16-----------------------

 入最低的1/5的人,到1995年仍然处在这个群体的比例,远远低于美国。也就是说,中国收入的垂直流动性要比美国高。这一点儿可以理解,因为中国本身是在剧烈变化过程中,而美国社会相对比较稳定。比尔?盖茨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但在中国,原来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经过奋斗或创业,进入中产阶层的人,就比美国多。

     如果以基尼系数来衡量收入差距,我做过一个统计,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当中,平均而言,市场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国有经济部门最少的地区、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最低的地区,是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

     这说明什么?如果政府参与经济活动少,人们从事商业活动的自由就大,竞争就激烈,商业活动的利润就低;如果这个地区只有少数有特权、有关系的人能做生意,或只有最胆大的人敢做生意,做了之后盈利就很高。举个例子,浙江一带的人做生意的人比较多,富人也多,但利润都很薄。但像东北这样的地方,大部分人都不做生意,但做生意的人一定赚大钱,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市场环境不好。所以我们看到,市场越开放、政府干预越少的地方,收入差距越小。

     另外,平等不仅仅体现货币收入上,还包括其他的方面,如自由、权利、选择等。过去老百姓有什么自由?我在农村的时候,农民家里生产的西瓜、苹果,到集市上卖,被发现,算作投机倒把,要批斗,甚至关起来,连做人的基本权利都没有。那时候农民一年四季吃不上肉,也买不起面,但只要公社的干部来村里,大家都抢着请客,有点白面、有点肉都留给干部吃。为什么?只有跟他关系搞好了,孩子才有机会当兵、招工之类的。所以,我不认为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变得不平等,而是更平等。

     拒绝“卖拐”——坚定对市场经济的信念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人均GDP每九年半翻一番,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美国学者伯恩斯坦在其最近出版的《财富的诞生》一书中,从经济、军事、历史制度来看现代西方的兴起,提出,现代社会经济起飞有四个条件:第一是财产权制度,第二是科学理性,第三是资本市场,第四是运输成本的降低,。我认为很值得我们思考。

     中国改革三十年,很多方面都在进步:产权制度应该说越来越完善。比如农村的土地,最初农民承包土地期限就一年,没有人愿意去投资,因此政府改为承包5年;发现还是不行,没人修水利,于是延长到10年;还不行,没有人愿意种树,最后延长是到30年。现在来看还不行,土地不能转让的话,大量的农民没法变成市民。我们的资本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在国内外上市,短期内不一定能改变很多东西,但是长期来讲,是往正确的方向走。当然,社会中还有很多问题,但要靠进一步的改革去解决。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17-----------------------

     正文 1,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15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7:32 本章字数:929

     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我们的社会在理性思考和探讨问题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比如有的舆论,经常分析经济学家的立场,谁代表谁的利益、站在什么立场说话,这是没有意义的。情绪化地讨论问题,对推动社会进步没有帮助。站在什么立场说话,不是经济学家考虑问题的方式。经济学家考虑的是,一项政策是不是满足激励相容条件,是不是真正能达到它预设的目的。在历史上,声称为穷人利益奋斗的,没有几个真正给穷人带来好处。包括计划经济,目的也都是为穷人谋福利,结果却造就了越来越多的穷人,使穷人的命运比过去更悲惨。

     这就回到我一开始讲的问题,社会为什么需要经济学家。因为市场经济太脆弱,太容易受到损害,需要有人去捍卫它。我在重复一遍,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当你享受它的好处的时候,你只会盯着它的坏处;当你没有机会享受它的好处的时候,它也没有办法告诉你,它的好处是什么;当你自己把它弄坏的时候,你还骂它,怎么这么糟糕。

     这就跟人一样,本来没病,但有人不断说他有病,非给他吃药不可,最后就吃出病来。这也是赵本山的小品《卖拐》告诉我们的真理。现在好多人都在“卖拐”,本来你的腿不坏,他一定说是坏的,说到最后,你自己认为自己的腿不行了,只好买他的拐。在今天的社会上,这个拐是什么?就是大量反市场经济的言论。大量所谓市场经济的毛病,都是被卖拐的人卖出来的。

     我说这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市场经济,坚定我们对市场经济的信念。中国的未来最值得担心的是什么?不是能源、环境问题——这些当然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市场竞争推动的技术进步一定能为我们找到答案。我们没有必要像200多年前的马尔萨斯或30多年前的罗马俱乐部那么悲观。中国的未来发展,取决于我们的信念,我们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如果我们坚定了对市场经济的信心,不断推进改革,完善市场,中国的未来会非常好。如果我们失去了对市场的信念,制造越来越多的政府干预,中国的未来就面临着曲折和危险。

 

     (本文由作者20071010日在光华管理学院对光华学生的演讲“如何理解市场经济”及现场答问修订而

 

 成。首次发表于《学习时报》20071218日。))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18-----------------------

 

     正文 2,正确解读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7:36 本章字数:903

 

     2,正确解读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

 

     文/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过去一年多来,“企业社会责任”是非常热门的话题,不论学界、商界、政界都喜欢谈这个话题。如果你上百度网站搜索“社会责任”这个词,有750万条网页信息;再搜索“企业社会责任”,结果有483万条。 CCTV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是反映中国经济发展态势的一个重要事件。它的评选标准每年都有变化。2002 强调“创造力、挑战性和影响力”;2003年是“影响力、前瞻性和创造力”;2004年是“创新、责任、健 康”;2005年,是“创新、责任、影响力、推动力”;2006年特别把“责任”提到第一位。其他媒体也是如此,2006年《英才》杂志和《北京青年报》等十家媒体评选“中国管理100人”,社会责任也是第一体系指标。

     不仅在中国,国际上也是如此,几乎任何与企业有关的会议都在谈社会责任。不久前我去美国,参加思科公司一个讨论领导力的会议,它也有一个单元专门谈社会责任。

     虽然人人都在谈“企业社会责任”,但企业社会责任究竟是什么,不同的人理解不同。在过去,人们谈论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捐款扶贫、办希望学校等等,后来又加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内容。近年来,还有一种观点,强调企业责任的多重性,包括企业对股东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客户的责任,对供应商的责任,对社区的责任等。这是国际上很有影响的概念,英文叫Stakeholder,中文叫“利益相关者”。传统上,人们强调企业是股东所有的,企业是为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存在的一个机构,而Stakeholder的概念认为,企业应该为 所有利益相关者服务。

     人们为什么热衷于谈论社会责任?

     如果你去参加一些经济论坛,你会看到,每个企业家坐在台上都会侃侃而谈,第一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第二强调他的企业承担了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出现这种场面的原因,可以理解为他在塑造公司形象。可以设想,如果一个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那么在消费者和客户当中,它会受到更多的尊重与认同,提高企业竞争力。这对股东也有好处。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19-----------------------

     正文 2,正确解读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7:38 本章字数:855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正在推动和谐社会的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是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同时,在国际上,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潮流,有相当一批机构正在致力于推动这个运动。这样就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任何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舆论中,你说什么话、做什么,往往不取决于你喜欢什么,而是别人喜欢什么。这一点对企业家尤其重要,因为企业不可能不迎合社会舆论。在舆论压力下,企业家可能会说一些他自己也不一定相信的话。

     坦率地讲,要澄清这个概念很难。但是,在企业社会责任的舆论潮流下,大家赶时髦地把社会责任挂在嘴上,使我有一些担心。我觉得,很多人在谈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时候,说教和煽情的成分很多,理性分析很少,这会产生一些误导。这种误导可能使我们的商业环境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好。所以我想花点时间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澄清。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困惑与悖论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如同利益相关者概念一样,并不能真正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可以想象,在逻辑上,一个职业经理人要逃避责任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就是宣布对所有人都负责任。这样其实他可以不对任何人负责:如果企业亏损了,他可以说,这是为了照顾消费者的利益;反过来,商品提价的时候,他也有充分的理由,因为他不光对客户负责,还要考虑股东的利益。当然,裁员的时候,他也有道理,因为他要照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这样的概念下,“对所有人负责”其实是对任何人都不负责。

