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淘宝上怎么换货啊:岳飞被双规 缘于路线硬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3 18:57:25

岳飞被双规  缘于路线硬伤

赵炎

 



    公元1141年4月,民族英雄岳飞被双规,屏蔽于军队之外,朝廷为稳其心,授予枢密副使虚职。同年7月,南宋当局授意“检察机关”介入弹劾,监察御史万俟卨(mòqíxiè)亲自上阵对岳飞刑讯逼供,终以“莫须有”罪名判处岳飞死刑,制造了一幕千古奇冤。

    岳飞之死,罪在南宋当局,罪在赵构与秦桧的合谋,这已成历史定论,无须再议。另外,岳飞也有过逃生的机会,只是他自己放弃了。据赵炎对《宋史》的研读,从被双规到弹劾,其中有三个月时间,与岳飞同时被双规的韩世忠和张俊,都能认清时势及时韬晦,躲过一劫,独岳飞以一己之力作了悲剧性的最后一搏,可见他是抱着必死之心的,这个话题留到以后再说。本文只探讨岳飞被双规的原因: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的双重硬伤。

    岳飞秉行的政治路线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恢复中原,驱逐鞑虏。这个路线本身没有错,既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整体要求,又坚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可惜的是,岳飞不是路线的最终制定者和决策者,他秉行的路线有悖于朝廷的基本政治路--求和偏安,也就是说,岳飞犯了路线错误。历史告诉我们,在任何时期犯了路线错误,都将是致命的,这就决定了岳飞等主战派的任何挣扎都将徒劳无功,“三十功名尘与土”的结局势在必然。

    关于朝廷的基本政治路线,岳飞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愿意执行,这一点不能不让赵构和秦桧对他抱恨。建炎元年,赵构刚刚登基,岳飞就上书北伐,还请求皇帝御驾亲征,遭到赵构的否决,明以“越职”为由罢了岳飞的官,其实是在暗示岳飞不要这么执着,朝廷的政治路线已经定了。其后,赵构虽然支持主战派打了不少胜仗,重用了岳飞、韩世忠等武将,但目的依然出于自卫,出于求和而不得,并没有改变其基本路线。按说,赵构对岳飞不薄,为防止他犯路线错误,出兵前,赵构特地下手诏,告诫他只需收复伪齐所夺之地,千万不可领兵北上触犯金人,否则就算立下战功也定要严惩。可是,岳飞就是不开窍,多次当面顶撞赵构和秦桧,反对与金议和,他对赵构明确表示:“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善,恐贻后世讥议。”这一义正词严的“路线错误”不禁使赵构对岳飞心生嫌忌,还大大地得罪了宰相秦桧。

    绍兴七年三月,宋廷解除了“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的兵权,赵构本来答应将刘光世率领的淮西军队拨给岳飞指挥,岳飞信以为真,以为这样一来,自己兵力大增,兴奋之余,立即提出要带兵10万,出师北伐,这又犯了路线错误的大忌,让赵构气得吐血,临时变卦,拒绝将淮西军队交给岳飞。对皇帝的这种暗示甚至是明令,岳飞还是不开窍,竟然一怒之下离开本军驻地鄂州,以为母守孝为名上了庐山。在赵构看来,这种行为分明是要挟君主,比犯路线错误更严重,但当时金兵的威胁尚在,双规岳飞的时机并不成熟,因此赵构不得不再三下诏,对岳飞好言抚慰,敦促其下山。六月,岳飞返朝,向赵构请罪,赵构表示对其宽恕的同时,引用太祖“犯吾法者,惟有剑耳”的话以示警告,言语之中已经暗藏杀机:再不与我保持路线一致,小心你的性命。

    赵构偏安求和的政治路线其实明摆着,只有坚持议和,才能保住帝王之位,若是任由岳飞这么打下去,真的北伐成功迎回了二帝,那么赵构怎么办?另外,岳飞还公然违犯“武将不得干预朝政”的宋朝祖宗家法,建议赵构早立太子。赵构的独子赵旉8年前夭亡,他又在扬州溃退时受了惊吓,失去了生育能力,但赵构时年才30岁,内心仍抱有生育的希望,此时立太子,无疑是向天下暴露其难言之隐。所以,在赵构看来,让岳飞在政治路线上与自己保持一致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此人留不得。

    军事路线上,宋朝自开国以来就一直平抑甚至压制武将的势力,军事上走的是“以守为攻”的路线,南宋朝廷的军事路线其实也没多大变化。战略上分为两大块,江南主要是围剿各地溃兵败将组成的游寇集团和农民的反抗武装,江北主要是打击伪奇政权,防止他们南下。战术上走的是分兵牵制的路线,以防武将拥兵自重。

    而岳飞的军事路线,其致命硬伤正是体现在与朝廷相左。在战略上,岳飞提出了“结连河朔”的主张,意在“直捣黄龙”,迎回二帝。他命原抗金义军首领梁兴等渡过黄河,联络河北义军,结成“忠义巡社”,攻取河东、河北州县,以实现他确立的“连结河朔”的战略方针,同时亲自领兵长驱直入,进驻郾城,直逼开封。要知道,这些战略的实施并无朝廷任何的明确授意,无疑犯了赵构的大忌。同时,岳飞还不断要求朝廷为自己增兵,其军队规模不断扩大,绍兴五年,从三万多人增加到十万人左右的规模,军事将领的数量也从原先十将的编制扩充至三十将的编制,每将的平均兵力是三千多人。到绍兴九年增至八十四将,每将的平均兵力减至一千二百余人,并把自己率领的军队统称“岳家军”。到了1140年的时候,岳飞节制的军队数量几乎达到了朝廷总兵力的四分之三,难免受到拥兵自重的疑忌。

    军队永远是一个政权的重器,特别是在封建王朝,军队只能属于帝王一个人,也只能跟着帝王姓。也难怪赵构要在绍兴十一年四月,用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同时一并将张俊、韩世忠召到临安,夺去了三大将的兵权,三将所辖军队从此直接听命于皇帝。

    岳飞的被双规,是他在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上一直没有和当局保持一致,没有屈服于国内和国外的压力,为本民族的存亡作了最后的挣扎,在历史长河中发出了惊世骇俗的光亮。岳飞之死,比起韩世忠、张俊等人的韬晦,更加熠熠生辉,激励着每一个血还没有冷透的后来者。