     另一方面,一个组织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需要一个相对单一的目标。如果企业要兼顾多个目标,经常没有办法决策。比如,一个公司亏损太严重,从股东的角度看它应该关闭,但是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就没法关闭,因为关闭就要解雇一大批人。再假设,一个企业,现在有几千名工人,欠政府几百万的税。如果他按法律缴税的话,企业就破产了,几千工人就失业了。但是他不缴税的话,这个企业可以做下去,工人还继续有工作。这时候,谁能告诉我们,从社会责任的角度讲,企业应该缴税,还是不缴税?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20-----------------------

     正文 2,正确解读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3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7:42 本章字数:1056

     我们甚至可以问一个更简单的问题:假如有一个企业,很照顾消费者,免费给社会提供产品,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拿石油公司来说,如果它免费给人们提供油料,会出现什么结果?结果会导致石油过度消费,汽车过多,到处塞车,环境严重污染,石油资源很快枯竭。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企业从社会责任”的概念出发,向消费者免费提供产品,实际的结果并不好。他可能是在破坏这个社会,而不是承担社会责任。

     以上这些问题表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并不那么简单,它有很多困惑和悖论,有待我们澄清。

     关于企业的目标,有一些常见的说法。比如,经济学家告诉我们,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管理学家告诉我们,企业要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而社会舆论呼吁,企业最重要的是要讲社会责任。这三者之间有没有矛盾?有人认为是矛盾的,例如,经常有人说:一个企业不能只追求利润,而且还要讲社会责任。这种说法隐含的意思是,利润本身是反社会责任的,或者它不是社会责任的组成部分。

     但下面我想强调:一方面,在一个健全的市场制度下,企业追求利润、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及承担社会责任之间,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基本一致的。利润,是社会考核企业,或者说考核企业家是否真正尽到责任的最重要指标。没有这个指标,我们没有办法判断企业的所作所为究竟是损害还是帮助了社会。另一方面,在一个制度缺陷比较严重的社会中,利润可能不是考核企业行为的最佳指标。这时候我们应该想办法,使这个制度变得好,使利润能够真正反映企业和企业家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抛开对社会制度的变革,用说教的方式解决这个矛盾。

     从利润、收入、成本说起

     所谓利润,有商业常识的人都知道,就是企业的销售收入减去成本。这说起来简单,实践中可能比较复杂。熟悉企业管理的人知道,所谓的成本、收入,会计中可以有很多操纵空间。有些企业本来亏损,会计上可以做盈利;有些企业盈利,会计上也可以做成亏损。下面我们假设这些操纵都不存在,然后来分析收入、成本和利润的内在关系。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21-----------------------

     我们先看,收入是什么?收入是企业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一部分。我强调“一部分”,是因为在自愿交易的市场上,一个企业能得到的收入,绝对不可能超过他对消费者创造的价值,除非这个企业坑蒙拐骗。即使是一个垄断企业,你为消费者创造的价值是100,你自己可能拿到其中的99,但你不可能拿到101。一般而言,竞争越激烈,企业相对消费者能够拿走的份额越少,留给消费者的剩余越多。

     正文 2,正确解读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4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7:46 本章字数:1016

     需要提醒的是,在个人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的制度下,每个人都不能强买强卖,但是有一个机构可以强买强卖。这个机构就是政府,因为政府的收入是通过税收获得的。理论上,政府存在的价值也是民众服务。但政府跟企业不同的是:企业要取得收入,必须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意愿;而不受民众约束的政府,不管你同不同意,都可以征税,都能得到收入。即使民主政治,也没有办法保证政府活动创造的价值大于其征收的税收。

     这就是说,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市场,竞争的或非竞争的,企业获得的收入,绝对不可能超过他为消费者创造的价值。这一点很重要。企业经营者应该明白,你为消费者创造的价值越大,你可能分享的份额越大。当然,具体份额是多少,取决于你的定价策略、谈判能力等。但无论如何,你不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就别想拿到收入。

     再看,成本是什么?对企业来讲,直观地看,他在经营中进货、买材料、雇人,花了很多钱,这就是成本。你雇一个人要花5000块钱,这就是成本。为什么你雇一个人要花5000块钱?因为这个人有市场价码。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无论人员、材料、资源,都有自己的价格。这种价格就是企业使用它们的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就是说,如果你不用它,其他人用它,能创造的最大价值是多少。好比一个人,社会上有其他企业雇他,他能创造不低于5000元的价值。如果在你的企业里他不能创造超过5000元的价值,你就不能用他;或者说,你就用不起他,如果你用他,就是浪费在社会资源,同时你也会亏本。

     理解了上面的意思,我们再看,利润是什么?利润实际上是一个尺度,它度量企业为消费者创造的价值是否高于其使用这种资源的社会成本多少。如果消费者愿意支付给你的价格,低于你使用这种资源的社会成本,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22-----------------------

 你就亏损了。这时候你如何实现你的社会责任?反过来,同样的资源在你的使用下,创造的价值比任何人都大。这意味着你为社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从这个角度看,利润本身就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

     我们假定,在同样的市场上,使用同样的资源,一个企业创造了1000万元的利润,另一个企业有200万元利润。现在第二个企业把200万主动捐出来了,从事公益事业了。你告诉我,这两个企业谁更尽到了社会责任?是第二个企业吗?显然不是。

     同样的资源,在同样的市场上,为什么创造的价值不同?这就是下面要谈的问题:利润的来源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利润?

     正文 2,正确解读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5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7:48 本章字数:1094

     利润来自何处

     1921年,美国经济学家教授奈特写了一本书,书名为《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他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利润来自不确定性。这个观点指出,如果市场是确定的,你能从消费者那里获得的所有收入,都将化为社会的机会成本。此时,你的产品价格等于成本之和,没有利润可言。这听起来有点抽象,下面举例来说明。

     设想有一块土地,每个人都知道,这块土地无论盖商场,或者建住宅,刨除原材料、人工成本之后,创造的销售收入是1个亿。如果你想使用这块地,必须出价多少?答案是1个亿。因为如果你出价9000万,有人马上愿意付9100万,第三个人愿意付9200万……如此竞争出价,最后这块地的价格肯定是1个亿。它创造的收入也是1个亿,所以实际上没有利润。但在现实中,人们的判断往往不一样。如果多数人认为这块地创造的收入是1个亿,但某个人可能比别人看得远,更有判断力,觉得这个土地可能创造2个亿的收入,他就会出更高的价,买下这块地。最后如果他判断准确,开发的项目卖了2个亿,多出的这几千万就是他的利润。这就是“利润来自不确定性”的含义,即人们对未来的判断不一样才有利润。判断是对未来的猜测,本身也是不确定的,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但总有一些人,眼光比别人高明,决策能力、管理能力也更强,所以更容易取得成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23-----------------------

 功。这就是企业家。

     有商业经验的人都知道,所有人都认为赚钱的事,最后一定不赚钱;多数人看不明白、少数人看明白的事,那才是赚钱的。要赚钱,就得承担风险,承担不确定性的后果。这跟我上面讲的不矛盾。如果没有不确定性,所有收入都会转化为成本,最后没有利润。由于有不确定性,所以成本和收入之间就发生了差异,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但是平均而言,有一些人判断能力要高于常人,所以他们还是有利可图。

     因为有不确定性,投资就得承担风险,这个利润也是对风险的一种补偿。大多数人都害怕风险,否则保险公司就没必要存在了。但即使每个人不害怕风险,因为有不确定性,投资者的报酬也不一样。一桩生意,十个人干,投资都是100万元,但是成功的可能性只有10%,也就是十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成功。那这十个人预期成功的收入达到多少,才愿意干这个事呢?不考虑风险偏好,至少得在1000万元以上。因为有了1000万元的预期收入,才能补偿100万元有90%的可能收不回的风险。如果最后十个人无论成败,都把盈利的1000万拿来平分,每人又得100万元,那他们当初就没有必要拿100万元去投资了。而如果我们对这种事后的收入差距不承认,就等于否认企业家的价值。

     正文 2,正确解读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6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7:50 本章字数:1019

     利润的第二个来源是创新,这是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观点。创新在商业上不是指发明,而是指用同样的资源,你比别人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或者,你为了创造同样的价值,你比别人花费更少的资源。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能赚钱。在竞争的市场上,你怎么能够比别人更赚钱?答案很简单:给定一个成本,要赚钱,你的销售收入要比别人做得高;或者反过来,给定一个销售收入,你的成本要比别人低。别的企业10个人做的东西,你用8个人做出来,你就赚钱了。这就是创新。

    一项新技术或商业模式刚出现时,因为不确定性,有人不敢用,而敢用的人就可能从中赚钱。但如果这种技术或商业模式被广泛接受,利润就会平均化为机会成本,不会有人赚钱。几年前,《哈佛商业评论》有篇文章说,IT不是竞争力。他的意思不是说IT不重要,而是说,一旦大家都认识IT的价值,就没有企业因为使用了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24-----------------------

  IT技术而更有竞争力。就象电一样,因为大家都用它,它就不再是一种优势,而变成了你的成本。换句话说,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上,任何企业都要致力于创新,因为前面有人牵着你,后面有人追着你,如果缺乏创新,你不可能赚钱,就会被淘汰。

     利润的第三个源泉,我认为很重要,就是企业对市场秩序的维护。我们经常讲品牌的力量,好多企业都在做品牌。品牌为什么有价值?因为品牌给你提供了消费者的信任。消费者愿意多花钱,买信得过的产品。他不需要讨价还价,节省了交易成本,其中的一部分就归厂家所有,成为品牌溢价。品牌溢价就来自它对市场秩序的维护。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把市场上所有东西的商标都撕掉,这个市场是什么样子?除了土豆、大米、萝卜等等,这些可以用眼睛直接判断质量的简单商品,其他大部分东西我们都不敢买,市场会大大萎缩。对企业来说,如果消费者对你更信任,你就能够比别人更赚钱。从社会意义来讲,没有这样的信任,市场秩序没法维持。像伊利、蒙牛这些企业,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牛奶,还有秩序,使我们可以放心地喝牛奶。所以他们通过品牌获得巨大的利润。

 

     总结起来,利润的源泉就在这三个方面:你有没有能力应对不确定性;你有没有能力创新;你是不是比别人更值得信任。如果这三个你都做得很好,那么你就有利润。

     接下去的问题是:企业获得收入之后,为什么一部分人的收入算成本,而另一部分人的收入叫利润:或者说,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获得利润,而不是让所有人平分这个利润?

     正文 2,正确解读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7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7:53 本章字数:1064

     利润是一种责任

     设想一下,有100人组成的一个企业,先不论贡献大小,他们如何分配企业收入?一种方法是平均分配,假如每年有2000万的收入,每个人拿20万。但这样一来,每个人创造价值的积极性可能很小,偷懒的积极性会很大。企业出了问题,也没有人真正承担责任。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25-----------------------

     可以有另一种安排:让其中的99个人拿固定合同收入,剩下的1个人拿剩余收入。所谓剩余收入,就是销售收入刨除原材料、利息、工资等之后,剩下的部分。这就是利润,拿剩余收入的人是老板,拿固定工资的人是雇员。

     这种安排的好处是什么?让拿剩余收入的人更好地承担责任,并监督其他的人也承担自己的责任。企业家

拿剩余收入,承担的是剩余责任。雇员拿合同收入,承担的是过失责任。换句话说,作为雇员,只要自己没犯错误,或者老板没有发现你的错误,你就没责任。而作为老板,只要你没发现别人有错误,出了问题全是你的错。可以想象,工人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只要没有犯错误,老板就得付工资,否则就是老板违约,工人可以告他。老板不能说,企业亏了,我不能付你工资了。而企业搞的不好,老板只要没有发现别人有错误,错误都是自己的。老板不可以在消费者面前说,我今年比去年辛苦多了,所以今年的利润一定要高,你们给我多加钱。

     谈到这里,大家或许能够理解,在企业制度安排中,让一部分人拿利润,是要他承担最终责任。老板是拿利润的人,对所有员工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出了问题就得负责。所以他得费尽心思监督别人,不让别人出乱子。别人出乱子,作为老板,你不能说,这不是我的事,是他的事。这样说就意味着你不想当老板,或者你没有认识到自己是一个老板。比如你开一个餐馆,有人在这餐馆吃东西食物中毒,谁承担责任?老板承担责任,不是厨师或采购员承担责任。由于你必须承担这个责任,所以招员工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如果员工有病,传染给消费者,老板也得承担赔偿责任。

     前面讲到,品牌是利润的一个来源。其实品牌价值本身,也是一系列责任组成的。比如汽车厂商,零部件大部分不是自己生产的。一个汽车有上万个零部件,有一大批供应商。对一个品牌企业来,所有供应链环节上出的问题,他都要承担责任。假如五级供应商的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汽车上路的时候钢轴出了问题。谁承担责任?是汽车厂商,不是生产钢轴的企业。消费者跟汽车厂商算帐,而不是跟供应商算帐。因为你要承担最终责任,所以你必须想办法监督供应商。如果你没有能力监督他,进的原材料不合格,组装的汽车有毛病,你就死路一条。

     正文 2,正确解读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8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7:55 本章字数:963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26-----------------------

     一个品牌企业,对供应链上的供应商承担责任,和一个老板对员工承担责任是类似的。供应链是一级一级的。假如汽车出问题,是因为钢材质量不过关,汽车厂商不需要找钢铁厂,他去找用这个钢材制造零部件的供应商,然后,零部件企业再去跟钢铁企业,一级一级往下追究。这是一个责任体系,也是一个价值体系。企业承担的责任越大,在价值链上的份额越大。如果不是这样,厂商就不会努力树立自己的品牌。如果汽车出了问题,消费者必须去找零部件厂商解决问题,就没有多少人敢购买汽车。

    再想想看,整个社会有多少人?我们需要交易的对象有多少人?数不清。你检查身边的每一件商品,是谁生产的?你不认识!但是你能放心买。这就是市场机制的奇妙之处。它把所有的人分成不同的组织,分别面对消费者,谁出问题一目了然。比如你的电脑是东芝的,出了问题你就找东芝,不能找索尼。所以给每一个企业冠一个名字是很神圣的事,目的是让你承担责任,通过树立品牌获得利润。而在企业内部,有了利润这样一种剩余收入的方式,可以让一部分人承担剩余责任,迫使他对每一个环节都花工夫,让每一个环节都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所以我说,利润就是责任。

     回过头看,企业支付的工资、货款、利息等等,都是什么?都是某种形式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工人在你这儿干活,就不能到别的地方干活;银行把钱给你,就不能贷给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家最重要的责任是什么?履行合同。你答应工人付一万块钱,答应供应商一个月内付款,你就要按时兑现。如果你拖欠工资,拖欠货款,不按约定收货、交货,那就真没尽到社会责任。所以大家不要离开合约行为,抽象地谈社会责任,那样不解决问题。

     利润的社会意义

     进一步,我们看更宏观的图景:利润如何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一个社会的经济状况取决于什么?所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一个企业应该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我们怎么知道?利润是一个信号!一个行业,如果不论谁在里面干,利润普遍比别的行业高,意味着这个行业资源少,竞争不够。企业追求利润,自然会进入这个行业,使社会资源合理流动。社会应该培养什么人才?如果技工的工资涨的很快,普通大学生的工资不涨,意味着社会缺乏技工人才,更多的人应该去学技工。利润就是起这个引导作用。

     正文 2,正确解读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9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27-----------------------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7:58 本章字数:849

     如果不用利润衡量,工厂烧锅炉应该用石油、用媒、还是用酒精,你不知道。只有利润能告诉你,哪一种方案是正确的,哪一种方案是浪费的。如果本来应该烧煤,但你用油,结果成本很高,你的利润就会减少,或者亏损,时间一长,工厂倒闭了,浪费资源的行为就自然终止了。现在全球石油供应紧张。中国有句话,车到山前必有路。为什么?资源越稀缺,价格越高,你就得想办法开发替代能源。如果石油的价格再高,其它替代性的能源就会越来越多。创造新的能源也是靠利润机制。

     我们强调自主创新,但创新能否创造社会价值,也要用利润来衡量。对科学家来说,创新最重要的是满足他的好奇心。比如盖奥运场馆,设计师不关心成本,他只希望他的作品能在历史上留下来,成为他的丰功伟绩。但这样对社会有没有好处?不一定。只有用利润去衡量才知道。没有商业价值的创新,注定是昙花一现, 或者只能成为一件展览品。

     总之,一个国家的资源利用、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必须靠市场经济和利润机制引导。在世界上,哪些国家资源浪费最严重,技术进步最慢,环境污染最严重?不是强调“社会责任”少的国家,而是产权制度不清晰、价格信号被扭曲的国家。没有这样一个制度,我们空谈这个责任、那个责任,都是没有用的。

     反过来看,社会责任这个概念最适合谁?第一,最适合政府。为什么?前面说了,企业不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就没收入,但政府不创造价值也可以有收入。所以政府部门要特别强调社会责任。政府没有利润指标,我们只能用这个办法,不断鼓励他为人民服务,好好地干活。第二,非盈利性组织。像大学、研究所什么的,社会没有办法直接衡量他的贡献。一个教授、研究员,做得好不好,不像一个企业老总,通过利润马上就能看出来,所以需要强调社会责任。第三类,垄断性组织。为什么呢?垄断性组织的利润,不表明对社会的贡献。他赚钱很多,但不是由于他有创新,不是由于承担风险,而是因为垄断了资源。像石油、通信这些垄断性的行业,要特别讲究社会责任。

     正文 2,正确解读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10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8:03 本章字数:1295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28-----------------------

     说到底,一个人或企业对社会是不是有贡献,最重要的不是看口头上的责任,而是看这种责任的可考核性。对应的英文有两个词,一个叫Responsibility,一个叫Accountability,理解这两个词很重要。如果“责任”不具有可考核性,就像前面讲的,有的人声称对所有人负责,其实他可以对谁都不负责,我们没有办法判断他是不是做了分内的事,甚至不知道一个企业是在做好事还是坏事。计划经济下,每一个商场门口都会有一个牌子“为人民服务”。每次宣传都会强调为人民服务,但结果又怎么样?服务质量非常糟糕。问题的关键,不是我们对人的责任强调得不够,而是我们的游戏规则,也就是制度,对人的行为没有正面激励。

     怎么办——制度缺陷下的抉择

     现在已经知道,在一个健全的市场制度下,企业追求利润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基本  一致的。换句话说,赚钱是否意味着你对社会做贡献,是衡量一个制度是否完善的标准。在一个接近完美的制度下,赚钱几乎等同于对社会作贡献;而在一个很糟糕的制度下,赚钱往往会损害社会利益。当然,现实中,这两种极端的情况很少见。制度总是介于完美和最糟糕之间。这时候,我们干一件事,比如企业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有四种可能:第一,对社会有价值,同时也能赚钱;第二,能赚钱,但对社会没价值;第三,对社会有价值,但不能赚钱;第四,对社会没价值,也不能赚钱。

     面对这种情况,从全社会来说,首先要努力完善制度,使得社会尽量向第一种状况靠拢,而尽量避免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不一致。但可以想象,无论怎么努力,要创造完美无缺的制度是不可能的。因此,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企业,总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一件事,对社会有价值,但不能赚钱,这样的事做不做;或者,一件事能赚钱,但对社会没价值,这样的事做不做?

     中国的古话很有意思,对上面的情况,我借用几个比喻:第一类,做事对社会有价值又能赚钱,是什么人?是君子。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你对社会的价值。第二类是什么人?做事对社会没价值,但自己能赚钱,这是小人。所谓做君子不做小人,应该干这样的事,不应该干那样的事。第三类是什么人?是圣人。他做事对社会有价值,但自己吃亏,过得不好,这样的人很伟大,我们很尊敬,但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第四类人是什么?那是傻子。只有傻子,才干损人不利己的事。这样的人大家不用担心,不会很多。不信你去试,很快被社会淘汰。

     对照这几种人,应该呼吁,当你知道一件事没什么利润,但对社会有贡献,你应该去做。好比一个地方发生瘟疫,这个地方很穷,作为药品厂商,你应该送一些免费的药。反过来,一件事可以让你得到蝇头小利,但这件事有损社会利益,你就不应该做。比如有的药过期了,吃了有副作用,但是消费者不知道,你卖了还可以赚钱,但你不能去做。这时候,社会责任的概念是有意义的。包括污染问题,因为现在法制不健全,有些行业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29-----------------------

 规范没有建立起来。你明知道某种产品的污染很严重,造成的社会损失很大,但你为了追求利润去做了,就没有尽到社会责任。

     正文 2,正确解读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1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8:05 本章字数:855

     一个社会可以提倡圣人的精神,但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圣人身上。更可行的办法,是通过制度设计,奖励君子,惩治小人,把更多的小人变成君子,把更多的事变成君子可为之事。换句话说,不要空谈社会责任,要着眼于改良我们的制度,让大家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责任只能由可考核性保证,所以最重要的是把产权制度好,把价格制度搞对,把激励机制搞活。这样社会才是健康的,每个人才能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当我们发现企业利润与社会价值发生错位时,要分析问题在什么地方。是不是产权制度有问题?使得那些企业领导人只追求短期利益,不考虑对这个企业的长期影响?我们的价格制度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定价太低,使资源配置发生了扭曲?

     比如,现在担心矿难死人太多,如果煤矿开采权由3年提到30年,比天天教育煤老板爱护矿工要重要得多。如果只管教育,不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他今天开煤矿,明天能不能开不知道,那他干吗要买安全设备?如果买一套安全设备要花一千万,二百万没赚回来,就不让干了,他怎么办?如果给他30年产权,甚至是永久性产权,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不用你检查,他自己比你还小心。这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的基本原理:在一个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的竞争性市场上,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给社会带来的好处,比他直接追求社会的好处,效果还要大。

     最后总结一下,社会责任是有意义的,因为制度不可能是完美的;但它的意义也是有限的,因为缺乏好制度,责任是难以考核与落实的。对企业家来说,应该认识到,他们的真正责任,是在诚信守信的基础上,通过为了客户创造价值,赚取利润,同时给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给国家上缴更多的税收。别搞华而不实的东西,今天剪彩,明天作报告,一总结一大堆,但企业搞得一塌糊涂,那是对全社会的不负责任。

     (本文由作者2007414日在“第十四届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调查结果发布暨企业社会责任研讨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30-----------------------

 会”的演讲整理而成。首次发表于《经济观察报》20070819日。)

     正文 3,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吗?中国经验的启示..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8:07 本章字数:1017

     3,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吗?中国经验的启示

     张维迎

     引言

     什么是市场社会主义?尽管不同学者可能持有不同看法,一个普遍为人所接受的定义是: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公共(“全民”)拥有企业所有权而其经济决策由市场价格调节的经济体制。简言之,市场社会主义即公有制加市场机制。在实践中,公有制通常采取国有制的形式,即国家(政府)作为所有企业的法律所有人。这里,所有制由索取剩余权及对管理的控制权来定义。

     按照这一定义,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可被视为一场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市场社会主义试验。迄今为止,中国政府从未试图放弃过社会主义,中国的官方意识形态亦一直坚持国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然而自1979 年以来,中国政府实际上尝试将市场价格体制引入其国有制占主导的经济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国内外学者都将中国的改革解释为一种“市场导向的改革”。在1984年之前,官方的改革目标是通过引入一些处于边缘地位的市场成分来提高和完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被中共123中全会正式采纳为改革的目标模型。在当时的中文词汇里,“商品经济”或多或少是“国家调控的市场经济”的“软”版本。加上定语“有计划的”,部分是为避免意识形态争议,部分是因为政府对市场体制并无充分的信心。1992年,即改革起步13年之后,中共14大最终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采纳为改革的目标模型,“市场经济”由此被合法化。

     在此,我需要指出,尽管我将中国经济改革解释为一场“市场社会主义”的试验,但我的意思不是说中国政府曾有过任何经济应该纯粹国有的意图。相反,即使在改革前的时代,在中国也有非国有部门(主要为城市集体所有企业与农村集体所有制)与国有部门并存。自改革以来,私有工商业、乡镇企业与外国投资企业发展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31-----------------------

迅速。结果,就所有制结构而言,今天的中国经济更象一个“混合经济”。在工业部门,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约占产出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另外,即使一些所谓的“国有企业”也有非国有持股人。然而,在中国的官方表述中,非国有部门只能是对国有制的“补充”,而国有制必须永远保持其在整个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说中国改革是一场市场社会主义的试验,而非一场”混合经济“的试验。我之后将论证, 国有部门的萎缩本身即是国有制与市场竞争间不相容的有力证据。

     正文 3,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吗?中国经验的启示..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8:09 本章字数:975

     市场社会主义的关键问题是,国有制与市场竞争是否相容。在中国,经济学家们对这一问题持不同甚至相左的看法。一些经济学家(被称为“竞争学派”)认为,只要存在“充分竞争”,所有制即无关紧要,国有制可以与市场经济相容;竞争而非所有制才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政府需要对国有企业做的,是将企业与政府分离(政企分开),给予企业充分自主权,并为竞争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另一批经济学家(被称为“所有制学派”)辩称:市场经济是不可能建立在国有制基础之上的;唯有在私人财产制度的基础上市场经济才能有效率地运作!因此,市场经济体系要成功建立,民营化不可避免。

     中国经济改革令人惊叹的表现(就GDP增长与其它经济指标而言)也被一些国外经济学家引为市场竞争可以独立于所有制结构,经济甚至可以在缺乏清晰界定的产权情况下取得巨大成功的证据:这一观点尤其得到斯蒂格利兹的附和(Stiglitz1994)。

     基于中国改革的经验以及作者过去的研究,本文认为,国有制与市场经济是不相容的;企业的竞争行为不可能独立于所有权结构。我赞同普特曼的论点,即中国的经验已表明:除非政府通过立法或政策对私有企业的增长设置强大的障碍,否则,市场社会主义几乎没有长期存活的可能性,(Putterman,2008)。特别地,我证明:

    1.在国有经济中,“充分竞争”必然是过度竞争;就社会效率而言,国有企业的竞争行为可能非常具有破坏性;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32-----------------------

     2.国有制下的竞争可能导致过度的过度准入;

     3.市场经济中的声誉机制在国有制下不起作用;

     4.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下无法长期生存,竞争最终将导致国有企业的民营化。过度(或恶性)竞争根据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每个竞争性经济都是帕累托有效的;每个帕累托有效配置都可以通过使用市场机制而获得。市场经济的效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在竞争市场中,一个最大化利润企业的最优定价原则意味着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后者即社会最优的条件之一。在现实中,由于外部性与市场权力的存在,试图最大化利润的努力不总是导致帕累托效率,市场可能失效。然而,在适当的政府干预下,市场竞争仍然可以趋近经济的配制效率。

     正文 3,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吗?中国经验的启示..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8:12 本章字数:1009

     计划经济是无效率的,部分是因为中央计划者没有充分信息去作出正确的决策,部分是因为企业不在最大化利润,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受。市场社会主义不拒绝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相反,它建立在这些基本定理的基础上(Stiglitz1994)。它设想市场竞争可以被完美地植入国有经济中,且只要国有企业受利润最大化的动机驱动,社会主义即可以获得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样的效率。

     尽管没有被人明确加以表述,但这一直是指引中国经济改革过程潜在的基本理念。中国的国有部门改革始于将决策权(包括对生产、投资和定价的决策权)授予经理人并提供分享奖金与利润的激励方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理人的自主权程度是衡量改革进程及其成功的一项基本的官方标准。形形色色的改革政策先后被付诸实施,以提高经理人自主性和市场竞争(Groves等,1994;张维迎,1997)。其设想是:一旦国有企业管理层能够自己决策并在市场上互相竞争,改革即大功告成。

 

     大致来说,到1995年,大多数部门中的国有企业已几乎自由决定生产并互相竞争。他们甚至不需要向政府(“所有人”)派发红利。换句话说,他们享受与其资本主义同行同等的自由,却不承担任何股本成本。然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33-----------------------

 而,后果却令人惊讶,与预期大相径庭。尤其在90年代后半期,时有报道称许多国有企业彼此竞相压低价格,产品价格被故意定得低于边际成本,国有部门蒙受了巨大损失。中国媒体把这种定价行为叫做“恶性竞争”,我称之为“过度竞争”。过度(或恶性)竞争曾变得如此严重,以至于国家经贸委在1998年年中不得不发出一部管理性文件禁止国有企业降价,成为放开价格政策的一次重大倒退。

     在西方市场经济中,除了存在占支配地位的厂商试图通过赶走其竞争者而垄断市场的情形外,在没有厂商有望垄断市场的竞争性部门里,我们极少观察到如此大规模的过度竞争。为什么过度竞争存在于转型的中国经济之中?在什么特定条件下,国有企业会从事此类定价行为?

     在张维迎和马捷1999年发表文章中,我们建立了一个探讨这些问题的理论模型。我们的基本论点是,源于所有制的扭曲可能诱使经理人从事过度竞争性行为。在传统理论中,厂商的目标由利润函数或某个与利润成比例的变量概括。利润最大化可以是对古典资本主义企业或甚至上市的私有企业目标的良好近似。但它肯定不是国有企业目标的良好近似。让我对此作详细的解释。

     正文 3,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吗?中国经验的启示..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8:14 本章字数:1148

     任何经济决策都会产生收益和成本。完全的私有制可以理解为决策者对经济决策的收益与成本的完全内化。因此,在公司的范围内,我们可以用经理人在公司销售收入中所占份额对其在公司成本中所占份额的比来衡量所有制扭曲。在静态模型中,这里的收入和成本应该被理解为一项生产决定所导致的永久现金流的贴现值。如果经理人的收入份额用表示,成本份额用表示,则所有制扭曲可以用来衡量:意味着没有所有制扭曲;当时,扭曲产生。离1越远,扭曲越严重。

     我们假定:不论企业的所有权如何,经理人都最大化他自己的效用(等于其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成本)。在私人所有人控制的企业中,,;即经理人对收入和成本均负全责,不存在所有制扭曲。不论市场结构如何,利润最大化行为都不会导致过度竞争。即使在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即,的情况下,只要,仍然成立,则不存在所有制扭曲。在这种情况下,经理人的目标函数仍然等价于利润最大化,过度竞争不会出现。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34-----------------------

     然而,在经理人的收入份额与其成本份额不等  即,因此  的情形下,经理人的效用最大化行为不同于利润最大化行为。在静态古诺模型中,容易证明,当所有权扭曲足够大时(即足够大),经理人的最优选择将把价格设在边际成本之下,过度竞争将会发生。这个模型演示在图5.1中,其中经理人的最优价格低于边际成本。此外,的企业数量越多、需求越有弹性,竞争则更可能过度。

     这一理论模型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国有企业在转型的中国经济中的竞争行为。在改革前的中国,国有企业的收入和成本都纳入中央预算,生产决策由政府部门作出,价格也由政府部门固定。自改革以来,经理人获得了相当的生产决策权。与此同时,各种激励机制被引入国有部门(张维迎,1997)。尽管许多激励合约通常是以利润为基础的,但给经理人的金钱奖励与非金钱好处很大程度上更依赖于销售收入而非成本。其原因是,衡量销售收入比衡量成本要容易的多。通常,收入在销售后立即在帐目上实现,而生产成本则可能轻易地被分散到一段长的多的时期上。此外,鉴于对国有企业经理人的任命基于短期合同(明确的或不明确的),经理人完全有动机挣快钱。如图5.1所示,后者可以通过延缓成本分摊而操纵会计帐目的手段实现。例如,据广泛报道, 国有企业经理人经常低报固定资产折旧及其它类型的可测量成本,从而拖延技术更新。他们甚至通过拖欠国有银行贷款来“创造”利润。另外,除非经理人是企业的所有人之一,否则许多成本时常无法核算的。结果,国有企业经理人在销售收入中的份额通常大于他必须承担的生产成本份额,即使激励合同以会计利润为基础。因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把今天的国有企业称之为的企业。这解释了为什么过度竞争在大多数国有企业主导的竞争性产业中发生。

     正文 3,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吗?中国经验的启示..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8:16 本章字数:724

     经理人目标函数企业真实利润函数 ---价格

     经理人最优价格MR=MC

     5.1所有权扭曲与过度竞争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35-----------------------

     我们也可以在霍姆斯特姆和米尔格罗姆(HolmstromMilgrom1991)的多项任务模型的框架内,重新解释国有企业的过度竞争。在这一架构内,经理人有两项任务:增加收入和控制成本。鉴于成本更难观测,基于利润的激励超过基于成本的激励。总的激励将被扭曲,有利于收入最大化而非利润最大化。过度竞争将随之而

 来。

     (5.2)

     收入流

     账面成本流

     真实成本流

     时间

     图5.2成本操纵行为

     为完成我的论证,我必须讨论在西方私有经济中所有制与管理的分离为何没有导致像在中国的国有制中所发生的过度竞争盛行的问题。我相信,根本原因在于所有制的本性。国家所有人与私人所有人之间存在一个根本性的差别。诚然,如斯科利瓦斯(Sklivas1987)所辩称的,即使在西方上市公司中,介于股东不直接管理企业,所有权与管理的分离及其所导致的运营决策复杂性也可能使企业偏离利润最大化选择。然而,这些公司里的私人股东有足够的动机去设计针对其经理人的激励方案并监督他们,从而使尽可能接近1,因为他们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期绩效强相关。相比之下,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人民”。大家都是所有人意味着根本没有所有人。作为企业的原始所有人,人民不仅缺乏相关信息,也缺乏可可资监督其经理人的有效手段。 由于“搭便车”问题之故,他们不可能有动机去为其代理人提供激励,甚至连(作为所有人的)自我激励都没有。

     正文 3,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吗?中国经验的启示..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8:18 本章字数:978

    事实上,国有企业的原始所有人不具有“行为能力”。当所有人群体的规模与国有部门规模十分庞大时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36-----------------------

  正如中国的情形一样,尤其如此(张维迎,1998a)。国家透过一条长长的委托链,充当国有企业的法律所有人;然而,国家是由政客与官僚管理的。政客与官僚均无任何对企业利润的合法索取权。作为代理人的官僚遭 受与国有企业经理人一样的激励扭曲。他们也不会在其职位上呆太久。他们为什么要象私人所有者一样作为,使接近1呢?官僚经常与经理人串谋滥用国有资产而不是监督经理人,就毫不奇怪了。即使官僚有为经理人设计激励相容的合约的企图,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这样的激励不可避免地是“千人一面”型的。考虑到企业在诸多方面彼此各异,“千人一面”的合约只能包含十分有限的控制变量。结果,经理人自主权意味着内部人控制,经理人将享有过度的操纵帐目自由。过度竞争更容易发生。

     国有经济与西方私有经济之间另一重要差别是:在西方经济中,资本市场与经理人劳动市场在管束和激励经理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鉴于所有生产资料都归单一的国家所有人所有,这两种机制在国有经济中都不存在。这意味着,国家所有人所拥有的信息和可资管束经理人的手段都少得多。当经理人的声誉在市场上不受重视时,经理人怎么会象在西方经济中所看到的那样,有任何建立良好声誉的激励呢?

     综上所述,我在本节中论证道:当国有企业被赋予决策自主权时,在中国所观察到的产品市场中的过度竞争(即将价格设成低于边际成本)则是国有制的自然现象了。其具有普遍意义的含义是:在国有经济中,“充分”竞争必然是过度竞争,“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不一致。当竞争学派辩称只要产品市场中存在足够竞争,所有制即无关时(Stiglitz1994;林毅夫等,1998),其隐含的假设是竞争行为独立于所有权结构。然而中国的经验已经表明,竞争行为不可能独立于所有权结构。没有所有制的根本性变革,“充分竞争”可能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

     给定价格被定在边际成本之下,国有企业如何在长期生存呢?答案是:国有企业或明或暗地得到政府补贴;即原因在于软预算约束(科尔内,1986)。如果没有政府补贴,过度竞争最终将导致国有企业的崩溃。其含义是,随着政府预算被耗尽,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将随之而来。我将在本文晚些时候讨论私有化。

     正文 3,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吗?中国经验的启示..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8:20 本章字数:975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37-----------------------

     过度准入

     市场的效率不仅依赖于现有企业的行为,还依赖于新企业的进入与无效率企业的退出。进入和退出过程决定市场结构与效率的动态机制。尤其如熊彼特(1934)所想见的,经济发展涉及到一个“创造性破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技术创新中的竞争发挥着过滤器的作用  优胜劣汰。

     然而,没有任何一般性理论证明,私有经济中企业的市场均衡数量从社会的角度看必然是有效率的。相反,一些理论模型已表明:市场均衡倾向于导致过度准入;即就社会最优而言,企业数量过多 MankiwandWhinston,1986;SuzumuraandKiyono,1987)。特别地,时常有人辩称:对进入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应当设限,因为自由准入可能导致不如人意的固定成本重复(VickersandYarrow1988)。

     对许多社会主义的支持者来说,过度准入和重复建设是私有制的罪恶。他们声称,过度准入和重复建设在国有制下能够被消除,因为不同企业间没有利益冲突,所有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即使当过度准入和重复建设确因某种原因发生,政府也可以通过行政干预(诸如关停并转式的调整)来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的经验显示恰恰相反。国有制非但未能消除过度准入和重复建设,当与西方经济 相比时,它导致的过度准入和重复建设更甚。即使在改革前的体制下,当政府制定所有事关进入与退出的决策 时,过度准入与重复建设也构成一件最为严重而持久让政府头疼的事。许多周而复始的行政性改革被启动以处理这个问题。自改革开始以来,诸多准入限制已被逐渐废止,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都已获得了巨大的投资决策权。更多产业也逐步对私人投资者和外国投资开放。结果,过度准入和重复建设恶化了。我们所观察到的是,除极少数国有垄断部门(诸如石油、铁路、航空和银行)外,中国多数产业都容纳了过多小型的“原子”企业,没有占支配地位的参与者。就企业数量而言,中国经济或许是“竞争”最激烈的经济。与西方和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比,中国多数产业的集中度要低的多。例如,在15个制造业部门,仅石油冶炼部门具有4家企业占 百分之40以上的集中度,三个部门在百分之2030之间,而剩下的11个部门则都在百分之20之下(5个低于百分之8)(殷醒民,1996)。

     正文 3,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吗?中国经验的启示..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8:22 本章字数:1121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38-----------------------

     我们还发现,与过度准入和重复建设一道,有效率的并购也更难产生。快垮掉的国有企业对被接管和关闭极为抗拒。即使无力偿债的企业也毋须退出。正如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所生动描述的,国企只要一息尚存,它就不愿被吞掉。

     为什么在国有制下准入过度更甚,重复建设更严重?为什么在国有部门中完成并购更为困难?国内的一种普遍论点是,过度准入和重复建设源于“地区、部门和企业的自我利益”。例如,在中国的税收分配体制下,地方政府一味为了增加地方税收和就业而盲目进行投资和建设新工厂,忽视社会效率;经理人抗拒被接管,因为他们担心失去其职位与权力。然而,这类论点仅仅说明了问题的存在,而未提供答案。毕竟,不能说国有制下的利益比私有制下的利益更分散。在私有经济中,每个企业都是一个具有其自身目标的独立实体,它进行投资决策以最大化其利润。然而,我们尚未观察到过度准入如在中国那样普遍。相反,并购  友好的或恶意的都时常发生。

     在张维迎(1986b)中,我解释过,国有经济中普遍存在的过度准入与重复建设现象植根于企业的国有制的本性。正如企业理论学者所普遍认识到的,企业产生两种回报:现金流(简单称为“利润”)和控制权收益 AghionandBolton,1992;Hart,1995)。现金流与控制权收益之间的区别在于,现金流可以按一个正式的所有权结构进行分配,可以转让;控制权收益则是附带的,不可转让,只能为经理人或控股股东所享受。这里的控制权收益可以被理解成经理人私人所重视的、与经理人职位相关的全部私人回报,包括在职消费、裙带关系、社会声望等等。准入均衡的条件依赖于现金流如何与控制权收益相匹配(或不匹配)。

     在由所有人管理的经济中,经理人同时占有利润与控制权收益。当存在自由准入时,决定企业的市场均衡数量的条件是:边际企业的总价值(现金流与控制权收益之和)等于零。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经济里,现金流和控制权收益被赋予不同人,均衡条件则更为复杂,视激励方案与权威分配而定。

     在国有经济中,现金流属于“全民”(或国家),经理人只能享受控制权收益。即使当经理人分享一部分现金流(或明或暗地),他们的现金流份额仍然依附于其职位,不可转让。因此,我们仍然可以将这种情形称之为与控制权收益相关。在改革前的体制中,官僚作投资决策。在转型的中国经济中,随着国有企业经理们获得了更多自主权,国有企业投资决策由经理人与官僚共同制定。然而,在这两种情形中,在一定限度内,决策制定者都受私人利益的驱动。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假定,决定准入均衡的条件是边际进入者的控制权收益为零,而不是总价值或利润为零。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39-----------------------

     正文 3,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吗?中国经验的启示..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8:24 本章字数:793

     在图5.3中,我显示了现金流,控制权收益与总价值如何随产业中的企业数量而变化。当企业数量很少时,少数寡头拥有庞大的市场力量,现金流和控制权收益都很可观。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则现金流和控制权收益均下降。控制权收益下降有两个理由:第一,较低水平的现金流意味着可得的额外好处少了;第二,存在更多经理人意味着被雇为经理所具有的声望变低。我们可以进一步假定,现金流比控制权收益下降得更快。毕竟,即使当企业亏损时,经理仍可占有一些控制权收益。因此,现金流和总价值比控制权收益更快缩小为零。私有经济中企业的均衡数量(用表示)小于国有经济中企业的均衡数量(用表 示)。

     (5.3)

     总价值

     利润私有经济均衡

     控制权利益国有经济均衡

     *N`企业数量

     图5.3企业均衡数量

     因此,我证明了,国有经济遭受更为严重的过度准入和重复建设。非正式的观察强烈支持这一论点。例如,假设汽车制造商的社会最优数量是5。然而,主管政府官员可能选择建设50家而不是5家汽车制造厂,因为现在他们可以任命50个总经理,从而可以给更多的亲朋好友安排位子。尽管试图支撑50家制造商的整个行业处于亏损状态,但没人在乎。

     同样的逻辑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国有部门内并购更难以完成。在私有经济中,目标企业的经理人在合并后可能失去他们的控制权收益。然而,如果合并就总价值最大化而言是有效率的,身为所有人的经理人可以靠现金流的增长得到补偿。合并对相关各方可以是一个帕累托改进。相比之下,在国有经济中,目标企业的经理人失去控制权收益不能以任何合法的方式通过现金流的增长而得到补偿。因此,除非政府给该经理人提供另外一个相当的职位,否则目标经理人完全有动机抗拒合并以图保护控制权收益。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40-----------------------

     正文 3,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吗?中国经验的启示..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8:26 本章字数:888

 

     我现在转而讨论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的私有经济。诚然,这一分离可能导致经理人的各种恣意行为。然而,出于以下原因,当与国有制相比时,这种恣意行为在准入和并收的情况下或许不是很严重。首先,即使当股东不是经理人,一般而言是股东或董事会而非经理人决定进入与合并。对权威的这种分配事实上表明,均衡状态更可能是“扯平的”,即当与由所有人经营的经济相比时,进入或许太少,合并或许过多。第二,在多数私人上市公司中,CEO持有一定股份,在一些情形下甚至是最大股东。因此,即使合并削除了他们的控制权收益,他们仍然可以靠现金流增长获得部分补偿。第三,为了其自身的现金流利益,目标企业的股东有动力去通过现金补偿(比如金色降落伞)买通经理人,以缓和他们的抗拒。相比之下,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人民)既没有合法权力也没有动机去买通行将失去控制权的经理人。第四,在具有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中,许多合并和收购可以通过在股票交易所向股东直接发出收购要约来操作。这种机制在国有经济中不存在。

     我的论点也得到某些经验研究的支持。例如,李洪斌等(Li,ZhangandZhou,2005)用来自中国高科技园的面板数据显示:尽管效率已成为所有高科技企业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同等条件下,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更不可能退出。特别是,金融压力对国有企业生存的负面效应比对非国有企业生存的负面效应要小,对由中央政府控制的企业生存的负面效应最小。

     声誉机制的缺失

     市场是交易与经济活动的协调装置。几乎在所有情形下,交易都不过是承诺的交换,经济活动也不过是履行承诺。没有交易各方的充分互信,市场就无法有效和高效率地运作的。例如,如果买主不信任卖主对某一产品的质量承诺,他就不会情愿付钱买它;如果投资人不相信投资银行有关一个需要资本的公司的说辞,他们也不太可能会购买该公司的股票;如果银行对借贷者还贷没有信心,它就不会傻到去放贷。在所有这些情形中, 没有信任,潜在的帕累托效率就不可能实现。一般而言,没有信任,劳动分工与专业化就不会出现,通过市场进行合作也变得不可能。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41-----------------------

     正文 3,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吗?中国经验的启示..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8:30 本章字数:1081

     信任重要,但也不容易建立。造成这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交易双方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和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的道德风险行为。正如阿克罗夫(Akerlof1970)所证明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失效。然而,不应急于得出结论说,信息不对称必然会导致市场崩溃。完全信息假设是新古典市场经济学的缺陷,但决不是市场机制自身的缺陷。我们必须认识到,市场不仅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还是一只观察和监管代理人行为的“隐形的眼”(ShearmurandKlein1997)。那就是声誉机制。尽管在特定情形下政府支持的法律体系对使代理人遵守承诺是必须的,但日常经验与大量学术研究表明,由官方执行合约通常代价高昂且不具操作性。在多数情况, 以市场为基础的声誉维持着活动的诚实。任何想在竞争市场中生存的人都必须建立值得信任的声誉,否则市场 会将其逐出。在市场经济中,对企业而言,声誉与品牌是最有价值的资产与竞争优势。诚如很久以前亚当?斯密所说,诚实是最好的商业政策。市场已创造出众多使本不可能的合作  特别是陌生人间的合作  成为可能的中介(诸如企业,投资银行,信用评估机构等等)。在人类历史上,声誉从未在任何其它制度中像在市场经济中那样如此有价值并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与市场在存在不对称信息时可能不起作用的传统论点不同,我想争辩说:信息不对称或许是需要市场机制的另一个  或者很可能主要  理由。没有信息不对称,计划经济或许可能与市场经济一样有效率!因为存在信息不对称,市场比计划可以运行得更好!极为不幸的是,新古典经济学家和市场社会主义者均未对市场经济的声誉机制予以足够重视。

     就企业自主权与价格自由化而言,人们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足够高了。然而,中国市场非常无序。欺骗和造假盛行,合约常常得不到尊守,国有企业亦时常拖欠银行贷款(导致占全部银行贷款约25%的坏帐)。混乱不仅存在于产品与信用市场,也存在于证券市场。自两大股票交易所(上海和深圳)于1992年成立以来,国有企业在融资上一直是居于支配地位的玩家。上市国有企业把股票市场当作它们的提款机。他们操纵会计帐目,欺骗私人投资者,毫不在乎他们的声誉。大量上市企业从事过欺诈。自1993年以来,1200家上市公司中有约200家遭中国证监会(CSRC)、深圳股票交易所(SZSE)和上海股票交易所(SHSE)实施执法行动。从事欺诈的企业在全部上市企业的比率远高于诸如美国等其它国家导致丑闻企业的比率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42-----------------------

  ZhangandMa2005)。结果,创立13之久的股票交易所差点被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所摧毁。

    正文 3,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吗?中国经验的启示..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8:32 本章字数:1035

     中国市场为何如此无序?为什么国有企业如此不在乎他们的声誉?某人或辩称说,原因是有利于市场运行的法律体系在中国尚未发展完善。尽管这部分属实,但我深信,问题源于国有制的本性(张维迎,2001)。声誉只能来自重复博弈。要一个人有建立良好声誉的激励,则他必须有长远预期,必须愿意牺牲短期利益以换取未来回报。界定清晰的私有产权为所有者提供了进行重复博弈的合适激励。相比之下,在国有制下,每个人都进行一次性博弈,声誉毫无价值。赚快钱才是其的最优战略。

     特别地,如克莱普斯(Kreps1990)所指出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声誉的承载者。然而,要让企业去承载声誉,以下三个条件必须成立:

     1.企业必须有真正的所有人。如前所述,声誉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的有形资产其实

 是它的运营成本,而不是企业的真正价值。企业所有权事实上是由谁对企业的声誉拥有剩余索取权来定义的。所有人的角色就是维持与巩固企业的声誉。当企业雇佣很多人,任何人的错误行为都会损害其声誉时,尤其如此。没有真正的所有人,没人会保护企业的声誉,声誉就会失去;

     2.企业的名称在市场中必须是可交易的。声誉的价值包含在企业的名称中。只有当所有人拥有为经济回报而将其转让的自由时,它才可能是完全可获得的。所有人有多大的动机维持与巩固企业的声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交易性。例如,如果麦当劳不能授权经营,该企业就不会具有如此大的价值;

     3.市场中必须有自由准入与退出。没有自由准入与退出,声誉良好的企业就不能逐走声誉恶劣的企业。结果,现存企业可以享受巨大的垄断租金。当消费者不能惩罚企业的不诚实行为时,声誉的价值相对就较小。

     因此,我们可以容易解释为什么国有企业不在乎其声誉。当企业由国家所有时,没有人拥有对其声誉的剩余索取权。国有企业的名称通常是不能交易的。即使当它是可交易的时候,它也不能被正确定价,因为“卖主”不能占有销售收益。对私人企业准入的限制和软预算约束也使得国有企业的生存较少依赖于其声誉。当政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43-----------------------

 府官僚的利益与企业声誉无关时,他们为什么要在乎它呢?鉴于官僚们没有适当动机去依据才干任命经理人,国有企业经理人觉得他们的职位非常没保障,他们没有未来可在乎。因此,他们完全具有进行一次性博弈赚快钱的动机。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声誉的失效。打个比方,声誉就像一棵树。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可能有动机去种草,但绝无动机去栽树。

     正文 3,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吗?中国经验的启示..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8:34 本章字数:1043

     结论是:自由价格体系这只“看不见的手”与声誉机制这只“隐形的眼”共同使市场得以运行。在国有经济中,即使价格被放开,声誉机制也不能正常运作。因此,国有企业主导的的市场必定是无序的。

     竞争驱动的私有化

     尽管许多学者将中国的经济改革称为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但与大多东欧和前苏联国家不同,中国政府从来无意放弃社会主义。相反,在中国,国有企业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没有了国有制,中国就不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目标仅仅是要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来改进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而非要建立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私有化从未被采纳为官方的改革政策。主张私有化的学者常常被谴责为“资产阶级自由派”。

     然而,改革的后果大大超出了预想。今天的现实是,尽管国有企业在一些关键产业(包括石油,电力,电信和金融部门)仍居于支配性地位,政府依然坚持国有企业应该在整个经济中扮演支配性角色,但非国有部门(包括外国所有、合资、混合所有制及国内私有企业)已经成为或将要成为许多产业中的主导角色。1978年,中国工业总产出中近五分之四来自国有企业。到1997,国有企业的份额已经萎缩到几乎不超过四分之一(中国国家统计局199899)。更令人惊讶的是,自90年代初以来,自发的和地方政府发起的国有与集体企业私有化在通过各种冠以改制的官方名义的途径加速进行,这些途径包括公开募股、公开出售、经理/雇员赎买、租与合资(Li,Li,andZhang2000Garnaut,SongandYao,2004)。到1998年底,超过80%的县及县以下国有和集体企业都经历了改制,后者在很多情况下涉及到直接私有化(赵晓,1999)。一项对工业国有企业的全国调查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44-----------------------

 估计,到2001年底,86%已经完成改制,约70%已被部分或全部民营化。苏南是一个很有趣的个案。直至90年代初,与私有企业占主导的浙江模式相比,苏南模式被广泛认为是一个“新型公有制的经济模式”。然而到2000 年底,近百分之百的村属企业,95%的镇企业,90%的县属企业和85%的市属已被民营化(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20015)。浙江的私有企业模式最终宣告了对江苏的公有制模式的胜利。

     有趣的是,中国的经济改革始于分权而非发展私有体制,始于搞活国有企业而非将其民营化。什么是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不期而至且加速兴起背后的驱动力量?什么激发了地方政府将其控制下的企业民营化?

     正文 3,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吗?中国经验的启示..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8:36 本章字数:938

     在李少民、栗树和和我本人合作的论文中(Li,LiandZhang2000),我们发展了一个理论模型以探讨这些 问题的。在我们的文章中,企业所有权以谁持有剩余索取权来定义。民营化是将剩余索取权从政府转移到经理人手中的过程。为便于阐述,我们着重于产品市场中的跨地区竞争如何激发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后者通过地方政府所控制的公有经济中官僚与经理人间的互动进行。我们发现,当跨地区竞争足够激烈时,每个地区都不得不降低生产成本。鉴于经理人的努力是无法证实的,地方政府或许不得不将全部或部分剩余股份给予经理人。 总的来说,激烈的产品竞争刺激了私有财产体系的兴起。我们接着使用中国400,000多家企业的工业普查数据,将我们的理论付诸严格的经验检验。检验强烈支持我们的假设,即跨地区竞争是中国向民营经济体制转型的驱动力。

     尽管我们的文章着重于研究地区间竞争如何引致对现存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我们相信,同一逻辑可以被用以分析跨地区竞争如何引致新私有企业的建立。正如我所指出的,正式的公开私有化在中国从未被采纳为一项 中央政府政策。然而,竞争比意识形态的力量要大得多。不管中央政府是否会绘制完全非国有化的蓝图,我们的理论与现实均表明,民营化过程将继续按其自身的逻辑与力度加速进行。中国经济已经踏上了非国有化的不归路。

     中国的经验表明,“看不见的手”不仅在资源配置中强大有力,亦在创造制度中强大有力。一旦分权开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45-----------------------

 始,市场竞争可能引发私有企业制度自我强化式的发展。接着,新建立的和被民营化的企业加剧市场竞争。这即是来自中国改革的一个主要经验。

     从更一般意义上说,我们理论的意义超越了中国与前社会主义经济。根据近期的一份世界银行报告,国有企业产出在许多国家仍占有巨大份额,不仅包括转型经济,还包括发展中经济和甚至工业化经济(世界银行,19953156)。但是跨越国家与时空来看,国有企业总的来说表现欠佳。在过去20多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国有企业私有化不仅发生在社会主义与发展中经济中,也发生在发达经济中。我们推测:缘自全球化、日益加剧的跨国竞争一直是  也将继续是  全球性的私有化运动和向真正的市场经济转型背后最根本性的驱动力之一。

     正文 3,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吗?中国经验的启示..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11-26 13:18:38 本章字数:1133

     结论

     基于中国改革的经验及作者过去的研究,本章已证明:国有制与市场经济是不相容的;市场中的竞争行为不能独立于企业的所有权结构。我特别证明:

     1.在国有经济中,随着竞争加剧,国有企业更可能将价格定得低于边际成本,在这个意义上竞争可能是过度的(或破坏性的);

     2.国有制下的竞争可能导致极端的过度准入;即,较之任何私有经济,产业中的企业都过多;

     3.在国有制占主导的经济里,市场无序是不可避免的;建立信任更加困难,因为声誉机制不能起作用;

     4.国有企业在竞争下不能长期生存,竞争最终导致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或崩溃。

     当普特曼争辩说市场社会主义或许仅仅是昙花一现,中国终将迈向有管理的市场资本主义时,他可能是对的(Putterman2005)。

     本文的一个局限是,我没有讨论市场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某些人可能争辩道:国有企业在不同的政治体制下的表现或许各异,中国经验一般而言或许并不适用。特别地,政治民主或许会使国有企业运作得更好。然

file:///E|/Downloads/53415.txt [2010/11/29 9:40:07]

----------------------- Page 46-----------------------

  而我深信,不论什么政治体制,我的总体论点都成立。当然,只有历史才会告诉我们真相。

      (本文所基于的论文系为国际经济学会“市场与社会主义:中国与越南的经验和启示”圆桌会议而准备,香港科技大学,2005114-15日。自该讲演以来,本文已进行了大幅修改。作者感谢所有参与者特别是王一江所提供的有价值的评论。英文版发表于科尔奈和钱颖一编的《MarketandSocialism》一书。此次中文版发表时,作者将部分参考文献的正式出版时间作了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